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精选4篇 作文热门20篇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小编在此整理了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精选4篇 作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浏览

5686

作文

1000

危难时刻显本色的英雄赵博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江西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以纪念革命烈士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1924年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从团附升至军参谋长。期间赵博生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于 1931年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赵博生说:“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赵博生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赵博生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他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与敌人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大全500字示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坛“拼命三郎”》讲了我们最喜欢的音乐家聂耳的故事。聂耳自幼喜欢音乐,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练习生。聂耳知道自己基础差、起点低,于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杂耍的时候,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勤加苦练,每天至少要练上七八个小时。因此,被人们称为“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和拼命劲儿,聂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讲了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爱书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给他送来馒头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练字上,母亲来书房看他,却见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他每次练完字后,总要到门口的池塘边清洗毛笔和砚台。起初,池塘里的的水还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练习书法,不停的清洗笔和砚台,天长日久,清澈见底的池塘竟变成了黑黑的墨池……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使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和他们相比起来,真是自叹不如。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把课堂学习的生字写三遍,我觉得非常简单,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玩,便问我作业是否完成。我信心满满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时又不安起来。因为我自知这次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匆匆忙忙完成后便和我的新伙伴——芭比娃娃玩嗨起来。妈妈看完后一脸严肃地批评了我,说我对待学习太不认真。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王羲之,聂耳,他们获得成功,都是因为能坚持努力啊!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要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你的字也只有认真写认真练,才能写得好,知识也才能记得牢。”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我们成长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名人们勤奋好学,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的成功小故事二:无法掩藏的自信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姑娘凯奇林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她的脸上有一块大得出奇的胎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胎记逐渐变大,颜色也不断加深,胎记上还附着一些让人厌恶的毛发。很多人劝她去医院将胎记去掉,但都被凯奇林回绝了。虽然这块看起来让人生厌的胎记给凯奇林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她自己对此却毫不介意,反而把这块胎记当作与众不同的独特标签,因此每天生活得阳光自信。一路下来,凯奇林不仅实现了作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的梦想,还找到一个兼具才气与长相的男朋友。

凯奇林的父母都是佛罗里达州的普通教师,她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当她的母亲怀她的时候,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很快,凯奇林在一家州立医院出生了,样貌很可爱,不过她脸上一块非常大的胎记让父母倍感焦虑。随着小凯奇林慢慢长大,她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考虑到她脸上的胎记,建议先陪她去医院去掉胎记,然后再去上学。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小凯奇林拒绝去掉这块胎记,因为她不认为自己脸上的胎记有什么可丢脸的。

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小凯奇林在父母的帮助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刚买的新衣服和新鞋在父母的陪同下去了学校。当她走进校门的时候,很多小朋友盯着她看,有的议论纷纷,有些还捂着小脸偷偷地笑;不过小凯奇林毫不介意他们的看法,气势汹汹地走向了自己的教室。走到教室门口,别过父母后,小凯奇林在父母疼爱又有几分担忧的眼神中走进了教室。这次,她同样受到了很多小朋友惊异的目光和嘲笑,不过她依然自信十足地走向了自己的座位。看到自己的女儿并没有因为其他人的看法而垂头丧气,原本有些担心的父母放心地回去了。

去学校的头一个月里,班上老是有些调皮的小男孩故意逗弄小凯奇林,不过性格活泼开朗的凯奇林很快便征服了班上的同学,连那些以前逗弄她的小男孩都愿意和她成为好朋友。就这样,小凯奇林愉快地度过了整个小学时代。当她去读中学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又出现在她面前,这次很多人还是劝她去医院把脸上的胎记去掉,不过凯奇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脸上的胎记不会给她丢脸,反而是她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闪光点。凭借自己开朗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凯奇林又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在学校生活得顺风顺水。

由于成绩优异,凯奇林成功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美国戏剧学院。在整个大学期间,凯奇林认真刻苦地学习舞蹈和表演。一晃,几年的大学时光悄然流逝,凯奇林自信满满地去找工作。这一次她同样因为脸上巨大胎记的缘故而备受挫折,很多公司给她开出的条件就是必须去做整容,将胎记去掉,否则他们拒绝录用她。不过她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几番努力后,凯奇林的执着和坚持最终打动了她现在的老板,成功地当上一名专业舞蹈演员。

凯奇林的自信是由内向外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脸上的瑕疵而逃避和悲观,她甚至没有将自己脸上的胎记当作瑕疵,所以她生活得开开心心而又自信满满。有些时候,你或许认为上帝给了你一副烂牌,但只要你认真经营,或许会打出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哲理励志的名人故事:青春就该不计后果地过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白岩松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

没有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还叫什么青春?

说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忆的时候下的定义。正在经历的人,没有几个人说过青春美好,除非你喊空洞的口号。

但是青春最美好的就是充满着所有的希望、绝望。有太阳的时候,你都觉得天昏地暗,因为心情不好;有的时候下着大雨,你只想穿着背心到大雨中狂奔,因为你很开心,这就是青春。到了中年不可以了,到了老年也许又可以了。

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改,而我已经不可以了,40多岁的人,一定要减少犯错误,因为你改的机会不多了。

我在内蒙古的老家做演讲,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你坐在主席台,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时候才能到你那个位置呢?我说,老弟,角度不同,在我的位置上,你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这儿来,我再也找不到一条路可以走到你那儿去了。是我该羡慕你,还是你该羡慕我呢?怎么样过你此时此刻的青春?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2010年的12月31日,离他的60岁还有几个小时,他走了。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四肢健全的时候,可以随地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了轮椅上。坐在轮椅上的时候,抱怨我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不能行动了,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他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的阳光灿烂。

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尿毒症,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断的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还是怀念刚尿毒症的那会儿时光。

所以史铁生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呢?大学中为了未来忧虑,失去了美好的四年,你值吗?如果我们要为未来忧虑的话,你拥有一辈子的机会,难道你会为了你的未来,一辈子地忧虑吗?

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吗?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真正的恐惧是调动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吓着了。

最高明的恐怖片导演,都高明于此,调动你自己的想象力吓唬你自己,人生对未来的恐惧就是如此,都是你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吓着了。可是有科学家调查,你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了100%的忧虑,其中有90%是瞎耽误工夫,明天的事交给明天。

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还不错。如果你安安稳稳地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你的大四应该不错,可是你大一就开始做大四的事情,我想告诉你,你的大五会很糟糕。

青春该怎么过,校园的时光怎么过?不计后果地过。

但是请注意,我说的不计后果,没有让你违法,在法律、各种限制条件内,别那么功利地计后果,为了后果而过。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涯非常功利的话,你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悲惨。我从功利的角度告诉你,你越在乎过程,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的结局越有可能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哲理励志的名人故事:总对自己“吼一嗓子”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单田芳很早就出名了。那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年纪轻轻的,就住上了小洋楼,骑上了凤凰牌自行车——这车可不亚于当今的小汽车,平日也总是趾高气扬的。这很遭人嫉妒。“文革”一来,他可就倒了大霉,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农村被管制劳动。

一天,单田芳来到村前的小河边,他向着河水对自己“吼了一嗓子”:“单田芳,你有今天,活该!”这一吼,似乎让他吼上了瘾。

1979年,单田芳被平反,时年44岁的他重新回到了阔别10年的三尺书台。很快,单田芳坐进了鞍山市广播电台的录音棚。接着,他从东北拥书入关,接二连三地推出了长篇评书《明英烈》《三国演义》《白眉大侠》《水浒传》《三侠五义》等,可以说当时整个中国无不为他嬉笑怒骂的东北方言所折服。当时他还是单位的一位负责人。

他想自己可以吃上一碗安稳饭了。就在他又有些洋洋得意时,单田芳对自己又“吼了一嗓子”:“不可安于现状,要砸烂自己的‘铁饭碗’,去做一名文化个体户!”

这年单田芳50岁,他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开始挑旗单干。此时,单田芳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三侠剑》等评书作品后,于1993年,他的近代历史评书《百年风云》又在各个电台热播。这种钱也没有少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爱干啥就干啥的日子让他感到无比惬意。

正在他心满意得之际,单田芳又对自己“吼了一嗓子”:“你不要总想着待在鞍山老家自在,要移师北京,去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在一次活动中,正好有供职于《北京青年报》的肖建陆对他说:“单老,您老的书迷数以亿计,不如我们合作成立一家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包装您的评书作品,绝对市场广阔!”肖建陆的话正合单田芳的心意。1995年夏天,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老天爷大约总喜欢考验人,他们公司的第一单生意就做砸了。公司投资录制的单田芳的评书盒带鲜有人问津。投入了一定资金的北京广播学院视听中心觉得公司前景堪忧,于是立即撤股。

单田芳对也入了股份的肖建陆说:“公司就剩我俩了,还有啥突围的好办法吗?”肖建陆似乎早就考虑好了:“单老,可以将您的传统评书改编成电视剧。”

这可是一种很有前途然而风险也更大的尝试。单田芳负责剧本,肖建陆张罗资金。剧本好办,单田芳的脑子里有的是东西,可资金难求,因为这种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终于有一位是单田芳的“粉丝”的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愿意投资300万元。

他们常常日以继夜地连轴转,通过一年多的苦干,先后拍摄出了《风尘豪客》《山河泪》两部电视连续剧。初涉影视圈的他们终究只是门外汉,因“行业壁垒”,片子的销售一时竟成了“老大难”,公司入不敷出。

可单田芳并没有退缩之意。通过苦苦摸索,两三年后,他们的公司终于有了转机。5年后,他们找到了既适合自身也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从2000年开始,公司每年上缴利税多达100多万元。

如今,年逾70的单田芳俨然成了一位财大气粗的阔老板。可他并不满足,他说,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不要忘记对自己“吼一嗓子”,要回归自己的评书事业,要在评书上为中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自己“吼一嗓子”,是对自己的一种解剖,是对“昨日之非”的一种坚定的告别,展示出的是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的精神与风范。

一个总能对自己“吼一嗓子”的人,那种清脆而又激越的吼声会让他青春永驻、前途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沈从文曲折的一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之洞失礼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张之洞 (1837-1909)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颇多建树。他先后创办了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厂。他还创办了教授近代科学文化的两广书院。

张之洞生于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颇有学识。据传,同治二年(1863年),他参加殿试对策。当时,他掘弃一切格式和忌讳畅论时事,很得阅卷官赏识,欲点他为状元,后因慈僖干预,得了个第三名。

张之洞常年宫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多不放在眼里,属下多有不满,但又都无可奈何。有一位布政使颇有点名气,但也是张之洞的下级,也不为张之洞尊重,张多次对他失礼。这位布政使对张十分不满。有一次,他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张之洞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这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儿旬话要告诉你。”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重要内容要说,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己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便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大人既以按规定把我送到仪门,就请你留步吧。”说完长揖施礼而去。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史所为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想出名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年轻人,不愿做艰苦的工作,却整日想入非非,梦想侥幸成名,却总也不能如愿。一天他碰见了大发明家爱迪生,格外高兴,赶忙请教道:“爱迪生先生,你是怎样使自己名扬天下的呢?”

爱迪生猜到了年轻人的企图,故意反问:“看来,你是天天都在想着出名吧?”

“对对,我连做梦都在想啊!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扬名世界呢?”

“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年轻人吃了一惊:“为什么我非要等死后才能出名呢?”

爱迪生诚恳地说:“因为你只想怎样才能占有一座高楼,而不是想怎样动手去建造这座高楼,那么,你终日想象的高楼是永远也不会自动出现的。可是你如果在空想中虚度一生,你死后就会成为那些只愿空想、不干实事者的一面镜子,人们就会经常提到你的名字,以教育后人,这样,你不就能够名扬天下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全文共 3351 字

+ 加入清单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着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小学励志成语故事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巴尔扎克的童年故事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 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 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

一天, 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 质问巴尔扎克: “我让你学习法律, 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

“爸爸, 您知道, 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亲切地对父亲说。

“毫无兴趣! ”父亲暴怒地快要跳起来, “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 搞文学谈何容易, 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 ”

“那不一定! ”巴尔扎克摇摇头, 非常自信地说, “一个人的成功, 往往取决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 从今天起, 给你两年的期限, 搞不成, 就得学习法律, 你敢答应吗?”

“敢! ”巴尔扎克斩钉截铁地回答。

从此, 巴尔扎克被父亲关在房子里, 整天埋头写作。这期间, 他写了一个历史剧, 由於自己的阅历有限, 对剧本的特点了解不够, 没有成功。但巴尔扎克并没有丧失信心, 他坚信, 只要有决心、肯努力, 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绩。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 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於是, 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着, 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图书馆和书店, 总是来得最早, 离开最晚。有一次, 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 边看边记, 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 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 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 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 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 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 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 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 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巴尔扎克写起文章来就闭门谢客, 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有一次他把屋门锁了, 从窗户跳进屋里, 再的把窗紧闭上。来访的人见门上落了锁就自动回去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 巴尔扎克出版了小说《朱安党》, 赢得了法国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以后他又陆续完成了《人间喜剧》等97 部小说, 确立了他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孟母三迁的励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 孟母三迁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三迁故事译文: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注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注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励志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947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励志故事·麦卡锡的财富修养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名人励志故事·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

1809年,出生在寂静的荒野上的一座孤独的小木屋.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茫茫荒野,找到一个窝棚。

1818年,9岁,年仅34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1826年,17岁,已经什么农活都能干了,经常帮人打零工。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进不去。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花了16年,才把这笔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

1835年,26岁,定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因此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自己对自己的总结:家境贫寒,母亲早亡,孤苦奋斗,厄运不断。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为此也曾经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之极,担心自己会不会再爬起来。

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他就是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

伟人。

名人励志故事·哈理斯和朋友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SydneyJ.Harries)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甚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名人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哲学绝处求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个“杨利伟怎样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节目,被采访的航天局领导说了三个原因:一是杨利伟在五年多的集训期间,训练成绩一直名列茅;二是杨利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强,在担任歼击机飞行员时,多次化解飞行险情;三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有以上三个优势,杨利伟最终通过了1600人——300人——14人——3人的淘汰考验。

航天局领导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将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将进行巡回演讲,才最后决定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

第三点原因令收看此节目的我感触颇深。口才竟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是多么富有人生哲理。节目中还介绍: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口头表达能力作为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时,天平就偏向了杨利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名人的故事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的欺骗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

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翠绿,而那棵紫薇依然枯瘦萧杀,干巴巴的枝干上残留着数不清干枯龟裂的果子。办公室在二楼,两棵树的树冠恰好能够时不时映入眼帘。强烈的视觉对比常使人产生一种季节的迷惑,也常常让我怀疑那棵大叶紫薇是否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真的被白蚁蛀蚀,在这个荡漾生命绿色的季节里,以毕剥的形态宣告自己的死亡?

隐约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紫薇已经纤细的躯体上已经铺满了浓浓的春色。还记得绿色遍身的紫薇不久后就绽放出惹眼的大片大片的红花,那个热闹和惬意常常使我对这株紫薇充满了难忘的期待。而今年,现在,莫非这株紫薇真的消亡了吗?

两天前,和岑老师站在楼道里聊天,还曾经面对着紫薇树唏嘘慨叹了好久。紫薇树的枯枝就伸展在我们的眼前,看上去已然没有了任何生命的迹象。岑老师伸手捉住几根枝桠,稍一用力,树枝就在清脆声中断落在手中。我们细细看去,整个的枝茎中没有任何的潮湿和水分,更没有点点绿色。于是我们认为这棵紫薇真的枯死了,我还记得岑老师又弄断了很多的枯枝,准备用作少年军校学员们野炊时的引火燃料。

周一回到学校,暮春四月才刚刚开始。当钥匙插入了铁门,准备打开办公室大门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瞄了一眼旁边的紫薇。刹那,我的视线凝固了,身体也为之一颤:那棵两天前就已断定枯死的紫薇树的枝干上,竟然爬满了细微嫩绿的新芽。叶芽如此之小,在满眼枯黄之中显得如此单薄和宁静,在灰黑色的果子的遮掩之下,那一点点的绿色竟然勃发出无穷的力量。很长的时间里,我竟然忘记了开门,学生在我身边陆续经过不断问好,我也竟然毫无反应。我似乎又依稀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艳艳的紫薇花,似乎又感受到了即将盛开的生命的颜色。

生命的欺骗我兴奋地把我的发现第一时间告诉了岑老师,感叹着紫薇的生命竟然如此坚强,竟然如此充满了欺骗。记得那天我还和岑老师商量着紫薇树的“后事”,讨论着该为这片即将空置的土地上种植哪种树木。而今天,紫薇就以点点的绿色嘲弄了我们的浅薄与悲观。

也许错不在我们,也许学校很多的师生如我们一样,在期待中渐渐麻木,在期待中放弃了希望。难道我们能怪罪那棵依然安静的紫薇,怪罪它以时间和外表掩饰生命的光辉?

行文至此,我恍然顿悟: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欺骗。之所以被蒙骗,恰恰是我们充满了对紫薇树当下的期待,在于我们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直觉。

每年,我都记得那棵紫薇会缀满绿叶,会绽放花朵,但是却忘记了具体的时间。于是,春暖花开,满眼皆绿的时节,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黄依旧,就断定它已然死亡。难道,我们对所有的植物,都是必须充满相同的期望?

从折断的树枝上,我们没有窥探到一丝丝活着的证据,于是断定它已死亡。难道眼见必然为实?难道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注释它特别的生命特征?

我们是否也在以这种眼光审视世间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种浅薄和呆板看待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生命?

假如孩子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去生活、去学习、去行动,我们是否也在意识当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草率地添加上一个句号?如果孩子表现出种种不理智、不合常规的所谓“问题行为”,我们是否曾经轻狂地在心中说过:“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很多很多的欺骗,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显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时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时却又是孩子无意识中对生命的呐喊与对抗。而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充满期待,必须在心中为孩子勾画美好的生命未来。

可以想见,紫薇树上淡淡的新绿会逐渐蔓延和传染,紫薇花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吐露芬芳。而我,依然可以在疲劳和烦闷的时候,感受生命的力量。但是我们,一个个在小学从事着平凡工作的普通教师,能否透过了生命的假象,撇去刻意的欺骗和掩饰,永远是充满期待与希冀地对待一个个勃发内在生命秩序的鲜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哲理励志小故事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能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又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 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

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的~~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 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 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 更是难以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管仲选才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现代名人励志故事2.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从一粒米的成功王永庆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励志文章)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

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

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最终: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经典名人励志故事富兰克林的教训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富兰克林小时候,有天在家门口遇到一个扛着一把斧头的男人,男人停下来后和气地说:“小家伙,你好,请问家里有磨刀石吗?”富兰克林回答说有后,男人接着说道:“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来磨磨这把斧头吗?”

听了这番赞语,富兰克林说:“当然没问题了。”说完立刻扭转身从家里拿来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仁义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够呛,你能帮我把斧头磨上几分钟吗?”

男人的赞语再次让富兰克林听得心里甜丝丝的,于是就答应下来,使劲儿地帮他磨起斧头来。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快到了,但富兰克林依然未能把斧头磨好,可他说不出停下来的话,就决定放弃上学而帮男人把斧头磨好。

等斧头终于磨好后,富兰克林想着男人一定会好好感谢他一番,不料他却冲富兰克林吼道:“你真是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给耽误了!”

富兰克林气极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帮男人做事情,得到的回报竟是一顿斥责。

不过这件事给了富兰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后他向别人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最后会这样说:“面对别人的奉承和赞誉,首先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了第五单元这一组关于生命的课文,我就想生命到底是什么?

有一年冬天,早晨还是阳光明媚,可是到了下午就寒风习习,雨连绵不断。妈妈早晨把一盆花放外面晒,中午回了二姨妈家,没法儿把花搬回去,我和妈妈在想这花一定必死无疑。但是一回去这盆花傲然挺立着。我想它能在没有阳光,只有风雨只有寒冷的情况下生长,它的生命力该多么顽强,这盆花的品质我们人类更应该具有。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玩,看见一只小蚂蚁在地上爬动,我用一根手指摁着它的后面,它的前四条腿一直在快速的爬动,想挣脱掉这个“魔掌”,我“嘿嘿”的坏笑着,但是看它这样我忍不住的放了它。连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意识,我觉得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应该好好想想。

海迪5岁时患病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为了学习张海迪每天坚持看“镜子书”。张海迪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会了针灸、英语······她被评为“五大杰出残疾人”,2001年被授予“环球二十位最具有影响世纪的女人。”张海迪虽然是残疾人,但是她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比我们正常人的成就还高。

以前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只想浪费就浪费,想好好使用就好好使用,从没管过。但是学习了第五单元看了他们,我下定决心好好是用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奋斗的名言名句和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

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塞内加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 德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别林斯基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 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停止奋斗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地努力。——魏茨曼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丁尼生

经典故事素材

一、轮椅上的霍金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十年写就《三都赋》

(奋斗成全自我)

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三、霍英东的历程

(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四、勤奋的门捷列夫

(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五、让奋斗成为生活的习惯

(奋斗需要坚持)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但他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得力的亲戚可攀。他向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投稿,得到的却是743条退稿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曾对朋友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难以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4000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超过了两米。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