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经典20篇)

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我眼中的孟子作文作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3335

作文

105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薄的平淡与悲哀,纵横历史,一颗流星划破了长夜,流下一道璀璨的光和影。我,陶醉于你永远的孟子,你那淡泊名利,追求仁义,执著地忧国、忧民。

你的思想,深邃而又使人大彻大悟,让人不得不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又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迹象。你甘于平淡,却不甘于平庸,当你遭到诸侯冷视之时;当你无法施才华之时;当你一心为民,而力不从心之时我看见了你辞去象笏的艰难与挣扎;一边是助君成业而自己却安于清贫,另一边则是你所向往的仁政忠义。你离去的背影如此地坚决而伟大,回到家乡,你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曾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可在我山穷水尽的那一刻,或在我烦躁的那一刻,我望见了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与无穷的动力。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细细地玩味,却在指泵碰触了清而澈,凉面透的泉水,淡得让人无从品味,感受的只有宽宏壮阔的大爱,久久地萦绕在脑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以民为本”我本仅以为你为求得一方兴起,一片安宁而不懈努力,可是,我错了,你虽身处山野,可心怀抱负,思虑早已冲出大山,越过江河,展望世间。你真正寻求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博爱,一种让仁义响彻齐鲁大地的大儒思想,一种为了正义而勇敢抗争的精神,何必在乎那权贵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委屈人格,受于压迫之苦?

唯有对你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为仁为义的人生之道。当后人恍然大悟你用心良苦的哲理如此深邃之时,你却早已悠然飘远,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仁政忠义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忧患而生,安乐而死的哲理?夜的帷幕渐渐拉下,我当空长吟,那远方完美的一道光弧,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眼中的孟子我眼中的孟子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他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长河中,闪亮的是他那思想的光芒。

我心目中的孟子是善良的。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这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许多的进步意义。

我心目中的孟子也是天真的。孟子游说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各个野心家之间,面对他们称霸的野心,统治的向往,征服的欲望,孟子尽最大可能的以“仁”去感化他们,但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所以,毫无疑问,孟子也是很天真的。

我心目中的孟子更是伟大的。虽然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实践,但是他提出了较系统的修养思想体系,这样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修养,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人具有呢?他千年前所传授的教义,今天依然适用。

他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愿他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孟子的典故:五十步笑百步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孟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614 字

+ 加入清单

(一)仁者无敌。

(二)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五)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六)民事不可缓也。

(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八)其进锐者,其退速。

(九)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十)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十一)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十二)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十三)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十四)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十五)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十六)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十七)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十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十九)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二十)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二十一)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二十二)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二十三)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二十四)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十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二十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十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二十八)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二十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三十)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十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三十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十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三十四)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十五)人皆可以为尧舜。

(三十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十七)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三十八)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十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四十)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四十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四十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四十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四十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十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十六)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四十七)尽信书,不如无书。

(四十八)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四十九)仁则荣,不仁则辱。

(五十)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五十一)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五十二)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五十三)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五十四)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五十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五十六)养心莫善于寡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孟子的名言

全文共 2397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小编收集了关于孟子的名言,欢迎阅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彼一时,此一时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不可以无耻。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孟子的典故:始作俑者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孟子的名言大全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小编收集了孟子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仲尼不为已甚者。

4.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8.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1.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1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4.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8.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3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1.养心莫善于寡欲。

4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6.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0.仁则荣,不仁则辱。

5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从初中便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懵懂的我只知道所谓“圣人”就是很厉害,像明星一样,像鲁迅般的传奇人物。初中只知道背诵记忆他们的思想。直到高中,老师深入给我们讲解了孟子的人生,以及他的思想主张。虽然我对孟子的认识没有专家们、老师们的确切以及深入,甚至只是皮毛。但,仅仅是我对孟子的皮毛认识,便足以影响我的人生方向和做人准则,乃至洞察社会的变化发展,国家的命运兴衰。

孟子主张兼爱、非攻等仁爱思想。这里,我谨谈及他的教育理念。因为孟子的思想,是我有限的只言片语难以表达得完的。在战国时代,人们只知道耕作和所谓的阶级观念。而孟子,他看到的确实技术阶层。因为他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壮大,肯定要生产力。而生产力由经济决定。经济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来自技术阶层的传播以及推广,让人们懂得技术,懂得生存之道,致富之道,从而富富相富,国家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天空悠远而深邃,遥望这片天,群星闪烁。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穿越时空,成了现代和未来的指明灯。那就是儒家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孔子孟子。孔孟的思想影响着后来人,直到今天仍不褪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求学道路漫长而艰辛,许多人一起学习,一起寻求心中的目标。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生如战场,不是胜就是败。而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是能否得人心。孟子的仁政如是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功非易事。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次磨练造就一个全新的你,而只要你愈挫愈勇,还怕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吗?可是成功后你便堕落,你以前的努力又有何用?现在安逸的生活不是自己创造的,终有一天,它不会再属于你,只有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滚滚长江水淘尽英雄。人们一直在追寻雁过雁往的飘逸,花开花落的浮沉,我们要用他们的思想——仁爱、和谐来主导我们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鱼我所欲也》孟子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

全文共 2354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小编收集了有关孟子的经典名言,欢迎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四年,周武王得知商纣王的军队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军队,进至牧野。

商纣王闻讯后,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后来,《尚书·武成》中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读到这里颇有感慨地说:“尽《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按照孟子的看法,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肯定是《尚书》的记述有问题。

经验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不断成功,用得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书上说的只是理论和经验,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验证,得到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也有错的时候。如果一味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误导,反而不如没有书本了。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死抱着书本,两眼不见现实,进行所谓的研究。他们的作为充其量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是书呆子而已。

[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2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xx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5、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xx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7、何谓大勇

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xx;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8、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9、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帮助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是那不锄草的;用外力帮助它生长的,就是那拔高禾苗的人。这样作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伤害它。”

10、天吏无敌

尊崇贤达任用能人,让杰出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市场上的货不收税,滞销的货物依法予以征购,那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市场做买卖;关卡只进行稽查而不征收税金银,那天下的行旅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耕种者只须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田地上耕种;居民不必交纳苛捐和服徭役,那天下的民众都会高兴,愿意迁到这样的地方来居住。如果谁真的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民众就像父母那尊重他,要人们带领子女去攻击他们的父母,这样事情自有民人以来还没有成功过。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11、明察秋毫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

12、缘木求鱼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13、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眼中的孟子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爱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爱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化身!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操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孟子》告诉我们: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我,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发,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

读《孟子》一书,学孟子精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孟子》告诉我,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走在生命的大河两旁,修身,正心,不怕风吹雨打、坚持信仰,使其中穿枝抚叶的行人踏着荆不觉得苦,有泪可落但没有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孟子作文素材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当我们周围狼烟四起的时候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硝烟还未散尽,土尘又重重扬起。刀与戟相撞的声响,王与侯争霸的号角,合成战国流动的历史图画。

我站在历史画面前,看着你昂着头挺着胸自信地走来。用你洪钟般的嗓音,诵读你传世的儒经。彻耳清心之音,拨开茫茫历史雾霭,穿越重重山水阻隔,震撼山川,响彻华史。

多年的战乱,河山早已满目疮痍;俯视中原大地,“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你心中是怎样的酸楚。于是你慈悲的心肠,你为民请命的豪举,便显现在一次次的苦心游说中。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则勃然大怒:哼,君为轻?君为轻我当什么王?!你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梁襄王心里嘀咕:不杀人?不杀人打什么战?又怎夺得了天下?你又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者们于是以“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达”者们谁又能“兼济天下”?多数是明哲保身,躲得远远的罢。

自古才子多孤独!任你跑破了鞋底,凭你走短了春秋;哪怕你说破了唇舌,还是话断了历史,仍然没有一个君王愿意实施你心中的王道。于是你由孤独变得孤傲了。齐宣王称病,你也称病。君王有什么了不起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历史决定了你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你开始蔑视统治者,见了梁襄王后说,“望之不似人君。”要知道这样的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可你不怕。难怪后来的李大诗人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越之语,是受到了你的影响的吧?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周围烟尘这么重,你显然已经“昭”不过来了。你渐渐疲惫了,但仍心存希望,于是向当权者发出最后的“通牒”:“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国田氏却废姜氏而成为诸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然是齐国因“附于秦”得一夕安寝,失去民心失去警惕之心,“终继五国迁灭”。唉,他们不听,也只能随他们去吧!

硝烟仍在不断地涌起,纷争还在无奈地继续。你也只能泪眼朦胧地心痛万分地看着哀鸿遍野尸骨满地。硝烟埋没你的救民之心,亦使你的爱民之情显得更为真切,使你想“兼善天下”的博大情怀显得更为高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孟子名言佳句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迷小编分享一下孟子的名言给大家,快来看看吧!

( 1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2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4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5 )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6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7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8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10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1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12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13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14 )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 15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16 ) 养心莫善于寡欲。

( 17 )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8 )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 19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0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1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2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2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24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25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 26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 27 )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28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0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31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32 )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 33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4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35 )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 36 )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 37 )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38 )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39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40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41 )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42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43 ) 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 44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45 ) 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46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47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48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49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50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51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52 ) 其进锐者,其退速。

( 53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54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55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56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 57 ) 仁者无敌。

( 58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 59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60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眼中的孟子我眼中的孟子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孟子名言警句

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仁则荣,不仁则辱。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2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6、尽信书,不如无书。

2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1、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41、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42、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4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52、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6、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5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6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63、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64、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6、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67、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68、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6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7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2、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73、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7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7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9、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80、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8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8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