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关于鲁迅(精品20篇)

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带来:给鲁迅的一封信。

浏览

5080

作文

1000

怀念鲁迅精选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自嘲》,也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完了关于鲁迅先生的第五组课文,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出版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被毛主席评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一生,写了无数文学作品,他们犹如一颗颗炸弹,在反动势力中爆炸、燃烧。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与反动势力做斗争。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以笔为工具,工作了一生。半夜三更的时候,多数人已入梦乡,鲁迅先生顶着深夜的寒冷,在微弱的灯光写着鼓励青年作者的回信。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怀念的人。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反动势力他毫不惧怕,竭力与他们斗争,面对积极向上的青年,他却十分温和,尽力的给他们帮助,我想这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含义吧!

[怀念鲁迅精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公交车的颠簸,我来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想这下可以见识见识鲁迅故里的风采了。

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和古玩不计其数,都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鲁迅故里的臭豆腐可是颇负盛名!那个臭豆腐炸出来的臭味越浓越好吃。我吃了一个,那种滋味比得上山珍海味,外脆里嫩,包裹着金黄色的脆皮。脆皮一下子脱落下来,剩下的洁白无瑕的豆腐也是颇有一番风味。让人吃了回味无穷,还想再吃。

鲁迅故里的陶瓷也是挺有名的。陶瓷的做工精致,巧夺天工。我也来为陶瓷釉彩。我先是在瓶中央画一个人,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朵花,瓶口染成红色的,代表喜庆,瓶底就画一个福字。瓶的边缘我就画了几棵小草,就完成了我的著作。

鲁迅故里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故居了。鲁迅的故居分祖屋和故居,祖居是鲁迅爷爷的爷爷住的,跟鲁迅无关。最主要的就是鲁迅故居了。最让我感到稀奇的就是鲁迅的仓库。鲁迅的爷爷是清朝时代赫赫有名的大官,家财万贯,但由于最后家庭破落,只留下了套祖屋给鲁迅和周作人。鲁迅的仓库下面有一口类似井的一个大口,里面是个地窖,是专门窖藏酒的地方。也可以根据地窖改变地面温度。

最后,就是百草园了,百草园有一个石井,是周家汲水浇地之处。童年鲁迅经常在这玩耍,在石井上跳上跳下。

由于鲁迅故里的景物太多太多,我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鲁迅故里闻名中外,景物数不盛,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我们随同他们一起浏览了各个景点。

鲁迅故里可让我大饱眼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龙湫文学社组织去绍兴,游览文学巨匠鲁迅的家——鲁迅故里。大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谈论着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大家对鲁迅充满好奇,个个都兴奋不以说个不停。我们的汽车经过三小时的漫长行驶终于来到了绍兴,来到了盼望已久的鲁迅的家。

鲁迅故里位于城区鲁迅路都昌坊口,是一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六进的大宅院,建于清代乾嘉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我们首先来到了三味书屋。那里是鲁迅先生曾经攻读诗书近五年的地方。屋里摆放着一些椅子和桌子。一个“早”字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样子。接着我们经过小桥来到了鲁迅的祖居。那里有“德寿堂”、“香火堂”等古建筑,是用于拜祭祖先、会客和居住之用。

鲁迅故居的后面即“百草园”,其实就是菜园,占地4000平方米,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了百草园的斑谰色彩、盎然情趣。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那里有一口井听导游讲:鲁迅小时候经常在井口蹦上跳下,母亲怕他掉下去,在井口上盖了石盖,后来又用两根粗粗的木条拼成了一个叉叉钉在井口上,表明不能在井口玩耍。

绍兴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坐上了回程的车子,怀着喜悦与充实和鲁迅故里挥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鲁迅精神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合上《呐喊》,合不上的,是我们的“彷徨”。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

“没有什么病痛比精神麻木更为可怕的了,一个人无论体格如何强壮假如没有灵魂,就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鲁迅是一个真猛士,直面人生,正视鲜血,七十多年了,他依然在奋然前行。这么多年过去了,鲁迅依然没有过时,教材里面处处有鲁迅,到处都有人在不厌其烦地歌颂着鲁迅。鲁迅如果真的过时了,我倒觉得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那表明:鲁迅提出的问题全部被解决了,“看客”在中国也不见踪影了,书本上再也找不到“吃人”这两个字了。如果教材只停留在背鲁迅文章上面,歌颂也仅仅停留在赞颂这个层面上的话,倒不如就象鲁迅的遗言里说的那样去做:“把我忘掉,然后过自己的日子吧”。倘不,那真是傻瓜。

把鲁迅和他的作品供奉着只知朝拜,就象存着巨额的财产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一样。鲁迅是我们的财富,而且到目前为止,象他这样的财富只有一个!

有多少人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孔一己》中“大约的确”是否矛盾的问题,有多少学生苦苦背诵着《雪》里面的美文佳句,然而,令我痛心的是,每每街上一有打架争执,那些研究鲁迅的学者、熟读鲁迅的学生,往往都伸长了自己的“鸭脖子”,像被一只手被后面提着一样,拼命往前挤,争当“看客”。

鲁迅的文章没有金庸的小说那样有起飞跌荡的情节,也没有朱自清华美的文字,自主去读得人越来越少且不说它,就算有的人背着他的文章,“理解”了他的意思,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他的文章呢?懂得他的忧国忧民呢?鲁迅的文字是平淡的,然而“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他平淡的文字读完才感到回味无穷,静下来细想,良久才发现一种莫名的同感,良久才体会他深刻的含义。

现在的社会中,还有“祥林嫂”么?重要的其实不是有无祥林嫂,而是祥林嫂周围的人还存在吗?还有人拿着她的悲剧来给自己寻开心吗?的确,虽然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这样的问题或许还存在着,所以我们仍然需要鲁迅,需要呼唤鲁迅精神。记得读罢他的《啊q正传》,顿时觉得啊q似曾相识,细细一想,又惶恐起来,发现或多或少,我们身上都有啊q的影子。读完《狂人日记》,惊的自己一身冷汗,现在还有“人吃人”的事发生吗?想起当下的“三鹿奶粉事件”真正令我们愤怒和担忧。如果当我们读到《故乡》的时候,心中涌起的不再是因为老友的改变而难过,而是对文章真实性的怀疑,那时,或许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可信了吧。

“夜正长,路也正长。”鲁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夜却总是会过去的。鲁迅没有走完,但他明白:路迟早会走完。我也相信,即使我看不到路的尽头,我的后代一定会看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人们能不仅仅是“读”鲁迅、“看”鲁迅、“背”鲁迅,当我们时时能够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并深刻反醒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能把鲁迅真正当作“民族魂”的时候,那便是路走完的时候。我希望,我能走上这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很高兴能给你写一封,以前的我认为你和其他的作家一样,都是爱国的作家。但是,现在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读了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好像看到了您的儿时生活。《狂人日记》又充分表现了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憎恨。

鲁迅先生,您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可以从中看出许多道理,您的事迹我也都略知一二。

您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以此来要求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我肯定是没有您这样好学的精神。您勤学好问,经常去问问题。而我却总是不肯去问老师任何问题,每次都是在同学那看一个答案填上去。

有一次,我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令我最头疼的问题——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我算来算去,却总是得不到一个该从何下手,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不会,但我却从来没有去问老师,只是在曾德婷那里看到了一个答案后就填上去了。

鲁迅先生,您是我们国家的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我也很崇拜你,因为你的作品都是我能领悟的。你为了打倒反动派,不顾个人安危。你对学习的认真态度我都学不来,但我很喜欢您的风格。

鲁迅先生,我一定会以您为榜样。牢牢记住您对我们的教诲,好好学习的。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品读鲁迅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周树人),这似陌生又似熟悉的名字。陌生,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都日渐模糊。熟悉,他笔下的一段段历史,都印烙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里。在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时候,他拿起他的武器,尖锐的笔锋直刺敌人的心脏。他的文章既深奥难解但又通俗易懂,自中学以来我们就接触许多鲁迅的墨宝。让我们走近他,一起来品读:鲁迅。

鲁迅先生是文学史上的巨匠,更是旧中国封建社会中唤醒了麻木人群的先驱。他的文章犹如一杯上好的龙井。初品,生涩难懂;细细品尝,茶香也越浓。一篇《故乡》披露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们的愚钝、麻木,抒发了自己对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孔乙己》抨击整个人吃人的封建制度,但鲁迅对群众的落后不是抱着嘲笑态度,而是进行严肃的思考,使群众从封建思想质押下挣脱出来;面对精神幻灭的论调,鲁迅先生大声喊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明确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面对的吹棒者、打杀者、唾骂者、麻木者不知有多少,但鲁迅先生时愤怒、时沉默、时奋然反击、时听之任之,鲁迅先生骨子里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急流险滩中的高地,永远那么安宁、坚牢,巍然不动。走近文章背后的故事,看看通俗易懂的文字下,隐藏了哪些深刻寓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方法呢?面对旧社会的麻木人群,感受人吃人社会的残酷,这何尝不是一种经历呢?阅览鲁迅深奥的思想,品味鲁迅的爱国赤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感悟呢?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属于历史的,但是其意义与价值光照未来,他的作品和精神将伴随我们一路同行。

鲁迅,虽然没有曲折的长篇自传,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确是位文坛巨匠,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无与伦比;他虽然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但他的确是位文化伟人。他的身影虽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但他也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以思想作剑以笔为戈,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试图将人们的落后思想改变。伟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是奔腾的骏马,叫声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声《呐喊》;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旧社会的《彷徨》;革命家的鲁迅,是寒光闪闪的一把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封建思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一声呐喊。现在鲁迅已远离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既批判无知,讽刺无知,护佑人民,树立思想!他以嘲讽挑战封建,以坚毅挑战谬论,以真理挑战愚昧,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为整个中华民族忙碌着,时刻不忘爱国志向,用我们的一生肩负起中国伟大复兴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鲁迅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等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儿时,从大人们口中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只是觉得他很厉害,长大后想成为他;上小学后,读了他的文章,觉得写得好而已;现在,为了更好地了解他,我将他的文章细细“剖析”才发现——鲁迅原来像光那样坚不可摧。

一袭长袍,披在身上,他将自家之事抛在身后,全身心致力于事业,一只秃笔,写出了对国家的爱。那种爱是那么坚不可摧。

他又是那么至仁至义,收留了作家萧红,给与她最大限度的关爱,让她生活在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给她最贴心的照顾,使她成为神一样的作家。

他将毕生心血放在了文学事业上。有人说人他是天才,他却这样回答:“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

多么脍炙人口的人生格言啊!

好一个鲁迅,他为现代文学的殿堂推开了第一扇窗,用铁骨成就了气节。而天妒英才,鲁迅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人世。

鲁迅,现在依旧撼动千万人的心。鲁迅,是永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致鲁迅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很高兴能给你写一封信,以前的我认为你和其他的作家一样,都是爱国的作家。但是,现在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您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读了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好像看到了您的儿时生活。《狂人日记》又充分表现了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憎恨。

鲁迅先生,您的文章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可以从中看出许多道理,您的事迹我也都略知一二。

您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以此来要求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我肯定是没有您这样好学的精神。您勤学好问,经常去问问题。而我却总是不肯去问老师任何问题,每次都是在同学那看一个答案填上去。

有一次,我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令我最头疼的问题——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我算来算去,却总是得不到一个该从何下手,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不会,但我却从来没有去问老师,只是在曾德婷那里看到了一个答案后就填上去了。

鲁迅先生,您是我们国家的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我也很崇拜你,因为你的作品都是我能领悟的。你为了打倒反动派,不顾个人安危。你对学习的认真态度我都学不来,但我很喜欢您的风格。

鲁迅先生,我一定会以您为榜样。牢牢记住您对我们的教诲,好好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是谁?用他单薄的身体,撑起那黑暗荒谬的世界的一点光明;是谁?用他慈爱的心关怀着贫苦的劳动人民;是谁?用他手中唯一的笔战斗了一生。啊!就是他!伟大的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用他那伟大的心胸,引领着芊芊学子走上的光明而正义的路。让那个失败的中国走向新的光明的道路。

也许,有人会问:“只不过是个写点小散文、杂文的人,怎么可能在世界文学上独树一帜”?的确,可能他的文章跟许多着名作家不能相比,但他的那强烈的爱国之心是所有人不能堪比的,是万人瞩目的!虽然他不像雨果,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巴黎圣母院》不像屠格涅夫,是一个度过65岁的年华。他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人,用他顽强的斗争精神,顶出了一片睛天!用他热爱人民,同情人民,无私有帮助人的心态,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虽然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但记载那一页的钢笔字,永不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鲁迅有感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就想到看一些课外书吧!于是,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鲁迅,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那么,这本书中,会写他的哪些故事呢?我真有点迫不及待了,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每到读书的时候,学生们都放开喉咙大声朗诵.而鲁迅的读书方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深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他同学背一本书需要一个月,而鲁迅用这样的读书方法20天就能背得滚瓜烂熟."读到这里,我不禁深感惭愧,想想自己平时朗读背诵的时候,不也是死记硬背吗?读书,不一定要硬塞,应该掌握一些方法,灵活地运用.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时间呀!看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我想,应该改改了.

当我继续读下去时,眼前突然出现几本书的名字,>,>......再仔细一看,噢,这才知道,这些书都是鲁迅先生用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的.这些书,鲁迅先生是利用了课内外的时间博览的.鲁迅先生不仅爱看书,他更爱护书,他每次去买书时,都会检查书是否有破烂,如果有破烂他就会去书店把书换一本好的。回到家,他还会把书用书套包起来,重新装订,这样书才能保存得更久。还有,鲁迅先生他从来“脏桌子不放书,脏手不翻书。”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的确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让我获得了无穷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分享了鲁迅先生在生死线上还拼搏不休的资料还有巴金先生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

鲁迅先生临死前说:“忘记我。”这声音在巴金先生耳边回荡,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呢?我们最最敬仰的鲁迅先生!我们的民族英雄!你为我们的民族付出了那么多!是您给了我们青少年及时的安慰,您为人民做了那么多,但是您有操心过自己吗?

您曾说:“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的行动证明了您这句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句时时刻刻警示着自己,更是警示着人民的话!你平时对人民付出的心血,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您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人,并且让我们人民有了自知之明,开始改进。

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华民族就从一个黑暗的社会进步到了世界强国之一!这里面的功劳是少不了您的!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一直鼓舞着我们。

当这一位民族英雄的灵柩抬进殡仪馆时,多少人民随之失声痛哭!失去了你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悲痛!

鲁迅先生的心脏已经停止了,他的身体已经永远的躺在万国殡仪馆里了,但是他还没有死,因为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致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你好:

鲁迅先生,希望你能收到我的这封。我看过别人给你写的信,比起来我的这封信跟本微不足道,但我希望你能看看。

我学过你的文章,其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其中《故乡》充分地表现出您对封建社会的无比的憎恨,对于人们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感到悲伤。我很喜欢读你的书,其中你的散文集《朝花夕拾_呐喊》更是让我百看不厌。

当我学到你的课文《藤野先生》时,让我对你提出"医人不如医心"这个观点感到惊讶与佩服!

您倡导了新文学革命运动,而且是一个立场坚定的新民主主义者。当时新文学革命运动不好走,稍有不慎就会被逮捕,被杀死,可你却毫不畏惧,勇敢的走了下去。我记得你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受迫害的"狂人"无论看什么书都写着"吃人"两个血红大字等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还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堪称"伟大"!为五四文坛带来了一场雷雨,为许多文人带来了勇气,为读者的思想带来了革命性的解放!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啊!

最让我敬佩的是您不但注重文学创作,还很注重培养中国的下一代,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

我希望在百年之后我们能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名人,领略他们的风流倜傥;走近名人,鉴赏他们的名事名物;走进名人,收获他们的沧桑经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信仰。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人发对他的礼赞。

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鲁迅,当我走近鲁迅,我被他的冷嘲热讽所吸引,被他的凛然正义所折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没错!鲁迅写的文章是刺向封建罪恶的利剑,直刺要害;是开启人们思想解放的钥匙,冲出牢笼;是照亮黑暗社会的光芒,光明普照。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他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就像那殷勤的蜜蜂,尽心尽力。鲁迅也有自已的希望,那就是渐已苏醒的人民;“希望本是无所畏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进名人,可获一点启示;走进名人,可获一点哲思;走进名人,可获一点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还有这样一位大文豪,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时常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拿着一支笔,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如《狂人日记》,《故乡》,《彷徨》等,他常常自己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他把自己的人生格言定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憎黑暗有如憎恶魔,他把他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人民和写作的身上,当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听到了人民的呻吟,他就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鲁迅先生幽默,而且还亲切。从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知道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青年人,他很幽默乐观风趣,他还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当鲁迅先生去世时,人们从各地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人们深切的怀念那慈祥和蔼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榜样。鲁迅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鲁迅的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浓密的一字胡,直竖起的硬发,一双枯瘦的手,一对深沉而明亮的眼睛——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不常笑,他常在思考,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眉头紧锁,却从来没有为生活的压迫而放弃过——他就是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鲁迅。

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他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奔跑,洒下的汗水培育出一代新星。他深爱着中国,却十分憎恶那些奸佞小人。他勇于探索,从不畏惧困难;他珍惜时间而爱憎分明。鲁迅,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值得每位爱国人士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的故事流芳百世。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当鲁迅遇到一位脚受重伤的车夫,鲁迅先生仔细地为车夫包扎好,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他——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他哭泣!鲁迅的精神支持着我们做着善行,虽然我们做的远不如他。

他的文章实行着批判主义,那是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以纸为弓,以笔为箭的老战士!鲁迅先生,以我浅薄的学识,我要赞美您,永远向您学习!

鲁迅,他便是凌晨的那颗启明星,引领我们向未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彷徨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与牢骚喂哺自己的灵魂,但同时肩负着旧时代的重担,偏见,愚昧,固执,虚无思想,冒险主义,短视,卑怯,--这样的人们。

《彷徨》中有不少热情向光明的人物,但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梦想着深山大泽丛林伏莽的“消生”。现代人不能没有缺陷,因为现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长期被压迫下的人们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包围,被种种偏见与愚昧包围。但是,先生并不以为这种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终日如斯的,正因为他并不信永远会如此,所以他要无情地剥露这些缺陷的所以然与根源,也正因为他不信,所以他借着“无有”写他的渴望,而《离骚》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他紧紧握着战斗的笔杆,冒着弹雨毒硫,坚强地、英勇地、不屈地战斗着。当然,鲁迅的这种“希望”与他当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是一个进步者,认为社会总能向前发展。我们暂且将这种思想放在一边,不去评价它的对错。然而单是有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就是很可贵的。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鲁迅先生对话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是一种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聆听智者哲言,感受仁者胸怀,吸取智者精神……与书中人物对话,自有一番乐趣。

至今为止,我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著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我对鲁迅先生很佩服。

夜色朦胧,雾气氤氲,濡湿了我躁动的灵魂。听不见白天的吆喝,闻不见夹杂在空气中的汽油味,物欲横流的世界在夜色中沉淀,我找不到灵魂的净土,谁能以投枪、匕首刺破这张大网?谁能在这沉重的夜晚呐喊?夜色渐浓,孤月凄然,鲁迅先生兀然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喃喃自语:“夜正长,路正长。”我不懂先生的话,茫然地望着他。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又说道: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路。”看来先生是在给我指点迷津,我要好好向先生讨教讨教。

“周先生,在您的感召之下,一批批中国青年起来了,您就如坚实的臂膀让人想要依靠,但是当年国民党想悬赏刺杀你,你难道不怕吗?”

先生放下手中的烟嘴,转过身坚定的说:“怕,我怕这个民族因沉默而衰亡,怕阿q式的英雄充斥大街小巷,怕祥林嫂哀怨无助的眼神,怕刘和珍们白白牺牲,怕世间黑白颠倒,怕恶人淆乱乾坤,我怕刀剑不够锋利,无法刺穿敌人的喉咙……”先生的眼中充满怒火,字字铿锵,句句肺腑,渗透者以血寄轩辕的悲情,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铮铮如铁。

虽与鲁迅先生短短交谈了数十分钟,但是我好像明白了鲁迅先生他成功的“捷径”,也对我有了受益匪浅的影响。

夜深了,月色惨淡,天边的弯月隐没在阴云里,收敛了稀微的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后院的蜗牛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朱安,眼前就浮现一口井。那深深的院落,高高的围墙,阴晦的天气,一个又一个孤寂的上午、下午,夜里颤抖的星星……无不使人联想起“心似枯井”这个词语。即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那八道湾胡同或砖塔胡同,这口井仍一如既往地空旷、孤寂,几乎令人害怕。

鲁迅反感朱安,有充分的理由。1906年接到“母病速回”电报,鲁迅匆匆赶回去,却发现家里一片张灯结彩,惊愕之余很快就明白了。他没有反对,甚至对家里人给他戴假辫子,也没有表示特别的不快。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切反对都于事无补。而朱安,一个过于平凡的绍兴女人,矮小,瘦弱,狭长脸,突出的额,小脚,不但毫不漂亮,连一般年轻女人的活力都几乎没有一点儿。虽然鲁迅不至于以貌取人,但我想当他看见母亲给了他这样一个“礼物”时,总不免有些寒心。如果朱安漂亮一点儿,哪怕就是像胡适原配江冬秀那样,对鲁迅可能也是个安慰。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当朋友向鲁迅打听成婚的事时,他自嘲地说:“是母亲娶媳妇,没有我的事。”婚后第二天晚上,他在母亲房里磨蹭,不想回去睡觉,后来干脆躺在书房里。婚后第五天,他就借口“不能荒废学业”,带着二弟周作人去日本了。

上帝的居心,有时真让人怀疑。像鲁迅这么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闯将,怎么偏偏会碰上朱安这么一个最守旧最庸常的女人?鲁迅也曾想和她沟通。有一次,跟她说日本有一种甜点,很好吃。朱安马上说,是的是的,我也吃过的。她可能太自卑了,急着要讨好这位“大先生”,反令鲁迅不快。那种甜点,不但绍兴没有,整个中国都没有的。鲁老太太还知道点外面的事,能看看新书报,她是一点也看不懂。当鲁迅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来了,小鸟一样在院子里喳喳叫,她一句话也插不上,只能静静地呆在自己房里。她的心里,真能像外表那么平静吗?

五四之后,风气渐开,郁达夫、郭沫若等与鲁迅一样饱受旧式婚姻折磨的作家,大多挣脱了束缚,开始了新生活。也有人劝鲁迅离婚,鲁迅肯定早就彻夜不眠地考虑过,但还是难以跨出这一步。鲁迅年龄比郁达夫、郭沫若大很多,受传统影响更深,不能像郁达夫、郭沫若那样放得开,估计这是一个原因。但他主要顾虑的还是朱安。按绍兴习俗,一个嫁出去的女人被退回娘家,就会被认为是被“休”了,家人的歧视、舆论的谴责将使她处于极难堪的境地,家庭的社会地位也将一落千丈。有些性格软弱的女人竟会因此而自杀。鲁迅显然是不忍把朱安推到这样一个境地的。在《随感录四十》中,鲁迅谈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婚姻:“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于是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这正是鲁迅伟大的地方。什么是伟大?能为别人担当起痛苦,就是伟大。郁达夫、郭沫若都是浪漫、潇洒的,他们的选择在当时情况下无可指责,但显然与伟大无关。

而“陪着做一世的牺牲”的,不仅是鲁迅,还有朱安。朱安这个女子,嫁给鲁迅实在是天大的不幸。她如果嫁一个普通的男子甚至就是村夫莽汉,可能也比嫁给鲁迅幸福。贫贱平凡的夫妻总还是夫妻,朱安与鲁迅却实在算不上夫妻。她曾向人诉苦道:“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说话,怎么会生儿子呢?”一个妇人对外人说出这样的话,内心的凄楚可以想见。她日常生活的中心就是侍候鲁迅的母亲,也真应了鲁迅当年的话:“是母亲娶媳妇。”与鲁迅相比,朱安更加不幸。鲁迅忍受了漫长的煎熬,最终还是等到了他的“月亮”——许广平;而朱安,却真的“做一世的牺牲”,陪伴她的,只有年迈的鲁老太太,迟迟的日光,夜夜的空房……

过着与世隔绝一般生活的朱安,并非真的心如枯井。其实,她一直在想着改善与鲁迅的关系,只是与鲁迅在人格、思想各方面差距实在太大,渐渐也就没有了机会。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并生下海婴,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房东的妹妹俞芳问她以后怎么办,她凄凉地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读了这朴实而悲惨的言辞,我不禁泪下——一只蜗牛!我怜悯朱安一生悲苦的命运,更惊异于她对自己处境的准确体认——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对世界的感悟啊。哪一个文学家,就是鲁迅,也没有想到用这么一个比喻来形容朱安吧?朱安一生的苦难,只有自己知道,这个比喻,也只有她能想象得到。她没有文化,但她深知,她就是一只永远也爬不到墙顶的蜗牛。朱安因这个比喻而定格。如果把封建礼教比作一口深井,鲁迅和朱安都被困在井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鲁迅历尽千辛万苦,总算爬上来了,虽然遍体鳞伤;而朱安,永远爬不到头!

我止不住想,像朱安这样一个生命的诞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上帝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出荒诞得令人泪下的悲剧呢?我有一个看上去有点儿过于大胆的想法:鲁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朱安与许广平,若论谁对鲁迅的影响更大,不是许广平而是朱安。正是朱安,使鲁迅体味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命运的荒诞,断了他的后路,刺激他与传统彻底决裂,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反抗封建礼教,与命运进行“绝望的抗争”。一个伟人的诞生,往往出于迫不得已。鲁迅文风的阴冷、偏激、滞涩,也与朱安这个背景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安成就了鲁迅。两个反差极大的生命体被捆绑到一起,激起巨大的思想和情感波澜,不和谐处被极端放大,化作鲁迅沉郁的文字和骇人的意象,惊现于世人面前。如果鲁迅一开始就为妩媚的“月亮”所笼罩,现代文学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这,就是朱安的价值。当许广平来到鲁迅身边,鲁迅已经成熟,她看到的,是一个结果。

因此我又想,上帝也许是对的,在他看似荒谬可憎的组合中,包含着深刻的必然。朱安,也许是上帝特意安排到鲁迅身边的。这只小小的在后院寂寞爬行的蜗牛,维系了鲁迅一生的沉重。

鲁迅死时,朱安在北京的宅院里设立灵堂,一身孝服,为鲁迅守灵。

朱安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人。在遗嘱中,朱安说:“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

这个愿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她被葬在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村,仍然陪伴她侍候了一生的鲁老太太。

专家点评:

本文叙述详细具体,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如“鲁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且文笔简练,感受真实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