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登山的作文赏析(优秀20篇)

浏览

3626

作文

1000

《游山西村》赏析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登山的启示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应该坚持不懈地克服它。

记得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带着我和哥哥去武夷山游玩。我们来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顶游人如织,于是,我和哥哥就决定比赛,看谁先到山顶。比赛开始了,我像一只快活的小猴子健步如飞,穿梭在游客群中。树上的小鸟唧唧地欢叫着,仿佛在为我唱着胜利的进行曲;路边的小草欢快地摇着头,好像在为我加油鼓劲。然而还没到半山腰,我就累得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心想:登山太累了,这次我输定了,还是放弃吧!

这时,哥哥一路小跑赶了上来。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说:“弟弟,你可不要半途而废啊!有句名言说得好‘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要登到山顶哦!”对,哥哥说得对,坚持就是胜利,不知道哪来的劲,我又一次迈开了脚步,一口气和哥哥跑上了山顶。在山顶,我们大喊着“坚持就是胜利”!……喊累了,我们就喘着气坐下来休息。不一会儿,爸爸也登到了山顶,他一个劲地对我们竖着大拇指说:“你们都是好样的!”

“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登山,我不仅欣赏了武夷山无限的美景,还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例作赏析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让奉献之树常青

周阳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繁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登山作文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暖风飘来,一抹殷红的太阳睁开朦胧的睡眼,轮挂在天边。它堆着微笑,迎接新的一天。此情此景,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凌乱的画面,回忆把它们整理、拼凑。

星期六下午,阳光普照大地。哪怕是枯树枝,也显得勃勃生机。老天也配合我们的行动,没有下雨。一家人都整理行装,登山。弟弟一脸茫然,手中空空如也。刚到山脚,就有点紧张。“好高!”老妈一声感叹,弟弟有点颤抖。步入隐秘的森林,难免会有点恐惧。老爸是摄影控,把山上最美的一处都拍了下来。老妈一声都没抱怨,只是默默地擦汗。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真,被我说中了。妈妈猛地大叫一声:“糟了,我一大串钥匙掉了”。我吓得手忙脚乱,一家人像无头苍蝇似得,只有弟弟闲适的打着蝴蝶转儿。

老妈慌乱的直奔下山,我也跟着去了。老爸驮着弟弟下山,细心的老妈一时也乱了手脚。弟弟无意间在草丛边上玩耍,拎起一大串钥匙。老妈大吃一惊,我也愤愤不平的说道:“真是见鬼了,从不马虎的老妈都慌了手脚,竟给三岁的孩子找到了。”老爸哈哈大笑,拽着矿泉水,向山的的那头奔去。我不甘落后,口中含着棒棒糖,艰难的追了上去。老妈和弟弟一步一个脚印,一点儿也不着急。没跑几步,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没过多久,老妈和弟弟就追了上来。我休息了会儿,继续追赶,终究还是没找到老爸的踪迹。我有点害怕,老妈和弟弟落在最后,老爸也不见踪影,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安静地坐在阶梯上,耳边不时的传来鸟叫声。

我感觉有点疲倦,脑袋像被烧着了似得。过了一会儿,老妈和弟弟看到我的背影,急得直冒冷汗。老爸不知从什么地方跳了出来,老妈给我量了体温,有点低烧。可能是昨天晚上,着凉了吧。我身体弱,所以一家人经常陪我爬山锻炼。爸爸不再“顽皮”了,效仿老妈一步一个脚印去登山。多次的磨难之后,终于登上了山顶。

云朵像薄纱一般轻盈,站在高高的眺望塔上,早已忘却了上山时的疲倦与紧张。我和弟弟嬉闹着,老妈当我们忠实的臂膀。至于摄影控老爸嘛,就是拿着手机拍下山川河流。在我玩的正开心时,老爸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哇唔,我和弟弟一声感叹,立马拿上筷子。”“抢面条的要接受惩罚。”老爸用老妈的家法来压我们。我和弟弟不禁诱惑,我拽着十块钱,故意端在老爸的石桌上,老爸早就看出了端倪,不慌不忙的玩上了手机。哎!每次都落败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登山过程中,我不但拥有了亲情,还明白了:坚定的意志,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一步一步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优秀作文赏析我的梦想我的路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就像理想的风筝,带着我们对蓝天向往起飞,翱翔。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为人民造福。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打完羽毛球回家,发现竟然停电了。吹不了风扇,就只能吹自然风了。我又和爸爸用湿毛巾搓身了。上搓搓,下搓搓,可还是照样汗流浃背的,十分难受。

从这以后,我明白了科学家的伟大。有了梦想,更喜欢读书了。科学家这个角色,注定要多看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我选择看书来完成这份伟大的梦想。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我们的夜晚充满光明。詹姆斯发明了电风扇,让我们从炎热中来到了一个清凉的世界。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消除我们的郁闷……,这些发明又有那一个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的创造。

读书,让我们得到新知识;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让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只要我读了书,我的心就像一双翅膀,在蓝天下飞翔。

科学家,在我心目中是多么伟大!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换来我们的舒适,因为他们的贡献才换来我们的幸福,更因为他们的创造,才换来我们更多人的勤奋和努力,我会为我的目标而奋斗,加油!

[优秀作文赏析我的梦想我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江花月夜赏析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风、起了。郊外的芳甸,泛起层层波浪。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散发开来,萦绕身旁。不闻归鸟啼鸣声,只听江水拍沙岸。望向天边,夕阳那最后一抹残红也渐渐褪去了,却换得点点孤星与皓月当空。江潮连海,海共潮生。

这是怡人的景,可缺少欢喜的情。只我独哀在这春江花月夜中。

我想问这奔流的水啊,你为何这般急去?你满载着那月光,滟滟向东千万里,只是为了融入大海吗?难道大洋彼岸有你所相思之物?

我想问这皎洁的月啊,你为何这般纯洁?你孤独地悬在天边,将鲜花与树林照得晶莹如雪,只是想给这个世界镀一层银霜吗?难道当初那个在江畔望月之人,至今还未寻见吗?

我不知,是应为这江水的积极而喜,还是应为那孤月的寂寞而悲。

我在默默的冥想,想着远方的她,是否也会有如此的惆怅。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同一轮明月上,都有彼此的相思与期盼。月光走过厅堂,悄悄爬上了妆台,月影形成一双眼,眼中满是思念与热爱,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也许是我的眼神太过于炽烈,也许是她的相思太过于急切,相顾无言,落下泪千行。实在无法忍受这思念的煎熬啊,闭上门窗,拉下卷帘,却怎奈何这愁绪已然渗入心头,无法消除。

鸿雁不停的翔,却终飞不出这无边的月光;我用江水不断的浇淋,也冲不尽满身的凄凉。

起霜了,与汀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辨不分明了。为何我不能化作这霜,伴着月色,飞到她的身旁。

奔流的水啊,我求你,求你夹着我的愁思,一同向东流去。

明亮的月啊,拜托你,拜托你映出她的模样,与我共销这万古情愁。

花落月潭,春光将尽。乘月不归,情何以堪……就让离愁伴着残月余辉,散落在这树林里吧。

春去,江流,花落,月孤,夜、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登山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黄金周,我和妈妈一起去野三坡玩。导游小陈阿姨就给我们介绍野三坡,我知道了野三坡的三宝是花椒、杏仁、核桃。

野三坡是分为上坡、中坡、下坡,导游阿姨带我们去的是下坡的百里峡。那里的山边上有一条通向山顶的台阶,也有索道。我是爬台阶上去的,上山时只要累了,就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似的,周围的人问:“小朋友,你累吗?”当我经过大人身边时,他们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小朋友可真厉害!”我心里很得意!

终于到了山项,我觉得天离我很近,我就快摸到云彩了,再往下看,下面的车一排一排的,就像一只只小蚂蚁,我的腿不停地发抖。下山时,我也是步行下去的,半路上看见一个三岁的小孩,我鼓励她说:“就差一点了,加油!”

下山后,我和妈妈来到两山之间,我们放开声音喊,我还唱起《拾稻穗的小姑娘》,唱到一半的时候,前面的人有喊好的,后面的人拍起巴掌让我再唱一个,我感觉可自豪了。心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名音乐家。

等出山以后,我们又拍了几张相片才上车,这时候我才知道满车的小朋友只有我自己是一路走过来的,很多大人都坐索道了。大人们都很佩服我,我自己也很佩服我自己。

以后再爬山,我会爬到更高的峰顶上,到时我一定要喊:“我成功了!”

老师评语:全文记叙了爬山过程,从了解景区,如何爬山,山之高,内心的成就感,记叙具体,写出了内心的情感。如果写爬山之前再写一下山之陡,是不是更让读者佩服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赏析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登山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无难事,是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句话从这说起。

有一个星期六晚上,爸爸妈妈和我去登大雁山,我一放学回家,就早早吃完饭,跟爸爸妈妈去登大雁山了,首先我和妈妈去买零食,爸爸去买水,然后我们到大雁山门口聚集。我们来到大雁山门口,我们先去买票,然后我们拿着票上去了。

咦!登大雁山的人真多啊!有些人缓慢地走上山,有些人精力十足,快快地跑上山了。而我们呢就特殊点,半跑半走咦!为什么我觉得越走越陡呢?我就回亿起以前爸爸背我上去,那时我还不懂事。我们走呀走呀,穿过弯弯的路。好像在走森林。

我们走到半山腰,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我都有点想回家了,我说:爸爸,我太累了,走不动了,能不能回家算了。爸爸说:不行,我们已经走了一半了,还有一半就上去了,做人一定要坚持。妈妈模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看我旁边大概四五岁的小妹妹,她和我们一起上山,她还没叫累呢!她的年龄还比我小2倍呢!,我应该不能弃傫,我一边走一边喊自己的名字业哥加油!业哥加油!胜利就在眼前!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我们都气喘吁吁,终于来到了纪元塔了,我们坐在石梯上,聊聊天,说说笑真开心啊!我往高处看一看,风景真美,看见街上五光十色,漂亮极了,我高兴极了,妈妈说的话果然没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终于明白了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了,只要坚持什么事也做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登山日记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大班人去爬山咯。感觉好好啊,大家伙儿坚强勇敢的从山脚爬到山顶,好幸福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哦!西西,我很就都没爬山了,感觉这次就是不一样,大学的第一次哦!

爬到比较陡的石阶的时候,我们走走停停,因为实在是吃不消啊。真的要平时好好锻炼啊,不然多累啊。幸好好多人都不会太能爬呢。我刚开始,还爬的特快呢。都是屈居第一哦,骄傲西啊……但是呢

,后来就不行了。

爬了1个半小时差不多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所谓的“好地方”,然后就一堆人围在一起野餐,唱歌啦,游戏啦……感觉真的好幸福啊。我的大学,让我遇到你们这群人真的好幸福啊……

下山那叫一个累啊,我都不行过……唉,惯性啊,小腿都麻木了,感觉不是自己的一样。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我终于知道前辈这句话的真谛了,今天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赏析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上面这首诗是陶渊明所写《归田园居五首》的第四首。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正如朱光潜在《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他的情感生活》中所说,一些哲理,“儒、佛两家费许多言语来阐明它,而渊明灵心进发,一语道破。我们在这里所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登山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一家决定去爬山。

来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着山,山真高啊,仿佛直插云霄,山上的树真绿啊,一棵棵都郁郁葱葱葱。听说山顶上的风景美极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上去看一看。

山真陡啊,我走了好一会儿就累的不行,只得拉着边上的栏杆,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着。突然,天昏地暗,林间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随后,倾盆大雨流泻而下,天空好像破了一个大洞,我们在一分钟之内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很多人开始往山下跑,不过我和妈妈决定继续往山上走,我们撑起了雨伞,在大雨中歪歪斜斜的前进着。雨让地面变的湿湿滑滑的,让我们的前进也变难了很多,我感觉我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凌乱,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雨变小了,这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我们加快了步伐。

突然,我眼前一亮,我们到了半山腰了!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在湿漉漉的草丛上,几只有着天蓝色翅膀的蝴蝶正在翩翩起舞,而在我的眼前,是一条从山顶上飞泻而下的瀑布水拍打在光滑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水花。而在这条“银色的丝带”上方,竟有一道漂亮的彩虹,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虹桥横跨过了瀑布。这肯定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吧!太美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万事都需要坚持,往往在坚持的背后,才有最美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赏析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答钟弱翁》赏析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载于南宋诗人刘克庄编的《千家诗》,署名“牧童”。钟弱翁,名叫钟傅,弱翁是他的字,钟傅是宋朝人,以此可推断这位“牧童”是宋代人。钟弱翁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多次被降职。这首诗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劝勉他,不必争功名利禄那些虚名,与其和人勾心斗角不如全身而退,去过一种闲逸舒适的生活。

诗的全景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人烟稀少,描写主体里只有牧童和他放的牛。但是这里所有的是宁静和悠闲,并没有太多孤独冷漠等等,至少诗里没有写出来那些田野里孤独的人或事,着重于山野之趣,以及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诗是工整的,像六七里对三四声等,但又脱离了对对联的嫌疑。后一句更是把七言诗这种体裁的优点发挥了出来,写得极尽意味。饱饭后牧童可以休息了,他选择穿着蓑衣躺在草地上看月亮来放松自己。一个人赏月,是有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还是躺在厚厚的草地上。牧童的心情是很轻松的,他也很惬意。虽说这样的生活没有奢侈和喧闹,但这也正是如此生活的长处,可以使人的心静下来,得到真正的休憩。纵情于野外,即使是现代,还是许多人心里向往的田园生活。政局混乱,朋党间相互倾扎,使钟傅屡遭贬职。诗人写这首诗,是想劝说他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不如独善其身。既然混乱改变不了,那就离它远些,省得白费力气,出力不讨好。

诗里说牧童是穿着蓑衣的,这可以和前一句有个映衬。之所以晚风中只有三四声的笛声,是因为有雨声。即使是在广阔的田野上,开阔的草地上,雨声还是遮住了笛子的声音。断断续续的音乐,有点愁绪。牧童是这样面对这愁苦的:穿着蓑衣躺在月光里,风雨过后,欣赏着明月,早把那不快扔到了九霄之外。诗人的意图是劝钟傅不妨学学牧童的人生观,间接表露了他对仕途坎坷的钟傅的同情。诗人是善意的,对文字的运用也很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优秀作文赏析:我长大了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想长大。第一次在学校拿到新书回家,我带着一丝希望问爸爸:“我在学校领到新书了,我长大了!”爸爸笑着说:“你还不算长大。”当我会算5+1时,我兴奋地说:“我会算5+1=6了,我是不是长大了呢?”妈妈说: “你还不算长大。”我疑惑极了,这不就是长大了吗?

可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次次长大的机会却被我错过了。记得有一次,旺旺妹妹在我家玩,当她玩我最喜欢的芭比娃娃时,因为淘气,把芭比的头弄坏了。我的心都要碎了,要知道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芭比,是我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才买的呢!我指着妹妹的鼻子,声音略带哭腔地吼道:“臭妹妹,我就不应该把芭比给你玩,你赔给我。”妹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妈妈刚好看到了,摇着头说:“你还没有长大。”

时间匆匆,转眼间我八岁了,这次我成功地抓住了长大的机会。

那次,我和亮亮哥哥乘车去图书馆。途中,一位老奶奶吃力地上了车,站在了哥哥的座位旁。可哥哥呢,跷着二郎腿,悠闲地听着MP4,好像没看见似的。我想都没想,就站起身来,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我这儿吧。”老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小姑娘,你真懂事。”

当然对我来说,抓住长大的机会不止这一次,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在这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从经历的这些事情中我也知道了,长大并不是你的年龄变大了、长得有多高,而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尊重他人的心灵。

[优秀作文赏析:我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例作赏析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

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

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登山的作文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就有踏青的习俗了。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年清明却没有下雨,所以我班决定在清明期间集体登山,感受一下春的乐趣。

首先我们在指定的地点集合后就开始登山了。我们来到山脚下,商量了一下是走大路还是走山间小路。最后我们决定走山间小路,因为可以看到大山的景色,也常常攻克难关的滋味。我们走一会儿,一些人就歇一会儿,所以我一会儿在队伍的前方,一会儿在队伍的后边。我们一边看着大山的风光,一边聊着自己的故事,余风袅袅,仿佛能把所有不愉快的事都吹散似的。这时,雾来了。淡淡的,及分明,又有一点模糊,如仙境一般。这时我们不由得加快了速度,生怕错过了这美好的时光。

爬到半山腰时,爸爸开车追了过来,说要送我回去。我与爸爸经过了一番舌战后,爸爸终于回去了。

接近山顶的路就更陡了,我走一会儿就要歇一会儿,而且路上的石头非常多,坚硬的石头把我的脚的得十分痛。于是我就选择那些长着柔软的小草的地方,走上去舒服多了。山越来越陡了,我们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努力地向上攀登着。

抬头望去,只见电视塔只露出一个钢爪,时隐时现,壮观极了。这时我已经十分累了,但看了看不远就要到达的重点,莫名的冒出许多力气。这时,我们向电视台奔去,不一会儿就到了终点电视台。

我深呼出了一口气,便迫不及待的俯瞰抚远的景色。遥望远方的草,宛如一张张金灿灿的地毯。风一过,近处小草一摆一摆,好像在想客人行礼,好玩儿极了。这时雾已经弥漫了整个抚远县城,宛若被轻纱包裹住了,再仔细一看,一切都是那么渺小。至此,我终于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含义。

过了一会儿,我们吃了一些给养后就踏上了回家之路……

这次登山,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都要有一个过程,都要耐心的去承受,这样你的事情才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学赏析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登山日记800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天,刚写完作业,想去户外透透新鲜空气,运动运动,于是我们带着无比高兴的心情来到了大青山健身步道,准备来这里爬山。

我们个个都带着对爬上山顶的渴望,努力的开始向上爬,刚开始爬山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了,离太阳下山还不到一个半小时,此时,室外的温度已经远远不如中午那么火热。我们加速向上爬,生怕在天黑前爬不到山顶。刚出发,我就在大人们的前面玩起了探路先锋的游戏。我开路,大人们在我身后有说有笑,此时,我们好像和这座大山融为一体了。我们的心情更加活跃,更加兴奋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爬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座凉亭,我们坐在凉亭里休息时,发现太阳已经离西山不远了,于是我们决定发起最后的冲刺,向山顶进发。

最后一段通向山顶的路并不好走。因为这段路是土路,没有楼梯,也没有围栏,非常陡峭。我们往下一看,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沟旁,是许多绿绿的山坡和高低错落的山头。往远处看,我们整个城市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15步,14步,13步……两步,一步,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

我们一个个都像赢了一场比赛一样高兴,欢天喜地的我们,从山顶向左看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水波荡漾,望不到尽头。身后是万丈深渊,前面夕阳西下,我不由得感慨:“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山顶上有一株无名小花,它在我们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绽放开来,展示了它蕴含生命的奥秘。看着头顶掠过的一群归鸟,前面是一寸寸下沉的红日,我又不由得想,明天这群鸟还会在这里经过吗?明天的太阳还会像今天这么灿烂这么金黄吗?时间不等人啊,我又感慨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此时我们已经在山顶上赏景流连了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看风景,我看得非常入迷,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我们要返程了。在返程路上,我依然沉浸在刚才那无比壮丽的风景当中,依然觉得那时的天空无比湛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生如登山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应该是俯视群山时最贴切的感悟吧!

曾有机会登过翠华山,确切的说,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去的,而是坐车顺着盘山公路一溜烟就上了山顶,这样的登山完全没有成就感,毫不费力得到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的,所以,当我站在宽阔的被开发成平台的山顶向下俯瞰时,心胸却完全没有宽阔舒畅的感觉。尽管俯视山底,一脉纯美的玉带似的河流,紧紧地贴着山脚流过;尽管山脚下整整齐齐的庄稼,绿油油的生长着;尽管关中平原那千里沃土尽收眼底;尽管景色是如此开阔,如此美丽;但这一切在我心中却惊不起半点波澜。我只是木然的张开口,随众人“啊,啊”的发出慨叹,却全然不知其所谓。

后来还有次登山的经历。清明节那天,亲人相约去给老祖宗扫墓、烧纸。坟墓修在不过几百米高的半山腰上,但好久没有人上山,以前的路已模糊不清了,只有凭着记忆搜寻以前的痕迹。刚开始爬山,脚就感到不舒服了。也许是走惯了平坦的水泥大街,在这坑坑洼洼、到处是石块瓦砾的羊肠小道上,被名牌鞋裹着的脚已显得孱弱。道路两边的树枝互相交叉将路遮得严严实实,我们投降般举起双手,拨开树杈,小心翼翼地保护面部不被树枝划伤,却冷不丁地被拨开又反弹回来的树枝打得生痛。登上山顶,已是疲惫至极,坐下来休息时,却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山坡虽不高,但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一座座小屋、一草一木模糊在远方的迷雾之中,轻吁一口气,心情无比畅快,心境无比开阔,仿佛天地之间的所有都荡漾在心胸,一种无以言表的激动与豪情,久久在心中徘徊。

两次登山,两次不同的感受,原因就在于看到两次景色得来的途径不一样,前者不费吹灰之力,后者历尽千辛万苦。途径不同,结果就不同,人生不正如此吗?倘若放纵自己,虚度年华,任时光白白消逝,到头来不是一无所获吗?相反,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奋斗,无怨无悔地追求,最后,即使位置不够高,我们依然有收获的感觉,依旧能笑对人生,不是吗?

为了目标,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之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登山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平时做事不执着,一遇到困难、累了,老想着放弃。这不,为了锻炼我的耐力和毅力,老爸还“特别好心”地叫我一起去爬山。

在山脚,老爸就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哼起了小曲:“哎呀,山里的风景呦……”他嘴角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伛偻着背,慢慢往上走,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般喘气儿,两脚逐渐僵硬起来。走一段便停下来,双手叉腰,抬头远望:眼前绿树成荫,连绵不绝,小路沿着山坡弯弯曲曲,消失在远处的一个拐角。

“啊,怎么还有那么远!”我已经很累了,就停下脚步,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跳得很剧烈,脸上发烫,气也喘不直了,眼睛透着绝望,不觉长叹一声,已经要打退堂鼓了。“我还是……下山吧,还有那么长的路……放弃算了。”我闭上双眼,似乎已经认了命运,调头准备下山。

“怎么啦,你不是很有劲儿吗?这就要放弃呀!”老爸盯着我的眼睛,似乎有意要刺激我,他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爸爸像你这么小的时候,这样的盘山路不知走了多少回!山顶的风景,你难道不想欣赏一下吗?”

“什么?美景?”我的心深深一震,蓦然感到身躯里流淌过一股滚烫的热血,犹如维苏威火山的熔浆,亢奋着我的精神。我转身向山顶望了望,朝着那直刺苍穹的顶峰,伸出了双手,以坚定的目光仰视着:是呀!这么努力地爬上来,还没见到山顶的风景,我怎么能这么轻易放弃呢!

之后的山路依然艰辛,我走得很累,但我还是踏着沉重的步子继续往上爬。身上散发出的热气和汗水,那便是我登山的热情!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我终于到了山顶,此刻我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站定,往下俯瞰,一簇簇绿色如跳跃的精灵,直迷住我的眼;我们居住的小镇就在眼底下,房屋街道星罗棋布;远处就是连绵的群山,围护着我们的家园。

这次登山便在欣赏这美景中结束了。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一面玲珑镜,当你望着它时,总会对所处的现状很是不满,让你产生徘徊、放弃的念头;但透过这面玲珑镜,你就能看到一番新天地。当你欣赏这番美景时,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