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风民俗作文傣族(实用20篇)

浏览

7890

作文

627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1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回族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回族,有人口约982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回族也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民们非常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把猪比作神。

因为回族分布较广,饮食习俗也不完全一样。居住在宁夏的回民喜爱面食,如:面条、面片,而居住在甘肃、青海的回民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食。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比重很大。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回族的男性爱戴小白帽,回族的姑娘们爱戴红色的头巾,上身穿着花色或浅色衬衫,下身穿着五彩裤子,脚穿绣花布鞋。

我喜欢这个民族,他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汉族人民的兄弟姐妹,只要我们团结友爱,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美好。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2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

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

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

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

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踩高跷、玩狮子、吃汤圆……舞龙赏灯闹元宵,欢天喜地迎春来,要说老家安徽宣城的春节民俗,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闹花灯遍及城乡,玩灯时伴以爆竹烟花等,十分壮观。同时还有踩高跷、旱船、玩狮子、挑花篮等活动,儿童提灯更是美不胜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灯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带我去双沟看花灯,刚过东华山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我连忙下车,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两条龙灯在前面游动,中间许多人提着花灯,后面还有两只麒麟摇头晃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条金色的龙舞动起来了。你看它时而在空中翻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龙头从龙身下钻出来。真是巨龙腾飞,让我们目不暇接,周围观看的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舞龙的人个个精神抖擞,龙头前的那个人手握彩球,一会挥到东,一会挥到西,龙头跟着彩球摆动,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传来“媛媛”“媛媛”的呼唤声,我回头一看,啊!花灯队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个椭圆形的大花灯,花灯上写着“五谷丰登”,其他的花灯也都是椭圆的,像一个大冬瓜,不过上面有点贴的是一首诗,有点贴的是剪纸,花灯用各色彩纸糊成,黄、蓝、绿、紫、大红、粉红——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提花灯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有点把花灯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灯?”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兴奋不已,接过姐姐手中的花灯,跟随队伍向前走。可没有走多远,就觉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这么一会儿,就打退堂鼓了,我们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让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继续跟随人群前进。终于从东华山来到沙墩,乡亲们出来迎接我们,小孩子围着我们跳啊,叫啊,场面好不热闹。在这里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队伍才浩浩荡荡向前走。我们经过每一座村庄、学校都要停留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双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我双腿也快拖不动了,看其他孩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输给别人呀!“我们还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诉我。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领头的人又给我们发了个通电的小灯笼,叫我们把小灯笼放进大花灯,这下,花灯全都亮了,与白天相比更美了。我们往回走,经过白天的村庄、学校,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放爆竹来迎接我们。走呀,走呀,终于回到了东华山,此时已经12点了,我累得筋疲力尽,宵夜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我连吃三个,真香呀,这可是我一天的劳动所得哦。

提花灯,让我尽情的体验到了家乡春节的民风民俗,这个寒假我过得特别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民风民节日作文500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民风民俗小学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民风民俗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香港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淫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博饼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叮当,叮当”,从我们的学校里发出了阵阵的骰子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哈哈,没错,我们正在进行中秋的博饼活动呢?

在上午的早会中,王老师就告诉我们下午的第三节课会举行博饼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够博到什么东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时,同学们把博饼的东西都带到学校来,都在讨论自己带的物品。下午还有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我压抑住自己激动地心,认认真真地把课上完。

钟声敲响了,第三节课到了,只听老师说了一声“开始博饼”,同学们开始把东西都倒了出来,激烈的博饼活动开始啦!

原本寂静的校园,现在可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桌面上那些东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花样多式的粘贴纸还有那精美的笔记本。可是那是四近的奖品,而且数量不多,如果没有及时博到的话,那就没戏了。

终于,轮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里,暗暗说着“千万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与我作对,我只博到了个二举,虽然也有奖品,但是并没有如我所愿。

接下来,我们组的许多同学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东西,见那些东西越来越少,我的心里真是越来越紧张了。

但是,我没有灰心,接下来的几轮,要么我只博到了个一秀,要么就啥都没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时的运气可没这么差啊!今天这怎么回事啊!······

忽然,程老师走了过来,那时正好是陈思语刚博完的时候,程老师高兴地叫起来:“思语博到状元啦!”我们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五子大壮元啊!我们高兴地为她鼓掌欢呼。她高兴地拿走了奖品。

转眼间,好多同学把我最想要的那些东西都给博走了。现在的粘贴纸和本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又轮到了我,我还是照样的祈祷。终于,我的力气没有白费,在骰子停住的时候,一个四近的图标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贴纸了!我在心里暗自欢呼。

到了最后一轮,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这么辛苦的祈祷,所以又让我博到了个四近。当我再次博到时,我乐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进了袋子里。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这次的中秋博饼活动在我们的紧张和欢乐中离去了,同学们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东西提回了家,校园里还在荡漾这我们欢乐的笑声!中秋博饼,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那天可以吃饺子、放鞭炮,真的好开心啊!

以前我总感觉过春节也没什么特别的,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我已经很久没跟家人离过春节了,因为每一次过春节我都在想一家过的,这一次,我终于能吃上一次团圆饭了。

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春节前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拜年,外婆准备了三个红包,我看见其中有两个红包鼓得很高,而剩下的那一个却很薄,弟弟一下拿了一个很鼓红包,妹妹也拿了一个很鼓的红包我却拿了一个最薄的,弟弟的是有五张五元,妹妹的有五张一元,而我的是一张100元,弟弟看见我的比他多,他就双手插腰生气起来了,我们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整个屋子充满了我们的笑声。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弟弟妹妹打着各色灯笼四处游玩,烟花又在此刻重新装点起美丽的夜空。一个个孔明灯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结束了,可我还沉浸在热闹、祥和的春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的特点都不一样,有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还有好客注重礼仪的蒙古人,但是要说注重节日和规矩还要数回族了。

回族的四个特点一饮食,二节日,三服饰,四建筑。

回族的饮食非常有特点和汉族不一样,不能吃猪肉驴肉,只要饭菜中有猪肉驴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鲜再美味。这就是恪守规矩的回族人。我们汉族人有大锅菜,而回族的人和我们大锅菜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粉汤。粉汤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应俱全。

回族的两个重要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开斋节,可谓是最有特点的一个节日。开斋节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献给清真寺。凡是捐献的人名字都会印在一个黑板上面。家里还会在那几天里招待客人,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古尔邦节基本和开斋节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开斋节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们有传统小巧精致的礼拜帽,帽子上的图案各式各样,有菱形花边的,有像窑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礼拜帽仿佛来到了印度,别有一番风味。回族还有礼拜时候才穿的长袍,穿上长袍戴上帽子相机了从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清真寺蓝色的寺顶上还有弯弯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时候就像天上有两个月亮。

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注重节日和规矩的回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zhun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碰上了是要倒霉的,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水井、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河南焦作,春节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铭刻我们年龄变化的日子,是寒假里最轻松的日子。特别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但我们还是愉快地度过了。是没有了作业?还是时空错乱?

不,当然是家乡的春节!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还有摆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外面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晚上八点钟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吃着麦芽糖,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会有几个小懒虫抵挡不住睡意……),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早早的起床,换上新衣,燃放鞭炮。吃一些饺子或汤圆(这是我们的习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时候了,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我们微笑,招手,在向我们致谢,谢我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们家乡的春节,没什么仪式,更多的却是欢歌笑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不定你们家乡的春节更是妙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藏族民风民俗——农家乐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了藏族家里做客,我们去的是一个叫“黄哈达之家”的藏族家庭,因为他们家已经出了两代活佛了,所以只有他他们家可以给客人献黄色的哈达,因此他们才叫“黄哈达之家”。

我们进门后好多藏族的哥哥姐姐跟我们说:“扎西德勒!”我知道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我们也回答说:“扎西德勒秀!”这是导游毛拉交给我们的,意思就是也祝你吉祥如意的意思。

打完了招呼,我们先用一些烟烤了一下手,之后用雪山上挑回来圣水洗了一下手,就走进屋里。进屋一看,已经有好多游客坐在里面了,我们赶紧找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具有藏族特色的食物就摆上桌了,有牦牛肉,炒青稞,酥油茶,青稞面,青稞饼,当然也少不了青稞酒了。

当我们正吃的开心的时候,一些藏族的哥哥姐姐上来给我们表演节目,他们不但表演了藏族民歌,还给我们讲了一些藏族的风俗民情,我们边吃边玩,好开心啊!吃玩饭之后,我们本来要一起到院子里跳锅庄舞,可惜下雨了,我们玩不成了,只好先回酒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藏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藏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喜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确好喝,因此你可别忘记它的原产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牛类,它的脸皮可厚了!听说连子弹都打不进去呢!话说这个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还是藏族人民的宠物呢!别看笨拙的样子,它还有识路的本领,也难怪西藏人民总是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这就是藏族,一个暗藏着宝贝的少数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也不相同,我要写的也很有名的节日,那就是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傣族是个爱水、敬水的民族,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会有好运伴随,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民风民俗中秋节作文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中秋节到来之际。

大清早爸爸妈妈就上街买菜。整个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活着……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拿了板凳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准备上月妈妈端来了丰盛的晚餐有碧绿饱满的毛豆雪白滚圆的芋艿还有各种口味的月饼等应节食品。我们准备开始过这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吃晚餐时我听见电视新闻说:“由于台风影响到上海今晚将有可能看不见月亮。”可我却不死心仍然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月亮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和我们捉迷藏呢!古人是“月圆人不圆”而我们今天却是“人圆月不见”啊!想到这儿我不禁失望的叹气气来。

爸爸提醒我:“我们比起四川灾区的小朋友可是幸福百倍啊!”听到爸爸的话我不禁想起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想到他们的家人是否团圆?想到他们那里是否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想到他们过得是否快乐?想到……嫦娥姐姐希望你能把我的祝福送个他们!

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呢?在想的话月饼可就没喽!”我这才回过神立刻去洗手我洗完手拿起一个月饼节吃了起来哇!酥酥的。咬下一口可以看见月饼里有蛋黄好事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真好吃!

晚上梦见自己和灾区小朋友一起过节,我喜欢这个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