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汇编20篇

中国不仅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以炼石补天,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下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中国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2467

作文

100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原文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苦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 子《列子·汤问篇》

列 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御寇,春秋末郑国人。

【经典寓言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

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泥塑中国寓言故事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野庙的神台上坐着一尊泥塑的神像,年深月久,庙既破烂不堪,栋折榱(cui)崩,神像本身也遍体斑驳,丧失了往日的光彩。

一只常栖的燕子来到破庙,对神像说:“我看你这儿一年比一年的不景气了,这个地方已不那么安全,为什么不走下神台,换个位置呢?” “不行啊,我还是蹲在台上的好。”神像说。 “为什么呢?”燕子问。 神像说:“只要我坐在台上,就总会有人供奉香火,一下了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说实在的,到了台下,我不过是一团普通的泥土,谁还愿意理会呢?” “但如果神台垮了,你还是得下台,那不是更不好吗?” 神像回答说:“即使如此也只好由它,我的方针是不到垮台不下台。” “那为什么呢?”燕子大为惊讶地说。 “这道理并不深奥,”神像说,“从上台到垮台,占有这个神台的时间,总比垮台之前的任何时间都要长。你知道吗,即使是傻瓜也会选择最长的时间待在台上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晨会激励的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3490 字

+ 加入清单

1、会飞的鸭子

有两只相貌丑陋的小鸭子在芦苇塘边,其中一只黑鸭子不停地振翅欲飞。它飞起来又跌下来,摔得遍体鳞伤。白鸭子说:“别飞了,我们是鸭子。”

有一天,黑鸭子终于翱翔于天空,而白鸭子的翅膀则早已萎缩了。白鸭子对同类说:“你们看,那只能飞的鸭子是我的伙伴。”

同类们大笑:“你疯了,那是只黑天鹅。”

哲理故事:圣经中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竭尽全力。”百折不挠,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你会收获成功的果实。人类的幸福在于沿着自己道路不断进取,竭尽全力地达到最终的目标。生活总是给执着的人提供努力的空间。坚持不懈,永不停息的人往往是最后的成功者。

2、退却与进攻

一只狼在路上遇见一只羊。狼说:“我要吃了你。”

“狼先生,你要吃了我,我实在没有办法。不过,我提醒你注意的是,我可绝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软弱无力的羊。我拥有强大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头公牛。不信,你可以让我试试。”

狼哪里肯相信,于是,它找来一头力大无比的公牛,让它与羊搏斗。为了防止羊临阵脱逃,狼把羊和牛关在一间屋子里,自己在门外等着。

开始,狼在门外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阵咚咚的声响,后来,声音渐弱,最后,完全没有了声响。

“哈哈,说大话的羊一定被牛顶死了,该我去品尝美味了,”狼说着,打开了房门,要看看羊成什么样了,然而,从门内昂首阔步走出的,不是那头高大健壮的牛,而是矮小瘦弱的羊!

而那头牛呢?正躺在屋中有进的气儿没出的气儿,它头上的犄角已经折断,鲜血满头都是。

狼很吃惊:“天哪,那只古怪的羊怎么把你打得如此惨呀!”。

“唉,其实,我是被我自己的蛮力打败的。我每次鼓足力气向羊冲去时,它都灵巧地一闪,而我就越容易撞到自己。而它呢,则越躲越灵巧,越闪退越得意。

我就在它的得意和我的暴怒中受了重伤。”牛老老实实地向狼交了底。

“喔,狡猾的羊!原来它是以退避为进击呢,我得赶快抓住它!”

狼出门找羊,然而哪里还找得到呢?

哲理小故事:退避的羊,成了这场较量中的胜利者,在行动中,有时候,暂时退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进攻。

3、豪猪距离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

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适当的距离。

哲理小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跟一群刺猬一样,需要保持一种相安无事的距离。人的本性中也带着刺,在相互交往中,也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刺人,又不受人刺。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既不能太亲密,又不能太疏远;既要相互依赖,又要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既要会合作,又要会相互分工。

4、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哲理小故事: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5、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晨会激励哲理小故事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哲理小故事: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6、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哲理小故事: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7、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哲理小故事:成功者自救。

8、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哲理小故事: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9、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哲理小故事: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10、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哲理小故事: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11、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哲理小故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12、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 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哲理小故事: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棵树的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某个山岗上,三棵小站在上面,梦想长大后的光景。

第一棵小树仰望天空,看着闪闪发光的繁星。“我要承载财宝,”它说,“要被黄金遮盖,载满宝石。我要成为世上最美丽的藏宝箱!”

第二棵小树低头看着流往大海的小溪。“我要成为坚固的船,”它说,“我要遨游四海,承载许多强大的国王,我将成为世上最坚固的船!”

第三棵小树看着山谷上面,以及在市镇里忙碌来往的男女,“我要长得够高大,以至人们抬头看我时,也将仰视天空,想到神的伟大,我将成为世上最高的树!”

许多年过去,经过日晒雨淋之后,小树皆已长大。

一天,伐木者们来到山上。

第一位伐木者看到第一棵树说:“这一棵树很美,最合我意。”于是利斧一挥,第一棵树到下了。

“我要成为一只美丽的藏宝箱,”第一棵树想,“我将承载财富。”

第二位伐木者看着第二棵树说:“这一棵树很强壮,最合我意。”利斧一挥,第二棵树到下来了。“现在我将遨游四海,”第二棵树想,“我将成为坚固的船,承载许多君王!”

当第三位伐木者朝第三棵树看时,它的心顿时下沉,它直立在那里,勇敢地指向天空。但第三位伐木者根本不往上看。“任何树我都合用。”他自言自语地说。利斧一挥,第三棵树倒下来。

当伐木者把第一棵树带到木匠房里,它很高兴,但木匠准备做的不是藏宝箱。他那粗糙的双手把第一棵树造成一个给动物喂食的料槽。

曾经美丽的树本可承载黄金或宝石,但如今它被铺上木屑,里面装着给牲畜吃的干草。

第二棵树在伐木者把它带到造船厂时发出微笑,但当天造成的不是一条坚固的大船。反之,那一度强壮的树被做成一般的简单的渔船。

这条船太小也太脆弱,甚至不合适在河流上航行,它被带到一个湖里。每天它承载的均是气味四溢的死鱼。

第三棵树被伐木者砍成一根根坚固的木材,并且放在木材堆置场内,它心里困惑不已。

“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曾经高大的树自问,“我的志愿是站在高山上,指向神。”

一天晚上,当金色的星光倾注在第一棵树上面,一位少妇把她的婴孩放在料槽里。

“我希望能为他造一张摇床。”她的丈夫低声说。

母亲微笑着捏了捏他的手,星光照耀在那光滑坚固的木头上面。“这马槽很美。”她说。

忽然,第一棵树知道它承载着世上最大的财宝。

一天晚上,一位疲倦的旅客和他的朋友走上那旧渔船。当第二棵树安静地在湖面航行时,那旅客睡着了。

不久强烈的风暴开始侵袭。小树摇撼不已,它知自己无力在风浪中承载许多人到达彼岸。

疲倦的旅人醒过来,站着向前伸手说:“安静下来。”风浪顿时止住如同起初一样。

忽然,第二棵树明白过来,它正承载着天地的君王。

星期五早上,第三棵树惊讶地发现它竟从被遗忘的木材堆中拉出来。它被带到一群愤怒揶揄的人群面前,它感到畏缩。当他们把一个男人钉在它上面时,它更是颤抖不已。

它感到丑陋、严酷、残忍。但在星期天早晨,当太阳升起,大地在它之下欢喜震动时,第三棵树知道神的爱改变了一切。

神的爱使第一棵树美丽。

神的爱使第二棵树坚强。

每次当人们想到第三棵树时,他们便想到神。

这样比成为世上最高大的树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欲望的囚笼哲理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十四世纪,在现今比利时一带,有一位名叫雷纳德三世的国王。后来,他的弟弟爱德华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

爱德华把雷纳德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许诺,只要雷纳德能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这个房间有门有窗,并没有人把守,而且门窗都是开着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出入这些门窗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雷纳德来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雷纳德患了肥胖症,体形庞大,他的身体无法通过这些正常大小的门窗。雷纳德要走出房间获得自由,办法只有一个:节食减肥。

但爱德华深知雷纳德的弱点,每天送最好的食物给他吃。雷纳德禁不起诱惑,来者不拒,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型变得越来越庞大了。就这样,雷纳德在这个敞开门窗的房间里一直待了10年,直至最后病死。

【温馨提示】

很多时候,关押人的囚笼,不是那有形的墙壁,而是来自内心深处那无形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励志哲理的经典小故事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是否又觉察到真正的你你自己的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呢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 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 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尊师重道哲理故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尊师重教的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39;礼制#39;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尊师重教的故事——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老师的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华罗庚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经典哲理小故事5个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1、正走着,表哥忽然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基上,我刚要开口,表哥用目光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渴望和平。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是激动人心的一刻。她也做出了许多可笑的事情,比如:她看书时愣指着戴帽子的白鸽说是公鸡,你说可笑不可笑;妈妈,加油读书吧。

2、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学。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3、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4、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5、如果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好像丢在某个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一个愚蠢的问题,可类似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为报复;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伤心好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会改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培训课上,企业界的精英们正襟危坐,听管理学教授讲关于企业运营的报告。

站在讲台上的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上,然后指着旁边一个胀得圆鼓鼓的气球对大家说:“谁能告诉我,怎样把这只气球装到这只瓶子里去?当然,你不能这样,嘭!”教授滑稽地做了个气球爆炸的手势。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教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终于,一位女士走到台前,拿起气球小心翼翼地捏着。她想利用橡胶柔软可塑的特点,把气球一点一点地塞到瓶子里。但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

教授看到没有人愿意再上来试一下,他拿起气球,三下两下解开气球嘴上的带子,“哧”的一声,圆圆的气球变成了一个软塌塌的小袋子。教授把这个小袋子塞到瓶子里,只留下吹气的口儿在外面,然后用力吹气。很快,气球鼓起来,胀满在瓶子里。

教授再用带子把气球嘴儿扎紧。“瞧,我只改变了一下方法。”

教授转过身,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变”字,然后说:“现在,我们做第二个游戏。”他指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说:“现在请你用这只瓶子做出五个动作,什么动作都可以,但不能重复。”

“眼镜”拿起瓶子、放下瓶子、扳倒瓶子、竖起瓶子、移动瓶子,五个动作很快就完成了。教授点点头,说:“请你再做五个,但不要与刚才做过的重复。”

“眼镜”又很轻易地完成了。

“请再做五个。”等教授第五次发出同样的指令时,“眼镜”突然大吼一声:“不!我宁愿摔了这瓶子也不想再让它折磨我的神经了!”“眼镜”把瓶子重重地放在讲台上,愤愤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

精英们笑了,教授也笑了,他面向大家:“你们看到了,‘变’有多难!连续不断地‘变’几乎使这位先生发疯。可你们比我还清楚,商战中‘变’有多么重要。因为不变比发疯还要糟,那意味着死亡。”

精英们开始对这场别开生面的报告品出点味儿来了,他们微笑地互相交换着目光。

停了片刻,教授从包里拿出一只开口很大的瓶子放到台上,指着那只装气球的瓶子说:“谁能把它放到这只新瓶子里去?”

精英们都看到这只新瓶子并没有原来的那个瓶子大,直接装进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头脑机敏的精英们,一个高个子中年 男人走过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掷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块块碎片装入新瓶子。教授点头表示赞许,精英们没人对中年人的做法感到意外。

这时教授说:“先生们,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想你们都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实际上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改变最大的极限是什么。”教授举起手中的瓶子:“瞧,最大的极限是完全改变旧有状态,彻底打碎它!感谢在座的诸位,我的报告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奇怪的董事长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虎门有个老板脾气怪,没想到是自个老板。

今天晚上谁都不准吃晚饭!饭菜全部端走。 李生一拍桌子大声说道,看着垃圾桶里完好的白馒头,李生犹如将军命令士兵般对保安队长喝道:

把厂门关了,散会之前,不准任何人进出,要是有不听话的,明天就结工资走人。 接到紧急集合的我们,迅速从三楼车间进入多功能厅。几句嘈杂声从大家的脚步声中传出。

什么情况?产量还没达到呢。这啥厂,还上课。一个新员工边走边说道。

哈哈!不知又是哪个新员工又浪费粮食了,这下有好戏看了。一个老员工兴奋三步并两步蹦下楼梯。

这是那个新员工,入职培训明明已经讲不准浪费粮食讲的很详细了啊,又免不了一番折腾。重点是上课不仅没产量,还正常计算工资啊!一位主管皱着眉头走进了多功能厅,随即嘈杂音戛然而止。

各位同仁,非常抱歉在百忙之中临时召集大家开会,但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步入多功能厅,我有些呆呆的问旁边老同事:

哎!陈兄,台上那个穿员工服的是谁呀?陈兄白了我一眼看了看前方,低头小声说:老板你不认识啊?别说话了,等下叫你上台说 仔细看着李生,发式简单,12毫米标准发型,消瘦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着这凌厉的眼神,我仍不住把视线下移,员工短袖搭着普通黑色休闲裤,脚上穿着一双简单的灰色布鞋。我瞪大了双眼,哪里有个大老板的样子,分明是一个生气的父亲在教育犯错的孩子。

我独自喃喃道:给我鞠躬的是董事长,呵呵,真是个怪董事长;怕是广东,不对!是当世界唯一的怪董事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幽默励志哲理故事1:禅师的鞋子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细心地观察一下,会发现,禅者脚下,也大有意趣。禅师们夏天穿在脚上的鞋子,是用一条一条的灰布做的,鞋子上有六个大空隙。穿着这样的鞋,一定很凉爽。 我问:我可以穿这样的鞋子吗? 禅师深深地看啦我一眼,他笑啦,点啦点头。 他看出啦我的期望,坐在廊间的扶手上,脱下一只,让我试穿一下。 合脚,轻便,舒服。能够细腻地体会到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硬挺挺的皮鞋底,像是缺啦心眼,此刻,脚又有啦心眼,有啦细微的体会。 感觉很好。把鞋子脱下来,还给禅师。 我注意到禅师脚上的鞋,洁净。虽是一双灰色的布履,却很美。夏天的僧鞋,简单,大概是为啦省布。因为节俭是僧人的本分。 僧鞋为什么要有六个洞呢? 禅师说:僧鞋的六个洞,是要僧人能够“低头看得破”。

哲理】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嗔痴慢疑邪六大烦恼。

不起眼的一双僧鞋,竟然有这么广阔的含意,让人不得不佩服佛法的精细与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青春励志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会在哪个领域取得杰出的建树,并不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很多杰出的人最终的成就并不是他一开始追求的道路,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意大利经济学家莫迪利阿尼就是一个意外的成功者。他在17岁那一年考上了大学,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学什么自己却毫无主见。作为医生的父亲在他13岁那一年就去世了,周围的亲戚都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业学习医学。他想想自己也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兴趣,就下了决心攻读医学。但是当他走向注册窗口,就要签下医科的申请表格的时候,他想到医生将要经常面对血淋淋的场面,就感觉自己还是离医学远一点好。学习什么好呢他就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做法,进入法学院就读。入学以后,每天面对枯燥乏味的法律术语,他简直厌恶透顶,因而常常逃课。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路过经济学院的课堂门口,听到一个年轻的经济学家正在讲课,就走进去听了一会,顿时感觉趣味盎然。他就找来了一些流行的经济学书籍阅读,并经常去经济学院旁听,渐渐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一个朋友的公司委托他把一些金融方面的资料从德文翻译成意大利文,由此广泛接触到德文的经济学资料,使他的经济学视野大为开阔。正巧这时意大利有一项专为大学生举行的论文竞赛开始了,他毫不犹豫地撰写文章参加征文。果然,他的文章获得了头奖,大家都认为他在经济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轻的莫迪利阿尼踏上了研究经济学的道路。后来,莫迪利阿尼在企业金融、资本市场、宏观经济学以及计量学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特别因对储蓄及金融方面的开创性分析而获得了198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家人甚至他本人都没有想到,他们刻意要他学习的专业没有什么进展,他一次偶然留意,竟然成就了一番伟业。

开辟了科学史一个新时代的控制论先驱,美国人维纳也是一个意外的成功者。进入大学以后,维纳的兴趣就没有稳定过。第一年他对物理和化学产生了旺盛的热情,常常自己偷偷溜进实验室去做化学实验或去进行电学的课外冒险,并且常常自己构思出一个实验,再想办法实施。但是不久,他的兴趣又转移到了工程学上。喜欢工程学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他又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为斯宾诺莎对伦理学的精辟见解和莱布尼兹的多才多艺所倾倒。他贪婪地阅读大部头的哲学书籍,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第三年,他的兴趣又转移到了生物学上。这一次他似乎真的钻进去了,他认定自己应该成为一个生物学家。他常常偷偷跟着生物系的学生外出采集标本,但是因为一次失败的生物实验他险些葬送了实验室。他吓坏了,不再去学习生物学了,在父亲的劝说下开始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数学。

但是,令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他竟然有着非常奇异的数学天赋,他一下子进入了数学的领域而一发不可收,在39岁就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杰出人物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鲁迅和郭沫若,他们本来是去日本学习医学的,但是最后却都成为了一代文化巨匠。

我们需要时刻领悟的,是提醒自己和我们的孩子,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不是事前选定的,而是存在于不断的探索和变化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肉、调料和厨师哲理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肉与调料相互指责对方。

“你又腥又膻,天底下没有比你更难闻的味道了!”

调料怒喝道。

“你又麻又辣,天底下没有比你更怪异的气味了!”

肉反唇相讥。

它们还没争论完,厨师就来了。

他把肉切好,把油炼热,不到十分钟,肉和调料就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谁也不再指责对方了。

肉和调料,都有自己的劣势,也都有自己的优势。

将它们巧妙组合,让彼此的劣势互补,这是厨师的天职。

可惜的是,厨房里的好厨师不少,厨房外的好厨师不多。

厨房外的“厨师”们,不是让肉和调料彼此孤立闲置,就是用它们做出一道道难以下咽的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知识管理生产力_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19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一群小矮人。传说他们是因为受到了可怕咒语的诅咒,而被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没有粮食,没有水,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小矮人们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关于团结、智慧、知识、合作的考验。

神灵希望经过这次考验,小矮人们能悟出以下道理:

资讯不代表知识。

分享、沟涌与行动是将知识转化为成果的关键。

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个收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阴湿的储藏室以外,其他的25个房间里,有1个房间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而在另外的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个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己的家园。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的六个伙伴,其他四个人都不愿意相信,只有爱丽丝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开始的几天里,爱丽丝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让房间里有些光线;苏格拉底想先去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而阿基米德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好快点让咒语解除;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但几天下来,三个人都没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尽了,更让其他的四个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个人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这是个灵验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显而易见,一个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对于任何团队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经过了几天的饥饿之后,他们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带了许多分给特洛伊、安吉拉、亚里士多德和梅丽沙。温饱的希望改变了其他四个人的想法,他们后悔自己开始时的愚蠢,并主动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们一同寻找灵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语。

小矮人们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一个让它们终生受益的道理: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互补,才能发挥它的全部能量。

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决定把七个人兵分两路:原来三个人,继续从左边找,而特洛伊四人则从右边找。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由于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四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对于他们来说象个迷宫,他们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阿基米德果断地重新分配,爱丽丝和苏格拉底各带一人,用自己的诀窍和经验指导他们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爱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经验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在团体中的共享,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先是苏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组,他们总是嫌其他两个组太慢;后来,当过花农的梅丽莎发现,大家找来的石头里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红的;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经常日复一日地在同一个房间里找灵石。大家的信心又开始慢慢丧失。小矮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阻力来自于不信任和非正常干扰。

阿基米德非常着急。这天傍晚,他把7个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可是,交流会刚开始,就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批判会。

性子急的苏格拉底先开口:“你们怎么回事,一天只能找到两三个有石头的房间?”

“那么多房间,门上又没有写哪个是有石头的,哪个是没有的,当然会找很长时间了!”爱丽丝答到。

“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门锁是上孔的都是没有的,门锁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头的吗?”苏格拉底反问到。

干吗不早说呢?害得我们做了那么多无用功。”其他人听到这儿,似乎有点生气……

经过交流,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有些人可能找准房间很快,但可能在房间里找到的石头都错的;而那些找得非常准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关键。

于是,在爱丽丝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每天开一次会,交流经验和窍门,然后,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墙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弯路。这面墙上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将我们宝贵的经验与更多的伙伴们分享,我们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7个人的通力协作下,他们终于找齐了所有的240块灵石,但就在这时苏格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极底的震惊和恐惧之余,火种突然又灭了。

没有火种,就没有光线,没有光线,大家就根本没有办法把石头排成一个圈。

本以为是件简单的事,大家都纷纷的来帮忙生火,哪知道,六个人费了半天的劲,还是无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苏格拉底干的。

寒冷、黑暗和恐惧再一次向小矮人们袭来,灰暗的情绪波及到了每一个人,阿基米德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向苏格拉底学习生火,他又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一个团队里,不能让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在神灵的眷顾下,最终,火还是被生起来了。小矮人们胜利了,胜利的法宝无疑就是: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疫情狙击战奋进青年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保证检验结果能够在24小时内反馈给送检方,军事医学专家组抵达武汉后,第一时间搭建核酸检测平台。今天(3月7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检测组长姜涛。

晚上9点,姜涛和团队成员正准备进入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完成核酸提取,由于当天检测样本送来时间较晚,为了能尽快把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他们要连夜完成样本的核酸检测。

样本提取属于高风险操作,进入实验室,他们要对几百只来自不同单位的样本试管进行清点并完成提取,这就需要检测团队在处理过程中十分的谨慎小心。

由于各单位送来的样本试管批次不同,有些咽拭子棉签的长度过长,在开盖的一瞬间,液体很容易溢洒,要迅速对溢洒部位及时进行专业处理。

专业的处理离不开姜涛曾经的经历,作为一名病毒学专家,他参与过多种疫苗的研制工作,研发出我军首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还赴塞拉利昂进行埃博拉疫情防控等任务。

在完成3个批次的核酸提取工作后,姜涛和他的团队还要转战到另一间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确定样本检测结果。

目前,核酸检测组一个小时内可以完成90多份的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最高检测能力达500份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把聪明用在正经地方哲理故事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亲戚当中,数姨家的表弟最聪明。表弟脑袋瓜好使,小时候舅舅给我们出各种类型的数学题,数表弟回答得最快最正确。然而,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们这帮孩子都已长成了大人,大多已成家立业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唯有表弟至今无业,仍孤身一人。

原因在于表弟没有把聪明用在正经地方。高中时期,正念书的表弟迷上了网络,成绩一向不错的他,因贪玩电脑游戏,成绩一落千丈,考大学自然没了希望。辍学后的他,天天什么也不干,守在电脑前,在游戏中寻找安慰。表弟曾靠“偷菜”偷得“近亿元”,各种类型的游戏,只要到他手里,总能打到最高级别。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如同低能儿,衣服不会洗,饭也不会做,姨常常这样感叹:“这孩子以后可怎么办啊?他这样沉迷网络,谁家的姑娘愿意嫁他呀?”如今的表弟,已成了姨的一块心病,只要提起就唉声叹气,她常用无限遗憾的口吻说,表弟要是把玩游戏的聪明劲头,抽出一成用在事业上,肯定早就成功了。

其实,大仲马在没成名前,是个靠编故事骗取别人怜悯心的乞丐。后来他把编故事的才能用在了写作中,终于成了一代大文豪。据调查,被关押的犯人中,大多数行骗者都是绝顶聪明的。也是,智商低了骗不到别人。可正是由于太聪明、手段高明,才使得他们身陷囹圄。

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那聪明就只能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除了一些极少数的特殊情况,能顺利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并健康长大的孩子,都称得上是聪明的。既然大家都是聪明人,那为什么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为什么同样是扬名,有些人扬的是恶名,有些人扬的是好名声?归根结底,就是各位聪明人选择的目标不一样。现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选好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了吗?你选择的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些人只适合自己单干哲理故事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做麻辣香锅的老板。我第一次去吃他做的麻辣香锅时,直接见底,真真是太好吃了,搞得我又连着去吃了两天,之后还天天惦念。他的食材并不特殊,但是配方独特。他的店面很小,只有几张桌子,没有装潢,却永远人满为患。

后来,我又带朋友去吃,朋友一直在国企工作,恰好想要出来创业,吃完之后,便立刻找到老板,递上联系方式,想要合作:朋友出大部分资金,并负责店面的甄选;老板出一小部分资金,并以配方占有部分股份。因为朋友之前在国企里面做商业房产项目,有很多资源。他们想在大商场里面开连锁,然后扩大经营,将麻辣香锅做成一个新的连锁品牌。

之后,商谈便一轮接一轮地进行了下去。几个月之后,我又和这位朋友见面,问及进展时,朋友叹了一口气:说来话长。

原来,在商谈过程中,老板始终坚持不出钱,一分钱都不出,只出配方,而且配方必须得自己亲自购买配料,亲自操作配置,别人不能插手。仅这一项,就将朋友难住了。朋友说,如果扩大经营变成连锁,涉及的店面和规模会很庞大,如果事事亲力亲为,且不说周期上很难完成,质量也很难保证。况且,不出钱,只出配方,相当于这位老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但是老板对此毫不让步。

洽谈过程中,朋友几乎每天都待在老板的店里,时间长了,他发现了很多细节。第一,老板真的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亲自购买食材,亲自配料,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不要任何人帮忙。第二,为了翻炒配料,老板每天都要在厨房的一个小屋里待上七八个钟头,辛苦自不必说,每天下班都半夜了,第二天又要早早起床,平时既见不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更没有时间和别人做深入交流。第三,一锅麻辣香锅真心不贵,我和朋友吃一次才一百多块钱。但是,无论来吃饭的是多少人,吃了多少钱,老板都要亲自出来收钱,从来不让任何服务员沾手。老板很自豪地说,从开这个小店到现在,始终如此。因此,在金钱上,他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他自己收钱这事让朋友彻底死心了)。

朋友随即终止了和老板的进一步商谈。

朋友说,终止合作的原因,并非老板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而是老板对别人的极度不信任。

其实,老板不必事必躬亲,作为小店的创立者和管理者,他早就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和合作伙伴。即使不愿意配方外泄,也可以把食材的购买、配料的翻炒等环节拆分交给不同的人来操作。尤其像收钱这类小事,一切靠专业的财务和详细的账务明细,变成一种规则管理,而大可不必万事提防。老板十数年始终如一做着同样的事,买食材,配料,翻炒,收钱,收工;不装修,不扩大,他始终如一地做着自己,不与人合作,不信任周边的人,只信自己。

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老板身上倒是有很多这个时代已经稀缺的优秀品质,比如坚守,比如投入,比如专注。这些品质,放在一个人身上,真的很好,放在一个创业者身上,其实也不错。不过,仅仅坚守,仅仅投入和专注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具备一些更重要的品质:合作的气度,以及对他人的有底线的信任。

后来我知道,我的朋友并不是第一个去找老板合伙创业的人,之前有很多人都找过他,每个人希望与老板合作的方式不同,出发点当然都是这锅好吃得要命的香锅配料。老板自己因为深深知道这一点,因此,也害怕自己一旦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对配方的掌控,就可能失去对整个合作的主动权。而对所谓的合同、股权、利益分配,以及所有出资者与自己之间的相互搭配,他本能地缺乏一份属于自己的自信。

现在,我已将这种人归为只能自我创业那一类。他在自己的领地和自己的世界里挥斥方遒,兢兢业业,同时,这可能就是他能够达到的极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带有哲理的简短成语故事

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简短有哲理篇一:义无反顾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杀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引起了当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发生了骚乱。汉武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以安抚当地的百姓。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谕巴蜀檄》。在这篇文告里,他说明调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当地父老乡亲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剑而上,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

你们也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经过深入的沟通,双方最终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来,修路工程又顺利地进行了。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司马相如做了中郎将。

后来人们就用“义无反顾”这一成语来形容干事情时,从道义出发,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犹豫。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哲理:义无反顾与破釜沉舟有别,义无反顾多形容人的精神、行为;不能与能愿动词配合运用。“破釜沉舟”多指意志;语意较重;可与“能够”、“应该”、“必须”等能愿动词配合运用。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要向前看。

成语故事简短有哲理篇二:死灰复燃

西汉时期,朝中有个大臣名叫韩安国,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经常侮辱他,韩安国对他说:“你以为熄灭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他想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坐牢,以后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田甲听后,冷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韩安国便被释放出狱,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过他的田甲得知这个消息后,怕受到报复,就赶紧逃跑了。韩安国扬言说:“如果田甲不马上回来,我就杀了他全家。”田甲没别的办法,只好跑回来,光着身子去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见他这副德行,笑着讽刺道:“你不是说熄灭的炭火再燃烧起来后你要撒泡尿浇灭它吗?”田甲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磕头求饶。最后,韩安还是原谅了他。

成语“死灰复燃”由“死灰独不复燃乎”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失败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来;现在,多比喻已经失败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烧完火后剩余的灰烬。

哲理:死灰复燃这个故事的原意本来指一个人被打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外人看来毫无生机了,又重新奋发重新回到官场的情形,引申义是即使很没有希望的人与事,也可能卷土重来。任何时候,任何小事都必须仔细观察,消防安全上,也是如此,就像一点点烟头也不能小看,必须扑灭,否则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死灰复燃,酿成火灾呢?

成语故事简短有哲理篇三:不拘小节

虞延是东汉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长得非常威武,勇力过人,能肩扛千斤鼎奔走如飞,被人视为天神下凡。年轻时在家乡任户牖亭长。王莽称帝时宠幸魏贵人,朝中公卿及郡县官员对魏贵人的亲属及奴仆都畏之如虎。虞延听说后十分震怒,他采取突然行动将那些不法的家奴抓进监牢。

王莽末年,天下纷争。虞延身披甲胄,日夜巡逻,维护百里方圆的治安,百姓才得以安宁。虞延在伏、腊之际,法外施恩破例允许监狱里的犯人回家与家人团聚。犯人们对他感恩戴德,都能如期返回。

后来虞延辞职回到家乡。当地的太守宗富对虞延的贤名早有耳闻,请虞延出任功曹(郡中总务长,可参与郡中一切政务)。宗富生活奢侈,服装车马常常超过法定的标准,虞延认为这样下去迟早会触犯刑律,便劝谏说:“晏婴当齐国相国时,连一件像样的皮衣都没有;季文子为鲁国相国时,他的妻子从不穿丝绸衣物。从古至今,生活俭朴的人很少犯生活错误,请您留意。”但是宗富照样我行我素。不久,宗富的过分奢侈被大臣们参了一本,皇帝下令处以死刑。

有一回,当刘秀的车驾进封丘门的时候,因城门狭窄,仪仗不能通过,一时路塞。刘秀大怒,命令痛打负责此次行动的侍御史100鞭。虞延即向前跪倒请罪说:“城门狭窄是地方官的责任,侍御史没有责任,受过的应该是我。”刘秀听了觉得有理,便赦免了侍御史。虞延如此深明大义,在百官中传为美谈,他从此贤名远扬。

虞延虽然在原则问题上十分精明,但在小事上却从不大留心,所以史传上说他:“性敦朴,不注意细事(不拘小节)。”

哲理:不拘小节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对待某一件事情不能太过较真,应该顾全大局, 否则会影响大局甚至导致失败。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也往往是不拘小节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成功的学习好的经验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以快乐的哲理为主题的小故事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

快乐的王子要去找快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快乐的樵夫。

王子问:“为什么你什么都没有,还会这么快乐?”

樵夫说:“谁说我什么都没有。我吃的饭和你一样多;我睡的床和你一样大;我做的梦和你一样美;你不能自由自在地到处游玩,我可以;你不能随随便便地躺在地上看云,我可以;为什么我会不快乐?”

2

不快乐的王子要去找快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快乐的樵夫。

王子问:“你那么穷,为什么会那么快乐?”

樵夫说:“谁说我穷,你比我还穷。”

“我比你还穷,这话怎么说?”王子一脸怀疑。

“你是王子,以后会变成国王。如果再多拿一个国家来跟你换你现在拥有的自由,你肯不肯?”

“当然不肯。”“那么自由是不是比国土还珍贵?”“是的。”“我比你自由,你想我会比你穷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