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扶贫日记100篇范文【精选20篇】

好光阴应该是这样吧:一分一秒都过到了心里去,喜悦悦,暖洋洋,不嫌浪费,不嫌有悲有喜有惆怅,甚至喜欢那凡尘中小小的烦恼,喜欢那生活里必要的瑕疵。每日一记……小编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接下来要给大家提供的是:日记100字左右。

浏览

5014

作文

143

2024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3日,我们村挂包单位保山市水务局一行5人到村里进行“挂包帮”“转走访”走访、回访工作,分三组对所挂钩的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家对扁里村的变化给予了肯定,近来加大了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泥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人家日子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都在建新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户户通水通电,农忙之余有了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大学生读书也有了长期的帮扶,路灯照亮了扁里,大家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首先到了张光明家走访回访,他家正在请人建盖新房,面积120平米,两层基础先盖一层,第一层基本建成,询问了他家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和眼前的困难,家庭主要来源与外出昆明务工的大女儿,外出6年了,每年节省1万元给家里补用,茶叶收入0.5万元,核桃收入0.3万元,买黄牛一头0.5万元,但由于建盖新房也还差点欠账,贫困户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有信心,时间过得最快,一聊一个小时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去了杨光福家,门没有上锁,主人不在家,经过几番周折打电话,电话联系上了主人在县城打工,他父亲在家采茶去了,请隔壁邻居去找贫困户的年迈80岁的老父亲,等了20多分钟,迎面走来了位瘦高的老人,看上去很精神,身后背着一箩筐新鲜茶叶,他说附近有块近一亩的茶地,他去采茶弥补家用,我们与他说明了来意,并与老人聊聊天,问问家庭生活和贫困情况。他说他家的贫困情况主要是2个孙女在上学,一个在普洱读大学明年毕业,每年费用也要1.5万元;一个在昌宁县读高一,学习很优秀。老人说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聊聊天,由于困难,杨光福也只有外出县里打工,主要是做改木板和房屋漏水的技术活,有活做每天收入也有80-120元。老人自己读过小学,由于当时家庭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十分遗憾,现在2个孙女读书很好,他很欣慰,满足了老人家的心愿。老人说:“孙女读书就像是帮我读书一样,家里住房条件差一些,不与别人攀比,暂时没有能力盖新房,再苦再累一家人也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我们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心里很感动,我暗自敬佩起这位80岁的老人,明道理重教育懂得感恩。我们鼓励老人,明年大孙女毕业工作了,负担就减轻了,您也可以享福了。我们告诉老人:“如果小孙女在读书上有啥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扶,孩子考上大学一定与我们联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孩子继续教育帮扶,今年市水务局已经教育帮扶了村里11个大学生读书长期帮扶,有困难一定打电话告诉我们”。老人激动的说:“你们是我见过的人品最好,素质最高的干部”,说着说着几次落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最后我们陪老人去附近茶叶收购站卖了6公斤鲜茶叶,每公斤2.5元,老人说:“今天的茶叶收购价已经很好了,他采摘的是一牙两叶的,很标准。”看到老人知足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也深知挣钱不容易。

回忆白天与老人的见面,难以入眠,干脆坐起来写这篇日记,我心里十分敬重这位年迈的老人,向他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家穷志不穷,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我激励我前行,我会找时间多陪陪这位老人,多关注这个孩子的读书状况,尽心尽力帮扶。我一定会在扶贫的工作中越做越好,务实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

“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 …“

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精准扶贫个人简短日记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山塅村位于于都县仙下乡的最北边,这里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自然资源匮乏,生活饮水困难。为了改变生活,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所谓“386199”部队。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老致贫,劳动能力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的是因学致贫,对仅靠耕种的农民来说,读书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有因愚致贫,个别农户由于智力障碍或没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导致贫困;个别是因懒致贫,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驻村扶贫工作日记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电话联系马吉米村马吉米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付早,打算再次去他家走访。因他有事,只好傍晚去。晚饭后,我和队友苏煜、吕继踏着暮色,走过半个多小时的水泥台阶山路来到邓付早家。

邓付早一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邓付早爱人端来几根黄瓜招待我们,大儿子李学普忙着泡茶,被我止住。我对他说,吃黄瓜就行啦。

坐在邓付早家客厅简陋的沙发上,我们拉起家常。

“10多年前,爸爸在兴建的电站工地打工,因房屋垮塌,肋骨被砸断。此后,爸爸一直在家养病,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妈妈一个人撑着。爸爸现在都不能干重活,只能背三四十斤重的东西。这些年,辛苦妈妈啦!” 健谈的李学普边介绍边削黄瓜。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恰付前用生硬的汉话说:“没事!没事!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灯光下,恰付前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乐观。她告诉我们,现在最让她焦虑的是,小儿子李学邓已经22岁了,除了偶尔上山采药,大部分时间闲在家里,对象也没谈着。

“你那么一个帅气聪明的小伙子,还愁找不到女朋友?不过,男人再帅,没本事也没人喜欢。要赶紧想办法挣钱。”我接过话茬对李学邓说。

李学普今年26岁,5年前曾到怒江州府六库打工,现在主要从事屠宰。他告诉我们,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上山多买到几头猪,屠宰后到马吉乡集镇上卖。由于无法称秤,与村民交易时全凭经验估算。有时估算多了,自己就亏本。我们建议他多养猪,他说,家里耕地少,每年收入包谷500多斤。加之住在山上不通公路,养猪不太可行;养鸡,他和父亲共同养鸡12只,前段时间鸡瘟死了4只;扩大草果种植面积,他家只有1亩多地适合种植草果……去年, 李学普种植了300来株重楼、养了两窝蜂。他觉得,种重楼是目前他们家增收的好途径。李学邓则自有他的想法,他想养竹鼠。

不觉中,已近10点。我们起身告辞,邓付早一家挽留我们在他家留宿。因要赶回驻地有事,我们谢绝了他们一家的好意。恰付前拣了几根黄瓜装在塑料袋里,送给我们。拗不过她的一番情谊,我收下了两根。

下山路上,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邓付早一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如何才能帮助他家如期脱贫?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值得深思的问题。每次走访贫困群众,总是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究竟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却又无能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00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 家,苟仁 ,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2664 字

+ 加入清单

按计划,今天下午准备召开村民和党员代表座谈会,评定易地搬迁户,听取精准脱贫有关意见建议。趁上午时间,我和驻村工作队员贺贵修两人一起准备到几户贫困户家走走,再看看生产生活情况。因头天下过小雨,路上还显湿滑,怕今天又有雨,上午八点左右我们走的时候,各自换上了一双胶鞋,带上了一把雨伞。翻过两座山梁,爬过两个陡坡后,我们步行一个多小时终于才来到了居住在虎山村6组的张少应家门前。还没到大场边,老张夫妇俩就跑过来和我们握手。“陆书记好,今天有空来哟,又累了一身汗吧!”见我们满头大汗,老张赶忙跑到屋里头倒了半盆热水端出来,热情的叫我们先洗把脸。看到老张这么热情,我蹬下身去洗了下双手,然后就用手将满脸的汗水搽去。老张又是装烟又是倒茶。我们都说不会吃烟,接过热气腾腾的茶水,拿过木椅,招呼老张夫妇俩一起坐在屋前的大场上拍谈起来。老张夫妇俩今年都快70岁了,名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在外地务工时被人暗算害死,剩下两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家在外,长年没回过老屋。听说二儿子在外当门卫,每月工资1000多点,勉强糊口;老三在十堰开了一家彩票店,听说前年亏损了30多万元,现在已经关闭了店面。老两口靠老张一人在自家地里种3亩果木树和喂两头猪过日子,谈不上两个儿子照顾和养老。家里现在只剩下三间半干打垒土墙房,因长年无人检修和居住,墙体严重侵蚀剥落倾斜,老张夫妇平时住在墙体勉强好一点的半间偏屋里,靠两口棺木抵住墙体以保证安全。自去年驻村以来,我和村干部已为此上门了几趟,让老张俩先想办法叫儿子回家看看并商量盖房事宜,但两个儿子一直不愿意回来一趟,更不消说翻盖新房了。刚坐下来与老张聊几句,就听老张说最近好像墙体倾斜的更严重些了。我坐不住了。赶紧起身跑到屋里一看,三间房子的山头墙已经倾斜的很严重,上次看的裂子今天看上去加大了不少。“张叔,这房子不能住人了,赶紧想办法搬出去住!”“陆书记呀,我咋不想出去住啥,哪有合适的地方啊,上次你叫我先搬出去搭棚暂住一下,我就在屋头那搭了间草棚,已经把床铺搬过去了,就是白天在旧房子里做一下饭啵!我也怕半夜房子塌了,连死都不知道呀!”。随老张一起我们去看了下老张新搭的草棚。草棚不大,勉强支下了一张床,周围用柴禾拦结实了,勉强挡住了风。

记得还是去年评议贫困户时,老张一家因危房问题被纳入了扶贫对象,但通过这一轮数据大对比,因他的一个儿子在十堰注册成立过彩票店,老张一家子贫困户又被清除了。“张叔,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再来看看你家的房子,顺便通知你下午到村委会参加一个会。上次我给你也讲过,因为你儿子开店的事,你的贫困户名额被取消了,现在你家的住房情况也很严重,我们想办法给上面汇报一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但是,你先按照我们说的,先搬到草棚里住一下,或者投靠亲戚暂住一段时间,安全千万要注意啊!我过几天还来看你。”“嗯、嗯,没办法,不怪政府和领导,儿子不争气,没用啵,我就想要求政府能不能把我老两口的睡觉的地方解决下就满足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心想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依依不舍的离开老张家时,已经是十点多。走不到半里路,正好遇到我们要去的贫困户任少行。“任叔啊,这么巧,正要到你家去呢,走,到你家再看看!”。“好!”。老任乐呵呵的前面带路。任少行是村上4组人,一家5口,老两口都是70多了,唯一一个儿子自从结婚一年后出门到现在18年没回来过,儿媳朱红梅领着不到一周岁的儿子一直到今年18岁供他上了大学。虽说一家5口人,其实就靠老任和儿媳撑着。儿媳朱红梅是远近有名的“能人”,丈夫离家出走后,18年来从没提出过改嫁,为了儿子和两个老人,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每年喂养5头大肥猪供家庭生活和儿子读书。从最初的每年4、5头肥猪,到今天已发展到每年出栏生猪5-8头、山羊60多只、土鸡200多只。虽说家庭养殖业小有规模,但是考虑到现在还是居住的两间土墙房,一个儿子上大学,加上家庭主劳力又离家出走,在精准扶贫“三评五访”的时候,群众一致评定老任一家为贫困户。今天再次上门,看到老任已经将房屋进行了改造,大场也铺上了水泥,猪圈和羊圈、鸡舍也都进行了加固改造。我和同事贺贵修都不约而同的对老任说到:“老任叔,不错啊,进度蛮快嘛,搞得不错!”“今年开年你们来给我宣传政策后,我先为了孙子读书着想,没有搞大的建设,就只是维修改造了下,能安全住就行,等以后孙子有用了再换楼房!”红光满面的老任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笑容。“老任叔,下午村上开会,你不方便,叫儿媳朱红梅去一哈!”“好的”。一旁一直少言的儿媳朱红梅满口的答应到。

离开老任家已经快到十二点了,老任再三挽留叫我们吃了午饭再走,我们说还要走几户看看,就不打搅了。在回村上的路上,顺便我们来到了公路边2组的贫困户刘自富家门前。老远看见佝偻着身子的老刘正在拆除的旧屋场地上捡拾着。“老刘、老刘!”刘自富耳朵有点聋,我们走到他身边大声的喊几声后,老刘才知道我们来了。“哦,陆书记、贺科长来啦!”。“老刘叔,房子早都拆了,怎么还不动工盖呀!”。“陆书记呀,我们超娃子二月间就请挖机把旧房子拆了啵,屋基都下了,请了个先生算了下日期,说是上半年不能动工盖房立门,他又出门打工挣钱去了,下半年回来再盖。”老刘说的超娃子是指他的二儿子刘超,今年30多岁了,因家里困难一直没说到媳妇。刘超是这一家之主,大哥和嫂子痴呆,一直由他养活。刘超这小子灵光,16岁出门打工,这几年搞养鸡,最好年份达到了5000多只,因为防疫技术等问题,当年走瘟疹一下子死了4000多只,亏损严重。后来,他又引进特色蔬菜“黄秋葵”和小水果草莓种植,获得成功,每年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规模不大,靠种植业仅能糊个口。通过工作队和包保干部上门做工作,他决定借精准扶贫政策重操旧业,规模养殖贵妃鸡。他计划分三步走,先盖房,再说个媳妇,最后根据实际能力发展养殖业。听了老刘的一席话,我们没有多说什么。“老刘啊,不要信迷信哦,钱筹够了快盖起来好说媳妇!”。给老刘打了声招呼后,我们就开始往回走。

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今天见面的几位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多次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上午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3月21日 星期一 雨

今天,天气有点冷,下着雨。我和工作组的另一名队员刘飞老师撑着雨伞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走访工作。

我们来到了胡胜村四组吴家地垸,走进了吴友元老人的家,他坐在一把小凳子上修理农具,老伴舒翠花婆婆正在收拾碗筷。我们介绍了来意后,舒婆婆热情的搬来两把小椅子请我们落座。吴友元老人家里一共有6口人,他今年78岁,年高体弱,眼睛很不好。舒婆婆已有72岁,身体还算健朗,嗓门很高,里里外外全靠她。儿子和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大孙子初中毕业后去学泥水工技术,小孙子在中学读初三。只有周末,小孙子才回来一趟。我问她老两口在家是否感到孤单,她说:“我们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怕什么,只要清贵(她的儿子)他们在外平平安安就行了,前几天,眼皮子直跳,我叫隔壁的友春打了个电话,结果,儿子埋怨我,老头子也说我的不是,我还不是担心他们,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你们说是不是?”我笑着安慰她:“你老人家要保重身体,你们的健康是他们的福分,照顾好自己,以免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心不安。”舒婆婆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住了。她告诉我们,现在政策好了,种田不上交,国家还有补贴,她家4亩多田,去年就补了四百多,她们一家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使老两口生病了,也不会给儿子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清贵在外打工尽管找了些钱,也是汗水换来的,老两口栽了一些棉花,以补贴家用。现在,只希望大孙子娶个媳妇,抱个曾孙,小孙子考上武中就好了。

舒婆婆是位健谈的老人,而吴友元老人在整个走访过程中,一直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迷着眼,面带微笑,边修理农具,边倾听我们的谈心。在我们要离开时,舒婆婆一再挽留,我谢绝了她老人家的好意,告诉她我们以后还要来,又去另一家开始了走访。

走在路上,我想起了自己那满头白发的母亲,她何尚不像舒婆婆那样时时刻刻在惦记着我呢?要常回家看看。在广大农村地区,像舒婆婆那样的空巢老人有很多,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她们没有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而一心只为儿孙的平安祈福,为儿孙的将来祈福。我们国家是个崇尚孝道的国度,对老人多一份关爱是我们晚辈的责任,作为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我们要定期的打电话报个平安,利用节假日常去看看,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个人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5月18日,村里安排我、镇干部姚元梅、村官林选钟下乡入户,开展走访调查。他们比较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所以我们很快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当准备返回村委会时,村副支书陈元毅负责、挂片的田坝社3点钟要进行“回头看”民主评议贫困户,提出让我留下一起完成田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田坝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民主评议工作由村干部陈元毅、镇干部蒋必春负责。3点钟刚过,人已到齐,首先由村副支书陈元毅介绍会议召开的动因、主题、贫困户标准及范围,并引荐、邀请我发言、讲话。作为从省上下来的同志,亲自参加村社会议,群众相当期待。当我站起自我介绍、讲话时,大家都聚神凝听。我也放慢语速、吐清字眼,尽量避免因普通话造成部分老年人听不懂的问题。我介绍自己会全力以赴做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困难。但是,前提是认定真正困难的家庭,扶真贫,真扶贫。所以,这次一定要评议出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每位乡亲要客观、公正、出于公心、发自良心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贫困家庭。我讲完后,陈副支书接过话题,进一步强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客观评议,并请蒋必春宣读贫困户候选名单,请大家评议。

第一个参加评议的是一位老党员。他不评议自己,而是评他的一个神经有问题、受过车撞、腿有残疾、媳妇跑掉、留下2个孙子的大儿子。在贫困程度上,他认为其子的家庭在整个石灰村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有一户人本身有病,难以治愈,家庭困难,还没有纳入建档立卡户。因申请低保名额,与村干部有过争执。另外也还有一户新申请。我提醒主持人不妨都纳入,由群众来决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公断。

我和镇干部蒋老师及时编写贫困家庭候选代号,将制作好的选票发给现场群众,同时提醒群众因为名额问题,在12户中只能选中9户,可以少选,但多选属于废票。有几个家庭户主选择弃权,有几户代表表示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有几户认为选谁都可以,自己无意见。结果,最后清点票数,可能不想得罪人,仍然有多张全选票,从而成了废票。

作为反映民意的投票环节,其中的公开唱票、公开计票就成为了关键的核心节点。现场公开唱票、现场计票、现场公布结果,随即展开。将废票剔出,最后原9户候选对象中当选8家,新纳入候选对象的3家有1家当选,随之,张榜公示。

投票前,原先的9户候选贫困对象就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次投票就是落选,也保证承认结果。结果揭晓后,原先喊叫得很凶、争着加入候选贫困户对象的2家没有了意见和声音。评议后,参会家庭认为,此种办法好,是真正的民主,能够真实地发映民意,符合实际。既选出了真正的贫困家庭,又化解了冲突和不满,还不会制造矛盾,避免了得罪乡里乡亲。

如果需要总结此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话,可以得出,一要勇敢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自荐、他荐、荐人、上级推荐,拿出候选对象。只要统一了标准、范围和条件,明确了界线,就会推出合适的候选对象。因为,群众心中有杆称。二要会议领导人员当机立断,及时纠偏,保证主题,同时,主持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客观公正、公道正派,就会有威信,就能服从。三要全程公开透明,现场公开唱票、计票、公布结果,真正赢得在场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共产党人不怕民主,并且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的旗帜。只要我们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群众工作路线,在法治的原则和框架下,民主就能充分反映民意,就能符合实际情况,就会是好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为了百姓,我们就能好事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肖院长带领法院29名法官干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他多次与69岁老人邹友珍面对面交谈,了解到邹友珍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其子祝某某有轻度精神病且残疾,家里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等各类补助,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肖中兴当即表示: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确保邹友珍家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管从法院还是个人的角度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好,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随时给我电话。”临行前,大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帮扶对象,方便帮扶对象沟通、联系。此次的活动,给予人强烈的触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很幸运,我成为这次 “三合一”工作队队员。那一刻,我紧握自己的手:一定要“专下来,沉下去”!唯有专注,唯有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与工作组组长武振林汇同安桥村干部一起走村进户,详细了解和掌握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并建立扶贫帮困明细台账,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县法院“走亲访贫”活动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更多村民改善一定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忙碌、充实,但幸福快乐着,这便是我在安桥村最真实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走访了罗坊村顶塘小组何青华贫困户。经过倾心的长谈得知:她丈夫因一场车祸不幸遇难,成为一位单亲妈妈。在精神和家庭的重压下,要供2个小孩子读书,大儿子在赣州读技校,小儿子在站塘初中就读。生活来源只靠政府的低保和做一些零星衣服活维持生计,其本人身体时常欠佳。

我听完后,深深地长叹一声:是呀!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我打起精神安慰和鼓励她做一个坚强妈妈。同时宣传了可以申请贴息贷款3至5万元、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扶贫惠民政策,相信有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干部的大力帮扶,生活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回到乡里,我赶紧为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种养帮扶计划,期待她家早日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村干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在驻村工作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党员干部座谈工作、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对村情村貌有了全面认识,从百姓的言语神情中,我掌握了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感受到了他们对组织寄予的深切期望。我结合实际,决定从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踏查,全村除整村推进时修了5.3公里的路外,尚有近三分之二、15公里的路没有硬化。针对无潜可挖、只能争取外援的实际,我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信息收集上,到其他村参观见学、去乡镇参加工作会议、到县直部门办事时,注意了解有关村屯道路修建信息,努力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几个月来,我多次跑省直、县直有关部门,上下齐手,发动同事、战友帮助留意信息、尽力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村屯道路修建已被列入全县工作计划。此外,村中的桥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修建都有了眉目,项目修建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桥梁选址已完成勘察,目前都在有序推进,村里百姓知道后都喜笑颜开,人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悄然拉近了我和百姓间的距离。

扶贫要带着感情。百姓对扶贫寄满了厚望,对组织上派来扶贫的干部都高看一眼,对其所作所为都铭记在心。在一次走访中,“车陷入泥沼,百姓自愿前来推车”的情景,让我体会到“你若捧来一碗水,他愿奉上一颗心”,只要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就能赢得百姓的无怨无悔的支持。驻村扶贫就要穿得布衣、坐得板凳、唠得家常,切实了解百姓的需求,把百姓的需求作为导向和动力,带着感情实打实地帮助他们把影响生产生活的路、桥、房等难题协调好、解决好,使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也一定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扶贫要扶到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扶贫要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干部百姓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没有好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扶到根上点上。对贫困户不能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资金的帮筹钱、没技能的帮培训,真正把各级组织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的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扶贫要接力攻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致贫多非一日,脱贫难在一日,扶贫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年复一天的努力。要按照脱贫五年规划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引导百姓围绕既定的努力目标,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去做,绝不能“三年打鱼、两年晒网”,使规划和发展目标成为空中楼阁。团结村毗邻县城,绿色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应在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尝试有所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月22日。走访地盘子村贫困户黄生录家。

基本情况:家庭人口4人,黄生录以及儿媳与两个孙子。黄生录60岁,以拉运沙石为第一收入来源,以全家10亩耕地租赁费用(每亩500元,年共计5000元)为第二收入来源。儿媳在县城租房照顾孩子上学,期间在各类饭馆打工(每月1500元)为该家庭第三收入来源。目前户主黄山录因腿痛、腰痛等疾病而无力拉运沙土,因此全家月收入不足2500元。

需求:通过申请扶贫资金,搞家庭牛羊养殖。因为黄生录本人有牛羊养殖经验,同时也可以向村民租贷部分草场,牛羊养殖条件已经成熟。

措施:积极联系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其引进牛羊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对自家庭院部分房屋改造为牛羊养殖棚;协调牛羊饲草料,联系当地养殖大户引进带动等。

家庭希望:通过黄藏寺水库建设补偿款,首先在县城购买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让儿媳与孙子居有定所,孙子上学也方便;家庭内部积极动员儿媳择婿再嫁。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确定了9个省定重点村和13个州定贫困村。共抽调扶贫干部71人,其中省级27名,州级44名。扶贫干部均能及时报道上岗,积极与乡镇党政、村“两委”打成一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为扶贫工作队和选派单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一本民情日记虽然只是概要的民情记述,但如果没有一种亲力亲为,没有一种一心为民的民生情怀,自然就看不到贫困村未来的希望,当然就更写不出独到的发展眼光和发展思维。从这个意义而言,民情日记是一面镜子,是一个窗口,或者说是一个扶贫攻坚的发令枪,从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激越与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2135 字

+ 加入清单

2月22日早晨,正是一年一度的元霄节,县城和乡村到处正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吉勇、副局长张宝平、总会计师陈伦华带领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深入六郎乡赵家河村、黄龙沟村、观音垭村和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等8个村,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对接。财政局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元霄节的早晨就已拉开了序幕。

在康家梁村,局长陶吉勇、六郎乡长王飞一起参观了村级阵地和村容村貌。康家梁村曾是县财政局的扶贫村,财政投入了120多万元,建起了村办公楼,修通了村级公路。后来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该村,看到的是桑蚕基地郁郁葱葱,幢幢民房拔地而起,村级公路宽阔平坦,朵朵鲜花迎风怒放,农民露出张张笑脸。看到全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陶吉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飞对陶吉勇说:“这真是,上级扶持力度大,全村旧貌变新颜呀”!

车子驶过金钱河大桥,上了一间坡,拐了两个弯,不一会来到赵家河村。在赵家河村,陡岭库区风光尽收眼底,陶局长一行无暇欣赏旖旎风光,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和村书记王太华攀谈起来,了解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情况。陶吉勇还要求局工作队要对包联户档案进一步查缺补漏,要落实好对困难户的帮扶措施,并就精准扶贫工作与乡长王飞和村书记交换了意见。

陶吉勇一一来到深入贾庚富、王世美、王世荣、王德富等7个贫困户家中,逐户了解家庭情况,宣传产业发展政策,确定增收项目。贾庚富,现年53岁,全家五口人,是该村马头羊产业大户,现有马头羊40多只,看到他养羊有丰富的经验,已有脱贫致富的希望时,陶局长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鼓励他再发展40头,总数达到80只。在赵家河村,还察看了保障房异地搬迁选址。

元霄节之夜,万家灯火,在六郎集镇,天空中不时地绽放着缤纷的烟花,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在六郎乡财政所会议室里,局长陶吉勇招集工作队的同志开会强调,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工作推进到位。要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落实脱贫措施,要努力做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要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

2月23日,在县财政局二楼会议室.局长陶吉勇主持召开了由局班子全体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参加的精准扶贫工作紧急会议.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紧急通知精神,安排局机关财政干部除值班人员外,全部深入精准扶贫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

财政局8个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局机关110多个财政干部又一次分别深入黄龙沟村、观音垭村、三院村、青铜沟村、兵营铺村、柯家湾村和湖北口湖北关村开展结对帮扶。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宣传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增收计划,和村干部一起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2月24日,在六郎乡赵家河村办公室里。笔者看到该村扶贫队长李林明、队员邹景森、刘建国、刘锐、张先福正在和村干部们一起正忙碌着做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在黄龙沟村,袁义宝入户走访了5个贫困户。8组村民贺祖国过去每年种植药材白芨,且小有收入,今年,他还想种植1亩多地的白芨。袁义宝算了一笔帐,按1亩地产1800斤计算,每斤卖70元,总收入可达到126000元,除去成本,两年可增收5万元,致富希望大大增加。

2月25日,六郎乡党委副书记王超、财政局总会计师、扶贫工作队长陈伦华来到黄龙沟村带领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同志进村入户和贫困户见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落实帮扶措施。王超是负责六郎乡全乡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本来他肩上的担子就很重,但是,他还是深入一线和困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了解群众疾苦,这让我们工作队的同志都很感动,激励着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在与困难群众见面过程中,我们还看到,有的群众住在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高山上,有的年老体弱、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长年患病,为治病而债台高筑。有的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只有依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迁移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兜底等方式,促其脱贫。政府“五个一批”的扶贫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2月26日,在黄龙沟村委会会议室里,笔者看到,县财政局白绍军、夏学宝、张鎏玉等七名干部与村干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做着贫困户的档案。黄龙沟村是由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贫困户相对就多一些。村书记告诉我们说,全村有292个贫困户798个贫困人口,仅填写脱贫手册和贫困户档案就是一个超大工作量,县财政局看到这种情况,就安排局7名机关干部进驻该村做建档立卡工作。村干部们都非常感动地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县财政领导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非常感动”!

近期,在六郎乡赵家河村等7个村和湖北口回族乡的湖北关村中,到处都有财政干部进村入户忙碌的身影。据统计,在财政包联的8个村中,已有117名财政局机关干部和300多名乡镇财政干部开展包联、走访活动和贫困户档案的整理工作。

笔者全程参与了财政局安排的精准扶贫工作,我真切地感受到财政局精准扶贫的力度是很大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局始终把此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在油坊里认识了他。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她想贷点款在集镇上开一个电焊等修理铺子。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走的时候,我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村里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走在返回的路上,我在深思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老致贫,由于劳动能力下降,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等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现状,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个人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计划,我今天继续入户走访贫困户,我所包联的居安村建档立卡扶贫户共53户161人。

到村后我先到村部给村上主要干部安排了早会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扶贫户产业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平安建设等几项工作,随后对照贫困户花名册,继续入户走访了解情况。

到贫困户张宏根家里时,只有他一个在家。张宏根家里共4口人,儿子在西安搞印刷,儿媳在西安管孙子,属因病致贫,张宏根2012年得肝硬化腹水,去年9月,肠道又患病,共花费10万余元,家庭仅靠儿子在外务工来维持生活,10余万元的花费,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负担何其重。尽管失去劳动能力,他还是坚强地面对困难,在自理生活的同时,还继续操持家务。在聊家常的过程中,当提到他的子女时,他的话语明显多了起来。我心里五味杂陈,从他的语言中,明显能体会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脱贫的信心,令我十分敬佩和欣慰,我想,这种改变穷困、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是全村、全镇人民的共同希望。而这希望是压在我们肩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1月6日,元旦刚过,正是天寒地冻时节。而在襄汾县南辛店乡小陈村的村委会里,却是热闹非凡。支村两委一班人正紧张地筹划着开春建设大棚项目。发展蔬菜大棚是该村 “第一书记”武红卫为村民要办的实事之一。

“住村后要努力办实事,帮助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二,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武红卫2015年8月14日参加襄汾县农村第一书记任职培训时在民情日记的第一页写下的对自己的要求。如今,武红卫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仅有685人的村庄里。“回顾这一年多来在小陈村的酸甜苦辣,越来越觉得离不开这个岗位。”武红卫指着记录他工作历程的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说,这段工作经历将是他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扶贫干部驻村日记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到三组,那个地方没有信号,手机进入盲区。中午13:30的,我们在山上一家农户吃饭,漂移信号捕捉到一个电话,但只听得一句,便又没了信号。我跑到山顶,把电话回过去,却怎么也打不通,原来他们也没信号了。只得匆匆吃完饭往山下赶,这些天以来我们天天在村上,很少知道单位的近况,在这个小空档,思绪突然铺开,我开始想念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宝贝女儿,我的小县城。

雨一直在下,似乎没有停的意思,我们在村址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等候检查。4点钟,检查组一行4人来到村上,在村址一楼大会议室召开简单的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兴坪村概况,分析了兴坪村贫困原因、搬迁情况和产业的后续发展问题。

村支书汇报说:兴坪村从2011年考核全镇倒数第一名,到顺数第二名,到2013年全镇的第一名,两委班子是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我们有信心把兴坪村建设的更好。

这样铿锵有力的表态,为兴坪村争取到了机会,会上当场决定把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放在兴坪村,要求村上必须把资金使用好。同时希望村民转变思想,把要我搬转变到我要搬,通过大户带小户,转变观念促进产业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28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干部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

今天是2016年3月5日,转眼到上升乡团结村驻村工作已近半年了。入户访贫问苦、田间帮急解短,不经意间拉近了我这个“外乡人”和村里百姓间的感情距离,也让我对农村生产生活现状有了直接强烈的感受。中央实施“精准扶贫”,各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点燃了乡村和百姓的梦想,村里先后召开了支委会、村代会、党代会、村屯干部会,百姓的精气神都有了新变化,全村上下鼓荡起了一股强村富民的壮志豪情。在入户访贫问苦、与村屯干部共同研究脱贫办法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在驻村工作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党员干部座谈工作、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对村情村貌有了全面认识,从百姓的言语神情中,我掌握了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感受到了他们对组织寄予的深切期望。我结合实际,决定从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踏查,全村除整村推进时修了5.3公里的路外,尚有近三分之二、15公里的路没有硬化。针对无潜可挖、只能争取外援的实际,我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信息收集上,到其他村参观见学、去乡镇参加工作会议、到县直部门办事时,注意了解有关村屯道路修建信息,努力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几个月来,我多次跑省直、县直有关部门,上下齐手,发动同事、战友帮助留意信息、尽力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村屯道路修建已被列入全县工作计划。此外,村中的桥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修建都有了眉目,项目修建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桥梁选址已完成勘察,目前都在有序推进,村里百姓知道后都喜笑颜开,人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悄然拉近了我和百姓间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精准扶贫个人简短日记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整理完资料,已是12点了,再加上连日马不停蹄的作战,同志们今天的精神状态特别不好。

落座接待的第一个贫困户是位大爷。看着我们疲累的样子,签字的时候大声对我们说:“孩子们,辛苦了,多喝点开水。”他真心的问候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和激动起来。平时爱开玩笑的客户经理马锋站起来对大爷行了个军礼:“为人民服务。”引得大伙都笑起来,同志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

是啊,四五十天了,不管刮风下雪,没有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有时候连着几个晚上的加班,感冒了吃点药继续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让人在情绪上变得焦躁,每天只是机械化地填表、摁手印和拍照,不觉得忽略了与老农的交流。大爷的一声“辛苦了”,真心流露出了贫困户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感激,让我们悠然觉得有种灵魂的苏醒和温暖的感觉,也让我们忘记工作的疲累,继续投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