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登山的作文赏析精选20篇

浏览

3633

作文

1000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登山作文45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妹妹、阿姨、表妹一起去爬五龙山。

虽然五龙山看起来并不高,但是爬起来还是有点吃力。我和表妹鼓足了劲往上爬,把妹妹和阿姨远远地落在了后面。那时,心里真是感到自豪!后来,我们停下了脚步等候她们。

突然,我那个“捣蛋鬼”表妹对我说:“姐姐,我们一起玩捡树叶的游戏吧!来比比谁捡的树叶更奇怪、更漂亮!”

“哦!比就比谁怕谁!”山上奇形怪状的树叶好多呀!一片有一片的姿态,可美了!不一会,我的手里就有了一大把树叶。

“快快快过来!”只听表妹兴奋地大叫。

“咋啦?”我急忙跑过去。

“快看,这不是腊梅树嘛!”果不其然,真是一棵腊梅树。

我用鼻子凑近了花儿,深吸了一口气,“腊梅花,好香啊!”

“你们在干什么呢?”阿姨满是疑惑地说道。我们回过神来,赶忙向阿姨跑去。

随后,表妹向阿姨喋喋不休地说了我们的所见所闻。爬山的些许疲惫,完全被谈话中的欢声笑语冲淡了。我想,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探索的眼光去看大自然,一定会感受到它的美好!

天色暗淡,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达了山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春天作文高一赏析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本该是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机的,但是2020年的春天却十分特别,在明媚的阳光中我们却感受到仿佛被阴霾笼罩。因为疫情,学校用线上学习的方式授课。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十分新奇,心中也十分期待。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早上,我习惯了开学前的懒散生活,7:30闹钟响起时,我本来打算多睡10分钟,但手机中不断响起的消息提示音让我不得不起身查看一下。看见手机中有几百条未读消息后,我睡意全无,连忙洗漱好,按照老师的指示登录课堂。登录之后,琳琅满目的课程出现在眼前:科目种类多,按照顺序整齐的排列着;资源丰富,教委选出区里的优秀教师备课,把资源发放给我们;老师思路清晰,讲练结合,效率高且收获多。这个特殊的春天,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学习资源。

我打开一节物理课,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在讲到一半时,我的思绪稍微偏离了一点,没有听懂老师讲的重点知识。我正在发愁时,突然看见可以用鼠标移动下面的进度条,调到没有听懂的位置,重新听,直到听明白为止。在两节课的间隙中,我站起来望向窗外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往日压在心上的阴云仿佛变轻了几分。想起新闻中说的疫情逐渐缓解,我想到了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们。这个春天或许很煎熬,但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让它变得更美好。这个特殊的春天,让我们更加坚忍。

老师还开展了线上答疑活动。老师们针对布置作业中同学们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答疑,同时帮助同学们梳理学习过的知识,使答疑更有针对性,查缺补漏。但是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增大工作量,及时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并准备答疑。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老师不仅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还心系自己的学生们,使我们的正常学习得到保障。这个特殊的春天,让我们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我走在空旷的大街上,嗅着春日清爽的空气。这个春天,虽然伴随着严峻的疫情,但是我们一定会努力奋斗,充满希望地迎接更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登山的感受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带我去登山

一路上,小溪欢快地流淌着,一群群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山脚下,我抬头往山顶看,仿佛我就在井底。白云与山顶树木亲吻着,山道弯弯曲曲。我有些兴奋地对哥哥说:“我们现在开始爬吧,好早点上去,摸摸天空。”哥哥说:“好啊!我们来比赛,看谁先登到山顶。”还没等他说完,我就开始爬了。开始,我在哥哥的前面,我还很带劲地往上爬。可是到了半山腰,我的心好像要跳出喉咙,像要一睹山上的风景。我不停地喘着气,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落,两条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不一会,我就落在了哥哥的后面,我就找了块石头一屁股坐下。哥哥见我如此就对我说:“妹妹,别像个泄气的皮球,在加把劲就到山顶了哦!我们还要比赛呢!”

于是我再次鼓足勇气,开始登上新的征途,经过努力,我终于登上了山顶。结果可想而知我肯定是输了。但是我当我站在山顶的时候,我有了一种重未有过的喜悦。

我站在山顶上四处眺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伸向远方。公路河流像一条线,纵横交错,田野碧绿碧绿的,真是海阔天空的世界呀!如果我刚才在半山腰就放弃继续向上爬的念头,我现在怎么能见到如此美丽的风景呢 ?

所以我明白了一个“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道理。在我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也应该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才能取得成绩。

我和哥哥在山上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登山作文300字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我们一家去爬紫薇山。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的就来到紫薇山脚下。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登上紫薇山。那里的风景异常美丽,一棵棵树笔直的站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士兵,那里的花也开了,美丽的牵牛花,有红的、白的、还有紫的……还有红艳艳的紫薇花,美丽极了。

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已经累的满头大汗,我休息了一会儿又一会儿,我想回家不爬了。这是爸爸对我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听了这几句话我更加有信心了。于是,我就继续向上爬,不一会的功夫就爬上去了。

通过今天爬山,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望岳》赏析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望 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内容讲解】: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评价】: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登山作文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太高兴了,我们终于要登山了!

下午,我们早早吃完晚饭就出发了,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爬基地(妈妈上班的地方)后面的那座山。

边说边走,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山的前面。但没想到的是,前面一条宽阔、蜿蜒的小河挡住了我们的步伐。虽然没有办法,但总不能坐地等“死”吧!想着想着我便看见了一条用十几块大石头排成的“路”,便对大家说:“快,快看,一条石头路。我们可以从这过。”我第一个从石头上走过。

过了这条河,我们便继续向前挺进。啊!终于找到了这座山的“入口”,我们顺着这条路一直向上走,走啊走啊,越走越险,好几次我都差点儿滑倒,要不是山上树多,我急忙抓住,我早摔成“重伤”了。

终于到了山顶了,我们还没来得及休息,便被眼前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成片成片的杏树出现在我们眼中。妈妈告诉我,每年的春天山上到处五颜六色,花儿竟相开放,争奇斗艳。整个山里到处飘荡着浓郁的花香。

之后,我们小息一会儿便开始下山。呀!路边的花草真扎人呀!

最后,我们到最难走的“Z”形山路,我们双脚并紧,慢慢的向前走(太陡了)。没想到兵兵可可觉得这样太慢,便蹲下来向下滑去,一不小心绊在了一块石头上,摔了个狗啃泥。虽然这次不惊无险,但还是很得我回味的,所以,我认为这次登山很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池》赏析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登山作文450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日,我和同学们去了小墨山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漫长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小墨山山脚。我们整理好装备,跟着徐领队上山了。

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开心极了。开始,上山的路比较宽,道路两旁,都栽满各种各样的树,一眼望去。是绵延起伏的高山,山上都是翠色欲流,温暖的冬日照在大家的身上,暖和极了。接着,宽敞的路成了一层一层的台阶。我们继续走着,不知不觉中,腿酸了起来。走了不知道多久,我们终于到山顶,山顶是一块巨石,面前是悬崖绝壁,眼前的画面简直就像一幅画:山下是碧绿的田地,有如蚂蚁般的人们。这时,徐领队站在危险的悬崖边给大家拍下了一张照片。

拍完照,我们就下山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果然下山的路越来越陡峭了,咦?前面怎么不走了,走近一看,原来没有路了,只能自己爬上山坡,领队拉了两根长绳,还有一顶粗粗的松树倒在坡上做“桥”,同学们一个个地排队走上去,轮到我了,我双手捏紧绳子,脚吃力地爬着。前面的同学也是慢慢地移动着。连领队的小狗也在坚难地爬着。“加油”一位同学喊道。那小狗仿佛听懂了人话,更加努力了。

我们终于爬上了小坡,走上了下山的石阶路,在这美丽的小墨山中,洋溢着同学们的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优秀作文赏析:我的弟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弟弟今年八岁,上小学一年级,他有一个圆溜溜的大脑袋,脑袋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如黑宝石一般,有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生气的时候,嘴巴一撅一撅的。你说他可爱不可爱?

弟弟很淘气。每次都要把玩具库给弄得乱七八糟,就在昨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我在房间写作业,过了一阵,妈妈回来了,看见没有盐了就叫我和弟弟去买盐,妈妈叫了弟弟好几次都不出来,妈妈想:“这小子,肯定是去玩具那边了”,就过去一看,乱七八糟,叹着气说,“唉,真是个淘气包。”弟弟喃喃的说:“收拾了不就好了。”

别看他淘气,有时也像个女生一样,照镜子,打扮自己。就在前天,我们全家一起去城里商场买衣服,走着走着去了儿童服装那里,弟弟去这看看去那看看,忽然他看到一件非常帅气的衬衫,就急忙跑过去,左看看,右看看,妈妈说,他肯定是看上那件衣服了。妈妈问了一小服务员阿姨,这件衬衫多少钱?服务员阿姨告诉妈妈需要八百元。妈妈对弟弟说:“宝贝,这件有点贵,你看那件多漂亮呀,咱们买那件吧。”弟弟哭闹着说:“不,不,我就要这个。”妈妈只好无可奈何地买下啦。

这就是我的淘气包弟弟,一个爱扮酷的小帅哥。

[优秀作文赏析:我的弟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绿野仙踪好句摘抄赏析

全文共 1767 字

+ 加入清单

1、楼倒坏,殿字歪斜,山门尽长苍苔,宝阁都生荒草。紫霄圣母,迥非金斗默运之时;碧霞元君,大似赤羽逢劫之日。试看独角小鬼,口中鸟鹊营巢;再观两旁佳人,耳畔蜘蛛罗网;没头书吏,犹捧折足之儿;断臂奶娘,尚垂破胸之乳。正是修造未卜何年,摧提只在目下。

2、于冰自火龙真人秘传道术之后,也无暇看西湖景致,就在西湖后山寻了个绝静地方,调神炼气,演习口诀,已一年有余。因想起火龙真人吩咐的话,此时已是七月半头,还不到安仁县更待何时?一路坐船到湖广,舍舟就陆,入了安仁县交界。逢人访问,才知这柳家社在安仁之东,离城还有八九十里;直至过午时分,方才到了。

3、于冰到了九岁上,方与他请个先生姓王,名献述,字岩耕,江宁上亢县人,因会试不中,羁留在京。此人极有学问,被本城史监生表叔胡举贤慕名请来,与史监生做西宾,教读子侄,年出修仪八十两。

4、于冰大步走至了柳林,用剑尖在地下画了一大圈,站在圈中间。只见那些磷火似云行电逝的将于冰一围,却不敢入这圈内。又见有大火磷两堆,约有五尺余高,为众磷火领袖。顷刻间,起一阵阴风,化出来两个人,那众磷火随着他乱滚,少间用沙石土块乱打起来。干冰取雷火珠在手,惟恐二鬼招架不起此宝,向众磷火掷去。只见红光如电,大震了一声。

5、行到直隶柏乡地方,落店后,见几个衙役押着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少年郎君,坐着车儿入来。那少年项带着铁锁。于冰留神细看,有些大家风规,不象个寻常人家男女。到灯后问店东,才知是夏太师的夫人和公子,也不知为甚事件。

6、头戴乌纱帽,脚踏粉底皂;袍绣白雕飞,带露金花造。须长略似胡,面麻微笑俏;斜插两眉黑,突兀双睛暴。书吏捧拜匣,长随跟着轿;撑起三檐伞,摆开红黑帽。敲响步兵锣,喝动声长道。铁绳夜役拿,坐褥门子抱;有钱便生欢,无钱即发躁。官场称为大老爷,百姓只叫活强盗!

7、头戴旧儒巾,秤脑油足有八两;身穿破布囗,估尘垢少杀七斤。满腹文章,无奈饥时难受;填胸浩气,只合暗处长吁。出东巷,入西门,常遭小儿唾骂;呼张妈,唤赵母,屡受泼妇叱逐。离娘胎,即叫哥儿,于今体矣!随父任,称为公子,此际哀哉!真是折脚狸猫难学虎,断尾鹦鹉不如鸡!

8、头不冠,乱堆着绿发千缕;足有履,却露出绿腿两条;绿面绿鼻,嘴唇皮微有红意;绿项绿耳,盾目间略带青痕。面宽似锅,行走时反是骨肥肉瘦;目大如碗,顾盼际只见黑少白多。逢钟状元于深山,鬼未啖而必须远避;遇温司马于水底,犀未燃而定应潜逃。丈八身躯,允矣夜叉之祖;三尺手指,诚哉妖怪之爷。

9、睡到三鼓时候,暗暗的开了房门,抬头见一轮好月,将木剑取在手中,迎风一晃,倏变有三尺余长,寒光冷气,直射斗牛。一步步往北行去,果见有无数的柳树,一株株含烟笼月,带露迎风,千条万缕披拂在芜草荒榛之上。又见有数十堆磷火,乍远乍近,倏高倏低,纷纷攘攘,往来不已;视之红光绿暗,火焰闪烁夺睛。

10、数十株老树横枝,三五间雕窗映日;疏檐篱院,鱼吹池面之波。后几层待月轩,逶迤伫月;武陵桃放,渔人何处识迷津。庚领梅开,词客此中寻好句。

11、身在空门心在凡,也知打坐不参禅;婴儿未产胎犹浅,姹女逢媒月始圆。搅乱阴阳通气海,调和水火润丹田;大龙铅虎初降后,须俟恩纶上九天。

12、毗卢帽半新半旧,纱偏衫不长不短。面如馒首,大亏肥肉之功;肚似西瓜,深得鲁酒之力。顶圆项短,宛然弥勒佛子孙;性忍心贪,实是柳盗跖哥弟。

13、目运金光,口喷火焰;刚牙利爪似老猿而尾尖,嘴凹腮缩象苍狗而腿短,身躯肥大,吃人畜定八九十个;毛皮黄白,炼气血必一二千载;行妖作怪久膺天地之诛,变女装男难免雷火之厄。

14、面皮黑而瘦,身材小而秀;鼻孔掀而露,耳轮大而厚;两眉短而制,双眼圆而溜;口唇红而肉,牙齿疏而透;手脚轻而骤,气色仁而寿。

15、门楼一座,屋宇两层;琉璃瓦射天光,水晶帘垂户外。绿衣侍女调鹦鹉于西廊,粉面歌童驯元鹤于东壁。篆烟袅袅,炉喷冰麝奇香,佳卉纷纷,盆种芝兰瑞草。丹楹绣柱,分悬照乘之珠;画阁锦堂,中供连城之璧。孔雀屏堆云母,麒麟座砌赤英。室贮楠榴,绞绡帐披拂床第;几陈宝鉴,珊瑚树辉映庭除。玉珂金铉,可是花房器物,琼台贝阙,居然树内人家。

16、满面浮油,也会谈忠论孝;一身横肉,惯能惹是招非。目露铜光,遇妇人便做秋波使用;口含钱臭,见寒士常将冷语却除。敬府趋州,硬占绅衿地步;畏强欺弱,假充光棍名头。屡发非分之财,常兔应得之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和爸爸去登山作文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天,我和爸爸登山。我们坐车先来到博山看了一个井,那个井的名字叫诸葛井。这个井的有一个铁圈,那个铁圈都被磨出了很多沟。

然后我们又坐车到了南坪山的山脚下,我们的驴头李叔叔带着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我正在爬的时候觉得很累,不过我还是想看看山上的景色。我就使劲的爬呀爬呀我终于爬到山顶了,从山顶往下看,我看见了一层层的梯田,像一个摸着绿色奶油酱的蛋糕。我还看见了农房,变成了砖头那么大小。山上的野花很多有紫色的、红色的、还有黄色的五颜六色的开满了山头。山上还有一片用石头搭起来的房子,李叔叔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南坪古城。

我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就分头下山了,有一部分人走远路,有一部分人走近路。我跟着王叔叔走近路下山我们到了山脚就和其他的人汇合了。在山脚下有些人还挖了好多野菜。

爬山虽然很累,但是你只要坚持爬到山顶,就能看到更美丽的景色。

[和爸爸去登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精彩段落赏析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弟弟拿了一张讽刺画进了房间。大家看了,都笑起来。爸爸推了推眼镜,靠在沙发上,皮笑肉不笑地笑了笑,一会儿又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翘起二郎腿,倚在皮沙发上,看起了报纸。奶奶则笑成了一朵菊花,她满面笑容的伸出粗糙的手,摸了摸弟弟的头:“ 我的宝贝孙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画呀,瞧把我们大家笑得!”可不是吗,妈妈竟笑出了眼泪,这会儿,她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抬起眼镜,右手轻轻的揉了揉眼睛。而我更夸张,一手拍了下大腿,一手捂住肚子,头低下去了,样子像个肚子疼的小孩子,可那雷声般响亮的笑声暴雨般降临到他们头上,大家大笑之余,都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只有姐姐,带着清脆的笑声小碎步跑回了房间。我悄悄跟上——姐姐躺在床上又忍不住笑了,她用双手紧紧的按住肚子,身体一卷,像一个怕冷的小女孩,可那银铃般的笑声却没有停止,为这个充满凉气的家带来了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作文-登山的回忆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吹着凉风,我趴在福山上的休息区,蝴蝶在四周飞舞;冰凉的桌面让我忘了爬山的疲劳,也让我把今天的不快乐都忘了。在夏天里爬福山,甚至比在家里吃棒冰还要凉!爬山可以健身,也可以消暑,真是一个好运动啊!

两岁时,爸妈带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是石山,他们带我走上一堆好像直入云霄的阶梯。下来以后,我觉得虽然累,可是很爽快!从此我就养成了爬山的好习惯,至今仍是一样。不过我的足迹已经遍满石山、东山、福山了!

最让我难忘的是东山,坡度最陡,但生态也最丰富呢!我在爬山时,常东看看、西瞧瞧,希望可以看到一个小动物。有一次,我在欣赏姑婆芋,突然看到中间有一个小东西,我走近一瞧,原来是树蛙呀!它就像一尊雕像,一动也不动,也像是是再配合我们欣赏一样,专心当着我们的艺术品呢!

有一次,在东山下坡时,我跟爸爸爸“快步下坡”,没想到旁边突然冒出一条大蛇!我在瞄到它的时候,以为是一枝枯树枝,所以没理它。没想到它竟然穿越路面,爬进树丛!我赶紧大叫:“有蛇!”然后赶快往反方向跑!我跑到妈妈那边的时候,才瞥见蛇的尾巴消失在草丛里。虽然后来证明那试毒性不强的蛇,可是当我一看见蛇的时候,还是让我不寒而栗呢!

福山的风依然吹着,却吹不散我美好的登山回忆。我希望将来我中年的时候,可以把爬山当作休闲活动,我相信,每当我爬上每个山顶时,风会提醒我:“一定要完成这个梦想喔!”。

[小学作文-登山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望天门山》赏析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登山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到黄山地区游玩,怎能不去看看黄山的“四绝”呢?更何况我们还学过徐霞客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让我对黄山的美景存满了无限幻想。

早晨6点30分,我们来到了黄山景区的入口处。除了我们,就只有偶尔走过的路人。我们顺着指示牌上的方向,来到了售票口。我们为了能在半天内玩完重要景点,打算乘索道上下山。

一辆缆车只可以做6个人,我们正好6个人,便坐在一辆缆车上。我们在缆车上有说有笑,根本不怕在高空中前行。

缆车到站了,这次我们来到的是,观赏云海的地方。开始登山了,我们是从后面上的山,后山不是很陡,我们就边走边聊,可是山路越来越陡,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终于来到了观赏云海最好的地方,我们在那里休息,拍照。那云海厚厚的一层,不比在飞机上看到的差。

看完云海,我们继续前行,我们还去看了飞来石、西海大峡谷、光明顶……越往后走,我们休息的频率就越高。最后变成了,看见椅子就坐。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下山索道的入口——玉屏楼。当时在下雨,而且我走的太累了,就放弃了看迎客松的机会。

最后,我们听当地人说,我们是从后山上的,后山的路比较缓,前山的路比较陡,所以我们把力气都用在登后山的路上了,就会比较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登山的感受作文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假期的第二天,一大早妈妈便说要带我们全家去登高,她说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寓意着新的一年事事顺意、步步高升。

吃完早饭,我们开车来到山下。一下车,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山顶上还有没有积雪。于是,我们三步并作两步,一溜烟地冲了上去。很快我们到达了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觀”字,原来这是一个观景台。爬上观景台,我俯瞰山下,整个城市都尽收眼底,不由让我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和哥哥找了块干净的地方躺了下来,静静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尽情地听着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唱……忽然,我像触电一般,猛地坐了起来,拉了拉哥哥的衣服,用手指着天空,惊喜地说:“看!天空湛蓝湛蓝的,好像一片大海。”“真的耶,真的像大海!”哥哥连连回答。就在这时,我们又惊奇地发现,旁边的小树林里有一片一片的白色。“雪!”我们异口同声地叫到,不约而同地冲了过去。我们把收集到冰凉的雪花捧在手心,心里却热血沸腾,那种感觉棒极了!

临近中午,我肚子也发出了“咕噜噜”的抗议声。于是,我拿出妈妈为我们准备的水果和饼干。哥哥要吃橙子,可是剥不开,他灵机一动,找了一块锋利的石头,想把橙子切割开来。看着他滑稽的动作,感觉我们像极了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小野人!

时光如箭,一划而过……走在下山的小路上,我若有所思:学习如同登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登山的感受作文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我爸爸、大哥、以及两个弟弟去登山了。我们的起点是我奶奶家,终点是二郎山山顶。我们开始登山之前,我大哥不想去,可是我们正走着的时候,他突然骑着自行车追上来也去爬山了。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也就想骑着自行车去,就马上和我爸爸商量了,没有想到我爸爸二话没说就立即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这出乎我的意料。

这样我们三个就纷纷回去抢好的自行车骑,我抢了一个最好的,他们两个抢了一个不怎么好的自行车,其中我的中弟弟不会骑自行车,就由我大哥带着去了。只有我爸爸一个人自己走着去。刚到半山腰上,我就不能骑了。因为路上全是石头,所以我就推着车子走。但是我哥哥和弟弟还是能骑的,因为他们很有胆量,我的心里羡慕极了,非常的佩服他们。到了一个很大的下坡我们心里都是非常的害怕,没有一个敢下的,就只好自己推着车子提心吊胆慢慢的走下来了,心中也是非常的无奈。

来到山下,我们就在那里等了一会儿我爸爸他们,就去爬山了,到了山顶我们都累得满头大汗,但是想着我们靠自己的努力爬上了山顶,看到山上漫山遍野的果树,仿佛我就闻到了那硕果累累的苹果、桃子、梨的香味。从山上往下看,路上的汽车就像一只只蚂蚁,不知不觉中就觉得自己非常的伟大,心里面就一点也不觉着累了。我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一棵小树给弄断了,我怕让别人知道了所以我把它包了起来。回家的时候,我们改了路线,是从山后的公路上回去的。今天我真是太高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国庆见闻作文赏析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这一天,阳光明媚,威风呼呼。爸爸妈妈和我觉定到郑州走一遭。

一出家门,就与热情的国庆气氛撞了个满怀。街面上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路上的车辆都沾了国庆的光,车上插了一面面红旗。一位老大爷在骑的自行车上也插了一面红旗,红旗映得他的脸更加英俊,更加红光满面。到处都是火红,到处都是流动的红。在碧空如洗的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鲜艳了。啊,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

不觉中,我们已进入郑州。一座座高楼大厦在阳光下享受着国庆的欢乐。立交桥尽情伸展着她的手臂,迎送着人们的来来往往。

大街上,人们纷纷举着五星红旗,有的举在头上,有的贴在脸上。受这种画面的感染,我也买来一面五星红旗,用发夹别在头上。我要告诉人们: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一头扎进书店,书店里人山人海,犹如早晨的集市。我挑选了一本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透过书店众多的读书人,我仿佛看到祖国明天犹如一轮红日冲破朝霞,腾空而起

[有关国庆见闻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狂人日记赏析

全文共 25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各种“狂”说

关于《狂人日记》的狂人形象,相关的论述相当之多,前人亦做了相关评论的综述.葛留青先生认为《狂人日记》描写的是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是个“迫害狂”精神病患者.吴宏聰版本的文学史认为狂人“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形象”

(2),公谷兰先生认为狂人是个复合型的狂人.我们姑且总结为真狂说,假狂说,亦真亦假说.我认为本来许多评价家们从自己的着眼点对狂人形象的分析是很深入的,但如果真如上面那位总结者的概括性所言,则许多关于狂人形象的争鸣学术价值有损,因为那样的争鸣进入了潘凯雄和贺邵俊所说的“正、反、合”思维,“甲提出了正命题,乙马上可以从反命题入手对甲进行诘难,丙则来一个调和,其状中庸可爱”

(3)

“批评家应该有对时代的文学经典进行筛选的责任感,应该有鲜明的文学史意识”

(4).我们不进入所谓真假狂人的概念之争,从动态的、矛盾的角度分析鲁迅所塑造的“狂人”经典形象.

二、动态而矛盾的狂人形象

小说中的狂人思想另类,总是以为别人在暗算着自己,在他眼里世人都在使着坏心思,这是有点神经质似得的“迫害狂”的表现.狂人总在发着怪异的言论,做出怪异的行动,自然受到本来正常的外界的排挤和扼杀,被别人认为有病被斥为疯子也是情理之中.狂人自身又是成长变化着的,在长久的压抑和思考中,狂人彻底悟出了社会吃人的本质,从书中看出那没有年代的全都是“吃人”的历史.接下来狂人才变得更加笃定自己的认识且开始向外界发出挑战.他试图改变吃人的世界.可最终又被融入吃人的世界了.狂人是成长着的“迫害狂”,是觉醒者、反抗者和启蒙者.但他又是体现着矛盾的“迫害狂”,从认知上看理性的同时有非理性,觉醒了却又沉睡了,从行动上看启蒙的最后又反启蒙.

狂人从一开始便是防备着现实的,他感觉到了不安,这种不安从世俗的角度看是病态的,从革命的角度看是觉醒的前奏.小说出现两次“凡事需得研究,才能明白”

(5),且都在前三节,而前三节正是狂人既不安又不太明白的阶段.可以说狂人的不安积蓄在一定程度,在自己的推究中,终于在深夜醒悟.从觉醒后的狂人对抗现实,从嫌“闷得慌”争取“去外边走走”的权力到用饱含着“义勇和正气”的大笑来反攻合谋者要养肥“我”吃掉的大哥和医生,再到狂人质问年轻人“吃人的事”,狂人向其提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诘问.狂人的行动是在一步步加紧的,他的清醒程度和反抗程度也是一步步加深的.以至于狂人大清早拦着大哥给大哥展开了一场说教.狂人从开始只是心里不安只是自己苦思而一声不吭,到大段大段的向“吃人者”展开说教,而“吃人者”却几乎没有言语只是最后面露凶光.从不言语到言语,这是动态觉醒的狂人.狂人觉醒、愤怒、反抗,向外界提出控诉、发出呼告.他最后用警醒的言词和强烈的行动发出的抗争最终没能抵过哥哥的两个字——“疯子”.接下来是狂人在关起来每天只送两顿饭的黑屋子进行新的思考.这是狂人的一个新动态,他觉醒的程度更深,从揭露外界的吃人者们到反省自身.狂人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残酷的令人不安的民族性质——其实我们都吃人.或许正因为觉醒到这一点,狂人妥协了,因为一个吃人的人在喊着不要别人吃人.我们可以把狂人意识到的这种不安性质归结为国民劣根性.这种揭露国民劣根性的意识在鲁迅创作中也是不断沿袭的,在《阿Q正传》《孔乙己》中有着更加明显的表现.狂人是狂,但他在自然地发展着,在动态中觉醒着.狂人的思绪越清醒,就表现得越疯狂,越疯狂也越被外界所排挤,直至自己也否定自己.从隐约感到赵家的狗要吃人到悟出着整个封建民族的历史都吃人甚至亲人和自己也吃人.觉醒者本来那种异于众人高于众人的优越感消失了,余下的只有绝望、自我的反思和恐惧,最终自然也只得妥协.

觉醒后的狂人要抗争这个世界,想要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戳醒这个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个启蒙者.他对年轻人的质问到对哥哥及众人的说教时就是一位启蒙者的形象.但外界的权威实在难以撼动,狂人自认为颇有正气和勇敢的笑对外界毫无伤害,那义正言辞的大篇规劝和训诫换来的也只是一声冷笑.被重新投入黑屋子的狂人在苦思之后,感觉到不仅这_无动于衷、无药可救,就连自己其实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于是狂人只好发出求救或许还有希望的孩子绝望的呼喊.可孩子出生起便生长在吃人的环境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孩何以也要“害我”,狂人早就想明白了,是孩子“他娘老子教的”!.“本来的本来”的先祖们已经有着四千年吃人的历史,那种吃人的意识恐怕早已烙入孩子的灵魂中了,日后自然也免不了加入吃人的队伍.这是深深的绝望和和在绝望中的抗争.或许是感觉自己不配再做一个唤醒世界的人,或许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唤醒的希望,狂人最终服从并重新融入了传统.也许其仍心有不甘,也许其只是对自己的过往呵呵一笑,再无半点狂人意识.但我们不能忘却狂人曾在挣扎着绝望着反抗,只是最终被外在淹没.狂人上演了一出启蒙者的悲剧.鲁迅在《写在《坟》后边》说“以为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狂人虽是反抗者、启蒙者,正如具备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一般,但终究摆脱不了“古老的鬼魂”.汪晖教授认为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体现在:觉醒后的知识分子只能算作是启蒙的“最初体现者”,却难以成为启蒙“胜利的体现者”.如“狂人”般的知识分子作为传统中的觉醒和反抗者,既是不同于外界社会的“异己”,自然会受到排斥,可其本身又和传统有着割不断的关系.觉醒的狂人发现自己不但要被传统所吃,同时也是在传统中的吃人者.正如《祝福》中的“我”到底也算个“看客、吃人者”,也是害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狂人”这个自以为是的启蒙者也是需要被启蒙的的.“狂人”要撕裂并否定传统社会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自我的反思和否定.即使“狂人”再清醒但终究只是进化链条上的“中间物”而不是“新人”,再觉醒也难胜利,再启蒙也难摆脱被压倒的悲剧.狂人越清醒越痛苦,越启蒙越发现难以唤醒沉睡的庸众,最终自己反而被庸众扼杀和吞噬,进入反启蒙和需要被启蒙的群体.狂人这“悖反”中的悲剧形象正是其具备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之所在.毕竟历史总会有发展有转折,在任何时代的变换中,“中间物”都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