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国CES展(精选20篇)

好莱坞巨制“变形金刚”系列的第五部新作《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导演依旧是迈克尔·贝。下面是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990

作文

756

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盼望已久的美国之旅,我兴奋得6点钟就离开暖和的被窝。拉着拉杆箱在家里到处跑。到了时间点,去了学校上了车就出发了。我们一帮人来到上海机场,那里真先进啊!有网络、有电脑、还有一台比平板大30倍的动感游戏机。那里人来人往,大家都拉着旅行箱匆匆的赶飞机。我们吃过午饭,就把行李给谁叔叔阿姨让他们把行李运到飞机上,在到检票口检票。

我们坐了16个小时来到美国,踏上了真正的美国之旅。我们来到学校让 home爸home妈把我们领走,我们将和他们一起生活7天。领走我们的是一个皮肤棕色的妇女。我和另外4人跟着她走了。她家不大,养了三只狗,满屋照片。她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门,里面有一张大床,两张高脚小床,我爬上一个张小床,在这七天里这就是我的窝了。我感到疲惫不堪,趴到床上睡着。

我最喜欢迪斯尼迪斯尼。我跨进大门,童话般的影像浮现在我

眼前,一幢幢童话是世界里会出现的尖顶房像小学生一样两纵队,屋子里的商品玲琅满目,不过都是made in China。有一些外国女孩把自己打扮成童话里的公主,宛如仙女下凡。里面有很多大型游乐项目,队都比长龙还长,最少也要排一个小时。在我玩过的项目里最喜欢的要数激流勇进,这可是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排来的。我们坐上小船,竟然连个安全带也没有,我不禁有些害怕。船在缓缓上升,一会就到达最高点,我定睛一看前面是一条小溪,溪水缓缓流动,两岸有有个个小舞台,舞台上有小节目它们说着英语我一句也没听懂。终于到了那个大斜坡,我抓紧把手,不敢睁开眼睛。只听“哗”的一声。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凌空飞起,又像石头一样往下往下,最后掉到底了, 非常刺激。

我还喜欢那里的环球影城,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黄人3D过山车,我排了3个小时的队,来到“过山车”前,前面有一个大屏幕,根本没有过山车,原来我们是来看3D电影的。我们系好安全带大屏幕上 格鲁 、玛戈、伊迪丝和阿格蕾丝,把我们变成了小黄人,前面出现了一个滑道,几乎垂直,就哗的一声下去了我吓得闭上眼睛,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尼瓦里奥博士的实验室里,我脚下的门突然开启,我掉了下去,原来下面正在举行宴会,很多东西浮在天上,我也在半空中,然后不知为什么房顶崩塌,我们骑着飞船躲闪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巨大石块,我赶紧用手抱住头,最后我们有惊无险地逃了出来,变回人类,小黄人之旅到此节束。

后来我又去了很多地方说也说不过来,美国之旅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圣诞节英语

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Santa Claus was born in US in the 1860s he was named this as he had a white beard and a belly,so he was named Santa Claus as this was the Dutch word for St Nicholas,Sintaklaas.Although the Dutch had bought him with them in the 17th century,he did not become an important person at Christmas until the Novelist Washington Irving put him in a novel that he wrote in 1809.This first Santa Claus was still known as St.Nicholas,he did smoke a pipe,and fly around in a wagon without any reindeer,but he did not have his red suit or live at the North Pole,he did however bring presents to children every year.

In 1863 He was given the name Santa Claus and bore the red suit,pipe,and his reindeer and sleigh.

Now Christmas celebrations vary greatly between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nationalities which have settled in it.

In Pennsylvania,the Moravians build a landscape,called a putz -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while in the same state the Germans are given gifts by Belsnickle,who taps them with his switch if they have misbehaved.

Early European settlers brought many tradi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Many settled in the early days in the South,these settlers would send Christmas greetings to their distant neighbors by shooting firearms and letting off fireworks.In Hawaii this practice is still in use as under the sunny skies,Santa Claus arrives by boat and Christmas dinner is eaten outdoors.

In Alaska,a star on a pole is taken from door to door,followed by Herods Men,who try to capture the star.Colonial doorways are often decorated with pineapple,a symbol of hospitality.

In Alaska,boys and girls with lanterns on poles carry a large figure of a star from door to door.They sing carols and are invited in for supp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美国游记作文

全文共 4039 字

+ 加入清单

浦东转机抵美

闹铃的响声将在梦中熟睡的我叫醒,随后妈妈驱车将我送达合肥新桥机场,随即我们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经过一个中午的等待,我们终于登上了A-340飞往美国洛杉机的飞机,十二小时的飞行时间让我这个急性子很着急,终于我们平安到达了翘首企盼的洛杉机机场。洛杉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凉、舒适、安逸,没有喧闹,没有许多高楼大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仿佛进入了仙境。

参观加州大学UCLA

刚下飞机还没好好休息,又帅又酷的陈导就带领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UCLA(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首先印入眼睑的是一个大型足球场,据陈导介绍,我最喜爱的皇家马德里曾在此训练过呢!!!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我们已进入了校园区,也难怪,美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UCLA的吉祥物是一只熊,名叫BRUINS,既可爱又十分庄严,它站在AckermanUnion的门口。学校的报纸中作DAILYBRUIN,学生证叫BRUINCARD,网络系统又叫BRUINONLINE,BRUINS也象征了UCLA学生们的能力和力量。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图书馆,里面的馆藏非常丰富,包括《哈利波特》等这类我们喜爱的图书。结束加州大学的参观旅程,我们驱车前往着名的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之旅

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星光大道,在我的想像中星光大道应该很壮观,很气派,到了才发现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不过是在一条街道的两边“刻”了星星,如果不是明星闪耀,这条街道一点也不起眼。我们跟随陈导首先来到了柯达剧院门前,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我率先找到吴宇森导演的“星星”,他的“星”和其它星有些不同,他的名字刻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十分显人眼目,随后我们又找到了李小龙、成龙和汤姆克鲁斯的“星”。对了,还有一颗特别的“星”,它在墙上,没错,他就是打不倒的拳王泰森的“星星”,由于泰森在职业生涯的拳击大赛中从没倒下过,所以没有放在地上,却独一无二的放在了墙上。

这星光大道虽不怎么壮阔,但是它承载了许多明星们毕生的梦想,为了获奖他们经历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

畅游迪士尼

说到迪士尼,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米奇、米妮——,而说到迪士尼乐园,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香港,但是这次去的可是正宗的美国迪士尼乐园!我们上午在鬼屋惊悚了一次,在飞溅山峦尖叫了一次,在泰山树屋欣赏了一次,还在海盗船里吓到了一次——,中午我们饱吃了一顿“汉堡王“,下午又开始疯玩,过了把赛车手的瘾,打了一次”巴斯光年“,又观看了一次游行,在“明日世界”里驾驶星际飞车,在星际间躲避石头,急速下坠,一阵眩晕又返回了地球。在经历了一天的疲劳后,我们终于下塌酒店休息。

好莱坞的传奇

伴随着洛杉机的徐徐海风,我们驱车前往好莱坞环球影城制片厂,我们先去了“变形金刚”,通过了4D感受使我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接下来又去了“侏罗公园”,连续的高空腑冲令我有些魂飞魄散。后来我们又坐电车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旅途,一路睛我们遇到了大地震、洪水、木桥坍塌、大白鲨追尾、与金刚对峙等种种意外,还亲身体验了“摩西过红海”、《速度与激情》中街头赛车等电影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惊心动魄的转机之旅

凌晨两点,我们前往洛杉机机场,告别了陈导,告别这个美丽的城市,乘坐飞机飞往哥伦布(合肥友好城市),由于没有直达的飞机,我们只能先飞到休斯顿,然后再飞往哥伦布,可是由于时差有两个小时,12点46分的飞机,12点21分才到达,下飞机时已经是12点30分了,本以为16分钟可以登上飞机,可逆天的事情发生了。知道休斯顿的外号吗?“航天城”!难不成机场还和新桥一样大么?仔细一翻询问,我们登机口离我们的位置还有好儿千米远啊!还需要坐电车,我们跟着老师经过了近三十分钟的“挣扎”终于登上了飞机。

借宿外国人家

刚下飞机,只见一些老外和本次哥伦布游的大使杷鳞微笑着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和哥们刘子旭分在了一个外国家庭。主妇杰妮和她的两个孩子驱车将我们接到她家里,一路上,哥伦布这座小城留给我的印象是美、美、美。这儿的绿化保护工作做得十分不错,到哪都是草地,有一种小清新之感,兴许是住在城市久了的原故,我竟再一次沉醉其中,眯睡着了——“WELCOMETOOURHOUSE!”就这样,我们走进了杰妮弗的家,杰妮弗的家和周围其他人家一样是一座小别墅,家里播放着AKON激昂的歌曲(谁让我是AKON的歌迷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杰妮弗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房间,介绍了她的家庭。原来她有5个孩子,老大23岁,已经参加工作;老二20岁,正在读大学;还有3个住在家里,屋子后面有个很大的花园,随后我们和她的几个孩子踢了会足球,晚饭比萨十分的美味,脆软香浓,吃一口就知道是必胜客。饭后闲聊了一会,了解到杰妮弗夫妇他们最小女儿是前些年去中国领养的,难怪长得小巧灵珑,一看就象中国小女孩。也许我们太累了,一觉醒来竟是第二天的下午三点钟,我们还不知情,并很有礼貌地说“Goodmorning”吃完午餐后我们看了CUS的FOOTBALL的训练课,听了一场音乐会,并参观了美国警局!!原来CUS父亲是一位警长。美国警局并不像中国的派出所,这儿十分安静,人十分稀少,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第二天早晨,我们便告别了杰妮弗一家,开始新的旅程。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魅力

告别了杰妮弗一家,我们便跟随杷鳞参观了全美最大的校园——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我们参观了全美最先进的OSU体育馆RPAC和橄榄球场,还有THOMSON图书馆、招生办——到哪都能看见学生们捧着书在细细地品味,不像中国学生只知道玩游戏,也许这就是中外学生的差别吧!吃完了拿破伦比萨,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哥伦布议会大厅,一路上想像着大厅有多么地壮观,可到了才知道这个大厅十分简单,一张会议桌和几个办公室,哥伦布的一名议员向我们介绍了哥伦布的历史、城市长展等等。接下来,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杷鳞博士带着我们去了ALUMCREEK水库公园,到公园去烧烤了!水库边的环境十分优美,水天一色,躺在山丘上一种幸福的感觉忽然涌了出来,脑海中仿佛现出儿时美好的故事,就这样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久久无法自拔,边烤的汉堡、热狗都不顾了,一个人就这么躺着,呼吸着大自然的芳香。

看飞机体验大自然

我们在太阳的引导下奔向了哥伦布美国航空基地,不仅见到了黑鹰战斗机,还看到了我拉偶像战机——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B-2隐形轰炸机。不看不晓得,一看才知道,美国好几十年前研发的战斗机跟现在的飞机技术也差不到哪里,这让我十分费解,只能说明美国十分伟大!中午一顿汉堡大餐后,我们前往DARBY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区内有一座房子,这不是一般的房子,是监控整条河以及其保护区的地方,房内设施十分先进,还有条DARBY河模拟水缸,里面有龟、鱼、小虫小虾等等,就如同真的一样。参观结束后,真正的考验来了,我们得下河捉鱼,然后现放生,下水的第一感觉就是凉、爽。由于我们迎着逆流捉鱼,不少人跌倒在水中,进行了消暑。我十分努力地寻找着河中生物,可我的运气就是差一点,总共才捉住了一条鱼,还是很常见的种类,真是太不尽人意了。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其实大自然是那么的体贴,只有去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那一种独特之美。

观光美国都城

告别了那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城市,我们历经了8小时的一路观光,抵达国都——华盛顿。弗吉尼亚州不像俄亥俄州,它濒临大西洋,有高原山脉,温度要比俄亥俄州高,但时不时伴随着凉爽的海风,毕竟大海就在不远处嘛。上午我们参观了DISCOVERY航天飞机,UDVAR-HAZY宇航中心飞机多得吓人,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抗日时期的飞机和陈纳德飞虎了队的飞机,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首经典老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时激起了我爱国情怀——接下来,随着飞机的“咆哮”,我们参观到了国会山庄、白宫、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中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目视着正前方,没错,他就是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他不怕他人的暗杀,不怕白人对他的反对,用宣言来解放了黑奴,从此开启了新的时代。

中转费城抵纽约

早晨,阳光明媚,我们离开了景色优美的美国首府。在我的脑海里,华盛顿树木葱茏,哥伦布就好比一个孤立的小国家,里面有国会大厦,住着当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切都是那么得肃静,就这样,在这种回忆中转眼间我们已来到了曾经的美国首都——“友爱之城”费城,天空中弥漫着久久无法散去的炊烟,和那有些呛鼻的马尿味,有认会想到在二百多年前,在这里通过了独立宣言,珍藏着着名的自由钟呢?参观独立宫之后,我们缓缓地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学院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的庞大、壮观,虽然外表十分普通,但这里曾出过巴菲特,雅诗兰黛的总裁等人,这让我心动了,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上沃顿商学院!可是导游(对了,还没介绍呢,自陈导后的第二位导游张导)的一番话可有些打击我。“上沃顿的条件是:高考成绩各门几乎满分,托福要118分以上(满分120分),要有省长、市长写推荐信后,并且还要有州长的推荐信,就这么样也不能保证能被录取,只是可能会考虑考虑。”(不过,我以后一定要奋斗,沃顿不行,其它好大学又不是不行)最让我惊呀的在纪念品商店里无意间发现美国大学一年级才开始学习解方程!真让人费解啊!

最后一站——纽约

我们前往纽约,要在这里度过最后的三天,我忽然感觉到十分珍惜,难忘,舍不得,不想回去了,带着这种感觉我们踏上了纽约之旅,伴随着徐徐海风,我们乘坐游轮前往自由岛,去瞧一瞧那高大巍峨的自由女神像,不看不觉得有多么美,一看惊讶极了,女神的右手高举着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砸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头上戴着皇冠,仿佛她在把自由照耀世界。后来又去了华尔街、第五大道等地。最后参观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学校充满着19世纪中叶时的那种味道,整所学校都弥漫在书香的氛围中,欲浓欲烈,有些使人痴醉,在这,我们结束了本次美国之旅。第二天中午,我们悄然离开了纽约,迎接我们的是新的学期。加油,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优秀作文:给美国小朋友的一封信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美国朋友

你们好!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小朋友。在我的印象中,我并没有与外国小朋友接触过,但你我的心,却紧紧地与你们连在一起。正如北京奥运会会歌所唱的一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以前,我通过银屏看到你们国家那如画的美景,心里十分的羡慕你们国家的景色。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我家乡的景色。

我的家乡位于祖国南部,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镇--田阳。虽然不起眼,可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当祖国北部吓着鹅毛般的大雪时,我们的气候依然温暖。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享誉全国的绰号--“芒果之乡”。

当你走在田阳的大街上时,你会惊喜的发现芒果树无处不见。它就像一个个穿着绿军装的士兵,时时刻刻地保卫着这小而温暖的镇子。田阳镇的每个校园也毫不逊色,我的校园也有着一棵棵芒果树,一年四季都是那件翠绿的衣裳。还有,在我的家乡,每一个勤劳的农民都有着自己的一片芒果林。每到芒果成熟的时候,芒果都像一个个黄宝石坠满枝头,让人垂涎三尺。

我家乡最有特色的是屹立在小城中心的布洛陀文化中心。这个布洛陀文化中心其实是一个广场。这个广场里的香芒湖,这湖的名字是根据田阳具有“芒果之乡”的名誉来起的,十分富有意义。要说到布洛陀文化中心,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布洛陀文化中心广场是我家乡最热闹的地方,无论什么大型节目,或者是上级的领导来视察,都和布洛陀文化中心广场脱不了干系。听说你们美国的小朋友很喜欢听神话: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对天庭贡献很大的天神,因为没有自己的底盘而在没有经过女娲娘娘的同意把田阳当成他的地盘。因为当时也有一位对天庭贡献很大的天神也想统领田阳。就在这时,两位天神打了起来,最后弄的两败俱伤。女娲娘娘觉得十分对不起两位天神,就把两位天神变成了布洛陀,他们就是壮族的祖先。

我们田阳的田野也是异常迷人。特别是秋天,漫步在田野中,会使你的身心自由舒展。每当周六周日写完作业后,我都和弟弟妹妹来到田野在中嬉戏。不知不觉中,我忘记了一个星期中的烦恼,变得无忧无虑了。

怎么样?我的家乡和你们的家乡比起来毫不逊色吧?那就赶快来到我的家乡吧!我随时欢迎你们。

最后,我希望我们两国之间能永远建起一座和平友好的桥梁。

祝你们

天天开心、天天快乐!

你们的中国朋友:Jenny

2015年11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人的眼睛要睁大一点作文

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中国人,就算是再玩世不恭,在异国他乡也需要点爱国情怀。我,就算一个例子。

美国大概有四个多月了,无论走在那里,学校里,超市里,穿梭在茫茫的人群里,我与别人最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国籍和血统。人类是平等的,是统一的,但像国家这种本质的差别,就算是融入得再好,也不是同路人。

在国内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统统白费。而在美国这种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当这里的人得知我是大老远从中国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oh that’s so cool!”然后接下来文的很多问题就不是那么可爱了。

最令我气愤的一个问题:你父母在这里工作吗?不知道他们如何得到中国人都不工作这种印象,还是他们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乞讨到美国的?我常常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反问道“你的父母工作么?”然后他们会很尴尬地走开了。

美国人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不如说喜欢古代中国文化,这点我承认。这里的中餐馆多如牛毛,装修也很富丽堂皇,刷上红色和黄色的漆,到处系写中国节或挂几幅国画等,一看就很有古典气息。他们也对中国表示很好奇,常常与我讨论。

显示谈到我的兄弟姐妹,我说我是独生子。然后他们就故作恍然大悟状的说“我才想起来,你们中国有计划生育。”其实他们早就想提到此事,故意在这坑里等着我。我将计就计,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嗯,没错。”他们见自己目的没达到,急了。“可你不觉得这样很不公平吗?”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明显,让中国人说自己的国家不好,以表客观事实。

其实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对他们语重深长地讲中国的国情,虽然地大物博,却人口庞大,所以计划生育。我偏不,他们歪着说我就歪着答。我告诉他们,其实生一个是最好的,少些人受罪,更何况婴儿也不愿意出生……他们听了更高兴了,以为我的意思是在中国生活很艰辛,以至于婴儿都不愿意出生了。但我马上补充道,“生活是不是用两个极端?快乐与不快乐?”他们点头,“那么如果我们没出生,不就没有不快乐的事情了么?”这时他们就问,“那如果没出生不就也同时失去快乐了么?”然后就是我长年以来一直用的必杀句:“如果从来没有出生过,那么也不需要快乐啊。”他们无语,一边思考一边抓着头皮,连连称是。我就这样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安顿好这样的话题,保持了尊严,也保持了友好。

我常常把中文课本带到学校去,抽空看上两眼。

老外们见状,大惊曰:“我以为中国的书是从后面向前翻的,而且是从左至右竖着写的!”老外还真是老外,我想他们说的,是几百年前的中国。

英语课由于当堂随笔没有完成,将文档用email发回去。就这样与同学谈论起网络,他们问我和国内同学是否有联系。答:有。什么方式?答:发邮件。他们很吃惊的样子,嘴揪在一起呈o型。“你们中国还有网络?!”我火了,“你以为呢?”他们支支吾吾,“我…一直以为只有美国才有网络。”这些人,真的需要学些知识了!自为科技发达国家的公民,这点常识都不懂,可见他们思想多么片面。他们从来只是呆在自己的土地上,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除了吃,其他概不感兴趣。

说起中国人的饮食,同学们还真能说来不少,什么炸酱面,卤面,饺子,包子…… 哈哈,老外还是认吃啊!好听话刚刚没几句,讨伐中国的话题又来了。“我听说,中国人都吃狗肉……”我无语。那是韩国人才对。

记得前天第七节课的同桌,一个印度人还问我:“你听说黄河又泛滥了么?淹死了很多人。”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哼哈地随便应付过去。挑毛病是不需要理由的,也不需要证据的。任何一条河都可能淹死人,和国家无关。

接下来是更有意思的,对面的非洲小孩儿又和我侃侃而谈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生是怎样不上课,怎样批斗老师的,死了多少所少人等等。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总是盯在别人血腥的地方,什么东西才那么做?蚊子还是苍蝇?美国南北战争究竟死了多少人,他们是如何残害奴隶的,这类话题他们避而不谈。

也许在美国人的眼里,法国就是一瓶香水,意大利就是一块比萨,埃及就是一座金字塔,英国就是一个大本钟,而中国,可能就是一件旗袍。他们所了解的都太片面,都只是隔着门缝看人。当然,这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他们不想看到好的一面,不能接受中国已经发展强大这个事实,才选择逃避。或许很虚伪,却存在着普遍性。

综合上述,美国人的眼睛虽然生来比中国人的大一些,但在中国到底如何的这件事上,他们的眼睛还要再大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的母亲节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906年,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日期也是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母亲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游记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是"文学青年",更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争的那种,□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被骗的虚荣"……

,受了骗,并未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斯威夫特是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假如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似乎是废话)。至于点,我是最最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大白话,但我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一番换位思考,我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不知道鲁迅在说些,要表达些,"吧--那简直的"那种鲁迅的矛盾句式。

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历史,的从小就,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的知识垫底,去读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阴险和野心。"他讥讽地描述了□颠倒的怪诞: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奢侈浪费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不审阅,身上有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苦涩的忧世情怀。

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英语作文:给美国朋友的信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假设你是李华,你在报上看到北京电视台今年七月将举办外国人“学中文,唱中文歌”才艺大赛。你的美国朋友Peter正在北京一所大学学中文,你觉得他应去试一试。请按以下要点给他写告知此事,并表示可以提供帮助。

比赛时间:7 月18日 。报名时间:截止到6月30日。报名地点:北京电视台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参考词汇:才艺大赛—talent show

Dear Peter,

I read in a newspaper today that a “Learn Chinese, Sing Chinese Songs” Foreigners’ Talent Show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Television Station on July 18. I know you like singing, and you are in Beijing during that period. I think this is a good chance for you to show your singing talent, and how well you’ve learned Chinese. If you would like to try, you‘ U have to go to the TV station to sign up before the end of June. If there is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I would be more than glad to help.

Yours,

Li Hua

[名师点评]

从整体上说,书写得简洁明快。语言简单平实,要点囊括齐全,结构完整。的主要特点是让步状语从句的使用,最后两句话,采用了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结合将来时使用。

[高考英语作文:给美国朋友的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之行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为期一个月的美国之行感触很多,回国正好也近一个月了,现在整理这些思绪想必该是沉淀后的精华。但真要交总结时却又不知从何写起。暂将一些零碎的感受和由此引发的中外对比记录下来,权且交差吧。

1、飞机及机场

来回一共换了七趟飞机,在短时间内我是不想再坐飞机了。在中国航班上我们感受到了亲切周到的服务。相比之下美国国内的航班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温度很低,没有服务,“空奶”(为了和空姐对比只能这么叫了)除了安全指示时做了工作以外,就剩下聊天了。想要吃的和饮料,可以,但都是收费的。

说到收费,真的是资本主义的特色了。机场的推行李的车都是要投币才能用的。3美元,我们都发挥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能,自己拖着硕大的箱子奔走在美国多个机场,坚决没让他们挣到这个钱。

还有就是排队的文化。在登机口,不是按照先来后到排队,而是在换登机牌时就将乘客分成了ABCD若干组。登机时先是头等舱,当然了,这是有钱人主导的社会嘛。然后是老弱病残等需要照顾的乘客。再就按照舱位的顺序依次登机了。我们国内的总是拿出在公交站台练就的一身本领,但在美国没有了用武之地。

2、残疾人设施

总体的感受是在美国的残疾人设施是真的可以用的,不是摆设。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大学的教室,多媒体机房都有专门给残疾人准备的桌椅和电脑。还有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虽然在美国我只在地铁上见过一位坐轮椅的人,但是他在整个城市里都是畅通无阻的。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地发展。因为这体现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对所有人的不包含任何歧视的实实在在的尊重。还有就是交通灯的设置。在中国很多路口的直行和左转的灯是同时的。在美国没看到这种情况,看到灯时,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走,不会担心走到路中间时又要注意那些转弯的车。

在任何一个路口,不管有没有交通灯,不管有没有摄像头,司机都会主动等行人过去了以后再走。因为我们都是团体一起活动,有时我们走路时战线会拉得很长,但是那些司机都会耐心的等着我们过去以后再走。当然,这是在交通压力不大的中部城市,圣路易斯。

3、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见到最多的是跑过身边的人,或者骑自行车锻炼的人。一天当中任何时间都会有很多人在运动。据说这些都是上流社会的人,才有时间运动和保持身材。下层百姓只能每天工作,吃垃圾食品,把自己弄得一个人占俩座。这里能看出来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自觉锻炼的人很多,如此高比例的胖子也是我从没见过的。

在圣路易斯我们去看了一场棒球比赛,真是一个体育盛会,整个下午的时间,全市的球迷都集中到体育场,身穿他们支持的球队的红色球衣,集结在一起。平时在路上都很少见到人,那天我才感受到,哦,原来这个城市还是有很多人的。以体育为媒介,市民找到了一个公共交际的场所,棒球只是这次集会的一小部分,还包括聊天、小吃、家庭聚会、认识朋友等等。

4、食物

在这里先要对美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他们的食物实在是没有中国的丰富和美味。高热量、高脂肪是他们的主要摄入的东西。几次西餐就让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去花钱买那些东西。还好中国人到处都有,把中国美食也传遍了世界。要不然我们都会皮包骨的。水果和蔬菜是比较贵的,要比肉类贵,所以美国的穷人摄入的营养不够,就靠吃维生素药片来维持。对于现在中国越来越富的百姓而言,吃保健品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千万不要把钱浪费在这些药片上而放弃了我们原有的健康饮食啊。现在的孩子也不要被西方的这些垃圾食品骗去了钱,搞坏了身体啊。

5、税

在美国购物大概感觉很爽,因为可以买到很多便宜的东西,即使是MadeinChina在中国也不能买到那么便宜的东西。为什么呢?税!中国人给国家交了多少税?我们不知道。美国人很清楚,因为就写在每个购物的小票上。接待我们的美国人骄傲地说,他们的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免费的,因为他们交了税。能够挣钱、花钱、交税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代表他已经是社会的一份子,可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了。在中国就感觉稀里糊涂的交了税,也不知道交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圣诞节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它商品。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十二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群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对比,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在波兰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十二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到“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美国动漫魔弦传说观后感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式动画的世界里,一向以真正童真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成长的真诚关怀,和成熟的CG技术为标杆。然而,在这片大海里,有另一座异军突起的小小山峰,它不搞合家欢,不搞三维CG,不与主流正面对抗,却以独特的哥特阴森画风,和令人拜服的定格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坚决不卖萌100年不动摇,从而吸引了一批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它就是LAIKA动画。

这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说到《僵尸新娘》和《鬼妈妈》,你也许会有些许印象。看似恐怖片,实则是阴森高冷中带着童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再用定格动画来展现,就是它的特色。所谓定格动画,就是动画内容都是由实景模型一帧一帧拍摄出来的,极其费时费力,但却有别样的真诚感和朴素的生动气息。

在LAIKA的最新作品《魔弦传说》里,哥特风和定格动画的传统都得以保留,更令人惊喜的从日本文化取经,获取了丰富的东方美学元素,这份东方的神秘和哥特风的阴森相结合,形成了这部动画独一无二的迷人气质。主角自然不是阳光男孩或萌萌的怪物,而是一个被一路追杀的独眼丑小子。然而丑小子自有他的魅力,弹得一手三弦琴,讲得一口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让纸片变成活物的神奇魔法,来演绎他的故事。

这个神奇魔法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那一套常识所建起的藩篱,从而更为投入这部动画中各种“无视常理”的奇幻秀。无论是六指琴魔的巨大能量,还是万千红叶组成的航船,水底的迷幻巨眼,还是纸片依托着梦境在现实中飞舞,或是从北海道温泉里爬出来的猴子,甲虫与日本武士的神奇结合物,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以至于本片那缺乏交代、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都不会再遭到质疑,而在这样的氛围的烘托下,反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或老人讲述的睡前故事。要我说唯一的败笔,还是大Boss的大虫形象,太没创意且与全片风格违和,哪怕请来了伏地魔给配音也没用。

尽管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外衣,每个人物看上去也都像是来自日本,但他们一开口,又顿时变回了美国人的原形。

这并不突兀,反而让这东方神秘背景更好地烘托出了片中的一些美式冷笑话的效果。东方的背景,美式的人物,至于故事,是个并不复杂的美式冒险征途。但最后令主角战胜敌人的,又不是西方常见的神秘宝物或爱与正义,而富有浓浓的东方气息--对亲人的记忆,而引发的思念与祭奠,所形成的强大意念和巨大能量。片名“Kubo and the two strings”,two strings似乎是指“二弦琴”,实际上主角弹奏的是三弦琴。所以这“二弦”指代的是对短暂重逢而又永远逝去的父母的追忆,以及象征自己的第三根弦,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无限能量。

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结局,记忆既是力量的所在,也是罪恶的源泉。而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最终失去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善良的无辜者,对他的救赎就是重新注入美好的记忆。

而这一切的光怪陆离,竟是实景模型逐帧拍摄的,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在诗的璨美国度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仰卧树下,仰望星空,回味着白日书中所吟诗歌的意境!

我,一直独守在心灵的这一边,静静咀嚼著诗歌的魅力;我,愿意独守在心灵的这一边,细细品味着中国语言的魅力!

你总是静静的躲在花香不曾弥漫的角落,总是在月光不曾流泻的地方,总是把心扉紧紧关着,你不善于把那浩荡的喜忧流露在脸上,而总是藏在心的深处。我跟着小溪的流向奔跑,尽管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但我认为这是无趣的。于是这时的你,化作五彩斑斓的梦映入我的心中,这时的我才懂得了什么是美。

“青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杏花盛开,绽放红色的梦。一阵又一阵的芬芳夹着新枝的气息,从空气中钻入我的鼻孔,氤氲、痴缠,又一个俏皮地转身,像个小姑娘,一身红衣裙,楚楚水秀。那是多么美好的气息,多么诱人的芳醇啊!坐在文学殿堂里的我已被牵制住了,不能动弹。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默默吟诵,柳色已映入我的眼帘,勾勒了绿色的梦。柳色在春风中摇摆,如一位婀娜多姿的舞女,那修长的“纤手”轻轻抚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涟漪微漾,好似在调皮地画出一个又一个晕圈,回应做温柔的抚摸。那是多么和谐多么迷人的画面啊!我仿若漫步在湖边,经受着脉脉温情的洗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朵朵荷花倒映在水中,显出了粉色的梦。蓝天白云,湖光荷色,交织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图景。不必深味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与朴实,也不必细品“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花叶共命运的情怀,只陶醉于眼前亭亭的美,净洁的美,优雅的美--若是落了雨,便是秀色凝了泪,闪在睫毛上,扑扑地惹人怜;若是微风的月下,闭了眼,便是含羞的仙子翩跹着一场水月静梦,太美,让人醒不来。

你就是这样的美,你就是这样的色彩纷呈,你就是这样的充满魔力。你将自然的花香、柳色、荷影映入我的心里,梦里。不论阴雨连绵的晦暗,还是叶落飘零的残败,都已被你驱散的一干二净。

一切皆因你,文学的缪斯!

是的,一切皆因你,我披上了洁白的羽毛,化为那一只翱翔在天边的鸟,飞向风和日丽的那一边;是的,一切皆因你,我褪去了黑色的外表,化为那一朵洁白的白云,漂浮世界斑斓多姿的那一边;是的,一切皆因你,我化为那一缕青烟,吹向美好安泰的那一边……

仰卧树下,仰望星空,思绪翩飞,在云天之间,在诗的璨美国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宪政历程读后感

全文共 447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的政治体制中,最高法院的核心职责是通过审查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来判定联邦或州议会的某项法律或者联邦或州政府的某种行为是否违宪。因具有这一强大的司法审查权,最高法院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成了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争议的最终裁决者。休斯大法官在1907年一次演讲中的某句说辞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状态:“Weare under a Constitution,but the Constitution is what the judges say it is。”

然而美国的最高法院一开始也并不是像现在这么强大。最高法院成立之初,华盛顿任命了六位大法官,实到的只有四位。第一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杰伊,也就是与麦迪逊、汉密尔顿联手撰写《联邦党人文集》的那位,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六年后他选择辞职,五年后,约翰·亚当斯总统请他重新担任大法官,他拒绝了总统的好意,并说了这样一段话:

“为司法部门不断争取一个合适地位的种种努力,业已证实是徒劳无功的。我实实在在地相信,在一种有如此缺陷的制度下,最高法院既没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力、分量和尊严,使其能够支持联邦政府,也不拥有它应该获得的、公众把它视为国家正义的最终保护者的那种信任和尊重。”

这种情况的成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三条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十分笼统,只有短短三款,远不及对议会和政府规定的那样详尽,而且,最关键的是,美国宪法当时并没有指明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此时的最高法院就像汉密尔顿评论的那样:“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

然而马歇尔大法官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通过判决成功地向国家立法机构宣布,不仅宪法高于一切法律,而且判定法律是否违宪与立法机构无关,只有最高法院才是一切与宪法有关法律问题的最终裁判机构;向国家行政机构宣布,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命令是否违宪。这样,最高法院拥有了司法审查权,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最终立法权”。

不过马歇尔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其背后的政治意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背景实际上是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二党之争,联邦党本来占有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的领导地位,但在1800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一败涂地,让民主共和党控制了立法与行政部门,手上只剩下了司法部门。通过司法部门获取权力,就成了联邦党人的救命稻草一般,而这时马歇尔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即让最高法院获得了可以通过司法审查否决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行为的权力。此时民主共和党的领袖杰弗逊非常担心,“宪法欲使政府各协作部门之间相互制衡。但是,如果授权法官决定法律是否违反宪法,使法官不仅在司法部门的地盘自行其是,而且还在立法和执法部门的行动范围独断专行,那将使司法部门成为一个专制暴虐的机构”。尽管杰弗逊忧心忡忡,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在马歇尔大法官的领导下,联邦最高法院自我约束,见好就收,并没有单纯从党派利益出发,凭借司法审查权与国会、总统拼个鱼死网破,频繁地否决新国会的立法,使最高法院成为“专制暴虐的机构”。在马伯里案之后的30余年,马歇尔法院再也没有动用过司法审查权,既维护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又树立了最高法院的权威。

身为大法官一定要具有锐利的政治眼光,必须懂得审时度势。马歇尔大法官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的处理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处理政治问题的实用主义精神,该妥协时就妥协,并不随意动用自己的权力肆意妄为。然而说肆意妄为可能有点过,毕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比起政客之流,往往并非什么居心叵测之辈,但是说到审时度势,可能就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得像马歇尔大法官那样登峰造极了。

美国宪法第1条第9款第一项规定,在1808年之前,即在宪法生效20年之内,国会不得立法禁止进口奴隶的贸易。此条款起草时,联邦内共有13个州,其中7个州是自由州,6个州为蓄奴州,作为建国的一种妥协,自由州同意奴隶制在蓄奴州的存在。然而美国独立后,其领土不断地在扩张,1787年通过与英国的谈判获得了西北领地,1803年从法国购入了路易斯安那领地,接着又从墨西哥夺得了西南领地,并逐渐在这些领地上建立新州。至1819年,联邦内一共有22个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同为11个,双方在参议院的力量势均力敌。就在1819年间,位于路易斯安那领地的密苏里地区要求以蓄奴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如此一来,南方将控制参议院,北方遂极力反对,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原属马萨诸塞州的缅因地区要求独立加入联邦,国会顺势同意其以自由州身份加入,以维系南北之间的平衡,为此,国会还专门通过了一部《密苏里妥协案》,对南北双方的势力范围作了划分,双方不得越界扩张。

天意弄人,在这部法案通过后的第36年,最高法院受理了斯科特案,并以8比1的的绝对多数作了确认奴隶制存在的判决,然而最关键的是,最高法院第二次动用司法审查权,判决《密苏里妥协案》违宪,取消了南北双方的边界。如此一来,便等于最高法院承认奴隶制的正当性,并且奴隶制可以任意地向北方扩张。经此一判,最高法院失去了北方的忠诚,北方各州法院开始公开抵制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执法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在北方严格执行逃奴追缉的法案。然而有问题就有解决方案,此时北方的共和党人积极行动起来,争取让林肯在1860年的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这样一来,林肯就能在任期内任命新的大法官以取代当时最高法院风烛残年的几位,占据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的多数席位,从而推翻斯科特案的判决。然而南方岂有不识此道之理?虽然林肯具有温和主义的名声,南方仍然放出风声,如果林肯获胜,南方就将脱离联邦。

历史已为人所知,林肯最终获胜,美国内战也最终爆发。然而要把内战爆发的全部责任推到最高法院有关斯科特案的判决上去,可能言过其实,当时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南北双方的经济背景。因气候和地理原因,美国南方形成了一种主要靠向英国和北方大规模出口棉花、烟草等农产品“创汇致富”的出口导向型农业经济,其原棉占据了英国棉纺工业80%的市场,而北方受气候限制只能发展工业。为了保护刚起步的民族工业,现今大肆鼓吹开放市场、自由贸易的美利坚合众国,当时通过世上最高的关税率筑起了保护性贸易壁垒。可是该制度深深地伤害了南方的出口型经济,致使其遭受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南方政客普遍认为,北方企图以高关税和废奴运动摧毁南方种植园经济,使南方沦落为北方的廉价原料产地。不管北方是不是这个想法,至少政客们的思路还是对的,南北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经济矛盾。

然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问题,仍然根据宪法规定财产权判决奴隶为个人财产,只能说他们是一群有原则的人,然而当时的世界并不需要这么有原则的人。北方的政客大肆宣扬南方的奴隶如何辛苦,但是他们的商人可以让童工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林肯总统发布了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当然,这是北方在快要输掉南北战争的情况下,之前他还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根据这种情形,本文只能说,当时非常聪明的人,大概都不在最高法院吧。在此也不得不提杰克逊大法官的一句名言:

“Weare not final because weare infallible,but weare infallible only because weare final。”

放在这个案件背后,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愿意重新思考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休斯大法官在任职最高法院之前,于1907年的一次演讲中感慨:“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部宪法是什么意思,确实法官们说了算。”可是,当休斯本人身在其位时,体会到“法官说了算”的巨大责任和沉重压力之后,他叫苦不迭:“我是多么讨厌写判决书啊!我宁愿出庭辩护,让别人去承担做出司法裁决的责任吧”。最高法院虽然看起来很平静,但正如霍姆斯大法官说的,这种平静只是暴风眼中的平静。

霍姆斯大法官退休时,美国正处于30年代大萧条的谷底,这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美国人选择了罗斯福作为新一任的总统,因为他许诺要通过新政将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此时,在民主党人控制的国会协助下,罗斯福毫不犹豫地通过了许多以救济、恢复和改革为核心的法案。这些法案损害到了一部分共和党人的利益,于是共和党人纷纷提起诉讼,一些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保守的最高法院再次动用司法审查权,宣布诸多的新政立法违宪无效。

不过罗斯福可不是好惹的,况且他的背后有美国的广大民众撑腰,虽然最高法院给予了罗斯福以重创,但民众却坚定地站在了罗斯福一边,在1936年的选举中再次投给了他绝对的多数票。有了民众的支持,罗斯福决定与最高法院斗一斗。鉴于当时9位大法官已有6位年逾古稀,罗斯福建议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只要大法官年逾七旬且任期超过10年,总统就可以加派一位新的大法官,最多加派6人。罗斯福希望通过这种掺沙子的方法,把自己信任的6人送进最高法院,以此来改组最高法院。

罗斯福本人确实是行动派,一提出改组最高法院的方案后,罗斯福就开展了宣传攻势,大肆动员舆论对他的支持,大打民意牌,罗斯福指责说,“最高法院的所为所为已不是司法机构,而是制定政策的机构”,民选的国会正在努力使美国人民“免于灾难”,而最高法院“却要人们怀疑国会的这种能力”,他的责任就是“把宪法从法院中拯救出来,同时也把法院从他自身中拯救出来”。

罗斯福的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是荒谬至极,最高法院如此充满魅力的一个机构,大家又怎么会认同这样一个提议呢?如此认为的人都被狠狠地煽了一个巴掌,因为罗斯福的建议引起了全国性的大辩论,保守派攻讦说这是宪政的末日,就连民主党人自己也忧心忡忡:“假定有一个位反对总统,像罗斯福一样富有魅力、能言善辩而不可抗拒,而他又决定用他很容易称之为紧急理发的法律来删削《权利法案》,那么,我们就得由这位阎王摆布了”,当然,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只是需要美国人民生活在更惨的环境中罢了。

后来罗斯福的改组建议还是失败了,因为最高法院改变了态度。在西岸旅馆诉帕里什案中,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确认规定最低工资的法律有效。当时首席大法官休斯和布兰代斯大法官在内的四名大法官都倾向于支持最低工资法,也有四位大法官倾向于反对最低工资法,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到了欧文·罗伯茨大法官身上。虽然罗伯茨大法官在半年前与保守派站在一起,投票反对了纽约州的最低工资法,但是全国对此案发表评论的344家报纸中,只有10家赞成了这一判决。罗伯茨大法官在纠结犹豫了一夜之后,最终选择了自由派,投票赞成支持最低工资的法律有效,避免了与罗斯福更大的冲突,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宪政危机。现在看来,虽然经济理论的对错是非难解,但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与人们的期望不失为最高法院的明智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2102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热血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此类电影还是很感兴趣的,观看完此片后,我深深被这位热血教师的事迹所感动,还情不自禁的流了两次眼泪。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克拉克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打着领带衬衫,褐色头发的男人却勇敢地担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事情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好,他也曾想放弃,有一次也被气出了教室,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再次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真诚的去帮助他(她)们,他说:“你们在这四方的空间里,呆一段时间,不是在看一个个老师被撵出去的闹剧,而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自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吗?而我就是来帮你们的,我的知识你们可以随便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他最初制定的班规很简单,就是“我们是一个家庭(We are a family)”,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上,他把自己和学生都融入到了这个班里。

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能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即使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为了课程的进度,他录下上课的内容,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的时候,他也已经在录像里指了出来,说明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才能在最后关头在全美统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得到了校长、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但也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我觉得一位优秀、称职的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点非常的重要。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努力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这些片面的行为,真正给学生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学的动力。教师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 我觉得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二、 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与收获,我觉得身为教师自身要拥有优秀的素质和高贵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爱心、耐心、尊敬、信任,且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最后让我用克拉克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对我来说,教书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令孩子难忘的经历。”我想只要我们付出所有,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海军7月30日公布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火灾原因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尽管美国军方已经下令将航母指挥官撤职查办,但仍然暴露出美国海军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今年5月22日,“华盛顿”号航母从智利驶往圣迭戈途中发生火灾。水兵奋力搏斗12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船上的核反应堆没有被波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火灾波及80个舱室,大量电缆与数据线被烧毁,造成至少7000万美元的损失。这次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火灾的原因是船员擅自在禁烟区吸烟,点燃了附近储存不当的易燃物。而没有按照规定存放、随意放置在周围的90加仑制冷缩机油更是“火上浇油”。

这已不是美国海军战舰管理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

*分析*:一个不起眼的烟头,却导致一场严重的灾情。这告诉我们:严格地管理,认真地执行,注重细节,对个人对集体,都显得相当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的悲剧读后感

全文共 1730 字

+ 加入清单

读此书后,我的思想感情如被狂风肆虐的波浪,在黑暗中不知去处的慌乱逃窜。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的叛逆,懦弱,不仁不义,令我感到痛恨,遗憾;他的第一个女朋友荷丹丝·布里格斯的“外实内空”令我联系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中原来草莽;他那细心体贴的第二个女朋友罗白黛·奥尔登对迂腐的克莱德的深信不疑令我伤感;同样,克莱德对几近完美的第三个女朋友珊杜拉·费契莱的盲目而带有目的的追求和维护更是让我感到利用感情的可耻。

故事大意是如此的。15岁漂亮而英俊的克莱德是一家旅馆的侍者,他赚到的薪水和小费让他初偿富人的滋味。他天天和那些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在这样混乱的日子里,他爱上了徒有外表的淘金店女店员荷丹丝,开始对这位女郎大送礼物。后因一场朋友引起的车祸,为躲避事后的追究,克莱德让荷丹丝自求多福后,溜之大吉。他一路到了芝加哥,求自己的叔叔丹尼尔帮忙。在叔叔的豪华府第之中,他初识漂亮的贵族小姐珊杜拉。后来,他到了衣领工厂,管理那里的女工。其间,他虽一直思念着美丽的珊杜拉,却还是对标志温柔的穷苦农夫的女儿罗白黛有了好感。但是,罗白黛一旦到手,他便对她失去了兴趣。在他看来,她只不过是个女工而已,怎配当他克莱德的太太……后来,一个意外,珊杜拉爱上了克莱德,在他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珊杜拉。就在此时,罗白黛对克莱德说自己怀孕了,并声称克莱德唯有娶她为妻了。克莱德的脑海中只有这样硬邦邦的想法:罗白黛对他而言,一无所有。而珊杜拉,则应有尽有。于是,他暗下狠心,决定解决掉“碍事”的罗白黛。虽然,这场谋杀后变成了意外,在法律上克莱德没有罪过,但也许是因为在道义上败坏的缘故,他还是被判了死刑,并最终被送到了电椅上去……

全篇小说《诱骗谋杀》一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克莱德为了能够跟珊杜拉小姐结婚,以便进入上流社会,决心谋杀已怀孕的女友罗白黛。”面对克莱德的自私自利,我已无话可言;而对他的毫无人性,我则早已深恶痛绝!当我进一步读到,罗白黛同意和克莱德在大碧潭那家小旅社过夜时,真是恨不得将这残酷的谋杀一章彻底撕碎。想到书的前半段克莱德被标致而温柔的罗白黛吸引,而热情追求时的场面,我真是感到这是对感情的最大侮辱,本该为温馨粉红色的爱情基调被残忍的踏上了一个重重的黑印记,这印记清楚的写有自私无情这四个字。

自认为自己是个不大容易为这些半虚幻的故事而动情的人,但当我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居然也会对罗白黛的悲惨充满无限的怜惜,为克莱德的重利轻情而感到和他同为人的羞辱。对恶魔般的克莱德而言,他的脑海中似乎就不存在“责任”二字,他不懂得对荷丹丝的青春负责;不懂得对罗白黛的纯洁负责;也不懂得对珊杜拉的信任负责。

在他眼里不顾一切的除掉罗白黛就是他在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爱情奋斗。其实,用这种魔鬼手段,就是自己对人生和爱情不可原谅的被判!他天理不容般的夺去了曾经爱人的生命,也残酷的亲手剥夺了自己骨肉的生存权利。在他丑陋的心中,两条命的重量远不及他眼中那完美的珊杜拉,更确切的说,是那上层社会对他散发的鸦片一般的罪恶吸引!他为了自己所憧憬的所谓的圆满,而轻易的赎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自身的灵魂。

在结识罗白黛前,克莱德就早已迷上了漂亮而高贵的珊杜拉小姐。如果,他所最终追求的是与珊杜拉的爱情,就绝不会再去和罗白黛扯上爱情关系。如果不能忍耐一时的寂寞,怎配去爱?!如果不能守住基本的专一,怎能去爱?!如果不能抛开无畏的背景,怎可称爱?!

克莱德对荷丹丝的所谓的爱是年少轻狂的一场游戏;对罗白黛的假意的爱是因寂寞而映射出的荒谬幻象;对珊杜拉看似不顾一切的爱也只不过是为自己铺路而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克莱德太过过火的现实,使他将自己一步步推上残酷的电椅。

爱情如圣洁的水晶,容不得一丁点瑕疵。而克莱德对荷丹丝的爱情似易碎的玻璃,经不起一丝打击;对罗白黛的爱情,如满是伤痕的破旧水罐,装不得一毫信任;对珊杜拉的爱情,则像是被地位这胶水粘紧了的水晶,没有丝毫的真诚所言。

生命就这么短短几十年,爱情本该是多么的轰轰烈烈。

爱是投入生命全部力量的一种人人皆有的伟大事业,玩弄爱情便是在玩弄一生中最最灿烂的部分。

把握短暂人生的这一永恒烟火,让它一直发出最耀眼的火光。人性的光辉是维持它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去美国的收获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报名去参加了美国夏令营的游学旅行团。还发生了一件让我记忆一生的事情,使得这次游学不仅让我长了见识,还提醒我凡事都要认真对待,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做事粗心的缺点。

记得最后一天回到北京,我即将踏上回京的航班,我手上拿着护照高兴地过了安检,准备回家了,当走到登机口时,噩运发生了。这时我发现拿在手上的护照突然不翼而飞,而我却一点也没察觉到。当我跑到安检的地方,找了很久,没找到,回到登机口时,只剩下领队一人了,其他人已经坐飞机走了,我强忍住在眼眶里的泪水,受到了生平第一次被抛弃,孤独无助的感觉。我后悔极了,真想抽自己两下子。

领队打了个电话给我妈妈,说明了事情了经过,在电话那端也仿佛感觉到妈妈失望的语气,同时也夹杂着焦急和担心。唉~我自己怎么这么粗心,总是让父母为我担心,妈妈一定还做了很多好吃的,一定想了解我到美国的见阅,想到这次我又一次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后来爸妈着急得一夜没睡,早上连饭都没吃就跑去接我。

静下心来,我独自想了想,离开了家可真不好过,粗心到护照都丢了,害的我成了现在这样,世上没有后悔药,我这应该叫自作自受吧!终于深刻地知道了粗心造成的坏处,又意识到不能粗心,这次旅行比往常变得更有意义了。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啊!我获得了知识,长了见识,还知道了要改正粗心的毛病了,我的收获可真不少。因为粗心让我比其他人延迟一天和家人团聚的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习俗的英语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As the saying goes: women kiss offer more to its parent when no memory in young. I have also recognized but I turn to. I do not know who is not often youyue. My first kiss from memory dedicated to love people in my most beautiful years. Who ever thought that things were always against.

俗话说:女人亲吻,在青春没有记忆时给予父母更多。我也承认,但我转向。我不知道是不是经常优越。我的初吻,从记忆中,献给爱的人,在我最美的年华里。谁曾经认为事情总是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美国梦和中国梦作文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南安市水头镇这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小镇,出国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甚至是许多人的梦想。爸爸被公司派去了美国,大家都说,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两个月后,妈妈也顺顺当当的领到了护照,只要一签证,就可以去美国了。很多人向我表示祝贺,邻居的吴大妈说:“哎呀呀!不得了!先出去一个,再一个一个跟出去,那简直就是奔向天堂呀!

于是,我的心中升起一个美国梦。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意料。

在给妈妈的电话里,爸爸明确表示,自己在一年的公派到期后一定会回国,他要妈妈郑重考虑出国陪读的事。

面对唾手可得的机会,妈妈艰难的选择了放弃出国,妈妈不出国,当然更轮不到我,美国梦就此破灭。

那年我8岁,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留在人人说好的美国,却傻呵呵的按期回国?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参观了水头30年变化展览。在两张照片前,他站了很久,一张是30多年前的水头,那是一块荒芜的浅滩,几艘破船在海上行驶,岸边是几排低矮的草房。另一张是2012年的水头,楼宇成群,高耸入云,五里桥公园焕然一新,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小城跃然眼前。

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了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也许到了你们这一代,中过国就能跨入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行列。”爸爸深情的对我说。

爸爸的话使我联想到许多许多:

我想到老师给我们介绍的祖国光辉的历史、壮丽的山河……

我想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我想到钱学森历尽千万苦回到祖国的故事……

我突然明白爸爸为什么按期回国。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无法放弃的祖国。

从此,我的心中又有了一个中国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要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让中国成为21世纪腾飞的巨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3821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n culture, in a sense, is an extension of european culture, because the language of the americans,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and her spirit of the foundation are from europe. on the other hand, american culture with europe, because european immigrants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o drive away after taking the indians, in a barren wilderness land to create a stunning is the splendid civil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alk about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ropriety,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ccount of the same culture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both of the opposite sex. cultural practices is a wide scope and complexity of the topic, people involved in social life and relations in all aspects.

of toleranc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of immigrants, the ances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people e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not only in the location to move on, but also in their country and customs of the council to a new place of residence. as miscellaneous, people their differences very obvious because the differences are very common, people do not particularly pay attention to unity. in time, the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americans formed a higher level of tolerance (tolerance),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appraisals on tolerance, an acceptable attitude. at this point, the u.s. society feasible than the custom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ore broadly.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this tolerance of performance in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maintenance. from the religious that it reflected in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faiths.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fe, and it appeared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different ethnic communities live in peace. in a nutshell, in the united states, each person can basically arbitrary choice of different ideas, beliefs, traditions and customs and way of life; people can also keep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ir customs and instrument. for example, jews can celebrate their religious festivals, and christians are to their christmas and easter. for example, again, the united states by chinese in chinatown chinese live and work; the same token, the vietnamese immigrants in their "little saigon" according to vietnams way of doing business and engaged in various activities.

americans of tolerance,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immigration, and the frequent movement of the americans. as everyone knows,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her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t that time, the united states blazers or hiking, horseback or car, from east to west, from north to south, wherever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there jiuwang resettlement. the frequent migration and continuous replacement of the habitat so that people will always be in the "mobile", and the occasional different facing the phenomenon of tolerance and more easily accepted. moreover, the current migration also can help people expand the field of vision, known more widely know, the different practices with sympathy, understand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diversity rather than uniformity of the openness of the concept.

as the americans tolerant of stronger, so very few americans to impose its will on other people, with china confucius "by the others do not want to, not to impose on" the very guxun like. for example, a husband may be a republican, but he must not support the democratic party forced his wife to change political stance. similarly, perhaps the mother is a catholic, but she must not have forced her into a muslim convert son to change religion.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habits of business in normal times, this spirit of tolerance is a common occurrence, commonpla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专列送,加拿大盛饰公车迎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第九天,9月5日,下雨。李鸿章本拟拜望华盛顿故居和其陵墓,为雨所阻。遂改计划参观美国会和政府建筑,观赏城市市容。一行参观美国国库、邮政局、各部大楼;参观退伍士兵赡养院等地。当日,葡萄牙驻美大使前来拜会。李鸿章观看华盛顿市民男女皆骑自行车感到好奇,有人赠送李鸿章一辆自行车,大喜。但不知如何骑行,请馈赠者示范并问明了价格,始欣然接受。

第十天,9月6日,李鸿章一行离开华盛顿,乘美国政府特备之专列加拿大(李鸿章在归程中故意绕开了美国加州和西部,以示对美国歧视和虐待华工的抗议)。在美加国境处,改乘马车,参观了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李鸿章颇为其气势震动,“徘徊不忍去”。在美加两国共享的大桥上,加拿大方“盛饰公车,迎于桥左”。自是,李鸿章访美之行结束。

笔者在这儿详细还原李鸿章的行踪并不是津津乐道当日芝麻绿豆这样的琐事。其实不管从何种意义上说,那时候李鸿章的行程都非常紧凑。这样的一个风烛残年逾七旬的老人到处奔波、满面风尘、不吝操劳,而且,在一百年前做到了不卑不亢,不失国体。他的作为在当时可以说兼顾了政治、经济、外交、宗教和民间文化交流的任务。

今天看来,一百年前他的访美,仍然透露着中西文化与政治、民俗和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回顾起来,仍然意味隽永,可以为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