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尊敬老师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热门20篇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接下来就是开学吧为你们收集的一些关于尊敬老师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3873

作文

1000

餐风宿露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一个变化很多的成语:“餐宿露”,其读音是[cān fēng sù lù]。此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餐,就是吃饭;宿,就是住宿。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一般被解释为“在大风的环境里面吃饭,在有露水的地方住宿”,也有人说它指的是“把寒风当做饭吃,在露水里面住宿”。我个人认为前面的说法比较靠谱,不过无论是哪一个,都不影响它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词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杂剧作家杨暹的《西游记》,对你没看错,这个戏曲比吴承恩写的那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还早了两百年,毕竟玄奘取经是唐朝的故事,中间一直有人当做故事来说,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这部戏剧里面的第五本第二十出里面有一句:“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读过《西游记》的人估计都能想象到,这其实是形容玄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唐三藏)在取经路途上面的艰辛。

一开始我和大家说这个词有很多变化,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我发现,原来大家写这个词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在苏轼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中说的就是“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和苏轼一样的还有陆游,他在《宿野人家》里面写作“老来世路浑谙尽;露宿风餐未觉非。”同样是宋代人,范成大在《元日》写的却是说“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究其原因,应该不是因为作者们记错了,而是因为在是个创作中讲究平仄押韵。为了和同一联诗的另一句对仗,所以必须考虑餐、风这两个平声字和宿、露这两个仄声字的位置,才能让整首诗符合格律,让诗文充满音韵之美。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餐风宿露、风餐露宿都有记录,大家注意看好风和露、餐和宿位置对应就可以了。

“餐风露宿”,或者“风餐露宿”,都是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造句

在新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开拓者们都经历过餐风宿露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成语故事精选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zheng腐fu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青州从事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

【解释】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用法】作宾语;指好酒的代称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琼浆玉液

【相反词】平原督邮

【同韵词】不得已而求其次、不因一事,不长一智、大天白日、暗无天日、夜以接日、朝发夕至、厉精求治、盈箱满笥、瞻云就日、鲁戈回日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桓温手下的一个主簿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力一直达到脐部。把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平原郡有个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

【成语举例】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事生。 宋·李清照《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亦步亦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庄子·田子方》

【释义】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思想家孔子广收弟子,传道讲学,在他的三千多学生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颜回。颜回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他一举一动都学孔子,他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出山小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出山小草

成语拼音:chū shān xiǎo cǎo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成语造句:他只不过是出山小草罢了。

出山小草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谢安从隐居的东山出来在司马桓温那里做小官,一个人送草药给桓温。桓温拿出远志草问谢安为什么它有两个名字。谢安一时没有回答。参军郝隆说该药在山里叫“远志”,出山就是“小草”,谢安听了,十分惭愧。

出字开头的成语

出豕败御 出污泥而 出山小草 出言不逊 出尔反尔 出奇制胜 出类拔萃

包含有出字的成语

出言不逊 水落石出 初出茅庐 无出其右 出山小草 出污泥而 出豕败御 青出于蓝 一佛出世 汗出沾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

【典故】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释义】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

【结构】复句式

【相近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押韵词】播土扬尘、锦字回文、余风遗文、王司敬民、叱咤风云、束手就禽、随俗浮沉、侃侃訚訚、蛮睫螳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明成化年间,苏州倒运汉文若虚拿朋友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随商船航海,到了国外他一篓橘子卖了百两银子,朋友劝他买一些货物回去倒卖,他运气特别差惯了,就说:“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成语示例】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强作解人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用法】作谓语;指乱发议论的人

【相近词】自作解人

【押韵词】煮鹤烧琴、一棒一条痕、敬天爱民、万古长存、满腔热忱、打瓮墩盆、没世无闻、聚精凝神、挑牙料唇、倜傥不群、......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谢安年轻时对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的《白马论》不能理解,就去向金紫光禄大夫阮裕请教。阮裕写了一篇解说《白马论》的文章交给谢安。谢安对他的解说文更加看不明白,又去请教他。阮裕自叹道自己是强做解人。

【示例】你给我胡乱编派是哪一派的剑法,强作解人,不是太可笑了吗?”梁羽生《牧野流星》第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历史典故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这道诗在首字按排序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鹍鸡:古书指像鹤的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饥鹰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眼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白头如新历史典故精选_8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汉代)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释义】白头:头发白了,代指老年;新:新交。互相认识的时间虽久,却跟刚认识一样。形容交朋友彼此不了解。

历史典故

邹阳是西汉时期的齐国人,他听说梁孝王礼贤下士,就到梁国来游学,并上书给梁孝王,纵谈天下大事,以展示自己的才华。羊胜和公孙诡都是邹阳的朋友,他们也都是有才之人,但是羊胜嫉妒邹阳的才华,几次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终于有一天,梁孝王信以为真,下令将邹阳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不甘心就这样被人陷害,于是,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为燕国报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双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俗话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相知与否,不在于相处时间的长短。”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奉为上宾。

【成长心语】

友情是一种不能完全用理智去对待的情感。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与地位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时间亦无关。有些人,你即使与他相处一生,他也无法了解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有些人,你们即使只是初相遇,他也已经可以看出你心底最深处的渴望。朋友也是要讲究缘分的!朋友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你不仅要知道财富为何物,还要善于创造财富,善于从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知你心的朋友,并及时将那些永远无法沟通的人从朋友行列中驱逐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做贼心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贼心虚,成语,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亏心虚。成语出自: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做贼人心虚。”

原文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主管建州浦城县的时候。当时,有家富户被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祭祀它,把囚犯们引到钟的前面,当面亲自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是小偷的一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过了许久之后,带领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完之后检验他们的手,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审讯他,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原来是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成语故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成语共有82个,它是按第一个字的音序归类的。有的成语比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则需要探明出处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近水楼台,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八个神仙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八个神仙有的把葫芦变成一叶扁舟,有的把花篮当船,其他几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宝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张果老,他从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纸驴,吹了口仙气,它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驴了,他倒着骑在驴背上渡海。在渡海的过程中,他们各显神通,最终都顺利地渡过了东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各自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成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读完这本成语故事,我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到我读过的这些成语,妈妈经常会说我:“你还挺会用词的。”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用到这些成语,我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词句很生动。这就是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收获。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学成语,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鞭先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biān xiān zhuó

【出处】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解释】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先吾著鞭

【同韵词】以约驭博、闭关锁国、强死赖活、魂丧神夺、毂交蹄劘、才轻德薄、守约施搏、殴公骂婆、颠扑不磨、棋布星罗。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当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他曾经对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成语示例】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居安思危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龙鱼服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解释】: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例子】: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近义词】:微服私巡、白龙微服

【语法】: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成语故事】: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弊帚千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出处】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解释】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弊帚自珍

【相反词】视若敝屣

【同韵词】推陈出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暗室亏心、日久年深、日久月深、空谷之音、除旧布新、人约黄昏、白头如新、必躬必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示例】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与老师的小故事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印象中,发生在我身上的有许多故事,有欢乐的,也有伤心的,尤其是我和老师的故事更是五彩斑斓,最令我感动的是四年级开学后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余老师让我们把两条规律组合成一条规律,再得一个新的结论。我苦苦冥思,也想不出那道组合规律的答案,只好呆呆的望着黑板。谁知道余老师叫我回答这道题,我一下子愣住了,慢吞吞的站起来,余老师严厉地说:“把这两条规律合成一个新的结论是怎样的?”我紧张极了,额头上冒出一颗颗豆大的汗水,手不停地绞着衣角,低着头,根本都不敢看老师一眼。“想了这么久还没想出来?”余老师紧皱着眉头问我,不禁提高了音量。同学们全部都望了过来,那怀疑、嘲笑的目光就像一根一根的针扎在我的身上。

余老师叹了口气,放弃了再提问我。她叫了另一个同学,才叫我坐下来。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再也不敢开小差了。可是,却觉得这堂课怎么那么漫长啊!“叮叮叮”终于下课了!大家都去排队回宿舍洗澡了。余老师把我叫了出来,我一听,心里像兔子一样四处乱撞,以为老师又要教训我了。余老师却摸着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袁剑桥,你怎么能这样,要认真听讲才行。刚才是不是没有听懂?来,我再跟你讲讲吧!”这样,连续上了两节课的余老师顾不上自己喝口水,也顾不上坐着休息一下,拿着书就在走廊跟我再次讲解那个规律。听了余老师的再次讲解,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余老师看我懂了,又出了两道题给我做,直到我全部做对了,她才回到办公室去休息。

过了几天,上数学课时,我举手回答了几题,这几题恰好没人举手,放学时,余老师在队伍里表扬了我,同学们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我心里像比吃了蜜一样甜。

突然领悟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教导我时,不被其他同学知道,表扬我的时候,当众表扬,让同学们知道我多么聪明。老师对我的关爱,如春风,让人舒畅;如阳光,让人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尊敬老师父母日记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弟子规》里面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青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今天我们应该要学习古人孝敬父母

如果父母肚子不舒服,我就要帮父母揉揉肚子,捶捶背。例如昨天晚上妈妈肚子疼,我帮妈妈揉揉肚子,还找来暖宝宝给妈妈。

平常父母很忙,我就帮他们倒茶、洗脚、拖地、洗碗、做饭。

如果父母对我学习很不满意,我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上一层楼,不能让父母操心,这也是在孝敬父母。

父母给了我一切,我要永永远远孝敬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成语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精选

全文共 1821 字

+ 加入清单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下面小编就收集了2016成语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精选,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我们都背过一段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这二人之间的深仇大恨,要从他们的父辈谈起。

勾践的爹和夫差的爹互相攻伐,结怨已久。不想勾践他爹不争气,先死了。夫差他爹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兴师伐越。结果被勾践杀死。弥留之际,夫差他爹感觉十分窝囊,就跟儿子夫差说了四个字:“必毋忘越”。

就这么四个字,诸侯之间正常的权利角逐变成了世仇。吴越之间,烽火不断。

自此,吴王夫差日夜练兵,誓要报杀父之仇。勾践听到消息,冷笑一声,要来个先发制人。

这时候,勾践手下重要的谋士范蠡说话了。范蠡说:“发起战争是逆德之事,是谋之下策,我们得占领道德制高点,这场战争不能打。”

年轻气盛,又刚刚尝到胜利果实的勾践怎么听得懂这种高谈阔论。潇洒地说了声:“吾意已决”,结局就是窝囊地败了。

夫差把勾践围在夫椒,勾践又死皮赖脸地向范蠡求策。范蠡说:“你现在几近覆灭,就死皮赖脸地去求,先活命再说。”

越王不是项羽那种英雄,他放得下身段。委曲求全,颜面尊严都不要了。

夫差手下伍子胥不放他。伍子胥知道,勾践是个有能力和野心的人,再加上他手下的两名贤臣—种、范蠡,如果今天不灭了他,以后必然后悔。

伍子胥这样想没用,因为夫差不信他这一套。可能在夫差心里,他是个判决生死的神,他享受这种居高临下的快感,他不愿意永绝后患。

勾践三番两次地求,终于活了下来。

胜利与失败,一线之隔。这次胜利了,下一次可能就是覆灭。勾践和夫差最失败的决定,都是在成功之后做的。

这一次,勾践不死,那他就很难再死了。

勾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等着一雪前耻。凡是一个王该做的,他都做了。在吴国上遭受的耻辱,如烙印一般深入骨髓。勾践时时不忘,不断抚慰士兵,招兵买马。仇恨让他盲目,幸好手下有良臣。

大夫逢告诫他:“现在国家刚刚殷实起来,你搞这种动作,不是引火烧身么。吴国和齐、晋、楚、越关系都不好,德少功多,骄横狂妄。我们联合其他国家,并和吴国交好。让其它三国和吴国斗。我么坐收渔翁之利才行。”

勾践莽撞,但他听劝。对于臣子的计策,他的答案往往是“善”。而夫差,被胜利迷惑了双眼,从此泥足深陷。

当夫差要打齐国的时候,伍子胥说:“齐国对吴国来说,无非是疥廯,真正的心腹之患,是越国啊。要打也是先打越。”

夫差又是不听,伍子胥以死相逼,夫差才改变心意。

可怜的伍子胥,每一次的进谏,都做好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他不想输,可是王弱了,凭一己之力又怎么挽的回败局。聪明如他,或许在此刻,就已经看到了吴国的未来,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越国君臣一心,又有良策。种说:“我看夫差越来越嘚瑟。我们向他借粮食,试探一下他对越国的态度。”

雕虫小技,在吴国却激起了波澜。伍子胥坚决不借。夫差却沉浸在胜利者的喜悦当中,随手就借了。伍子胥绝望了,佞人趁机谗害忠良。夫差刺伍子胥宝剑,令他自刎。

伍子胥大笑:“我辅佐你父亲称霸,又拥你为王。当初你想和我平分吴国,我都没要。今天,你反而因为谗言杀害我。以后,就挖出我的眼睛,挂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

伍子胥便以这种悲壮且悲剧的方式离开了。君君臣臣,他一定懂得,自己不过是君主的一枚棋子,如果要怨,只能怨自己选错了主。但怨完之后,他还是要站在自己的棋位上,看着自家山河破灭,看着王国之耻洒遍全身,自己却不躲不藏。

越国高兴了,不仅除了伍子胥,他们还确定了,夫差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代表了,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

终于,在等着夫差举全国之力外出会盟时,越王兴兵,直奔夫差老巢。吴国只剩下一帮老弱病残,怎么抵挡的了越国兵威。可吴国终究是吴国,勾践知道自己并没有全胜的把握,就和吴国讲和了。

再过四年,越过又伐吴,经过三年的鏖战,终于把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数年之后,这个场景再次上演。但是,这次放下尊严,委身求生的是吴王夫差。而越王勾践,听了范蠡的建议:“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吴王卒。

《史记》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块,大体是说,勾践起了恻隐之心,想放过吴王,最后实在不忍心,反而是范蠡代替他进行的审判。可是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胜利者的粉饰。勾践是个狠心的人,称霸之后,开国功臣都不放过,更何况赐予他无尽屈辱的夫差。

我想,当夫差跪在勾践面前时,勾践一定是狞笑着,抽出宝剑,一剑刺入他心头。一剑不够,再来一剑,直到那血水,冲淡了嘴中苦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有备无患故事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传·襄公十一年》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释义:患,祸患。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故事: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 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 兵伐郑。

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 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 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 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 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 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 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

《尚 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 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 提醒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2:画饼充饥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