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呼吸的痛创作来源(优秀20篇)

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痛苦的瞬间,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449

作文

396

歇后语的来源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歇后语的由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经典歇后语:

1) 背手上鸡窝——不简单(拣蛋)

2) 背水作战——断了后路;不留后路

3)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4) 背阳坡上的太阳——不久长;难长久

5) 背油桶救人——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6) 背着醋罐子讨饭——穷酸

7) 背着粪筐上银行——臭钱

8) 背着粪篓满街串——找死(屎);寻死(屎)

9)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0) 大门上的春联——一对红

11) 大象屁股——推不动

12) 下雨天打麦子——难收场

13) 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14) 下雪天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15) 按倒牛头喝水 —— 办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常见小说的的创作技巧

全文共 3991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小说创作技巧

一篇好的小说,并不在于它对于传统的继承和模仿。而是颠覆与背叛前人的遗留。以1922年为界,小说的这一进步特征越来越明显。因为那一年是现代派全面爆发的里程碑。从此,外国文学界皆对此奉若神明。真正实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人人风格、手法皆自成一家。凡是对前辈的模仿都没有什么出路,他们只能背叛,不断地创新,于是形成了今天小说异彩纷呈的局面。

生活与想象力

世人皆云:"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此话不假。但问题是,小说到底是要偏向于生活描写,还是"乘物以游心",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坛的一大问题。须知早在东周时期,庄子就能写出类似于现代派手法的散文,但是从那以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作家。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1,儒家牢不可破的思想统治,他们禁锢了中国人千年的自由。2,民间多年形成的爱看故事的陋习,这最是阻碍艺术家的产生。所以至今,国人仍是故事至上,懒得思考小说中的问题。大部分人浑浑噩噩,毫不自觉存在,这不得不说是奴性所致。书商以利益至上,不断投其所好。于是出现了太多"垃圾小说",如同洋快餐,没有营养而且吃过就忘的作品,仅仅可供消遣。当年巴尔扎克曾立志写一部《人间喜剧》结果没有写完便撒手人寰。巴尔扎克一代文豪,悲天悯人。却并不为笔者所欣赏。正如莫罗亚为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撰序所言:"《人间喜剧》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他也确实描述了整整一个社会。相反,普鲁斯特的一个独到之处是他对材料的选择并不在意。"用巴尔扎克的方法写作的话,那么小说迟早要走入穷途末路。因为在描绘外部世界的能力上,小说远远不如电视、照相机,甚至油画。但是小说作为人类的产物,而不是上帝的,却能够通过观察外部世界来获得对自身的某种认知。因为"世界是被人类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在现代派的手底下,经常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场景与情节。但是仔细寻思,这些被抽象出的东西却在生活中有其本来面目。比方说卡夫卡描绘的"城堡"、"审判"的意象,实在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就是生活在如此一个官僚、蛮横、强者至上、权力意志第一、阴暗面同样很大的世界中么?然而就是这样的意象,才体现出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性的不朽价值。因此,生活是小说的基础,想象力是小说的根本。二_小说的意象意象是否突出、高明,是一部小说成败与否的关键。当然"成败"不指销量。以下分析几个具体例子。

线索性强的意象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家族第一代因近亲结婚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家族因此得到创立。家族的最后一代,又因同样原因生下同样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家族因此完结。这一线索串起了马贡多的百年兴衰,恍惚会有时间错位的感觉。靠一个意象,作者便生发了整部作品。思想性强的意象:博尔赫斯的"迷宫"(小径分叉的花园)。时间是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是无限连续的,是分散、集中、扩散的网。每一个分叉的路口,选择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局。这一意象完全颠覆了传统线性的时间观念,堪称经典。共谋性强的意象组合: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因为瞥了一眼橡树叶,同时听到姑娘们的欢声笑语,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改变了命运。这一组合使用频率太高,随处可见,也体现出它的威力所在。其他类型的意象,实在还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赘言了。

小说的结构

这是专业人士评点小说的依据之一。本来对普通读者,结构根本无所谓,只要你别写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行。殊不知结构恰恰是小说赖以生存的根本。结构是否特别,在小说评价中并不占有绝对分量。关键是这个结构必须适合这个材料与构思。比如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使用了双明线、一暗线的结构。两个明线人物不同,事件不同,空间不同,但却隐隐约约纠纠缠缠,最后终于汇合,同时从未真正清楚介绍的暗线也真相大白:原来是两个明线的根源。接着就看出两条明线间人物的对应关系。这种悬疑小说式的结构使人激动不已。此结构也与此书成为近年来罕见的经典作品。而米兰_昆德拉的大多数小说,都使用了巴赫音乐式的复调结构,各部分间形成了"13531"式的音乐结构。符合昆德拉哲理性强、人物不固定的写作特点,恰如其分。

文学与艺术、哲学的大融合

这又是现代派另一趋势。后现代派的作家们开始从现代先锋艺术家那里汲取灵感。达利、毕加索等大师影响了一代文学家,他们开始借鉴美术的创作手法与关注内容。昆德拉更是醉心于哲学研究,并确立了自己小说浓重的哲学风格。相信后现代派也会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小说的冲力与张力

一部高水准的小说,必然可以具有足够的冲力,冲破空间的阻碍、时间的诅咒。囿于空间、时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庸常之作。正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一样,敢于"想到想不到".因为时间、空间等,都是一篇故事的必要因素,而不是真正小说的。综观现代派文学,没有任何一位大师甘于受困于此,而是自由、思想至上,决不做现实的奴隶!张力又是小说精彩的保证。它并不是打动人心的情节,而是和结构有关的、前后呼应或形成落差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小说不再苍白,仅仅是无力的说教,而能够真正靠文学魅力打动人心。典型例子就有昆德拉多次使用的"假实证幻"的手法。让小说的结局提前,结尾在戛然而止的某一刻,《不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均使用了这一手法。瞬间使读者感觉到、命运的苍白、情节的精彩。

小说的未来

笔者斗胆做一回预言者。近年来现代文学界渐有疲软之势。20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耻》十足反映了这一趋势。其水平根本无法与过去任何一位大师相提并论。要知道就连昆德拉,至今也仍未获奖。社会潮流不再有利于小说创作,一切围绕市场指挥棒转。在这种情况下,小说很可能就此式微,或是倒退。这本身或许也是时代需要。从此小说将划分为两大阵营:商业小说与纯文学小说。1922年那样的黄金年代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到来。然而当世界再度堕入苦难中时,物质会受挫,小说也会再度抬头。小说的可能境地,实在难以穷尽。只要你想,没有写不出的。因为"世界是被人类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因为(借用一句广告语)"我能,无限可能!"小说如何才能"好看"小说要想写得好看,首先有故事。故事是一篇小说高度凝炼之后的内核,是小说的心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事在一篇小说中的重要性。有的刊物开辟的栏目就叫"好看小说".其前提是好看的小说应有好看的故事。小说家是艺术家。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他的人生观、个性由此体现出来。读者想要知道引起自己兴趣的人物命运如何,事件的发展趋势、结局是什么,情节会满足这种要求。故事应该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能够和题材相适应,合情合理;情节像不断引导读者兴趣的路标,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进入你所要求的那种心境。你不能轻易让读者看出你的意图,要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读者,声东击西,一会儿让读者最不愿的事情发生,一会儿又让读者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千方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看不出上了小说家的圈套。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理解,有些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等,情绪化东西四处弥漫,似乎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类小说也是有故事的。它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意向、情绪上的扑朔迷离,但包裹着心理内核是能感受出来的。一切外在的东西就由此繁衔出来。这类作品中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或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可能写的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直觉与思想也很重要。作家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作品深度、成败、高下的尺度,主题思想的体现往往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一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也往往体现在这方面。那么,思想意识又从何而来呢?小说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感觉(直觉)。他可能仅仅意识到人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情节这样发展比那样更流畅。为什么如此,则很多人可能并不能自觉地意识到。小说家并不是哲学家。深奥的思想也许并不能产生优秀的小说作品。直觉是认识的出发点,它将人的主观感觉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仍是艺术的特殊属性。这其实也符合一个规律,如果先有立意(意欲表现什么)的桎梏,围绕这个什么"主题"来硬加上些东西,这是创作上的大忌。其次,作家的创作主题意图与受众阅读后获得的主题感受常常并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直觉"意识是弥足珍贵的,它如电光火石般稍纵即逝。把握住这可贵的"一瞬",则有赖于作家长期的思考。思考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对过去积累的思想意识、精神、道德评判、价值观等等的体验,另一方面是对叙述表层下各种主题碎片予以挖掘、整合。寻找作品的深度,直觉往往是致命一击。小说应该从正在发展、变化、行进中的历史(现在时),而不是从已经发生的历史(过去时),去提炼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超前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敏锐、敏感、极富预见性,善于发现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细节。具有有别于一般人的识活动,能辩别出事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当别人只看到部分时,小说家能预见到整体,能抓住其精神实质。除细节外,他能看出决定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周围人没有注意到,而常常连作品中人物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东西,从而创作出人物独特的性格。那时,也许是人物自己左右、操纵着自己的命运发展。特别是当你把人物尽可能的想透彻,而人物已经在你心中生根、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托尔斯泰说:先不去想情节的发展,在写作之前,先把自己的人物尽可能的认识清楚。作家的观察力不是"摄影",而是能够引起作家共鸣而又经过作家透明理解的那些观察,才能使作家创作出非常真实、生动、能够表现社会面貌的优秀作品。优秀的小说家总是在追求着叙述语言的个性化,完善着自己的叙述风格。但就整体而言,写作者在写作主体意识上对叙述语言着意进行把握、操纵者,似乎较之以前要少多了。平白直露的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仅仅是在叙述一件事,讲述一个故事而已。叙述语言的技巧艺术荡然无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创作背景

全文共 3689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如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经济收入宽裕,妻子年轻美貌,家庭生活温馨。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面对调戏他爱妻的高衙内,虽然怒气顿生,但碍于对方是自己顶头上司高太尉的义子,只好忍气吞声地收回了那高举的拳头。

之后,高俅指使陆谦设计骗他的爱妻,并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他仍然忍气吞声。在充军途中他受尽折磨,在野猪林里险遭暗害,他依然甘受凌辱,幻想能回家与爱妻团聚。直到高俅指派陆谦等人,要在草料场将他烧死,才使他忍无可忍地杀了陆谦等人,雪夜上了梁山。

“《水浒》108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金圣叹语)。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杨志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异。林冲有如上述。鲁智深慷慨直爽,疾恶如仇,敢做敢为,这都集中表现在见义勇为和爱打抱不平上。

为了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犯了血案,无可奈何地藏身寺院,做了和尚;为了救林冲,受高俅迫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辗转上了梁山。杨志跟林冲、鲁智深的性格都不相同,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生活目的在于“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当他失陷花石纲,丢了官时,仍没有放弃向上爬的想法。他积极采取贿赂的手段,企图恢复原来的官职。当受到梁中书赏识和提拔时,感激涕零,要死心塌地在他的门下做军官。直到失陷生辰纲,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亡命江湖、逼上梁山。[9]

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首先通过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这是《水浒》刻画人物的特色。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水浒》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就是如此。第一个场面,写他在景阳冈下酒店一连喝了十几碗酒。接着第二个场面,写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说:有大虫伤人和三碗不过冈。武松怀疑店家用心不良,决计过冈。第三个场面写他行数里,看见剥皮树干上写着有大虫伤人等两行字,武松将信将疑地仍继续上冈。第四个场面写他来到景阳冈上,看到山神庙前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接着第五个场面才写他在冈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这个场面中,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过,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树上被折断,他就势按住老虎拳打脚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在写武松神勇的同时,扣人心弦地把情节推向高潮。[10]

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这也是《水浒》的显著特色。如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11] 、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以及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等,事件类似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

《水浒》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自身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水浒》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小说取材

《水浒》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12]

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这是有关《水浒》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

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后世的《水浒》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

凡此种种,可见在《水浒》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水浒》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13]

书名由来

《水浒》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二、全书是施耐庵一人所著。

三、此书是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写的。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另一种说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节日来源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母亲节的来源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

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

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她曾亲自在教堂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这一活动,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鱼呼吸的秘密作文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三年级了,又多了一门课——科学。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学科。星期三上完科学课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在双休日做一个关于“金鱼遇到墨水”的实验。

前两次实验我都没成功,我不甘心,又换了一次水,心里想一定要做成功这个实验。我等到小金鱼安静下来,在水中一动不动时,在它嘴上方的水面,用眼药水瓶轻轻悄悄地滴了一小滴墨水。这次,我看到黑黑的墨水渐渐扩散到小金鱼的嘴边,金鱼吸了一小口,墨水往后退了一点,小红鱼也向后游动。不一会儿,我发现在小红鱼眼睛和两侧鳍之间的部位,有一丝一丝像月牙般黑黑的墨水吐出……实验成功了,妈妈告诉我那个部位叫鳃。

原来,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鱼是用什么呼吸、怎样呼吸的。鱼和我们人类的呼吸是不一样的。人用肺呼吸,而鱼是用鳃呼吸的。鱼用嘴吸进氧气和水,用鳃排除水,我们看到的黑墨水,就是鱼用鳃呼吸的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重视写作基础学习自觉创作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植物的呼吸作文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书上说:“凡是有生命力的东西都要呼吸。”我想:“人和动物呼吸是有可能的,可植物怎样呼吸呢?”为了证实书上的话,我决定做

我从家里选择了六片“马蹄莲”这种植物的叶子。它们都是十分健壮,长得绿茵茵的。我把它们分成两组来做实验。

我在第一组的三片叶子的叶片上面均匀地涂上了凡士林。在第二组的三片叶子的叶片下面均匀地涂上了凡士林。

两天后,我发现:第一组和叶片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在植物的叶片上,生有许多小孔,叫气孔。各种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有多有少,一般叶片上的气孔下表皮比上表皮多。植物就是通过这些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用凡士林涂在叶片上后,气孔被封闭了,使空气不能从气孔通过。植物用于制造养料的能源(阳光)大都照在叶面上,而凡士林的涂层不能阻挡阳光。另外,水从根部通过茎部运输上来,也不受凡士林的影响,所以叶面涂有凡士林的叶片不会受任何影响。

第二组的叶片出现枯萎现象。因为叶片背面涂有凡士林,植物的气孔又大多生长在叶片背面,阳光一般照不到叶片背面,空气既不能从气孔进入,又不能从气孔排出去,所以叶片会很快枯萎。

通过做这个实验,我知道了植物主要是用叶片背面呼吸,不能在叶片背面涂一些妨碍植物呼吸的东西。我从中知道了应怎样保护植物。

[植物的呼吸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首届“山哈杯”畲族文学创作大赛启事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为团结、凝聚全国畲(音同“奢”)族文学创作力量,繁荣发展畲族文学创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升级,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首届“山哈杯”畲族文学创作大赛。有关事项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

浙江省作家协会

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浙江作家网

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办公室

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大赛评委会

聘请国内著名评论家、作家组成。

三、征文时间

自通知之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截止。10月1日后评选,年内公布评奖结果。

四、征稿范围

1、本次大赛向全国征稿;

2、为扶持畲族写作者,本次大赛畲族作者不限题材、内容均可参赛;

3、欢迎各民族作者参赛,作品要求以畲族题材,或者景宁畲族自治县域文化内容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

五、作品形式

散文、诗歌

六、作品要求

1、注重思想性。作品要求主题突出、积极向上、基调明亮,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注重艺术性。情节构思巧妙、手法新颖,人物塑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3、提交作品时须同时提交个人详细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畲族作者另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地址及邮编、电话,主办方负有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责任。

4、参赛作者须保证对自己作品享有完整版权,提交作品时须同时提交版权声明。如果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涉及法律责任均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六、奖项、奖金设置

金奖1名:奖金20000元;

银奖2名:奖金各10000元;

铜奖3名:奖金各5000元;

入围奖10名:奖金各1000元

七、投稿方式

电子稿件发E-mail至:411949889@qq.com,所有稿件注明为征文,必须为“doc”格式。邮寄稿件请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中路77号301室,邮编323500。

八、联系人

陈华丽,电话:0578—5093371,手机:13587185392(685392),传真:0578—5093278。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

浙江省作家协会

《民族文学》杂志社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5年1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心痛的眼泪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几步路如万里征。人已逝,魂未散,夜色凄凉,众亲绕身旁。你躺病床身如秧,体冰凉,白单罩。

——题记

到了医院,亲人都在身旁,却少了那个苍老的话语,只觉得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深夜二更,妈妈突然接到消息,“爷爷呼吸不畅,速来。”我听到只觉心中一梗,手上转着的笔飞了出去,脑海中题型的思路扭曲起来,支离破碎,心烦躁起来。妈妈披衣夺门而出,手上还刚接起电话“喂……”。我咬了咬手指头,努力让自己静下来,也祈祷着平安。可是天公嬉人,只听门锁一阵响动,妈妈眉头皱着,神色中充满了慌张,喘着粗气,静了静,告诉我“爷爷已经去了。”霎时,晴天霹雳也不足以表达我的心痛。爷爷溺爱我算不上,却用他的方式“惯”着我。犹如在寒冬一个温暖的大手在捧着我的心脏,如在酷夏一个苍老的双手替我擦着两颊的汗珠。现在,却没有在生命的终结看到他一直以来最呵护的一个人,就这么充斥的不情愿,孤单的离去了。我没等妈妈说话,双颊划过心痛的眼泪,坚强的发着颤音道:“我也要去。”

夜是那么寂寞,月是那么孤独,空中好像有爷爷在游荡,我伸出手探了探,什么也没有摸到,一路无话。

到了医院,迈着沉重的步伐步入病房,病房中死寂一片,所有人好似都在发呆,三姑手捂着脸,双眼哭得红肿,还不时的在眼角旁擦拭。看向病床,白单上只能看出爷爷的头部,骨瘦如柴的肢体却深陷在床褥里。我连退几步,失去支撑的靠在墙上。对我尤为关心的爷爷就这么去了?在这寂静的病房里,少了一份苍老的声音,只觉得好难受。不由发呆,落下心痛的泪水,不知该做什么,只是心里一遍遍放着与爷爷在一起的回忆……

伸手向旁一摸,本想摸那个苍老而厚实的手掌,现在却空无一物,扭头看去,身边少了个人,只觉得空荡荡,脸庞心痛的泪珠滴到冰冷的青砖上,“啪”一声,只觉心都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贴门神的来源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家里都喜欢在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位将军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古时候,泾河龙王与一个算卦先生打赌,犯下天条,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泾河龙王托梦唐太宗李世民,让唐太宗赦免他,太宗应允。

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谏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着,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的冤魂责怪太宗不讲信用,常来索命。

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阴间,被十阎王谅解,重返阳。这就是《西游记》的起因。

怕泾河龙王来索魂,就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守门,平安无事。太宗又觉得过意不去,就把二位将军像贴在门上,也平安无事。传到民间,于是,民间也贴两位将军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书本的痛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本厚厚的图书,书中包罗万象,包含着许多有益于人们的知识。自从我出厂上架以来,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跟个好主人。

不过我有些失望了。因为书架上的伙伴都陆续被人买走了,只剩下我没人要。我唯有静静地等候主人的光临。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一个看上去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的小男孩把我买走了。我喜出望外,心想:小男孩在家一定十分乖巧听话,我肯定跟了一个好主人。

他一开始挺关心我的,对我呵护有加:看完书中内容就整齐地放入书橱里;见到书本有折角,立刻用直尺压平;瞧见损坏处赶紧胶布小心翼翼地粘贴回来;遇上漏页就用图钉或订书器仔细地装订好。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我的好日子没过过久,主人渐渐地露出了可恶的面目,非常淘气捣蛋:经常把我当成棍子,使劲地捶桌子,搞得我头昏眼花;把我变成铅球或铁饼,用吃奶劲儿投向远方,搞得我鼻肿脸青;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当我是涂鸦册,在封面上乱涂乱画,弄得我像调色板似的乱七八糟;有时忘记草稿本,便残忍地撕下一页内容当草稿纸,用完了拧个大麻花抓成一团抛到垃圾篓里,弄得我欲哭无泪;有时把我当足球与同伴们踢来踢去,玩射门,搞得我再也分不清楚东西南北;有时在下雨天把我当做雨伞,顶着我在雨中上窜下跳,搞得我浑身上下湿漉漉,直起鸡皮疙瘩,还开始发高烧。除此之外,主人还对我爱理不理,丢失了我也不去寻找。直至有同学捡到拿来给他,这才漫不经心地说:“哦!这是我的书吗?”说完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随手放在课桌上,不理不睬地走开了。

主人,我现在已经被你折磨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了。倘若换作是你被自己的主人折磨,一定也十分苦的。主人,请你不要再如此虐待、糟蹋我,好好珍惜、好好利用我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因剪发而心痛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天可真热啊!我习惯的把手伸到脑后一撩,谁知却撩了个空,这才意识到我已经没有长发。

说到少女的魅力,人们自然会想到,那瀑布般的披在肩上的秀发;那吹个腰际乌黑发亮的大辫子;那头上高雅的云髻……的确,女孩子们谁不喜欢变换发式,充满活力,展示青春的长发来显示自己的风采呀!然而,我却很少拥有这样的日子。

小时候,因为我的脸很圆,妈妈把我的头发剪短了,可是,我没想到知道我上初一,每次看到姐姐在镜子前认真地梳理打扮,我是多么羡慕呀!于是,有时候我偷偷地照镜子,想想自己扎辫子会是怎样的摸样。我轻轻地梳理头发,盼望它赶快长长,向我们班上的女生一样扎辫子。可是,只要我的头发长到肩膀,就会被妈妈好不留情地剪去。

初一下半年,我死活不肯让妈妈剪去我的长发,那时,妈妈还是说剪了好。我说;“为什么别人能留长发而我却不能留?”妈妈这时也觉得女孩应该留长发,太短了也不象女孩,就不再给我就爱你头发了。从那天起,我多想头发像小草那样长大得快,我每天起床后,我总要用手去量一量,看看今天又长了多少,终于有一天,我也扎上辫子了。每天早晨,我都会认认真真地梳好辫子,有时,一天梳理好几次。每当照镜子时,我看到里面出现一位扎着小辫,文静温柔的少女,我感到一切是多美好,走路一蹦一跳的,脑后的辫子也一甩一甩的,好有趣,好快活呀!和许多女孩一样,我也买了好多头化和绸带来点缀我的长发,使之更加美丽。

正当我为我的头发编织着美丽的梦幻时,初三便闪电般的来。

初三需要快节奏去适应它,而我却不能在花时间去梳理它,每天只能草草的扎上它,赶着到教室里上课,课余忙着做各科作业,几根没有扎好的头发凌乱地依在疲惫的脸上,我意识到,再也没有时间去梳理它了,于是,我就忍疼割爱给他剪了。

摸着剪下来的秀发,不知为什么,心里颈酸酸痛的,眼睛也模糊起来,哦,我的头发,为了实现梦想,我只能和你说拜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用文字、用创作将它永远定格的作文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就这样长大,一天用来寻找,一天用来迷惘。曾经的豪言壮语如潮水般汹涌,如今却已退却得无影无踪,澎湃的心动早已平息,就像退了潮的大海,平静的让人窒息……

成长就是残酷的现实代替我们美好幻想的过程,现实的痛一点一点折磨这我们,直到我们被磨平棱角,变得麻木,也许这就是“成熟”另一种诠释吧!成熟的过程就是那壶叫醉生梦死的酒,我们的理想正在被一点一点淹死……

青春的天空是那样蔚蓝,却又是那般灰暗,沉甸甸的学业、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排名就像是大片的乌云,那仅剩的蔚蓝似乎也快要消逝了。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好像被编好了程序,一按回车键,我已不是我,而是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重复做着某些事……

也许是因为太黑暗,我们才变得太敏感,哪怕是一点光明,也会让我们奋力去捕捉。幸好我们有记忆,有记忆就会有美妙的定格,有人说最强的记忆也比不过最淡的墨水,我们不想忘记,所以选择了文字,选择了永远的定格……

那些美妙的文字是青春最绚烂的篇章,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珍藏,徜徉于文字,我们了解彼此,分享那数不胜数的快乐。既然青春已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何必要紧紧抓着不放苦苦埋怨?不如潇洒的让它流走,只抓住那最精彩的瞬间,用文字将其永远的定格,也许某个时刻,无数的瞬间就成了另一个青春,一个永远封存在我们脑海中,却又是最最美好的青春,它没有眼泪,没有无奈,有的只是快乐与光明。当你老了,某一个冬日的午后,捧读着定格的已逝的青春……

有人说时间能洗涤一切,时间也能改变许多。我不喜欢这个词,可是一个人的时候却又老是想起它,曾经在日记本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我喜欢寂寞,而是寂寞选择了我。我讨厌放假,因为我害怕寂寞,每每听到窗外爽朗的笑声,看着那群孩子互相追逐,也许后面还跟着一只叫小花的小狗……我总会不由自主拉上窗帘,拿出纸和笔,祭奠自己已逝的童年,因为那里有我的欢笑,有我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我最美最美的记忆。大家都说青春该是激情飞扬的季节,是花开的季节,只是我们已背负的太多,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我们一路走来,错过了、失去了,身边陪伴自己的只有寂寞……还好,我们有文字,当我们累了、伤了、痛了,我们可以靠在他肩头,倾诉内心的一切,他的肩头任由我们的眼泪打湿,却依旧静静地倾听着……因为文字,我们忘记了寂寞。

我坚信只有文字会陪伴我一生。过去,现在,未来,我的很多理想还在那,我却看不见他们了,音乐、绘画、设计……曾经我是多么疯狂的追随,如今那份热情淡得像一缕青烟。唯有文字一如既往的伴随着我,总觉得它有一种魅力,一种只能用心才能体会的魅力……

虽然现在学习很紧张,但每晚临睡前,我仍坚持看十分钟书,偶尔也会写些文字,我老是在想,即是青春被定格,那也会成为过去,而我对文字的依恋一定会是永远的……

说过的话,做过的梦都只是寄托,听说风走过的路,认识你和我。青春易碎,就让我们用文字,用创作将它永远定格。

[用文字、用创作将它永远定格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键词:求知,创作,坚持,文化传承,挫折,历练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眼下,因为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俞云阶艺术大展”,确实红了半边天,如果俞先生地下有知,他大约会操着乡音极重的常州官话大笑道:“藕(我)本来就画得好咯嘛……”他本是一光明直率简单勤奋的艺术家,只管画画不懂政治,把他打成“右派”列为了“江叛党集团”,实在是高抬了他,荒唐的是几十年后查下来居然并未在册,造化不弄人倒是人弄造化了,令人何止太息!

然而这位仿佛天生秉着常州古老经学派倔强血脉的画人如一尊突突冒着青烟的巨大永动机,在太原路那幢小屋中坚强地鼓动着,始终不息,始终压不垮,动力是他的画和他的夫人朱怀新老师,苦则大苦,难则大难,不见戚色,不见消沉,端的一个傻气十足的中国知识分子像。现在述来如此轻巧,云阶先生要那样度一日日的几十年,何尝简单容易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的呼吸声高三作文450字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大爱无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对于我,那最令人心安,温暖的不过是那最平淡却最独一无二的父母的呼吸声。

依旧是宁静无奇的夜晚,静谧的夜空只有那星星闪耀着,夜已深了,我却依然思绪不宁,无法入睡,听着室友的呼吸声,一股浓浓的思念涌上心头,蓦然间想起了父母。

想爸爸妈妈,才睡不着的?我问自己,心中却早已给定了答案。是的,我想你们,爸爸妈妈,想你们那呼吸的声音。想起在家时那安心的睡眠,因为我知道你们在身边,想起生病时依偎在你们怀中的舒适,听着你们那均匀的呼吸声缓缓入睡。或许已习惯在你们呼吸的浓浓的爱的味道中入睡,离开了,闻不到这香,竟难以入睡。这烙印,打在心上。

想起那个故事。与我何其相似。大一新生入学,同室的人晚上睡觉发觉一人搂着录音机在那静静的听,默默的流泪,室友好奇,一日偷听却发现什么也听不到,那人知道后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录的是其聋哑父母的呼吸声,一呼一吸,都在他的心中,为他带来温暖与力量。岂是旁人所能体会。

将被子往上拉了拉,忽然又有落泪的感动,婴儿会在父母身旁香甜入睡,哭泣的孩子会在父母怀中露出笑容,受挫的游子在家能安然入睡,或许那是与生俱来的对父母呼吸声的熟悉,当我们还是胎儿时,与母亲便是一体,呼吸同在,生死相依,但无论我们多大,始终都抹不去你生命的印迹,那呼吸声,与我们生命相连着,缓缓的散发着爱的情感与生命相连的震颤,不禁又想起父母那呼吸声,轻轻的像一曲柔柔的催眠曲,却又厚重的让人不敢直视,承载着无声的爱的声音,一击又一击强劲地敲在心上,温暖、感动的让人入睡。爱没有距离,血脉的相连是永存的。

翻了个身,该睡了,心中一片平和,因为脑海中抑或是耳边又响起了这平缓的呼吸声,散开,散开,静静的闭上了眼,嘴角微笑,或许这声音被风、月光带来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勇气的来源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期间,妈妈为了锻炼我们,就让我和弟弟上街去发宣传单。我死活不肯去,才不想没事找事呢,但是妈妈说挣来的钱自己花,我才有那么一点儿小触动。

我和弟弟来到一个繁华的广场,开始发放传单了。我的心怦怦直跳,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迟迟站在原地不肯动。要是,我发给别人不接,那可怎么办才好呢?到时候可下不来台了,多尴尬呀!手中的宣传单像被胶布粘上了一样,一张也离不开手。看见弟弟一张张地脱手而出,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看见旁边有个角落,真想一把丢那儿,一走了之。心中五味杂全,很不是滋味。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手中宣传单还是原封不动。突然,我看见旁边有个小妹妹也在发宣传单。她热情的发给路人,有的人没接,冷漠的走过,根本无视她的存在,但她并没有灰心。有的人接了后又丢掉,小妹妹就一张张地捡起。一直发着……她给了我很大的鼓动,我也鼓起勇气发出了人生的第一张:我走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正想扭动胳膊递给她时,没想到她还主动向我要。我递给她后,老人还给我说了声谢谢!正是小妹妹的举动,老人温暖人心的语句成了我勇气的来源。别人不接时,我也觉着没什么可害羞的。

小妹妹和老人给了我勇气,刚才的紧张瞬间烟消云散了。越发我就越起劲儿,手中的宣传单一张张地减少,勇气却一步步向我逼进……

[小学作文勇气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自然的呼吸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不平凡的一天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在蒙蒙细雨过后,我同几个伙伴一起出去玩。我们在君林天下的绿荫小道慢慢地散步。雨后的空气真是清新啊!在雨后的小道上散步,真是令人精神大发,心旷神怡!我们静静地走着,时而缓,时而快,还不时谈笑风生。这时,罗家浩停了下来。他弟弟问:“你怎么不走了?”罗家浩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听,这是大自然呼吸。”我们也停下脚步,侧耳聆听。“好像真的有声音呢!”我们惊奇地感叹道。罗家浩的弟弟突然仰着头,望着天空:“啊!大自然,你给我玩电脑吧!”“哈哈哈……”我们笑得前俯后仰,愉快的笑声在那树林间回荡。

突然的一次,我才发现:草,是那么青,树,是那么绿……植物对我们的贡献是多么大啊!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和其它废气,转化成新鲜空气。它们让我们得到了清新的空气,可我们呢?砍伐树木,破坏环境,愚蠢的人类无视大自然对于我们,不,是全世界的贡献啊!

是大自然哺育了我们,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下成长,度过了美妙的人生。大自然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贡献,可人类却一如既往地去破坏大自然,毫无悔改之心!请放心,我们的“母亲”,我们新世纪的儿童一定会保护您,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训练创作灵感的方法

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不爱写,即使写也是迫不得已,而且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我不仅在习作课上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更重视把课本阅读和习作联系起来,立足阅读教学,深度挖掘教材,找准写作训练点,使学生在语文课本的使用、学习过程中能敞开写作的心扉,乐于动笔,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呢?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穿插写作训练。篇幅上,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内容上,或课文借用,或生活联系;形式上,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自觉效果不错。

一、利用教材积累词语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词汇贫乏,鉴于此,每一篇文章学习时,我都会引导其关注本课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会用。有时在课后读读写写中,有时在我所给出的本课部分词语中,有时让学生自选词语,完成不少于100字的四词成段。因为所选词语来自所学的课文,学生在动笔之前定会再读课文,关注课文中该词语的意义和使用范围,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往往就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兴趣,写出好的片段来。

如在学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这课时,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自选读写中的四词成段,有学生这样写道:“父母出车祸了,掀开了那宣告死亡的白被单,看到父母的遗体,他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他多么希望这是一个幻影,一伸手就可以戳破,但一切都是真的。父母的遗体被推进太平间,他浑身无力,疲倦地坐在椅子上,眼睛空洞无神,灵魂仿佛已经不在这幅躯壳里了。”学生用了“筛糠、幻影、疲倦、躯壳”等词语,生动表现了面对双亲突然离世,一个孩子痛苦绝望的内心。而这个练笔的完成,在课堂上没超过5分钟。

二、对有特点的句段模仿表达

教科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典范,无论在写作方法还是语言文字运用上都有较高价值,每一篇文章中都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训练点。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第三单元,借景抒情的文章为主,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用修辞生动表现景物特点的句子。我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契机,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在写中,既掌握了这几种常见修辞的特点,有提高了表达能力。如学生在描述晨光中写道“晨曦在云中展开金色的花卷,阳光在云层中徘徊传唱,映衬着清晨的影子,云朵开始兴奋得变幻。”在写风中落叶时“火红的枫叶在风的追逐下像一个个小精灵,跳着、蹦着,从树上跑下来了。他们落在地上,却还不肯安静的待着,又随着风打了个滚,再打个滚,终于他们跑累了,停在地上,不动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美,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借鉴了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了如何描写。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通过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特点又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而学生在写人物时,往往外貌描写流于形式,千人一面,毫意义。学习本文,我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貌描写的作用与写法作为了又一个学习重点,充分研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班中选择一个学生或老师,做一段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很快就有学生写成一段“沙博文是什么人呢?从远处看,一个字——黑,二个字——很黑,三个字——非常黑。从头看起吧:刺猬似的钢针头发倔强的立在头顶上,粗粗的眉毛像被人用毛笔随意刷上去的。大大的眼睛里透着聪明——可他从不把聪明放在学习上。双眼皮上长长地睫毛到让他有了点“妩媚”。大大的蒜头鼻。下巴右边有一颗极小的馋嘴痣,难怪他一天到晚都说自己有口福。”因为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且写得又是身边的人,学生写得又快、又好、又开心。

三、多种写作训练随时跟进

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范本作用去仿,还要多种写作训练随时跟进,学生才不至于因形式单一,写作兴趣下降。如在学习《狼》一文时,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训练:(一)写一段乐景突出屠夫卖肉归来的愉悦,和下文的遇狼恐惧形成反差,增强文章的波澜;(二)写一段阴森的景,为下文遇狼做铺垫。学郑振铎的《猫》时,为让学生能更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写一段第三只猫被打之后的心理描写,学生在习作中真实再现了第三只猫委屈、期待、感恩等多种情感,听来让人动容。在讲《伟大的悲剧》时,让学生想象斯科特一行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他们的心理,练笔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都不是”所揭示的竞争的残酷。而学习古诗时,我会常采用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与一体的最佳方法,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约客》等都有成功的学生习作。多种形式的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获得了训练的实效。

四、学用教材谋篇布局

字词句段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组织整理成篇是写作的升华。教材中有很多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的方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如“欲扬先抑” “插叙、倒叙”“对比、映衬”“首尾呼应”“巧设波澜” “线索串珠”等,具体文章可以具体训练。

五、及时讲评不可小觑

当然,写作的提高不开及时的点评修改。以结合教材所做的训练要求为基础多激励,少批评;多容忍一点真实的稚嫩,少苛求一点虚假的成熟。尤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自己的生活。要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惜一切有创意的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只要我们认真把握教材,有读写一体的这种意识,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通过训练这一道桥梁,巧安排,勤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内化,学生的写作灵感就会不断被激发,写作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来源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创作背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