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汇编20篇)

导语:其实除了汉族之外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很多他们自己民族本身很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关于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浏览

6146

作文

1000

民俗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个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仅是民族,就连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是与众不同的,傣族热闹非凡的泼水节,东北的民间艺术-大秧歌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每个风俗都代表着每个地区的民俗特色,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我美丽的家乡,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习俗:每当办喜事时,都要放最响亮的鞭炮。喜家会诚心诚意地给村民们递上请帖,收到请帖的村民便会准备好彩礼上门祝福。喜家还会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共同来喝喜酒。大伙儿欢聚一堂,人们坐在结实的长板凳上,听着屋子里延续不断的笑声,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人们面前放着一袋喜糖和一杯热乎的香茶。据说,这是喜家为了感谢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特意精心准备的,希望来喝喜酒的人家也沾沾喜气。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放鞭炮!喜家的男人提着一大摞鞭炮大步走向前,到了大门中间后,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机,将鞭炮小心翼翼地轻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随后,男人轻松地按动着手中的打火机,火苗便快速地竖立在火机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好像随时有可能熄灭。男人将跃跃欲坠的火苗逐渐对准大红色的鞭炮。顿时!“噼哩啪啦”的炮声响彻云霄,惊动了在大树上栖息着小鸟,它惊恐地飞走了。正在嬉戏的孩童们纷纷被可怖的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拼命冲进里屋。炮声的威力太大,地面上有时会轻轻震动,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炮声越大,代表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红火幸福,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兆头。

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体验一下这些颇有趣味的民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因此,鸡是少不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之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们的民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小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里面装满了压岁钱。你100,我50,孩子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收红包、摆年酒、拜亲戚、穿新衣……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孩子们跑啊,跳啊,乐此不彼。

正月初一那天,所有店铺都大门紧闭,因为都去走亲戚了嘛!家家户户都在摆年酒,亲戚朋友都围在圆桌上吃饭,有说有笑。

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年菜都已经摆上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那红红的对联格外醒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一声接一声。出远门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不回来吃年夜饭的。

正月初六许多店铺都陆续开张。但是那天生意不会太好。因为好多人走亲戚还没有走完呢!

元宵节一开始,春节又一个高潮开始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吃着汤圆。热腾腾的汤圆吃完后,便都去逛街了。此时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店铺里都挤满了人。

眨眼间,春节就过去了。孩子们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去各自的岗位工作去了

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傣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不可失却的民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为了建造三峡,三峡库区的人民曾进行了浩荡的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离开的路。同时也记得,在搬迁的时候,一个三峡的居民问过:四条腿的兽保护住了,两条腿的人呢?因为,三峡,毕竟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有他们过惯了的生活,有他们世代流传的民俗啊。

史说,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却回答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选择守护故土的原因,也是因为那是他绝不能放弃的故乡,那里有绝不能丢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春节除旧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们在清明祭祖扫墓,缅怀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祭奠为国而死的屈原;我们在中秋吃着月饼望月,同家人团圆……这些民俗风情,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变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一种的习惯。

民俗,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文化;传承民俗,意味着传承文明,传承中华的辉煌。

记得某天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缶声声声入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悠悠传来,缶面的LED灯组成巨大的汉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蓦然感到一种震撼,那是一种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习俗的震撼。

所谓民俗,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无价的文化遗产,一种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宝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这个词,其实无论怎么去崇洋,归根究底骨子里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已被我们的生命所接受、习惯,与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个性的体现,而正是因为它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民俗,却是一种辉煌灿烂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俗节日作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处处飘扬着美食香气,弥漫着火热气氛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在门上挂上了碧绿的艾草、菖蒲,洒黄酒,驱蚊虫,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腾着燥热之气。兴奋的人们聚到江边,手持用艾草叶包成的香气扑鼻的粽子。有的是芝麻馅,而叉烧馅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浅尝辄止,而后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咽的……总之,每个人脸上都全不无满足之意。

鼓吹擂响,江上早已千帆竞发。人们个个聚精会神,生怕是有错过了什么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制而成的龙舟上,早已有十几个壮汉在上亟待着。只听得发令枪一声巨响,龙舟应声而出。也顾不得欣赏两岸屏风,人们全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龙的龙舟上。水花四溅,巨龙腾飞,场面甚是壮观,令人啧啧称奇。冲线之时,全场高呼,场面之壮阔,气势之磅礴,是你说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叹服了。

端午时节,还为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被攻破后,他可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浓浓的亡国之恨,毅然投入了滔滔不绝的汨罗江中。“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句千古绝唱,屈原所作《离骚》之意,又怎能不让我们悲之泣之呢?

端午,现早已不是一个节日,一种习俗,祭拜屈原之际,或是藉由这来让文人墨客们挥毫的日子。其实啊,端午节的这种精神早已深入我们心中。就像那热热腾腾刚出来的粽子一样,那种扑鼻的香气,早早便沁入心田,萦绕在口耳之间,代代相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的民俗小学生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早起来吃完饭,就去买东西,因为我们要要去爷爷奶奶家串门。

我坐在车上,玩了一会儿玩具,觉得有点困,就把玩具往旁边一放,往旁边一躺,就睡着了。

我到了家,就开始中秋节的第一个事,给大家月饼。我从月饼盒拿出几个月饼,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家都吃了起来,月饼看着不好看,吃到嘴里甜甜的,像吃了蜜一样。

我们看见地里有草,我和妈妈便决定帮爷爷除草。刚开始,我和妈妈一人拿一个工具,我拿小铁锹,妈妈拿镰,我们在地里除草,都够让牛吃一年的草了。弄完了,我像被太阳晒晕了,迷迷糊糊,妈妈说要带我去看稻田,我马上精神充分,活力超级多。

我们来到了一望无尽的稻田,水稻直立立的,像挺拔的松树一样,我还看到了一片玉米地,趁别人不注意,我悄悄跑过去拔下一个玉米,“啊,不好,”我的手被划破了,真是罪有应得,恶有恶报呀!

晚上,我们一起赏月,时不时会传来烟花的响声。

中秋节真好呀!我希望每天都是中秋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可爱的想家,那里有许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纯洁,农民栽的稻子是最灿烂的。这么美好的故乡也有它的习惯,也有它的习俗。

特别是春节的时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准备早饭。一般来说春节的早饭和平常一样,不需要很丰盛。对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是我们家乡习俗之一。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这也是我们家乡春节习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丰富,几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种菜,那便是鱼。因为人们知道“年年有鱼”嘛。每年春节都要有鱼,所以少于也成为家乡春节的一种习俗。无论哪一顿饭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随着鞭炮声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饭。其实纯洁的这一天,全世界都应该在这一天办大喜吧,这应该不算进去的。

晚上,对于每一户家庭来说是最开心而又幸福的时刻,因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饺,而且水饺里面还包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而且听家人说,如果,孩子吃到钱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钱,就会发财有很多钱;如果老人吃到钱,就会使他们延长年寿。家乡的春节习俗好有趣呀。吃完饭后还要放烟花,这也是家乡春节习俗。

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开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乡春节还有一个习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我也要到了好多钱,真高兴家乡有这么多的春节习俗。

算一算,家乡有哪些习俗:放鞭炮、吃水饺、贴对联、放烟花、烧鱼、给压岁钱。哇、这么多的家乡春节习俗,好爱我的家乡,好喜欢在家乡过春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月二龙抬头民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真正的春天到啦......

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这一天,也是我们一年中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传承着中华龙行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对神州大地无私馈赠的感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中描绘着新一年的愿景。

这一天民间传说中的神龙会苏醒升天,兴云布雨,以保来年风调雨顺,敬龙祈雨,祈求丰收。

这一天,使使耕牛,预示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这一天,打打囤,预兆丰年来临,大囤尖、小囤流。

这一天,理理发,被称为龙剃头,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正合一年蓬勃之气。

这一天,吃点龙食好兆头。让煎饼、料豆、龙耳饺子、龙须面、猪头肉等等这些流传的老讲究,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畅,带来心灵的抚慰。

二月春龙送温暖,紫气东来万物舒。祥和瑞气铺大地,风调雨顺随人愿。

一年之际在于春,让一年的鸿运就在二月二这天开始,踏着春天的步伐,昂首前行。

二月二,龙抬头,祝大家鸿运当头,梦想成真!龙日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民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过端午。早上我五点起床在床上和弟弟玩耍,七点吃过饭,老妈陪我作卷纸,十点钟我们出发到姥姥家串亲亲,到了中午姥姥给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吃过午饭,爸爸开车带着我 们和舅舅一家去焦作科技馆玩耍。

在科技馆一楼有一个大树爷爷,一碰他他说话了,还有木偶匹诺曹,他的手和头都会动。

二楼的时光隧道是旋转的,妈妈试了几次都不敢过,姥姥高血压也不敢过去,只有我们这几个男子汉,爸爸、舅舅、哥哥和我敢过去。还有一个妈妈,不过不会动,是一个假妈妈,但是妈妈肚子 里的宝宝会动,妈妈说那是生命的历程,我和弟弟也是那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

我们上到三楼,先找到了镜子迷宫,妈妈和姥姥先进去了,我和哥哥紧随其后,随着人群慢慢的走了出来。还有电的原理,力的原理,三维立体电视,很多很多好玩的。

啊!多好玩的一天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瑶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旅游,我发现了桂林瑶族的很多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有一天你去瑶族聚居地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定做了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直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丈夫为她解下来。那么,如果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女孩子,那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知道瑶族小姑娘的年龄,应该问:“你家酸鱼腌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腌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要是你问:“你几岁了?”她是不会理你的。原来,在瑶族,姑娘出生时,阿爸阿妈就会到街上买条大鱼腌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舅舅吃,别人是不能吃的。

如果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聚居地玩,可要注意啦!要是有一个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地也踩她一脚,因为,她踩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踩得越重就说明她越喜欢你。如果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定亲,你就走不了啦!哈哈,要小心哟!如果小伙子看上姑娘呢,晚上他就会在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他,就会泼一盆冷水下来,那小伙子也就会知趣地走开。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民俗风情作文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日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日,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日,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作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投汩罗江而死的贤臣屈原,便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踪影,人们借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虾,从免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之后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这一活动。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广泛的习俗,也是节日中心不可少的事儿。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品。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经很普遍了。元、明时期,粽子包裹材料已从菰叶变为箸叶,后来又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初,中国百姓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

再来说说香囊吧。端千节时,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再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你还知道哪些端千节的习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族习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苗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

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有的终成眷属。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几禁忌:参加苗族的婚礼、丧礼,应和当地人一样,带点钱物表示祝贺或哀悼。在丧礼中,收到了客人的财物后,一 群孝儿孝女将向客人行跪拜礼敬酒,表示深深的谢意。客人不论喝多喝少,都要接过他们的酒杯,否则被视为无礼。 苗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忌讳外人进入,特别忌讳穿雨鞋和孕妇进入。家有产妇,都要在门前悬挂一顶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绿树枝,以示谢绝外人进入。如果不慎闯入产妇家,主人会端出一碗水让客人喝。客人应该把水喝干,切记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闯入产妇家,临走时主人让客人把鞋脱下倒拎着出门,客人应尊重主人的请求。

苗族习惯,产后3天之内闯入产妇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做孩子的干爹、干妈。作为礼节,临走时还应留一点钱物给孩子,以后还要记住这个干儿子或干女儿。如果婴儿日夜啼哭或经常生病,苗族认为应该给婴儿寻找保爷、保娘。寻找保爷、保娘有两种方法:一是择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内到家里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保爷或保娘;二是择吉日,背着孩子,抱着大公鸡,拿着香、纸等,到溪流桥边搭上新桥,等待第一个过往的行人。能够撞上苗族人家请保爷、保娘,据说是彼此的福气,客人不应拒绝,应接过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给孩子取一个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临走时给孩子留下点财物做纪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

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节日: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节的民俗初中作文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中秋节的民俗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描写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总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初二祭财神,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有些人还要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初五又称”破五“。自这天起,年节期间的各项禁忌均可解除。初六以后,虽然人们的生活起居逐步恢复常态,但仍很有节日气氛。初八称”顺星日“,传说众星神于此日降临下界。当是日夜幕低垂、群星闪现之时,人们在院中案上放置糕点果品,祭拜星神。有些人家还要把”星神马“放在胡麻杆上烧掉。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活动的又一高潮和尾声。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大街小巷、宫苑庙宇到处张灯结彩。入夜后,观灯者满街满巷,耍社火,放鞭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家乡风俗_5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节日民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 “百夷”、 “伯夷”等。

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意为“谷仓人”,见面则以“毫丁傣”(意为谷满仓)相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傣族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西傣文又称傣泐文,主要通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德傣文又称傣那文,主要通用于德宏地区。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节日民俗作文6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吸引我的民俗风情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喜欢各地的民俗风情,那好像是清明节过后的几天,爸爸带我去了那里——西双版纳。

我和爸爸下车,看到傣族人正坐在河边独木桥上,欢迎各地来访的游客,再看看喝道路两旁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摊位:有卖凉鸡的,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这些摊位排成了一字形,热闹而又整齐有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赶摆,而泼水节期间的赶摆是最热闹的,而泼水节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你瞧那位少女,身着质地考究的筒裙:红红的,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蝉翅,又像彩蝶的翅膀,轻柔而美丽,简直跟舞台上的少女没有什么两样,粉红的……一个天地,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

说起西双版纳,不由得让人想起傣族自治州,那天正好赶上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大的节日,为此许多游客专程赶来。

在泼水节期间,虽然大家都不相识,但都互相尽情的泼撒着,如果有人把水破到你身上,不要着急,那是他送给你的美好祝福,听傣族人讲,泼水是帮你洗去你去年一年的不顺,重新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年,爸爸也赶忙拿来两个大水盆,我也紧紧尾随着,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可还没等我开机,就被其他的游客浇了个透。

这次履行不仅从我从玩耍中获得知识,还是得我感受到傣族热的好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的暑假我曾到云南旅游,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其中游玩傣家村寨是旅游的一项。

傣家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四周多种植椰子、香蕉、竹林等果木,处处郁郁葱葱。我还在一棵大约有五人才能合抱的“百年古树”下照相留念。傣家的房屋建筑为“干栏”式竹楼,户与户之间竹篱为栏,自成院落。听导游介绍傣家楼全部是用木头搭起来的,并且,傣家楼为二层小楼。它的第一层不住人,专门供牲畜住,而人住在二楼。我们来到一户傣家后,的确如导游所说的那样。

我们按照傣族人的“一脱、二摸、三不看”的规距,拜访了一户傣族人家,“脱”就是上楼梯之前要先脱鞋,“摸”是指竹楼中间那根柱子,傣家人奉为“神柱”,据说摸了会给人带来好运,不过摸的时候神情一定要庄严肃穆,不能嘻嘻哈哈,当时我也很郑重地摸了摸“神柱”。 傣家的“客厅”宽大且相当整洁,卧室围绕客厅顺着竹楼建了一圈,但不能进去,所以“不看”是指任何人不能去参观傣家人的卧室。傣家人迷信,据说外人看了会把人的灵魂带走。

上了傣家的竹楼,热情好客的主人小玉先是端来了糯米香茶,这种特制的茶味道清雅醇甜,然后她用酸、辣、苦、甜、香、脆的傣族风味食品款待我们,我们还品尝了傣式烧烤,味道鲜美,酸辣可口。傣家饭以“香竹饭”和“菠萝饭”最为著名。香竹饭是把糯米塞到细长的香竹竹节里,加上水,在火炭上烤出来的。菠萝饭则是菠萝挖去菠萝心填上紫糯米,在甄锅里煮。做出来的饭米粒晶莹柔软,弥漫着竹香与菠萝的甜润,吃起来清新爽口,回味幽长。

这次旅游中,我们还购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竹编、银饰等民间工艺品,观看傣族民间歌舞表演,让我们也了解到西双版纳傣族的生活习俗。

傣家楼、小竹林、绿草坪……构成了热带雨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傣族村寨,让我不能忘怀,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