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呼吸的痛创作来源精选20篇

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痛苦的瞬间,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586

作文

396

亲情是一种痛作文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

遒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那永远忘不掉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就在前不久,那最疼我的外公住院了。外公是20号住的院,而我,他的外甥女,却是24号才知道的。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只知道,他们的话都是谎言。星期五,是我爷爷的生日,我和妈妈去给爷爷过生日。悲伤的我,强打着精神去了爷爷那里。虽然我脸上笑着,可他们却不知道我内心的悲伤。我们去吃了连锅,在吃的时候,妈妈给爷爷夹菜。突然,爷爷问道:“你爸爸怎么样了?”妈妈回答到:“我爸喉咙好多了,但是这里医生怀疑他是肠道癌,下个星期做检查。”说完,妈妈好像突然察觉到了什么,忙打自己的嘴,气氛一下子凝固了,只有爷爷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是的,妈妈没有告诉我这些,她只告诉我外公住院了。正准备给爷爷夹菜的我,悬在空中的勺子突然掉落,眼泪像断了的线,虽然我并不知道肠道癌的严重性,但我一听有癌这个恐怖的字眼,眼泪就不争气的落了下来。妈妈和阿姨在一旁鼓励我,叫我别哭,今天是爷爷的生日。可我忍不住啊!我那幼小的心灵怎能忍受这一打击啊!我为了不让爷爷看见,我跑了出去。一个人,我想自己冷静一下。完全不知情的姐姐见我突然跑了出来随即跟了出来,问我怎么了。我低着头不说话,只是静静的流着眼泪。妈妈出来了,她告诉我:“现在医生只是初步判断,又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是治得好的!”“对呀!你爷爷还在里面呢!”姐姐应和道。我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终于擦干了眼泪,进去了。整个晚上,我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妈妈也没有来打搅我,只是问了我一句话:“明天是星期六,你去不去看你外公?”我急忙点了点头。妈妈接着说:“那快睡吧!明天早点去,对了,明天你可不能这样,你外公还不知道呢!他要是看见你这样,心情一定也不会好,你知道的,他最疼的就是你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看见,寂寞的星空中竟有几点闪闪的繁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外公正期待着我的到来。可是,我的心还是那样的,那样的枯干。亲情啊,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此刻啊,我正受着他一刀一刀的划,那浓于水的血啊,是我永远擦不干的泪。

[亲情是一种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标点符号的历史及来源

全文共 5847 字

+ 加入清单

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标点符号的历史来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古时候有没有标点符号?占主流的说法,是没有。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说有。我们多数人长时间里,受的是“没有”派的影响,还找到了或者说推测到了“没有”的理由:古人的书写材料过于珍贵。这也不是毫无道理。你想,无论是早期的竹简、木简,还是稍后的布帛,加工都很不容易,竹片儿上、丝帛上的空间,自然是能省就省,能多写一个字,就多写一个字,让标点符号占个地方,不划算。

“有”派的意见也不能不听听,因为也并非全无道理。有的专家指出,汉语标点史可以溯源到甲骨文时代。甲骨文的书写者,是使用线条和间空来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的。狭义的标点,指有明确书写形态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没有书写形态的方式,如间空啦、分段啦,等。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产生初始阶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古代书面文字材料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对同一段文字便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标点符号就逐步的产生了。

汉朝的时候,就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把文字之间断开。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立经辨志”。郑玄注曰:“离经,断句绝也”。当时人们读书,常在句旁划“し”,作为一种助读标记符号。这便是标点符号的萌芽。

东汉时,句读的符号有“↓”和“、”两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主庾切”。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朝,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朱熹在着《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这称为句读(音jù dòu,古文语句中的短暂停顿。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古书皆为竖排)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这一用法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多了两个专用号,即一个是在人名旁边画单直线“│”,一个是地名旁边加两直线“‖”。

二、发展成熟阶段

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源头在欧洲。西方文字在公元8世纪以前,只用句号。8世纪以后,慢慢出现了冒号、分号等,但使用都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使用规则。直到15世纪末,威尼斯印刷师阿尔德·曼努齐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部分新的标点符号,并规定了所有的标点符号的固定用法,西方文字的标点符号才系统化、规范化。

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风景、名物、风俗习惯都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在1868年——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这本书现在称作《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标点的,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虽然张德彝不是在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至于标点符号的提倡和使用,则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事了。

鸦片战争以后,西风之东渐越来越甚,西文也为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熟悉,其标点符号之方便,也时时刺激着大家的改革热情。

1897年,有个叫王炳章的广东东莞学人,取中国原有的“圈”和“点”,及西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由于合乎实用而有人接受,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著名教授、作家均表欢迎并应用。

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

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

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 - 红叶 - 日知斋

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四百多种报刊仿效。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中国式”调整。

1914年,胡适就在日记里创造了一套自己使用的“句读符号”:单直“?”,双括“(())”,提要号“~~~”等。

1916年8月,胡适应《科学》杂志的邀请,在自己日记基础上增改写成《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全面阐述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

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发展和推广使用标点符号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人力、物力、技术工作各方面帮助国民党恢复和建立秘书工作,帮助秘书改革,开始使用标点符号。1924年4月4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记录》记载:会议通过了公文使用标点符号的议案,即〈关于本党印刷公文、书籍所用圈点之议案〉。从此国民党机关上下行文中就经常使用标点符号了。这是第一次官方出面规定使用标点符号。第二次见于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文件,即1949年2月制定的《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在公文格式中规定了公文一律加标点符号。当时规定一般使用11种标点符号。即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单引号(「」)、双引号(『』)、省略号(……)、括号“()”、(?)、惊叹号(!)、句号(。)。这是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各级政府不论上下行文或平行文,都必须使用标点符号。至此标点符号已比较成熟。

三、定型普及阶段

标点符号的定型普及使用阶段,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办法》。当时公布时规定了14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用号(—)。

四、完善提高阶段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应用,书写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发生某些发展和变化。

1990年3月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行了《标点符号用法》。由原来的14种改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种。随后又经部分修订,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子的结尾,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子中间,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标点符号的位置也有讲究。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的位置均居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如果是直行的文稿,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横行文稿有所不同。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放在字下偏右处。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处。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直行文稿的双引号和单引号要分别变为“﹃﹄”和“﹁﹂”。

标点符号已经成为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又创造了几种书写符号:即文尾号(o)或(□),用于一篇文章的结尾。多见于杂志。这些新的书写符号已约定俗成,被普遍应用。这标志着标点符号的不断丰富完善。

值得一说的是,国人对于标点符号的引进,也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与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这个圆圈圈,是国人使用了多少年的东西,既熟悉又醒目,比西文的那个小点点,好得多。②引号用『』和「」,不用““””和“‘’”。这是为了适应竖排文字的特点。时过境迁,随着我国文字绝大部分横排,引号也就跟西文的趋同了。③西文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人名号和书名号。 此外,二者的区别还有:汉语破折号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英语破折号则只占约一个汉字的位置;汉语省略号为六个连点(也可以说成“两组三个连点”),且上下居中,英语省略号则只有三个连点(也就是“一组三个连点”),且居于下方;汉语连接号有“长横”(——)、“一字线”(—)、“半字线”(-)和“浪纹”(~)之分,前三者分别占两个汉字、一个汉字和半个汉字的位置,英语连接号则只占字母m宽度的1/3(–);等等。

汉语里有些标点符号在英语里是找不到的,如顿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在汉英翻译时,顿号常处理成逗号;着重号在汉语里表示强调,翻译成英语时常将被强调部分的文字用斜体或粗体表示;汉语间隔号用于外国人名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在英语中,因为是直接用空格将人名各部分分开,用不着间隔号;汉语书名号翻译成英语时,只将相应部分变成斜体;汉语专名号用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它只出现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英语里相同情况下则不用任何符号。

标点符号是怎么产生的 - 红叶 - 日知斋

据此说来,汉语的标点符号也是有模有样地持续了数千年,怎么能说没有呢?能想到的解释是:这些标点符号虽然不绝如缕,但实行的范围太小,不够普及,绝大部分的书籍,还是没有任何标点的。还有一点,也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句读”之类的标点符号,长时间里,不是作者所为,而是读者在阅读时做的记号。这种记号,有较大的随意性,是否符合作者原意,也很难说。作为一种标点符号,却不是跟作品同步产生,而是由读者后来“追加”,不同的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追加方式。这种作品与标点符号奇特的分离方式,可能是世界上各种文字中绝无仅有的风景。像朱熹那样,在著书时候自觉使用标点符号的,少之又少。

如此看来,简单地下结论,说中国古代有或者没有标点符号,都不妥当。准确点说,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标点符号的萌芽,有了使用标点符号的书写实践,只不过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时间较晚而已。最为系统、完备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普及,则是在西文的标点符号引进和消化之后。

近日见到一篇美国人谈标点符号的文章(见《青年参考》2009年4月7日),得知外国人最初发明标点符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朗诵(按:看来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牛皮和羊皮这些书写材料忽然地便宜了)。一位叫做Ursula Dubossrsky 的美国人说,英文标点符号一词(punctuation),源自拉丁文punctus,意思就是“点”。这些“点”让读者知道哪里需要稍停,哪里需要加强语气等等。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长期以来对我们的老祖宗没怎么使用标点符号的原因的解释。不妨这样推测: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更早的时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是因为没有发明出来,跟书写材料珍贵与否关系不大。有的学者纳闷,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而且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

据说,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的文字,都是连着写下来的,没有标点。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公元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和下圆点。从无到有,渐成序列。

作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者,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了5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马氏制定的标点符号为什么能够推广开来呢?除了读者阅读上的需要以外,和他的家族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出版商很有关系。这个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这些书籍都采用了马氏的标点发行出去,这种标点符号当然就很容易得到普及了。从这时开始,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至于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鲨鱼之痛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条鲨鱼,是一条快乐的鲨鱼。我每天在水中和我的朋友们嬉戏玩耍。

那天我起来时,太阳照耀着水面,水面波光粼粼。我必须得吃点东西,于是我决定于鲨群中最小的米娜一起去觅食。

我们游到离水面较近的位置,成群结队的小鱼从我们面前游过,我们俩交换了一下眼神,马上明白了其中的蕴意,当小鱼防不慎防的时候我就一口将它们吞食。我正享受着美味的时候,想到了米娜,很想与她一起分享,可回过头时,我却惊呆了。

只见米娜背上插着钢叉,上面的绳子将米娜拖出了水面,我撕心裂肺地吼叫着,愤怒地跳出水面,却看到自己一生中最胆战心惊的画面—米娜全身血淋淋地挂在一张大网上,她的鳍被割下,只露出白花花的骨头,鲜血喷涌而出,大网被染红了,仿佛血就是染料,多么珍贵的染料啊!米娜被丢弃在海滩上,得不住地呻吟,在流了一天一夜的血后,死了。

接着,海底里的同胞越来越少。从此鲨鱼的家族惶惶不可终日,都尽量避开水面。我,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人类是侩子手,为了身外之物,竟不惜杀害成千上万条鲨鱼。妈妈告诉我,我们的鳍人类叫做鱼翅,人类神乎其技地夸大了它们的效用,使人类对鱼翅的渴望趋之若鹜。

我恨人类,世界在我们眼中都是红色的,是被我们自己的血染红了的,海滩和渔网的红,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海滩上那不退去的,是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当越来越多的动物灭绝时,大自然妈妈也会给予人类惩罚,山洪,地震,洪水……如果人类继续乱砍乱伐,滥杀无辜,那么陪伴你们人类的终将是一堆白骨和残尸,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人类终将一无所有。

我是一条鲨鱼,一条呐喊的鲨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你的绝情我的痛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那晚我说:我想真正拥有你!你说:什么意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

现在我们就是因为那天的冲动!现在变得如此陌生!告诉我!难道我说出心里话不对吗??为什么要欺骗我知道我最烦别人欺骗!为什么?你说:我是怕你伤心难过才欺骗我的!哼~~我恨!!

你说要我等你,等你把一切事办完了,你就完完全全属于我一个人,可是第二天你是怎么说的?哼~你说你心里就有一个男生!那个人是我,我当时真的感觉我终于得到快乐了!你说你跟别人闹是因为我不在你身边,你喜欢对我撒娇,喜欢我对你百依百顺,我都做到了!包容!保护!爱护!可是如今呢?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你自己说过的话吗?为什么?

昨晚你说:你只是把我当成一个非常在乎的人,一个真正的朋友,不想我难过伤心,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是情侣,只能是哥们,比哥们还好的朋友,为什么??告诉我?你说:你不愿欺骗我,那晚说得话全是为了让我不难过伤心才说的!为什么!你知不知道,昨晚,我真的哭了,虽然我在任何人面前都是那个坚强,霸道,倔强的人,可是,为什么?你知不知道,我在你面前事多么脆弱,为什么会这样?告诉我,好吗?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为了我能快乐!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一闭眼,那一幕幕我们的快乐,欢笑,发脾气,吃饭时,可是现在都不见了!

你离开了!离开了,那么自然,那么洒脱,那么绝情

,心里好憋的慌!好难过啊!

今天下午你又说没有我你不会快乐!没有我你会伤心!哼~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你说来找我!要不然就折磨自己,跟我说:如果你在乎我就告诉我你在哪?如果不在乎了那我就折磨自己!我真的无语了!你明知道我不可能让你受一点点伤害的!一会就要去了吧!等你!

201x年04月12日晚5点20我在等你!结果到底会是怎么样?哎~~~走了!期待!

好烦!心好乱!这件事明天告诉大家吧!我真的累了!疲倦了!希望我和她还是各走各的吧!你既然曾经选择离开!我就已经很痛!

[你的绝情我的痛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的呼吸声高三作文450字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大爱无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对于我,那最令人心安,温暖的不过是那最平淡却最独一无二的父母的呼吸声。

依旧是宁静无奇的夜晚,静谧的夜空只有那星星闪耀着,夜已深了,我却依然思绪不宁,无法入睡,听着室友的呼吸声,一股浓浓的思念涌上心头,蓦然间想起了父母。

想爸爸妈妈,才睡不着的?我问自己,心中却早已给定了答案。是的,我想你们,爸爸妈妈,想你们那呼吸的声音。想起在家时那安心的睡眠,因为我知道你们在身边,想起生病时依偎在你们怀中的舒适,听着你们那均匀的呼吸声缓缓入睡。或许已习惯在你们呼吸的浓浓的爱的味道中入睡,离开了,闻不到这香,竟难以入睡。这烙印,打在心上。

想起那个故事。与我何其相似。大一新生入学,同室的人晚上睡觉发觉一人搂着录音机在那静静的听,默默的流泪,室友好奇,一日偷听却发现什么也听不到,那人知道后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录的是其聋哑父母的呼吸声,一呼一吸,都在他的心中,为他带来温暖与力量。岂是旁人所能体会。

将被子往上拉了拉,忽然又有落泪的感动,婴儿会在父母身旁香甜入睡,哭泣的孩子会在父母怀中露出笑容,受挫的游子在家能安然入睡,或许那是与生俱来的对父母呼吸声的熟悉,当我们还是胎儿时,与母亲便是一体,呼吸同在,生死相依,但无论我们多大,始终都抹不去你生命的印迹,那呼吸声,与我们生命相连着,缓缓的散发着爱的情感与生命相连的震颤,不禁又想起父母那呼吸声,轻轻的像一曲柔柔的催眠曲,却又厚重的让人不敢直视,承载着无声的爱的声音,一击又一击强劲地敲在心上,温暖、感动的让人入睡。爱没有距离,血脉的相连是永存的。

翻了个身,该睡了,心中一片平和,因为脑海中抑或是耳边又响起了这平缓的呼吸声,散开,散开,静静的闭上了眼,嘴角微笑,或许这声音被风、月光带来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水俣病与痛痛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痛并爱上它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午自修恍惚间过去了。春天这个令人厌烦的季节,使我昏昏沉沉,只想趴在桌上睡觉。但是不行,我还得履行它!在这闷热的中午,一团无名火顿时从心头冒出来,使我这个脾气本不算暴躁的人也要暴躁起来。是的,我讨厌它!

“数学作业本交起来!”我喊道,这便是我的它。话已喊完,教室里却毫无动静,有的继续埋头写作业,有的仍挤在门口打闹,还有的干脆说:“等一下,没做好。”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存心与我作对,令我更加厌恶它。我现在多想趴在桌上休息,多想与同学们聊天。但是,不行!我在蔡老师面前立下过军令状,作业收不齐,肯定会被骂。可是收作业的路,是多么崎岖啊!

前有刀山火海,后有不可违抗的军令状,不由得使我进退两难。毕竟后者更难违抗,我只得硬着头皮冲进刀山火海。这就是我的它,在我心头就如同一个暴君,常常逼着我去战斗。

“你们组的作业本呢?”我问道。“在这儿。”那位组长拿起一叠少得可怜的本子,我数了数,一个七人的小组竟然只交了两本。“来、来、来,我的在这儿!”一位同学见我在收作业,举起了手中的本子,我立刻饿狼一般扑向它。“一本、两本……六本,怎么还少一本?”组长肩一耸,两手一摊,一脸无辜地指了指坐在最末的同学。原来是钉子户啊,我赶忙走过去,“钉子”却一歪嘴说:“没做好。”我恨不得冲着老天怒吼:“我不想再收作业啦!”

一组、二组……我终于将七个组的作业本收齐,交上去了。从办公室出来,望望天空,想想蔡老师刚才赞许的目光,我松了一口气。昏昏沉沉的午间过去了,活力四射的下午开始了。我的心情释然,感觉舒畅起来。

它便是责任心,万般折磨过我的责任心,其实并不可恨。它让我收获快速征服难题的习惯,执行监督同学完成作业的义务,享受第一时间接受老师指导的权益。原来,我早已爱上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第九节:关于行业歌曲歌词创作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代,必然出现符合这个时代的歌曲创作趋势,行业歌曲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些歌曲散发浓郁生活气息,闪烁强烈时代精神的行业歌曲,不但可以弘扬企业精神、振奋职工情绪、宣传厂、店、校的风貌、不但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同时也增添了歌曲的内容、繁荣了音乐创作。这些年,我被“捉”去写了很多行业歌曲的歌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一章,我就谈谈怎样能写好行业歌曲。

应在行业的差异中寻找歌词的个性。为了不使行业歌曲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就要努力写出个性。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精神,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校风,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宗旨。写作时要从细微入手,去体验、去思索。有些行业从表面看没有多大区别,实际区别很大。例如,炼钢和炼铁同是冶炼行业就不一样。饭店和旅店同是服务行业也存在差异。职业学校和一般学校都同属教育还有区别。还有,同一种行业由于所处的地域、拥有的企业家素质、效益不同,就会形成独特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会对职工的思想意识、品质意识会产生影响。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厂校之风、企业之精神、行业之特色。因此,一定要扑捉到个性,这是关键。当然,写这类歌曲也有一个领导意图的问题,这不难,关键是你写的要标新立异,写好了他就会认可。

应在行业的行为中寻找歌词的可唱性。一些行业歌曲常常出现或写一些标语口号、警句,或者单摆浮搁地写企业精神,十分干巴。也有的歌曲写行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数字、发展沿革。还有的还专拣时髦词去写,例如“团结是我们力量,创新是我们的追求,改革是我们的动力”……没错,这些话是我们共同的认识,但是,不一定是你行业独有的精神!这样的歌词就是被强行谱曲也不能打动人。其实,歌曲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同样适应行业歌曲,也要情景交融,也要以景喻意,也要煽情。另外,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素。所以,我们在写行业歌曲时要靠形象说话,不能把领导的工作报告摘几句,凑个韵脚,然后再把当前报纸上的词句加一点。确实,有的人一写东西就抱回一摞报纸,回家去找去抄。为此,找出最能代表行业特点的景、物、声音、色彩以及生产工具。把这些做外壳去包容行业精神,就会有血有肉、就会自然、就会形象、就会生动、就会产生乐感。写到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传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 》其实是一首很好的反映石油战线的行业歌曲,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生产过程,它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亲切而自然地把庞大的石油大军浓缩在一个普通工人身上,唱出了石油工人的豪情壮志和独特追求,使人感到既有特点又不陌生。石油工人爱唱,大家都爱唱。由此可见,行业歌曲歌词的创作一定要找到“精华点”,然后,把词中妨碍情感发挥和音乐发展的多余枝蔓剪掉,由简入蘩、由蘩化简,让音乐的因素贯通全词,才能入乐、传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破窑赋》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创作背景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的。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叶痛500字作文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大雾迷漫的一天。这本不是出游的好时节。可一想到要去香山,精神便霎时振奋。

香山,不就是故事中红叶纷飞的圣地么?

在公园门口就看到远处连绵的群山在朦胧雾里分外诱人。我右手一直紧握相机,准备随时留住美丽瞬间。

看到周围小贩手中精美的红叶书签我禁不住花几元钱买了两套。看着里面神往的红叶,我一下子想到了山上的美景。

可我在公园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见到红叶。父亲说:“刚到山脚怎么会有,瞧,山上不是很多吗?”

到了这秋色渐浓的季节,红叶应是漫山遍野,可我看到的也只是星星落落的几处。

是秋意不寒吗?不,母亲连毛衣都穿上了。

那是为什么?望着雾中时明时暗的山峰,我只想尽快到达山顶。

从双清别墅到森玉芴再到玉华岫,总是能稀稀落落地看到几株还未红透的小树,可那与我先前买到的红叶相去甚远。两只眼睛不停地搜索着红叶,却只能看到小贩手里精美的红叶书签。

难道这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香山?

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地摊。我凑到摊主跟前,看到了一地漂亮的红叶。

“多少钱?”我问。

“一元一把。”他边说边指着用线捆好的红叶。

“这都是摘的吗?”

“是啊。游客们不敢摘的地方,我们敢。看到山下的那些么?把这些红叶简简单单压了一个模,就贵了好多。我这才最实惠哩。”

“……”

“其实我们就是帮你们游客摘,没我们你们也要摘的。”

“……”

“你买不买?不买赶紧走,别影响我生意。”

我默默走开了。再拿起那红叶书签,我很快便明白了难觅红叶的原因。雾蒙蒙的香山默默地肯定了。

红叶在它本不应该落下的时候离开了树梢,它不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连“化作春泥”的机会都失去了,它不痛吗?

随后的旅程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回到客车中,偶然听到有人报怨:“都说香山红叶,我看一点也不红。”说话人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红叶书签。

朋友,你真的没有意识到你手中的红叶,在痛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创作背景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背景,在文中多次出现“泡沫经济”一词。小说开始时的案发地是一座废弃的烂尾楼,这正让人联想起当时日本经济的衰落和萧条。泡沫经济的破灭,大批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骤增,据社会学家统计,这一时期日本近1/3的人口是失业者,家庭背负巨额债务,经济从巅峰跌人谷底,挥金如土的日本人开始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为了生存、为了“安全感”,金钱成为凌驾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情感之上的东西,人性在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个人本位主义、社会无罪感等大行其道。当泡沫经济压得人喘不过气时,日本又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日本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日本安全神话”从此破灭,日本人普遍感到了对个人、亲友的安全上的威胁,社会秩序隐藏下的精神道德危机显现出来,“日本社会产生了影响范围更广、更深刻的‘信任危机’,并迅速波及各个领域”。雪穗和亮司爱情悲剧的源头是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导致的人性扭曲,是雪穗和亮司儿时的不幸让“恨”的种子在心中滋长,结出“恶”的花朵并不断蔓延而不可遏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自然之痛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痛……痛……知道我这三个痛分别代表着什么吗?植物会痛,动物会痛,人也会痛,打针会痛,跌倒会痛,受伤也会痛,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他们都会痛,也有权利痛,你知道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植物是怎样痛的吧!草会痛,花会痛,树也会痛,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他们都会痛,我曾经看过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女孩悠闲地坐在一把木椅上,突然看到那片绿油油的草地被人来回践踏,她看了不忍心便在草地上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草也会痛”这个广告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小草也会痛,被人来回地踩它能不痛吗?那些花儿在园子立长得好好的,五颜六色极其漂亮,可就是因为它们的美丽,人们才会注意随手就将花摘了下来,没过一会儿,它们就枯萎了,它们不痛吗?那些树,人们为了金钱和利益,滥砍滥伐,不顾一切,我在刚被砍下的树墩上摸湿润湿润的有水迹,那是它们根源,它们的生命,它们不痛吗?

动物的痛,世界上有许多动物,它们都会痛,例如我们身边经常养的一些小宠物,在你开心高兴地时候,你会喂它们许多好吃的,抚摸着她的头和它们一起玩,做游戏,把它们当人一样看,可你在心情不好,复杂的情况下,可这时那些狗儿猫儿们就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了,它们舔着你,在你身边绕来绕去,可你这是心情很不好,不想做任何事情,你就会一脚把它踢开,嘴里还会说:“滚开真烦人”不是我说虚话,我看到这附近很多人都这样对动物,对待它们忽冷忽热,人真是琢磨不透,你这样对待它们,它们已经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来看了,它们不痛吗?动物也是通人性的,它们不会不明白你对它的好坏。

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痛,因为痛,我们学会了坚强,因为痛,我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因为痛,我们懂得了悲悯,因为痛,人类才有了信仰,因为痛,我们的祖国才会培育出这么多的人才,因为痛,我们才会达到世界的高峰……

痛,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笔千金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武侠迷?痛死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的下午,我拿着“倚天剑”在操场大开杀戒,“华山派”的无名小卒早已被我杀得片甲不留,突然,“武当派”发出了挑战帖,要我到武当决一死战。于是,我向去武当的路程出发。路途中,我看见“王爷”(跳高裁判)在挑选女士兵,一位“王爷”让我当帮工,我自然义不容辞,开始,我还会自我保护,可一位女侠用“冲击攻”把跳高的竹竿踢飞到半空,竹竿不偏不倚,正好打到我的脑门,顿时,我两眼冒金花,头上起了个包。“王爷”让我休息,我说没关系,继续战斗。好不容易放了学,回家又被妈妈教训了一顿。天啊!我真是没用啊!昨天入场出了丑,今天头上非但起了个包,还被骂了一顿,我算什么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如果痛,就去承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寂寞是有声音的,苦也许是美好的。

盘古开天地时,我就站在他身旁。我听得到他落寞的疲倦。如缥缈的云雾,阳光一射,散了;却真切地弥漫过。

太白醉酒时,我就站在他身旁。我听得到他孤独的迷茫。似水中月影,微风一吹,乱了;却分明透着凄清苍凉。

黛玉焚稿时,我就站在她身旁。我听得到她心碎的伤悲。像透明的玻璃杯,轻轻一磕,裂了;却回荡着唯美清脆。

外婆睡着时,我就站在她身旁。我听得到她美丽的回忆。是幽谷中的野兰,历经风雨,品读沧桑,虽终会凋零,但凋谢的痛换来的是空谷幽香。

母亲炒菜时,我就站在她身旁。我听得到她幸福的呢喃。过滤了苦涩,沉淀了泪水,加入爱的佐料,炒出甜美的味道,青春不再的脸庞洋溢着平和与安详。

黑夜降临时,我陷进温暖舒适的床。闭上双眼,我依然听得到自己心底那份寂寞与疼痛。它们依偎着,却又碰撞着、摩擦奢,让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颤抖着。可是,疼痛不是无极限的,寂寞也会有终点。蓝色的忧伤流淌出青春的“多恼河”,总有鲜花点缀河岸;蓝色的寂寞铺陈出年少的天空,总有流云随风飘过。谁能说寂寞与疼痛不是掺进人生的另一种美丽呢?

如果痛,那就去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作文:中秋佳节的来源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一、起源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中秋佳节来源作文。

「中秋」 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入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

而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用的禮制。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凸顯月亮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檀去祭月,上古祭用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二、傳說

中秋節是以同為主的節日,說起月亮也就會想到美麗的月中仙子-嫦娥。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們本來是天上的神,因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而被降為凡人,但人們為感恩而推選地做皇帝,可是他仍然不滿足,希望能長生不老,於是到處找仙丹,嫦娥擔心后羿貪心不足害了人民,於是想辦法將仙丹藏起來,結果讓后羿知道時,情急之下就把仙丹吃下去了,這時候,嫦娥只覺得身體突然輕飄飄的向著蛟潔的圓月飛去了,就這樣永遠永遠的住在月亮裡了。

三、臺灣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同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農民還得在田間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土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後,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報」的意思,所以也有聚資演戲,俗稱「謝平安」。

台灣小孩在中秋夜也有一種遊戲,在碗裡裝滿自米,插上筷子,口中唱著:「觀箸神,觀箸兒,請你上廳吃白米飯,配雞腳飯。」並燒紙錢。據說,這樣碗筷就能自動迴轉。

四、中秋節的應節食物

提起中秋的應節食品,最常見的不外乎月餅及柚子,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到明朝才盛行。而早在唐朝,就有配合中秋節上市的應節食品了。至於月餅的起源,在民間有一流傳甚廣的傳說:在元朝末年,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不准民間私藏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戶供養一名兵丁。漢人雖想起來反抗,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於是大家爭先恐後的購買月餅來吃。回到家中,辦開月餅,發覺裡面藏著一張條子,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创作背景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因此而得到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创作要争分夺秒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 1 小时后叫醒我。” 1 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 1 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 ”他平时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里,一日三餐由仆人从特定的窗口放进去。 1850 年, 51 岁的巴尔扎克自我感觉心脏病要大发作了。他问医生还能活多久,半年,还是 6 星期 ? 医生都用摇头来回答。巴尔扎克着急地说:“至少 6 天总可以了吧 ? 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 50 卷校订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高考作文题预测:生命与呼吸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要结交两种人:一良师,二益友;人生要喘两种气:一是生命之气,一是精神之气。

一生要三舍:舍的气度,舍的智慧,舍的境界;一生要三爱:爱国,爱家,爱自己;处世要三点式: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例文

生命的呼吸

人生两口气:一曰生命,一曰精神。若想使生命之气生生不息,需要一种力量去支持,这种力量就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能量。

因为有着正常的心跳,因为有着平稳的呼吸,这生命就是活着的吗?表面上看起来应该这是这样。不过真正有意义有内涵有价值活着的人,不仅仅是一口气。

生命,是一切生物活着最重要的标志。他不单单是消耗氧气,索取自然资源,腐朽地生存在世界上,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的一生中,是否具有一种精神之气,决定了人生的亮度和价值,这些任何事物都不可比拟。

精神的力量无穷,它可以带领千军万马打遍大江南北;它可以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精神是生命这漫漫航程的指南针,没有它,我们便会在生命的旅程中迷失方向。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看似矛盾的话却字字句句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单单让生命得以延续、苟延残喘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和不可雕琢的朽木有什么分别?没有了生命的底色,没有了生命的延续,没有了精神的支持,生命只是以一个躯壳的存在,活着,不等于死亡一样吗?

“人”字,是由两笔组成,一撇一捺正是表明生命与精神的关系。生命虽长,而且在上,但没有精神之气在下牢牢地支持,怎么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生?

坚贞的气节,崇高的精神会被铭记。英勇抗日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用他那青春和热血,用他那熊熊的生活之火,在白山黑水之间,在点燃着抗日的烽火。饥饿、寒冷和日本鬼子残酷的扫荡,常人忍受不了,可他坚持着打击鬼子,死死地托住大股的敌人,不使其南下增援。在叛徒的出卖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分钟,最终倒在了叛徒的枪口下。这位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的崇高精神气贯长虹,感天动地;他的民族气节,令日本鬼子心惊胆寒折服。

卑劣的人生,龌龊的行为会被人蔑视。因为这些人身上没有坚贞的气节,没有正义的精神之气,没有正确的志向,没有为民族和国家奋斗的精神,有的只是一个空空的躯壳和腐朽的肠胃。抗战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等人,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搞所谓的日伪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打击残害中华民族的抗日志士,他们活着的时候是民族的罪人,死后照样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上。为民族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气贯长虹;替法西斯卖命,替民族的敌人卖命,终将受到人民的审判。

支撑肉体的是骨骼,支持生命的是精神。正如徐悲鸿大师所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让我们时代的青年,21世纪的主人牢记大师的话,做一个有热血的、有傲骨的时代青年,活着就要用坚贞的气节,高尚的民族精神等信仰,来支撑着我们的精神大厦。

请铭记梁起超先生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锻造文艺创作的工匠精神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工匠精神”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成为各行各业追求卓越的代名词,彰显出了独特的时代价值。在文艺界,工匠精神也被关注和热议,人们都在呼唤文艺百花园中的“大国工匠”。笔者认为,在文艺创作中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须锤炼好禀性、耐性、韧性、心性这“四性”。

锤炼精益求精的禀性。文艺创作如同耕耘,容不得半分懈怠,唯有满怀敬畏之情,躬耕其中,秉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有好的“收成”。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精耕细作、厚积薄发的结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鸿篇巨制《红楼梦》。今天有一位编剧叫高满堂,为了创作《老农民》,花了5年时间,走访6个省,采访了200多人,才成就了这部史诗般的作品。《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离开了切磋琢磨的细功夫,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滥造,只能徒增文化垃圾。

锤炼甘于寂寞的耐性。文艺创作是一场苦旅,静不下心来,耐不住寂寞,就不可能有所建树。作家严歌苓说她写作是“自讨苦吃”,“一直到现在一天不吃点苦,给自己没法交代”。也许有人会不理解甚至嘲笑作家的这份痴迷、傻气,殊不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虔诚的热爱,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其间的孤独与寂寞便不再沉重,反而化作了一种云淡风轻。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下,才会有尘世喧嚣中的默默耕耘,才会有众声喧哗中的清净自守,才会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问世。

锤炼锲而不舍的韧性。艺术创作要经历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摸索。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各种瓶颈、挫折,没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就不可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自媒体人罗振宇非常形象地用“死磕”二字来定义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又何尝不需要“死磕”精神呢?有了“死磕”精神,才会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深挖,才会有技艺上的日臻完美、纯熟后的推陈出新。

锤炼淡泊名利的心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艺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文艺创作视为赖以谋生的手段,更不能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期,但量的增长并不代表质的提高,真正有情怀、打动人心的作品还不多。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感慨:“在相当多的剧作中,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个人冲动,却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显痕迹,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艺工作者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认真严肃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这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有的使命和担当。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创作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艺品如人品,如果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都能够锤炼“四性”,塑工匠精神、讲责任担当,我们的文艺百花园何愁不能繁花似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痛的滋味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啊,死了!”我忍不住呲牙咧嘴地大叫。

“叫什么,每个人都要跟你一样压软开的。”说话的是老师。

我们正在上舞蹈课,要跳好优美的舞蹈,这些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老师的一声口号,同伴林林开始把我的胯部往下压。我痛得忍不住抓紧了垫子,鼻尖密密麻麻的出了许多汗珠,肚子用力往上顶,全身肌肉都紧绷着。同时,也忍不住小声对林林说:“轻一点儿。”可她还没有把脚往上抬,老师就点亮了她的火眼金睛。其他练习的同学也在旁边瑟瑟发抖。她们也正面临这种痛,或许会更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就一直保持着这个紧张的姿势。感觉过了好久,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下来?”

“再过十分钟吧。”老师答道。

“啊,老师能不能再过五分钟啊。”

“如果不想的话,可以——”大家的目光都亮了起来,看来老师同意了我的要求。

“20分钟。”原来老师喘了一大口气。我们的眼神立刻变得暗淡下来,目光又转向钟。

一分钟好像我的一世纪那么长,这我不明白,我也没力气想。现在的我,只知道痛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