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月半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的由来实用19篇

导语: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5355

作文

56

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 “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中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中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庆祝2024年中元节作文:节日仪式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盂兰盆会一般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举行。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

根据清仪润所著的《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兰盆仪轨摘要》记载,整个盂兰盆会的仪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

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

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这套盂兰盆会仪式较为复杂,因而真正照此实行者不多。倒是民间的以荐亡度鬼为主要目的的一套盆供仪式更为流行。民间的这套仪式是:

预先设立三坛,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清晨,由六位僧人组成的行法小组,在一片唢呐合奏声中,粉墨登场,走在队伍前列的手持铃铎的是“导师”,紧随其后的是手执大鼓、木鱼、铛子、铪子、小手鼓的五位僧人。他们的程序是先净坛后开坛。首先,要“演净”,即面向佛坛念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再念用好纸写好的文疏,祈求佛菩萨慈悲下界指导;其次,行“引魂”仪式,读诵用黄纸写好的疏文,招引鬼魂入坛,读诵疏文后,念诵《心经》、《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盂兰盆会的功德主在法会的“榜文”上用朱笔一点,预示着开坛完毕。

开坛后的仪程是拜忏,大多依照《慈悲水忏》的仪礼进行。拜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时间较长,其间还得穿插进行上供与斋僧活动。

普施仪式在晚上举行,主要是施放焰口。焰口结束后,要放河灯、烧法船、烧灵房,在一片火光闪烁中,法会圆满结束。河灯照亮了水中鬼魂暗淡的心灵,法船将他们统统渡往了充满欢乐的彼岸世界;灵房则提供了亡灵世界所必须的广厦和别墅。盂兰盆会的所有目的,在这一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下面为大家介绍七月半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月十五中元节搞怪贺词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已经来临,传说这是鬼的节日。中元节送贺词给你的朋友吧,也许ta会开心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祝贺词,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1.今天中元节,通知大家:唱歌的一律使用鬼哭狼嚎,打招呼方式选择尖叫,红袍才是流行的符号,半夜出门披头散发最好。特此通知,相互转告。

2.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3.阡陌悠长,碧草疯长,祭奠先祖源源流长。纸钱飞扬,淡菊飘香,中元祭祖儿孙不忘。不忘祖训,不忘传统,生活美满生意兴隆!祝中元节快乐! 2.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4.和尚和尼姑亲嘴,帅哥与美女出轨,青蛇与白鹤对垒,蛤蟆伴鱼儿喝水,锻炼身体要压腿,人生路上不后悔,实在无聊就撞鬼,祝朋友鬼节快乐。

5.今天是中元节哦,你不会害怕的吧,嘿嘿!!其实中元节,目的祭祀先人,有什么可怕?诚诚心心,祭拜祖先,得到祖先的庇护。让心灵得到慰藉,让中元节让我们更加快乐。

6.如果今天有人说你外貌美丽,声音美丽,眼睛美丽,笑容美丽,身材美丽。。。你都要一笑而过。那是因为今天是鬼节,他们在鬼话连篇。

7.早出晚归你很辛苦,平安鬼祝你远离困苦。加班加点你很忙碌,发财鬼祝你一生福禄。为了理想你动力很足,打气鬼祝你精力十足。为了友谊你用心付出,祝福鬼短信真情送出。为了明天更加美好,幸福鬼祝你快乐领跑。中元节到,鸿运高照,紫气东来,越过越好。

8.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9.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10.中元节到了,如果你独自走在路上,却突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后颈传来阵阵寒意,咽喉像是被人捏住了,透不过气来,别害怕,肯定是因为:你把衣服前后穿反了!

11.瞧瞧你身后,黑影传动;看看你床头,午夜幽魂;听听你门外,鬼哭狼嚎;想想你梦中,骷髅遍野;过过中元节,胆子大一节。

12.中元节,百鬼夜行,为你送去祝福:发财鬼祝你财源滚滚,开心鬼祝你快乐绵延,聪明鬼祝你事事成功,平安鬼祝你一路顺风,健康鬼祝你身强体壮,吉祥鬼祝你美梦成真,就连我这个淘气鬼也要祝你幸福永远!

13.不要扮鬼脸,天黑看不见;不要说鬼话,说了掉身价;别耍鬼心眼,小心会被骗;莫玩鬼把戏,可能被调戏。中元节,我也不装神弄鬼,就让开心鬼把你陪吧!

14.你是一个开心鬼,快乐相随;你是一个机灵鬼,好运作陪;你是一个调皮鬼,到处乱飞;你是一个捣蛋鬼,永不疲惫。中元节,祝你遇到发财鬼,相依相偎!

15.中元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平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

16.中元节到了,开心鬼祝你一生快乐,幸福鬼祝你一切如意,运气鬼祝你一帆风顺,平安鬼祝年一生安康,中元节快乐!

17.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

18.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19.传说七月十五群鬼闹节,为避免你惹鬼上身,送你吉祥平安符,保你平安!送你真心的祝福,愿你安康!中元节快乐!

20.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21.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22.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月十五中元节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引---传说中道教供祀的神灵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 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

传说中的中元节是阎王打开地狱之门的一天,让人间和地狱合二为一,让所有的冤魂野鬼也会出来游荡。

南通风俗的寓意传说七月半乃鬼节,用自己的方式拜祭祖先怀念故人。

小时候我三爷爷说过鬼节到来前后阎王放出的鬼魂会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听起来很慎人,每次听完了故事,不要说出去玩、就是睡觉都要蒙着被子,脑子里想象的鬼魂比讲的还可怕,懵懂间流着冷汗战战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睁开眼睛,窗外艳阳天把梦中的恐惧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阳光下化为乌有,心灵深处的魅影随之消散。

今年的七月鬼节比往年有所不同,真正感觉三爷爷每个故事情节都索隐真理。

昨天婆婆的电话打来时,我还以为是通知我们回去过节,那知是老公的远房哥哥给车撞死了,生前是一个信访局的干部,优秀党员,功勋磊磊,在路边检查自己车尾灯时给后面喝醉的司机碾死在车轮下,惨不忍睹,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无辜伤逝,把断肠的痛留给至亲的后人,骤然间生死两重天,何人不为之动容,鬼节不一定是撞到鬼,而是怕撞到鬼一样的人,那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万事小心,虽然现在宽敞的路面能更快的通罗马,也会让忽视安全的人闯进地府。

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点招无规律可言,生老病死者无怨天地,可为何让人间多无辜,地狱添冤魂呢。如我有大圣之勇,如来之法,定直闯天宫禀玉帝重选中元 ,让阴阳都成净土,人间好汉者,阴间做鬼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庆祝中元节的作文:七月中元节的习俗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桂东人称之为“七月半”。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虽然民间有关于牛郎织女七月十五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但在桂东人的心目中,却永远抹不去鬼的阴影。“七月十五鬼乱窜”,传说阎王爷要在七月大开鬼门关,让众鬼夜出地府至阳间游走,夜晚在外行走是极有与鬼相遇的危险,因而七月切忌迟归或夜出。如果你偏不信这个邪,一定会有人绘声绘色地向你讲叙:某人就曾在某年七月半的夜晚看到过野外的山巅之上有簇簇鬼火游动,凝神间还听到鬼们絮絮之语。保让你毛骨悚然,汗不敢出,哪还有心情顾及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浪漫!

桂东有句俗谚:七月半的鸭子--不知死期。大概是七月跟死鬼和亡灵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所以人们的禁忌也不少。除前面所说的夜不出户之外,还有不少传统禁忌:农历七月间,要避免搬家,婚宴更是罕见;不能开市、讨债,免得落个发鬼财、做收帐鬼之嫌;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各种水上运动,以防被“水鬼”拉走;偶有小孩子生于月半,作父母的一定会将其的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避“与鬼俱来”之嫌;或有长者亡于月半,家人往往会大不高兴,说是长者不善作长,死了还要“与鬼同去”……总之,“七月半”在桂东人眼里是“草木皆鬼”的一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节日由来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XX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孙中山上任时努力推动植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再者,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秋传统节日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9月19日,是中秋节,我在家里过中秋,赏月。有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吧,我来告诉你们。

中秋节,顾名思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一定要吃什么?大家一定知道,当然是月饼。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月半中元节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简介: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念中元节的手抄报:中元节的由来之鬼节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还是一个民间鬼节。南宋吴自牧 《梦粱录》记载,中元节时,人们要做“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中元节因为正值秋收季节,故意含有“收获祭”之意。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大江南北都很流行。山东中元节祭祖习俗也较为普遍,是乡间祭祖的重要日子,时间一般都在午后。在潍坊各地家家包水饺,备纸香,或带上瓜果供品上坟祭祖。菏泽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博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已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骑着马回去;在德州则流行放河灯,据记载德州的中元节放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制船,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河上顿时灯火通明,灯具顺流而下,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场面颇为壮观。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但最著名、流传最广者要算是「目莲救母」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目莲」,从小被地藏王菩萨引渡出家,他的母亲郤因欧打和尚、浪费食物...等等种种过失,死後被打入地狱,目莲知道这个消息时,母亲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悬」的惩罚,为了报答母亲的乳哺之恩,目莲准备了饭菜要给母亲吃,但是食物一到母亲的嘴边,便化成火焰;目莲无计可施,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忙,佛祖说明目莲母亲生前的种种过失,如果要让她吃东西,则要在七月十五日准备各种斋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莲依法施行後,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後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中元普渡。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一词来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为「救倒悬」之意,南北朝时即有人将「盂兰盆」解为「装饰美丽的盆子」,於是竞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图案,应为佛教徒的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先来说一下,中元节是什么节吧?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以下是权威的资料。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民间祭祖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节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1、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有人习惯随身带着开运避邪物品,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矿石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节日文化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盂兰盆节花灯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节日由来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共25个国家的64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7年2月23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会发布的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

世界标准日的庆祝始于1970年10月14日,由当时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尔其)所创立。从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届世界标准日起,如今已经是第43届。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ISO理事会于1978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理事会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决定在每年10月14日庆祝世界标准日,并鼓励ISO成员在他们的国家里庆祝这个日子,规模越大越好"。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为了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

从第17届起,世界标准日祝词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日的宣传重点。在第23届世界标准日以前,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联合发出祝词,从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发出祝词。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这个国际节日是献给全世界成千上万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礼物。

中国自从1978年重新进入ISO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纪念会,紧密结合当年ISO的世界标准日的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月十五鬼节的由来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同是这一天,佛教称之为“孟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这三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孝善的共同文化内涵。我国的汉族、象古族、达斡尔族、彝族、纳西族、白族、苗族、侗族、壮族、土家族等都有过此节的习俗。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国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中国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中国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节日由来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1969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发布的第1969/59号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设立世界标准日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国际标准化对世界经济、技术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使其适应世界的商务、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庆祝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理事会于1978年9月通过决议,再一次鼓励该组织成员在每年的10月14日在各自的国家举行庆祝活动,并开展标准化的有关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聿坤,过来邦忙,要烧贡品(纸钱)。”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1]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传说中“目莲”的母亲被打入地狱,“目莲”看到母亲在恶鬼道中,肚子变大,喉咙缩小,不可以进食,饿得好苦。他拿了饭,就要喂,可饭刚送到口中,立即成为炭灰。他向释迦求救,释迦要其用盆,罗列了百味素食,供奉众多僧徒,方能解除他母亲罪孽深重的倒悬苦难。“目莲”照此去做,果然不错。后来人们把这应念在心目中,每年在鬼节这一天,就用竹子做的“盂兰盆”施斋于佛与僧,以此报答前辈养育之恩。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

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鬼节──正名“盂兰节”。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挂着十个太阳,不管白天黑夜,都火辣辣地照着,晒得土地直冒烟。河干了,海枯了,老百姓们没法活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猎人,他双手拉得开万斤宝弓,很多毒蛇猛兽,都被他消灭了。他看到乡亲们受苦受难,就拉宝弓,搭神箭,嗖嗖嗖,一口气之下射下九个太阳,吓得最后一个太阳跪地求饶。后羿这才把弓箭收起来了。后羿要求太阳准时上山落山,为老百姓做好事。

一天,后羿上山捕猎,碰上一位道士,说:“年轻人,你拯救了苍生,我给你一瓶长生不老和成仙的灵药。”后羿想到家里还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就拿回家给妻子嫦娥保管。

后羿的好哥们李鑫一心想成仙。在一个后羿不在家的晚上,李鑫跑去跟嫦娥要那瓶灵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嫦娥喝下了那瓶灵药。一眨眼,嫦娥便轻飘飘地从窗户口那儿飞走了。正巧,后羿捕猎回来了。他弄清事实,刚想要把嫦娥拉回来,可后羿越往前走,嫦娥越往高处飞。最后嫦娥飞得看不见了。后羿伤心极了,他把嫦娥喜欢吃的全摆在桌上,等着嫦娥回来。其他乡亲们知道此事,也摆了嫦娥喜欢的果子。

而嫦娥成仙那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月亮非常圆。第二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月亮也很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在月亮下摆上水果祭月。以后年年都这样,代代传到今天。因为八月十五常常是秋季最中间的一天,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