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什么散文合集20篇

导语:我微眯上双眼,打开记忆的阀门。脑海里浮现出一条小路,一条承载着我童年欢乐的小路,那是故乡的小路,小编整理有关故乡的小路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343

作文

27

故乡的炊烟散文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童年是在浦江的一个偏僻山村度过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山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但是,淡泊宁静的乡村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让我最难忘的是故乡那袅袅炊烟

那时候,我在村小学里读书。放学以后,母亲经常让我和村里的几个同伴一起去田野割猪草。我们带着镰刀,挎着竹篮,欢跳着奔跑在田野上。田野里各种各样的野草长得很茂盛。割好猪草,我们跑啊,跳啊,田野里,山坡上,到处是我们爽朗开心的笑声。玩累了,大伙儿坐在田野上,看七彩的晚霞,看田野的风景,看满畈的草花。而我更多地却是看村里的炊烟。因为,当炊烟袅袅升起时,妈妈就开始在家里烧晚饭了,我们也可以准备回家了。在家里,有许多书深深地吸引着我。

不知不觉到了秋天。有一次,我从学校回家,在半路上,看到天特别蓝,远处飘着几朵棉絮般的白云,古朴的家乡掩映在金黄稻田中,特别美。这时,不知是谁家的屋顶,忽然升起了炊烟,白色的烟雾随风飘摇,好像哪位画家给绝美的风景画添上了神来之笔。我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想到老师布置的日记,赶忙一路小跑回家,很快写出了600多字的日记《炊烟》。在那篇久久无法忘怀的日记里,炊烟是我童年的一首诗,炊烟是我心里的一幅画,炊烟是我梦中的一首歌。

没几天,老师在班里朗读了这篇日记,还鼓励我好好学习,多写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开心极了。爸爸听后,特意把那篇日记和“三好学生”的奖状一起张贴在墙上,让我多看书多写作文。果然,没过多久,我的一篇作文在全县作文大赛中得了奖。

故乡的炊烟就这样让我学会了观察,也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激励。在我的生活中,故乡的炊烟永远是一幅最美丽的风景:湛蓝的天空,古朴的房子,金黄的稻浪,还有袅袅的炊烟,这幅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断回味,魂牵梦萦,成为我童年中最难忘的记忆。

故乡的炊烟伴我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进入大学和参加工作后,我回家的日子渐渐少了。老家在不断变化,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爸爸告诉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有的村民为了孩子,一家人都在城里打拼;村里仅留下了老人和孩子……但我依然喜欢走到村口,去看看炊烟,回味那欢乐而美好的童年。

故乡的炊烟,是一首隽永的诗,无论怎么吟诵,都不会失去激情;故乡的炊烟,是一幅精美的画,无论怎么描绘,都拥有无与伦比的精彩;故乡的炊烟,是一道永恒的菜,无论怎么品尝,都拥有终生难忘的味道。因为,它已经铭刻在许多人的心中,是每个人一生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故乡的炊烟散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炊烟,从篱笆掩映的小院升起,飘落出缠绵的感觉。在炊烟的映照下,世界格外生动。

炊烟在乡村额头飘过,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温暖的心思,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的倾诉,让人们在陶醉中聆听了千年万年。

炊烟写在村庄亢奋的脸上,很有韵味。很多生命便破壳而出,在炊烟中放纵自己的意念。

在黄昏,我们走入炊烟仁慈的祈祷,走入博大的宽广中。那时节我们心满意足,倘佯在炊烟中,如同欣赏家乡古朴的山水画,让那缕炊烟阳光普及在视线的每个角落,述说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生活在乡村总会收获,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人的胃口,完全包容了全部粗糙与细腻,让所有熟悉的人惊喜。

乡村面色红润的女子,袒露的襟怀总不愿保守秘密,炊烟瞅准时机,将香喷喷的的结局袅袅扩散,在高天大野生动的背景,剪辑出走遍天涯的姿势。

如同一种长势良好的庄稼,炊烟健康的体格使风也冷清雨也稀疏。乡村那些胸脯丰满的女子,通过炊烟的感觉,将一生瘦弱的光景精心哺育,总能让后生们一个个变得高大健壮。使年岁渐长的农业,旺盛的精力有增无减。

面对炊烟无动于衷的人,乡村最精粹的哀伤也难压抑。

乡村与城市在一起,共同让炽热的感情反复在炊烟中蒸蒸煮煮,将一种香香甜甜的答案写进史书。让我们古老的祖国,始终结实的牙齿一年四季都咀嚼舒坦和幸福。

炊烟很浓很烈地涂抹于我们的视线的深处。

我们敞开豁达的胸襟,让悠悠的炊烟演绎成我们目光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故乡的炊烟散文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飘浮在故乡上空的炊烟很美丽,那些柔情的炊烟似一缕缕动人的情思,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不久前回了一次故乡,故乡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池、液化气、电磁炉。故乡的上空没有了炊烟,这让我有些失落,也充满愁绪,我魂牵梦绕的炊烟没有了。

十多年前,故乡家家户户的上空都布满了很多炊烟,袅袅娜娜,曼妙动人。那时的炊烟凝聚了母亲的很多心血,每看到家里升起的炊烟,眼前会浮现出母亲辛苦的身影。

每早天刚亮,母亲会从家里出发,翻过几座大山,到十公里外的深林里背柴。每背回一捆柴,母亲的身上会流出无数汗水,当背够全年烧的柴时,母亲会累得瘦了一圈。作为农村妇女的母亲,手上、脚上一辈子布满了老茧,脸膛永远是黑的。

那时家里做饭煮菜全用柴,因而整个村庄到处都有炊烟。有时,遭遇几天大雨,很难点燃火,但难不倒母亲,她从家里的储存室里找出存留很久的干枝,不一会儿,上空就飘起了好看的炊烟。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生活一年好过一年,母亲不需要到几公里外的大山上背柴了。她和父亲在门前打了一口沼气池,基本能维持做饭。一年后,父亲到县城买回了液化气灶和电磁炉,全家彻底告别了与炊烟相伴的日子。

炊烟是一曲古典的歌谣,我的记忆总是与炊烟相互依存。炊烟在我的梦里刻上了深情,它是飘在我心头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故乡老屋散文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的老屋,是粤北山村典型的客家民居。很大的四合院,里外两层,之间有一鹅卵石铺成的过道。外层是两楼一底的木板楼房,墙壁用白灰泥沙与鹅卵石筑就,非常坚固。屋里黑漆漆的,窗户是只有十多公分宽、约五十公分长的炮眼似的小孔――是因为建房那个年代偷盗成风,怕人把猪牛偷去的缘故。

故乡的老屋,翠竹掩映,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全姓二十多户人都住在这个大院里。

解放前,老屋在我们那里属高档住宅,但乡亲们的住房并不宽敞,大多是几代人蜗居在一两间屋里。我家也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一间房子,随着兄弟姐妹长大,后来底楼被隔成两室一厅,楼上存放谷子和杂物,楼下住人,所谓的厅既是厨房又是住房、饭厅、澡堂,还是耕牛房。

解放后的十多年,老屋容颜一直依旧。

1963年,我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投笔从戎,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别了承载着我童年、少年记忆的老屋,带着一个又一个梦参了军。

这一别,身在异乡四十载。

其间,我曾回故乡五次,前三次是在“文革”期间,每次回去,看到的都是乡村那幅古老的田园生活图:老牛暮归、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亲们“团居”在没有变化的老屋里。

看到故乡山河依旧,面貌未改,我不禁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啊!

1978年,我又回到故乡,回老屋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我看到家乡阡陌纵横,稻浪滚滚,山水草木,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不同的是,老屋旁屹立起一座座泥砖做墙、青瓦盖顶的房子。原来,改革开放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乡亲们肚子饱了、票子多了,便开始改善居住条件,在老屋旁建起了新房。我家也不例外,大哥、三哥和四哥都先后盖起了好几间新房。

最近一次回故乡是前年清明节。这时,父母和大哥已逝世多年,我回故乡是给他们扫墓,了却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这次回去,我认不出故乡来了。

以前,通往村里、通往老屋高低不平的泥泞弯曲的小道,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路,老屋旁边的一座座泥砖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造型各异、上下两层别墅式的楼房。

我跟随四哥的脚步走进他的红砖楼房,进门是四十多平方米的院子,有序地放着农具、摩托车、自行车。楼板是钢筋水泥预制而成,上下两层六室两厅,楼上还有一个晒台,卫生间、厨房各种设施一并俱全,墙壁刷了白色涂料,显得干净、宽敞、通风透亮。客厅里摆放着彩电、音响设备、木制沙发、电话和饮水机。

目睹四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我联想到四十多年前离开故乡时,稀饭难以填饱肚子、晚上油灯如豆的日子……

走出四哥的楼房,我又来到老屋,看到她的墙壁被岁月剥蚀,满身伤痕累累,窗台已爬满青苔,房子里的泥砖隔墙有些已坍塌,屋脊和椽子望着天空,我心底顿生一股苍凉。

四哥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老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已多年没人住了。”

啊,那孤寂的老屋!如今已成为新农村的一种点缀,我不禁心生祖国变化之快、农村变化之大、社会发展之迅速的感叹:老屋啊,你经历无数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的侵袭,阅尽风云变幻,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我的故乡的老屋,那是一帧蕴意深厚的历史插图,耐人吟读、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乡的榕树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昨夜,我又梦到了故乡榕树

屋旁的那棵枝繁叶茂的榕树,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它如同一把大伞屹立在那,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

但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荫蔽中展翅翱翔,飞过那潺潺的溪水,巍峨的山峰,停落在故乡的榕树上的。

在那里,我又看到了粗壮的枝干,望见那葱郁茂盛的榕树展开它那粗壮的手臂,环抱着四周,周围在它的怀抱下只剩下一片晴凉,“叽叽喳喳”的小鸟们在它的枝干上放声歌唱,有的还随着这动听悦耳的歌声翩翩起舞。

“叮——咚——”我怀念着故乡后山一泄千里的小溪。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也不停叩在我的心涧,敲打着我的心头。小溪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河下的鹅卵石,在水里畅快得游来游去的鱼儿们。“啪——”是什么声音激起了水花?哦,原来是淘气的鱼儿们在无拘无束的嬉戏,打算做“鲤鱼跃龙门”的游戏呢。溪水中五彩缤纷的鹅卵石,到溪边洗衣的妙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边打闹边追逐嬉戏的小鸭子,茂密榕树下边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突起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一排整齐划一却又被人抚摸到光滑的小石狮子,那源远而流长的溪水汨汨地流过了我的童年。

但那样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了!参天的榕树曾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在榕树下与儿时玩伴在一起打闹嬉戏。偶尔,一丝丝的阳光从薄薄的树缝中穿过,那千阳之外的夏阳被照射得格外耀眼,榕树,我童年的回忆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故乡的榕树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黄昏时分,日落西头,太阳隐没在水天相接处,天空抹去了最后一瞥霞光,暗黑色吞噬了整片天地,繁星隐约浮现在薄云中,夜的帷幕悄然拉开。

吃过晚饭后,我独自漫步在钢筋水泥筑起的市区街道上。都市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热闹,道路上车水马龙,围泄不通,汽车喇叭时不时“叭,叭”地响个不停。各家各户的商店门前灯火阑珊,街道上甚是人群涌动。沉默了一天的都市一下子变得繁荣起来,爆炸的重金属一片泛滥,时不时夹杂着路过的红男绿女的嬉笑叽喳声,附和着小贩们的叫卖声、客人的讨价还价声,汇成一首喧嚣的都市小夜曲。吵杂的街道,拥挤的人群,闪动的霓虹灯,促使我逃离这里。我低着头一路小跑,直至感觉到那条街道距离我愈来愈远。不知过了多久,我来到了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踏着满地的落叶,迎着清爽的风,我忆起了故乡的那一棵榕树,思绪飘飞到了那无数个熟悉的故乡的夜。

夜,朦胧着。月亮爬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柔柔的包裹住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村东头的那棵榕树底下永远是那么的热闹。每当夜幕降临,乡里的那些婆娘们总是准时地端着饭碗聚在一起,来到茂密的树荫下开“八卦大会”。她们讨论的话题总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新闻,什么谁谁家的阿猫阿狗生了几窝崽子,谁谁家的阿三阿四在哪发达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无聊闲话,抑或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这不,那喜爱炫耀的崔婶又来了,只见她被一群三姑六婆簇拥着,蠕动着肥厚的嘴唇,又开始发表她的长篇大论了,徐徐道来:“姐妹们,看见了吗?我手上戴着的正是“贾的”限量版玉镯,这名牌货嘛,可真是好料子啊,摔不破、砸不烂,真真的固若金汤啊。”啧啧,瞧,那个得意的模样,惹得东街的杜大娘眼红得冒青光了,撇了撇嘴,无头无脑地冒出这样一句话:“哈哈,原来是假货啊。”崔婶一听这话,立即火大了,转身面对着杜大娘,粗暴地捋起袖子,挑着食指戳了戳杜大娘的肩膀,大气咧咧地叫着:“你说什么,有本事你再说一次。”杜大娘本身就不满崔婶一脸的傲气的样子,于是,就随着嫉妒心,叫嚣起来了:“我说的就是假货,你能把我怎样了。”说时迟那时快,崔婶不知何时已楸着杜大娘的头发,二人火热地打了起来。突然,“啪”的一声,崔婶那只所谓的“名牌”手镯断开两截,华丽丽地趴在了地下。一只不知从何处来的野狗,绕着断镯转了转,而后,衔着断镯,大摇大摆地消失在众人面前。缓久,一个小屁孩喊了句:“崔婶的破镯。”众人见状,纷纷哈哈大笑着散开而去。不一会,榕树底下又恢复了一片宁静。

夜晚的榕树底下,也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娱乐场所。我和伙伴们常常围绕着粗大的树干追追打打,或在树墩旁玩过家家,或隐匿在树上捉迷藏。记得某月某日的一个晚上,我与小伙伴们在榕树底下玩捉迷藏,为了躲避他们的搜查,我施展了我的猴子蹿树功夫,三下除以五地爬上了树干。我趴在树干上察看着伙伴们的动势,看着他们焦头烂额地寻我,心中浮起一丝快感。然而,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点一滴地溜走,我不知不觉地在树上睡着了。第二天,家人找到了我,狠狠的斥责了我一番,但最为使我震慑的是奶奶讲的那个恐怖的故事。话说:很多年前,一个流浪汉无处可睡。于是,他爬到一棵榕树上睡觉,千年蛇妖破树而出,一口吃了流浪汉。听奶奶讲完这个故事,自此,我再也不敢夜间蹿树了。

前日,家乡来电。叔叔在电话那头说,为了建设新农村,政府出资出力,开垦土地,建设大型娱乐场所,周遭几十里的树木,无论粗壮,一一砍光,用作征地。听了这番谈话,我心中跃过一丝哀感。

今晚,同是一度月圆,同是站在一棵榕树底下,我仰起头,望向星空,对着故乡的方向呐喊:“家乡的榕树,你可还在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乡的夏散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虎年的春天,我的故乡虽然遇到百年不遇的干旱,但是我依然淋过入梦的纷纷细雨,经受过略带寒意的凉风,那也是一种侠义而美丽的回忆,永久的眷恋。在我风华正茂的人生中,我便懂得了美,就喜欢上了美好的春天;自从我懂得了什么叫爱,就爱上了多彩的春天。然而,在我经历了人生的春天之后,我对春天有着另一番的新意,那就是珍爱与眷恋。在我的眼中,春天的脚步既是那样的匆匆,也是那么的悄然无语无声。当习习的春风扑面而来,多么的温馨、亲切,舒爽.....。

看吧,当初夏来临,顽强的种子纷纷开始它们无悔的诺言,久违的兰草小花又荡起它蓝、绿色的信念;密密麻麻的松林开始无休的欢唱,窈窕的春柳,艰难地在干裂的河边扭动着它多姿的身影,那碧绿的山坡上杂木的嫩芽似一双双闪亮的媚眼,另人怜爱。那巍巍的山峰,处处散发着初夏幽香的热浪。斑斓的野草、黄花,在初夏的原野里红似一颗颗星星,一闪一烁地在青嫩的绿毯上晃动,显现出一派初夏的景象 。

清明节,当我驱车行驶在故乡那弯弯的路上,我打开车窗向外眺望,童年的时光隐隐约约浮现在我的脸庞,当年的小路变得如此宽广,过去的小苗,已枝叶繁茂,像那江河水涛,迎风咆哮,我的长者,逐个登仙,旧岁的伙伴,逐个苍老,唯有不变的是青山,不变的是绿草。它似一条巨大的绿色长龙,常卧于山村小岛。我在沉思,我怦然心动,感悟到大自然是多么的无情,感悟到时光不老人易老,春夏秋冬轮回是不可抗拒的!人的生老病死也是无法抗拒的。

自古以来,秋冬春夏,周而复始,但细细品味岁月的欢快,岁月的苍凉,你没有意识到因为春的萌动与生机,才有夏的多彩与狂热、秋的丰腴与硕果、冬的凝聚与凛冽吗?动植物必有生老病死,而春、夏这个孕育生命的季节却永不凋零,永不衰老,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彩多姿,使得人类生生不息,生命之河永远流淌。

啊!我爱故乡的春天,更爱故乡的盛夏,我愿紧紧地拥抱你!你永远是一个不会衰老的话题!

再见吧我的故乡,再见吧我的父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乡的榕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奶奶家的大门前,有两棵高大而苍老的榕树,以茂盛的枝叶为奶奶的住所搭建起了一个遮蔽所,在红墙的瓦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我拿起一只竹蜻蜓,将它握入手心,在奋力一搓,竹蜻蜓就这样飞上天空。我的目光随着竹蜻蜓的方向而移动,慢慢地移动,目光移动到了故乡,移动到了故乡奶奶门前的榕树上。

我又看到了那高大魁梧的躯干,一条条须干如一位长者长长的胡须,看上去是多么和蔼,多么和谐,多么亲切呀。过午之后,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洒在榕树上,给榕树制造黄昏中的神秘了。秋阳的离去,送来了秋日的凉意,再过了会儿,榕树便被笼罩在毛毛细雨之中,在夜色中榕树就像是被仙气环绕,又增添了许些神秘。

在榕树旁有从后山流下来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有五彩的鹅卵石,在水面上有成群结队游在一起的鸭子,他们还时不时发出欢快的嘎嘎声。我还时常在溪水边榕树下与同伴们一起玩耍,有些胆大的快速地爬上树,然后死死地握住榕树上的须干,在奋力往下跃,整个人就在树上摆动摇荡,而有些胆小的,像我,就只会站在树下看着别人摔下,看别人的笑话。

溪水将我美好的回忆带去,而榕树上却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啊!故乡的榕树,故乡的榕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故乡的榕树

全文共 1973 字

+ 加入清单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侯,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头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柱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侯,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侯,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纯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故乡的榕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乡的夏散文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的夏天是成熟的,丰腴的,多姿多彩的。尤其是那夏天的绿色,又浓又深,笼罩着山村,笼罩着整个世界,偶尔有几许烂漫的山花点缀其间,也给大自然增加了无尽的乐趣。

山村里夏日的早晨,鸟儿们醒的最早,这时是它们喊山、练嗓子的最好时机。当第一缕晨曦照亮群山的时候,远远望去,山上的花草树木挂满了露珠,白雾笼罩山峦,摇曳的炊烟袅袅升腾,勤劳的乡村,又托起了冉冉的红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山村里的夏天,还有蝉鸣,有蛙叫。你听,蟋蟀们又在草丛里组织起歌咏大赛,然而,棒槌鸟一曲女高音不得不让蝉啊、蛙啊、蟋蟀们臣服。

夏日的白天,骄阳似火,锄禾的人们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个个汗流浃背,不过,好在你如果此时正站在山冈上,定会有阵阵山风不时扫过,那一瞬间,你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的。

牛们犁完一上午的田,卸下满身的行头,便被老饲养员请到山上吃野餐。瞎眼蠓儿不时的骚扰,老牛不得不摇头晃尾不停地驱赶。谁家的鸡正飞出鸡窝,不停地唱着:“格达达!格达达!”是那样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小牛犊儿找不到妈妈,满街“哞,哞”直叫。

正中午时分,人们是不出工的,老人们躲在树荫下或者自家窗下闭目合眼,似睡非睡地摇着蝇甩子,年轻人三五成群聚到一起山南海北,南朝北国地胡侃一气。

小伙伴们聚集在村头大水泡子里嬉水,直到泡子里的水都变成了混泥汤子,也只管玩,才不管它是清是混呢。与其说这是洗澡,还不如说是猪在打溺。

这样的夏天是儿时的记忆,这样的夏天在我的故乡,那个很远很远的小山沟里......

山里的夏夜是潮湿的,有时候也很凉的。在那陡峭的山坡上,除了森林还有庄稼。人们在地里种了大豆、玉米,高粱,谷子。白菜地里用木棍十字花绑成稻草人,给它穿上衣服,插在地里,是用来吓唬鸡、鸭、鹅们的。老饲养员过了午夜就得赶上牛们上山吃草,为了防潮御寒总是要带上棉袄的,冷了的时候就穿上它,热了的时候便垫在屁股底下。

夏天的傍晚,天气依然闷热。蚊子和瞎眼蠓儿们也乘着夜色出来蹭吃蹭喝。外婆总是用艾蒿草搓成草绳并且把它点燃,一是用来驱赶蚊虫,二是用来点她的老旱烟袋。当然,这种草绳现搓现用是不行的,都是外婆去年就搓好的。

于是乎,我们数星星,看月亮,听外婆讲狼妈妈的故事。不时地,还会有几只萤火虫飞过,我们便放下外婆的故事,追着撵着去捉萤火虫。

夏天的雨,来的很突然。看着响晴的天好端端的,一会儿便乌云密布,天地间拉起一道黑色的幕帐,不透气的幕帐,闷得人们都有些窒息。每每雨前,总是要有风的,当一阵风过后,雷声起处,一道闪电划过天宇,倾盆大雨,便一泻如注。是啊,雨来了,热走了,空气变得湿润了,凉爽了。每到这时,人们便有一种喘了一口气儿的感觉,仿佛是一种释放。

城市的夏天,用空调装点气候,用电扇驱赶燥热。尤其是今年,春天本来就姗姗来迟,然而,当春天还没有站稳脚跟,夏天便匆忙地挤了进来。也不知为什么,地球总是在发烧,持续的高温,让人们难以接受。煎熬之余,让我想起了那远去的夏。

我怀念故乡的夏天,那个远去的夏天,我试着问风儿:“你去过我的故乡吗?那里的夏天是否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故乡的童年散文

全文共 3459 字

+ 加入清单

竹山脚嵌着一眼泉井,泉水自崖洞哗哗淌出,冬暖夏凉,经年不息。

炎炎盛夏,掬一捧清冽的甘泉,享受那一记激灵的彻爽。刺骨的冬日,井池上氤氲着腾腾蒸气。女人们洗菜浣衣,就着温润的天然温泉,不必担心冻裂双手。

泉眼上端是青翠欲滴的纤纤竹林,靠后是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丘。盛夏里,天然纯美的甘泉,惹得性急的孩子们趴在井边狂饮。

泉源挖有两个井池,内井供人们挑水和直饮。外井周边埋设着几个平面大石板,供人们搓洗衣裳,洗菜,洗刷餐具、锄具。泉水哗哗的淌来,将水中人们刷洗的污浊快速冲荡殆尽。孩提时,挑水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五岁时,我便随哥姐一道打水。小手拎着装散酒的胶壶把柄,乐颠颠的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姐姐先将我的白壶底摁下水,水便从壶口扑咕扑咕灌满,拎起。挑回家里,将水扑通一声倾入门边的水缸中。稍长后,我和哥哥用禾杠抬水,上坡阶时,木桶从禾杠前端向后滑溜,簸出的水溅洒在哥身上,惹得他常迁怒于我。

早晨和黄昏,是挑水的黄金时段,等候打水的人渐次排起了队。这口泉井水质清丝透明如镜,几尾细鱼在水中清逸灵动,一览无余。泉水源源不息,滋养着二十余户乡亲。打上一担水,不消片刻,哗哗淌来的水又将井池复满。家里仅有的两个木桶时常漏水,我们挑一道水,途中要歇二段。伙伴们用担钩横在路边垫坐,歇气,寒喧。看鸭子在塘里扇翅嬉逐,看猪子在路边杂草丛噜噜拱土。低首间,瞥见木箍水桶正滴滴答答的漏水,于是又立马起身,加紧往家赶。

后来,由村部领头,往山坳埋修水管,每家每户用上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父辈以来的挑水生涯,大家将每天用来挑水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如今,挑水己成了久远的回忆,成了我童年一道韵味无穷的风景。

田头渠沟,终年淌着叮咚清丽的涓涓细流。每当暴雨漫渠,田里的鱼儿便不安分起来,乘势从汩汩的源头或哗哗的出水口溜窜至小溪,追波逐浪,一路癫狂。雨息,我们三五成群,挎着畚箕、圆形兜网,一手拎着小胶桶,兴致勃勃地来到溪沟里捕捞鱼虾或泥鳅。甩落凉鞋,将畚箕按置在窄小的弯落,返身至上游,淌入溪中用双脚扫荡两边的水草,糊搅着顺流而下,趋近箕口时,双足拦挡在箕口,慎慎地将箕柄提起,水落鱼出。瞅着畚箕里噼啪弹跳的鱼虾,遛遛的泥鳅,心头乐开了花。有时畚箕刚从水中拽起,一些机敏的鱼儿立马查觉到处境的异常,孤注一掷,猛地弹蹦出水面,恰巧掉落在溪里,令人扼腕惜叹。有时我们会两人搭伙,在小溪里上下推进畚箕,对包。一次,因畚箕中的泥桨太多,浑水漏得很慢,急躁的我几欲伸手去拔弄箕底桨渣,但又怕剌,便用树枝挥搅,底慢慢呈现。这时,我猛然瞅清箕底扭缠一团丑鄙硕大的水蛇,我啊地失声惊叫,弃箕狂逃……

我们将捞到的小蝌蚪捉回家,喂绒黄的雏鸭。为使幼鸭快些长大,我们总是驮着小锄头,在栏舍园落的阴湿沃土里锄找蚯蚓,太长太大的蚯蚓小喉难以囫囵吞咽,我便就用杈枝将它截成数段。细小的幼蚓懒得去捉捏,我便“哦哩哩,哦哩哩”引领着一群撇着八字步屁颠屁颠的小绒鸭亲上“餐桌”,美饱一餐。

散学后,邀上三五个同伴,在檐下嚯嚯的磨柴刀,众人一路谈笑风生,上山砍柴。女孩捆散柴,散柴大都三分钟热度,主要用于炒菜打汤用。男孩砍驮大柴,大柴木质坚硬,燃劲十足,用来煮捞米饭和蒸酒等。冰天雪地的严冬,大柴燃烧后的火屎,被我们铲入竹蔑铝盒制成的火笼里,提在手里日夜烤炙。入寝前,先将火笼放入被窝,待被窝融暖,我们才惬意的潜入窝里。有时,沉睡之前将火笼遗落,忘记提下床,睡梦里不小心将被窝中余温的火笼蹬翻,弄得满床土灰,虚惊一场。

砍柴时,山上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毛毛虫,但对我们构不成危胁,山上潜盘的毒蛇却是我们最最惧悚的。砍散柴时,还经常会冒犯到蜂仔的巢穴,常有人不幸被蜇。被野蜂蜇叮,剌痛难忍,女孩们忍不住哇哇大哭。若是被蜇部位在眼脸,翌日,头脸就会扑肿得没个人形,比哈哈镜还要滑稽,让左邻右舍瞥见忍俊不禁。

学堂后面,是一片竹林,林间生有一棵百年老树——榆钱树。大树三个大人方能环抱。大树几乎每年都会累满果实——榆钱籽(形状酷似幼童耍的摇铃,被称铃金籽〉。秋风紧了,秋色加深,铃金籽渐渐由青泛褐,由涩转甜。

霜降过后,满树萎黄的叶子纷纷零落,光裸裸的铃金籽日益秃显。因树壮大,无人上得去。每当夜里狂风肆虐,我们心头便乐开了花,甜津津的铃金籽最让我们上心,兴奋得彻夜难眠。天刚蒙蒙光,我便和哥挎着篮子赶到一里远的大树下寻拾铃金籽。一些手持电筒的别组孩童比我们还早到。天一光,地上零落的铃金籽拾完了,我便从篱笆或柴垛里弄来些木条,二人居高处,与大树齐腰,右手抡起小木条,身子后倾,铆足了劲,狠狠将木条抛掷到树枝上。随即,稀里哗啦的零落下数串果实。

打霜后的铃金籽更加韵味十足。那时,农村落后贫困,我们的零食主要是山上的野果和园地的瓜果。那晚狂风呼啸,寒露凝霜。午夜二点,哥姐还有堂姐三人冒进着严寒霜冻,打着昏弱的手电,咝咝呼呼的奔到大树下,捡回满满三篮铃金子。盈余的铃金子,被我们扎成一束一束,让妈妈趁集日摊到街上卖。

那时二姐弃学在家,常和堂姐二人趁父母外出劳作之际,在灶前慌乱生火,二人神色张惶,偷偷在锅中噼哩啪啦炒起黄豆子。两人将熟豆分赃后,藏匿起来,日后慢慢偷吃。有次,二人被我撞个正着,二姐不断往我小袋里塞豆子,二人一个劲地叮嘱我,千万莫向父母告密。

我家园头有棵枣树,令人遗憾却不是我家的,每当肥嘟嘟的绵枣泛红时,总会令我馋涎欲滴。心中不由暗暗怨起爷爷和父亲来,别人家都有枣树李树梨树,我们家却一棵果树都不种,害得我和哥姐常喉溜溜的巴望着果树上雀子般欢快的孩子。

那晚,我一心惦念着满树诱人的红枣。天蒙蒙光,我便蹑手蹑脚悄无声息的来到园头。虽然有些害怕邻家栏舍边上了漆的黑寿材,但枣子的诱惑远远压倒了我心头的恐惧。枣树长满了刺,我小心翼翼踩着枝叉,糊乱的采捋枣子,黑暗中连同枣叶一道塞入胶袋中。这时,屋舍飘来几声犬吠,继而犬吠群吠,此起彼伏,吓得我不敢动弹。

忽然,“嘎吱”一声,距枣树五米远的邻婶起床晨便,背眼的尿桶用布幔围起,正好放在枣树对面的廊檐下。我屏声敛息,心提到嗓子眼。邻婶透过蒙胧的晨雾,似乎查觉到枣树的异端,定定地朝枣树端详半晌……

幼稚的我将双眼障在饭碗粗的树杆后面。让两眼看不到她,也不敢看到她,以为这样邻婶便也望不到我了。那情形大有“掩耳盗铃”之势。漫长的分余钟后,邻婶才返屋熄光。我赶紧下树,惴惴不安潜回家。

欣慰的是,平和善心的邻婶并未将我的糗事抖出来。我心中悬着的石头方落了地,不由生发一股莫名的感激。

改革开放的春风萌动了静寂的大地,通俗流行歌曲雨后春笋般泛滥乡村。村庄处处飘扬着精彩纷呈的歌声,《小芳》、《花心》、《心雨》、《纤夫的爱》、《涛声依旧》……”美妙的歌声,给文化生活枯燥的农村注入几分鲜活的快乐元素。

那年正月,在村小代课的姐姐和村里的年轻人,组织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联欢晚会。经过长时间的排演,采练,晚会终于在村中大礼堂拉开帷幕。

戏台上,挂满了五彩斑澜的的彩纸,简易的幻彩灯。录相机,话筒,音箱等设施全是从演员们自家带来的。台角顿放着四个半米高的音响,音质还算清旷。姐姐和在乡政府上班的新浪哥担任节目主持。

台下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比以往看老生常谈的本土采茶戏多出好几倍。全乡各村青年纷至沓来,一睹这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邻省交界的河龙乡也来了一大帮青年观众。

节目在中学第七套广播体操中拉开序幕。三排中学生和着旋律做操,步调齐整,充满活力。

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声势激越昂扬,荡气回肠。谢汉庭独唱《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歌声沧桑悠远,余韵绵长。民族舞、情歌对唱、小品、二胡、相声、笛子独凑、绕口令、诗朗诵……精彩纷呈,逐一上演。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茶。这时,出场一个活力四射,激情无限,令父辈们嘘唏咋舌的劲爆节目——“霹雳舞。”

一阵幻彩的烟雾过后,初三学生谢世清踏着动感锉锵的节拍,在台上尽情的旋腾翻弹……搏得台下阵阵喝彩,掌声雷鸣,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踏呀踏着水路去想家,水路远又长……”这时,台上飘起轻柔优扬的交谊舞曲。姐姐和新浪哥等四对青年男女跳起舒缓优雅的交谊舞。他们没有攀肩搭背——农村思想保守,一对对就那么持展着双手,踩着对应的步子,旋和着身子,悠悠的跳……

晚会在所有演员同唱“难忘今宵”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翌年,后一届中高学生和村里的青年又举办了一回类似的联欢晚会,同样精彩无限。

打工潮涨,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散落于五湖四海,为生活而疲于奔命。自此,乡村再也无法举办类似的晚会。那些温馨的童年趣忆,那两场精彩的晚会,成为岁月深处闪光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故乡的荷花抒情散文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长江每天从我们家乡唱着欢快的歌流过……

我的家乡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它不像昆明四季如春,也不像哈尔滨一年四季大雪覆盖。我的家乡,春天:春暖花开;夏天:热情似火;秋天:秋风习习;冬天:大雪覆盖。然家乡夏天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

那天,妈妈带我去乡下游玩,让我见识了家乡那高洁的荷花……

夏日的荷塘,经过春季的孕育,整个水面都铺满了荷叶,有的都已经挺出了水面。如伞,宛如一个热情豪放的舞女,正在迎接夏天的到来。有的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轮园盘。再来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吧!一副娇羞欲语的样子,的确有些东方仕女的神韵。调皮的小蜻蜓,轻盈地飞落其上,看到这一幅景象,让人不禁想到这么一句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是啊!有谁看到这景象不会想起这首诗句呢?那时,正下着蒙蒙细雨,小蜻蜓急急忙忙飞走了。如丝的细雨跟荷花、荷叶相配衬,十分有诗意。如果我带了画夹来,我一定会把这美景描绘出来的……

雨后,荷花更能显出“出泥而不染”的高洁。这时,小鱼儿偶 尔伸出头来,调皮地逗弄着荷叶。那些挺出水面的花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紧闭殷唇。朵朵荷花在碧绿的荷叶衬映下,可谓“美不胜收”。又如碧天中的点点繁星,也如碧海里的片片帆影,再加上莲叶轻托的粒粒明珠,真是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碧荷带雨呀!好一幅迷人的景色呀!真是:

接天荷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荷塘……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荷花,因为它时刻提醒我“出污泥而不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乡的榕树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榕树,又称“不死树”,因为它生长快,寿命长。福州,俗称“榕城”,在“榕城”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官坂的小镇,那儿的榕树也有不少,千姿百态。我的故乡就在官坂。

漫步在通往中学的路上,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尽是黄土堆与民房,不禁使人有一种特殊的伤怀。日落,余晖映射在黄土堆旁土坑里,水面如一面光滑的镜子,折射出落日的光辉。天,和黄土堆的颜色大致相同,都是一种淡淡的土黄。空中满是凝滞的云团。水泥路的灰白色和夕阳的金黄色配合在一起,映入眼帘,晚霞好似七彩的流苏,围绕着落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壮丽之感。

不知不觉,一株参天大树展现在眼前。这株榕树约有三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几十平方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又坚硬。树叶绿得苍郁,清楚地显示出这株榕树的饱经风霜。

生长了五百多年的榕树!对眼前这株榕树我简直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了。走近一看,布满苔藓的树干、树枝上支撑榕树母体的气生根,一条一条,在夕阳落山的情境中,如同一个个初生的婴儿紧紧依偎着母亲,拥抱着,在妈妈的怀里沉沉入睡……远远望去,给人以强大的视觉与心灵震撼。

想想看,这株榕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500多年了,经受过多少风吹雨打,雷轰电击呀!不管天气怎样恶劣,它都顽强地生存下来,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榕树的寿命长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榕树生长快吗?

几百年来,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是打雷还是闪电,这株榕树都活了下来,一回又一回绝处逢生,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终于成为了小镇一方奇丽、壮观的风景。

家乡的“不死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故乡老屋散文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来一直未曾忆起故乡的老屋,或许是生活的忙碌使人无暇去想,而最近在年关将近时却开始想念起它,也许该去看看它了。

那是一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北屋5间,其中正中3间是堂屋,两侧各2间厢房,东屋西屋各3间,南屋3间,紧靠着南屋,西南角一间是猪圈,东南角是大门和过道,四面的房子围着中间方正的天井。屋墙都是用厚厚的土胚垒砌,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麦秆,冬暖夏凉,典型的农村茅屋,在当时应该算是体面的房子吧。

房子住过祖孙4辈人,最初一大家人住在一起,随着人口增加,逐步分户而过。后来老爷爷把房子留给了爷爷,爷爷又把老屋留给了父亲,父母就在这里把我兄妹3人拉扯成人。

西屋窗下中了一棵香椿树,长到碗口粗,每当春天来临,嫩绿的香椿芽随风摇曳,慢慢舒展。这时妈妈就会拿出竹竿,在杆头用铁丝绑一铁钩,勾住嫩芽,竹竿一转,嫩芽就乖乖地飘落到了地上,我们兄妹三人就抢着捡拾,每年都能捡满筐。妈妈把香椿芽洗干净,用盐腌在盆里,这样可以保存一年,日后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点,香气仍旧扑鼻。当然趁着香椿新鲜,妈妈也会让我们从鸡窝里捡回鸡蛋,给我们做一顿香椿炒鸡蛋,香味回味无穷,那种过瘾、那种满足是现在的美食比不了的。

夏天来了,农闲时,妈妈约着邻居婶子、奶奶就在大门的过道里纳鞋底,这里有过道风,是乘凉的好地方。我们兄妹三人也拖一凉席在过道,躺在妈妈旁边,边打闹边看小人书边听大人聊天。

那时的夏天多雨,屋顶的麦秆有的地方已经腐烂塌陷,雨大的时候,堂屋开始漏雨,妈妈就披着雨衣,拿着成捆的麦秆,踩着梯子,爬到屋顶,把新麦秆插到塌陷处,整理齐整,下雨天容易找漏雨点。再后来,条件好些了,就在麦秆上重新挂了瓦,妈妈就不用雨天冒险爬屋顶了。从记事起,就知道妈妈心灵手巧,出了名的能干。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妈妈都能笑着坦然面对,给我们带来力量,妈妈是我生活上的榜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人们最忙,要收获的庄稼种类最多,既要忙着收割又要忙着耕种小麦,而我们孩子们却最关心和盼望的是中秋节。每次随大人去山上,都要带回一串串蚂蚱,回到家把它的翅膀和内脏去掉,用热水烫过,仔细地腌在大碗里,盘算着日子,要在十五前腌上两大碗。中秋节到了,妈妈把两大碗蚂蚱用油炸过,每人再分个月饼,一家五口在院子里,边吃边赏月,其乐融融。现在想起来,我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起来。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雪很大,漫山遍野一片茫茫,屋顶也盖着厚厚的白被。太阳出来了,雪开始融化,顺着屋檐滴落,慢慢结成冰柱,一根根、一串串挂在屋前,晶莹剔透,有的几乎连到地面。我们小心的把冰柱取下来,拿在手里,当做宝剑打闹着。还把小块的冰放在嘴里用力嚼,脆脆地,不知脏净,也不怕凉,傻傻地乐着......

老屋就这样看着我兄妹长大,送我们高飞。老屋也早已经给了叔叔多年不见了,不知道现在还好吗?

春节初一,我拜访了它。它还静静地待在原地,等着我。五间北屋还在,用于储藏杂物。香椿树仍旧矗立,其它的房间却已拆掉,做了菜地。房子静待在原地,没有了想象中的高大,相反,有些低矮、有些寒酸,有些凄凉,一时竟无法相信是自己住过的地方,心里涌现莫名的忧伤,同时也涌现家的温暖和感动。古云:英雄不问出处;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身本布衣的我们要磊落做人、踏实做事,用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为故乡增辉。老屋就是一座丰碑矗立在故乡,温暖着离乡人。它虽苍老但给人以力量!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屋养育之情!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温暖的那片沃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故乡的夏散文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街上放电影,我没有去看,因为下午到了一批新书,我急于阅读。但是,今天却怎么也读不进去。原因一是天气太热,坐在房间里汗下如雨。虽有电扇,不敢多用,既怕耗电,又怕享受惯了要影响思想进步;二是同样没有看电影的家奇妈,奇存妈,六一妈,瞎子妈和隔壁舅奶坐在我的房门外的大门口同我母亲聊天。他们东里龙王,西里海王,漫无边际地谈着张家长,李家短,还不时地发出哈哈笑声。

“你家来了人,在哪搞许多菜吃?”这是舅奶问。

“哪有菜!还不是菜园里茄子,洋葱,小华下的小鱼,还有鸽子买的三斤猪肉。肥的红烧,精的炒辣椒。”母亲想睡了,打了个哈欠,无精打采地说,“我就怕来人!”

“你会搞的!”舅奶一边说,一边用破蒲扇敲着自己的瘦腿杆子,骨头敲得帮帮响。

听见她们七扯八拉的谈天,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幕幕往事。

记得我童年时期,每逢夏夜,,总是坐在后院的竹子凉床上听妈妈和舅奶拉家常,说鬼怪。舅奶老了(那时60来岁的人比现在80多岁的人还老),只图凉快,不顾羞丑,把上衣脱了,胸前挂着两只瘪奶,让我们几个小孩子给她的背心抓痒。她呢,就一面摇着蒲扇给我们打蚊子,一面教我们说顺口溜:

“萝卜萝卜英子,和尚是我孙子;萝卜萝卜苗子,我是和尚老子。”

我们跟在后面学了两遍,都认为简单好记,于是就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谁知这东西不能说快,一快就说反了“我”与“和尚”的关系,变成了“萝卜萝卜英子,我是和尚孙子;萝卜萝卜苗子,和尚是我老子。”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肚子抽筋,泪水直流。

等我们好不容易控制住笑神经,两位大人又讲起了让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把我和弟弟妹妹都吓得抱成一团,紧贴在母亲怀里不敢作声。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当年的孩子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舅奶也已八十多岁,当然不好再打光赤膊乘凉了,但爱聊天的习惯还是老样子,没事就到我家来玩。这个妈,那个妈也是如此,几乎天天人客不断。母亲与邻居关系又好得如同一家,不愿伤害人家感情,自己再劳累,再烦恼,都要陪人坐一下,聊几句。

我在平时对此不但不反感,反而以此为荣,因为我们家是干部家庭,家里人多,说明群众关系好。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文艺爱好者,我也希望家里多来些人客,以便我通过他们的谈话了解社会,丰富生活,搞好写作。但从八一年读刊大,八四年参加自学考试以后,我就因为白日经商,夜晚读书,时间不够,而一反常态,不喜欢来人了。所以母亲刚才说她“怕来人,”我也有同感。但别人不知道我们家已经悄然发生了无形的变化,有了新时代的赶考人,读书人,在家读大学,时间变得比黄金还宝贵,依然络绎不绝地来玩,我母亲又不忍心下逐客令,便只好适应新形势,有空就到邻居家去玩。这样做,主观上是为我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客观上也改变了邻居之间有来无往的习惯,更进一步地加深了睦邻友好关系,所以我认为比“孟母三迁”更有现实意义。

但不管母亲做得如何好,还是不能保证绝对的安静,因为有时不等她吃好晚饭外出,家里就来了许多女客,有的还带来了吵吵闹闹,大闹天宫的小孙子。每当此时,母亲就铲些锅耙让他们拿到外面去吃,同时,放下锅碗暂时不洗,把他们的大人带到后院去乘凉。为了缩短无聊的谈天时间,减少对我的学习干扰,母亲总是不住地打哈欠,暗示别人夜深了,好睡了,年年夏夜皆如此。

但是,母亲的努力往往不能生效,因为人家谈兴正浓,是无动于衷的。母亲也无可奈何,只好耐心地附和着他们的谈话,因为不作声,那是要让人扫兴,甚至伤心的。怎么办呢?既要顾儿子的学习,又要顾邻居的关系,她只好装着要睡的样子,尽量少说话,并把声音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了不辜负母亲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我也没有消极等待别人的离去,夏夜的结束,而是努力学习毛主席闹中取静的读书办法,在一片嘈杂的环境中坚持看书,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故乡的大海散文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的故乡……”土生土长的海边人,对大海满怀着深深的眷恋,甚至于大海的风浪都会令人痴迷。那是源于最纯真的大自然的味道,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和仿造的。

海风,它是那样纯净,那样纯真无邪!当海风轻轻抚慰着脸庞时,就会留下藏在嘴角边的欢笑;深深的喘一口大气,海风会拨乱了头发,总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爽与惬意。

你听,海不就是在唱歌吗?时而雄壮,时而舒缓,浪花也时不时的拍岸响应,我闭上眼睛,和着海风滑过耳际的声音,恍惚间,如入无蓬莱之境,安若天堂。

海风的确具有伟大的神奇魔力。它从遥远的大海深处吹来了一群群欢快无暇的孩子——浪花朵朵。一朵朵浪花伴着海风从远方翻涌着一起涌过来,浩浩荡荡气势宏大地排成一列列过来。有的撞到岩石块上被撞得粉碎;有的刹不住脚步,只跑进沙滩,和沙子窃窃私语着一路走来时的惊险历程;有的溅到海边尽情玩耍人的脚丫子上,也有的害羞地又逃回了海里;这时也会看到冲浪人的舢板,他们时而钻出海面,时而和海浪亲吻。

偶然抬头望去,远处又有新的浪花在微笑,踏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的走来。其实,浪花是大海孕育出的最美的花朵,它虽然没有花苞,却绽放得比世界上任何的花都迷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海的杰作无可比拟。

海是那样美,那样静,可是,总能让人发现“她”不一样的美,让我们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 大海的景色令人陶醉。那是一种很惬意的境界,远远望去视平线内全是耀眼的蓝色,视点消失在海平线上,这时天连着海海连着天让人也早已分不清海与天了。正是由于人类的肉眼看不到海的尽头,才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与幻想,海的那一头,仿佛就是一个迷人的天堂,时而还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更让大海增加了迷幻的色彩。

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在这样舒适的境界中,会忘掉了一切烦心事,忘记了城市中的喧嚣,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矛盾,忘记了生活的种种烦恼。在这里,只有最纯真的笑容和最单纯的思想,只有在大海的怀抱中,人才会变得如此简单!大海是洗濯心灵的良药,他会使人静静地,静静地享受着大海,享受着大自然母亲的慈爱。

另外海滩的活力也令人迷恋。每逢黄昏时,漫步在夕阳下,踏着软软的沙,有时脚底下会有一股被刺痛的感觉,是漂亮的小贝壳呀!沙滩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小生物,如小蟹等,它们时而被海浪冲上岸,时而被沙滩的魅力所吸引。

小朋友们拿着小工具,憧憬着自己的城堡在沙滩上堆起一座座沙器,或是一座不成形的小建筑物,幻想着孩子们心中最理想的乐园,更确切地说,那是童年中最最美丽的梦了!

我爱大海因为她是妈妈的故乡。我爱大海的纯洁的清流,我爱大海神秘的魅力;我爱大海的善良,高尚。我爱大海,清凉的温情里有着幸福的悠荡,汹涌的波浪里也有爱的光华;梦,在深海的激流里开花,唱出的歌谣带着真情的童话。

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再加上天空中片片白云的点缀,简直是人生中最完美的一幅画卷,画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中有梦,梦中有情,情中有韵。 海风、海浪、海景、海滩,只要是大海的一切一切,都会令人深深眷恋。

这——就是大海留在我心中最最美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林清玄优秀散文欣赏:香鱼的故乡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鱼”,这道烤鱼和其他的鱼都不一样;其他的鱼要剖开拿掉肚子,香鱼则是完整的,可以连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鱼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极处有一种甘醇的味道,正像饮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们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鱼,一位朋友告诉我香鱼为什么可以连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说:“香鱼是一种奇怪的鱼,它比任何的鱼都爱干净,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鱼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远不会有脏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说法,使我对香鱼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么样的一种鱼,心情这样高贵,容不下一点环境的污迹?这也使我记忆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桥头的小餐馆里,曾经吃过新店溪盛产的香鱼,它的体型细小毫不起眼,当时还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鱼早就绝种了,因为新店溪被人们染污了,香鱼拒绝在那样的水域里存活。

现在日本料理店的香鱼,已经不产在新店溪,而要从日本空运来台,使香鱼的身价大大增高,几乎任何鱼都比不上。听说在澎湖某些没有被污染的海域,还能找到香鱼的踪迹,可是为数甚少,早就无法供应吃客的需求了。本来在新店溪旁的普通食物,如今却在台湾找不到故乡,想起来就令人伤感。

每次吃香鱼的时候,我的心清就不免沉重,那种沉重来自香鱼的敏感,在许多人的眼里,所有的鱼做为食物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香鱼却不同,因为它的喜爱洁净,使我们更觉得应该有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在某一个层次上,香鱼是比人更窟贵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到处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汽车排放的黑烟,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适应了这样的环境,甚至一点抗辩也没有。

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干净的溪水、没有清爽的天空,甚至没有安静的听觉,我们都已经峭焉不察了,面对着一天比一天沉沦的生活空间,有时我们完全失去了警觉。

香鱼不然,它不肯自甘于污浊的溪水,不肯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更坏的环境,于是它选择了死,宁洁而死,不浊而生,那样的气节,更使我们面对香鱼的时候低徊不已。

记得多年以前,我在梨山上,参观过蹲鱼的养殖;蹲鱼是濒临绝迹的鱼类,在台湾,只有梨山上清澈的溪水和适当的水温,能让他们乐于悠游,正由于它们独特的品性,使养殖的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因为这样,鳟鱼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和吴郭鱼相提并论。

有一次我在澎湖的海边度假,渔民们邀请我到海边去欣赏奇景。那一天,许多海豚无缘无故的游到岸上集体自杀,我站在海岸边,看着那些到处罗列的海豚,它们从海里跳到岸上等待着死亡,却没有人知道原因,我也不知道。

海豚的集体自杀,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一笔小财,没有人探问它们为什么拒绝生存,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惑;海豚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到底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

是不是心情上受了什么委屈?在以前海面干净的往日,是不是也有海豚自杀呢?生物学家恐怕也无法解开海豚自杀的谜题,但是我深知,海豚的自杀不是“无缘无故”,一定有它的理由,只可惜,我们不能理解。唯一可以理解的是,动物有动物的想法,鱼也有鱼的心情。干净的海,是海豚的故乡;清澈的溪水,是香鱼和蹲鱼的故乡;它们宁可做失乡的游魂,也不愿活在污浊的水域,是做为人的我们,应该深切反省的。

有许多饲养鸟类和热带鱼的朋友,经常向我抱怨,不管他们如何细心照料,鸟和鱼都会无故的死去,我想,鱼鸟的死都不是无故的,因为鸟是属于山林的,不属于笼子;鱼是属于河海的,不属于水箱。现在更严重的是,即使在山林河海,由于人为的污染,许多动物都活得不快乐,恐怕在大自然里,只有一种动物对坏的环境能安之如常,那种动物的名字叫做“人”。

几年前,人们在新店溪“放香鱼”,让香鱼回到它的故乡,据说现在新店溪里已有为数极少的香鱼存活,如果河川不继续污染,将来我们食用的香鱼不必从空中来,而是本乡的土产。

香鱼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我们千万不要让故乡成为巷鱼拒绝的地方。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故乡的童年散文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童年,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就像黄昏时驻足,清晨便要启程一样,中间歇息的时间是这样短暂。

在那半工半读的年代,我们校门外的童年,是跟在母亲的背后,在生产队里出集体工度过的。那时候的集体工,一般自觉分为两组,一组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由生产队长亲自带领,负责开山、挖土一系列的重力活,一组是3861部队的妇女儿童,由妇女队长带着,干些积肥、除草的细米子功夫。学生参加劳动,在我的印象里有三大好处。一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们常常要写《最有意义的一天》或者《半工半读就是好》之类的作文,和母亲那一辈的人一起出工,能听到很多我们似懂非懂的东西,把这些活灵活现的见闻写进作文,十有八九能够得个优秀。二是生产队里出工,是有偿劳动,队里有专门的记工员,年终会一次性办决算,我清楚地记得在生产队里,我的底分已经拿到了二分四,工分通过队委会的年终决算,就会折合成现金,工分挣得多,就能分得多劳款。三是出工的学生享受社员待遇,可以出席一年一度生产队里办的集体饭,队屋里的集体饭,自己带椅子坐,几十斤米煮一大锅,锅巴香喷喷的,吃一顿就长大一岁。后来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田土全部包产到户,我也顺利地从3861部队走出,进入了外出求学和参加工作的行列。

故乡的童年,是一出长剧的序幕,剧情悠扬婉转,余音绕梁不散。每每回首往事,都能品出新的意境,新的美好。

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还是一年两度的插秧。大人站在田里,激励小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青蛙冒颈,细伢子冒腰”,说的大意是,小孩子弯腰插秧时,不会像大人一样腰痛。在我的记忆中,我是插秧的老积极,总是埋头苦干走在最前面。插秧有着很深的学问。“走头插好秧,走背插讨秧。”说的就是鼓励先进,这个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原理,直到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指导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故乡的童年,是一轮高悬的月亮,照着蓝天碧水,映着河流山川。看上去静谧如许,写起来却是一幅美妙动人的长卷。

童年离我远去,故乡就在眼前。当我携妻带子回到故乡,重温故乡的往事,故乡的风景依旧,却不见了父亲和母亲的影子。“子欲孝,而亲不在”,往往就是这般的酸楚。山移水转,父母的叮咛已深深地刻在故乡的童年。如今,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成长,他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跑,却早已找不到故乡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故乡的榕树作文7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陪伴我一起长大的,除了父母,就只有那颗茂盛的榕树了。

站在马路中央的那颗小榕树,它直立着,枝叶并不茂盛,我想大概是它每天与汽车的尾气相互斗争。促成它无精打采。我每天都会经过榕树那,看着它的枝叶一点一点的成长。

许多年后,它成长为大榕树了。它依然还在马路中央直立着,它的枝干相互交错着,苍虬多筋。

我走进了那颗榕树,用我的小手轻轻地触碰着。显得很粗糙。有几处布满了裂缝。显然,它的身体布满了皱纹。

面对着饱经沧桑的它,从心里不由产生怜悯之情。

然而,它至少成长了,望着它浓绿的枝叶,一条条柔韧的枝条迎风飘洒,树叶一片一片变得硕大起来。它还显得更高了,都快超过一栋房子了,它肥大的身躯让我难以置信。

它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却有山间丛林里的清香,他没有柳树那般脆弱,却有铁似的胳膊。它坚忍不拔的品质,让我不得不佩服它。

我每天骑着自行车,进过那颗榕树时,我都会多看它一眼。多陪着它。有时,我会停下脚步,用我的小手轻轻地触碰着它。这样我就好像感到朋友的关怀,让我的心里产生一丝丝的温暖。

童年里的那颗小榕树。如今,如此强壮。

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故乡的燕子散文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我思念故乡燕子,那些蓝羽黑翎,翅尖尾叉,白绒腹上镶绣红韵,翩翩飞舞的小燕子。

在那细雨朦朦的春晨,在那和风熙熙的夏日,在那霞光融融的秋夕,在那青茵绿秧的田野,在那翠竹郁柳的池塘,在那树荫藤环的农舍,我常常见到它们灵活轻盈的身影。一对窄窄弯弯的翅膀宛如尖锐的双镰,两条斜斜分岔的尾翼如同锋利的双剪。一展双翼,几声啁啾,就如离弦的箭,剪断了春雨,扯旋了夏风,切碎了秋霞,将那明镜般的水面,掠出一圈圈粼粼的涟漪。

故乡的燕子们冬去春来,大都在树洞岩缝中营巢,也有些在村民的房顶屋檐安家。它们成双结对,比翼齐飞,披着春风,迎着春雨,来回穿梭,衔来田泥,叼回草茎,呕涎沥液,粘成一只只玲珑精致的皿巢,叽叽啾啾、呢呢喃喃地依偎在巢里低声蜜语,很是令人动情。乳燕出生后,那唧唧喳喳的呢喃燕语更热闹起来,时而细微柔软,时而高亢急促,不时还有几只毛耸耸的尖喙小圆脑从皿巢探露,伸脖张嘴索觅喂食。羽翼丰满之后,小燕子们便学习飞翔,在屋前庭中扑楞翅膀,犀利地尖叫。尔后结伴离巢,另组新家。檐下皿巢里依然是那对燕子,依然天天披晖沐霞,蓝天比翼,绿野双飞,碧波冲浪,捕蚊啄虫,依然在皿巢里相依相偎,软语绵绵,继续孕育新一代的生命。

寒潮霜降、秋风萧瑟、树叶飘零之前,燕子们便纷纷离别了故乡,音讯全无。我不知道它们去到哪里,也许是温暖的南方,也许是遥远的南洋。留下了空空的巢穴,静静的林院,还有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思念和惆怅。古代诗人曾对燕子与人类亲密的友谊作过许多生动细腻的描绘与抒情,如陶渊明:“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孟浩然:“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韩愈:“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欧阳修:“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然而,门楹新桃换旧符的时候,道旁娇蕊嫩芽绽尖的季节,燕子们总会凭着惊人的记忆,千里迢迢地飞越重山叠岭、江海湖泽、城廓村舍,返归故里,或是伴侣憩栖旧居,或是雌雄新建爱巢,延续友谊,延续爱情,延续生命,延续传奇。燕子们这种热爱家园,忠于情谊的现象,也引得不少古人的注意、赞颂和吟咏。其中最为脍灸人口的佳句,当数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韦庄的《燕来》:“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在一个金凤送爽的秋季,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夕,我也和燕子一样,远离了故乡的山水,远离了熟悉的祖居。燕子年年荣归故里,我却因为生活和工作关系,很少能返回家乡。渐渐地,故乡的清溪翠壑在我的脑海里慢慢融成了一幅幅朦朦胧胧的水墨画,但活泼可爱的燕子却始终没有淡出我的视线。树梢、屋顶、楼阁、电线、湖面、路旁、天空,我经常都看到它们清晰灵敏的身影。我知道它们并不是故乡的燕子,但它们和故乡的燕子在每年南来北往的迁徙中,有可能相互认识。我希望能通过它们捎个讯,捎去我的问候,捎去我的思念,捎去我的情谊,捎去我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故乡的燕子散文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离开故乡已经好多年了,想一想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浸透了我的情愫。都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诗意。

儿时的我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是那么快乐幸福。当时我家住着两间低矮的茅草房,房檐上拉着两条平行的电线,宽宽的院落。一到春天就有燕子飞到我家房梁上来坐窝,偶尔有一年燕子来得晚了一些,或者没有来。妈妈就很沮丧的说:“今年燕子怎么还没有来呀!不会不来了吧!如果,燕子真的不来,今年就不吉利了。因为,燕子是不进愁房的。”看来,妈妈把燕子看成是吉祥的象征。我们故乡的人,都喜欢燕子,把燕子都看成是吉祥的象征。

燕子它小巧玲珑,一身黑黑的,油油的,亮亮的羽毛。一双美丽的翅膀,即轻轻的,伶伶的,俐俐的,娇娇的,倩倩的,美美的。又强强的,劲劲的,非常有力的。燕子的尾巴轻盈漂亮,如若剪扇般非常的美丽。

燕子,在明媚灿烂的春天里;在花艳草浅的春天里;在万縧柔柳曼舞的春天里;在蜻蜓戏水的春天里;在濛濛细雨的春天里。燕子斜飞溪边衔水;燕子低飞塘边衔泥;燕子横飞花园衔草。飞舞在窗前,旋绕在梁上,一口,一口,造巣,垒窝。

没有多久窝就造好了,看那窝,那个漂亮。如若一个平面切了一个圆柱上口的一个角,沾在了梁上,不单单是形状好看,外表也不拘一格。因为,是一口,一口垒起来的。所以,它凸凹不平,错落有致。远远看上去,毛嘟嘟,绒倩倩,漂亮极了。

燕子垒窝,燕子造巣。是燕子的快乐与幸福。不久小燕子就孵出来了,小燕子非常可爱,羽毛还没有长出来,身体有些发红,黄黄的嘴角,头一摆一摆的漂亮极了。有几次小燕子不慎从窝里掉了出来,妈妈小心翼翼的把它送回窝里。

燕子在杨柳茵茵的淡影里轻飞;燕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饮水;燕子在嫩绿荡漾的禾苗上摇曳。燕子叽的一声,划破了寂静的村庄,飞舞在淡蓝色的天空。这是多么美丽的春天画卷。燕子常常落在房檐的电线上,它太像五线谱中的音符了。如若,正演奏着春天的乐章;春天的诗篇;春天的丽词;春天的赞歌。

燕子给故乡的儿童,带来了情趣,带来了欢呼雀跃。给故乡的大人带来了吉祥,带来了笑容,带来了快乐的春色。

秋风稍至,燕子便飞走了,把人们的忧愁、人们的烦恼、人们的不如意。也一起带走了。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带来了人们的愿望;带来了人们的欢笑;带来了人们的吉祥如意。

我久久地望着天空,望着故乡的方向。心里喃喃自语着:今春的燕子该来了吧!燕子你一定带来了我的心愿;我的希望;我的吉祥如意。就让我的心愿、我的希望、我的吉祥如意。在今春里开花绽放吧!我可爱的故乡的燕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