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雪茄一词的由来(最新20篇)

12月25日是圣诞节,随着科技的发达,圣诞节过得越来越有新意。下面是关于雪茄一词的由来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5603

作文

1000

盂盆兰节的由来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冬至吃饺子的由来_3000字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附:对联的由来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门神,汉族民间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萘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萘、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萘、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泾河龙王为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到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言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赛龙舟罗嘉焯。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的楚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端午节赛龙舟盛行于我国南方水乡吴、越、楚等地,东汉以后这一风俗逐渐向北传播。

我国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神龙的节日。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处于原始图腾社会时期的南方水乡部族人民,深受蛇虫、疾病和水患的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他们尊奉想象中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图腾),并把船建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和龙的传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8月12日国际青年日的由来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青年日是全世界革命青年反帝国主义、反军国主义、反世界大战的纪念日。国际青年日的产生,正当是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打得昏天地黑,各国社会民主党都一齐在保护资产阶级祖国的名义之下,而完全出卖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时候举行的。当时各国革命青年于1915五年在瑞京举行国际青年大会,决定国际青年反对世界大战一致的步骤,并决定以每年的九月第一星期日为国际青年日。

它的伟大的意义,即在号召全世界的革命青年坚决的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第一次惨无人道的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世界的战争,反对社会民主党的变节,反对一切社会主义的叛徒。自1915年九月第一次国际青年纪念大示威举行以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青年运动便如潮水一般的汹涌起来了。在反帝国主义大战,反国主义以及一切革命斗争中,都表现出了革命青年的重大作用。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赞同主管青年事务部长世界会议关于宣布8月12日为国际青年日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祭灶节的由来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雨水节气由来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到,草木萌动 ---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火把节的由来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李东阳

很久很久以前,楚雄有一个大花园,那里住着一位神仙。有一天神仙微服出巡,便无人管理花园。后来,来了一群聪明、勇敢的彝族人。他们把花园里的花拔了,种上了粮食,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神仙回来了,看见自己的花园变成了一片片田地,他很是生气。怒气下的他叫来好朋友-——虫王,请它在六月二十四日晚上把粮食吃光,撒上花种。这话让善良的火凤凰给听到了,立刻飞向村庄。

村庄里有一位帅气、善良、勇敢的小伙子,他曾经救过火凤凰。火凤凰飞到村庄里,把这件事告诉了那位小伙子。当时大家都吓坏了。小伙子大声说到:“我有一个办法。”村民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蝗虫怕火,我们就用火烧。”小伙子说到。大家都赞同他的办法。于是在六月二十三日那天,他们上山砍柴,收集够了木头,把木头都做成了火把

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天空中电闪雷鸣,一道道闪电过后,突然天空中黑沉沉的,一大片蝗虫从天上飞了下来,那声音响彻云霄。村民们都吓坏了,小伙子大喊到:“不要慌,快点火把。”村民们回过神来,他们点燃火把,一起奔向田野。先飞下来的蝗虫都被烧成了灰,大家像一条火龙,包围了田野,蝗虫一波一波地飞下来,激战了半个多小时后,蝗虫终于被村民们给赶走了。

庄稼最终还是保住了,村民们围着火堆唱歌、跳舞,一起吃肉,一起喝酒,一起欢呼到天亮。

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村民们都会载歌载舞,后来,就把这一天叫作“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母亲节的由来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谈论母亲节这天要带妈妈哪里过节,或是送妈妈什么礼物。已经为人父的我,也和大家一样打算在母亲节这天,给妈妈送上一些惊喜,那母亲节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查过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母亲节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后来在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这位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 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

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

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原来,在每年的母亲节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如此充满意义的故事,真应该感谢这位名叫“安娜”的女孩,因为正是她的坚持不懈,才有了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母亲节。同样,我也希望大家不仅是在这个礼拜天才意识到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对于母亲还有父亲的养育以及照顾,我们不应该只体现在每年的母亲节以及父亲节,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一年当中的其他363天里,你们说对吗?好了,先不跟各位聊了,我要去给父母打一通电话,问问他们的近况了。

[母亲节的由来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 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建党节的习俗

1.召开建党周年纪念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进行电视直播会议实况;

2.组织开展以“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为主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月活动;

3.组织开展“当优秀公仆、创一流事业”征文活动;

4.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新党员宣誓仪式;

5.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

6.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7.评选和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8.开展送温暖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机关组织青年党员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活动;

9.组织两级干部和党员骨干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

10.举办图片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的由来命题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了,爸爸妈妈要带着我去拜年,我问爸爸为什么把这件事叫做拜年。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 “年”这种怪兽只有在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才会出现伤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了 “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到年末岁首,也就是“年”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笼烧火剁肉,用各种办法把“年”吓得逃回自己的窝,不再危害大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过年的习俗。而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会互相拜访,祝贺彼此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不仅“年”是一种怪兽,“夕”也是一种怪兽,所以我们说“除夕”。而压岁钱里面的“岁”却不是怪兽,而是代表了压祟的意思。没想到新年里还有这么多学问,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伏天的由来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及习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建军节过去4天了。军人的节日!很多朋友都在当军人!祝福他们在这个日子快乐的度过了!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正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成为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建军节习俗

建军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1、多数美国家庭要在节日这天举办鱼宴主人在节前向客人们发出邀请。

2、请帖是一条彩色纸板制成的小鱼,活泼别致。

3、餐桌用绿色和白色桌布装饰,中间摆放鱼缸和精巧的小钓鱼竿。

4、鱼竿上系着绿色飘带,飘带上拴着送给客人的礼物,如鱼形工艺品、装满糖果的小篮。宴会上,主人端上以鱼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煎炸烤烧,应有尽有。

5、根据传统风俗,主人往往在宴会上给客人做假菜。有人对美国典型的建军节菜谱作过描绘: 最先一道是"色拉",嫩绿的莴苣叶上撒满胡椒,但拿开莴苣叶,露出来的却是牡蛎鸡尾酒; 第二道菜为"烤土豆",其实为甜面包末和鲜蘼菇,还有用西红柿色拉掩盖的覆盒子冰淇淋;以蟹肉"伪装"的烤鸡。 这种假菜宴更增添了轻松欢快的节日气氛。会结束后,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过,糖果不是放在果盘中,而是放在药盒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作文素材: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来临之际,和广大网友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五一劳动节由来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当天各地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在上海,陈独秀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召开了由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等7个团体联合筹备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陈独秀当选筹备大会顾问。纪念会上,各界代表发表演说,工人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教育的"三八制"要求,并高呼"劳工万岁"、"中华工界万岁"等口号。会后,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新青年》纪念专号还刊登了李大创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重要文章,以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工人现状的调查报告。在北京,李大钊领导了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纪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在这一天罢课,《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出版了"劳动纪念号"。学校内召开了500多名校工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李大钊到会讲话。何孟雄等8名北大学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被巡警拘捕。邓中夏到北京长辛店,向铁路工人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并发表讲演。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旦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中,[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节的由来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冬至吃饺子由来作文6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李明蔡东汉末年,在长沙有一位名医,名叫张仲景,因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

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张仲景回到家乡,发现这里已不是从前记忆中的模样了。以前,店铺无数,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客栈里满是客人。可现在,路上的行人极少,都是衣衫褴褛,食不裹腹。这时,正是冬日, 大量饥民不光衣不遮体,很多人的耳朵都冻裂了,溃烂发炎。张仲景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该怎么拯救家乡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冥思苦想了几个日子,张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在路边架起了一个大医棚,把新鲜的羊肉、火红的辣椒还有一些驱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精心熬制。

这天正值冬至,行人比往常更少,可肉香一下子就吸引来了无数家乡人,张仲景吩咐弟子将煮好的食材捞起来,剁碎,碾成泥,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这便是今天饺子的雏形。锅中煮熟的饺子和汤水香飘十里,医棚里接受施舍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吃了后,赞不绝口。几天后,冻裂的耳朵也因吃了饺子,喝了汤水而痊愈。这汤水人们叫它“驱寒矫耳汤”。

从此,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962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雪茄背后的文化作文

全文共 864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抽雪茄,人们更多的印象是来自电影中哈雷摩托车手,他们抽雪茄经典的样子是这样的。

这是一种最酷最佳的抽雪茄的方法,无可厚非,另外一种比较接近绅士的抽法是,将雪茄在保湿箱里供上几个小时,然后取出加湿好的雪茄,用精致的雪茄剪或雪茄钳将尾部的包烟皮剪下。剪的时候不要一下剪成齐头,那样的话吸大号的雪茄时就容易漏风,最好剪一个直径相当于雪茄杆直径的3/4大小的圆孔,剪下来的只是一小张烟皮而不剪到芯叶。

接下来是点燃雪茄。用具不外乎雪茄屋常设的纯净植物油的油灯和榉木片,长支的无硫火柴(含硫的也没关系,只要等火柴头燃烧掉硫磺部分以后再点即可)或是名贵的纯丁烷气体打火机。

吸雪茄有四种方式:吸入、啜吸、嚼烟、喷烟。一个深谙雪茄享用之道的人知道,雪茄不是吸进肺里的东西。如果你看见一个衣着华丽的人抽雪茄时像吸香烟那样,把烟整个吸入肺中,你千万不要被他华丽的外表所唬住,他肯定是一个雪茄外行—经不住一支雪茄的“考验”,他可能就晕倒了,因为吸入肺里的雪茄所含的尼古丁和焦油的含量是一般香烟的5倍;而不停往外喷烟的家伙,一定是个初学者;喜欢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嚼着同一支雪茄,直至留下一堆乌七八糟湿乎乎东西的人,他的脾气要么乖佞,要么是极度浮躁。比较合适的吸雪茄的方式是啜吸,每隔几分钟,将雪茄烟吸入口腔,在腭中逗留,品味后喷出,让烟气包围着您,这是一种享受。

吸雪茄时用不着频频地弹烟灰,留有一定长度(约一寸)的烟灰能保持雪茄的温度以获得理想的味道。但也别举着老长的烟灰滔滔不绝,让人担心您的烟灰会掉在哪里。其实好雪茄的烟灰确实能一通到底。有好多老板喜欢叼着雪茄批阅文件,但案头不见一丝烟灰。

当您品尝完一支香醇的雪茄后,只需将它放在烟灰缸边,数秒种后,它会自动熄灭。这种绅士风度,更会受到旁人的尊重。千万不要将您的雪茄像香烟般掐灭,掐灭雪茄烟会散发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并形成不忍目睹的杂乱堆,使您遭到朋友讨厌。

看出来了吧,抽雪茄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仪式,虽然抽之前不用净手沐浴焚香,但如果您是第一次抽雪茄的话,最好还是了解一下上述那些烦琐的仪式,不然的话,虽然你腰缠万贯,也可能落个贻笑大方的笑柄。

这还不是全部。一个精明的雪茄老手还会用雪茄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在装谦卑时会用三指捏烟,作傲慢状时则用两指夹。而那些抽雪茄的绅士老前辈们还不忘制造更多的繁文缛节,甚至对在哪种场合抽什么雪茄都做了严格的区分:Seoritas——稍息时分,Panatellas——每天的第一支,Petit·Coronas——晚宴之前,Coronas——丰富的午餐后,Grand Coronas——一小时欢愉,Double Coronas——令丰盛的晚宴锦上添花,Giant Double coronas——难忘的时刻……

这些只是善意的提醒,您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选择抽什么雪茄。如果您真的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来选择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抽不同的雪茄的话,可能是件比较累的事情,你时时刻刻得准备着至少7支以上不同的雪茄来应对午宴后、晚餐前、稍息时分、难忘的时刻……等等场景。问题是,如果您恰好在“晚宴后”觉得时光是“难忘的时刻”,您是选择抽Double Coronas还是Giant Double Coronas?或者是两者一起抽?

如果事务繁重,遇上公司股票跌停板或者像肯尼思·莱那样面临安然倒闭而让人焦头烂额之际,切勿点燃雪茄,因为抽雪茄是享受休闲时刻的消遣。

凉爽的晚上,在草地上支着烧烤架,架上静静躺着鲜嫩的粉红色牛排,佐着上好的红酒。饭毕,点上一支黑褐色大雪茄,吸上一口,吐出新鲜的、潮湿的、微微发蓝色的烟雾,暂且不管这些蓝烟是从400元一支的大卫·杜夫(Davidoff)里飘出的,还是从300元一支的麦克纽杜(MacanuDc)里飘出的,或者是90元一支的P·G·C Hajenius,您要做的仅仅是沉浸在这种烟雾缭绕的氛围中,神侃着、嬉笑着、享受着……这种体验是不是很美妙?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讲,此景叫“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当然,在11月北纬40度35分的地方,比如说北京,是不太适合进行这种野外的雪茄盛宴的,因为有风,寒冷的天气会败坏掉你的兴致。您可以选择在一个私人的场所或者雪茄屋内,进行这种有烟的放松行为。在故宫的城墙边,有一个叫四合的小院,二楼是一个专门的雪茄屋,据说这里是京城古巴雪茄品种最齐全的地方。此外,王府饭店的Davidoff雪茄精品店、昆仑饭店的麦克纽杜店、国际俱乐部丹尼艾丽意餐厅和酒吧,都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和氛围享受雪茄。其实,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您也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家小小的雪茄屋的。

雪茄品鉴 个性与力量的释放

1492年,当远征美洲淘金的“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号上两名水手向船长哥伦布叙述看到当地人“狂抽滥吸”雪茄时,哥伦布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次历险,他们既没探得财宝,也没找到金子,最大的收获倒是不经意间发现了对男人来说更富魔力象征的雪茄。

他们看见当地人口里常衔着一支燃着的小棍,内有某种药草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后来才得知,这是用一张树叶将药草卷在其中,点燃一头,吮吸另一端。吸雪茄的感觉到底如何?用当地人的话来说,简直是“忘乎所以,美若神仙,不忍释手”。

来自欧洲的探险者当时对这种“喷火吐雾”的行为倍感惊奇,但却还是慢慢喜欢上了这玩意儿。哥伦布把雪茄带到了全世界,也把全世界男人的享受带到了另一个尖端。

第十一根手指

历史上最早的雪茄可以追溯到古玛雅时代,在玛雅人的神殿里,墙上的浮雕和装饰,明显地描绘着他们在一些宗教典礼和仪式上就已经开始“吸烟”了,而他们所抽的正是雪茄的前身。至于“Cigar”这个字也可能是从古语“Sicar”而来,意思是“薰香”或“薰烟”。

美洲的印地安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吸烟者。在公元432年印地安人的建筑物中,就有吸烟的浮雕。他们把烟草叶子扔在火上,用一根长管子吸吮上面冒出来的烟雾。

古巴学者费尔南多·奥尔蒂斯写道:“雪茄烟是印第安人从不离身的东西。从出生直到死亡,印第安人都生活在雪茄烟的烟雾缭绕之中,仿佛被藤蔓紧紧缠绕的木棉树一样……在印第安人的村宅里,雪茄烟是他们的神话、医学、魔法宗教、部落盛典、政治、战争、农耕、捕鱼等各种习俗或生活的组成部分……”

尾随哥伦布的殖民者返回他们的祖国后,将抽烟的习俗带回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这种象征财富的习俗又传入法国,然后再传入意大利。就这样,雪茄烟从古巴印第安人那里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虽然雪茄路途坎坷,但是,雪茄是神赐的第十一根手指,是奢侈的代名词,是天上人间的生活方式……

后来在西班牙有人因沉溺于这一“魔鬼的嗜好”而被政府监禁,中世纪天主教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开始向雪茄烟民宣战。经过许多年之后,宗教法庭才宣判吸雪茄无罪,西班牙的居民方可尽情享受雪茄。

就是这一根并不显眼的细小玩意儿,甚至开始成为只吸烟斗的烟草鉴赏家们自身也难以抵御的诱惑。继西班牙之后,古巴成了最具名望的雪茄大国。由于美国对哈瓦那的长期禁运,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纷纷开始采用古巴的烟种种植出属于本国的一流雪茄。

烟雾信徒

1823年曾流传过一首出自诗人拜伦的赞美雪茄的诗,“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这诗,像魔咒,蛊惑着无数的人前仆后继走向雪茄。长久以来,雪茄芬芳奇妙的享受所带来的乐趣,造就了几个世纪的雪茄信徒。雪茄对于他们总有一种神秘的牵引,他们认为抽雪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是一位真正的雪茄迷,在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中,雪茄烟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他。卡斯特罗说:“人们通常是在饭后抽雪茄,闻其香气,体味生活之美。”

其实,那时古巴展开的禁烟运动同样针对雪茄。尽管医学研究证实,雪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比香烟要小得多。有一次在首都哈瓦那举办的雪茄节上,有人曾向卡斯特罗提过此事,他也忙不迭地答道:“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总不能给抽香烟的和吸雪茄的制定两套规定吧?”身为领导人的卡斯特罗虽然舍不得,但他还是表示,为了人民健康,自己的任何嗜好都可以舍弃。“我必须为(古巴)公共卫生作出最后一项牺牲,就是停止抽烟。”他戒烟后,发起了“为每户配备一名医生”的运动。他还说:“吸烟对身体十分有害,如果每个家庭都不吸烟,就等于配备了一名医生。”

对于钟爱雪茄的卡斯特罗来说,戒烟必定经过了漫长痛苦、又极其矛盾的过程。

在没有雪茄的日子里,卡斯特罗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一次接受采访时,他就颇为遗憾地表示,在戒烟的最初5年里,他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抽雪茄。如果有人跟他谈起雪茄,他立刻就会眼中闪现出光芒,并大谈他对雪茄的见地:“上等的雪茄不应太大,也不要过小,燃烧比较均匀,哪怕你从角上点燃,火焰也会自动弥补你的失误。劣质雪茄就不同了,烟雾缭绕,如同蒸汽机车,散发出的味道更令人窒息。”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是雪茄烟的忠实捍卫者,他永远以一副叼着雪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偶尔手里没拿雪茄,除非是在做礼拜,否则一定会发现他在手足无措地呆坐着。只有手持雪茄时,丘吉尔才恢复了他的潇洒自如。

在我们看到的丘吉尔首相的照片上,有一张经典之作—《愤怒的丘吉尔》。那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丘吉尔首相与罗斯福总统应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的邀请,到加拿大众议院发表演说。丘吉尔首相演说完毕,正在议长办公厅享受一支上好的哈瓦那雪茄烟。加拿大摄影师卡什提出为他拍照的要求,遭到丘吉尔的拒绝。此时,丘吉尔首相正悠然自得地叼着那支雪茄。突然,卡什走上前,乘丘吉尔还没反应过来,轻轻将雪茄从他嘴边拿走,同时说:“对不起,先生。”丘吉尔正要发作,卡什按动了快门。拍完这幅照片后,丘吉尔握住卡什的手打趣道:“你有办法叫一头怒吼的雄狮安静下来供你拍照!”

这幅丘吉尔肖像,很好地表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同盟国的愤怒和力量。卡什声名鹊起,因雪茄被抢而引发丘吉尔愤怒的故事,也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中。

弗洛伊德拿雪茄烟提出过他的心理分析理论。他认为,雪茄是顽强和自制的标志,而对更多人来说,雪茄被描述成一种尊严的象征。切·格瓦拉就说过:“雪茄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是枪,它是道德,它在某些时候帮助我战胜自己!”诚如斯言,对于卡斯特罗、丘吉尔甚至更多的普通雪茄客来说,对雪茄的沉溺其实很少是生理上的,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寄托。它是一种消遣休息,是一种信念的寄托,是情绪的释放,是思想自由飞翔的延伸,更是一种独特个性与力量的宣示。

正因为如此,戒掉雪茄的卡斯特罗有一次在发现记者手中夹着一支“科伊瓦”后,表现得非常沮丧,就像被人夺去了情人般地怨恨地说,这可是他近23年来最钟爱的雪茄品牌呢!

天然保湿罐

古巴作为世界上最好的雪茄出产国,有着500年种植雪茄的历史。她的雪茄被誉为美洲历史上最知名的品牌,一直被世界所赞誉,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工艺品。

好的雪茄,产地在全球有好几处。例如巴西、墨西哥、牙买加、荷兰等地方,都能生产一些相当好的精品;其长度和劲道各有差别,像荷兰的辛美朋尼就很袖珍,牙买加的马卡努道体积就比较有看头。这些雪茄无疑都很名贵,制作也很精良,但是,说起全世界最好的雪茄产自何地,大家一致直指古巴。

英国作家伍尔夫曾这样形容古巴:这海岛本身便是一具天然的保湿烟罐;地球上再也没有别的地方,泥土、阳光、风和水的组合比得上这里,栽种烟草再适合不过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上再也没有其他地方,生产的雪茄不论看起来、摸起来、闻起来、尝起来,能像地道的哈瓦那雪茄一样没得挑剔。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卡斯特罗抽的雪茄就在这里生产。“哈瓦那”和“雪茄”这两个词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而我探访的雪茄加工厂就位于哈瓦那老城的“友谊大街”上。依然是那种色彩明快、建筑斑驳老旧的街。建于十九世纪的雪茄工厂见证了古巴历史,依然持续不断地在这条街口散发着缕缕诱人的烟草香味,我正是循着味道很快就找到了它。

走进雪茄厂一个卷烟房,几位师傅正在忙碌。卷烟师的工作间是任何一家雪茄工厂的核心地带。在这儿按能力分成不同等级的卷烟师,卷制不同品牌和大小的雪茄。他们的工具是一块木板、一把锋利的刀片、一个断头台、一罐天然菜胶和最重要的—他们的手指。

为了让人们在享受雪茄时,有缝隙让烟通过,古巴雪茄的烟心是采取人工手撕的方法,将烟叶纵向撕成两片,再进行烟心的制作,这也正是手制雪茄才有的特色。在卷烟操作台上,卷烟工正全身心投入,舞动双手,精巧地撕分烟叶、熟练地卷裹、恰到好处地收尾。正是他们灵巧的双手保证了雪茄的品质—每支雪茄的口味,全靠卷烟工的手艺。

参观完卷烟房,我们来到地下室,过道里有若干密闭的玻璃门。这是雪茄储藏室,每一间储藏室里收藏着不同年份的雪茄。为了不影响里面的温度或带入人体异味,外人不能进去。

雪茄一般都要经过两次发酵,烟叶采摘下来,经烘干、分类和整平后,要经历第一次发酵,然后将发酵过的烟叶经手工卷制成雪茄后,再放进储藏室进行第二次发酵。好的雪茄就像美酒一样需要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中发酵,发酵时间越长,口感越佳。传言最好的雪茄是由未婚的古巴女孩在大腿上手工卷制的。

品评雪茄的工作一般由品烟师组成的小组来完成。他们得评出雪茄的品质,如芳香、燃烧状况、抽吸是否通畅等。不同的雪茄其测试项目的重要程度也不一样。每一类型的雪茄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

雪茄点燃,灼透夜色。请不要弹掉烟灰,那是抹杀记忆。请不要摁灭烟火,每个生命都对应着一颗星辰。

这样抽雪茄

内行的雪茄客在抽之前,一定会检查一下他的雪茄。夹在食指和拇指间转动,看看是否结实;再捏一捏,看看是否带有些微的弹性。如果结实又有弹性,那么可以继续。

接下来,便是在雪茄头的外卷烟叶上开个切口,让烟气得以穿透。用雪茄刀划开个小切口,切口一定要整齐,也不可太深;否则吸出来的烟,可是又烫又苦。

然后是点烟。绝对不要用打火机,除非你喜欢汽油味。请用火柴。雪茄叼嘴里后,将火移近雪茄尾部,绕圈一周,让雪茄均匀由边缘点燃再延烧至中央。

现在,你可以慢慢吸一口,把头往后一靠,喷出第一口氤氲的烟雾了。

雪茄在保湿状态中才能保存地更好,更久。雪茄干的时候,外包烟叶就会破裂,如果雪茄太湿的话,也会有一些问题。因此,雪茄必须存放在人工调节的保湿器里面。更有人在顶尖的雪茄专卖店的保湿贮藏室里,给他们的宝贝雪茄订上一个位子。

古巴乌普曼牌小雪茄推出金属罐装包装

小型乌普曼雪茄2011年2月在哈瓦那第一次亮相,提前展示给了哈伯纳斯雪茄节的参与者。古巴自去年底开始生产乌普曼小雪茄,并于2011年年底开始销售。关于该雪茄的首次评级出现在2012年2月的《雪茄权威》杂志(Cigar Insider)上,它对该雪茄(生产日期:2011年7月)的评分为91分。

我们称半皇冠尺寸小雪茄使用的是深色油分多烟少的茄衣,前味略咸,并与胡桃和橘皮的味道相融合,吸第一口就令人心旷神怡。

乌普曼牌雪茄

古巴官员表示,金属罐装的小雪茄将在几周内到货。

罐装便于运输雪茄,能保护其避免破碎,且外观也更加好看。乌普曼雪茄罐以金色金属装饰盖子,它的容量是5支雪茄。

乌普曼金属罐装的容量是5支雪茄

古巴雪茄的包装正变得越来越华丽和专业,包括今年末推出的科伊巴Pirmide Tubo的创新型包装,乌普曼Noellas的古典式紫晶罐包装,以及科伊巴Behike BHKs华丽独特的黑色漆料盒包装,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许多设计一流的古巴雪茄。

绅士雪茄:另一种意义上的饕餮

你已经成为了一名“手工雪茄爱好者”,但你并不想在餐桌上打发时间,那么不如带上你的雪茄走出门透口气。不过,千万不能“透”得太久,因为风素来是雪茄的劲敌:它会加速烟草的燃烧,感觉就像它在独自享受这昂贵的快乐。显然,我们都喜欢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物,即便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也不要放弃找点乐子的权利。

雪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饕餮

喜欢雪茄的人并不把它奉为至宝,而只是随处可得的小玩意儿,就像口渴喝水一样轻松简单。与其斥巨资在家中安置一个雪茄柜来显示自己的收藏,不如就让它们静静等候在店铺的雪茄房中,一期一遇,这种未知的邂逅才会让爱好者们更珍惜它醇香的味道。

当然,对于烟草的趋之若鹜,远没有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抽的第一支雪茄都是Coh iba,它的确是新手们的好选择。火苗点燃烟草后的一片橘红,就好像古巴的阳光一样,似乎不单单是为了让头脑清醒。它的香味很浓,烟气却能够舒缓地滑入嘴巴,不难想象这个盛产雪茄的国度里的人们,为什么钟爱柔软的棉麻衬衫了它们的触觉是如此相似。真正上手之后,你或许会开始尝试Montecristo No.2和PartagasD4,带着泥土和咖啡气味的茄香会立即让你的思绪沉静下来,好像独自置身于潮湿的亚马孙丛林。习惯抽雪茄的人,通常会把餐后视作最珍贵的时光,也许餐桌上没有新鲜的生蚝或者三分熟的澳洲小牛排,有的只是蓬松干燥的面包和香甜的芒果丁,但用过餐来一支清淡型的雪茄,保证你能够撷取它最纯正的味道。你当然可以想抽的时候就抽,一支纯正的古巴雪茄能给你什么?正如肯尼迪一样,他拒绝得了古巴,却永远无法拒绝雪茄。

一根雪茄,也许可以唤起你的很多思绪,或许是秋日雨后森林的气息,或许是加勒比海的沙滩也说不定。虽然说起来总是一派轻松的模样,当初仿照古巴人利用棕榈叶卷烟的那两名水手也许不曾想到,漂过海越过洋的雪茄,经历了人们的奇思妙想,它早已远远超出创造者赋予它的价值。名利场上的人们更喜欢把它和财富、权力紧紧联系在一起。吸一口,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热爱它。所以,古巴的那些英雄们,总能牢牢地握住他们手中的权杖,让美国人懂得,大多数时候,美元也拿雪茄无可奈何。

任何人都不会严肃地同你讲述吸雪茄的感觉,但也并不是说不出其中的玄妙。可能你会看到两三个人,没错,一定不会超过三个人,每人都夹着雪茄,话不多,交流甚少,但气氛无比融洽,如果你加入进去,他们不会告诉你雪茄有多好,而是会悄悄递给你一支,说:“要不要试试?”其实,你更应该选择一个周末,坐在你的书房里,随便思考点儿什么,一个半小时的光景,一支浓淡相宜的雪茄,一杯Single Malt,或者最好是一杯陈年Cognac,独处的时光,连女人都可以省了。还有一件事你有必要知道,据调查,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可以好好享受雪茄的地方了。

请及时扔掉它

雪茄的烟灰很结实,可以支撑到3/4英寸长或者更长。因此你不必每抽一口雪茄,都去找一次烟灰缸。如果你弹掉新鲜的烟灰,就可能破坏雪茄的味道。每隔半英寸时弹掉,是最好的选择。通常当雪茄还剩下最后1/3的时候会变得有些苦,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就扔了它。最适宜的处理办法是将它轻柔地放置于雪茄烟灰缸中。雪茄中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因此不会像其他卷烟那样不吸的时候也会持续燃烧。即使是支很贵的雪茄,只要在抽它的大部分时候感觉是种享受,那么就算是很值得了。此外正确地切点雪茄也关系到雪茄的口感,不要太频繁地去点雪茄,那样会带走雪茄口感中最好的那部分精华。把雪茄丢在烟灰缸里,让它自己燃尽。不要掐熄它,因为这样会破坏烟蒂,发出一种很难闻的味道。

如果你一次吸不完一支雪茄并想迟些时间重新吸它,按下面的步骤操作:掸落烟灰并且从雪茄烟体中吹出烟气,然后让雪茄自然熄灭,如果烟气留在雪茄烟体中,烟气将分解,而水气的加重将产生不好的味道,最后你可以切去燃过的那头以便迟些时间再吸。

用它们来搭您的雪茄

可以与雪茄搭配的饮品有很多,干邑是最为传统的,威士忌、香槟、白兰地、葡萄酒和波特酒,也都能成为它的好朋友。也有人习惯配合它浓郁的朱古力味道来上一杯咖啡。没有最佳的搭配,只有个人最喜欢的搭配。但是轻易不要选择烈过雪茄的酒,那会掠夺雪茄的味道,得不偿失。

味道较浓的咖啡或者茶也是搭配雪茄的不错选择,喝点爱思巴苏咖啡或者格雷伯爵茶能让雪茄的味道更具个性。

阿塔迪斯美国推出2008年烟叶特色的雪茄

在阿塔迪斯美国公司列入其产品组合的7个不同的乌普曼品牌中,“遗产”是 首个使用厄瓜多尔苏门答腊外包烟叶的品牌。对于阿塔迪斯而言,使用过时的烟草业是很不寻常,但阿塔迪斯并不只是着眼于向乌普曼产品系列增加醇香型的混合雪茄,而是增添一个也具有独特特点的产品。

拥有阿塔迪斯的帝国烟草公司的美国名优雪茄经理Javier Estades说:“我们摆脱了创造和混合这个新型产品乌普曼遗产所遇到的所有障碍。这是对一个能 提供真正概括雪茄奢侈品的新发展趋势的美妙而浓郁芳香的雪茄的经典品牌进行的现代化再创造。”

乌普曼遗产雪茄是阿塔迪斯最近努力对自己的一些经典品牌进行翻新改进的工作的组成部分。例如,乌普曼1844Reserve在去年被重新混合得如此成功,以至于Belicoso在《雪茄迷》2012年的雪茄25强中获得了第15位的排名。

大卫杜夫创造全新“蛇”版限量雪茄

在中国的日历中,12个星座中蛇在中国的特点是智慧和优雅,蛇是最典型的象征。

这些特性集成在一起,对首席雪茄调制师大卫杜夫来说是一个挑战:各种烟草结合起来,特别是陈化多年的老烟草,被成功地创建出三层味觉体验-你可以品味出花蜜到焦糖,最后以木材、胡椒口味的细微差别,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迷人的外观,油光的外表,厚重的外形,雪茄入口后,奶油的口感又源于厄瓜多尔粘合剂的作用。

雪茄只提供限量版4500盒。

规格:丘吉尔

长度:17.8厘米/ 7英寸

直径:1.9厘米

环规:48 RG

单位:8支雪茄/木箱

[雪茄背后的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节日的由来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节日,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节日”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