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呼吸的痛创作来源热门20篇

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痛苦的瞬间,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637

作文

396

爱让人无法呼吸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篇小说,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网络,一个给予寂寞的人一个发展的平台!试问下,一个人的知己,男朋友都在身边,是否会对着这个虚伪的载体依依不舍?

会的,正是因为知己,朋友不在身边所以每天会对着手机发呆,期盼朋友上Q,诉说心里话,将心里的孤寂发泻出来。

晚上,睡在床上,聊的起劲时,手机一声“滴,滴关机”声结束了他们之间所有的话语,抱怨声从心里传到嘴边直至传达出来。

异地的情侣又何尝不是呢?校园里看到一对对情侣嘻嘻哈哈的吵闹声吵醒了正在操场熟睡的她,他醒了,悲愤的看得这对情侣,眼神失望,想起异地的他,一连串的符号出现在她的脑海,是空虚还是思念。

爱是让人无法呼吸的东西,当很累时,见不到他,无法拥抱,只能默默的承受这份累,这种煎熬谁都可以体会!

爱,是让人无法呼吸的东西,缺少了爱,生命将不完整!

异地的情侣在尝试彼此分离痛苦时,每晚还得倾听电话那头传来的呼吸声,是压抑的痛还是捉摸不透的痛!随之…

当异地爱情背叛时,双方的压抑更沉重,思念达到极限时,却要选择永远的分离!

爱的沉重,让人无法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想假如是最空虚的痛作文

全文共 2887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默默走出教学楼,天空正下着小雨。还没走到自行车棚那儿,远远的,我就看到郑非凡和夏紫轩推着自行车从里面走了出来,两个人正说笑着,我从来没有见过郑非凡笑得这么漂亮过。一时间,我的眼前有些恍惚。

夏紫轩是我的好朋友,不,她以前是我的好朋友。可是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还记得和夏紫轩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时我们都是刚刚从初中的牢笼里逃出来的孩子,在经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中考的洗礼之后,我们都感叹着我们终于要重生了。

那天是报到的第一天,我在和爸爸一起报完名交上了各种名目的费用又送走了爸爸之后,正准备往教室里去。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女孩正一个人抱着一大摞书往楼上走,她瘦弱单薄的身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她根本承受不了这些书的重量。要知道,我的书可是爸爸给我搬上楼去的。于是,我就过去帮她搬。

“你要去那个教室啊?”我一边和她并肩爬着楼梯一边问,我再不说点别的只怕就要被这个女孩不间断的谢谢给淹没了。

“高一六班。”女孩的声音很好听,在她说了那么多的谢谢突然改变用词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这一点。

“真的吗?”我兴奋的叫着,因为太过于兴奋,手里的书差一点就都要洒落。“我也是高一六班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楚清璇。”

“真的?”女孩兴奋的看着我,红扑扑的脸上爬上兴奋的笑,“我叫夏紫轩。”

“夏紫轩?很好听的名字啊。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啊,你有一个‘轩’,我有一个‘璇’。”

在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孩子,这种缘分的相识就像是处在无人的荒漠突然出现一个人一样,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内心潜藏的一点点感动可以融化所有的生疏和防备。我和夏紫轩就这样开始了高中里最美好的一段友谊。

只是,在故事发展之前我们没有人知道它会怎么继续下去,就像在我们认识之前,我们谁也没有预测到我们会在那个楼梯上相遇一样。

时间似乎是在故意和我们做着游戏。当我们想要好好珍惜一样东西的时候,它却偏偏要给你另一种诱惑,然后恶作剧地看着你在两者之间难以抉择。你越是苦,它却越感到痛快。都说时间是无情的,每到这时候你就会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高二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男生。

他一进教室,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班上的女生很多都在不停地唏嘘着。

当时我在低头看一本小说。我不喜欢女孩子这种大惊小怪的样子,尤其是我们班上的女生。我是见过她们的审美水准的。我记得那次在餐厅一个女生偷偷的捅了我一下,意识我看那边过来的那个男生,还装作神秘的跟我说:“这就是我们的校草。”我抬头一看,差一点没把刚吃进取得反全都吐出来,就他那样还校草?

“大家好,我是郑非凡。很高兴认识大家,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我不禁抬了抬头,那个男生有着比班上的男生都要长一点的头发,有些懒散的垂在头上,闲适中带一点洒脱,尤其是额前还有几缕荡下来,在微风里轻轻的荡着,不断地摇曳生姿,一直一直摇到了我的心里。莫名的,在那一瞬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过,暖暖的,柔柔的,像是默默养的那只波斯猫的毛一样。

郑非凡被安排成了我的同桌,我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一丝丝的欢喜在不停地跳跃。可是,这种跳跃很快就把我摔得遍体鳞伤。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任何防备措施的情况下就起身跳跃,如果跳得过高肯定会摔得很严重。而我,就是这样。

在下午放学后,大多数人都走了,而我因为要等默默打完篮球,所以一直在教室里看书,郑非凡也没有走。我心里莫名的有一点害怕和他单独相处。

“你,怎么还不回家啊?”我想我不能一句话也不跟他说啊,毕竟人家是刚来的嘛,要是我不跟人家说话他肯定会以为我们排斥他的。所以,我只好没话找话。只是,在几分钟以后我就后悔自己开始的话题了。

“我在等紫轩,她去办公室了。”郑非凡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说。

“紫轩?”我一惊,他跟紫轩很熟吗,叫得这么亲热?或者两人是初中同学,或者住在一个小区?我心里不知不觉得翻腾出一股怪怪的感觉。

“嗯?”郑非凡侧过头看着我,他的眼睛很漂亮,有着漆黑的眼眸,深深的,深得让人望不到底,而且里面好像有种吸引力,一旦被他吸引就只能深深地陷进去不可自拔。

“我是说,你跟紫轩很熟吗?”

“难道紫轩没跟你说过吗?”他有些惊讶的看着我,然后像是自我安慰似的说,“也对啊,她肯定以为我们又不可能见面跟你说了也是白说。不过她却经常跟我提起你,说你是她高中里最要好的朋友。”

我又是一惊,什么,紫轩跟他提我?开什么国际玩笑,我都没听紫轩说起过她还认识这么一号人物!

“非凡!”我的思路就这么被夏紫轩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她像只出笼的小鸟似的飞到郑非凡的身边,很自然的挽着他的胳膊,这才看到我,长大了嘴看着我,“清璇?你怎么还没走啊?”

“我在等默默啊,他又去打篮球了。”夏紫轩知道我和默默住在一个小区里,从小就是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的。我这才意识的夏紫轩与郑非凡的亲密动作,“你们--”

“啊!我忘了跟你说了啊,还记得我跟你说我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吗?嘿嘿,本来想给你个惊喜的,可是竟然被老师的那道题给搅得忘了。介绍你们认识啊,啊,不,你们应该认识了吧?他就是我男朋友,郑非凡!非凡,这是我跟你说的我最好的朋友楚清璇!”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是不是很难看,只是我努力的维持着一种我固有的微笑,直到他们离开。然后我感觉自己的脸部肌肉有些酸疼,或许是刚才笑得太多了吧,我嘲笑自己。

你相信你喜欢他?躺在床上,我问自己。

今天才第一天见面,而且,他还是你好朋友的男朋友!你真的相信这就是一见钟情?你别开玩笑了,好不好,楚清璇?你不是那么无聊之人!

我躺在床上跟自己说,说服自己自己没有喜欢这个才第一天见面的男孩,可是眼泪却像是开了阀门的三峡工程不停地流下了。

哭着哭着,我就在自己的泪水里睡着了。这样看来,爱情永远都没有睡眠重要,人没有爱情可以,可是没有睡眠是绝对不行的。我对自己笑笑,看,楚清璇,又被你总结出一条真理。

梦里我看到一个男孩,他一个人走在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的河边,河边的景色却并没有因为雾气而看不清,相反我可以清楚地看清那些美丽的景色。淡淡的色彩,让我忽然想起江南风景画来,那些着墨素雅的江南风景,总是飘着淡淡的梦一样的气息。男孩回头朝我笑笑,我一下子愣了,是郑非凡!他正向我走来,在离我几公尺的距离停了下来,向我伸出手。我笑着伸出手,可是就在我要碰到他的手的时候,郑非凡突然转过了身,他飞快地向他来的方向跑去。在浓浓的雾气里,我依然看到不远处有个女孩正甜甜的对着我笑,那笑容是那么的澄澈。

我的眼泪一下子跑了出来,任由我想怎么努力的克制,那些眼泪就像是别人的,怎么也不听我的话。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枕头上已经湿了一大片了。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竟然可以为了一个刚认识的男生弄到梦里哭出来。

那是你最好的朋友的男朋友!我对自己说。

可是每天都会相见,而且那个男生还总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想要多都躲不掉。更何况,郑非凡认真的很好,总是主动的帮助我。也许他是因为我是他女朋友最好的朋友才对我这么好的,可是对于我呢,他不会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日子在我独自的思念和我一个人的煎熬以及两个人的欢乐颂中不断地流走。我以为我一直都把这份感情隐藏得很好,可是俗话说的真的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想假如是最空虚的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武侠迷?痛死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的下午,我拿着“倚天剑”在操场大开杀戒,“华山派”的无名小卒早已被我杀得片甲不留,突然,“武当派”发出了挑战帖,要我到武当决一死战。于是,我向去武当的路程出发。路途中,我看见“王爷”(跳高裁判)在挑选女士兵,一位“王爷”让我当帮工,我自然义不容辞,开始,我还会自我保护,可一位女侠用“冲击攻”把跳高的竹竿踢飞到半空,竹竿不偏不倚,正好打到我的脑门,顿时,我两眼冒金花,头上起了个包。“王爷”让我休息,我说没关系,继续战斗。好不容易放了学,回家又被妈妈教训了一顿。天啊!我真是没用啊!昨天入场出了丑,今天头上非但起了个包,还被骂了一顿,我算什么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际护士节”的来源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改变这一现状。1854年,英、俄开战,南丁格尔亲赴前线,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洗带血的衣裤。每晚,她还提一盏灯在巡诊线上挨个看病,送去安抚和爱心。为此,她每天常常工作20个小时以上,累得头发都掉光了但仍坚持不懈。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回国后,她又把人们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塑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创作素材征集启事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为做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创作工作,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面向社会征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创作素材,具体要求如下:

1.素材内容要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善作魂”等主题,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素材形式主要包括农民画、年画、剪纸、漫画、工笔画、钢(铅)笔画、国画、雕塑,以及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3.所有素材必须为原创作品,无版权争议。

4.入选素材,将由“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工作室经拍摄或扫描转化为数字格式,制作成平面或视频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刊播。中宣部宣教局拥有作品使用权,可以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局部修改。刊播作品将署作者姓名,并支付适当劳动报酬。

5.有条件扫描或拍摄成高清图片的单位或个人,请将高清像素达到300ppi以上的电子图片发送到cntvgygg@126.com;没有扫描或拍摄条件的,请送到或邮寄至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中心。

联系人:中国网络电视台****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望海楼中国网络电视台(来信注明投稿单位和联系人)

市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森呼吸,共成长征文600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三月八号,爸爸说:“快到植树节了,正好是星期六又下雨,我们去种树。”我跟爸爸妈妈去外婆那边买了3棵杨梅树苗,吃了饭就回老家去了。爸爸说:“在奶奶家门前种。”

爸爸先挖坑,然后又放了一点草灰,因为草灰里有肥料还能给树苗杀菌。再把树放进去,爸爸叫我扶劳树他来填土弄好之后,爸爸又在土上踩了几脚把土踩实,因为这样下大雨水流过来树就不会倒。爸爸还插了两根棍子在树的旁边然后用绳子绕了一圈,爸爸说这样可以防风。我问爸爸要不要浇水?爸爸说下雨天就不用浇了。

三棵都种好后正好哥哥来找我。我跟哥哥说植树节大家都要多种树,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我们今天种了杨梅树,以后来我家吃杨梅。哥哥说他明天也要去种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最痛的珍藏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心中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连上帝都不知道的位置,那里有一块任何人都不曾涉足的净土,那里就是我将你珍藏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遇见你是在一个金黄色的清晨里,微风掺夹着青草的味道拂过我的面颊,带来一阵阵淡淡的凉意。如水洗过般的天空格外的明亮,那如水晶般的蓝色晶莹得让人忍不住地打心底里喜欢。小镇的房屋不似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低矮得连天空都显得矮了许多,仿佛站在楼顶就能够触摸到那软绵绵的白云似的。而我们的相遇就是在这梦幻般的时刻里,将美好永远定格。

那一天,你躲在大树后面偷偷地看着面向朝阳的我,自以为不会被发现,还时不时地把圆溜溜的脑袋冒出来,可是你哪能知道你的行踪早已暴露,你也不可能知道我是多么的想要与你交谈,但是我不能,我怕我一不小心就把小兔子一般的你吓回了窝里。良久,你才下定决心从给予你保护的大树后面走出来向我问好:“老师好。”声音很小却很清脆,你看着我转过身来,紧张得连衣脚都拧成了麻花。我走到你面前蹲下与你平视,看着你盛满霞光的眼睛笑着对你说:“小朋友,你好啊。”你腼腆地笑了,露出两颗很可爱的小虎牙。

第二次见面是在你的教室里,那一天我被分到你所在的班里拍照。真的很奇妙,那么多的位置我却偏偏站到了你的桌旁。你看见是我,显得异常地兴奋,拉着我噼里啪啦地讲你的境况,连自己的家底都倒了出来。看得出来,在这里你变得开朗了很多,你也很开心地告诉我你很喜欢我们给你上课。最后,我提出了给你拍照的要求,你答应了,但是仍然很害羞,偏黑的小包子脸上飘上了两朵红云。我透过镜头望向你的眼睛,你的双眼里盛满了欢乐。

第三次见面,我依然在负责拍照,可是你的眼里却没有了欢快,而是充满了让我心疼的失落。我很想问你,是什么让宛若天使般的你如此伤心?但是我不能,直觉告诉我,问你是对你的再一次伤害。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学校那边不同意招收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太小,没有安全保障。实践队的队员们告诉我,你们很早就拿着笔和纸乖乖地等在教室门前了。我不敢想象你怀揣着欢乐与希望等候安排,却被残忍地告知自己不能被招收时的感受,我也不敢想象小小的你无助落泪的样子。我无比憎恨如此无能为力的自己,恨不得用自己来代替你去承受那些苦。

第四次见面还是在教学楼,不同的是,这次的你是在教室外面。你孤零零地站在走廊上,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上课,你都不知道你那渴望眼神是那么地让人心疼,就像是一把重锤,一下一下地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的心口忍不住地抽痛。你看见了我,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老师,你能抱抱我吗?”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地决堤而出,我用力地拥抱了你,希望能够温暖你受伤的心灵。

亲爱的孩子,我是多么地希望你清澈的眼眸里永远盛满欢乐啊!但是我不能,我无能为力,因为这个世界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欢乐就有痛苦,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谁也替代不了谁,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历程。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珍藏,成为最珍贵,最痛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如何创作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创作第一步是发现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发现能够留心,随时随地都可发现的。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种时候,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地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

题材选定了以后,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无论在读书的时候,看报的时候,听别人谈话的时候,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有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题材成熟了,这才可以写出。用文章来写,或用绘画来写,都是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命的来源是坚强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放学后静静的在路上走,抛开课本,丢下学习,作文生命来源坚强。在校外,在生活中,去体会那一份份的真情……

生活的来源是坚强,生活让我体会到了在学校里、课本中体会不到的那份真实的坚强。

在我家的花盆里有一株我非常喜欢的花,可那“野火烧不尽”的杂草却霸道地挤占了它的位置和养分。一天我正打算浇花却看到花盆里又长满了杂草,便极不客气地把那些不速之客一一折断了,可能是生气的缘故吧,我没有拔掉它们的根。过了几天,我又来看我心爱的花儿,没有想到,可怜的花儿又被杂草包围了。我不明白,它们究竟是怎样长起来的呢?哦,原来是——坚强。于是,我把它们移植到了另一个花盆里,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小草,我,笑了……

爸爸给我捉了一只小麻雀,我精心的饲养它,它却怎么也不肯听话。一天中午我给它送食,发现它正用嘴啄着笼子,于是,我跑过去,把笼子又紧紧的关上了。下午时,我发现笼子竟然开了一个小缝,麻雀的嘴角上留着淡淡的血迹,我知道了,它想逃走。我安静的看着它,我想不通,是什么东西使它不屈服呢?哦,原来是……坚强。于是,我打开笼子,把它放走了,看着麻雀飞翔的样子,我笑了……

妈妈生病了,我尽量帮她干活。中午,我放学回到家,刚走到家门口时就闻到一股香味。我加快速度走到厨房,看见妈妈正在做饭,心里一阵难受,忙叫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去休息,妈妈却不愿意,我只好抢着干活儿,以免妈妈受累。妈妈头晕得厉害,却使出全身的力气向我微笑。我不懂,是什么让妈妈这么坚定?哦,原来是——坚强。于是,我继续帮妈妈干活,看着妈妈辛苦的影子,我哭了……

校外生活不缺少快乐,不缺少友情,它拥有着学校里所没有的。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来源是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蚂蚱用什么呼吸呢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和哥哥去了乡下奶奶家。我们俩呆在家没事情可干,于是跑到奶奶家前的小山上玩,正当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忽然有一只不识趣的蚂蚱跳到了我的脚上,弄得我痒得不得了!

于是,我决定要严惩这只不识趣的蚂蚱,我把它放到一个小水坑里,不一会蚂蚱的头就浮出了水面。我想:它的头都浮出来了,肯定没死吧!那我一定要再惩罚它一次。可是,我刚要动手的时候,哥哥大叫道:“丁妹妹,快看,它不动了!”

顿时,我俩都很奇怪,它不是已经把头露出来了吗?怎么还是死了呢?难道蚂蚱用身体呼吸吗?

我抱着好奇的心问站在一旁的妈妈:“妈妈,难道蚂蚱不是用鼻子呼吸的吗?”“这还得靠你们自己去发现唻!”妈妈回答。听了妈妈的话,我和哥哥又找了一只小蚂蚱,把它翻来覆去看了个遍,突然我和哥哥在蚂蚱的身体上发现了两个小洞,一向酷爱科学的哥哥大喊道:“这不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上说的气门吗?原来蚂蚱是用身体上的气门来呼吸的啊!”“这都被你们俩发现了,不错不错,观察真仔细啊!”妈妈夸奖道。

听了妈妈的夸奖,我们得意地笑了,唱起了自编的歌“我们是小小科学家,什么都难不倒,冲啊!(普通话)向难题出发,哦……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视写作基础学习自觉创作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文:思念是会呼吸的痛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思念是什么感觉?思念就好似心被掏空了,没有了灵魂的感觉;思念是什么味道?思念就好似做一道甜点却放了很多醋的味道;思念是什么模样?思念就好似一个吞噬你思想的黑洞的模样。

我思念的是一个成绩差。小学四年级便退学的男生。他眼睛小,小得好像贼兮兮的老鼠一样,充满着机灵与滑头。带着婴儿肥的上配上了一张充满灵性的嘴巴,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会让人体会到强烈的艺术气息。是的,尽管他成绩差,典型的黄皮肤、黑头发、中等身高让人清楚的知道他就只是一枚普通的路人甲。请不要惊讶,我并不是情窦初开,思念一个不起眼的人,我只是佩服,有他这样的人。

四年级初,因为身高差不多,班上几乎没说过三句话的我们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同桌,我无限地尴尬,而他却毫不介意的自言自语,还自信的放声歌唱,或者是对我提问,我没有去理会,因为觉得他实在烦人。我对他的印象不好,因为成绩差的他总是吵着想认真听课的我,喜爱安静的我自然对他的厌恶感一天天地提高着。我甚至向老师公然提出换位子,他也依旧阳光地笑着,与邻桌的男生嬉皮笑脸,而老师也不在意我的意见,这让我恼火极了。

让我如此讨厌的人,是如何让我改观的呢?这与他的父亲有关——你们知道白血病吗?说实话,我至今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它是一个恶魔,吞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汲取一升又一升流动的血。而这么恐怖的恶魔就降临在了他父亲身上。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还是班主任说的:为了帮助他组织捐款。在班主任提起这件事之前,他从活泼开朗变成沉默不语;他从上课睡觉变成认真听课;他从不做作业变成作业被老师表扬,当时,我们还七嘴八舌的说他作业不是自己做的,不然不可能写得这么好。我还调侃他:“你准备重新做人了?”他没说一句话,撇了我一眼,嘟嘟嘴,继续看书。因为他性格与成绩的转变,我也对他有了改观。

某日班会课上,班主任突然提到他父亲得了白血病,他即将退学,回老家生活。我这才知道他的父亲正在与死神作斗争,我们大家都沉默不语。他开始说起了话,细节是怎样我记不得了,大致就是:“我以前不爱读书,只爱吃喝玩乐,因为这样遭到了报应,我爸爸生病就是被我气的吧!我不想承认爸爸会死,但是以后我好像真的要开始照顾妈妈了,现在家里就只有我一个男子汉。也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我,更希望以后同学聚会时能够记得叫上我,即使,我,很讨厌… …”已经开始早熟的我也在震惊他突然脱口而出的一段话,经常语出惊人的他,却让我很心酸:他也不过只是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但为何他要承担如此多?我一面感叹,一面也在庆幸着这悲剧的主角不是我。

相比他的刚强,从小便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我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如此脆弱。不久,他便退学,留给我们班的只有深深的想念。

我以为这些让我想起来就皱成一团的事情,总会抚平,再怎么念念不忘,梗在喉管里不上不下,咳了更难受;醒了睡不着,睡着了又哭醒的悲伤,都会在平淡的日子里抚平。结果,我发现,我错了。思念是一种会呼吸的痛,我好想对无法取得联系的你,问候一句:多年不见,你可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运动带给我的笑与痛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厌倦了天天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厌倦了天天坐在教室里,不愿移动;厌倦了天天蹲在树底下数着一只又一只的蚂蚁。忽然,我想运动了。看着操场上玩耍嬉戏的小朋友,电视上各种竞技的大朋友,想想整天呆在教室里慵懒的我们,是真的该动动了。

懒散地一步一步地挨出教室,忽然感觉到外面的空气竟是如此清新,就像是从未有人享用过。我变成了一只从笼里飞出的小鸟,我的骨头竟比我的心先告诉我:我要运动。

来到操场,连沙粒都滚动着告诉我:我该动动了吧!恩!决定了,我要运动!我开始飞奔起来,两圈后不知哪来的一个石头,与我过意不去,让我摔了一跤。我感到一阵刺,我艰难地站起来,看着鲜血一股一股地从我的膝盖流出,伤口旁都是黑色的。我愈发感到疼痛,在清水中冲洗了一会儿,便不再管它。天长日久,它也便自己好了,结了痂。后来它给我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一个疤在我膝盖上。

但此后运动便成为我的习惯了。

我每天坚持跑两千米,跳远五十次,还打打篮球,每天都是如此。一开始跑的全身酸痛,特别是脚酸的都不能走路了,整个人都瘫软了。但从来没有停止,不知不觉,弱不禁风的我也变得健康强壮了。以前连半桶水都提不起的我,现在能提一整桶水都健步如飞。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终于超越了自己,战胜了自己。

在体育跳远测试中,我跳出了满分的好成绩,在每两周一次的八百米长跑测试中,我也是屡战屡胜。这还不算什么,有一次我校举行阳光体育运动会,我拿了长跑第三,跳远第一名的好成绩呢!我很高兴,这就是我运动的成果,这要是在以前那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呀,我拿奖后开心地跑回家,满屋都回荡着我欢乐的声。

运动虽带给我疼痛,但更多的是活力与快乐。

运动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使我不断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秋节的来源作文2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节日与农业的节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节日里吃食。都是对大地的亲近。春节。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吃月饼自然就变得如此重要起来。月饼的馅可以百花齐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在原始的农业社会。蔗糖和蜂蜜的出现之前。甜曾经是人们一种向往和欲望。

是被古代哲人认为是和光明连在一起的两件最高贵的事情。是和美连在一起的最好的一个词汇。所以。到现在我们还在说[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来表达。是最高贵的一种体现。因此。月饼的甜味是必然的。是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饱尝辛酸苦辣的民族长期以来对生活特别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由衷的向往和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创作一幅画日记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画画,真让我着迷

一条一条的细线勾勒出少女的弧线,阳光下,女孩的笑容如此灿烂。——题记

画画,这个充满艺术的词我是从何时开始喜欢的呢?我不止一次问我自己,然而,回答这个问题的永远是一个声音,一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喜欢还需要理由吗?

是呀,喜欢不需要理由,我豁然开朗,但思绪又不禁飘远……

一个闷热的下午。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书房地上坐着,此时,铺满一地的稿纸,而小女孩在用铅笔打着底稿,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可她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女孩就是我。午后的阳光是最毒辣的,房间的温度超过了30摄氏度,小女孩的妈妈招呼她下楼吃西瓜。可她却固执地摇了摇头:不,我不要,我还没把底稿画完呢。无奈,妈妈只好走了,那时的女孩要参加一个市级比赛,于是她花了大量时间扑在画画上。

“下来,小菲(化名),快跟我们玩!”一群小伙伴在楼下催促着,而女孩又固执地摇了摇头,继续画她未完成的底稿。

阳光射进房间,射在女孩的脸上,女孩手中的铅笔动得更快了,一条线……淡淡的线条呈现在画纸上。终于,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女孩的衣衫湿透了,可她却浑然不知,大概是她太入迷了吧。

皇天不负有心人,女孩的作品拿了一等奖,她真得很高兴。记得指导老师问过她:小菲,你真得很喜欢画画吗?为什么喜欢画画呢?女孩眨着大眼睛说:喜欢还需要理由吗?当时,指导老师激动地哭了,而女孩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女孩现在上了初中,她长大了,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画画。闷热的下午,还是会看见她在书房地上坐着,面前是一大堆的画纸。她坚信,痴迷画画不需要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标点符号的历史及来源

全文共 58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小学学习标点符号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我们的标点符号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标点符号的历史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时候有没有标点符号?

占主流的说法,是没有。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说有。我们多数人长时间里,受的是“没有”派的影响,还找到了或者说推测到了“没有”的理由:古人的书写材料过于珍贵。这也不是毫无道理。你想,无论是早期的竹简、木简,还是稍后的布帛,加工都很不容易,竹片儿上、丝帛上的空间,自然是能省就省,能多写一个字,就多写一个字,让标点符号占个地方,不划算。

“有”派的意见也不能不听听,因为也并非全无道理。有的专家指出,汉语标点史可以溯源到甲骨文时代。甲骨文的书写者,是使用线条和间空来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的。狭义的标点,指有明确书写形态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没有书写形态的方式,如间空啦、分段啦,等。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产生初始阶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古代书面文字材料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对同一段文字便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标点符号就逐步的产生了。

汉朝的时候,就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把文字之间断开。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立经辨志”。郑玄注曰:“离经,断句绝也”。当时人们读书,常在句旁划“し”,作为一种助读标记符号。这便是标点符号的萌芽。

东汉时,句读的符号有“↓”和“、”两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朝,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朱熹在着《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这称为句读(音jù dòu,古文语句中的短暂停顿。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古书皆为竖排)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多了两个专用号,即一个是在人名旁边画单直线“│”,一个是地名旁边加两直线“‖”。

二、发展成熟阶段

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源头在欧洲。西方文字在公元8世纪以前,只用句号。8世纪以后,慢慢出现了冒号、分号等,但使用都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使用规则。直到15世纪末,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德·曼努齐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部分新的标点符号,并规定了所有的标点符号的固定用法,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才系统化、规范化。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在1868年——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这本书现在称作《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标点的,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虽然张德彝不是在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至于标点符号的提倡和使用,则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事了。

鸦`片战争以后,西风之东渐越来越甚,西文也为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熟悉,其标点符号之方便,也时时刺激着大家的改革热情。

1897年,有个叫王炳`章的广东东莞学人,取中国原有的“圈”和“点”,及西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由于合乎实用而有人接受,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欢迎并应用。

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

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

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四百多种报刊仿效。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中国式”调整。

1914年,胡适就在日记里创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读符号”:单直“?”,双括“(())”,提要号“~~~”等。

1916年8月,胡适应《科学》杂志的邀请,在自己日记基础上增改写成《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全面阐述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

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发展和推广使用标点符号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人力、物力、技术工作各方面帮助国`民党恢复和建立秘书工作,帮助秘书改革,开始使用标点符号。1924年4月4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记录》记载:会议通过了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议案,即〈关于本党印刷公文、书籍所用圈点之议案〉。从此国`民党机关上下行文中就经常使用标点符号了。这是第一次官方出面规定使用标点符号。第二次见于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文件,即1949年2月制定的《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在公文格式中规定了公文一律加标点符号。当时规定一般使用11种标点符号。即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单引号(「」)、双引号(『』)、省略号(……)、括号“()”、(?)、惊叹号(!)、句号(。)。这是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各级政府不论上下行文或平行文,都必须使用标点符号。至此标点符号已比较成熟。

三、定型普及阶段

标点符号的定型普及使用阶段,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办法》。当时公布时规定了14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用号(—)。

四、完善提高阶段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应用,书写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发生某些发展和变化。

1990年3月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行了《标点符号用法》。由原来的14种改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种。随后又经部分修订,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子的结尾,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子中间,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也有讲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的位置均居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如果是直行的文稿,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横行文稿有所不同。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放在字下偏右处。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处。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直行文稿的双引号和单引号要分别变为“﹃﹄”和“﹁﹂”。

标点符号已经成为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又创造了几种书写符号:即文尾号(o)或(□),用于一篇文章的结尾。多见于杂志。这些新的书写符号已约定俗成,被普遍应用。这标志着标点符号的不断丰富完善。

值得一说的是,国人对于标点符号的引进,也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与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这个圆圈圈,是国人使用了多少年的东西,既熟悉又醒目,比西文的那个小点点,好得多。②引号用『』和「」,不用““””和“‘’”。这是为了适应竖排文字的特点。时过境迁,随着我国文字绝大部分横排,引号也就跟西文的趋同了。③西文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人名号和书名号。 此外,二者的区别还有:汉语破折号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英语破折号则只占约一个汉字的位置;汉语省略号为六个连点(也可以说成“两组三个连点”),且上下居中,英语省略号则只有三个连点(也就是“一组三个连点”),且居于下方;汉语连接号有“长横”(——)、“一字线”(—)、“半字线”(-)和“浪纹”(~)之分,前三者分别占两个汉字、一个汉字和半个汉字的位置,英语连接号则只占字母m宽度的1/3(–);等等。

汉语里有些标点符号在英语里是找不到的,如顿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在汉英翻译时,顿号常处理成逗号;着重号在汉语里表示强调,翻译成英语时常将被强调部分的文字用斜体或粗体表示;汉语间隔号用于外国人名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在英语中,因为是直接用空格将人名各部分分开,用不着间隔号;汉语书名号翻译成英语时,只将相应部分变成斜体;汉语专名号用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它只出现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英语里相同情况下则不用任何符号。

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

据此说来,汉语的标点符号也是有模有样地持续了数千年,怎么能说没有呢?能想到的解释是:这些标点符号虽然不绝如缕,但实行的范围太小,不够普及,绝大部分的书籍,还是没有任何标点的。还有一点,也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句读”之类的标点符号,长时间里,不是作者所为,而是读者在阅读时做的记号。这种记号,有较大的随意性,是否符合作者原意,也很难说。作为一种标点符号,却不是跟作品同步产生,而是由读者后来“追加”,不同的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追加方式。这种作品与标点符号奇特的分离方式,可能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绝无仅有的风景。像朱熹那样,在著书时候自觉使用标点符号的,少之又少。

如此看来,简单地下结论,说中国古代有或者没有标点符号,都不妥当。准确点说,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标点符号的萌芽,有了使用标点符号的书写实践,只不过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时间较晚而已。最为系统、完备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普及,则是在西文的标点符号引进和消化之后。

近日见到一篇美国人谈标点符号的文章(见《青年参考》2009年4月7日),得知外国人最初发明标点符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朗诵(按:看来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牛皮和羊皮这些书写材料忽然地便宜了)。一位叫做Ursula Dubossrsky 的美国人说,英文标点符号一词(punctuation),源自拉丁文punctus,意思就是“点”。这些“点”让读者知道哪里需要稍停,哪里需要加强语气等等。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长期以来对我们的老祖宗没怎么使用标点符号的原因的解释。不妨这样推测: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更早的时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是因为没有发明出来,跟书写材料珍贵与否关系不大。有的学者纳闷,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而且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

据说,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文字,都是连着写下来的,没有标点。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公元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和下圆点。从无到有,渐成序列。

作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者,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了5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马氏制定的标点符号为什么能够推广开来呢?除了读者阅读上的需要以外,和他的家族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很有关系。这个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这些书籍都采用了马氏的标点发行出去,这种标点符号当然就很容易得到普及了。从这时开始,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至于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水俣病与痛痛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希奇的流行。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浇灌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希奇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创作背景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小王子》这部童话虽然只是作者在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但却有着深刻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它不仅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童话,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2]

圣埃克苏佩里这位外人眼中的硬汉子却有着敏感细腻的内心和忧郁柔曼的个性。作者创作《小王子》时已过不惑之年,几次人生大的起伏之后,逐渐走向成熟。从空军退役后,无论是平淡无聊的推销员工作还是开辟新航线的惊险刺激,无论是空中邮局繁重危险的飞行任务,还是几次与死神的失之交臂,都成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宝贵人生财富。虽然《小王子》本身只是一部童话,但却深藏人生的哲理,作者的笔法深入浅出,较以往作品,对人生看的更透彻,是冷静的对人生的思考,包含着浓厚的象征意义,这就是《小王子》的特定背景之一。[3]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也是作者对自己婚姻的反思,他的妻子康苏罗就是主人公小王子身处异乡时时牵挂的玫瑰原形。安东尼借由这篇童话故事倾吐令人沮丧的婚姻问题,以及外遇的空虚感。自从作者1931年与康苏罗结为伉俪后,因为两个人性格上差异较大,曾一度陷入婚姻危机,《小王子》这篇童话中强调了爱与责任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对待婚姻的态度。虽然后来两人之间矛盾激化,但他仍然认为他对妻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漂流在外,却时时惦记那朵玫瑰,正是作者赴美寻求慰藉后,对康苏罗无时无刻的牵挂。

造成这部书的不同还和当时的二战背景有关:《小王子》创作于1942年,出版于1943年,当时正是二战最关键的时刻。1940年法国战败,随着欧战开始,圣埃克苏佩里曾应征入伍,参加空军侦察行动,目睹法国空军大溃败。维希政府与希特勒签订停战协定后,他复员沉没彷徨了一段时间,辗转北非、葡萄牙来到了美国。在美国的两年期间,他与母亲的通信联系几乎完全阻绝。他认为,童年是盼望奇迹、追求温情、充满梦想的时代,对比之下,大人死气沉沉、权欲心重、虚荣肤浅。“大人应该以孩子为榜样”。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角度,用孩子的童真、好奇心、和想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的欲望来给成人讲故事,尤其是给那些“童心未泯”的成人讲,让他们借小王子的想象力暂时忘记属于大人世界的欲望,飞回童年,并反思现实生活,发现人生的真谛。

小王子的形象中也有着淡淡的哀愁和忧郁。作者笔下流露出对社会一些丑恶现象尖刻的讽刺和批判,这是作者此间心情的宣泄。作者复员后,因法军溃败而对法国的政治家们完全失望,只身远渡美国,想从那里找到救国的希望,可政党间的斗争、社会现实的黑暗一样令他失望。刚到达美国的圣·埃克苏佩里认为贝当政府要求停战,是为了获得一个喘息机会,他不愿在美国谴责它,重要的是伺机反攻,他不论行动还是感情上都是抗战派。但是戴高乐派中一些头面人物在法国危机时抢先逃到美国,如今隔岸空喊抗战,特别对曾做出牺牲,而今在非洲忍辱负重、不知所从的法国军队频频攻击,使圣埃克苏佩里非常厌恶。此外戴高乐对待法国其他抗战力量的用心和做法也叫他十分怀疑。由于他是名人,维希派要拉拢他,达不到目的就造谣中伤他;戴高乐派见他迟迟不参加他们的阵营,就怀疑他。圣·埃克苏佩里主张“法国高于一切”,要两派摒弃前嫌,共同对敌,却受到双方的夹攻。在美国度过的28个月,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1941年12月,美国向法西斯国家宣战,加入二战,这使圣埃克苏佩里又看到了希望。他认为有了美国的帮助,一定会打败法西斯的侵略,一定会解放法国。他激动的说:“这是结束的开始,美国不得不应战,我们要赢了。”[4] 小王子世界的美与丑,也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美好向往,表明作者也看到了希望。最后从作品中小王子与狐狸、玫瑰、飞行员的关系来看,表现了一种美好的追求真挚友谊和博大情怀的理想,有着唯美的情感境界,在圣埃克苏佩里这复杂心情的体现下,才有了《小王子》一书这样的写作风格和主人公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在历史文化中呼吸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五千年的文化。在我心中,中国的文化是那样的神秘,那样的宽阔。我们从小到大,厚重的华夏文化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因为有历史文化,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花儿多了一份娇艳,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人们也多了一份幸福。

当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心中倍感自豪,因为每一篇文言文都记录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记得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吗?其中有着这样一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即使生活在简陋的屋子里,但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从不觉得自己的居室十分简陋;记得爱国诗人文天祥吗?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么伟大的爱国诗人啊!即使在巨大的诱惑之下,仍改变不了他的一颗爱国之心!

我们就是这样的,一字一句地在文言文中去慢慢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文化的体现,还有那不朽的万里长城,是古代人民在没有任何机器下搭建而成的堡垒,它保护着我们中国的文化,保护着历史悠久的中国!

记得近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吗?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试图用他如匕首般锋利的笔尖改变了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思想,用他的努力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埋下伏笔。他为弘扬我们中华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人们不知怎么忘掉了自己本国的文化,而去喜欢和追求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而我想对这样的人们说一句“错了,你们真的错了,你们将几千年的文化抛于脑后,不去认真探解中国文化的奥秘,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不要再去追求他国的文化了,停下你的脚步回头看看北京的故宫吧!故宫的一砖一瓦、一沙一砾都记录着一个文化。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结地,相比之下,还是常回头看看中国的文化吧!可是,生活中的文化究竟在哪里?我们不断地询问,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但是,在我看来,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就会知道,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在雄奇的五岳中,在历史的小路上,在语言的花丛中,在漫步的一呼一吸之中,当你真正静下心去观察的时候,你也许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真文化,而什么又叫假文化,最终,你才会知道执着与守护。

同学们,文化不是用说的,而是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的,我们生活在有文化有文明的中国,是我们的幸福,我们为什么不多多的去珍惜,去发扬,反而让我们的文化形如流水从我们手中流落呢?去年,在香港等地出现了大黄鸭,游客们纷纷拍照、合影,许多人看到它的外形而去拍照喜欢,但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这其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呢?

同学们,认真地发现生活的文化,认真地去探索,然后,请保护和发扬中国的悠久文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