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学小说写作技巧【汇总20篇】

2024年中考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作文作为语文最重要的部分,必须加强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散文写作指导,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8205

作文

760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写作技巧_写作基础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概念】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做出的规定。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会随着会计职能的扩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是要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管理职能的发展来确定的。

技巧

制度的写法是条文式,即把制度内容分条款逐一写出,其结构可分为标题、正文和结尾3部分。

1. 标题。由制定单位、工作内容和文种3部分组成。有的制度标题中不写制定单位,而将它写在结尾。

2. 正文。这是制度的主体部分。写条款前可加一小段引言,简要、概括地说明制定这项制度的原因、根据、目的等情况,接着逐条写各项内容。一个企业内部的制度也可以不写引文,直接写条款。条款写完后还要写明此项制度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

3. 结尾。条款写完后要写明制定单位、公布日期。企业内部的制度行文不必盖章,如是政府机关或某个系统制定的需广泛下发执行的制度,必须在落款处加盖公章,以增强其真实性和严肃性。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1. 应当体现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2. 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

3. 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和执行中的问题不断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等的格式设计、填制方法、审核要求、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互相牵制的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分工,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和程序,定额的执行方法,定额的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计量验收制度: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 财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的组织,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gssue写作如何拿高分?教你四种方法技巧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gre考试实施,很多考生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新gre作文部分,新gre作文考察考生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融合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能力,以更好的反应研究生院和商学院所需思维方式,新gre作文考试issue写作如何写?下面是备考gre issue写作的方法,虽然是延用老g issue作文题库,但并不影响备考,我要学的是写好gre issue写作的方法,而不是看案例的新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大家能掌握几种快速的分析技巧加上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国际化事例,准备GRE ISSUE文章将事半功倍。

拆分法

分析题目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原理就是面对一个云山雾罩的抽象的大的概念,将其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多进行分别讨论。

解析法

通过对题目主体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支持论证的有说服力的理由与典型的论据。主体需求,可以是个人,教育,社会,政府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正反法

对题目的主张或者结论分成两面分析。没有绝对对错,哪边理由与例证多我们走哪边。也可写成让步式或者对照式两面论证。

比较法

适用于题干中两个对等概念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8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什么叫话题作文?“话题”,是谈话的核心议题,是描述或议论所涉及的范围或“由头”。“话题作文”便是就着这个“由头”说事论理、抒情言志。有人打比方说,话题作文就好比是电视里栏目主持人,跟嘉宾和观众一道聊天,或评述人物春秋,或讲述百姓故事,或评论时事热点,所聊的内容就是“话题作文”。

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以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们是天津卷的“我说90后”和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话题作文命题思想和写作要求又有了一些变化,在内容范围和写作要求上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天津、辽宁两卷都提出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以保障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辽宁卷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就避免了以前话题作文可以不联系材料从而无节制放纵的弊病。所以可称其为“新话题作文”。

新话题作文一般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常是社会热点问题。如今年的“明星代言”,考生可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说事评理。其次便是有较充分的自由度。以今年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为例,对于“90后”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文体选择也相对灵活,可写成“90后”的故事,可写成“90后”的宣言,也可写成为“90后”的辩白,甚至可写成理性评判对“90后”的毁誉之类的议论文。但是也应注意到:新话题作文在内容方面的限制性在增强。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你可以任选“嘉许”、“担忧”、“诠释”中的某一个角度或说理,或叙事,或抒发感情,但是你得承认:“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新话题作文审题要注意几个方面,可概括为“五要”

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

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还以“我说90后”为例,其中“90后”应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时代、社会等。“我”意味着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表述,是写个人的认识,但不是写自己,并且第一人称还可以用“我们”来表述。“说”导向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是要求作者发表对“90后”群体的感受、看法和评价。

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如辽宁卷“明星代言”,应围绕“明星代言”现象衍生出“小主题”或要点,如诚信、责任、道德与利益、法制等。抓住这些要点便于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逐层论述。而天津卷“我说90后”材料中“嘉许”、“担忧”、“诠释”三个关键词则是三个并列的角度,最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叙事或评说,不要将几个纠合在一起,以至缠绕不清。

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是要让考生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而“明星代言”这个话题,将材料和社会热点如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则能推出其“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学会辩证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意识”的命题意图。

五要抓“点”,这样便于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适的文体、合理的思路,形成最佳写作方案。比如“我说90后”,材料中那三个关键词,你只需选择一个以优化的方案展开;而其中的“说”,明眼一看,议论文便是最合适的文体。再如“明星代言”,抓住五则材料的要点,可快捷地理出文章的合理思路。当然也可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如道德自律或法制监管深入剖析,形成最佳方案。

今年有学者对高考作文命题晦涩化、幼稚化和缺少思想力度提出批评。这是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将发生较大变化的征兆,从上述两个文题可窥见一斑,至少它是对旧话题作文乃至多年高考作文命题沉疴的反拨。一些专家介绍的国外命题内容和话题形式,也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作文写作九大技巧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要想在这科成绩中独树一帜取得高分,那么作文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中考作文在语文成绩的比重是相对较高的,除了要在平时多积累多阅读优秀作文之外,也要学会一些应试的小技巧;也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中考作文写作九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技巧1: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草书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2: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字体大小也关键,千万不要写出边框线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规定五到七断为宜。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同学们必须使用规定的考试黑色中性笔做文字题及写作文。选择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上。此外,除书写规范外,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点便宜。另外,千万不要写出边框线。

技巧3: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判定。

技巧4: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见后2、3页详解)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5: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

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都要再次扣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此外,文章要有二至三个亮点。我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各种描写(环境、心理、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假如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技巧6: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5-8分钟,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发现没什么可写的。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想题目,边思结构,边写作文)。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因此,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聪明的学生,列提纲,大约8分钟到10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要简练些。

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笔划条斜线。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此外,千万记住,写作文过程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写。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四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技巧7: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点题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断或4断,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论点,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建议除要求不写诗歌外也尽量不要选写议论文。

技巧8: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此外还可以把从书上、电视等其它媒介上看到的别人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但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9: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分作文要求都在600字。最好写到580—650字之间。如果实在难快收尾,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实在没必要多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5617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以下是小编收集了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

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关于叙事,许多中国作家都是受了训练的,他们在大的方面很有想法,但在叙事推进的细节上,却往往因为漏洞太多而缺乏说服力。有些是语言的情境不合,有些是情节的逻辑不对,有些是人物性格前后断裂———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疏忽,往往会瓦解整部长篇小说的真实根基。王安忆在《大家》二○○五年第六期发表《小说的当下处境》一文,里面专门谈到了小说中的“生计”问题,也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是靠什么生活的?她认为,作家必须谨慎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不能把你的生计问题合理地向我解释清楚,你的所有的精神的追求,无论是落后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不能说服我,我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这话说得真好。小说一旦写得叫人“无法相信你告诉我的”,这个小说肯定就失败了。今天的作家们,有多少人真正在意那些微小的细节对读者的说服力?

我读过一个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他里面为了表现一个绝望的诗人如何想同文坛决裂,就说,他把每天收到的各种杂志报纸拆都不拆就扔到厕所的马桶里放水冲掉——现实中能找到那种可以把成堆的杂志都冲掉的马桶吗?我还读过一个更著名的作家的长篇小说,写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故事,里面写到:“他知道自己在厕所里偷看到的五个屁股,有四个是不值钱的跳楼甩卖价,可是林红的屁股不得了,那是价值连城的超五星级的屁股。”“他不再供应免费的午餐”等等。——“跳楼甩卖价”、“超五星级”、“免费的午餐”这样一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词,将它用在六十年代的现实语境里、用在主人公的自叙(“他知道”)里,语言上的粗糙自不待言,叙事上的说服力也随之土崩瓦解。这样明显的叙事漏洞,我还可以在今天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找出许多。必须看到,小说的真实是在叙事中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忽视细节,滥用词语,都会导致叙事说服力的丧失;没有说服力,就无法唤起读者对小说的基本信任——无“信”,就无“立”;立不起来的小说,绝不会是好小说。这让我想起瞿世英在《小说的研究》中所说的:“小说怎样才有好材料呢?最要紧的是一个‘信’字。”“材料不可靠,布局不会好的。”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也举《堂吉诃德》和《变形记》等小说为例子,指出作家在讲述的内容和讲述的方式上的统一,才使得这些作品“被赋予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这些都是写作的金玉良言。摹写现实的小说假若在材料(情节和语言)上无“信”,在叙事上

四、要有“文章”的从容

当下的长篇小说大多数都写得太紧张了,叙事缺乏耐心,写人记事也不放松,过分强调故事和冲突,反而失了写作的平常心;小说虽然写得好看,但没有味道。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作家越来越受西方语言哲学和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写作的技术日益成熟,可写作所要通达的人心世界却越来越荒凉——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的奴隶,而不能有效地解释人心世界的秘密,小说存在的价值也就变得非常可疑了。近读王蒙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尴尬风流》,感触很多。它里面的三百多个小故事,都是些闲散的生活笔记,这些闲心、闲笔,使《尴尬风流》看起来不像长篇小说,而更像是一篇篇“文章”。我以为,这种“文章”传统的恢复,恰恰是得了中国小说的神髓的。中国小说的叙事精神,从来不是只跟着情节走的,它在制造故事的同时,往往也把小说叙事当作“文章”来经营。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写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么凶险、狠毒的场面,可作者仍然不忘来一句“看官听说”:“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这就是写“文章”时才有的闲笔,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从容。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穿插诗词歌赋,甚至故意将故事情节停下来,大写一个人的穿着或者一桌酒菜的丰盛,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小说本身的紧张,使小说因为具有了“文章”的味道,而变得从容、沉着——这是中国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今天,它差不多就要失传了;而《尴尬风流》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中国当代小说的困境之一,就在于许多作家把小说写得太像小说了。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作家在小说中不断地加快叙事节奏,编造曲折情节,几十万字的小说写下来,没有一处是体现作者的闲心和闲笔的,也毫无“文章”该有的那种从容、潇洒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五、要对世界存一颗赤子之心

刘半农说,小说家最大的本领有二,“第一是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第二是各就所见的世界,为绘一维妙维肖之小影。”(《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我想,联系“理想世界”和“所见的世界……之小影”之间的绳索,就是作家的“心”。“心”是一部小说的魂灵。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由此引申,最好的文学,也该是找“心”的文学、寻“命”的文学,在作品中建立起了人心世界的丰富维度的文学。这方面,《红楼梦》是最杰出的范本。曹雪芹写林黛玉“泪尽而亡”,突出的正是她的心死。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恰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恰不多。”———以眼泪“少了”来写一个人的伤心,这是何等深刻、体贴、动情的笔触。所以,脂砚斋指出,曹雪芹在写林黛玉“泪尽而亡”的同时,他自己也是“泪尽而逝”。这点可在脂砚斋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的批语上看出:“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没有一颗对世界、对人类的赤子之心,又何来“泪尽”、“泪亦待尽”这样的旷世悲伤?王国维赞李后主的词“不失其赤子之心”,叶嘉莹评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说他一语直指宇宙之心,这些都和脂砚斋评《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当代小说能让作者弹泪、让读者摸到作者的赤子之心的又有几部?从新闻里找材料,从影碟里找灵感,从流行里找元素,这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界的一大景观。写作正在失去基本的诚实,作家之“心”正在死亡;虚构成了和“心”无关的编造,写作就越来越像是一种精神的作假。基于此,长篇小说写作的理想出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恢复“心”之尊严,使写作再次深入到人心世界,重铸真实、感人的力量。金代元好问有两句诗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意思是一个人写的文章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又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见人?

这话用在小说写作上也合适。尽管小说所写的多为虚构,但它内部的精神潜流,却需扎根于那颗真实、温润的“赤子之心”——如果说,短篇小说的写作还能靠技巧取胜,那么,长篇小说的写作所考验的就完全是一个作家的心灵质量了。

当然,关于长篇小说写作,所要重申和强调的,远比我上述所论的要多得多。

但所谓的常识,其实就是基本的事物,是写作所要遵循的最低限度的原则。难度、说服力和赤子之心,是长篇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扩展经验的边界,重获“文章”的从容,也是长篇小说写作应该正视的问题。

从这里出发,长篇小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写作尊严和精神气度。而对于那些无视这些写作常识的人,我愿意借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末尾所说的话来劝告他:“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较长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抓住兴奋点:

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考场作文万能写作技巧

全文共 5916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想要拿高分,就得掌握一些必备的万能写作技巧。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考场作文万能写作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矗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材愫么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积累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1.想像类的题目不要表现什么主题,只要写得有趣有益就行;

2.结尾段千万不能用议论或表决心,最后仍然是描写,与开头呼应,如果与开头基本相同,也很有特色;

4.语文大考时,起码要为文章留好一个小时的时间,基础知识的检查放在作文之后。修改时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并注意卷面的整洁。

5.认真的书写是成功的前提。阅读者会在第一眼就对你留下良好印象;

6.写作时,应在选材和形式上多加斟酌,表现出你的智慧、思想和追求,即使阅卷者也自愧不如;

7.文章中应充满强烈的感情secai,因为唯有强烈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

8.对手中的素材加以小小的修饰,使之更感人,更鲜明和更富有美感,这不是虚假,而是美化;

9.写作中要加进至少一种新颖的尝试,这种尝试是你从未使用过的。唯有你自己都觉得新鲜的东西,别人也才会觉得新鲜;

10、以第一人称写作最适宜抒情,并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11.考试前几日,可以有选择地翻阅一些高品质作文图书,以帮助打开思路;

12.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

13.考试时要不要打草稿,这要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因为费时,所以尽量免去;

14.一篇文章起码分有四段,在六七段最为适宜;

15.书写整洁极其重要,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来自于你的字迹;

16.开头第一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用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形态、事件过程或景物特色。成功的开头占据全文得分的50%;

17.遇到生冷的作文题,不要害怕,缩小其范围,发现其核心,即可行文;

18.如果考试题已经做过,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当然,需要你“更上一层楼”;

19.像叙述一个故事给好朋友听一样,口语化的语言就像录音,非常生动有趣;

20、语言幽默一些,增加趣味性,让阅卷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小编收集了状物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状物类作文并不是简单的描写一下这个物体就可以了,还需要挖掘其中的某方面的含义,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某一种情感,阐述其中的道理,让读者从中受到启示或教育。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状物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liuxue86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很多状物类记叙文常常是通过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来揭示某种深刻的意义。作者先描写了物体的外形特点,再写物体做过的动作过程,最后由这件物体联想到农民,想到农民们也像该物体一样辛勤地播种、耕耘、收割,“为别人贡献多,为自己留得少”。这样把物体与农民联系起来,突出农民们辛勤劳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这样的描写,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读性。

怎样才能使状物文章的写作目的明确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其次要认真思考写此物的用意,确定文章的中心。状物文章如果仅仅是像照片似的再现物品本身的特点,是毫无意义的,这样的文章就异变为物品说明书了。因此写文之前,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而写,是为抒发喜爱之情?还是为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要揭示一个道理?

第三要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于整篇文章,使各种材料有意识地围绕中心,千万不可描物与抒情、说理相脱离,在描写完某种物体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或发出一阵感叹,这会使文章显得牵强附会,十分唐突。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在文中很明确地点出,让读者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小编收集了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主要区别。

写景作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人物感情抒发出来的。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学习网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因此,大家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谈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话题作文内容开放,写作空间宽,灵活性大,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写作特长,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话题作文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出题者和应试者的青睐。那么,初三学生如何在中考中使话题作文得高分呢?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一、一个好的写作心态。

有些考生作文时惟恐写不完,略作思考便慌忙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作文难以做到文质兼美。实践证明:初中生在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面对话题,成功的心态便是自信。镇定自如,才会激情投入,激活思维,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一个清爽的卷面。

这是考生作文给阅卷者的第一感觉。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适值酷暑,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者的尊重。为此,考生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十分美观,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字体匀称,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占满全格,更不能出格。同时,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规范、正确,不能全文只有两个标点符号(即一个逗号加一个句号)。

三、一个明确的中心。

“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让此观点统摄全文。在文中,文章的中心要明确而突出,表现出正面、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不应表现消极情绪,比如:以尽情玩耍为欢乐;以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求高为苦恼等等。其次内容要有主次,要突出重点。

四、一个精彩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既然允许自拟题目,考生就不应放弃展示自己写作功力的机会。题目角度宁小勿大,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含蓄、优美,力求让阅卷者“一见钟情”。

1、用修辞方法拟题,如以“假日”为话题,可用比喻拟题,拟为《假日---爱的桥梁》,将桥梁比喻成爱的桥梁,在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爸爸,于是利用假日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可拟为《苦咖啡》,这便运用了双关,既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独自锻炼的苦,折射出其中的甜。

2、可移用诗词名句、歌词等来拟题目,如以“灯”为话题,可拟为《一晌贪欢》,引用了李煜的词《浪淘沙》中的“不知梦里身是客,一晌贪欢”,写“我”是李煜书桌上的油灯,突出了悲凉、伤感之情。以“我”为话题,可用《真我风采》、《最近比较烦》、《我想唱歌可不敢唱》……

3、可以用扩展法,就是在话题的前或后加上适当而生动的词语,从而拟出适合自己写的题目,这样在规定的范围内,使话题变小,更有针对性。如以“掌声”为话题,拟为《她的掌声,给我一个天堂》;以“变”为话题,拟为《风中不变的承诺》。此外,还有可以反弹琵琶,题目体现新颖创新;设置悬念,让题目引人入胜等等。

五、一个亮丽的开头。

古人行文讲究“凤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可采用的方式有: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写景状物,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抒情议论,奠定感情基调等等。切忌开头洋洋洒洒几百字后,仍不见内容与话题有关。

六、一个新颖的结构形式。

考场作文,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一个匠心独具的形式,也会让阅卷者眼睛一亮,对眼前的作文增添几分好感,无形中就给作文打了高分。比如::

1、可以采用题记,揭示文章的主旨。以“相信自己”为话题,题记定为“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选自《写给昨日自卑的我》)。又如以“自然”为话题,题记定为“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选自《一只井底蛙的劝世格言》)。

2、可以使用小标题,使内容简洁醒目。比如《种太阳》一文用了三个小标题:“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巧妙地运用高尔基的小说三部曲的名字,很有层次感,使文章新颖独特。再如《江雪》一文中既有题记,又有小标题,它的题记是“希望一切都只有因为是雪,因为它会很快地融化,但一切都只因为是雪吗?”四个小标题却又是《江雪》一诗的四句话。再如《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一文分四个小标题:1酸如醋酸的幼年;2甜如蜜糖的童年;3苦如黄莲的花季;4辣如辣椒的雨季。

3、可以抒写书信,以情动人;还可以镜头回放,再现生活;还可以采用小说、童话、寓言等等。如《爱无止境》以日记体的形式,用“妈妈的日记”、“女儿的日记”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写情、写爱、写人生,新颖活泼,富有创意。

形式创新,贵在“得体”。考生要选用自己最娴熟的一种形式,切不可滥用,否则文不对体,会弄巧成拙的。

此外,在结构形式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段落的安排,尽量将文章的段落分细些,张弛有致,灵活多变,从而避免“三段文”。

七、一个优美的片断。

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断,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的文学功底。写记叙文的片断,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景物烘托,白描、语言、动作等手法,同时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写议论文片断,可用典型的论证方法层层论证,环环相扣;写散文片断,可旁征博引,让思维纵横驰骋,使自己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样就使文章增添了文采,获得阅卷者的首肯,给打了高分。比如: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

感动犹如沥沥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这是《感动》一文中的语句,比喻恰当、贴切,再加上诗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更增添了文句的韵味。当然,作文中还可引用歌词、名句、警句、歇后语等。

八、一个完美的结尾。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所谓“豹尾”,是指文章结尾要有力,耐人寻味。这样会给阅卷者留下最好的印象。简便易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照应开头,凸现主题;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等等。一个漂亮精彩的结尾能使中考作文锦上添花,大为增色,给评了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考场作文写作技巧——学会巧妙构思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在选材、结构上要波澜起伏,这应该是精彩篇章的追求。写文章讲究波澜,或开头平缓,暴风狂雨却潜伏其中——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或出语不凡,如猛虎长啸——那是狂风卷巨澜。无波澜则平板静止,怎能得高分?

例文《细节之美》叙述的是生活中的凡人琐事,人人都看见、个个都明白,但被作者紧紧抓住了。你看,作者扣住了“细节”的题眼。为了突现其美,对生活中积累的事例作了筛选与剪裁,放在一年四季的四个情景中作多层面的生动的片段描写。虽然语不惊人,但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轻声柔和的问候、一弯甜美的微笑而组成的美,如潺潺流水在我们心中流淌,激起情感上的层层波澜。你说这种看似平缓、波澜不惊,其实给你的感觉难道不也是波澜起伏、兴致盎然?你定然会觉“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美好情意。

例文:细节之美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之美。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轻声柔和的问候,一弯甜美的笑……使美充满了我们的世界。

春雨如顽皮的孩子,嘀嘀哒哒闹个不停。冬季所遗留下的寒冷,还没有散去。这个时节的天气,使街上凄凉无比。呀,大街的一角,怎么有两位老人相靠着撑着一把伞?定睛仔细一瞧,鲜红的臂章系在他们的手臂上,原来是看自行车的管理员。再看看一旁,只依稀停着几辆自行车,车上还盖着两件雨衣。一阵风吹过,雨衣的一角被风掀了起来,两位老人蹒跚地走了过去……

夏季,小区的大草坪上满是青葱的小草。一位母亲在教她的孩子学步,孩子已会走几步路了,突然胖胖的小腿一软,瘫坐在草地上,不愿再爬起,孩子用他那水灵的眼睛望着母亲,希望她能跑来把她抱起,但母亲却一动也不动地站立在原地,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一秒,两秒,三秒……孩子终于屈服了,用两只白白的小手撑着地,屁股一撅,脚一蹬,又摇晃着向母亲走来,母亲的笑如花般绽放……

秋风扫落叶,整个世界被黄色的落叶所包裹着,一群红领巾,提着扫帚走到大街上。一堆堆的落叶如小山似的堆积了起来,一片片欢声笑语使原本凄凉的秋季变得生机盎然……

寒风随着冬季的到来笼罩着大地,可学校里却好是热闹。“我捐10元”“我捐5元”“我捐20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那献爱心的红箱子拥去,红通通的小手一个劲儿地往箱子里塞自己的“爱心”。温暖使原本寒冷的冬日不再寒冷……

一段段细节,一个个小片段,组成的美如潺潺流水在我们心中流淌。细节之美,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升初英语写作的技巧指导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想在小升初英语写作拿高分,就要摸透老师的喜好,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写作中句子偏长恰恰会适得其反,很容易让人漏听一、两个单词,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教大家一些化繁为简的技巧——

1、巧用单个词:即用一个单词代替一组意义相同的单词。比如:

用forget(忘记)代替do not remember(没有记住)

用ignore(忽视)代替do not pay attention to(不注意)

用now(现在)代替at this point in time(此时此刻)

用because(由于)代替due to the fact that(鉴于下列事实)

2、省略同义词或近义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形容词important(重要的)和significant(有重要意义的),就是两个同义词(也可以说是近义词),我们可以省略important,只保留significant。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是重要的,有重要意义。)

The government project is significant.(这项政府计划有重要意义。)

3、在不改变句子含义的前提下,省略所有可以省略的单词。比如在下面例句中,the cover of the book(书的封面)可以省略成the book cover,is red in color(是红色的)可以省略成is red。

The cover of the book is red in color.(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The book cover is red.(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现在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一个冗长、绕嘴的句子,改写成一个简短、易懂的句子。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accessible and free from congestion in order that students, faculty and employees may have unobstructed passage through those areas of the campus.(校内道路必须是便于通行的,不拥堵的,以便让学生、教师和职员能够无阻碍地通过,到达校园的各处。)

University malls must be free enough from congestion to allow people to walk through easily.(校内道路不应当拥堵,以便人们顺利通行。)

4、用介词短语替代从句。比如:

原句:While they were play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修改后:During tennis she started an argument that lasted all morning.

原句: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right.

修改后: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 turn left.

5、删除诸如"who is”或"that is"之类的关系代词,变从句为短语。比如:

原句:The novel, which is written in three parts, told a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Ages.

修改后:The three-part novel told a story set in the Middle Ages.

注:把句中的"three parts"改用形容词来表达,节省了四个不必要的单词"which is written in"。我们经常可以将关系代词如"that"去掉,这只会引起最少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高考书信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书信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应用于作文常采用一般书信,因为一般书信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政治、学术、文艺、家务、世俗、人情世故等各方面。所以书信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叙事。它的针对性强,形式灵活。行文时可以与过去、未来和现实中的一切人交流,也可以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交谈,表达自己对政治、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此外,书信还有固定的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结尾语、具名、日期。它的语言要简明,口语化,还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经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特点等。

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讲座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

由于书信体作文既能考查考生对应用文写作格式的掌握,又能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因而受到了设题者的青睐。为让考生掌握书信体作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书信作文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

一、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要求

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五部分。

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后面加冒号,冒号后不要写字。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语最常见的有“您好!”“近好!”根据时令节气的不同,问候语也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一般自成一段。也有的不写问候语,而是直接进入正文内容。

正文部分要明确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如同时要写几件事,必须做到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个段落。

结尾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正文写完之后,可空两格写“此致”,转一行顶格写“敬礼”;如不写“此致”,只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能直接缀写在正文的末尾。

二、要注意拟定新颖别致的标题

书信最常见的标题是“给××的一封信”。为了使标题新颖别致,可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与歌词;可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运用副标题与正标题相互辉映。如,《“老鼠爱大米”——给人类的一封信》,这个标题既引用了歌词,又巧妙运用了副标题,副标题与正标题互为补充,相互辉映。

三、要注意诉说对象和抒情性的特点

写书信,一定要注意诉说的对象,因为给不同的对象写信时,所谈的内容是不同的,抒发的感情和使用的语气等也是不相同的。只有弄清了写作对象,所写的书信才会符合要求,才会不跑题。

书信体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很强。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考生可突破一般书信叙述语多的写作窠臼,大胆地进行创新。如,可精选一些感人的事例,叙议结合;可选用意蕴深刻的词语,恰当抒发感情;可运用不同的句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书信的内容做到了丰富、深刻、感情真挚,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能获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18条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小编收集了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 “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900字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浅谈散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0781 字

+ 加入清单

散文它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人们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我们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人们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不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人们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写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浅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大家怎么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蒂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受悟。

首先,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得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其次,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如《人类,止步吧!》一文。把文章的立意放在对《天净沙·秋思》一词的全新诠释上。分为三个小标题:1、枯藤+才能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这一巧妙的构思,把散文的灵动、形散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环境的问题不是什么独特的发现,可是作者不是简单地申明要保护环境,而是把目光定格在“人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提醒人们应该反省。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

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作者的感悟就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了。

总之,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就得采用夹叙夹议定书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如《百合花的笑容》等文章,把记叙、议论有机结合起来,全文感情真实,浑然天成。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或是人生中都能如此。

【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是一种散文,但这种散文具有鲜明的议论性。我们关注这种文体,主要是因为它在近年来的考场作文中大获丰收。从高考阅卷现场看,考生写议论性散文的最多;在所有一类文中,议论性散文的比例也最大。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上较为自由,它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步步为营,循规蹈矩,它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它具有议论性,所以观点明朗,态度鲜明,不像一般散文那样含蓄蕴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阅卷者快速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

开头部分:弯道是赛车运动中的必经路段,而“弯道超越”则是每位一流赛车手的必备技术。一些车手注重车行中的弯道,于是他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一些车手却轻视弯道,于是他们注定要失败……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结尾部分:面对弯道,我们无法避免;面对弯道,我们只有向前。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勇敢面对,把握人生的弯道,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腾飞。

高考议论性散文《让弯道一马平川》片段:

开头部分:当“挑战无处不在”的竞争口号在现代人身上已得到切肤刻骨的体现时,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求胜意志已渗透芸芸人心时,我们在哪里攀援、超越、享受胜利之后的生命大欢欣?我们在哪里获得失败后修复生命的回天之术?

李敖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没有弯曲的荆棘之原,创造会终结,信念会熄灭。”他的神来之语让答案昭然若揭——在弯道处超越,弯道便将一马平川。

结尾部分: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流水不止,犹作清泓向碧心。弯道,不仅要迎接,更要超越。迈出坚定的双脚,弯道也将一马平川。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议论文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结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行文过程着眼于概念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语言理性、冷静、严密;而议论性散文不管是开头的入题,还是结尾的总结,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举出感性的大旗,摇动大旗鼓动人心,语言鲜活,充满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标。

比较二:在内容的展开方面,议论性散文、议论文、一般性散文,也各有不同。

来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熟悉》(其一)片段:“一个崇高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会成为壮举”,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积极地改造熟悉的世界。瓦特面对熟悉的部件,改造出工业革命的龙头——蒸汽机;居里夫人面对熟悉的反应堆,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富兰克林面对熟悉的风筝,证实了雷电的本质;西门子面对熟悉的电磁理论,制造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面对熟悉的事物,人类需要动手实践,给它带来新的动力。(阅读提示:关注“理—事—理”的内容层次)

高考一般性散文《熟悉》(其二)片段:熟悉的家乡,有清凌凌的水与蓝盈盈的天。爷爷的渔网在这长歌短诗般的山水之中,日复一日地收缩。我时常怀念那一场景:爷爷站在小木船头,划动着双桨,哼着农家小曲儿“清凌凌的水啊,蓝盈盈的天……”我将小手放进清凉的河水中,随着船的前行划出优美的曲线……我熟悉的家乡,我多想投入你的怀抱,洗涤我心灵的尘埃,回到熟悉的山水中。(阅读提示:体会画面感、情感性)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其三)片段:我们熟悉的,只是天才的成功。“八金”的荣耀环抱了菲尔普斯,我们以为凭他的体质和条件,这是自然而然、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却忽略了他从小每天被母亲逼入泳池进行训练,忽略了他大学每天近10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而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苦痛,才成就了游泳史上的奇迹啊!(阅读提示:有事,有理,有情,三者浑然一体)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其四)片段:

我时常独自思考:最熟悉的人——自己,可我是否足够了解真实的自己,是否曾经违背自己的心智?最熟悉的物——太阳,可我是否深知它四季的变化,是否曾经在阴天忽视它的光芒?最熟悉的事——生活,可我是否认真过好了每一天,是否曾经误解了生活的蕴涵?(阅读提示:自由自在的表达,而自由的表达更容易创造个性)

再如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下面的几个句子就分别是2—6段的分论点,文章的几个段落就是围绕他们展开的。但这些论点就与一般议论文的论点有所不同。

(2)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诚信是我们人生的根本,失去诚信,我们将一无所有)

(3)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这句没有明显的区别,说的是我们应如何讲诚信)

(4)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如何如何)

(5)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怎么样)

(6)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舍弃诚信的严重后果)

说明:括号内的文字就是这句话在传统议论文中作为论点一般会如何陈述。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种文体在内容的展开上使用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议论文的内容展开,从整篇着眼,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从局部看,主体部分的一个单元内容也要分为“说理—举例—再说理”三个层次,开头的说理提出观点,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其后再进行议论,深化主旨。

一般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首先是带着感情寻找相应的对象,在叙写对象时重视画面感、情境感,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它首先有说理的内在目的,然后或在叙事中寄托这种目的,或在抒情中点化这种目的。有时候,还可以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比方说,如果把写议论文比作火车沿论证的轨道前行,把写散文比作水流沿情感的河床跳跃,那么,写议论性散文则像天马于空中只管方向而不拘形式地飞翔。

【点招】 高考议论性散文开篇技法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往”。文章要先声夺人,必须做到“两要”和“三不要”:

(一) 两要:

1.要照应标题,围绕中心,叙议抒写,融为一体。

应试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最好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或者论题,并照应标题。议论性散文还可以将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怀融为一体,以突出文章的重点。

2.短小精悍,麟凤其采,先声夺人,事半功倍。

除了以故事开篇以外,引论一般要把持在150字以内。要留意文字精巧,少用长句,多用短句、排偶句。

假如直接以新鲜有趣的故事开篇,那么既可以用故事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又可以用故事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因此可以写300字左右。

(二) 三不要:

1、 不要作过剩的题解。

【例】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谈自信》)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人们的一种希看,一种假想。(《谈理想的追求》)

——没有词典,难以解释清楚。

对于一时无法解释清楚的事物,最好的方法是用比喻来说。【例】

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人的精力钙质,自信是事业大厦的奠基石。(《谈自信》)

什么是理想?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谈理想的追求》)

2、不要故弄玄虚,东拉西扯,入题太慢。

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应试作文只有八九百字,冗长的开头使文章入题慢,无法深进论证,而且容易引起改卷人的阅读疲惫。例如下面两例开头:

①“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2001年某省高考作文)

作者在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这与话题“诚信”有何关联?底下的内容又将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②“当我惊叹于巴尔扎克的执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尔的智慧,鲁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缜密时,我开始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描绘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个网里,有你,有我,有他……” (2001年某省高考作文)

这位考生在“诚信”的话题中,“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迅、朱自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开头又能从这张“网”里“网”住些什么呢?

3、不要照抄原材料或复述不简洁,充当出题者的传声筒。

文章开头切忌照搬话题材料或过多复述原材料,否则浪费笔墨,劳而无功。

二、如何写出美丽的“凤头”?

一、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四、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该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七、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八、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思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先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十、由现实人生入题,发人深省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云遮慧眼》)

由现实人生入题的文章大多能发人深省。这样的开头紧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总关情”的角度来立意,自然引出了对情感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辨证思考,入题不可谓不快,立意不可谓不高。

十一、由追问历史入题,心怀人文

“曾几何时,想起周总理原谅日本而痛心。 又多少次,看见中美领导人会晤而不快。我不理解,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对那些曾经毁坏我们的家园,害得我们背井离乡的敌人那么友善,我迫不及待地需要知道为什么。于是,我如饥似渴地迈进历史的长河。”(广东考生《让心做主》)

是因为不理解还是因为内心的这种深沉丰富的人文情感,才会让作者的笔调显得如此凝重?如果不是缘于对历史的反思与认知,“痛心”、“不快”之类的情感,也许就会显得十分的平淡,难以让文章的立意体现出一定的高度。

十二、由材料直接入题,简洁明了

“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河北考生《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眼》)

尽管是以材料直接入题,但却具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简练,比喻传神,观点明确。这样的开头,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突出中心,可谓“一举三得”,起到了开宗明义的效果。

[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归纳近年高考佳作,提供以下四种技法供参考:

(1)名句串联

做法: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如: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弱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叹息。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拈来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苏轼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实论据所使用的繁琐,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夹叙夹议法

做法: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如: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3)素描列举

做法: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如: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4)正反展示

做法: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

[点招] 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论点)证“果”(观点)。

如:观点“我就要风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因”:

①风度是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一种美德;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③风度,能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哲理性、抒情性、文采性是议论性散文的亮点,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实现上述效果的呢?

首先,通过修辞尤其是比喻、对偶和排比等是彰显文采的基本手段,其次还需通过精心设计的句式来实现这一效果,整齐的、错落有致的句子都会使文章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

另外文采和哲理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的运用来加以突破。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它本身就具备较深的哲理和较高的文采,既然我们无法做到字字珠玑,那么“拿来主义”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只要我们注重积累、运用得当,作文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俗话说“学以致用”,到底议论性散文要怎么写,下面我就以“逆境”话题为例,来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议论性散文的“生产”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几个论点,找一些精彩的名言警句(多多益善),然后,根据不同段落的风格选择不同的句子,最终按散文风格将他们扩展开来就行了。

名言警句

(1)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但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2)只有在泥泞中走过,生命才会留下痕迹。

(3)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4)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5)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6)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7)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8)正是礁石的阻挡,才使浪花显得美丽。

(9)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

(10)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前时时候,你要坚信---红久必绿。

(11)困难像音符,强者把它奏成凯歌,弱者把它谱成哀曲。

(12)不幸,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

(13)挫折像一把火,既可以把你的意志烧得更坚,也可以把你的意志烧成粉末。

(14)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拿破仑

(15)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16)在你的心园种植忍耐吧!虽然它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奥斯丁

(17)一次打击就灰心丧气,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

(18)每一次逆境中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

(19)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20)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21)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22)不要怕脊背是阴冷的,只要面向着生命的太阳。

(23)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24)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25)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非因为他不曾遭过挫折,而是因他能从挫折中站立起来。

(26)断崖是山的挫折,却产生了壮丽的瀑布。

(2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8)失败说:挫折是成长路上永远翻不过去的山,因为翻过一座山,前方又会有另一座山。

坚强说:挫折是山,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

懦弱说: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一片荆棘地,会把人扎的遍体鳞伤。

勇敢说:挫折是荆棘,拿出胆量劈开它,面前会出现更广阔的大道。

沮丧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让人丢弃了信心,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胜利说: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了。

虽然任何一种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相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散文是最好写的,因为现在高考的文体不限,导致很多学生不分文体,而散文形式 自由,是融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于一体的。并且散文题材广泛,凡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入题。因此,我们认为,记叙文写作可以散文 化,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

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 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 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 “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 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记叙文散文化的优点: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 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 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了。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 一点联系都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并且,如果思维能够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 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作选材的技巧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o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2887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化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诸方面。小编收集了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会计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1、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2、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二)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2、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3、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辨析,等等。

4、调研报告型会计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针对性强,导向明确,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在XX企业的应用、ABC方法在Xx医院的实施,等等。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

按论文的体式不同,会计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探讨性论文、历史考证性论文、经济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探讨性论文,是借助抽象、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财务会计领域某些概念或原则等进行系统的理性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是以公理、定理(包括相关学科)或会计、财务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涉及问题进行推理,目的是得出新结论或进行修正。比如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EVA财务管理分析,等等。

2、历史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

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如“账”与“账”关系的历史考证、四柱清册的起源,等等。

3、经济实证性论文,实证经济学的特点是回答“是什么”的方法因而,经济实证性论文是需要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比如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模型的研究,等等。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对会计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比如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公司业绩评价标准的改进、现金流量表的综合分析,等等。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的论文。如会计委派制在xX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xX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调查,等等。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选定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会计问题的论文。如标准成本法在XX企业的使用、责任会计在Xx企业的实施,等等。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会计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论文。如对会计委派制的新认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信息系统,等等。

二、会计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要求

论文的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有关规定。规范的会计论文结构一般应有论文的前置部分(多数要求中英文对照)、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构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内容摘要(或称内容提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或引言)、本论、结论,文尾部分包括致谢、附注说明、参考文献。简单阐述如下:

(一)标题

标题又 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

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

有创新、引人人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

(二)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是对会计论文内容以第三者的独立角度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摘要应与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应有陈述的对象、方法、结论等,但侧重于结论。内容摘要自身要能够独立成篇,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过300字为宜。若还有英文摘要,则中英文摘要必须完全对应。

(三)关键词

摘录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与检索,揭示出论文将围绕哪些方面展开论述。一般应选取3叫个词作关键词。如《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国际化。这三个词就揭示出标题及论文的核心。

(四)正文

1.绪论或引言

绪论是会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2.本论

本论是会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

3.结论

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五)致谢

可在论文首页或文章末尾标注出给完成论文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并表达感谢之情。

(六)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在文章末尾应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此论文写作时所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这一方面表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出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刃同时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注明著者、书(题或篇)名、刊名(期)、页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写作提分技巧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1.摘记

在你的孩子学习写作之前,对他给你讲的故事、梦想、奇遇等等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随时摘记下来。注意:在他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可以说得头头是道的地方,不要轻易披露出家长[微博]的看法——孩子往往会对自己的言谈中所显露出的隐约可见的奇妙之处备觉欣慰。

2.墙壁的魔力

孩子们都喜欢在墙壁上画呀写的。利用这种嗜好鼓起他们创造的勇气,挂一块黑板,或者找张牛皮纸贴在墙壁上,随他尽情画写。

3.笔记

使你的孩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我要去吉米家,我们打算玩垒球。”像这样信手写来,给他随时准备好纸和笔。

4.写标题

给你的孩子买本纪念册,再送给他一些图片,让他贴在纪念册里,写出每张图片的标题。

5.记日记

送给你的孩子一个日记本,鼓励他持之以恒地写日记;或者,帮助他装订一份自订的日历——留下许多空白页,使他得以记下每天的所见所闻。

6.写故事

给孩子一些稿纸,让他练习写一些短篇故事、短文或记叙一篇家史等等。

7.写信

对一个儿童来说,要想收到信件的唯一办法就是先给别人写信。鼓励他给亲友写信,或者建议他结交一位通信的伙伴。

8.触觉游戏

做一只盒子——做得大一点,抠上一个足以伸进一只拳头的窟窿。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放进里面,让他们(孩子)去摸这些东西,然后请他们描绘自己的感受。

9.荧光屏的启迪

孩子们很少懂得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演出始于写作的稿本,假如他们对手稿为何物还不甚了解,那么就到图书馆借一本给他们瞧瞧,鼓励他们创造出自己的手迹。

10.循序善诱

下一次你可以先写个开头,然后让稍大点的孩子接着写下去,确信他对此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转向绿色的街道。”不错!下一步如何走法呢?请他斟酌整个旅程的路线,用尽量完美的词句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368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话题作文的表述篇——记叙经历

记叙经历,除非命题中有特殊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既可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编述故事。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首先,要学会描写。①学会观察对象。描写是把事物的状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所以描写之前必须细致观察对象。②学会选择细节。描写再现事物的状态,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有选择地描写,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最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此再现事物特征。③学会安排结构。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合理地、有序地安排文字,一层层写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形象。④学会修饰语言。讲究修饰的最好手段是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对比等。

其次,避平铺直叙。①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②在结构安排上,可用设置悬念或运用倒叙来增加曲折;③在人称使用上,可以第一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人称;④在表达方式上,可用日记或书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记叙。

再次,要合理虚构。在记叙经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合理虚构。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二、话题作文的创新篇——语言求美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课程)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③在修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三、话题作文的立意篇——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宽泛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作者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大为小”,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如生活态度、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的一档,最高得42分;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四、话题作文的思路篇——时空联想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发展着,在一定的空间存在、运动着。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作文当然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范畴。要拓展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进行联想。

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如2000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将计划经济的一元化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相比较,也可以将封建时代的一人独尊与现在的民主政治比较,等等。

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领域方面进行拓展:在文学创作上,要提倡百花齐放;在科学探索上,要寻求多种可能性;在哲学界,百家争鸣;在艺术界,流行着各种风格;在教育界,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等等。

五、话题作文的创新篇——构思求巧

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并没有一个死的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如记叙文的“总—分—总”式,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一般材料议论文和读(观)后感的“引—议—联—结”式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现中心思想,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

记叙类文章的构思创新。①角度求巧。如果大家都从正面切入,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切入;大家都着眼整体,你不妨着眼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来个以小见大,等等。由于立意的独到新颖,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强烈的感染力和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而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顺序求变。如果大家都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材,你不妨采用倒叙或插叙;大家都先写主后写宾,以突出主的地位,你不妨先宾后主,这同样突出主的地位,等等。③方式求异。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大家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言为主,等等。④结构求活。记叙文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激起文章波澜的技法常见的有:一是抑扬法。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二是悬念法。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议论类文章要特别注意论证求新。比较容易做到的方法:(1)举例新。举例的来源:①身边的新鲜事。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和各地电视专栏节目中所谈的内容。③《报刊文摘》每期第3版上的小故事。(2)引文新。引文来源:①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②报刊上的最新数据、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说写作技巧精选

全文共 14838 字

+ 加入清单

创作已不是初学者的工作了,它是一种行业。小编收集了小说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事实:创作已不是初学者的工作了,它是一种行业。作为谋生之道,它为男人们和女人们所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相对说,创作是一种收入优厚的行业,这就吸引了一年比一年多的干这行的人。竞争日益激烈,失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一行业令人苦恼的特征是,或是得到读者的承认,或是遭到他们的拒绝,这两者间的分界线往往是难以辩明的。比起作者所意识到的更为经常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小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改动虽然看来并不大,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迈克尔·安吉洛说过,“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造成尽善尽美,而尽善尽美却是没有价值的东西。”照此来讲,有抱负的短篇小说家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没有意义的东西可以为人们所拒绝,而拒绝却不是没有意义的。正是重视这些“琐细不足道的小事”,成了能干的文学巨匠的特征。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写作的题材是一样的,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的,就像说为了运输的目的,运载工具比动力更重要一样荒谬;两者缺一,便不会有运输。同样,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唯一理由。

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同爱伦·坡的“故事”之间已是相距甚远,就像巨型海轮和富尔顿最早的汽船之间的相距甚远一样。它不是只考虑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唯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短篇小说了。与长篇小说作者的任务相比,短篇小说的作者的任务同剧作家的任务要更为接近些。从剧作家那里,短篇小说作者可以学到有用的一课。

为了最后描述两类人的聚合,剧作家挑选了所有的事件。在这些聚合中,有一种语言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两类人中的一类是角色,另一类人则是角色行为的刺激因素。作者一旦掌握这种技巧上的区别,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小说中获得协调统一,这种协调统一能成功地保持读者的高度兴趣。通过角色对刺激他行为的因素所作的反应,他的性格便得到了展现。在所有形式的小说写作中,情形也正是如此,不管是写长篇小说还是写戏剧,或是写短篇小说,所有搞创作的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能过角色对于生活中种种刺激因素的各自反应,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可以说,作者是在一系列的聚合和交流中刻画他的人物的。这些聚合或交流可以被归为一些描述单元。这一认识可以把关于现代小说的定义修正为如下所述:一篇小说是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的描述,这些事物在他或别人的身边发生,这种描述是在一系列的聚合或交流中完成的。

只提供一些描述单元,并不能构成情节。情节是由危局或转折点构成的。由小说情节引起的读者兴趣和由描述单元引起的读者兴趣可能是(并且常常是)迥然不同的。然而,它们又经常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难以分清哪是自己对情节的兴趣,哪是自己对描述单元的兴趣。一般来说,这样讲是没有问题,从作者的观点看,他所处的题材在技术上可被归为一些描述单元,他将这些单元同情节转折点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交融。

这样,小说格局最终表现为一系列片断,也就是描述单元。然而,在这些片断中,还可以进一步分解,这是最基本的:

1、 刺激因素(通常是别的人物)

2、 角色。

3、 角色反应,对角色性格的刻画。

当我们进行以场面为单元的讨论时,就会看到,在理想的展开的描述单元中,交流是一个角色(他怀有一个要即刻实现的意图)同另一种角色或一种和力量(他们反对前者要即刻实现的意图)遭遇和冲突的结果。这样,在每一场面中,角色中的意图是所不同的。由此,在激起读者兴趣方面,场面或描述单元是可以自立的。

另一方面,当读者意识到一个描述单元同主要故事情节是有联系时,认识到由于在这个场面或描述单元中发生的事,这篇小说中会有危局或转折点,那他对这个单元的兴趣就会大提高。因此,一个决心激起并保持读者兴趣的作者,就应当为小说选择这样的描述单元——它们导致了整个小说的情节转折点。

一篇短篇小说必须有开端,结尾和主体。开端讲明小说所要叙述的问题(这也是故事主角面临的问题)提供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陈述在前发生的事,以使小说叙述问题合情合理又饶有趣味。结尾表现最后行动,通过这种行动、主角(或者由主角造成的力量)解决了小说开端提出的问题。小说主体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现主角在一系列聚合、交流中,试图解决小说主要叙述问题。

这样,一篇小说在结构上的限度就很简单了,紧持这些简单的结构方面的限度,并不是一个难于满足的要求。初学者和得到承认的作家都能认识到这些。

学习短篇小说艺术形式的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作者的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另一位的作品却遭到拒绝;而两位作者所处理的题材在本抟上又是相同的。有时,这种题材方面的相同达到如此程度——在开端部分,它们包含了同样的叙述问题;在主体部分,这它们包含有完全相同的冲突斗争;到了结尾,它们对同一问题又有着非常相似的解决。遭到拒绝的原因在于某种缺陷,它或是在于故事本身(我们将它归类为构思),或是在于场面(我们把它归类为描述)。

由于为人接受的小说和遭到拒绝的小说都能被压缩为提钢,而这些提钢又会因为它们彼此相似而引人注目,受到拒绝的原因就不会是构思方面的缺陷;遭到拒绝的原因一定在于描述。

两位作者可能选取同样的事件,但他们对事件有着各自不同的安排(特别是在我们从构结构的角度出发把它们归类为开端的小说的那一部分);这会使一位作者的小说因趣味盎然而为人所接受,而别一位作者的小说又因索然无味而遭到拒绝。

更为经常的是,遭到拒绝的原因在于,在展开的过程中,在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中,他的描述缺乏艺术性,对没有幻想力的读者来说,它偏离故事主线太明显了;这是描述中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在多数遭到拒绝的小说里,作者往往在通过精描述单元建立起真实的幻象之前,就过于热心地要把故事对读者讲个一清二楚。另一方面,当一篇小说因缺乏情节而遭到拒绝时,它的作者又往往只提供了描述单元,而没有使它们同故事或情节转折点交织在一起的作者,是可以使任何事件富有趣味的;而富有趣味正是首要条件。这一条件的实现主要靠描述,而不是情节。

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有戏剧性;这种戏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光是靠情节。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分有以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有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此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临的任务。是读者(当他看到一份杂志的封面上有某位作家的大名时)去买杂志的。是读者给编辑写信,说他欣赏某篇小说;或与此相反,说他发现某篇小说十分乏味。正如杰勒德夫人所说,“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当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

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时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随着继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贞操到那件事以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

让我们考虑一下怎样的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是小说要叙述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能。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

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能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靠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只是在其重要性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拖延。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让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是困难程度,或是它怎么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遭到的失败和可能遭到的敌手的事。

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个部分:

1、 小说叙述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的,或是合成的。

2、 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

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要靠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的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叙述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靠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让——从开头的首句直到结尾那句——,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的兴趣。

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篇小说。

而任何小说最先开端(这一部分能立即引起读者注意),是标题。从趣味的观点看,一个好的标题是为了激起读者兴趣而首要考虑的事情,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足以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享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享利的《警察欧·罗恩的徽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电影制片人知道一个吊人胃口的片名的价值;事实上,他们过分强调了标题问题——把它引入可疑的“鉴赏力”的领域中。不过,他们的片名的确蛮有兴趣,而此时此刻,你关心的又正是趣味问题。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入到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

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有了需要完成的事,或有了需要作出的决定,往往也就有了要叙述的问题。只有在有了目的或决定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时,才谈得上有叙述问题。这是对任何种类小说和每篇小说开端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使小说成其为小说。

有一个叙述问题,这在小说的每个场面中也是必要的。下如它在整篇小说中是必要的一样。在较小的规模上,场面有完整小说中所具有的全部因素。在场面中,它们通常是目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在小说里,各个场面的目的和整篇小说的目的,两者都可以用来抓住读者的兴趣。

标题是最先用来引起读者兴趣的手法。然而,如果不在小说开头大约几百字内就使读者意识到一个目的,这种兴趣就会迅速减退。一般来说,这种目的是场面目的,它们的出现会使读者产生诸如此类的问题:“甲能从乙那儿得到消息吗?”等等。

女主人给客人上汤,或是用来开胃的餐前小吃,类似这样的场景,你就可以用来让读者对小说主要故事有所准备。你也许不得不提供更多的预备场景,直到读者已怪胎接受小说主要故事情境为止。不过,在抓住读者兴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尽早地,不违情理地使他意识到一种主要故事情境(这同场面目的不能混为一谈);这情境将决定以后角色的种种反应。当读者认识到小说主角不得不去完成某件事或作出一个决定时,你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里,也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在手头所有的材料中(尽管其中有足够的事件去显示有某件事要去完成或是决定)你竟找不到有趣到足以作为主要故事情境的东西。这时,有关兴趣规律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事实就开始为我们知晓了。举例来说明:你坐在平静的小湖旁,一只狗懒洋洋地在岸边水里游来游去。这时,你也许会让狗去抓一根棍子。你对狗下命令时,虽然有某件事要去完成,但你的兴趣并不大。然而,如果代替平静无波的小湖的是一堵被狂风恶浪击打着的险峻的海边峭壁,狗也没有懒洋洋地游水,而是精疲力竭,难以游到你让它去的地方了;这时,你的兴头就来了。如果狗是你的,又是值钱的动物,曾在赛狗中多次为你赢得奖金,你就会兴趣倍增。进一步说,假设你已经同意让这只狗再参加一场时间已确定的比赛(比赛时间快到了)如果不到场,你会被处以大笔罚款,这时,你就会格外关心它了。再有,代替安闲地坐在那里的是你被堵在了一辆翻倒的汽车里,你的关心就会变成焦虑了。不过,那会更令人揪心——你试图让狗游去救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已淹得半死,而他正是你最心爱的儿子!

在前面的场合里,你发现自己不是很感兴趣,而在后面的情况下,你却是极为关切的。在分析兴趣所以不同的原因时,你会发现,后面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依赖于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有关趣味的至关紧要的秘诀——重要性。一种包含有目的或选择的情境的有趣程度同它决定着什么成正比。要完成的事重要,没能完成它所会带来的灾难就越大。将要作出的抉择意义越重大,作出错误决定所会带来的祸患也就越大。对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任何情境在小说写作中都可能是重要的,因为他可以赋予它以巨大的意义。当你充分理解并能运用这一关于趣味的规律时,你就掌握了构思的关键。

这样,抓住读者兴趣的第二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根据其意义的不同,这种重要性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在威尔·佩恩的小说《幸福岛》里,情境(要去完成的事)本身就很重要,一个人打算去杀另一个人——构成小说开端其余部分的所有解释性材料或与此有牵连的事,都从这一情境中获得了借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弗兰克·雷·亚当的小说《备件》中,情境(要去完成的事)并不重要,一个男人驾驶汽车从洛杉矶去圣路易斯市。与《幸福岛》截然不同,构成这篇小说开端其余部分的解释性材料或与相关的事,反而给了故事情境以重要性。前者是有内在重要性的故事情境,后者是有着合成的重要性的故事情境。

在含有内在重要性的故事情境中,由于主要情境本身就是有趣的,它立刻给了小说情节趣味,这种趣味能在解释性材料之前得到展现。而在只有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中,如果主要情境在解释材料之前被加以描述,就不会获得情节趣味;因此,只有读者阅读解释材料,知道赋予主要情境以重要性的伴随事件后,情节趣味才会显示出来。

在搜寻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时,报界人士所谓的“新闻嗅觉”会帮助你。由于目的在于激起好奇心,你就会认真调查人们对什么感到好奇。大家还记得,在世界大战最初的年月里,美国人在贪婪地读着他们所能得到的所有关于战争的消息。随后这种热潮下降了,好奇心感到了餍足,它不再是新闻了。随后,由于战争的新的更“合乎人性”的方面为人们论及到,它又成了“新闻”。几乎人人熟知那个经验丰富的记者的故事。他对初出茅庐的生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如果人咬狗,那才是新闻。”前不久,一位新闻编辑独出心裁地总结了新闻价值,他说: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0

平凡的人+平凡的妻子=0

一个平凡的人+一辆汽车+一支枪+一夸脱(美英容量单位)酒=新闻:

银行出纳员+妻子+七个孩子=0

银行出纳员+十万美元+歌剧女演员=头条新闻。

对此的解释自然是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些寻常的事物,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则非同寻常。这样,你又知道了激起或创造趣味的另一种手法——非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或是在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中,或是在小说人物(他面临这种情境)本身。在佩利的小说《窗户里的脸》中,故事情境虽然是不寻常的(一位妇女打算去抓一个危险的在逃杀人犯),这位妇女本身却普普通通。她是新英格兰的普通农村妇女。然而,一般情况下,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是不会花时间从事这种追捕的。另一方面,在普渥的小说《西部材料》里,故事情境(要去完成的事)平凡得很(一个女人发现另一个女人迷住了自己的丈夫,就打算把丈夫夺回来),可小说人物却有其独到之处;她是赛马骑士中的女王,是人们难得一见的人。在选择奇特的情境作为小说主要叙述问题时,检验方法很简单——他们扪心自问,在一百个你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选择人物类型,看你在街上遇到的一百个人里,有多少人属于这种特殊类型。

在这种非同寻常的趣味中,你找到了有“地方色彩”的小说在美国风行的原因。人们对某些地方感兴趣,他们或是在那里呆过,或是愿意去那里。某些地区或地点有象征意义。大多数美国人对纽约市感兴趣,于是,几年前,大部分小说的背景取了纽约——对许多曾去过那里或是想去那里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愿意读这样的小说——那里描写了他们希望了地方。在城市里烦热得发昏的男人们,愿意读这类小说——它们描写了梅恩森林,描写了落基山脉,描写了“广阔无垠的原野,那里,男人是男子汉,女人就是老婆。”最近,我从流行杂志里随便挑了二十篇小说,其中十五篇背景是在国外,只有两篇在纽约,还有一篇是新英格兰的一个小学院城,另一篇是好莱坞,最后一篇是西部的一个大牧场。纽约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了。事情就是如此,一个接一个,某些地方被发现了,人们在小说中加以描写,风行一时,随后,热闹劲儿过去了,它们又让位给更有趣的地方。过段时间它们就没意思了,因为它们已不再是非同寻常了;它们变得平淡无奇,失去魅力;似曾相识使人们望而却步。有关地点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物。一位作家发现某类人物有意思,就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写活了。吉卜林笔下侨居印度的英国人,欧·亨利笔下的纽约女店员,威廉斯笔下的新英格兰的乡巴佬,科恩笔下的亚拉巴马州的黑人和威特沃笔下的职业拳击家,无不如此。由于公众对这些人物着迷,其他那些在独创性和才能上要稍逊一筹,成就不能与有一种作家相比的作家,也去描写这类人物,却没能成功。很快,这类人物变得如此之多,读者开始厌倦了。他们不再是活生生的人物,而成了类型。二流小说杂志的字里行间到处见得他们的影子,电影银幕简直让他们霸占了。开始还是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看却没有什么个性,已是千人一面了。

许多作者也写了非凡的人和在非凡的背景中的故事,但他们惊愕地看到,这些小说竟遭到了拒绝。如果他们了解关于味的规律,其中的奥秘就简单多了。背景和人物本身并没有情节趣味,它们不过是刺激因素,情节就是种种反应,它们被安排成了危局。然而,生手还是继续写着有标准背景的小说,描写类型化的人物。在美国,这种标准化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有一群作者专门去写作特殊种类的情节——西部小说,海洋小说,战争小说和校园小说。

这种值得注意的把背景分类的情况,与其说是每种类型都有一群人在写,倒不如说是有一大批人从不读某种类型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它们的趣味在背景)的构思已是千篇一律,惹人厌烦。一般来说,读者热衷盼望某种类型小说的出现,读上它一年左右,接着就厌倦了;又转去寻找另一类小说。对于这些读者,问题一种小说已是味道寻常了。

这样看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在于非同寻常,这可以成为一条格言。你还会记得,在我选出的二十篇小说中的五篇,虽然它们涉及的只是普通的美国背景,却仍是饶有趣味的。这是因为在角色或在事件上,它们有新颖之处。

不过,你还是可以见到埃德娜·弗而尔这样有才能的作家,她写了趣味盎然的小说,表面看来却是普通人在普通背景中做着平凡不过的事。这是因为作家给了陈旧的主题以崭新的意义。[兴趣是这样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的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第五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要思想的独创性。

在埃德娜·弗布尔写的一篇小说里,就有这样的范例。一个姿色倾城的纽约女店员,却来自一个寒酸的家庭。这就是埃德娜·弗布尔处理的题材。可是,她却构想出这样的对比——一位秀丽的姑娘与周围寒酸肮脏的环境,有如蝴蝶出自虫蛹。

在欧文·科布的小说《我们老南方》中,处理的题材是一个姑娘,她从这里借用名字,又从那里借用口音,如此等等。科布的想象力使题材脱出了俗套。他用汽车修配工的行话把她比做“杂牌货”,从而使旧题材别开生面。

比拟和譬喻属于想象力的领域。正是想象力使作家认识到奇特的事物,特别是在这奇特乍一看不那么显眼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有助于给小说中最乏味的部分——主要情境的解释材料——增加许多趣味;是否具备它,还决定着为创造性的艺术家,你究竟水平如何。作为作家,你必须同时是心理学家和广告专家,心须了解不同感染力各自的价值。吉卜林创造了一个知晓的印度;但是,与其说他引起兴趣靠的是印度这个奇异的国度,倒不如说靠的是奇异的在印度的英国人和爱尔兰人——靠把已知的和未知的并列在一起——靠对比。[众所周知,一串珍珠项链在黑天鹅绒大衣上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而在白色背景上就未必如此了。这样,对比,或者说是不同事物的并列,就是用以获得趣味的第六种手法法。]对比可以在主角和背景之间进行。

在一九二六年二月六日版的《烧炭人》杂志里,梅·艾汀顿在她的小说《紫色布和细麻布》中,就利用了这种对比手法。她描述一个女人在伦敦某一地区行乞,而这个地区在那些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俱乐部里的富人们看来,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比也可以在主角和其他重要角色之间进行。欧文·科布在《我们老南方》中就运用了这种对比。他把一位典型的,单纯、坦率而又慈祥的南方老上校同歌剧女演员摆在了一起。几乎水到渠诚,在这种角色和生疏的背景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普通人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平凡人的问题的并列中;或是在普通人与独特的问题的并列中,你认识到抓住读者兴趣的第七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灾难的悬念。

不要混淆两种不同类型的趣味——描述趣味和情节趣味,这一点十分重要。标题引起的兴趣,相对立的事物排列在一起引起的兴趣,对形象的描述引起的兴趣,超常的条件和人物引起的兴趣,以至关于困难、冲突和灾难的悬念引起的兴趣,都附属于依赖于情节趣味。情节趣味用来让读者意识到危局的重要性;另一种类型的趣味则用来使读者在读其它材料时不至于厌倦。这些其它材料有助于造成非同寻常和意义重大的危局。而在危局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主要危局或主要故事情境。没有一种主要情境,就不会有小说。同样,没有小说,也就不会有情节趣味。所以其它趣味都是描述趣味。

你会记得,编辑对那种“差不多可以接受”的小说的评价往往是“还差那么一点儿小说味道”。真正的“小说味儿”是伴随小说主体部分的出现的。这时,读者已意识到故事情境,冲突也展开了。冲突以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才会有持续的“小说味儿”。不过,你在开端部分激起读者对主要情境的结局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在诱使他保持兴趣。你为此采用的方法是提出关于冲突、困难或祸患的悬念。这就是情节趣味。它不同于读者对场面本身的兴趣。这样一来,算上标题,你就有了七种用来在小说开端部分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其中之一(第七种——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祸患的悬念),除了有好奇心的成分外,还有期待的性质,这使小说有了戏剧性。七种手法是:

1、 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有刺激性的标题;

2、 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

3、 这种情境或与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4、 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5、 用独创的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

6、 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

7、 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致力于指出激起或抓住读者兴趣的可能性。从现在起,我要求你不再考虑有关好奇心的趣味,而去考虑有关持续注意力的趣味。你要从小说在技术上被归为开端的部分转为小说的主体的部分。你要记住,开端并不总是意味着小说开头几段,它包括了小说这一部分——其中,主角面临的主要情境,诸如此类的解释性背景材料,人物性格刻画或在前发生的事(它们才能使主要情境合情理和有趣味),都得到了表现。主要情境可以在解释性材料之前,也可以在它之后。它需要人物刻不容缓的行动,它的有趣和度同其重要性和新颖程度成正比;其基本功能是表现需要由主角完成或决定的事情。其中包括困难或祸患,特别是对敌对力量冲突的可能性。

一旦预期的矛盾冲突激起了读者的兴趣,再拖延敌对力量的出现就不明智了。在不违情境的前提下,要尽早安排小说主角同敌手相遇。只要记住情节趣味的必要性,你就会让主角面临一种新的情境,以使聚合的结局造成新的危局。由于需要再去努力使叙述问题得以解决,读者就会意识到,在这一新情境得到处置之前,小说主要情境的结局就始终是个未知数,小说主体中的这一新的危局,将为读者保持一种从小说开端最早的叙述问题中借来的重要性。

当编辑说“小说味儿不够”的时候,他的意思不外乎下述两者之一:或是小说缺乏足够数量的危局来保持读者对小说结局的挂虑,或是那些介于危局之间的聚合本身还不够有趣,不足以保持读者持续的注意力,直到新的危局产生。在第一种情形下,缺陷是在于构思。在于对那些能使读者意识到危局的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在第二种情形中,缺陷是在描述上,这常常意味着在你选择的聚合中,没有足够的冲突。这就是当普通的男人或是妇女说“我不喜欢那篇小说,那里面”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时,所想表明的意思。大多数遭到拒绝的小说都犯了这一重大错误。它们没有足够的冲突,读者也主看不到敌对力量冲突的意义;或者,它们没让读者感到能否成功尚大可怀疑,从而使读者处于悬而未决的焦虑之中。冲突进行时,产生了故事趣味。在结构良好的小说里,冲突应当由主要故事情境派生出来。

在描述构成小说开端的聚合和交流时,你让读者意识到主要故事情境,并提出关于冲突的悬念,从而获得了小说趣味。在描述构成小说主体的聚合交流时,你则要在一系列的冲突中向读者展示矛盾。在构成小说主体的所有描述单元里,读者看到小说人物陷在一个或一系列冲突之中,这是由于他试图解决一个叙述问题,其结局却是莫测的。这样,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又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然而,不管你在描述这些敌对力量之间的聚合和交流时文笔是多么的生动,如果你的情节很糟糕,以至于没能向读者指明,每次这种聚合和交流的结果,都是小说主角在解决故事情境抻出的问题时所遇到的一个危局(这样的危局造成新的情境,使故事最后结局仍属未知之列),那么,你照样会收到退稿单。

通过悬念,通过读者想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可以使每场冲突都趣味横生。这样,小说趣味就可以或是危局,或是由聚合造成;当然,最好两者都有;因为小说趣味来自悬念,它既可以和小说人物在聚合中的即刻目的的后果有关,,也可以和整个小说主要情境的后果相联系。不过,一般来说,你希望在小说主体部分引来兴趣是持续注意的兴趣,或通过所说的“悬念”。

一旦离开小说主体,开始考虑被归为结尾的部分时,第三种类型的趣味就出现了。在小说开端,你通过暗示将有冲突出现来激起读者的兴趣;这种趣味主要是好奇心的趣味。在小说主体部分,你通过使读者对冲突的最后结局始终心里没数,来保持在开端部分引起好奇心;这种趣味是悬念的趣味。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悬念结束时,剩下的任务就是使读者觉得,他读小说没有白费时间。你一定要使读者感到从最后发生的事情来看,他的好奇心是有道理的,把小说读完是值得的。你要让他对故事结局感到满意,觉得你描述的这种结果,同他想象中应加给人物和背景的冲突的最后结果不谋而合。结尾并非一定是要“皆大欢喜”;所需要的只是,它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结尾的趣味是满足的趣味。

在获得这类趣味时,主要使用两种手法。其中之一,有欧·亨利作为它在现代的最伟大的范例。在给情节以巧妙而突如其来的转折方面,他是身手不凡的。事实上,正因为做得太好了,今天人们能记得他,主要就是这一点。当然,他的杰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这一方面。他对现代人中的典型有着了不起的观察力。而在他没有描绘他们之前,他们还称不上是典型。尽管如此,人们如今引他作为例证,却总是因为他精于运用使人出乎意料的手法。让主角面临的最初情境发生逆转,是为了使读者对小说结局感到满意所经常使用的最受欢迎的手法。通过使人感到意外,小说结尾获得了戏剧性。亨利·菲尔丁(一般他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创始人之一)曾十分简洁地解释了这条关于趣味的规律,原话如下:

“……我想,在这不多的限制之内,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如其所愿写一些奇妙的东西;不仅如此,只要不超出合理可信的范围,他越能使读者感到出乎意外,就越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越能迷住读者。”

欧·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就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情境逆转的一个范例。那个想使自己被捕的流浪汉,只是在他改变主意后,才被抓起来;在一般能使人进监狱的原因都没能奏效以后,他却因聆听教堂里的音乐而横遭逮捕。

另一种我尚未谈及的手法虽然极为有效,却没有得到适当的运用。你已经见到,没有内在趣味的事件,通过与其它事件结合,能够获得全成的趣味。通过使之富有意义,也可以给事件以合成的趣味。一件本身平淡无奇而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因其意味深长和富于象征性而变得有意义和引人注目。斯蒂尔在《地狱上冻的时候》这篇小说里,让一个女人把自己的手捅进碱水锅里,以此象征她承认了自己对丈夫的不忠。在《灯光信号》中,伯克让小说里的人物扯下了窗帘;这本是意义不大的行动,但由于它是向警察报告屋里藏有逃犯的信号,就变得事关紧要了。在《星期六晚班邮件》这篇小说开头,一位姑娘对继父开玩笑说,她能控制情感的骚动,如果她真的闹恋爱了,她就一定会给继父打电报了。小说结束时,她说:“我一定要给西里尔打电报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对要他喝一杯的邀请回答说“谢谢你,我不喝酒”时,没什么更多的含义;可是,如果它是同酗酒行为做斗争的成果,那就有意思了。在沃茨的小说《沉沦》里,对此有一个给人印象很深的例子。用来获得趣味的第十种手法,包括要具有象征性或有意义的行动这两个方面。

第十二种,也是最后一种保持兴趣的手法,一般是来自实践的结果。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你读一篇小说,发现它很有意思,而情节却并非有多么了不起的独创性;你会一遍又一遍地读某种类型的小说,其中出现的人物都是雷同的;你甚至渴望读这样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受到蓄意歪曲。你是因为作者的语言才华而欣赏这些小说的,在这种语言描述中,有独创性的东西,正如蒲柏所说,“这是一种人们时常想到,却从没有这样出色地表达出来的东西”。这种独创迷人的语言描述可以贯穿于整个小说。你在激起好奇心、提出悬念和带来满足时,都可以用它。这种获得的兴趣的手法不应同第三种(对平凡的现象给予不寻常的解释)相混淆,第二种手在语言表达之先,而且并不依靠它。阐释是构思的一部分,语言表达却属于描述。

在作品中运用这些关于趣味的规律时,你注意别把这些不同种类趣味的范围搞得过于泾渭分明。某一种类的趣味主要属于小说开端,或是结尾,或是主体,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不言而喻的是,它又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部分。比如:出人意外的结局一般用在小说结尾,表现小说开端提出的故事情境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逆转。然而,你也可以在场面结尾处利用这种出人意料。在这种情形下,它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形成一个转折点,可以出现在小说的任何部分——开端或主体部分;它可以在小说里的任何一次聚合结束时出现,甚至可以在聚合过程中出现。

你会十分感到兴趣地发现,由于运用了上述种种手法,小说变得趣味横生。阅读别人的小说,通过确定在哪一点上你因感到乏味而跳过云浮不看,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通常你会发现,你去读两个人物之间的一个场面,蛮有趣味;可是,如果场面结尾处没有预示情节里的一个危局,你的兴趣就会低落。照这个路子,你将亲眼看到,小说场面由于有所意味而变得趣味盎然。经过分析认识到这一点后,你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实现它,小说对你来说将不再是唾手可成的了。非同寻常的条件也许存在,但它自己不能构成故事情境。你的任务是选择或创造有重大意义的主要故事情境。你先要把它具体化为小说人物去完成的某件事,或是小说人物要去决定的某件事。如果这样提出的叙述问题本身是平淡无味的,那就设法使许多问题要由它而定,使它对于小说人物来说是重要的;最好使它既重要,又非同寻常,并以此使它富有趣味。一旦抓住这一要点,前进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在没抓住它之前,一切却只是混沌一团,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创作的熟练只能来自实践。对许多人来说,构思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永远不会精于构思。他们靠的只能是描述,而描述也并不那么容易。描述需要付出的劳动令人感到厌倦不堪,许多人为此而嫌恶它。可是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肌肉因从事体育活动而酸胀不堪;而肌肉越是酸胀,就越说明你需要锻炼。想象力的训练也不例外。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靠喂养才能成长。你们中间多数人会发现,构思过程中创造性的一面开始时是困难的,但这不该使你畏葸不前。虽然构思在起初显得格外困难,但会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你要始终目标明确,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下来。在试图做到这一点时,你是在同许许多多的人竞争;读者却有充分的选择性余地。除非你的小说吸引了他,否则他不会去读;如果感到乏味,他会就此为止了。请记住,“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