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篇关于曹操的作文(热门20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曹操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510

作文

165

我的偶像:曹操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常说曹操是奸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人们都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赞扬刘备的重情重义,赞扬关飞长的沉着稳重,赞扬张飞的勇武直率。而今,我却要赞扬你——曹操。

你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大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更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善于打仗,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

人们都说你诡计多端,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东汉末年,君主无能,国家衰败,狼烟四起,战事不断。在那种尔虞尔诈的年代里,为了生存下去,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人们都说你不讲义气,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在那浑浊的年代里,还有什么义气可言?想当年,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他曾经还救过刘备,当时刘备非常感激。后来吕布被曹操捉住了,曹操很爱惜他的才能,不想杀他,回头问刘备怎么办,吕布听见了心中暗喜——问刘备还不如问我自己。没想到刘备在一旁冷冷地说:“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结果曹操把吕布斩了。

“重情重义”的刘备这样做,也是重情重义的表现么?为什么刘备不讲义气却还受到后人的敬仰?曹孟德啊,我为你感到不公!

曹操就像一只刺猬,即使外表全是尖刺,内心却是柔软的。父亲被杀,痛哭失声,挥兵三千,直逼徐州。不正是表现了他最柔弱的一面吗?

这就是一代英雄,我所崇拜的偶像——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曹操起兵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袁绍做盟主。可是讨伐董卓的各路联军,面合心不和,互相观望,按兵不动。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进兵,遭遇董卓部将徐荣。曹操兵少,抵挡不住,损兵折将回到酸枣后,却看见他的同盟军每天喝酒作乐。他满心气愤,跑到袁绍摆宴的地方,指责他们说:“你们以起义兵为名,却在这里犹豫观望,让天下百姓失望。我真替你们害臊呢!”说完拂袖而去。过了不久,酸枣的十几万人马将粮食耗尽,散伙了。曹操单独到扬州一带招募人马,准备重振旗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没看过《易中天品三国》,只看《三国演义》,以为诸葛亮就是一神仙,曹操就是奸诈狡猾的奸贼,刘备徒有其表,只会怨天怨人,还养了个愚蠢无能的儿子。看了《易中天品三国》,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物的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以前我看到的只是罗贯中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文学形象,不能以偏概全。其中,我对曹操的认识颠覆性最大,让我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说道,陈宫因为曹操屠杀吕氏一家愤而离去。《品三国》中讲到,陈宫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掉了名士边让,边让和曹操的意见不合,曹操一气之下就杀掉了边让,引起了名士的公愤,这里曹操的气度狭小体现无疑,曹操有他自己狭小的一面。

曹操又是一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官渡之战前,陈琳写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里骂了曹操的祖宗八辈,说的话不堪入目。曹操后来抓住他,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就原谅他了,让他做了自己的“笔杆子”。

曹操还特别赏识人才,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了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可曹操也不能隐忍,许攸立功后过于嚣张,曹操一怒之下就将许攸杀了。

总的来说,曹操这个人性格很矛盾,让人纠结,既是奸贼,又是英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作文名人素材:曹操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轶事典故

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名言

·“竖子不足与谋!”

·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髃英,孰逾于此?”

·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谓之让。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圣人之用兵,戢时而动,不得已而用之。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心恬澹,无所愒(Kai)欲。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四部成就最高的文学著作,被后人成为“四大名著”,其中一本《三国演义》深深地让我陶醉了,它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一个群雄争霸的恢宏历史时代,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义气深重的关羽,狡猾多疑的曹操,胆大心细的诸葛亮,胸怀大志的刘备……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错就错的杀了吕伯奢,然后又无情无义的杀了孔融,责怪杨修扰乱军心,杀了他。在京剧中,曹操是白脸,代表狡猾多疑。但我认为曹操是枭雄并非奸雄,易中天先生也曾经说过:“曹操是可爱的枭雄。”

曹操和刘备一样求贤若渴,他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颁布了《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形成了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盛况。

曹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之人,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使用声东击西计破黄巾军,灭袁绍,诛杀了有勇无谋的吕布,败张鲁,收刘表,在多年的征战中,他收服了长江以北的土地。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有雄心的人才。

曹操的性格乐观豁达,胸怀宽大,他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在茫茫的吃了败仗,这应该对他而言如晴空霹雳,对五十四岁的他将成为成为一生的痛,难以磨灭的痛,可是他还大笑三声“北方还是我的”。

曹操的一生南征北战,结束了东汉末年的腐败与战乱,使得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我认为曹操是一个大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曹操,曹操到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

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部”。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催、都记领兵来攻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起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7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黄巾起义的时候,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派到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一带镇压起义。他打败了波才领导的黄巾军。东汉王朝认为他作战有功,把他提升为济南相。过了几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阳。

董卓进了洛阳,为了笼络人心,用高官厚禄收买一些官员。他听说曹操有点名气,就把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迟早要垮台,不愿在董卓手下办事,他冒险逃出济阳,到陈留(今河南陈留县)去找他父亲。

曹操的父亲在陈留有点财产。曹操回到陈留,得到父亲同意,花钱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当地有个财主卫兹,也拿出很多钱和粮食来帮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带着一千人来投奔曹操。曹操逐渐聚集了五千多人马。他一面操练兵马,一面派人探听各处动静。

自从黄巾起义后,各州各郡,都拥有一支人马。许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来有割据野心,趁洛阳大乱,借声讨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其中声势最大的要数袁绍。

袁绍自从在洛阳同董卓闹翻以后,跑到冀州,当了渤海太守。因为袁绍是个大士族,冀州牧韩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绍很快就在渤海郡组织了一支人马。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家推袁绍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董卓有点害怕起来。他不顾大臣们反对,决定把汉献帝和上百万人口迁到长安,自己留在洛阳附近对付联军。献帝被迫离开洛阳的时候,董卓放了一把火,把宫室、官府、民房,全部烧掉。洛阳周围二百多里以内,被烧得鸡犬不留。老百姓被迫离开洛阳,路上有饿死的,被踩死的,打死的,倒在路边的尸体不计其数。

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有一次,各路将领在袁绍的大营开会,曹操对大家说:“大家起兵,为的是讨伐董卓。现在董卓劫走天子,烧毁宫室,全国人心惶惶。这正是消灭逆贼的好时机,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呢?”

尽管曹操说得慷慨激昂,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意先动手呢?

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进兵。

董卓听到曹操向成皋进兵,早已派大军在汴水(在今河南荥阳西南,汴音biàn)边布好阵势。曹操的人马刚刚到了汴水,就遇到董卓部将徐荣的拦击。

徐荣兵多,曹操兵少,两下里一交战,曹操的人马就垮了下来。曹操骑着马往后撤走的时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赶紧拍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伤了曹操骑的马。那马一受惊,把曹操掀了下来。

后面徐荣的追兵呐喊声越来越近。正在危急的时候,幸亏曹洪赶上。他跳下马来,扶起曹操。曹操骑上曹洪的马,才脱了险。

曹操损兵折将,回到酸枣,再看看他的同盟军,不但按兵不动,将领们还每天喝酒作乐,根本没想讨伐董卓。

他满心气愤,跑到袁绍他们摆酒宴的地方,指责他们说:“你们以起义兵为名,却在这里犹豫观望,让天下百姓失望。

我真替你们害臊呢。”

过了不久,酸枣的几十万兵马把粮食全消耗完,就散伙了。

曹操经过这一次讨伐战斗,觉得跟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单独到扬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一带招募人马,准备重整旗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缘何处死名士孔融

全文共 1589 字

+ 加入清单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时政。实际上,孔融还是个义士。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次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

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孔融的话合情合理,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便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后来,在孔融和满宠的暗中帮助下,杨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但从此对孔融记恨在心。

两项罪证计除孔融

公元208年,秋7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不会背叛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最妥当的方式是谋杀。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于是,曹操精细盘算,认为必须给孔融罗织多项罪名。

曹操的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曾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便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了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东汉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曹操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罗织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可以不杀你,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

曹操以言论治罪杀孔融,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们一个警示,属于杀鸡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就这样,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其妻儿一道被诛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有人讲曹操是奸雄时,我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曹操平凡。许多人对于曹操的评价来源于罗贯中对曹操的看法,这其中便带有了很深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在我看来曹操更像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虽说理有点偏,但事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份里,若想生存却也得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就需要特殊的手段去对待。众人评价曹操说不仁不义,因为杀了伯奢一家。何为之仁,何谓之义?当仁与义能够为政治家,统治者所用去教化,管理人民时。那“仁”与“义”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论。倘若当时不东伯奢,那必定会引来后患无穷,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曹操。为了生存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惨剧,若怪也只能怪伯奢认人不清,引狼入室,才落得那样的结局。

曹操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众人都在哭,在悲自己无能时,曹操自信满满的领命前去刺董卓,刺杀的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当董卓发现曹操意图杀他,质问时,曹操却并没有慌张。能够应答如流。可见人的心理素质也极好。在那要要命的半个小时里,曹操必须想出对策赶快的逃离相府。此时的曹操善于观察并发现对他有利的条件,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吕布借马飞驰而去。可见他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

曹操还是个能言会道的语言大师。只用一席话便将县令忽悠的跟他弃官而逃。话都会说,关键是需要怎么说怎样说,才能把情况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当同在客店门投宿是,曹操先睡。此人对于儒家讲的那套“仁义”,根本就不在乎。他所遵守的信则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就不做。可见此人极会生存,精通生存之道。

不同的角度见不同的曹操,我今日所见到的曹操更是一个不弄虚作假装仁义为自己而活的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优秀高考名人素材积累:曹操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文学作品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曹操的歇后语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借东风杀曹操——间接害人;间接杀人

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

华佗给曹操治勃—枉死——

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华容道的曹操——难过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吃曹操饭,干刘备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曹操做寿——贺礼实收

曹操走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转胎——疑心重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曹操远张松——以貌取人

曹操遇将干——误了大事

曹操遇关公——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不自喜

曹操迎黄盖——上当不浅

曹操贪慕小乔——犯贱

曹操杀杨修——嫉妒之心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曹操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梦回三国,看烽火硝烟,品英雄豪杰,乃悟,曹操,才是真英雄。

——题记

翻开尘封多年的三国演义,不禁又沉醉其中。每次读三国,总是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壮志而钦佩,总是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神奇而叹服,又总为关云长败走麦城而伤感。但是,我却偏偏忽视了一个真英雄,他就是曹操。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汉贼董卓,祸乱天下,各诸侯坐山观虎斗,唯有曹操,行刺董卓,不幸未果,被迫献刀,仓皇而逃,幸遇陈宫,共图大业,却杀吕伯九口,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胸怀大志,乃真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联合十八路军讨伐董卓,董卓大败,夺路而逃,各路诸侯坐收渔翁之利,唯有曹操,领兵追杀。后招兵买马,养精蓄锐,挟天子,令诸侯,迁都许昌,官渡战袁绍,收许攸,烧粮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再战,曹操十面埋伏,背水一战,袁绍又败,曹操一统北方。曹操,有勇有谋,乃真英雄。

孙刘势力渐长,曹操欲一统天下,与孙刘赤壁一战。八十万军,挥师南下,却遭蒋干中计,错杀良将,黄盖苦肉诈降,公瑾计谋曹操。两军交战,只见东风过处,火光冲天,曹军都焦头烂额,败走华容道。曹操重振旗鼓,去战马超,曹操兵败,被杀得割须弃袍。曹操并不放弃,又合韩遂,大败马超,再欲夺取南方。曹操,不屈不挠,乃真英雄。

曹操已是壮士暮年,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夺汉中,降张鲁,继续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但无奈年华似水,终病逝洛阳。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乃真英雄。

重回三国,再品曹操,乃悟:他,才是真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曹操三下求贤令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末著名的宦(huàn)官司首领之一,权倾一时。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曾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要职。由于曹操出身宦官司之家,尽管父亲身居高位,本人也才智过人,但在社会上仍受许多人的鄙视。他从自身经历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中认识到东汉选举制度的弊端,为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能将有用之才都招揽到自己的周围,他对东汉选拔官司吏的标准进度进行改革,曾连续下达三道求贤令,对社会传统理念进行强烈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与时俱进论曹操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说来好笑,我打小就看《三国演义》,所以,里面的反面角色曹操,居然成了我的“偶像”兼“呕像”。

之所以为偶像,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和人格魅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正是因为他知人善用的人格魅力,才使“无数英雄竞折腰”,也造就了千古曹操。再譬如说,虽然战乱连连,他尚且能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对战乱所带来的生活的厌恶,更可以看出他想统一中国,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求。试问,有历史上有多少挑起战乱的人关心过劳动人民的疾苦呢?

如果他没有谋略,如何能统一三国呢?何况,曹操手边既无“一步三计”之孔明,又无“三步一计”之周瑜,只有几个“相煎太急”的儿子,要征服蜀国和吴国,实属不易。我对他很是敬佩,虽然曹丕登上皇位没多久,即被攻下了,当然这不是曹操的错,是曹丕太无能。

那为什么我又说他是我呕吐的对象呢?不言而喻,是因为他的奸诈,这简直妇孺皆知。从丞相做到魏武帝,是怎么样得来的呢?心血?汗水?这样不被人笑掉大牙才怪呢?兵不厌诈,此计被曹操运用得炉火纯青,简直发挥得淋漓尽致。按我来说,不就两字:骗人!什么兵不厌诈,说到底就是骗人嘛!另外嘛,他还有一个缺点,那便是“教子无方”啰!否则又怎么会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唱?

当然,人无完人,都有他的两面性,有些优点或缺点,由于立场的不同,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他定性为好人或坏人。就如慈嬉太后,历来将她说成一个凶悍、工于心计、卖国求荣的形象,但是,这几天报纸上刊登的诸暨的名媛馆居然将她入选了,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慨叹“盖棺定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了,想来对人的评价也应该是“与时俱进”吧!

再如蒋介石,我们能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吗?我们巧妙地说他是个聪明的人,所以我一样说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人称曹操为一代枭雄,我想可能也有时代烙印在里面,认为刘备才是帝王之家,曹操或许是胆大妄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倒认为,还不如说他是胆略过人,是历史的助推剂更确切些吧!人称曹操为一代枭雄,总之我并不赞同。

与慈嬉、蒋介石如一样,曹操同样是个野心家,希望坐在龙椅上,过着九五之尊的生活!梦寐着曹家子孙世代为王的至尊。不过,我认为他更渴望着意气风发地一统河山!一代枭雄,在大浪淘沙中,有几个如此兼谋略、才智与胆识之人!大江东去,数千古风流人物,绝对少不了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曹操的高中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硝烟弥漫,这是一个阳光灼烈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谋士;可以看到舞着大刀,驰骋战场的将领;可以看到求贤若渴,众人爱戴的君主……在这星光璀璨的时代,有一颗霸气十足的星辰,他被人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名字叫曹操

乱世出英雄,枭雄曹操以他特有的光辉照耀史册。

论待人。早期的曹操性情豪爽,待人诚恳,求贤若渴。他敢作敢当,善于结交天下好汉。于是,他有了骁勇善战的夏侯悖,有了为他出生入死的典韦,有了慕名而来的徐晃,有了弃暗投明的许攸。他曾千方百计地结交关羽,赠与其赤兔马,封印绶金;他也曾喜不自禁地迎接许攸,“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他曾慨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论性情。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然而曹操是个绝对积极的人,他本身就像赤壁大火一样炽热激烈。”没错,曹操的自信乐观是他能扫荡中原,称霸一方的`关键所在。纵然他有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日,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等种.种不堪回首的败笔,但他仍能笑对四方,说道:“我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

论才华。曹操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他曾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也曾感叹人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于对贤才的追思,他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于人生苦短,他吟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的才情与他的壮志相辅相成,他有一颗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有人说曹操是奸雄,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自称为魏王,与汉家皇帝平起平坐。但我仍是喜爱曹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虽然奸,可是谁又能说奸雄就不是英雄了呢,而且一个能将文学、军事、政治、韬略、权谋集于一身并玩得出神人化,风生水起,这样的人难道不是雄才大略?难道不令世人景仰?

我喜欢曹操,喜欢他的唯才是用,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喜欢他的豁达自信。曹操,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目中的曹操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人我敢写又不敢写,敢爱又不敢爱,敢恨又不敢恨。他注定一生都要背负篡位的骂名,他就是——曹操

不言而喻,曹操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是相当好的。他的旗下有许多为他鞠躬尽瘁的人才,而这些人无一不是敬佩曹操的。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曹操是处于下风的,但是曹操却打败了袁绍,可见曹操的军事能力很不一般,曹操就像近代史上的拿破仑。

在我个人认为,曹操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曹操教育的每个儿子都各有各的才华,曹操,曹丕,曹植更是在历史上称为“三曹”。

后人们都认为曹操是奸臣,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篡位是有原因的,因为曹操在当大臣时就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他知道将来汉室是会灭亡的。于是他就想:汉室迟早会被他国侵略,等着汉室被他国侵略倒不如自己来当这个皇帝,这样一来自己既不会成为阶下囚,而且还可以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于是曹操就抱着这个恋头篡了位。我想要不是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也许曹操就不会背负一代奸臣的骂名了吧!况且身为人臣谁又不想跟着一个贤明的君主呢?

史上还有有一件事,那就是杨修之死让曹操受尽了人们的唾骂。杨修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曹操有这样的一个手下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要将杨修杀死呢?后人们都认为是曹操疑心病太重,不相信他人,但我却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修太恃才放旷了。明明知道曹操要杀他,但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置军纪于不顾,这样一来曹操就更要杀他了,所以杨修的死有一半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因此我不认为杨修的死全是曹操的错,更何况又有哪个君主眼里容得下像杨修这样比自己聪明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当所有人都讨厌曹操的时候我却很喜欢他,敬佩他,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很有才华的人。我可以在电视里看到他的死而流泪,我可以拿起曹操的书读上好几天,我可以向弟弟妹妹们讲诉关于曹操的故事……

如果我可以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三国的话,我想对曹操说:‘常种信任之花于心中,你会发现世界依旧美丽,阳光依旧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中的曹操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分三国……“林俊杰的《三国》经典又不失流行,听到这里,最先浮现在我脑海的一个人物就是——曹操

三国鼎立之时,魏武王曹操这一人物,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印象,有人用尖锐的言语批评他的虚伪奸诈,嫉妒他人贤能。相反,有些人呢,则欣赏曹操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大度气概以及他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至于我,当然是赞同后者拉。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杨修之死”中,恃才放旷的杨修私解鸡肋这事上看来,是曹操的精心安排,由此可见曹操的足智多谋。

曹操梦中杀人之事,讲的是曹操晚上睡觉时,故意将被子踢下床,当他的士卫来帮他盖被子,他则一跃而起,将他的士卫杀死,然后再睡,就制造了曹操梦中杀人这一谎言,用来吓退那些对他有小人之心的人,从中,我看到了曹操无论对于何事都非常的谨慎,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俗话说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在最后,曹操把杨修杀了,从表面上看来是摧毁了一个大好的人才,但是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却是为了曹丕、植兄弟俩的和谐着想。曹操立太子为曹丕,怕曹植不服,在杨修的帮助下阻碍曹丕的登基之事,所以就把杨修给杀了,在杀掉杨修的一百多天后,曹操就去世了。这样一个老谋深算,足智多谋,做事谨慎的英雄人物就烙在了我的心里,由衷的佩服。

好了,这就是我心里曹操,看到这里,如果你对曹操这个人物感兴趣的话,那么就去看《三国演义》吧,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书信作文:给曹操的一封信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曹丞相:

我读了《三国演义》之中的《周瑜大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之后,我就一直想写跟您谈谈,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

你堂堂80万大军,被东吴3万人马打得丢盔弃甲,早知道这样,您应该把黄盖写的投降信撕得粉碎。这场大战关键输的太轻敌了,虽说您有80万大军,而敌军3万,但是您作为一位大军事家,“苦肉计”您会不知道吗?黄盖诈降竟把您骗了,亏您还是读过几十年兵书呢,还有,您下达铁索连船的命令,其结果是把您的几十万大军带向了死亡的深渊。

我如果是您的话,先组成几个巡逻队,不分昼夜的巡逻,任何靠近我船队的人都要被检查,如果第一巡逻队受到攻击,其他巡逻队立即警报进行阻击。有了这个办法。就算他再有多少个周瑜、黄盖,也不是我军对手。再者,派一些穿便衣的士兵招收熟悉水性的人,把80万士兵抽一部分进行训练,使之摇身一变成为水兵,到时候先下手为强,把士兵分为四组,先用四分之一的士兵从左面进攻,吸引东吴一部分力量,再派四分之一的士兵从右路包抄,然后再派四分之一的人从正面进攻,还剩一部分士兵在后面放箭掩护,杀他个措手不及,从而轻而易举的夺取东吴。这才叫痛快!哈哈……,可是时光不能倒流,失败已成定局!

您的失败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谨慎,不能轻敌,要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百战百胜,取得优异的成绩!

再见,曹丞相!

[书信作文:给曹操的一封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的曹操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诸位必定是再熟悉不过了。今日,我们便来聊聊这位乱世之奸雄。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里对曹操的描述可令人不敢恭惟,特别是在“曹操误杀吕伯奢”那段中,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心想:这人怎么这么狠那?

可是当我们从一个方面来看曹操:曹操是西门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又和袁绍共同集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绍、吕布、袁尚、袁谭、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统一北方,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大野心家呢?

许子将曾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然,所谓奸雄、奸雄,就是要奸。"奸"在曹操看来可不是骂他,当年曹操和袁绍决战于官渡,因惧怕袁绍的大军,曹营中有许多人私下给袁绍写信,希望可以保全自己一命。

没想到曹操后来竟一举得胜,并搜出了那些宦官员的私通信件.正当大家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烧光所有私通信件!这招真是"奸"啊!既表现出了自己"慈悲为怀",还让自己的部下对自己更加死心踏地.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没错,作为一个军事家就是要狠,狠不下心就会被别人吞并、打败.现在,我们再次回顾“曹操误杀吕伯奢”事件,发现其实曹操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吕伯奢一家真是要谋害曹操而曹操却心慈手软,恐怕历史就将被改写!

曹操虽"奸",却是合乎常理的"奸".一名卓越军事家应具备的"奸".当他的奸诈终使他成就了一番霸业时,我们不由惊呼:"曹操,真奸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曹操斩军需官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曹操某次带兵出征,却发现粮草短缺,官兵吃不好,情绪不平,。曹操私下问掌管军粮的军需官,有何办法。军需官说,可以改用小斗秤量军米,也就是量器变小,士兵不容易发现米量不足。曹操同意了,不久军队内部有人发现了量器的变化,传出曹操在量米时动了手脚,曹操为安定人心,便向军需官说:“我向你借件东西,以安抚军心”于是将军需官斩首示众,宣布说:“这人用分量不足的秤发军粮,盗取公粮,现以斩首。”军队里不满的情绪才平息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曹操是英雄奸雄,是红脸白脸,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关于他爱才惜才的品格,却是众口一词,举世皆知的.

史书中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司马光说他:"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李卓吾也由衷赞叹:"老瞒每见人才,便思收拾,如徐晃等—无放过,只此却便是立王之本."由此看来,老瞒的知人善用实在是广受好评,与刘备相比如何操自陈"荀,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惊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曹方的人才,比之吴蜀,有明显优势.

引人之言夸为虚,自当以史实为证.

典韦乃曹操手下一大猛将,战功赫赫,在濮阳城下中为护操而死于乱箭,死了半响,却无一人敢从前门入,事后操祭典韦,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但无深痛;独号泣典书也".又一日到清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此二祭典韦,不禁使人皆感其爱才,你若定要说他奸,如果说他厚待生着的大将,用金银官爵收买,使其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操服务,尚有"奸"之嫌疑,那么他对于—个已故的将士念念不忘,牵肠挂肚,也是利诱之计吗这是爱才之心的真情流露啊!

曹操礼遇关羽,更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美文字.操为得关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关羽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操;二,俸禄养赡照给;三,知皇叔即辞.操真心待之,见关公所着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见其美髯长而易损,则以纱锦作囊,赠与关公护髯,堂堂大汉丞相,关怀下臣如此无微不至,岂是虚情假意可为

为关公送行一段尤其可敬.三番委派专使,通令沿途关卡不可刁难关羽—行.有诗评曰:"为爱英雄越古矣,三番遣使意何深.应非孟德施奸狡,正是捞笼天下心."

有人拿曹操睡中杀侍一事来驳操之爱才,试想,操驰骋沙场,杀敌无数,结怨之人亦不可胜数.且世人趋炎附势之心亦为正常,收人心实属不易,叛变之事屡见不鲜,怎可不多加提防为已之利而除有害之人,每人心底必然有此之念,实不应由此怨操,更与他是否爱才无多大瓜葛.

虽然曹操身上不无让人咬牙切齿的恶性,但他有着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这一点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