0

独臂英雄丁晓兵的爱国故事通用四篇 作文(精品20篇)

家是安全的;家,是温暖的;家更是自由的。小编收集了家的故事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6743

作文

274

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五.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经过连日奔袭,抗联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翌日早晨过河。十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露营河畔的部队燃起几堆篝火取暖,却被日伪特务发现。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伪军将露营的抗联战士包围。 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日军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在此危急时刻,冷云果断组织女战士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冲出日军包围圈的抗联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突围出来,多次组织营救,终因日**力强大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五岁,最小只有十三岁。

当年投江的八名抗联女战士和那个广场上晨练的女孩年龄相仿,但因为身处国难当头的时代,她们毅然决然地举起钢枪反抗外来侵略者,并在最后时刻选择了舍生取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爱国英雄读后感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则抗日小故事,课文写了雨来掩护革命战士并且与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从小受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教育,所以会有后来的抗日英雄事迹。

文中“把鬼子领进地雷阵”“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使我深受感动。年纪幼小的雨来可以为了国家,人民冒着死的危险,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小雨来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世人心中。

然而,在那个烽火冲天,硝烟弥漫的时代,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人民,使爱国志士死伤无数,他们多么可恶,可恨啊!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一片沃土上,同样受着相同的教育,怎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虽然雨来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是他能认真发奋读书,雨来勤奋学习是为了精忠报国,我们发奋学习也是为了报效祖国,我要向雨来那样,更加发奋努力,不妄费了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建设伟大的祖国。

雨来,你的事迹如石上的刻字,永远铭记与人民心中。

[作文:爱国英雄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人物的故事的作文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杨根思,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刘胡兰生下来的时候不叫刘胡兰,按她奶奶的意思,为了吉利,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富兰子。但是,他们家并没有因为叫她富兰子而富裕起来。

云周西村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东南,汾水河绕过太原,一直流到这里。云周西村是个很不起眼的村子,现在叫胡兰镇。它的东面是太岳山脉,西边是吕梁群峰,这里是一马平川,盛产小麦、棉花,是个金不换的好地方。可是,在以前村东的好水地都让地主富豪霸占着,贫苦农民只能租种村西的贫瘠土地,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有时还得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村东村西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

刘胡兰的爸爸刘景谦,爷爷刘起成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干活,春天刨盐土,秋天打短工。刘胡兰的大伯在昔阳县一个杂货铺当勤杂工,奶奶是个过日子的能手,整日纺线织布,管家很严,谁要把小麻油灯的灯捻挑大一些,她就要说几句。全家人勤劳节俭,也只能勉强度日。

刘胡兰的降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生气,反而给这个家庭添了一张嘴。后来,刘胡兰又有了一个小妹妹爱兰子,妈妈在月子里又得了病,一天比一天重。家里揭不开锅了,没办法,借了地主石廷濮3袋“驴打滚”的高梁。地主石廷濮害怕红军来了“共”他的产,就发话给向他借贷的穷人提前还债。刘胡兰的爸爸、爷爷没钱还债,只好到外地去躲债,妈妈的病也越来越重,只有奶奶一个人硬着头皮应付。只要院门一响,奶奶就心神不定的说:“怕是催命鬼又来了,这欺杀人的‘驴打滚’。”什么是驴打滚呀,4岁的刘胡兰一直闹不清。有一次,刘胡兰实在憋不住了,就脆生生的问奶奶:“什么是驴打滚呀?”奶奶给她解释说:驴打滚就是借财主家一升粮食,还的时候就要给两升。这次还不起下次就得还四升,越滚越多。刘胡兰一听,气的小脸一扬,说:“咱们不还他!”奶奶听了苦笑了一下说:“那还行,人家有钱有势,谁要是拖欠不还,不是把人扣到大庙村公所,就是用绳子捆到衙门,穷人谁惹得起啊?”。刘胡兰还不甘心,紧接着又问:“那红军也惹不起他吗?”奶奶想了想说:“肯定惹得起,要不石财主为什么一听说红军要来,就紧着催债呢”。“嘿,红军真好呀,红军来了就好了。”这时,奶奶侧耳听到西屋好像有什么动静,就吩咐刘胡兰:“怕是你妈又难受了,快去问问,她喝水不?”

妈妈已经好几天不吃东西了,奶奶从一个紧口小瓦罐里掏出两个积攒下准备换盐换醋的鸡蛋,做了一碗蛋汤。妈妈端起热呼呼的蛋汤,刚送到嘴边,看见爱兰子眼珠紧盯着碗的样子,就把碗放下,难过地说:“富兰子,妈不想吃,你和爱兰子喝了吧!”刘胡兰赶快说:“妈,我不喝,我吃饱了。”“你吃饱了?”妈妈看了刘胡兰消瘦的脸颊,心里一阵酸疼!:“听妈的话,你喝两口,剩下的喂给爱兰子吧!”刘胡兰还是没喝,双手端着那碗蛋汤,看看妈妈,又看看妹妹,然后送到爱兰子的手上。

就在这时候,院子里一阵脚步响,石廷濮的狗腿子又来逼债了,奶奶为难的说:“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叫我拿什么还债,富兰子她妈病成这样,也没钱冶……”不等奶奶说完,狗腿子贼眼珠一转,看见爱兰子碗里的鸡蛋汤,冷笑着说:“哼,装穷叫苦,这是什么?”说着,直冲爱兰子走来。爱兰子急忙用手护碗,蛋汤全洒了。爱兰子哇哇地哭了起来。刘胡兰实在气不过,把脸都憋红了,猛跑过去冲着石廷濮的狗腿子喊道:“你赔我家的蛋汤!”

一天下午,刘胡兰的妈妈忽然病重,又咳又喘,还直说胡话。家里只有刘胡兰一个人,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给妈妈捶背,一会给妈妈擦汗。忽然,妈妈一阵猛烈的咳嗽,咳出一滩鲜血,刘胡兰吓坏了, 忙把大伯母喊来。大伯母把妈妈扶起来,往背后垫了一床被子。过了一会儿,妈妈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一些,她拉着刘胡兰的手说:“孩子,妈心里火烧火燎的,想吃点凉东西,给妈买几个梨来吧。” 刘胡兰在大伯母那拿了点钱,冒着寒风转遍了全村,一直跑到村外边很远,才买到了梨。刘胡兰手捧着梨,恨不得一步就迈到妈妈跟前,心想:“妈妈吃了梨,一定会好的,”可是,当她慌慌忙忙推开院门时,听到的是一片哭声。她忙冲进屋,一看妈妈直挺挺的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妈妈,你要的梨买来了!”刘胡兰边哭边把梨塞到妈妈的手上,可是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奥运英雄邹凯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淘气的小孩1988年,邹凯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加油机修理工,母亲是一名售票员。小时候的邹凯非常活泼好动,经常像只小猴一样上蹿下跳,每天在家时不时的给爸妈翻个跟斗,淘气至极。

被省队相中在姑姑劝说下,又考虑孩子好动,邹凯父母在儿子4岁时,把他送到泸州业余体校。在体校练了2年体操,93年邹凯参加省青少年运动会,一套高难度的完美动作,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裁判,随后被选入省队。

初露锋芒在四川省队,邹凯成绩逐渐提升。2001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上,他出众的表现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2002年,邹凯顺利进入国家队。2008年,年仅20岁的他,竟一举拿下三块金牌。

“我们现在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把孩子送去省队,孩子岁数太小不会自理,我们就每个月去看他一次,但即使那样还是会放不下心。”邹凯父母回忆说。

想要偷跑回家邹凯曾经有一次想从成都偷跑回家,“去成都之后,可能是不太想继续在那待了,他就想偷偷跑回泸州。他当时才8岁多,就知道自己去客运站买票回家,但是当时客运站的售票人员看孩子太小,就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人员把他截住并通知了队里,我们也就知道了。”

得知儿子想偷跑回家,父亲一下就急了,“当时肯定很急,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坐车,如果出事了怎么办,我们也怕孩子丢了。”邹小龙和妻子第二天马上就坐车赶到成都,狠狠把儿子批评了一顿,不过当时并没有动手打儿子,“孩子毕竟还小,不太懂事,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邹小龙说。

逐渐成长有过这一次的“偷跑”事件之后,邹凯就再也没有萌生过放弃的念头,在四川省队,他也逐渐成长起来,将那些原本比他强的队友一一超过。最终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白远韶的注意,被招收进了国家队,这又是邹凯另一个新起点。当初一直想要接儿子回家的朱世群,现在还庆幸自己没有狠下心来,“幸好现在孩子也很有出息,这是他给我们很好很好的一个回报。”朱世群说。

邹凯从事体操这些年来,基本没有大伤,基本都是一些小伤小病。“邹凯他们国家队教练会教运动员如何保护,因此邹凯自己有一个自我保护能力。”

曾被甩出车外邹凯妈妈说:“邹凯跟着爸妈坐出租车去会亲戚,当时走在泸州市非常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坐在出租车后座的邹凯,突然在一个转弯处被甩出了车外。原来不也知道什么原因,邹凯左侧的车门没有关严,这样在汽车转弯时,离心力把只有5岁的邹凯从车里甩了出去。”

体操救命不过最令她庆幸的,还是当初选择让儿子练体操,“邹凯小时候就协调性特别好,他甩出去的时候应该是在地上打了几个滚,让他在落地时有了缓冲,这样摔得就不算太严重,等于练体操救了他自己。”

邹凯的母亲朱世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当初送邹凯去学体操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让体弱多病的儿子锻炼一下身体。

邹凯妈妈朱世群:“我们不能跟乒乓球运动员去比,因为从事的项目不一样。我们觉得只要是他们都是奥运冠军,获得的国家奖励都一样就行,其他方面的奖励我们作为家长就不好评价。”

“最简单的来说,以前我们上街买衣服之类的,可能最多几百块一件,还得考虑考虑,毕竟我们夫妻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奥运会之后,现在再上街买衣服不太需要考虑太多,只要不是太贵,一、两千的衣服我们都能接受。”邹凯妈妈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我们中华民族是在它的身旁发展起来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黄河又是多灾的河,曾经多次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948年春天,在解放战争的日子里,毛泽东转战陕北,曾多次来到黄河边。毛泽东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望黄河。站在山顶上迎风而立,望着苍龙似的黄河滚滚流去,他不禁赞叹说:“真美呀!”

毛泽东对警卫战士们说:“人常说黄河百害无利,这是不对的。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抗日战争,又是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只这一条,就要减轻它的罪过。”

黄河上的船工赤露着胸背和腿脚,结实的肌肉展示出力量,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发亮。毛泽东看见这动人的情景,大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毛泽东向跳船上岸的船工们走过去,同他们握手,连声说:“你们是黄河的儿子,真正的英雄!”

不久,毛泽东要渡过黄河到华北去了。毛泽东坐在船上,船在浪涛中前进,颠簸摇晃,船工们发出了雄壮的号子声。毛泽东激动地对同行的人们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中华民族!”

毛泽东这样尊敬黄河,由于黄河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人物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由于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刘胡兰的英雄故事100字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恰恰又是中共中央刚刚从延安撤退的8天后,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国民党军周旋。在此紧要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

全文共 346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年过八旬的曹桥街道严家门村三组陶宝荣,当年是威震敌胆、名扬全国的著名战斗英雄。而他的故事要从六十多年前说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

海上激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51年,作为贫农的儿子,陶宝荣光荣入伍,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海军战士,在东南海防前线保家卫国。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盘踞在东南沿海列岛,并不时以军舰、飞机和大炮袭击、骚扰沿海军民。陶宝荣和战友们凭借由缴获的敌登陆艇改装的舰船在海上护航护渔,与全套美式装备的敌舰周旋,战斗十分频繁。1952年,人民海军终于有了第一批自己建造的新型炮舰,陶宝荣被编入海军1372部队1中队531炮艇,并担任炮长,和战友们日夜巡逻、战斗在东南沿海最前线。

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将抵达厦门前线,国民党残余军队就更加紧了骚扰与破坏。2月25日凌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陶宝荣所在的531炮艇正巡逻在坞坵屿附近海域。突然,从无线电传来了“东南方向有2艘敌舰迎面驶来,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的军区命令。果然,陶宝荣和战友们发现对面有2艘敌舰正全速朝他们驶来。当时我方仅是2艘50吨级的小炮艇,而2艘敌舰的吨位都在300吨以上,大有一口把我炮艇吞掉之势。陶宝荣和战友们沉着应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速迎着敌舰冲去。

敌我双方在迅速接近,500米……300米,当敌舰一进入我方有效射程,“放!”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2艘炮艇的前后主炮一齐怒吼,迎头的那艘敌舰顿时冒出了浓浓的黑烟,马上扭头仓皇逃窜。另一艘敌舰发现苗头不对,也想转舵逃跑,但为时已晚,正被我们的2艘炮艇一左一右死死咬住,一阵连续几组的急促射击,使敌舰机舱中弹,顿时失去了动力,在海面上胡乱打转。但敌舰仍在作垂死挣扎,当陶宝荣和战友们更加勇猛地朝敌舰冲去时,一发炮弹打来,正落在主炮旁的甲板上,只听“轰”的一声,炮手小刘壮烈牺牲。在边上的陶宝荣头部、腰部也多处被弹片击中,他只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浑身的鲜血已把呢质的制服浸透。然而,战斗还在继续。于是,他顽强地站起来,挺立到炮位上,把一发又一发愤怒的炮弹连续不断地射向敌舰。艇长见他浑身是血,几次命令他立即下舱包扎。可陶宝荣却说:“不,我是炮长,我不能下舱!我一下舱,前主炮发挥不了火力,胜利就没有保障!”敌舰的火力终于被彻底压住了,可敌我双方也越靠越近,渐渐超出了火炮的射程。陶宝荣就当机立断,一把操起冲锋枪,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海上肉搏战。一连串的子弹,一连串的爆炸,敌舰开始渐渐沉没,敌人也在一片鬼哭狼嚎中纷纷跳海逃命……

一场战斗眼看就要胜利结束,身负重伤、流血过多的陶宝荣已几乎瘫倒在甲板上。可就在这时,战斗警报却再次尖厉地响起。原来在敌舰的紧急呼救下,2架美式F80敌机匆匆飞来助阵,虽然为时已晚,却更加疯狂地对炮艇实施报复。怒从心头起,陶宝荣又一次挺立起来,用火炮给敌机以猛烈的还击。

炮声隆隆,子弹呼啸,火光与浪花交相辉映。陶宝荣事后回忆,说他这个时候觉着自己特别冷静,凭着早已苦练而成的精湛的军事技艺,准确地发射出一发发炮弹,终于,随着半空中的一声巨响,打头的那架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一头栽进大海,掀起了滔天巨浪。战友们一阵欢呼,陶宝荣自己却也栽倒在甲板上,昏死了过去。

当陶宝荣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在他身上发现了7处伤口,取出了大大小小10多块弹片。但因伤势过重,不久又被转送到福州军区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住院期间,陶宝荣受到了时任海军政委兼司令员叶飞的专程看望和亲切慰问。

北京表彰

坞坵屿海战大捷,我军以装备相对落后的小炮艇重创和击沉大吨位的敌舰各一艘,击落敌机一架,并俘虏敌舰长等37人,创造了中外海战史上罕见的以小胜大的战例。为此,陶宝荣所在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自己则荣立个人二等功,也成了名扬全国的著名战斗英雄。那一年,陶宝荣23岁。当时的《解放军报》、《人民前线》和《人民画报》等全国性报刊先后登载了陶宝荣英雄战斗事迹的文章与图片。

1955年9月28日,陶宝荣作为战斗英雄代表海军出席了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见到了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等中央首长,并聆听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所作的《中国青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和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为大会所作的闭幕词。

“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和我们一个个亲切地握手。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参加大会的青年积极分子一共有1527人。朱德委员长先后两次接见了我们。”说起这些六十多年前的往事,80多岁的陶宝荣依然沉浸在幸福和激动之中,他那张苍老的脸上满是笑意和快慰。“在大会结束时举行的千人宴会上,当人们介绍到我就是击沉一艘敌舰、击落一架敌机的战斗英雄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起先是很认真地听着,后来他老人家就举着酒杯特意走过来和我碰杯……”

1955年的北京之行,从此就成为陶宝荣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唯一能见证这一段最难忘的人生经历的,就是他手头那一本当时发送给他的、但如今早已被他翻烂了的有关这一次会议的资料汇编。从这本汇编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陶宝荣的名字。可北京之行后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似乎很快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乡间耕种

陶宝荣身负重伤后,虽然进医院动了两次手术,但他的身体总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身体上经常性的虚弱和难以根除的伤痛使他再难适应炮舰上的战斗生活。为了不给部队和组织添麻烦,朴实诚恳的陶宝荣主动申请退伍。

1957年,陶宝荣含着热泪告别了生死与共的战友,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早被他视为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的531号战舰,只带着他二等功臣的荣誉和深受7处重伤、近10块弹片的身躯,悄然回到了家乡。

“刚回到家的那几天,我几乎把村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走到了,突然间,我感到自己浑身又有着使不完的劲。”陶宝荣笑着回忆道。

而当有人小心地探问他接下来打算做什么时,陶宝荣就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本来就是个农民,还是在这田里做吧。”而且说干就干,他很快就挽起裤管下了田。

回村不久,陶宝荣担任了村党支部委员,并兼村里的治保委员,始终保持着的共产党员本色和再难改变的良好的军人作风,使他自觉地把所有的工余时间和整个身心全部扑在了社会治安和调解工作上。为了社会安宁,他多少次组织民兵和青年日夜巡逻,加强防范,确保一方平安。为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更是无数次上门苦口婆心调解纠纷。1984年,因年龄关系,陶宝荣离开了村干部的岗位,但早已是习惯成自然,他还是那样热心地帮助村里做好村民的各种调解工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历代仁人志士所共有的壮烈情怀。但从战火中浴血生还的战斗英雄陶宝荣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居功不傲、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在解甲归田后近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中,除了偶尔的几次他被请去作英模事迹报告,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是在面朝黑土、背对青天的辛勤耕耘着。而对以往的战斗经历,他从不主动说起。他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并乐此不疲地与泥土打交道。

由于在那次战斗中陶宝荣的头部中弹较深,他从此患上了永久性头痛病,止痛药片至今从未中断,每逢季节变换和阴雨天气,陶宝荣就更要大把大把地吞服药片,每年花去的医药费也总在上千元。然而在他能自食其力的那几十年里,陶宝荣除了与所有的退伍军人一样每月只拿津贴外,他从未向组织有过另外的要求,也没有报销过分文医药费。在满身伤痛而又生活艰难的那些岁月里,憨厚朴实的他几乎不知道残疾金、抚恤金和补助费为何物。多年前,一位当年和陶宝荣一起在531炮艇上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来看望他,在了解了他的身体与家庭情况后,主张他应该找组织提一些如实的要求。但陶宝荣依然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如果大家都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找组织照顾,那会给组织带来多少麻烦。生活上的事,能扛的还是自己扛着,这样心里也踏实。”与陶宝荣朝夕相处的村里人也经常这样劝他:“凭你的身份和功劳,完全有理由得到一些应有的照顾。”可陶宝荣也总是淡然一笑说:“相比牺牲的战友,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这镰刀、锄头什么的,我现在拿在手上还觉得很顺手,我凭什么要求照顾?”就经常的听到有人说他傻,可有越来越多的人又对他更显敬重。

如今,陶宝荣有1个儿子、2个女儿,他和老伴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有时候,还经常到自家的3亩2分承包田看看,免费乘车去镇上吃茶休闲,过着其乐融融的晩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爱国英雄黄继光的作文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读到黄继光的英勇事迹,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因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与队友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19日夜晚接到上级命令:必须要在黎明之前夺下597.9高地。进攻开始了,大炮在吼叫。黄继光和队友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峰,马上就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敌人突然凶猛地射击,战士们进退两难。连续组织3次爆破都没有成功。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担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被打穿,身上多处负伤。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咬紧牙关艰难地继续往前爬。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但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顽强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了。就在这时,部队迅速攻占阵地,全部歼灭了敌人。

后来,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事迹时时感染着我,无论在学习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一想到他,我都能勇敢地面对。我决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不辜负长辈们的殷切期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使我们的红旗更加鲜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正操率领的东北军两个营和一部分群众武装,到河北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冀中抗日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了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不久,马本斋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回民义勇队迅速发展、壮大,改名为冀中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7月,回民教导队和吕正操组织的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就在这一年,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与领导下方能实现。”此后,他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马本斋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冀中平原上,给了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军猛烈进攻,经过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八路军冀中军区通报嘉奖马本斋同志,并授予回民总队“攻无不克,坚而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马本斋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关心战士生活,受到群众和战士的爱戴。由于长期劳累,他身患疾病,但为了工作,他不愿休养、治疗,直到病得不能起床,才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估计医治无效,就嘱咐家属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回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逝世,终年43岁。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战女英雄事迹故事7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1505 字

+ 加入清单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国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爱国人士的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我现在为你们介绍一位爱国人士吧。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感到了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呢,那就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后,精忠报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日英雄熊寿明忆往昔的故事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随即占领昆仑关和武鸣高峰坳两大要地,并派重兵把守,企图困守南宁。当时驻守在广西的中国军队奉命攻克昆仑关进而收复南宁,总攻前,第16集团军170师奉命攻击武鸣高峰坳牵制敌军主力,防止敌人支援昆仑关。

中国军队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高峰坳就只有派出一支敢死队直接冲上峰顶摧毁掉日军的据点。战士们听到要组建敢死队攻击高峰坳,争先恐后的报名,很快350人的敢死队伍就满员成立。当时在腾翔指挥作战的白崇禧非常感动,他吩咐伙房做了一顿有鸡、鸭、鱼肉的饭菜,并将最好的酒端上了,让战士们好好吃,好好地喝。

敢死队队长冯和刚举起一碗酒对战士们说:“弟兄们,打下高峰坳,就是昆仑关的胜利,就是我军的胜利,让我们奋勇杀敌,为胜利干了”, 第二天,敢死队员每人领了两支手枪,6枚手榴弹后,便向高峰坳进发。

高峰坳地势高险复杂,从峰顶可直接看到山下,日军就是利用高峰坳地势高的优势,在坳顶及周边一带相连的重要山头挖战壕,建立碉堡群,并配上重炮机枪,企图以这样“坚不可摧”的防御阻击我军。

12月19日凌晨1时,敢死队穿山林、攀绝壁、越深涧慢慢地摸进大高峰坳顶日军堡垒的对面,在日军看不到的另一侧山头布置阵地。凌晨3时许,随着机关枪“达达达达”地声音响起,敢死队员们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举起战刀,怒吼着冲向敌人前哨阵地。日军在梦中惊惶失措四处乱窜,趁着日军混乱,战士们的大刀狠狠地劈向敌人,经过近2个小时的血战、肉搏,战士们占领了高峰坳碉楼附近的山峰。

敢死队必须在峰顶日军反应过来并采取行动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峰顶日军据点附近建立防线并与日军交战。19日拂晓,在没有挖掘战壕的情况下,敢死队与日军一部发生遭遇,双方随即交火。日军占据高地优势,在山上架起以几挺机枪为主的火力防线,压制我军前进。将士们冒着弹雨、顶着炮火不断地向敌军阵地发起一波波猛烈地进攻,战况十分激烈,迫击炮和山炮发出的响声震耳欲聋,双方冲锋近战的叫喊声响彻云霄。

很多战士负伤,满脸鲜血,但是依然紧绷着脸,举起手枪不停地向敌人射击。有的战士凭借着矫健的身体,在山林里来回穿梭,使出浑身的力气把手榴弹扔进敌军阵地。敌人始终不能往下走一步,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尸体。

战士王乃英拿着手枪对着战士们说:“兄弟们,胜利就在前方,哪个有种的就和老子冲上去把山头夺回来,要死大家也死在一起好有个伴!”将士们的热血一下就被点燃,纷纷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终于撕开敌军的防线。战士们随即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前面的战士刚倒下,后面的战士马上补上。敢死队员个个视死如归、十分勇猛,敌人心生畏惧狼狈地逃离战场,敢死队成功占领了高峰坳。而此时敢死队仅剩27名战士站在峰上,而且个个带伤,峰上四周的沟壑坡坳里布满了尸体,有敢死队员的,也有日军的。看到昔日的战友永远的躺下,幸存下来的敢死队员相拥在一起,恸哭不已。

高峰坳战役结束后,当地军民到山上收殓尸体时,看到有的战士牺牲时依然目瞪敌方,有的战士手里还紧握住大刀欲做劈砍,有的战士还压在敌人身上,双手紧紧地掐住敌人的喉咙。收殓队伍忍住哭声,慢慢地把323名牺牲战士收殓起来。

高峰坳战役是我军以沉重的代价换取了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成功地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部队,使日军借道武鸣支援昆仑关战役的希望破灭,为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功勋卓着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略东北,东三省沦亡。赵登禹义愤填膺,决心赴东北抗日,但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未能实现。这时冯部已改编为第二十九军。

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3月9日,日军铃木师团直抵长城喜峰口,二十九军奉命赴长城御敌。赵登禹任喜峰口作战前敌总指挥,冒风雪,急行军700余里,占据有利地形,亲率部队挥大刀迎敌,长城垛口20余次失而复得。日寇调集5000余人和大批重炮,飞机轰炸了3个小时,阵地一片火海。日寇以为赵登禹将军已经阵亡,于是蜂涌而上。在弹药用尽之际,赵登禹率部与敌展开肉博战。他一口气砍倒日军几十名,左腿负伤,卫兵急忙脱衣服给他包扎,他却不肯,仍挥刀杀敌,一直激战到天黑,日军寸土未得,死伤3000多人。

日军再也不敢进攻喜峰口,对赵登禹将军威名更是闻风丧胆。国民党政府统帅部给赵登禹颁发了勋章,并提升他为一三二师师长。

“张北事件”和“热西事件”之后的1936年,赵登禹升为陆军中将。这年夏天,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被日本特工绑架,下落不明。赵登禹将军大怒,,用电话通知亲日派陈某,限两小时把人送回,超过时限,就把平津一带日本人杀光,然后下令部队集合待命。陈某吓得面色如土,急忙向日本人传讯,不过一个小时,就乖乖地把宣介溪送了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大钊视死如归爱国爱党的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同志,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 "倘因此而应重获罪戾,则钊实应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教育界名流、学者和广大学生都设法营救,北方铁路工人还组织了劫狱队,准备劫狱。在狱中的李大钊同志通过党组织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非常感动,但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知道是不能成功的,便设法向党组织转达了自己的劝阻意见,说: "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这一意见为北方党组织接受了。

1927年4月28日上午,反革命法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匆开庭宣判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的死刑。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次演说,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李大钊同志刚刚三十八岁就被反动派夺去了生命,但他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却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英雄文天祥作文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是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英雄,他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祖国,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爱国事迹很多,下面我就讲几个给你们听听吧!

有一次,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部崩溃,文天祥立即那家资来充军资,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余的义军,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抵挡不住,这场仗被元军打败了。次年正月,元军攻打来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军的大营里,就被他们捉住了。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颜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福州。由于文天祥一心为国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处死了。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看过了文天祥的这些爱国事迹,为他感到骄傲,虽然被人陷害而死,但这也是他的荣耀,应为这是他爱国所遭到的陷害,值得崇拜,因为他也为国家做了贡,虽然不多,我想,他在黄泉之下也心满意足了!

他的这些事迹让我对这位爱国大英雄——文天祥,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雄人物的故事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其中的一本书是《英雄人物故事》,它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像董存瑞、江姐、小雨来、刘胡兰等等,这本书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最喜欢书中的人物刘胡兰。

毛主席曾经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以纪念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一个暴风雨的日子,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刘胡兰是个长女,不是男丁,旧社会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刘胡兰不受奶奶喜欢,妹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从小没了娘,在奶奶的埋怨、唠叨声中,刘胡兰养成了倔强的性格。

英雄人物的故事作文(5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卢沟桥事变,日军得寸进尺,快攻到山西了,阎锡山一路溃退,还欺压百姓,明火执仗、打家劫舍,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对待老百姓和和气气,帮助老百姓干活,挑水、磨面,象一家人一样,与阎锡山的败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刘胡兰接触到队伍里的叔叔、伯伯和姐姐们,跟他们学知识学文化,并且悄然接受了革命救国的思想。抗战的第七个年头,14岁的刘胡兰秘密加入了妇救会,后来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她把自己当正式党员一样,积极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解放前夕,阎匪军突然袭击包围了村子,黑名单上的刘胡兰不幸被捕。被捕时她只有15岁,当时阎匪军官慢悠悠地说:“你不怕可惜了你15岁的年纪吗?”

刘胡兰顶得更硬,说:“我活了15年了,再过15年,又是这么大。刘胡兰——好样的,你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昌盛英勇献身,你的形象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鼓舞了我,你真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铁血显英雄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一面时间铸就的筛子,在暴风骤雨后,留下的都是一个个忠心爱国的壮士身躯,他们把热血奉献于了祖国大地,浸染了每个爱国者的心灵,他们用智慧与勇气给我们铺垫了美好的今天,他们在用生命铸造辉煌。

我想,自古至今那些为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的人,他们并不是有着一副美丽动人的外表而是有着一颗赤热的红心,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用生命去冲锋,这样的他们应该是最美的。

因为忠勇爱国,梁维亚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当他投第一营前队当兵时,他已经坚定了报国的步伐,参加武昌起义更加涌动了他那颗赤心,而后的他自告奋勇,指挥进攻兵工厂的部队。沪军都督陈其美发现他勇于任事便派他赴苏州活动。苏州同志以梁维亚新从武昌来,派他住说苏抚程德全,他手按枪柄大声喊出他内心的狂热: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公素识时务,只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事毕回沪,他又被会为敢死团营长。他肩负着使命,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英勇抗敌。1913年起他又开始参加反袁活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从不言弃,一直对祖国忠心耽耽,直到北伐战争,他都站在革命一边。把自己与国家系以一起,时刻视解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这样忠勇的革命战士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然而,爱国者不仅仅只有那位革命战士。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又涌出了以屈子厚为首的有志青年,他们成立救国团,谋图以武力反帝、反清,但未能付诸行动。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他最初的信念,救国刻不容缓。他先以兴汉排满,伸张民权为旨召集同学组织质学会,后来又旨在保全中国自立权,创建新自立国建立了一支自立军,在各个重要地区起事。屈子厚先后创立的组织的主旨皆不同,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加快中华复兴。在1908年他们起义没能成功,他改变计划,从此开始教育事业,可在当时的那种黑暗昏庸的社会背景下,他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魔掌。

时间划破我们的脸颊,历史沧桑,多少不知名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那么多忠勇的人们,感谢你们的大无畏。岁月总是经不起磨炼,这种忠勇的精神在漫漫长河中逐渐流失。现代文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这种精神而是太需要,但却无法得到满足,社会要进步,中国要富强,就请唤回这种可贵的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