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261

作文

1000

游览沈阳故宫的优秀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到沈阳旅游的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工业城市中的“中国第二故宫”。

沈阳的故宫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与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简直是天差地远。但比起北京故宫的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沈阳故宫则更显玲珑有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比北京故宫千篇一律的雕梁画栋更具特色。

沈阳故宫最独一无二的宫殿就是大政殿。这个宫殿是一个融和了四种族元素的建筑。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头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去和这个大政殿合张影,就相当于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带回家啦!”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随后,我进入大政殿内部参观。只风宫殿正中央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龙椅在阳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镀金层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锐利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他遥望京城,仿佛又在酝酿着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喂,我刚才听了导游讲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声“呼唤”把我从无限沉思中拉回现实世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带我去听导游讲解。“你们看,”导游指着大殿内环绕着龙椅并支撑着大殿屋顶的几根琉璃柱。“这几根装饰着精细、华美且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满族风格。”随后,她又领着我来到大殿门前,“大家知道这座宫殿的哪个地方是按汉族的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呢?”于是,众人冥思苦想,却得不到答案。导游见状,便揭开谜底:“答案就是大殿门前的两根高大、刻有巨龙的红漆木柱。中国古代有‘以龙为天’的说法,所以在两根擎天柱上分别刻上一条巨龙。大家注意门前汉白玉台阶和栏杆上的花纹,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图案了。”“还有一种族元素呢?”我不禁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会不会觉得大政殿的结构有点像蒙古包吗?”说罢,我都恍然大悟。“原来大政殿既有满汉之风,又有藏式花纹,还有蒙古式结构,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没想到古代的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已如此高超,并应用(得)如此纯熟,真是难得!”我不禁暗自赞叹。

沈阳故宫,真是沈阳市一颗灿烂的明珠,艺术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故宫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怀着激动的心情游览了北京的特色建筑群之一,也是北京的名胜古迹之一故宫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面积72万平方米,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走进故宫的大门,迎面就是太和门广场,宽阔的广场,两边对称着两头铜狮,金碧辉煌的大门让我们的眼睛顿时一亮,继续往里走,就是太和殿了,那造型独特,五彩缤纷的大殿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太和殿是皇宫内建筑等级最高的宫殿,它高大约35米,是整个紫禁城中最高的宫殿,在宫殿的四周,分布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个神兽的雕像,在宫殿中,是皇帝坐的龙椅,这个宫殿,是皇帝举行节日的时候使用的宫殿。

继续往里走,我们又到达了坤宁宫,这个地方是皇帝娶王妃时用的地方,再娶王妃时,这个宫殿当做皇帝的洞房,然后皇帝和王妃共住三天,再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整个坤宁宫显得小巧、别致,虽然没有太和殿那种大气的气氛,但是到处都不失自己的特色,真不愧为中华宫殿的瑰宝。

再往里走,我们又到了御花园,御花园有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石子画为路,这御花园中,有弯弯曲曲盘成一圈奇特的树木,也有供人休息的小巧凉亭,有奇形怪状的各种塑像,也有形状奇异的山石假山。

很快,我们就沿着中路走到了故宫的最北边,其中游览了到达了故宫的北门神武门气魄雄伟的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神武门面对是景山,一座座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假山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格外让人目不暇接。

故宫一游使我流连忘返。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赞叹我们祖先精心设计,巧夺天工,赞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辉煌,赞叹我们中华儿女的聪慧,我们更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北京故宫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7月9日我们一家三口乘飞机从温州到北京,到达北京国际机场时已经是晚上近12点,从机场到宾馆就是7月10号的凌晨了,因此我们原本打算今天就在宾馆里好好休息一天,等养足精力了明天再去游故宫。可是一大早就被宾馆服务员给吵醒了。打开窗帘我们意外地发现外面是阴天,真是难得的好天气,于是我们就马上起床,决定今天去游故宫。

到了天安门,我们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了天安门城楼后就马上去游故宫了。我们从午门入口,就中路游区依次游了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钦安殿等宫殿,最后从神武门出口。一进故宫我就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是用黄瓦红墙组成的,非常雄伟壮观。这么多宫殿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殿”。它是故宫乃至全国内现存之最高、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整个大殿共用72根巨大的柱子支撑起沉重的屋顶,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正中有6根两人合抱、高近13米的蟠龙金柱,雄伟壮观、华丽庄重。我们再往上看,发现天花正中是一个天圆地方中八角的建筑形式,原来这个叫“藻井”,太和殿内的这个就是蟠龙金漆藻井——宝珠轩辕镜。整个金銮殿都显示出了君临天下的气魄。我们发现城外还陈设着许多大缸,刚开始我觉得很奇怪,不知这么多缸是干什么用的。后来听爸爸说这些是铜缸和铁缸,主要起到消防和装饰的作用。我还认识了日晷、嘉量等陈设物。

今天游故宫,不仅让我很开心还增长了许多知识,真是充实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北京故宫作文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是听爸爸说,北京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于是,我非常希望爸爸能带我去一次北京。今年暑假,在我的再三请求之下,爸爸终于同意带我去北京玩了!在北京,我去了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天文馆,天安门,科技馆,北海……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的就是那金碧辉煌的故宫了。

故宫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从天安门城楼向北望去,整个金光闪闪的故宫便完整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哇!好大啊!只见一排排宫殿整齐有序地排着队,仿佛是一个个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我试图数数有多少间宫殿,却怎么也数不清。爸爸告诉我,故宫里一共有九千九百多间宫殿,怎么数得过来呢!

故宫给我的第二印象是“绚”。故宫主要有红、金、青、白四种颜色构成了它的“绚丽多彩”。红色是故宫中最多的颜色,你看,那高高的宫墙就是红色的,所有的门和柱子是红色的,就连窗户也都是红色的。故宫的金色主要出现在大大小小无数座宫殿的屋顶,在阳光下,所有的屋顶都金光闪闪,展现出故宫的皇家气派。整个故宫的地面上全都铺满了青色的石板和青灰色的砖头,踩在上面,你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向你讲述这座城的古老故事。故宫里还有很多栏杆,许多栏杆都是由汉白玉雕砌而成,栏杆上雕刻着许许多多形态不一的龙和各种鸟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摆放在宫殿前的那些大水缸了。这些大水缸直径大约能超过一米,有的是金色的,也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地方被无数人的手抚摸过,变得明亮无比。爸爸告诉我这些大水缸叫作“太平缸”,因为故宫是木头建成的宫殿,所以非常容易着火,人们在这些太平缸里面盛满了水,时刻预备着应对不期而来的火灾。看来,这些大水缸为保护故宫出了不少力呢!

走出故宫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巍峨的宫墙,心里涌上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宫印象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在我大脑中印想最深的是故宫。 故宫是我国古代皇上住的地方能不美么!故宫有:天坛、回音壁、皇上的书房等等许多美丽的地方。天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非常美丽。奇花异草和着名的花草里面都有而且都数不胜数,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像一朵五颜六色的大花在开放。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那么美的天坛是哪位着名的画家也画不出来的。

回音壁真是声学的奇迹,那还真是古代工匠的杰作。回音壁的墙砖和别处的不一样,特别结实。那是专门用山东临清地方的澄浆造的。澄浆砖细腻、结实敲上去有金属的声音,俗称金砖。如果你在回音壁内大喊一声,回音会很强。

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的话你也去看一看吧,相信那里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京故宫作文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老爷到北京去旅游,在天安门广场照相后,进入天安门城楼,来到故宫的午门进入故宫博物院。

故宫真雄伟,高大的红色城墙,宫殿的屋顶上全都是黄色的琉璃瓦,走过太和门到太和殿,这是皇帝早朝接见大臣的地方。通过中和殿和保和殿。再到乾清门和乾清宫,在乾清门的北门有一块两米宽八米长的巨石,这块巨石有几万斤重在五百多年前没有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把这块巨石运到北京来的呢?是几百名劳动人民在寒冷的冬天,在地上泼水使地上结冰,以减少大石块在地上的阻力,人们用撬杠一寸一寸地从采石场运到故宫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在乾清宫门前我看见日晷,这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还有黑玉石精工碉刻的鹤和龟,这是寿命最长的两种动物,表达帝王祈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我在它们前还照了相。乾清宫内金碧辉煌,皇帝宝座上方有康熙皇帝写的正大光明四个大字。参观完坤宁宫和储秀宫后就来到了御花园,这里有千年古树和千奇百怪的花草树木。真是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啊!故宫,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宫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周末,我和同学去故宫了。检票之前可以买点子导航仪的,但是我很不屑,进去后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看不懂,只是觉得好看,其中的意义和历史我是很多不懂。

经过端门,便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的讲究很多,它是由三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广场,正面三洞门,两旁各设一洞门。其中正中间的门只有皇上平日里可以走,皇后在新婚当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左右两个门是文武大臣和宗室王公出入的门。而其它文武百官只能走两个侧门。从午门的正面看是三个门,从后面看是五个门,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这个五门的名堂如果不轻眼看看是无法理解的,我就被弄糊涂过。

我们是下午1点半左右进的故宫,到下午五点出门,整个故宫只看了一半,而且很匆忙。下次要早上就出发。游故宫的一个现象是大殿只露出两扇门给游客看一眼,结果那两个门前挤满了人,没法留影,只能拍个景做纪念,这个很不爽,不知道故宫的管理人员是什么意思。

游了一下午,感觉故宫真是太棒了,想比之下,江南的四大名园都成小儿科了。

有时间我还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全片分为三集,将各个部门依次介绍,很规矩。但是在三集讲述节奏与手法都很相似的情况下,它包含了三种内核,即师徒传承,手艺传承与古今会通。在了解各类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对“工匠精神”一种新的体解,温柔却不失力量。作为一部纪录片,却不刻板说教,而充满了一股人情味,可以清晰看到古代宫廷文化,抑或说皇城文化对北京人打下的烙印。相比文学性纪录片,人文性纪录片的名字对其似乎更为契合。我与弹幕中的很多人一样,认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美。我给自己的原因是,他们都很有情怀。他们之间的师徒传承给人严肃厚重的感觉,反而让我想起一个人走在霓虹中的空虚与落寞。我们疯狂追捧,无非是这之中有我们渴望的东西,即在奔流社会里将心安放的勇敢和耐心。他们的作为满足了我对“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全部憧憬。并且,我知道了古物上所承载的生命,学会对文化抱有敬畏之心。也理解了物像即心声的人生哲学,并试着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它在我门物质化的坚硬躯壳之中,引入了一丝静儒雅的光源,直到心脏。

BTW,它完美完成了作为故宫招聘宣传视频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故宫一日游作文550字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起得早,大家不到5点就起床了,因为今天学校组织去故宫旅游。由于没有联系到大巴车,我们只能坐公交车去。把孩子们分班管理,我们这些志愿者就成了班上的“当家人”。这12个“小宝贝儿”还真难管,所以我们把他们分为3组,每个志愿者负责4个学生(我们班3个志愿者)。这样就容易多了。

看孩子可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我们组分到了班上最小也是最调皮的戴虎。我挺喜欢这孩子的,因为他胖胖憨憨的样子着实可爱,但就是以小卖小,不服从管理。他来过故宫好多次了,于是我让他当我和3个女生的“队长”,让他看着我们而不是我来看他们。这小队长还挺负责,时不时还问问大家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一点也没有以前淘气的样子了。看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责任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的。

我们把故宫逛了个遍,看了各种展览:清代的兵器、盔甲展,书法、绘画、图书、科技等,还有古代的玉器、铜珐琅工艺等。从东道西,从南到北,大家直到腰酸背痛腿抽筋才回去。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之间有了更深厚的友谊,同学语老师之间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在玩中消除了彼此的芥蒂。同时,同学们通过参观故宫,对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更清楚更直接的认识。看古物听历史,大家以史为鉴,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虽然大家精疲力竭,但毋庸置疑,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故宫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妈妈和我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我高兴极了。

走进故宫的大门,“哇!这里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说。妈妈说:“最壮观的还在后面哪!”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我知道了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我观察了所有的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

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子撑着楼顶。其中,围绕在御座的6根直径为1米的大柱子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优美的仙鹤、炉鼎,后面是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壁辉煌,既庄严又富丽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这仅仅是故宫的建筑,而殿中所摆设的稀世珍宝又是数不胜数,妈妈说:“这些珍宝仅仅是一部分,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掠走了宫中的许多珍宝,还有一些流失在国外”。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阵疼痛,我为这些宝物的流失而感到难过。什么时候这些失去的珍宝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我更期盼着,期盼着台湾和大陆尽快团圆,宝物尽快回到家园。

故宫一游使我流连忘返。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不受到破坏,让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万古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故宫博物馆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去北京旅游。

这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人去游北京故宫博物院。爸爸安排的参观路线是先由天-安-门进,然后从北门出。

故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古代建筑物,共有九千九百九十间半房间。真是太厉害啦!

我们越过端门后即可见到午门。午门是紫禁城正门,高35.6米。过了午门,我看见内金水河,河水曲折多姿,如同玉带,又称玉带河。河两边的栏杆与河上的金水桥都用汉白玉石雕成,华美威严。

接着,我们来到故宫“三大殿”的第一殿:太和殿,可惜是整个大殿都在大修。于是,我们只好去参观故宫第二殿:保和殿,这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地方,谁中了状元、榜眼、探花,就能从这里骑马挂花去游北京长安大街,享受封建时代读书人最大的荣耀。故宫第三殿:中和殿,那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参观了三大殿,我们来到“后三宫”之一的乾清宫,明、清两代皇帝平时在这儿处理军国大事。在每年元旦、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举行家族宴。

交泰殿位于故宫中路,在乾清宫的后面。清朝时,皇后的生日都在这儿举行典礼。交泰殿里还存放着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宝玺置于宝盒内,上面覆盖着黄绫。

离开了交泰殿,我们又到了坤宁宫,这是明清皇后的寝宫,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我最喜欢的地方,要数御花园了!为什么?因为御花园里种了许多花儿:有如霞似火的杜鹃花,娇媚迷人的红玫瑰,红艳艳的牡丹花,高洁淡雅的菊花,洁白如玉的玉兰花,清香四溢的茉莉花……在这美丽的花儿周围,种了许多树木。在花儿的衬托下,御花园增添了几分端庄和典雅。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西六宫”、“东六宫”、养心殿……故宫巧夺天工的建筑,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故宫印象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在我大脑中印想最深的是故宫。 故宫是我国古代皇上住的地方能不美么!故宫有:天坛、回音壁、皇上的书房等等许多美丽的地方。天坛里有五颜六色的花,非常美丽。奇花异草和著名的花草里面都有而且都数不胜数,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像一朵五颜六色的大花在开放。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那么美的天坛是哪位著名的画家也画不出来的。

回音壁真是声学的奇迹,那还真是古代工匠的杰作。回音壁的墙砖和别处的不一样,特别结实。那是专门用山东临清地方的澄浆造的。澄浆砖细腻、结实敲上去有金属的声音,俗称金砖。如果你在回音壁内大喊一声,回音会很强。

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的话你也去看一看吧,相信那里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故宫作文400字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朱芮娴,是大伙的导游,大伙可以叫我朱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当然在旅游前,请允许我提出几个进故宫应该注意的事项“一、请不要抽烟。二、请不要乱丢垃圾。三、请不要随意离开队伍,以免掉队。好,现在就开始游故宫吧!

首先我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一四零六年到一四二零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封建皇朝的统治中心。紫禁城周长3400余米,城墙高10米,城墙下宽8.6米,上宽6.66米。

大家走过护城河,就可以看到前朝的宫殿。前朝的宫殿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三大殿之后为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其后的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这三宫总称“后三宫”。我们可以在这儿多拍些照片,作为纪念。

我们来到了故宫后面的御花园里。这里楼台亭阁,翠绿苍松,点缀着奇花异石,趣味盎然。远远望去,一重重黄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红色的围墙,加上汉白玉栏杆和梁柱装饰,令人感到故宫规模宏伟,气象万千。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本次北京故宫之旅就圆满结束了。我希望各位若干年之后还能来找我,我一定为大家再次讲解,朋友再见。”我微笑地向游客们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京故宫作文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古代皇帝住的房子,共有八千余间房,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也称紫禁城。

天安门内人山人海,我们一行人匆匆忙忙地买了票,就随着人流进了端门。端门后,有一大片空地,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五座金水桥,桥东是协和门,通向文华、主敬殿,桥西是熙和门,里头坐落着武英殿和敬思殿。而正前方就是主要的“太和殿。”这太和殿乃是万臣朝上之所,是皇帝办事之地。青色的房梁下有着一扇又一扇木门,木门上还有金色的拉环,这拉环雕成狮子头状,祈求门户平安。而房顶则是用黄瓦铺成的,在烈日下闪闪发光,还有几只小兽立在瓦上。整栋房子透着一股威严的气势。通向大门的楼梯共有三层,是用汉白玉做成的,中间刻有龙图。

参观完这儿,我们进入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有参天古树、假山假石、还有清雅的古亭等美丽景物,我徜徉在御花园中,时不时有些雀儿在我眼前蹦蹦跳跳。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御花园太有韵致了!”我们又继续向前走,在一面墙看见了著名的文物:九龙壁!这九龙壁是名副其实。共有九条龙盘在壁上,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好像要从墙壁里钻出来似的。令人看了不由得佩服古代人民的高超雕刻技艺。到了一处展馆,里边尽是古代的珍宝,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虽然出了玄武门,但心中的震撼还未消失,真想穿越到古代到那儿去看看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故宫的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过许多地方,这些地方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又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面积超过72万平方米。参观故宫,通常从天安门城楼进入……

我们走过金水桥,就来到了有名的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高35.05米。主要建筑材料是木头,屋顶用金黄的琉璃瓦砌成。抬头望去,就好像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站在殿前,就看到了象征着长寿的铜龟铜鹤,防火用的18口大缸,还有日晷、嘉量各一对。很多人都以为这里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其实并不然,太和殿一般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的地方,太和门和乾清门才是处理政务的地方。据说,太和殿还曾是科举考试的考场。

欣赏完雄伟的太和殿,穿过乾清门,我们来到了御花园,这儿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大片的古树郁郁葱葱、千姿百态,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园内有两颗古柏,粗枝长在了一起,名叫“连理柏”,游人们正站在树下争相合影留念。园内有一座漂亮的假山,是用各式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砌而成,叫做堆秀山。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走出了御花园,我们往南走,就来到了珍宝馆。珍宝馆现藏着大量的稀世珍宝,是故宫藏宝最丰富的展馆之一。这些珍宝大多数都是金器银器,还有少数的唐三彩和首饰,让人看了惊叹不已……

漂亮的故宫,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它令我久久地沉醉其中……希望有机会你去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写故宫的作文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上星期我参观了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听导游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一进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我调查了故宫的全景图,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故宫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8千余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废黜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解放后,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

上星期,我参观了故宫。我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历史。今我还要了解,了解一切一切。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中国,长大为我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故宫的英文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The Palace Musieum is also known as "forbbitom City which was built in 1408 . it took 14 years for twenty thousand workers to finish the constraction. it covers an area of 720000 square meter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five greatest imperial palac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9999 rooms in the whole Palace. In China the figure 9 i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 lucky one.

Nowadays, every Tuesday the palace is open to Chinese students without charge.

In the Palace, there are treasures with history of 5000 years. It is a must for the visitors both home and abroad. I have been very happy since I knew that you would come to Beijing for travelling. Please let me know when you arrive here so that I will be ready to be your guide.

[介绍故宫英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后感

全文共 5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故宫文物观后感(一)

刘泽华

一部2016年1月份出的纪录片,却到了2016年12月才看,然后就正好出了电影版,三集纪录片+电影一气呵成,不亦乐乎,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上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纪录片式电影,应该属《可可西里》了,保护藏羚羊的,但也是由演员根据真实事件外加一些记录镜头拍摄而成,多少还有一点"演"的成分,而这次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确是实实在在的纪录片。

纪录片其实不适合在电影院播放,因为过于真实,虽然主题明确,但一般没有剧情,或者剧情比较琐碎,在电影院这种封闭的空间内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所以也很少有人会把原汁原味的纪录片搬到大荧幕上。由于这个片子在B站反映强烈,也在国内得到了不少的美誉,导演又重新把素材剪辑了一下(包括新的镜头和叙事,不是3级纪录片简单的拼接),搬上了大荧幕。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纪录片适合在电影院上映。

1、历史感。

大部分纪录片确定某一主题之后,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式,加以大量的旁白,来介绍主题的背景和事件的过程;再用被摄者的角度对主题加以强调、表达,增加纪录片的感性维度或理性维度,让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比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但这些主题大部分或是现代的、或是科技的(有未来感)、温暖的、冷酷的,但都是我们现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一点独特的地方,他的主题看似是"我修文物",但是多了"故宫"两个字,看完给人还有"我在故宫被人修"的感觉。

主角除了修文物的师傅,还有故宫的"文物".

木器组的屈峰在片中说的很好:"每个人对佛的理解不一样,这也和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的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 ,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我们最早就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哪有什么德性。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中国古代故宫这些文物,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面去。一个文物修复者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也把自己融到了文物当中。

屈峰闲下来总是会刻点佛像,这个中央美院的硕士高材生、中央艺术研究院的博士,毕业后却不能创作自己的艺术,而是要顺着古人的思路去修复艺术。从开始的羡慕同学在外面大搞艺术创作,自己却只能憋在小屋里修复前人的东西,到有了上面的感悟,他的内心变化,又何尝不是都融入在了这个小佛像上面?

这样,主角其实不是"一生一死",而是"一动一静".看似师傅们修文物,实则文物也是挑人来修。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上"去修文物。而影院的这种封闭、黑暗的空间,正如同一个时光飞船,在观影的时候,让你经常会有"穿越"的感觉,仿佛你也回到了文物制造的年代,不光能看到工匠们如何制造文物,更能让你去体悟工匠们是把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融入到了文物当中。

2、耐心和静谧。

故宫修复文物的师傅们,严格朝九晚五,不能加班,怕的就是你加班赶点,状态不好,反而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损害了文物。在他们的身上你们能看到耐心、沉稳。进故宫当学徒,前三年,有一年半是磨性子。铜器组的师傅说:"刚来的时候,就扔给你一个氧化的浑身绿色的青铜器,就让你在那磨,一点儿一点儿地磨,把铜器上的氧化物磨掉了,你的性子也就磨出来了".凡事不能急,这和目前高速化信息时代的社会所倡导的"高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工作上的要求,修复文物这个事情,急不得,急了,就成破坏文物了。你就得慢慢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把铜器磨光亮了,也把自己磨稳了。

进到影院,灯光一关,看着荧幕上那么有耐心的师傅们一点一点的在那儿修复文物,也算是远离一下外界的喧嚣,找到一份自己内心向往的那份宁静吧。

3、成就感和失落的冲突。

钟表组的王津王师傅,已然成了"国民男神",但凡看过纪录片的妹子没有不喜欢的。长得帅,性格好,手艺好。面对一个那么大的,已经七零八落的大型钟表,没有替换零部件,没有图纸,没有前辈指导,只有四个字的任务"恢复机能",他就要把一个七零八落的宫廷钟表修好。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

乾隆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修复前后对比。

用时八个月,修复好一个钟表,成就感可想而知,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感觉:失落。

片尾王津师傅在故宫看到他修好的钟表在橱窗中展览时,脸上那种成就感和失落感的冲突,他说:"钟表和其他文物不一样,它是会动的,我辛辛苦苦修复了这么久,到最后还是只能安静的摆在那里,不能把它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游客,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种成就感和失落感的冲突,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吧,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时刻,但是面对镜头前王津师傅的自豪和无奈,强烈的共鸣还是有些让人眼眶湿润。

电影版删除了旁白,有大量的留白,让你去感受文物修复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也为故宫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平常去游玩的时候看不到的那些屋子里,有着这样的大国工匠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过着另一种生活,只让人心生羡慕。

最后,沿用一句李笑来老师的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没有爆炸。那些你喜欢的,对你有用的东西,你不但不会错过,甚至会发现你根本无法错过,因为他们太重要了,以至于总会被你发现。

感谢导演萧寒,为我带来了这样一部纪录片和电影。

特别感谢纪录片中木器组的屈峰老师和书画修复组的杨泽华老师,短短的纪录片,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很多。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二)

杨雪

物之于人是启发,人之于物是相知。

发光

当某位师傅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到外面只为偷闲抽根烟时,众人打杏儿时,和着阳光喂着"御猫"时,偶有闲暇弹着吉他聊着天儿时,饶有兴致地介绍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时,你又是否能想象他每天的日常呢?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场伟大而奇妙的相遇,观后感《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完全意想不到的风格,很燃很纯粹。你一定会爱上这种意想不到的平实和有趣,处处透着热忱与从容,想走进,想走近。

他们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中国皇室的审美真是奢华。即便对中国文化没有一点常识,也依然能从精细的技艺中,读出其耗时之长与价值不菲。

这面屏风是康熙六十大寿时,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祝寿礼物。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底,绸上绣满了不同形式、总数过万的"寿"字。

生机

第一集中的王津老师,背着手,站在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望着橱窗里自己刚刚修复了几个月的钟表,对着镜头说了句"有点心疼" .此时此刻从他身边川流而过的游客们,又如何才能想到:正是这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精瘦的长者让他们眼中无比瑰丽、趣味盎然的国宝钟表得以复原,犹如再生。让树木掩映下的大门打开,让河水湍流、船只航行,让每只小鸡都挥动翅膀,让天鹅扭动身姿:那才是它本应有的鲜活的生命,那才是王师傅修复它的精髓和意义。

最感染、最打动我的,还不是他们的高超技艺,而是修复师们的状态:沉稳亲善,从容饱满,满满的生机。他们没有因为工作严肃而沉闷,却意外地幽默平和。向上的热情更能让人感觉到这份职业饱含着旺盛生命力。他们在延续,在传承,让人安心,让人放心。

相知

他们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相知。他们不仅融入着自己的情感,更渗透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品格意志。用自己的修养与眼光去看待他们,用自己的全部理解点滴滋润着手中的宝物,重新焕发着它们的光彩,不知不觉注入自己的痕迹。品格不同、审美不同、心境不同,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修复结果。瑰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正是这场奇遇,才注定了这些文物拥有生命。修复师握着灵性的文物,他们与文物的缔造者们对话、与文物本身对话。时不时体悟着文物的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瑰宝千里迢迢找到与自己相知的修复师,是真正的幸运。

因为有了人,每一片砖瓦、千年瑰宝、紫禁城也才有了生命。只有人的制作、人的欣赏、人的赞叹、人的传承,才让他们拥有了灵魂和生命。纯粹的物件永远是死的,人的情感永远是活的。

附上屈峰的原话: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感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里,还有大量修复人员工作的细节捕捉。比如,令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漆器组的人员修复乾隆御稿箱。

你现在看到的图片是清理完之后的样子。普通的雕漆,有十二层黄,二十五层的红。而御稿箱漆层厚度有一百二十层左右,表面一层红色,中间一层黄,下面一层绿,底漆为黄漆。雕漆的工艺也相当复杂,整体是皇家用的云龙纹,工艺水平和制式都是顶尖的。虽然文物修复过程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是其背后的艰辛无人能懂。几乎所有的漆器和制作修复人员,都要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生漆: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接触空气后变成褐色;数小时,形成漆皮。生漆需要经过炼制后,加颜料才会更适用于文物的着色。

这真叫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在藏馆里叹为观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联想到:若没有这群朴实无华的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修补和维护,藏品又怎能闪耀出瑰丽的光芒呢?

在此感谢他们灵巧的双手,还有和手一样澄清透明的心灵。

温度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然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文物从过去走来,又拥有无尽的未来。超越了时间的禁锢,文物修复恰好活在此时此刻。

纪录片中依然能看到那些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朴素而有效。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别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等等,这也是传承的温度。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这样的传承,更需要从中获得新生。

作者:杨雪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三)

作者: 罗崇杰Loh

今天一大早起来,我就被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种草了。

下午叫了顺风车,去看这部电影。看完,坐上回程的顺风车,司机是个小姑娘问我,hey,你刚才在看什么电影?

我说,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那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对我来说很好看。有些话像匠心、用力活着这样的词,在我口中语言又止。我和她说,就是整个电影就在放故宫里负责修缮的各个部门工作、感悟还有生活。

她说,那看点是什么?

真实。

我想给你展现其中一个镜头:

这是在故宫负责钟表修缮的王津师傅,日常工作就是修钟。

最近新进来一钟,人要求是还原其原来的机理。他说,钟这种文物和其他字画雕塑不一样,你要还原成本来的样子,还得让它动。

修了几十年的钟,每一口钟都像是他的宝贝,他认真专注。

有一次,故宫文物外出展览时,一位老先生硬是拉着他,要问他故宫有没有像他手上宝贝一样大的?他开心的摇摇头,说没有,高手在民间。

事后,回顾,王津说,找我验证的人多了,这些藏宝的人儿,就想表达出他们自己有故宫没有的东西。想想故宫的确是藏宝的顶尖水平,可是外面的东西肯定比故宫多呀。

终于,贯穿影片的那口钟修好了,是一口西洋钟,上面还有热带雨林一样的画面。

这口钟放在博物馆展览时,王师傅隔着玻璃对着自己的作品说,一个人工作也就几十年,没有多少人有幸碰到那么几件大事,能参与进去,这样想想多好。

毕竟我不是写影评的,其中的一个故事讲完了。我想聊聊我的感受(全是鸡汤)。

插句题外话:

昨天晚上和一朋友聊天,聊完我发现,在来地心引力工场的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编辑和原创的文章近 25 篇,相当于两三天一篇的节奏啊,想看文章请关注地心引力工场"ID:dxylgc")狂写文章的工作,给我带来聊天唠嗑居然能够源源不断讲话的资本,关键还挺有逻辑,顿时有点小嘚瑟。

我发现刻意联系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方法。

我每次工作到深夜,都会去翻翻我的朋友圈,发现很多朋友:红衣、V先生、菜菜、慧敏、千聊薛院长、蔬菜、卓娅(不胜枚举)等等也是大半夜发着朋友圈,聊着自己专注行业的思考,尤其是最近让我感动的西西,每次看他的朋友圈,你除了喊一声牛逼之外,更是感慨一个人究竟有多少精力。

我也有很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朋友,在我选择工作的时候,告诉我,崇杰,你要学会隐忍,不要像个小孩子一样,不要想着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站在你的角度出发。

我和他说,我不是这样的,我喜欢新媒体行业,沉浸的是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工作。换一个维度就是,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顺带幸运的是还有个老板愿意为我的爱好买单。

写不下去了,希望有机会我能和你好好介绍我自己。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写北京故宫的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故宫建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年间,它位于北京中心,是明、清两朝皇帝和妃子还有太后住的宫殿。故宫面积非常大,在明末崇贞皇帝年间战火不断,故宫有些损坏。后来清兵越过长城,攻克了北京,中国开始了最后一个朝代清。清初顺治年间,继续修建故宫。从此后,大清每位皇帝全在那里居住办公。 今年夏天,我有幸参观北京故宫。

单外表看,就可以品出历史长河的古老。过了天安门城楼,进入故宫城门,可以看见金水桥和午门,还有护城河。金水桥只有皇帝和当级别高的官员才能过往,故宫的历史有五六百年了,里面全是古香古色的宫殿,非常气派,这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象征。

故宫又名紫禁城,中心是内宫,是皇帝阿哥妃子住的地方,外面叫外宫,是大臣官员所住的地方。 慈宁宫,乾清宫,太和殿,御花园,偏殿,四合殿……每个宫殿都非常美丽,如果你来故宫旅游,有扮作大内侍卫的人护卫,里面有龙案、龙椅,金碧辉煌,龙椅上有一条金龙,象征着皇位。故宫后方是钟表馆,是一个珍藏宝物的地方,那里有康熙、雍正、乾隆当年用过的玉玺,价值连城。出了这个地方,四周是环星拱月的宫殿,走过大大小小的宫殿后,就是珍妃井,这个井拥有着它自己的悲惨历史。 不知不觉,我已走出了城门,回头望望朱红色的高墙,我仿佛进入了历史中。看到了故宫,看到了这面朱红城墙,我赞叹古人,如何能修建这座故宫,那得耗费它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啊,故宫,真是一个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故宫作文4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今天我和大家游览的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北京故宫是宫延建筑之精华,它南北长是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是72万平方米。相传故宫有9999。5间房屋,大小院落90多座。建于明朝之间,前后建了14年之久,北京故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四周围有10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四角各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整个故宫给人的感受是富丽堂煌。宏伟典雅。

故宫的内朝和外朝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始皇帝行驶权利举行盛典的地方,太和殿是皇帝接受文武百官并行使权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稍作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宴请王公大臣过节的地方。故宫建立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有明朝。清朝24个皇帝居住过。内延有(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三大宫组成,是皇帝皇后及皇子们居住的地方。北京故宫有100万件文物。

各位朋友下面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在这自己活动的时间里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请不要乱扔垃圾。

二、请保护好文物。

今天,我很高兴给大家当了一次导游,下次再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故宫。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介绍故宫的四六级英语

全文共 4264 字

+ 加入清单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outskirts of Haidian District, the Summer Palace is 15 kilometers (9.3 miles) from central Beijing. Having the largest royal park and being well preserved, it was designated, in 1960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a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ite of China. Containing examples of the ancient arts, it also has graceful landscapes and magnificent constructions. The Summer Palace is the archetypal Chinese garden, and is ranked amongst the most noted and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ld. In 1998,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by UNESCO.

Constructed in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during the succeeding reign of feudal emperors; it was extended continuously. By the time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t had become a luxurious royal garden providing royal families with rest and entertainment. Originally called Qingyi Garden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it was know as one of the famous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 (Longevity Hill, Jade Spring Mountain, and Fragrant Hill; Garden of Clear Ripples, Garden of Everlasting Spring, Garden of Perfection and Brightness,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Brightness, and Garden of Tranquility and Pleasure). Like most of the gardens of Beijing, it could not elude the rampages of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 and was destroyed by fire. In 1888, Empress Dowager Cixi embezzled navy funds to reconstruct it for her own benefit, changing its name to Summer Palace (Yiheyuan). She spent most of her later years there, dealing with state affairs and entertaining. In 1900, it suffered again, being ransacked by the Eight-Power Allied Force.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1911 Revolution, it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Composed mainly of Longevity Hill and Kunming Lake, The Summer Palace occupies an area of 294 hectares (726.5 acres), three quarters of which is water. Guided by nature, artists designed the gardens exquisitely so that visitors would see marvelous views and be amazed by perfect examples of refined craftwork using the finest materials.

Centered on the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Foxiangge) the Summer Palace consists of over 3,000 structures including pavilions, towers, bridges, and corridors. The Summer Palac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court area, front-hill area, front-lake area, and 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

Front-Hill Area: this area is the most magnificent area i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the most constructions. Its layout is quite distinctive because of the central axis from the yard of Kunming Lake to the hilltop, on which important buildings are positioned including Gate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Dispelling Clouds, Hall of Moral Glory, Tower of Buddhist Incense, the Hall of the Sea of Wisdom, etc.

Rear-Hill and Back-Lake Area: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s are fewer here, it has a unique landscape, with dense green trees, and winding paths. Visitors can feel a rare tranquility, and elegance. This area includes scenic spots such as Kunming Lake and Back Lake , which presents a tranquil beauty, Garden of Harmonious Interest , built by imitating the layout of Southern China’s classical gardens, and Suzhou Market Street, endowed with a strong flavor of the water town Suzhou.

Court Area: this is where Empress Dowager Cixi and Emperor Guangxu met officials, conducted state affairs and rested. Entering the East Palace Gate, visitors may see the main palace buildings: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 served as the office of the Emperor, the Hall of Jade Ripples where Guangxu lived, the Hall of Joyful Longevity, Cixis residence, the Garden of Virtue and Harmony where Cixi was entertained, Yiyun House , where once lived the Empress Longyu, and Long Gallery, which measures the longest in Chinese gardens.

Front Lake Area: covering a larger part of the Summer Palace, opens up the vista of the lake. A breeze fluttering, waves gleam and willows kiss the ripples of the vast water. In this comfortable area there are the Eastern Bank and Western Bank, Seventeen-Arch Bridge, Nanhu Island, the largest island in Summer Palace, Bronze Ox, an imposing statue beside the lake, and Marble Boat, built in western style with elaborate decorations . On the western bank float six distinct bridges amongst which the Jade-Belt Bridge is the pretty!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