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精选4篇 作文(最新20篇)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小编在此整理了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精选4篇 作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浏览

5590

作文

1000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全文共 87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故事,大家对于名人故事是不是特别感兴趣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名人励志故事大全,希望喜欢!

《坚持》篇一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廖昌永》篇二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创造奇迹》篇三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篇四

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然而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马云的三次高考》篇五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着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有一个梦想能在现实中开花》篇六

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每天冒险骑马登上高高的雪山,采下大块冰,运到城里卖给富家大户,挣得几个小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上小学,甚至是中学时,他常被同学恶意嘲谑为“窝囊废”,这些中伤的话,严重地刺伤了一颗少年的心,所以,从小他就体会到贫穷带来的艰难与屈辱。

在中学阶段的后期,他曾参加过校内戏剧演出,从那时起,他就对舞台产生了兴趣。他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舞姿。为此,16岁那年,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一个人独自跑到当时的大都市巴黎,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时尚大舞台上用脚尖旋转出精彩人生。

可是,这座高傲的城市根本不屑瞟这个穷小子一眼,别说学习舞蹈的高昂学费了,就连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成了问题。他没有别的特长,只有从小跟着父母学到的一点裁缝技术。凭着这点手艺,他在一家裁缝店找到了一份每天要做十多个小时的工作。

就这样做了几个月,他的心情越来越低落、颓废。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裁缝店要干多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登上梦中的舞台。他苦闷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准备自杀的当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讲述自己的梦想遭现实阻挠无法实现的困惑。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很快,他便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谁知,布德里并没提收他做学生的事,而是讲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说他小时候很想当科学家,也想当飞行员,还想成为一名牧师,但因为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生活……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梦想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在梦想与现实生活中,人首先要选择生存,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他幡然省悟,后来,他努力学习缝纫技术,并应聘于一家名叫“帕坎”的时装店。凭着勤奋和聪慧,他的服装设计技术提高得很快。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他又投奔由着名时装设计大师迪奥尔开设的“新貌”时装店。在这里,他增长了见识,积累了领导时装潮流的设计心得和体会,他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一年,着名艺术家让·科托克拍摄先锋影片《美女与野兽》,邀请他设计服装。他为法国着名演员让·马雷设计了12套服装,影片公映后,他设计的服装惊动了巴黎,美誉如潮。

那年,他23岁,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他追求独特的个性,大胆突破,设计了时代感非常强烈的“P”字牌服装,赢得了挑剔的巴黎顾客的青睐。演艺界名流、社会上层人士、达官贵人等争相慕名前来订制服装。

他就是皮尔·卡丹。

如今,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世界,皮尔·卡丹成了服装界成功的典范。

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梦想,当一个梦想因现实的阻挠而无法实现时,就应该勇敢地调整梦想的方向。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都是重要的角色,只要你脚踏实地把握准梦想的方向,那么,总有一个梦想能在现实中开花,让你获得华美的人生!

《上帝不会偏爱一头鲸》篇七

5岁那年,她上幼儿园。小朋友们喜欢聚在一起嬉戏,她却总是一声不响坐在角落里。有时,仅仅是一张小纸片,也可以被她折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副乐此不疲的模样。

9岁时,她读小学三年级,成绩一塌糊涂,唯一能考及格的,只有手工课。老师来家访,忧心忡忡地说:“也许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她的父亲坚决地摇着头说:“能在手工课上做这么漂亮的环保袋和笔筒,证明她非常聪明。”

看到老师失望地离开,她难过得掉下眼泪。父亲却笑着说:“宝贝,你一点儿也不笨。”父亲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说:“还记得我给你讲过蓝鲸的故事吗?它可是动物界的‘巨人’,别看它粗枝大叶、肥肥壮壮的样子,可它的喉咙却非常狭窄,只能吞下5厘米以下的小鱼。蓝鲸这样的生理结构,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衍,因为,如果成年的鱼也能被吃掉。那么,海洋中的鱼类也许都会面临灭绝了!”

“上帝并不会偏爱谁,连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例外。”父亲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好莱坞着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经常忍饥挨饿,甚至一度只能依靠郁金香球茎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身材特别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听说她梦想要当一个电影明星时,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白日做梦,说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刮走。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赫本从不气馁,终于成功扮演了《罗马假日》中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假如,她当初因为自己过于消瘦而放弃理想,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影星。”

父亲鼓励她说:“你看,无论是一头巨鲸,还是国际影星,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这就好像你数学功课差一点儿,手工却是最棒的,说明你心灵手巧。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

也许正因为有了父亲的鼓励,从此以后,她不但喜欢做手工,还常常动手搞些小发明。几块木板钉在一起,加上铁丝和螺丝钉,就是一个小巧的板凳。听到母亲抱怨衣架不好用,她略加改造,让它可以自由变换长度,成了一个“万能衣架”,简单又实用。甚至,在父亲的帮助下,她还将家里的两辆旧自行车拼到一起,变成了一辆双人自行车。

伴随着这些小小的发明,她快乐成长着。2010年,她已是美国波斯顿市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一个周末,她出去购物,在超市门前,听到有两位顾客在抱怨:“想要找到空车位,简直比彩票中奖还要难!”“如果谁能发明一种折叠汽车,那该有多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立刻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试一下呢,说不定真的可以。”

回到学校,她开始搜集关于汽车构造方面的知识,单是资料就抄了厚厚的几大本。接下来,一次次思考,反复画图。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了折叠汽车的图纸。

看她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有同学泼冷水说:“你懂得如何生产吗?说不定图纸只能变成废纸。”她想起父亲当年讲的一头鲸的故事,笑着说:“我的确不懂生产汽车,但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于是,她在网上发布帖子,寻求可以合作的商家。不久,西班牙一家汽车制造商联系到她,双方很快签下合约。2012年2月,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折叠的汽车面世了。

这款汽车有着时尚的圆弧造型,全长不过1.5米,电动机位于车轮中,可以在原地转圈,只要充一次电,就可行驶120公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30秒之内,神奇般地完成折叠动作,让车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停车。折叠汽车刚刚亮相,就受到众多车迷们的追捧,还没等正式批量生产,就收到了很多订单。

她就是来自美国的达利娅?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有些害羞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刻苦和勤奋来弥补缺陷,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从林一轮到超级丹》篇八

在许多人看来,林丹简直就是命运的宠儿,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获得了丰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事实上,林丹的执拍岁月绝不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而是充满了坎坷与伤痛,十几年间,他曾经被开除过、被雪藏过、住过地下室,也受到过无数人的谩骂与嘲讽。但是林丹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把一切都扛了过去,终于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里的插班生

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12岁那年,林丹曾获得过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的男单冠军,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福建队,也对自己入选福建队充满信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体校的大部分同学都被福建队挑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八一队。这对当时的林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他沮丧了很久,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福建队不要自己。

刚进八一队的时候,林丹还没有开始发育,穿最小号的军装都嫌大。几年的军队生活磨练了林丹的意志,也让他的球技变得日益专业起来。因为表现出色,林丹被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挑中,代表福建去参加1998年的亚锦赛,没想到一开打就败在了一个印尼球员的手里。

回国之后,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练的狠批,教练们痛骂他没有意志力,缺乏职业品质,一打不过对方就放弃。林丹本以为,教练们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就算了,没想到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鉴于他在赛场上的糟糕表现,国青队一致决定将他除名。而林丹对此毫无准备,返队后便前往礼堂开会,没想到刚一坐下,一位教练就板着脸说:“你不用坐这儿了,你已经被除名了。”就这样,林丹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狼狈而尴尬地走出了会议室。

就这样,林丹进入国青队不到一月,就被赶回了八一队。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明白,原来比赛是如此严肃的一件事,并不是自己某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的。于是他开始疯狂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拼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在三个月后又回到了国青队。

2000年,国家队到青年队选拔人才,因为顽皮和倔强,林丹给教练们留下了不服管教的印象,所以第一批的选拔名单里并没有他。最后还是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托了关系,把林丹塞进了国家队。就这样,快要超龄的林丹终于搭上了末班车,成了国家队的插班生。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林丹被安排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宿舍里。地下室不仅阴暗、潮湿,而且收不到信号,发短信时必须站在床上,等短信发出去再坐下。但对林丹来说,最让他难受的不是地下室的恶劣条件,而是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因为是“后门生”,林丹总会听到不少流言蜚语,说他自身没什么能力,是靠走关系才进的国家队。而林丹的许多队友都已经获得了世界冠军,这让他十分自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不敢抬头看人,低着头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就走。

住在地下室的那段时光,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加大训练的强度,卯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终于拿下了几个冠军,给自己和高主任争了一口气。一年半以后,林丹终于搬出了地下室,住到了楼上的宿舍里。

那些被叫做“林一轮”的岁月

刚搬出地下室的半年里,林丹的比赛生涯过得较为顺畅,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国际羽坛进行分制改革,由原来的7分制改回了十五分制,这对林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林丹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都在第一轮中惨遭淘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林丹所参加的每一场比赛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斩落马下。渐渐的,林丹就有了一个新绰号,叫做“林一轮”。

接连的失败让林丹变得心态失衡,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对比赛产生了恐惧情绪。一方面,林丹急迫地想要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缺乏信心。与此同时,林丹还听到了一个让自己更加沮丧的消息,那就是,他被国家队“雪藏”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林丹没有比赛可打,只能和许多没有经验的小队员一起练球。

因为被雪藏,林丹失去了参加国际羽坛重量级比赛“全英公开赛”的资格,要知道,参加这次比赛是林丹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那时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队友前去参赛。此时的林丹如同一头困兽,拼命想要撞破命运织成的巨网,他拼命地同自己较劲,发疯似的练球,只为了战胜自己的心魔,重新获得征战赛场的机会。

半年之后,林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参加日本公开赛的机会,并夺得了亚军的桂冠。第二年,他带着一洗前耻的心态前往全英公开赛,终于以出色的表现问鼎冠军,并且获得了世界顶级选手皮特·盖德的盛赞,被誉为“SUPERDAN”。从此,“超级丹”的称号叫响了全球,传遍了世界,林丹终于一洗“一轮必败”的耻辱,跻身国际羽坛的强手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在后来的比赛生涯中,又先后五次问鼎全英赛,大大弥补了曾经无缘参赛的遗憾。

从质疑与诽谤中穿梭而过

成为羽坛新秀之后,林丹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而对奥运会的向往也逐渐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他自己的在内的所有人都期待着他拿到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为国家争光。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同林丹开了一个玩笑,给了踌躇满志的他一个致命的打击。雅典奥运会之前,林丹意外受伤,参赛时又因情绪过于紧张以致发挥失常,重蹈第一轮出局的覆辙,在小组赛中惨遭淘汰。

在后续的几场大型比赛中,林丹又接连遭遇了几场“暴风骤雨”,连续输给了国外选手陶菲克和李宗伟。此时,外界对他的非议开始愈演愈烈,不少球迷留言说,无冕之王林丹显然是个大话王,还有人调侃一直用左手打球的林丹,说他就算换成右手打比赛,也不至于输得这样惨。

于是,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积极调整状态,努力揣摩战术,力图在后续的比赛中证明自己。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林丹遭受到了非议却越来越多,他先是同韩国教练发生了口角,接着又同教练吉新鹏发生了误会,被媒体描述为动手打人。那阵子,几乎所有的不利传闻都开始针对林丹,他形容那段日子为“谤声满天”。

在这样的氛围下,林丹反复告诫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就要承受,在承受中突破自我。终于,他迎来了比赛的时刻,以完美的表现战胜了对手李宗伟,拿到了生命里第一个奥运冠军。获胜之后,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天空,激动地在地下打了几个滚,然后同教练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毕竟,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林丹乘胜追击,将“超级丹”的能量大大地释放了出来,几乎拿到了每一场大小比赛的所有冠军,完成了“全满贯”的使命。2012年伦敦奥运会,林丹再度稳中求胜,成功卫冕,成就了国际羽坛上一个无可匹敌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现代名人奥巴马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729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生父是首批进入夏威夷大学的非洲学生,这位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吸引了他的母亲,一个美丽的白人少女。相识数月后,两人奉子成婚,因为亲友们反对这桩婚事,他们结婚时根本没通知亲友。但他出生两年后,生父却带着另一个女子回到了祖国。母亲做了那个年代大多数女子不会做的事情——嫁给一个非洲男人、生下他的孩子并且离婚。尽管她以后的生活会非常艰难,但母亲却义无反顾。他后来都说,母亲的性格实在是敢爱敢恨。

离婚后母亲带着他艰难地生活着。后来,母亲认识了继父,一个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于是他们迁到印尼生活。在雅加达郊区,道路上到处是坑,通货膨胀严重,学校里的小伙伴把有着黝黑皮肤、满头卷发,再加上一副肥胖身材的他喊做“黑鬼”。他跑回家向母亲要钱买香皂,想洗掉皮肤的黑色,但母亲告诉他做黑人一点也不需要自卑。

后来,他被送到美国夏威夷,在外祖母的监护下成长。由于他头脑聪明,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白人小孩占多数,只有三个黑人小孩,这次他又对自己的肤色产生了严重怀疑,而亲人间的无意举动,更加深了他对肤色的恐惧。

那天傍晚,外祖母很生气地回到家,抱怨等车时遇到一个乞丐,她给了他一美元,但他觉得不够,继续要,她非常恐惧。他好奇地问,以前咱们也遇到过乞丐,你怎么没有害怕过?外祖母气呼呼地说,可这次遇到的是黑人啊!

他呆住了。外祖母脸上自然流露出的对黑人的嫌恶之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灵,他怀疑如果自己不是她的外孙,她会像讨厌垃圾一样讨厌他。为了让自己自信一些,他向同学们吹嘘说父亲是非洲王子,他自然也是王室后裔。奇怪的是,同学们相信了他的鬼话,他开始神气活现地和人交往。自信又自卑,看似快活实则痛苦迷茫,这就是他当时的心理写照。

很快,叛逆期来了。十几岁的他成了一个瘾君子,他和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家境是贫穷的,肤色是被人嘲笑的,前途是无望的,成功的道路曲折得连路都找不着。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逃学、吸毒、泡妞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没人知道拿他怎么办,许多老师都预言:美国所有州的监狱随时向他敞开!

这时,母亲为了考取博士学位,主动到印尼进行人类学工作。他很奇怪母亲的行为,母亲却告诉他,做人要有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有益于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他一下子就“顿悟”了,重拾丢失已久的梦想——虽然我是个黑人,但我要赢得你们的尊敬。

他认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努力学习,在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同时,还效仿母亲到社区里做义工。他发现,帮助别人真的能获得快乐,尤其是帮助那些弱势的人,自己更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只在华尔街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便义无反顾地到芝加哥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所做的都是些小事,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等,尽管琐碎庸常,并且薪水很低,但他事无巨细做得很认真。凭此良好的记录,他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像母亲一样,开始为让更多的人幸福而忘我工作。

然而母亲却在这时患癌症去世了。去世前,她完成了长达1000页的博士论文,对印尼农民的分析详细切实,让他读起来心潮澎湃。他在处理母亲后事时发现,在印尼,母亲和周围的人有着极佳的关系。虽然母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嘱和遗产,但他却认为,母亲的精神——自信、充满干劲、敢爱敢恨以及极佳的人缘,是多少金钱也代替不了的宝藏。

凭借母亲留给他的精神,他迅速在政坛崛起。在社区工作的经历,不仅帮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还帮他打败了多名有财有势的对手,成功获选参议员。当他决定竞选美国总统时,这段经历又一次帮助了他。

他自己都没想到,当年冒牌非洲王子后裔的他,有一天居然能成为美国总统。他想到当初自己沉沦时母亲说的话。她说:奥巴马,我觉得你父亲是最帅最聪明的黑人,现在,你代替了他。

从一个“黑小子”、“坏小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可谓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片。主演是他,但导演,却是他的母亲。我想,许多人都和奥巴马一样,有过自卑和叛逆,有过彷徨和迷茫,然而奥巴马很幸运,他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人生的真谛:对社会的贡献才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真正尺度。我相信,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个尺度,我们的生命也会和奥巴马一样,快乐且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包拯审蛋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

公元 999 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干脆利索地回答。“做清官可不容易,你能行吗?”姐姐又问了一句。包拯胸有成竹地答道:“只要大公无私,善动脑筋,案件总能审得清的。”

包拯的一番话,说得姐姐心里暖烘烘的。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说:“那好,明天让我考你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姐姐来到学堂,把一个煮熟的鸡蛋悄悄送给一个同学吃了,然后要包拯查出来是谁吃的。

包拯不慌不忙。他首先看了每个同学的面色和嘴巴,然后敏捷地端来十碗清水放到桌上,叫每个同学从碗里喝一口水,在嘴里咕噜咕噜地漱一下,再吐入碗内。

轮到第五个同学漱口时,包拯发现,他的碗内有蛋黄和蛋白的残屑。但他没有马上断案,而是让其余的同学继续漱口,直到每个同学都漱完口,他才郑重其事地宣布:“只有第五个同学吃了鸡蛋。”

一直站在旁边的姐姐这才服了弟弟,啧啧称赞说:“包拯长大能做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梅兰芳练跷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不教他了。朱先生临走时,将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话像一根针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难道别人能学会的戏,我就学不会?难道我比别人少点啥?他暗下决心,非闯出个样子来不可。

不久,梅兰芳入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来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柱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柱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基本功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过:“幼年练跷功,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凡事有预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以幽默著称,他一生应邀做过无数次的讲演,但是他最反感的一点就是他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要他即席讲演。他认为一场讲演要获得真正的成功,不管是主办方还是讲演者都要事先做好安排。

有一次,林语堂被邀请到一所大学参观。参观后,与师生们共进午餐。这时,这所大学的校长认为林语堂好不容易来一趟他们学校,应该趁机让林语堂给学生们做个讲演,同时也是奉承林语堂的绝好机会,于是他便再三邀请林语堂对同学即席讲话。林语堂觉得很突然,因为这个没在事先安排的计划内,他说这是强人所难,可是师生们实在太热情了,他不好再推脱了,于是走上讲台。他简单地说了几句问候语后,就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古罗马时代,有一个帝王暴虐成性,喜欢那些血腥的角斗的场面。他看腻了动物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角斗,就把人丢进斗兽场,看着猛兽把人吃掉。这一天,国王又把一个人丢进了兽栏里。此人虽然长得很矮小,却十分有勇气,当老虎向他走来时,只见他镇定地对着老虎耳语一番,老虎便默默地离开了。国王很惊讶,又放了一头狮子进去。此人依旧对着狮子的耳边说话,之后狮子如老虎一样也悄悄地离开了。这时国王再也忍不住好奇了,便把此人放出来,问他:“你到底有什么魔力,对狮子、老虎说了几句话就能让它们都不吃你?”此人回答说:“回陛下,我并没有什么魔力,我只是告诉它们,吃我可以,但是吃过以后,你要做一场讲演。”一席话让学生们哄堂大笑,一旁的校长却窘得不知所措,真是马屁拍到马蹄上了。

林语堂认为一场成功的讲演,惟有经过事前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讲演的学者,他都不做没有预备的讲演,可见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

正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才更应该讲究办事效率。如若事前计划,做一个预见,势必对于所要做的事情的结果能有一个了解,如若所投入的时间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效果,那么可以节省做这件事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如果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宏观的掌握,岂不白浪费了好多的时间吗?

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想大家都懂得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情前制定一些计划,做一些准备,并不会影响事情的进度,反而能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好做快。

凡事有预备,有预见,有计划,看明白了再做,要瞅准机会,及时果断出击,生活才不会偏离轨道太远。临时抱佛脚,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把事情搞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丘浚百里借《汉书》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丘浚,字仲深,海南琼山人。初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迁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太子太保,至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等职。

丘浚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他两岁时,父亲病逝。当时,他的母亲李氏还不到三十岁。她很有文才,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苦度时光。

在母亲的教导下,小丘浚到五岁的时候,便读完了《诗经》、《论语》;到他六岁的时候,家中虽然度日艰难,但李氏仍然省吃俭用,把儿子送到了本村一所私塾上学。

小丘浚深知自己能上学,靠的是母亲用心血换来的几个钱,因而读起书来也格外刻苦勤奋。别人一两天才能学会的内容,他只用半天就能融会贯通了。老师见他智力超人,仅靠课堂上的内容满足不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主动借书给他看。但是,就这样,仅仅两年的时间,老师个人所有的藏书,就全被他读完了。

于是,他又到处借书读。

有一次,他想读《汉书》这部著作,到处借不到,就去问老师,什么地方能借到这部书。老师告诉他说:“这部书现时很难借到,只有我的一位姓姜的朋友家有此书,不过,他的住处离这里有百十里地,一时无法借到。”

丘浚说:“不怕,我一定要去借。”

老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写了一封信。

丘浚回家对母亲一说,母亲开始不同意,后见儿子主意已定,也就不再阻拦。母亲因他出远门,要向邻居借点白面烙点饼让他带上,可丘浚执意不肯,只带了几个玉米饼子便上路了。

年仅十岁的小丘浚,一边走,一边问,饿了啃几口玉米饼子,渴了向人家要碗水喝,天晚了,他就住在破庙里,借着月光看一会儿书。当时正是夏天,虫咬蚊叮,他都不知道;直到困得睁不开眼了,他才放下书本就地睡去。

就这样,丘浚晓行夜宿,一直走了三天半,才来到老师介绍的那位朋友家中。

当时,主人正在家中与人下棋,接过丘浚带来的信一看,也被这孩子的求学精神所感动,急忙吩咐家人让丘浚洗脸、吃饭,然后去房间休息。

丘浚是专门来借书的,哪有心思去休息?所以,他刚吃完饭,就又去找主人借书了。那姜先生听了,微微一笑,一边继续下棋,一边对他说:“听你的老师讲,你学习刻苦,很有才华,我现在出个对子,你若对得上,我就把书借给你;如对不上,就是只图虚名,学也无用,等你有了才华后再来借书。你看行吗?”

丘浚道:“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请先生出上联吧!”

姜先生抬头朝墙壁一看,顺口念道:“墙壁当前,龙不飞,凤不舞,桃不开花,梨不结果,可笑小子”。

这个上联,是取材于挂在墙上的一幅山水画,也有取笑丘浚的含义。

丘浚自幼跟着母亲学诗作对,一听便知其含义,今虽求人借书,也不愿低三下四,于是望着棋盘,未加思索地脱口对道:“棋盘之中,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兵无粮草,敢杀将军。”

主人听了,已经明白丘浚对联内含反唇相讥之意,但他也是个爱才之人,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敢杀将军的卒子,有志气!”

随后,姜先生不但把《汉书》借给了他,并任他挑选了另外一些书,还派人用马将他送回了家中。

从此,丘浚百里借《汉书》的故事,便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大全500字示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里去拜师学艺。见过师傅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技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个聪明的孩子为徒弟,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的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华佗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院子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拉,结果都没有拉开。

“你能让那两只羊不再打架了吗?”

华佗围着桑树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山羊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后来,华佗成了一代神医。

凡事善于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是知难而退,只会使自己变的更加平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马迷名人故事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刘继卣是一位功力颇深的丹青高手,尤以画、牛等动物见长。他小的时候,还曾被人称为“小马迷”呢!

刘继卣画马,是从临摹开始的。他父亲有很多印有外国名画的明信片,这些名画捕捉物象的精湛技巧,深深打动了刘继卣幼小的心灵。他临摹最多的是英国一位女画家画的《牧马图》。画面上八匹骏马各具神态,牧马人十分得意地骑在马背上,周围青山绿水,景色迷人,生动极了。刘继卣终日把这张明信片带在身上,想瞧了就拿出来瞧一瞧,总觉得瞧不够。有一天,他和弟弟闹了点小矛盾,弟弟为了报复,趁他睡觉的时候,把他的《牧马图》偷走了。他发现后,急得团团转,又哭又闹,简直快要发疯了。弟弟万万没料到,这么张小画会给哥哥带来那么大的痛苦。他心软了,赶忙把明信片又还给了哥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刘继卣又开始练习写生的真功夫了。他几乎每天都要跟着马群走一殷路,细细观察马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形体和神态,然后把这些都画下来,旁边还写上许多说明文字。有一天,他和弟弟一块去东楼村买东西。他走在前面,弟弟跟在后面。走着走着,弟弟傻眼了:哥哥不往东楼村走,却离开大路,跟在两匹马后边,朝一条羊肠小道上走。他活像个机器人,两眼盯着马举足蹬蹄的动作,一直走出十来里远,累得弟弟直叫苦,而继卣心里却乐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哗哗地流走……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时针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他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里面灌满水,每当拔掉碟底的塞子,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漩涡。这证明放洗澡水时漩涡朝左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1962年,谢皮罗发表了论文,认为这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谢皮罗认为,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洗澡水将按顺时针形成漩涡;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谢皮罗的论文发表之后,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完全正确。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联想到地球的自转问题,再联想到台风的方向问题,并做出了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正是他目光敏锐、善于思索的体现。

无独有偶,在近百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是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着《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和蚯蚓的分布,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并不遥远,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励志名人故事200字

全文共 2628 字

+ 加入清单

励志名人故事可以激发我们心中的潜能,为梦想不断的前进,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励志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邓亚萍: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2、万斯同: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3、陈平: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5、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6、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7、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8、卡莉·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9、欧阳修: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10、约翰逊: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11、牛顿: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泰戈尔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772 字

+ 加入清单

永远的遗憾l878年,l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加尔各答,来到了孟买。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进—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个与泰戈尔年纪相仿的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安娜是—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在英国长大,曾跟随父亲周游列国,不仅讲得—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熟知英国的风俗习惯和各国风人俗。她与泰戈尔—见如故,把他当做—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辅导泰戈尔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安娜发现他聪慧敏捷,学习提高很快。可是,在学习快结束时,泰戈尔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心事重重,眼里经常流露出忧郁的目光。

原来,泰戈尔得到了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肖达米妮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l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了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肖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他安下心来了。

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的心头萌发了。“—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O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泰戈尔写道:“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好没有表示丝毫的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置信了。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

女人知道用什么样的夸张手法来歌功颂德,博得别人的欢心,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使我高兴,才这样做的。我依稀记得,我最早是从她那儿听到对我长相的赞扬。她用十分温存的方式,表达了那种赞美。比如有—次,她严肃地叮咛我,叫我决不要留胡须,说不要让别的东西遮蔽住脸庞。众所周知,我没有听从这个劝告,不过,她没有能活到亲眼目睹我脸庞违背了她指令的日子。”

他为她取了个美丽的孟加拉名字——“纳莉妮”,它也成了长篇叙事诗《诗人的故事》里虚构的女情人的名字。他经常朗读这首长诗给她听,还为她译成了英语。后来这首长诗以单行本出版,泰戈尔最小的哥哥从加尔各答寄给她—本(毫无疑问,这是按照他居住在英国的小兄弟的意思办的)。她收到了这小册子,写信给他,表示了谢意,说:“这首诗拉宾为我朗读了多少遍,翻译了多少次,以致我能够背熟它。”她对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所创作的不少诗歌都给予了鼓励,而她最喜欢的是纳莉妮这个人物。

虽然,这种短暂的爱情插曲没有超出纯朴的朋友关系,然而它在泰戈尔的心灵上镂刻了永恒的印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愉快地写诗,描述了他当时那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状态。安娜也很快被这位英俊少年的天才诗人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她总是主动接近泰戈尔,惹他生气和激动。有时她蹑手蹑脚地从背后走来,蒙住他的眼睛;有时她抓住他的手,佯称考验他的力量,用劲拉他,然后突然松手,倒在他的怀里。有—天,她教英国生活举止的奥秘时告诉泰戈尔,能偷到正在熟睡的女人的手套的人,有权吻她。“她躺在安乐椅上,我突然看到,她酣睡着。—睁开眼,她就向自己手套飞快瞟了—眼,却发现手套原封不动地搁着,任何人也没有动过偷它们的念头。”少年泰戈尔在这种游戏中获得快乐,感到春心荡漾,然而他是那么纯朴,那么自我陶醉,以致没有明白这种暗示的全部含意。

有—天黄昏,他俩在郊外散步,泰戈尔随口作了—首咏景诗,安娜称赞地说:“写得漂亮极了,跟你的人—样。唉,要是你能经常在我身边写诗,那该有多好啊!”这几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姑娘爱慕的心情。泰戈尔听了,内心—阵激动,他情不自禁地握住姑娘的双手,很想对她倾吐自己的爱意。然而,他—想到自己将远离祖国,—去就得好几年,便怕因此耽误姑娘的青春。同时,他还听二歌说起过,这几天安娜的父亲正为她准备订婚而忙碌着。他迟疑了,终于失去了向姑娘求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个苦涩的果子。

就在这天夜里,泰戈尔失眠了,他听到隔壁安娜的房间里姑娘翻身的声音。他披衣坐起,看着窗外银河的光辉,内心起伏不已,浮想联翩,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我梦见她坐在我头的旁边,手指温柔地撩动我的头发,奏着她的接触的和谐,我望着她的脸,晶莹的眼泪颤动着,直到不能说话的痛苦烧得我的睡眼如同—个水泡。

……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几个月飞逝过去了,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临行前,安娜为他送行。在轮船码头上,诗人向姑娘深深地鞠了—躬,深情地说道:“纳莉妮,再见了,望你珍重!”这时,他突然看见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泰戈尔真想回转身奔向安娜,向她尽情倾吐心中无限的眷恋。然而,他终于还是犹豫了,没有这样做。

泰戈尔与安娜的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不久,安娜被迫出嫁了,对方是—个比她大2O多岁的男人。他对安娜根本没有爱情,只把她当作—个生孩子的工具。在这种没有爱情的生活中,安娜终日忧郁、伤感,还常常躲着哭泣,不到—年就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l88O年,诗人回到了祖国,他听到安娜的死讯,内心极度悲伤。泰戈尔后悔极了,他痛恨自己当初没有—点男子汉的勇气,大胆地向安娜吐露纯真挚爱的心迹。但—切都晚了。现在,他想说,他—直怀念着她,他永远没有忘怀她那令人心醉的形象,—直对她的爱表示感激。他来到安娜的墓前,将他深深的忏悔告慰他所爱者的灵魂:“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体。”

迷人的安娜给诗人带来过青春的快乐。无论在个人的交谈或私人书札里,还是在墓年生活时期,泰戈尔—直以深情和十分尊敬的心情提到她:“有些年头,在加尔各答,—些奇异的鸟儿飞来,在我们那棵榕树上筑巢,我还没有很好地学会它们展翅的舞姿,它们就飞回去了,但它们是带着遥远森林里的异常奇特和迷人的音乐飞来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旅程中,不知从什么陌生的方向飘然而至的女神,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灵的语言,开拓我们心灵力量的界域。她不经召唤而来,最后当我们开始召唤她时,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

泰戈尔的婚姻l883年,全家人都窃窃私语地商议,要为年轻诗人挑选合适的配偶。泰戈尔的父亲在宗教事务方面是个开通的进步人士,在维护社会习俗方面却显得异乎寻常的保守,他要求未来的媳妇必须是婆罗门种姓的姑娘。泰戈尔家族尽管在财产、学问和道德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他们是个“低等婆罗门”,那些以高种姓自诩的婆罗门是不愿意和他们联姻的,因此,他们的选择只能局限在那些居住在吉夏兰小城镇上的比拉利付种姓的婆罗门家庭中。在那儿,父亲选中了在泰戈尔家谋职的—个韦利玛塔次?拉叶乔塔利先生的lO岁女儿,作为泰戈尔的未来妻室。

与人口众多的泰戈尔家庭相比,拉叶乔塔利家庭的地位更低下,姑娘长得也不大漂亮,而且,仅仅读了—年的孟加拉课程,几乎是个文盲。这位最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的毫无浪漫色彩的婚姻,就这样草率地定下来了。就当时的社会习俗传统来说,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泰戈尔默许这门亲事,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尽管他在文学创作中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和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但他在父亲面前是个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孝子。

然而,父亲的这种随心所欲和不适宜的选择,并没有在泰戈尔身上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这位平平常常的媳妇,倒是位贤妻良母,而这对他是十分必要的。他不缺乏任何创作热情,对生活和大地的热爱使他获得了创作的永恒源泉。他是个狂热的幻想家,无须妻子或旁人的激励。他妻子确是—位默默无声地献身于他、帮助他、促进他天才发展的贤慧妻室。

l883年9月ll日,婚礼在乔拉桑戈老家举行。新娘的原名叫帕兹达列妮,是—个听起来十分旧式的名字。婚后,她改名为默勒纳莉妮。这个美丽的名字,可能是她丈夫给起的,这就是泰戈尔在这整个事件中表现出积极性的唯—证明。纳莉妮的名字—直萦回在他心间,似乎它也包含在“默勒纳莉妮”里。

l886年泰戈尔25岁时,他的第—个女儿诞生了,取名为玛吐莉勒达。相隔两年,他的儿子罗梯出世了。夫妻俩相亲相爱。—次,泰戈尔外出旅行,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星期日夜间,我感到魂不附体,我发现自己抵达了乔拉桑戈,你睡在大床的—侧,贝莉和贝皮(即女儿贝拉和儿子罗梯德拉纳特)睡在你的身旁。

我怀着无尽的爱意抚摩你,在你耳畔轻声曼语说:‘小媳妇,记住,今天夜间,我离开躯壳,前来看望你。当我从国外归来,我将考问你:你是否感觉到我的出现。’然后,我吻了贝莉和贝皮,就回转去了。”夫妻间感情之深,由此可见—斑。

然而,上帝似乎为了考验新信徒的虔诚和力量,又把巨大的痛苦降临在泰戈尔的头上:妻子默勒纳莉妮?黛维患了重病,l9O2年ll月23日辞世。在回忆那个悲痛的事件时,他的长子罗梯德拉纳特写道:“在医生丧失希望之前,母亲心里已经明白,她的死期将临。当我最后—次到她的床边时,她已经不能说话,但看到我,泪珠突然从她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次日清晨,我们来到妈妈房间的阳台,—片不祥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家庭,好像在深夜,死亡的阴影已经蹑手蹑脚地潜入家里。傍晚,为了保存温馨的缅怀,父亲给我妈妈穿上—双拖鞋。父亲心里的平衡,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沉浮、痛苦和惶惑而被破坏过,任何不幸都没有动摇过他内心的平静,不管它是多么深沉的痛苦。后来儿子证实,他的父亲“……以非凡的毅力忍受了肉体的折磨。有—次—只蝎子蜇了他,他伸开了脚,平静地坐着,竭力思索:疼痛不仅在他自己的肉体上,也存在于如此单独的实体中,而这个实体存在与他的真实自我却毫不相干。这种实践的成功赋予他—生同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作斗争的力量。”

尽管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忍受痛苦,但痛苦并不因此而减轻。在他妻子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对她的爱做出充分的估价并进行偿还,这种遗憾,格外加重了他的痛苦。他们是按传统习俗结合的,不是—个爱情的婚姻。当妻子第—次进入他的生活时,泰戈尔与其说欢迎她,还不如说是容忍了她——这种情况是完全不能排除的。

她既不漂亮,又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是那么年幼,以至不能成为他的伴侣。在他们结婚时,她只有ll岁,而22岁的泰戈尔已是位陶醉于自己天才的俊秀而热情的青年了。但是,她慢慢地成长着,用她纯朴和踏实的举动,用她温存和崇高的品质以及在操持家务中的非凡才干,弥补了她魅力的不足,所有的人在她家里都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整整20年,她以无限虔诚的感情照顾着泰戈尔的生活,生了5个孩子。虽然她年轻、又生活在—个高贵和素有文化修养的环境里,然而她的衣饰是十分简朴的,她也许从未戴过任何贵重的首饰。她高兴地把丈夫的纯洁理想看成自己的理想。

她只是在泰戈尔阻止她给孩子穿戴色彩鲜艳的衣服时,才表示过异议。当然,毫无疑义,她在协调丈夫的空想和言行方面十分为难:—方面,他强调朴实和节俭;另—方面,他又希望隆重而热情地接待自己的客人和来访者。幸好,在那种场合下,她精通烹调艺术的才干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他们去旅行时,诗人强调只带些必不可少的东西,特别见到那些瓶瓶罐罐的炊具,就直皱眉头。她—声不吭,把这些东西悄悄地藏在篮子里,笑着说:“你是多么奇怪的人!到了那儿,朋友来了,我到哪儿去搞—块块美味的馅饼?”目不识丁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她不仅掌握了孟加拉语,同时学会了英语和梵语。在丈夫的严格要求下,她用孟加拉语改写了梵语的简易读本《罗摩衍那》。不仅如此,她还登台演出了泰戈尔的戏剧《国王和王后》。她对角色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所以毫不奇怪,最后,她在丈夫心里赢得了自己的地位。泰戈尔在她患病时,为自己的忠诚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整整两个月,他昼夜看护她,拒绝雇佣职业看护。当时还没有电扇,有人在描绘亲眼目睹的情景时说,泰戈尔—直坐在自己年轻妻子的床边,缓缓地摇着扇子,她死后,他通宵达旦地在阳台上踱来踱去,严禁家人去打扰他。

像往常—样,他这次悲痛的感情也反映在诗歌里。这些诗歌—共有27首,以小诗集《追忆》的形式出版。无论是感情的深沉和温柔,或是感触的质朴,它都是值得称颂的。—些评论家表示了遗憾,认为在这些哀诗里缺乏足够的激情,但他们也许真的很幼稚。泰戈尔的真挚感情则强烈地表现在那种痛切感上———种无法补偿而又每天感受到的损失,吞噬着他整个身心。这里没有过多的自我怜悯,而是以—种感人肺腑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光明在宁静的床榻上,变幻成巨大悲哀的黑暗,我通宵醒着,坐在痛苦的床边,长夜逝去,晨曦莅临。

他从妻子那儿获得了礼物,而她却在获得他的礼物之前就归天了。现在他唯—能够做到的,是把自己所取得的礼物,奉献给上帝:她活在人间,不断给予我—切。

我如今将偿还她的礼物,在哪儿摆放这个奉献?她夜间还在人世,上帝清晨却把她带走。

我今天只能把感恩的礼物,奉献在你的面前。

他在家里到处寻找失去的东西,他发现,如今他再也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见到她了。

我祈愿上帝在我家驻足,我失却了再也无法复得的地盘,我试图在天涯海角再次把它寻觅,你世界广阔无比的主人,我今天在无限的虚空,为寻找它而来到你的门槛。

他在妻子的遗物中,发现了他给她的—叠信札。她把这看作—笔巨大的财富,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他见了它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乞求,对她的回忆有条不紊地织入他的生活,正如她使他的家庭生活有条不紊—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成语故事》中,这个成语——“程门立雪”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深刻体会的成语之一。宋朝时,有一位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有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要到。午饭后,杨时为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一起去程颐家。守门人说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不愿打扰,便在门口守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的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口守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他们在门完雪地里等了很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义已经非产明显,就是要让人们知道——学习的优异,需要汗水的付出,才有回报。然而,现在的这个时代,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越来越少,希望通过这个成语,能让大家找会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羞辱人生之砺激励人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免不了会遭受大大小的羞辱。如果面对羞辱?愚者把它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打击,往往耿耿于怀,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智者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反省自新,锐意进取,发愤图强。

有一次,戏剧家曹禺邀请他的朋友阿瑟·米勒来家中做客。闲聊中,阿瑟·米勒暗示道:像您这样的老作家,肯定是包围在一片荣耀和吹捧中吧。曹禺笑了笑,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的是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阿瑟·米勒非常不解,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曹禺解释道,正是这封信在不断地鞭策着他前进,每当他觉得懒散时,他都要阅读一下,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向前。

果然,曹禺在羞辱的鞭策下,又励精图治,创作了《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戏剧作品。

有一个年轻人从部队退伍时,只有高中这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一天,他要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7楼办公室。当他把两捆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50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一人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年轻人向警卫解释:“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7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警卫一脸无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他们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整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7层楼梯20多趟,会累死人的。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堆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人。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而且立刻到书店买了一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我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这个年轻人在高考前半年,闭门不出,每天苦读14个小时,因为他知道,他已无退路可走!每当他想偷懒!懈怠时,脑海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电梯”这一被羞辱、歧视的一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年轻人终于考上某大学医学院。后来,他成一家著名医院的医这专家。他常对他的孩子说,我非常感谢那个警卫,要不是警卫的无理刁难和歧视,也许我会碌碌无为、平庸度过一生。

羞辱人生之砺。古人说,砺乃锋刃。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羞辱、困难和挫折的砥砺,才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步入成功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巴甫洛夫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姓名:巴甫洛夫

出生地:前苏联梁赞

生卒年:1849-1936年

历史评价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苏联科学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在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出生在梁赞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1870年,入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师从C-路德维希及R-海登海因。1890至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其研究工作可分为3个阶段:1888年至1890年,研究循环系统生理,探索药物及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阐明左、右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

相关链接

条件反射试验

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法,可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继而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年至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解释及治疗精神病。1936年2月27日逝世。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更愿意做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传世佳言——

决不要想你已经知道一切,无论别人怎样看重你,你应当常常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无知的”。

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经典励志故事:考基亚寻马有术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考基亚是土耳其的机智人物。有一次,考基亚与一队帮住在一起。晚上,大家与他一起载歌载舞,欢笑谈说。马帮的弟兄们一边听着他讲的风趣幽默的笑话,一边又轮番给他敬酒。因为高兴,又因为不便折了新结识的朋友们的一片情意,考基亚开怀畅饮。终于,大家都因饮酒过度醉倒了。

第二天早晨,考基亚一觉醒来,已是旭日东升了。

“啊呀!我还有一位朋友相约要去山北办事呢。”他一翻身,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到马棚里,准备牵马赶路。

可是,昨晚他把自己的马与马帮的马拴在一起了。他大睁着双眼去寻找自己的黄鬃矮脚马。然而他的眼中看到的黄鬃矮脚马有好几匹。这匹看看也像,那匹看看也像,真是伤透脑筋了。

“究竟如何从那么多匹马中,寻出自己的马来呢?倒是时间不等人,上午还要赶儿十里山路呢。”考基亚想着想着,突然眼睛一亮:“对,去请马帮的朋友帮我找。”

他一转身,赶回栈房,对着那些还在酣睡的朋友们大声喊道:“伙计们,你们谁把马丢了?”

马帮子们一听喊声,纷纷起床去牵自己的马。最后只剩下一匹马了,考基亚终于认出这匹正是自己的马。

他一下跨上马背,笑呵呵地对朋友们说:“对不起,打扰了你们的好梦。谢谢朋友们帮我找到了马。”

看着笑呵呵离去的考基亚,马帮们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一下子也都乐了:“这个考基亚,这个鬼精灵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前车之鉴成语励志故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释】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支毛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大全500字示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把自己所摘抄下来的名人故事看了一遍。张海迪199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他本来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父母都很喜欢她。可是天有不测风云。5岁时,因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医生会诊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病情反复发作,5年中他被迫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取6快,最后高位截瘫。就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现在只能整天并我在床上了。看着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包上学校,张海迪幼弱的心灵,被痛苦压碎了。她狠狠地捶打着自己失去知觉的双腿,悲伤地哭喊着:”妈妈,我要走路!我要上学!“这个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从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方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情深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我的感想是:张海迪虽然从小就没有上过学校,但是她没有因为种种困难打倒,而是毫不退缩地迈出通向成功的步子。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海迪的这种可贵的精神,永不退缩,坚持不懈,向成功之宝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与书的故事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0字

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人读书故事1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8. 朱熹在幼年时异常聪明,刚学会说话时,父亲指着天空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外边是什么?”父亲朱松感到非常惊讶。就学时,给他《孝经》读,他读完后,就在书上写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做人不孝顺,就枉为人了。”

一次,他跟着一群孩子在沙地上玩耍,朱熹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来画去。别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神秘的八卦。

9.黄世臣,字起白,号觉虚,素龙镇上池冈人。世臣家贫嗜学,少年时养鸭为生, 在田里放鸭期间,经常手不释卷,边放鸭,边读书。

由于勤奋好学,明万历三十五年,考进“岁贡”,并被委任为江南婺源县县丞。由于政绩显著,以后世臣又先后被提为云南易门县知县、寻摄昆阳州篆、云南通安州知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