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出三个含有典故的古代成语(热门20篇)

开学吧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写出三个含有典故的古代成语,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吧!

浏览

3442

作文

257

成语典故-盲人摸象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áng rén mō xiàng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例句】:~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典故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 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 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若窃邑叛 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寘力焉。是以《春秋》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 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334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完璧归赵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

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完璧归赵历史人物

1、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赵惠文王时,秦强索赵“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随赵王赴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因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擢为上卿。对赵相廉颇能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

2、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基本信息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完璧归赵造句

1、可后来因为家务缠身,孩子又小,终究又把辛苦学来的几个单词完璧归赵地还给老师。

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3、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妇女将手提包遗忘在购物车中。包中的现金和首饰共值11万美元,最终居然完璧归赵。

4、你放心,你那两件东西不久就会完璧归赵。

5、我看他觊觎你那珍珠项鍊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绝不会完璧归赵!

6、有各种各样状况报告,因为策展人员担心他们引以为傲的珍品不能完璧归赵。

7、薛耀青预备把真方单完璧归赵,以牟取好处。

8、听着,每个人都注意这辆车一定要完璧归赵到汽车维修厂的。

9、您的这本书,我看完后一定完璧归赵,绝不食言。

10、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1、你捡到的棒球手套,既知失主,理当完璧归赵。

12、他将它完璧归赵了为什么?

13、这是上回所借的书,如今完壁归赵,请你查收。

14、今晚我要去约会,权借西装一穿,明早一定完璧归赵。

15、我朋友的手机在丢失2小时后就完璧归赵,而且也没有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或酬金。

16、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17、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18、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19、我这副手镯被窃已久,没想到今日竟被警方找回,得以完璧归赵。

20、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1、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江郎才尽的历史由来及典故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钰玨宝宝日记,您的宝宝私家日记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钰玨宝宝日记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钰玨宝宝日记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陈凯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创造性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想象,如果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表现出他善于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能力的话,那么陈凯歌巨资制作的《荆柯刺秦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伦不类"则似乎是一种江郎才尽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含有手字的成语大全

全文共 3226 字

+ 加入清单

摇手触禁 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游手好闲 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心慕手追 形容竭力模仿。

心灵手巧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斫轮老手 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束手束脚 捆住手脚。比喻做事过分小心,不敢放手去做。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一手一足 指单薄的力量。

一手托天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一手包办 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行家里手 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心手相应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心狠手辣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举手之劳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强中更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两手空空 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唾手可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握手言欢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以手加额 表示欢欣庆幸。

眼明手快 看得准,动作敏捷。

心闲手敏 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小手小脚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洗手不干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楞手楞脚 形容动作鲁莽

手忙脚乱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手零脚碎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手挥目送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

手到拈来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手不停挥 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手足重茧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捏手捏脚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手泽之遗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手眼通天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垂手可得 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垂手而得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妙手空空 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妙手回春 指医生医术高明。

举手相庆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举手投足 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举手加额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情同手足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棋逢对手 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如手如足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亲如手足 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慌手慌脚 形容动作忙乱。

皲手茧足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

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假手于人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拿手好戏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河梁携手 河梁:桥。指送别。

毒手尊前 泛指无情的打击。

赤手空拳 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寸铁在手 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不择手段 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额手称庆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措手不及 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搓手顿脚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搏手无策 搏手:两手相扭。指扭着双手,毫无办法

反手可得 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出手得卢 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大打出手 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大显身手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大手大脚 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爱不释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碍手碍脚 妨碍别人做事。

人手一册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举手之劳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鹿死谁手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得心应手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蝮蛇螫手 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

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白手起家 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丹青妙手 丹青:原指丹砂和青欔两种作颜料的矿物,后泛指颜料。多指国画大师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着手成春 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束手待毙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束手无策 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束手就擒 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

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手下留情 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手舞足蹈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一手遮天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强将手下无弱兵 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眼高手低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

信手拈来 信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水来伸手 饭来张口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拍手称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手高眼低 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手到擒来 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手到病除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手眼并用 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

手高手低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手不释卷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手足无措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胼手胝足 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手足胼胝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人多手杂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缩手缩脚 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妙手偶得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棋高一着 缚手缚脚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妙手丹青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如左右手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kingdoms historically: Wei in the north,

Shu in the southwest and Wu in the southeast.

Once Cao Cao from Wei led a 200,000 strong army down to the south to wipe

out the kingdoms of Wu and Shu. Therefore, Wu and Shu united to defend his

attack. Cao ordered his men to link up the boats by iron chains to form a bridge

for the Caos passing from the north bank of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bank.

The General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army was Zhou Yu. H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carefully. Then he got a good idea. He decided to attack the enemy with fire. So

he began to prepare for the neting battle. Suddenly he thought of the direction

of wind. He needed the east wind to blow strongly in order to acnetplish his

scheme. However, the wind did not nete for days. Thus Zhou Yu was worried about

it. At that time, he got a note from Zhuge Liang, the military adviser of the

State of Shu, which reads:

"To fight Cao Cao

Fire will help you win

Everything is ready

Except the east wind"

Quickly he turned to Zhuge Liang for help. Zhuge told him not to worry and

there would be an east wind in a couple of days. Two days later, the east wind

helped Zhou acnetplish his scheme. At last, the allied army won the w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say "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含有水的成语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尺水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水芙蓉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淡水交情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滴水不漏 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滴水穿石 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反水不收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覆水难收 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海水群飞 比喻国家不安宁。

河水不洗船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洪水横流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洪水猛兽 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浑水摸鱼 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混水摸鱼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积水成渊 比喻积小成大。

近水楼台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公无私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大公无私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晋平公在位时,任命祁黄羊为晋国大夫。有一天,他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洋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吧,我觉得他最适合当这个官。”晋平公非常惊讶,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还推荐他?”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适合当这个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不久,平公又问祁黄羊:“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呢?”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平公说:“你怎么推荐你儿子呢?”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适合做法官,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解狐和祁午受到推荐当官后,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受大家喜欢。

孔子听说了这两件事,对祁黄羊大加赞赏。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从才能为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敢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启示:

中国有句古话,“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意思是说在为国家推举贤才的时候,不考虑这个人跟自己的亲疏关系,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可以。祁黄羊举荐他的仇人,不是为了向人讨好;安排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是为了营私,真可算品德高尚的人了。墨子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郭仙舟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李郭仙舟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李膺和郭太并肩站在船上,看上去像神仙一样。”

这是“李郭仙舟”的本义。

“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这是“李郭仙舟”的比喻义。

《后汉书·郭太传》曰:“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这是“李郭仙舟”的来历。

羡慕吧,以后你和朋友坐船,并肩站在船头看风景,兴致来了,也可以用“李郭仙舟”来臭美,只要你们知识足够渊博、气度足够不凡、品行足够高洁,或者脸皮足够厚。

李、郭二人最被人推崇的,就是品行高洁。

李膺“素怀刚正”,刚正到什么程度?我给你讲个故事。

他在洛阳做司隶校尉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现在的沁阳市)县令。张朔无恶不作,害怕被李膺收拾,就跑到洛阳,躲到哥哥家的空心柱里。

张让,东汉末年“十常侍”之首,连汉灵帝都叫他爹,是个跺一脚洛阳都得震三震的人物,但李膺不甩他,带人闯进张家,破开柱子,将张朔提溜出来,依律处斩。

郭林宗人称“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我也给你讲个故事。

他42岁去世时,近万人前去送葬。大家为他刻石立碑,大名鼎鼎的蔡邕也为他写了碑文。写完,蔡邕感慨道:“我写了那么多碑文,都感到惭愧,唯独给郭林宗写,一点儿都不惭愧。”

他的意思是说,给别人写的碑文或多或少有阿谀奉承的成分,只有写给郭林宗的碑文,百分之百写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典故成语故事3:老马识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赤身裸体: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道尽途穷: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丢魂失魄: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斗怪争奇:指以奇怪取胜。 含近义词成语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关门闭户: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喊冤叫屈:为遭受冤屈而喊叫。

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积年累岁: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街号巷哭: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口燥唇干: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拉拉扯扯:以手牵牵拉拉。借指拉扯私欲关系。

鸣冤叫屈:指申诉冤屈。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奇谈怪论: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

奇形怪状: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日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典故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改立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齐景公封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庄公有两个忠诚的卫士,一个叫卢蒲癸,一个叫王何,在庄公遇害后都逃往国外。卢蒲癸在出逃前嘱咐弟弟卢蒲嫳说:“我出逃后,你要设法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的时机叫我回国,到时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走后,卢蒲嫳不负所嘱,当上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名为左相却毫无实权,便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缢身亡。从此,大权便全落到庆封手里。

庆封感激卢蒲嫳,对他十分宠信。不久,庆封迷恋上了一个女子,把国政全部交给儿子庆舍。

卢蒲嫳极力劝说庆封,要他召回卢蒲癸,庆封答应了他。卢蒲癸终于回国,做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勇猛过人,又故意奉承庆舍,很得庆舍的赏识,庆舍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不久,卢蒲癸又说服庆舍召回王何,和他一起当侍卫。从此,卢蒲癸和王何加紧秘密活动,联络对庆氏不满的人,准备诛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见丈夫行动诡秘,问他在干些什么。卢蒲癸便把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的事说了。庆姜很识大义,表示愿意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

庆姜说到做到。卢蒲癸选在庆封出猎的那一天行动,庆姜说服父亲随同齐景公一起到太庙行祭礼,以便卢蒲癸等下手。举行祭礼时,卢蒲癸和王何突然执戈猛刺庆舍,庆舍垂死挣扎,用酒壶砸死了王何,卢蒲癸又领兵杀尽庆氏余党。庆封在出猎途中得到这个消息,带着出猎的士兵回来攻城,但城中防守严密,无法攻克,他只得逃到鲁国去了。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说:“庆氏和卢氏都是姜氏的后裔,你怎么会娶同宗的庆姜为妻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避同宗,要把女儿嫁给我,我为什么要避开呢?就像有人对《诗经》断章取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也只取我所想要的,管什么同宗不同宗呢?”

“断章取义”这一成语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典故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人种水稻。他把秧苗插了下去,今天看看,秧苗没长高,明天看看,秧苗还是没长高。这个人着急起来,他想:“让我把秧苗拔高一点儿吧。”主意打定,他就动起手来。

秧苗多得数不清,拔一遍得花多少工夫呀,累得他腰也直不起来了。他回到家里,喘着气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一点儿了。”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去一看,秧苗全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了急于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可是采用了违背事理的方法,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说他是“揠苗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含有心字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胆大心小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发短心长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口是心非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貌是心非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面是心非 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指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带心的成语

上下一心 上上下下一条心。

身远心近 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是非之心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心长发短 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心长绠短 比喻力不从心。

心长力短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有口无心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有心无力 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

有嘴无心 犹言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嘴甜心苦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典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颜真卿,南宋的陆游。他们既是书法家,也是著名的将领。

颜真卿不仅有刚强的性格,他写的字也雄浑刚健,挺拔有力,文章也写得很深刻。当时的人们都说: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意思是说颜真卿写得字遒劲有力。清代诗人赵翼说:陆游的诗才气豪键,意境清新。他在写诗之前,构思精审,所写出来的东西,语句精炼,力透纸背。

与力透纸背成语相近的是“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意思是,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含有羊字的成语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三阳(羊)开泰——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洋洋(羊羊)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喜气洋洋(羊羊)——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扬(羊)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争鸡失羊——比喻贪小失大。

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羊触藩篱——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挂羊头卖狗肉——挂着羊头却出卖狗肉。比喻表里不一致;名实不相副打着好招牌;出卖低劣货色。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饿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叱石成羊】叱:呼喊。一声呼喊能把石头变成许多只羊。形容法力神奇。

【昌歜羊枣】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担酒牵羊】牵着羊,挑着酒。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典故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含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惊心动魄 争奇斗艳 生龙活虎 添油加醋 降龙伏虎 争权夺利 高楼大厦 狂风暴雨 满山遍野 翻江倒海 怪模怪样 民脂民膏 五颜六色 千言万语 无边无际 一清二楚 火烧火燎 千变万化 唉声叹气 接二连胜 星罗棋布 翻云覆雨 道听途说 摩拳擦掌 如花似玉 慈眉善目 争分夺秒 地动山摇 无忧无虑 风驰电掣 报仇雪恨 酒囊饭袋咬文嚼字 无依无靠 山崩地裂 海阔天空 无精打采 流言飞语 谨言慎行 赤手空拳 日积月累 添枝加叶 品头论足 心灵手巧 口干舌燥 心旷神怡 难分难解 感恩戴德 欢蹦乱跳 风平浪静 千姿百态 不声不响 涂脂抹粉 伤天害理 大摇大摆 颠三倒四 捕风捉影 添砖加瓦 平心静气 抓耳挠腮 不偏不倚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全文共 2291 字

+ 加入清单

含有反义词成语你知道有什么吗?yjbys作文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看看你们会多少个。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悲欢离合 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天南地北 出生入死 今是昨非

1和2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1和3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厌旧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进退两难 天长地久 东张西望 貌合神离

三长两短 弱肉强食 水深火热 早出晚归 取长补短 大惊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异口同声 街头巷尾 生离死别 阴晴圆缺

生死存亡 眉来眼去 柳暗花明 南辕北辙 洋为中用 前俯后仰 里应外合 好逸恶劳 前赴后继 深入浅出 内忧外患 横七竖八

嘘寒问暖 转危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陈出新 貌合神离 顾此失彼 左邻右舍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承上启下 南辕北辙 人来人往 承前启后 反败为胜 化敌为友 化险为夷 去粗取精 阴差阳错 虎头蛇尾 天崩地裂 一决雌雄

阳奉阴违 乐极生悲 无中生有 有勇无谋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头去尾 求同存异 左右开弓 左拥右抱 左右逢源 先来后到

争先恐后 大同小异

2—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厌旧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进退两难 天长地久 东张西望 貌合神离 三长两短 弱肉强食 水深火热 早出晚归

取长补短 大惊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异口同声 街头巷尾 生离死别 阴晴圆缺 生死存亡 眉来眼去 柳暗花明 南辕北辙

洋为中用 前俯后仰 里应外合 好逸恶劳 前赴后继 深入浅出 内忧外患 横七竖八 嘘寒问暖 转危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陈出新 貌合神离 顾此失彼 左邻右舍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承上启下 南辕北辙 人来人往 承前启后

反败为胜 化敌为友 化险为夷 去粗取精 阴差阳错 虎头蛇尾 天崩地裂 一决雌雄 阳奉阴违 乐极生悲 无中生有 有勇无谋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头去尾 求同存异 左右开弓 左拥右抱 左右逢源 先来后到 争先恐后 大同小异

3—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1—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公而忘私 死里逃生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深入浅出 有名无实 有口无心 名存实亡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含有生死的成语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生死苦海】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生死牢关】佛家语,指生和死的紧要关口.

【生死轮回】佛教以为世俗众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环不已,犹如车轮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种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论.

【生死肉骨】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生死荣辱】生存与死亡,荣耀和耻辱.

【生死未卜】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生死无贰】至死无异心.表示坚定.

【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生死永别】指活人与死人永远分离.

【生死予夺】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生死与共】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生死有命】迷信指人的死活由天命决定,不可抗拒.

【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

【生死醉梦】形容非常专心.

【生死搏斗】指生与死的激烈斗争.

【生死不易】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同“生死不渝”.

【生死不渝】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生死长夜】佛教语.指漫长昏昧的生死轮回.

【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同“生死肉骨”.

【生死关头】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