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枯石烂一系列的成语(20篇)

干干净净:没有污垢、尘土、杂质。小编收集了海枯石烂一系列的成语,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浏览

255

作文

1000

形容说话很有道理的词语四字成语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1  【显而易见】:形容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非常的有道理,非常的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2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3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4  【通元识微】: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5  【颠扑不磨】: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6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7  【攧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8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9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10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11  【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12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3  【怡然理顺】: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14  【名正理顺】: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15  【一理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6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17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18  【词强理直】:言词有力,道理正当充分。

19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20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21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2  【一贯万机】:贯:贯穿。把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

23  【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24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2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26  【通幽洞微】:通晓、洞察细微而幽深的道理。

27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28  【入理切情】:指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29  【贯穿融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贯通融会”。

30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31  【毋庸置议】: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32  【神会心融】: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33  【彰明昭着】:犹彰明较着。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34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35  【理正词直】: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36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37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38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39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40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1  【阐幽明微】: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42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43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44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45  【辞顺理正】: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46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47  【贯通融会】: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48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9  【冰释理顺】:释:消化;顺:通顺。冰层消融,理路通顺。比喻疑问都解开了,道理也讲通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无巧不成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无巧不成书

【汉语拼音】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近义词】:纯属巧合

【反义词】: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百川归海

【成语出处】源自施耐庵写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无巧不成书造句】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又在他乡遇到了你。

【无巧不成书的成语故事】

无巧不成书源自施耐庵,相传,施耐庵在写景阳岗武松打虎这回书时,横也写不好,竖也写不好,总觉得肤浅,没有神气,真是伤透了脑筋。正当施耐庵十分苦闷的时候,书房外传来一阵吵闹声。施耐庵不由地放下笔,站起身来,信步到门口,往外一看,只见邻居阿巧正和一条狗在恶斗。阿巧喝醉了酒,袒着胸,露着背,向那条狗拳打脚踢;狗也不示弱,一会儿扑,一会儿掀,一会儿剪,冲着阿巧乱叫乱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扑,阿巧闪身一让,顺势骑在狗背上一阵狠打,那条狗顿时动弹不得。施耐庵不禁看呆了,眼前似乎都是武松与虎搏斗的身影,刹那间,文如泉涌,施耐庵赶紧回到书房,一口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武松打虎。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笑着说:“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故事周记350字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下午,我和妹妹一起坐在家里看成语故事

妹妹看了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了。她一会儿要喝水了,一会儿又说要出去玩了,还一会儿跟我吵了。我想看来她是因为成语故事上的生字多,看不来,所以才会显得那么不耐烦,如果我读给她听,她一定会要听的。于是,我就对她说:“妹妹,你不要吵了,我来读给你听。这一些成语故事非常好看。”妹妹拍手说:“好呀,姐姐快读给我听!”于是,我就给妹妹读了起来。这一下,妹妹可认真了,一直听我读故事,再也不吵了。

我一边读给妹妹听,一边把成语故事中的一些好的段落摘抄下来。我把那些精彩的内容抄下来,那是因为老师布置我们的回家作业。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样边读边摘抄,妹妹坐在边上静心听我读故事,专心看我抄段落。这个下午我读了十则成语故事,其中有《拔苗助长》、《抱薪救火》、《闭门思过》……

我读得有点累了,但是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妹妹听到了许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千载难逢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齐众楚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qí zhng chǔ

【典故】绝学之馀,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

【释义】犹一傅众咻。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一傅众咻

【同韵词】还淳反古、超今绝古、千难万苦、故宫禾黍、投畀豺虎、敲山振虎、掩旗息鼓、如龙似虎、三钱之府、屈指而数、......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宋国国君学好为国家多办一些好事。孟子打比方说如果让楚国大夫学齐国话就应该请齐国的老师,而且把他置身于齐国的环境中去,不能给他一个一傅众咻的环境,那样就是想学也学不好

【成语示例】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猛志常在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读《山海经》后对其中精卫鸟衔枝填海与刑天至死不屈两个故事特别喜欢,他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作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出处】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解释】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大志

【示例】而他们犹有豪情似旧时,出关万里,猛志常在!  王蒙《狂欢的季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解释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成语繁体:殺鶏嚇猴

成语简拼:SJXH

成语注音:ㄕㄚ ㄐ一 ㄒ一ㄚˋ ㄏㄡ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杀鸡吓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杀,不能读作“sā”。

成语辨形:猴,不能写作“候”。

成语辨析:杀鸡吓猴和“杀一儆百”;都含有“惩罚一个来警诫其余”的意思。但杀鸡吓猴所警诫的可以是很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杀一儆百”所警诫的必须是多人。

近义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成语例子: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英语翻译:make an example of a few to frighten all the re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皮鞭下的猴子的故事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有一位好吃懒做的人,买了一只猴子,为他摘取水果。但是他对猴子很不好,只知道要猴子们帮他摘水果,不知道要给猴子奖励,猴儿们对他很反感。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思谋着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呵!

于是,他买了一群猴子,把它们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好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哪个猴子毛手毛脚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贴贴,说一不二了。这时,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

不错,猴子们挺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从此他的日子过得松松宽宽,逍遥自在。

这个不劳而获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赶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肚子呢?饿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给补充, 还用皮鞭抽打它们,哪个叫的响,哪个就挨得重。

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气,因为它们很知道皮鞭的味道。

这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空空的,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他们饿极了,主人又不在面 前,有一个大胆点的,便吃起果子来,其它的猴子看见了,都一直咽口水。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一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不禁大笑起来:“猴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

“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呗。”

猴子们一个个“嗤溜”“嗤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树上,捡最红最大的果子吃起来,一会就吃了个肚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坚壁清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字文若,颍川(今河南中部)人。他的祖父荀淑博学多才,德高望众,所生的八个孩子,个个才华出众,被人们称为“八龙”。他的父亲荀绲,曾经担任济南相一职。叔父荀爽,位居三公之列。出身于这样的名门望族,荀彧从小就耳濡目染,具备了治国安邦的经世之才。南阳名士何隅对荀彧推祟备至,认为他有辅佐君王的才干。

汉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以孝廉的身份被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后,他要求外派,当了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县令,很快又弃官回乡。回到颍川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颍川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天下有变,这里必定会遭受战火,应当尽早离开,不能久居。”但父老们都留恋故土,犹像不决。正好他们的老乡、时任冀州牧的韩馥派骑兵来迎接乡亲,荀彧就独自率宗族去了翼州。后来,董卓的部将李榷出关东一直掳掠到颍川、陈留一带,留在颍川的乡亲们果然多被乱军杀害。由此,人们不得不佩服荀彧的远见卓识。

荀彧在翼州待了没多久,就投奔当时以奋武将军的身份驻扎在兖州东郡的曹操帐下。曹操非常赏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拉着他的手说:“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啊!”将荀彧与辅佐汉高祖刘邦的名臣张良相提并论,可见他在曹操心中的重要地位。荀彧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从二十九岁起,一直以司马这个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为他出谋划策,直至曹操三分天下,建立曹魏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当时,曹操没有多少兵马,加上处于偏远之地,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前期荀彧做的主要工作是替曹操经营兖州,巩固后方。另外,他还不遗余力地为曹操招揽了不少人才,如郭嘉、钟繇、司马懿等。由于荀彧的加盟,曹操集团迅速壮大起来,为日后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94年,曹操借口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陶谦,他的老朋友张邈、陈宫却暗中与吕布勾结,以夺取兖州。吕布大军压境时,张邈为了骗取军粮,就对荀彧说吕布是来帮助曹操讨伐陶谦的。荀彧一眼识破了张邈的险恶用心,并果断采取对策:一面集中城中兵力准备对付吕布,一面急调东郡太守夏侯敦前来助守兖州。当时曹操带领主力去攻打陶谦,兖州城没有多少留守兵士,兖州州治鄄城里的不少官吏见大势不妙,就暗中与张邈、陈宫串通,好为自己留条后路。下辖诸县的官吏见吕布来势凶猛,审时度势之下,也纷纷选择投降,兖州情况危急!荀彧当机立断,在夏侯敦赶到的当晚,就安排他诛杀了谋叛的数十位官吏,这一招立刻稳住了人心和阵脚;同时,他又与程昱设计保全了范县、东阿县,与鄄城形成三足呼应之势。由于后方相对稳定,曹操回师后,很快得以整顿兵马,打败吕布,夺回兖州。

次年夏天,徐州牧陶谦去世了。曹操想趁机攻取徐州,再来对付吕布。但荀彧对曹操说:“自从上一次战争结束后,徐州方面己经结成同盟,加上现在正是麦收季节,对方必定会把粮食藏起来,再巩固城池,使曹军受困。万一到时攻不下徐州城,我们在附近又无法完成粮草补给,那么,用不了十天,咱们这支十万人马的大军,不用作战就会陷入困境。现在的兖州虽然一片残垣断壁,但好比是汉高祖的关中、光武帝的河内,可以作为建功立业的根基。”曹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荀彧又说:“假如现在我们分一支兵往东,去攻打陈宫,陈宫一定忙于应战,无法兼顾西边,我们就可以抽出人手把熟了的麦子收了。在粮草丰足的情况下,再去攻取吕布,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攻下吕布后,再与南方的扬州结为同盟,一起讨伐袁术,这样,我们的势力就能够延伸到淮河、泗水一带。假如现在舍弃吕布去夺徐州,就会陷入两难的处境:如果留守兖州的兵力多了,则攻打徐州不够用;留守兵少了,万一吕布乘虚而入,带兵前来攻打,我们就不足以应付。”听了荀彧的一席话,曹操茅塞顿开。他按照荀彧的方案行事,果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坚壁清野的意思】现指游击战中晢时撤退前,收藏物资,使敌人一无所获。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坚壁清野是什么意思)

加强防御工事,转移人口财物,收割已熟了的庄稼,以抗击敌人的入侵。

【活学活用】其实坚壁清野虽是兵家一法,但这究竟是退守,不是进攻。(鲁迅)

【妙语点拨】“坚壁清野”的战术来源于曹操欲攻刘备,有远见卓识的荀彧,足智多谋,谏说徐州收麦,必坚壁清野,以逸待劳。曹军如至,必久攻不下,兵马劳顿,不战而返。于是曹操转而集中攻打吕布。所谓兵法,须集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因素。荀彧谏言中的坚壁清野,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防守法。由于它主要主张严防死守,因此常与诱敌深入相结合,以达到困死、饿死敌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卷有益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大赛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乐学作文学校玩了一次有趣、有难度的游戏——成语大赛

上课了,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成语大赛。规则是老师在多媒体上放图片,大家把这个成语写在纸上,不可说出答案,否则减一分,看看我们今天的“成语牛人”是谁呀?”老师刚说完。大家的心情有的忐忑不安,有的激动不已,还有的胸有成竹。而我的心情却是提心吊胆,我很担心自己会输。

游戏开始了,第1关。有6题,可真难啊!我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只见第1题上画着:一个人在走,有一匹马,有一双眼睛在观看,旁边有一朵花。我心想:肯定是“走马观花”啦!第四题: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人打着“X”,又有一个“得”字。我心想:应该是“哭笑不得”。果然不出我所料,两题都答对了。可是最难的竟是最后一题:一只老鹰,一个大小的“P”,一只牛,一片枫叶;我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后来老师公布答案竟然组成了英文“happy new year”,翻译成中文是“新年快乐”。最可惜的竟是“鱼目混珠”。我猜成了“鱼目晕珠”。第2关来了,我只猜对了三个:“九牛二虎”、“画蛇添足”、和“鸦雀无声”因为那几个都是最简单的了。最难的是:一只狗,一堆火;一个跳起来的人,一堵墙,我一直想“狗火什么”?没想到是“狗急跳墙”。最可惜的便是第3题:草、木头、仙人掌、一个兵人,那便是草木皆兵了,我只想到了头尾两个。哎!我可真笨呀!

最难的第三关来了,老师放低了要求让我们前后两桌合作,我和一位暂时领先的女生合作。我俩只猜对了两个,一个最难的,一个最简单的。最简单的是:一只鸡、一架飞机、一个打碎的蛋、一把锤子在打东西。我原以为是“鸡飞狗跳”,后来那个女生说哪来的狗?明明是蛋,应该是“鸡飞蛋打”,果然对了。另一个最难的便是最后一题,只有一个气球,她说是“一气呵成”,我实在想不出来,便相信她。果然没错。最可惜的便是“妖魔鬼怪”了,一个妖头、鬼、骷髅、外星人。我俩一致认为是“失魂落魄”,一听老师说,才恍然大悟。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第一名。我和⑦号第二名。游戏结束了,我明白了,看来我懂得的成语还不够多,以后应该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好词好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姑妄言之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ū wàng yá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到儋州后,因偏远荒凉,常读书写作,邀请朋友“姑妄言之”讲笑话,晚年写笑话集《艾子》。

【出处】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庄子·齐物论》

【解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与“姑妄听之”连用

【近义词】随便说说

【相反词】姑妄听之

【英语】tell some body something

【成语举例】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成语造句】

◎ 这方面的原因笔者姑妄言之,可能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呆如木鸡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 ,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庄子中有一责小故事: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释读】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叶障木】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他乐坏了。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店主奇怪极了。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与哭泣相关的成语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抽抽噎噎] 形容低声哭泣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涕泗交颐] 眼泪鼻涕流满脸颊。形容哀恸哭泣。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向隅而泣] 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啼啼哭哭] 哭泣不止。

[哭哭啼啼] 不停的哭泣。

[昼吟宵哭] 昼夜哀叹、哭泣。

[惊天地,泣鬼神]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破涕为笑]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行号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椎心饮泣] 犹言椎心泣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椎心泣血] 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行号巷哭]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饮恨吞声]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牛衣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牛农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枕戈泣血] 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

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嚼齿穿龈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áo chǐ chuān yín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大将张巡守睢阳,被人尊称为“张睢阳”。他作战英勇,而且善于领导。在讨伐安史之乱时,他经常大声呼喊,鼓舞士气,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他情绪激昂,嚼齿穿龈。

【出处】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宋·苏轼《东坡题跋·偶书》

【解释】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仇恨

【相近词】嚼穿龈血

【成语示列】颜平原鼓烈气,握拳透爪;张睢阳愤义声,嚼齿穿龈。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人琴俱亡

成语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成语造句: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人字开头的成语

人面逐高    人老心不    人非圣贤    人而无信    人不可貌    人言可畏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包含有人字的成语

暗箭伤人    床头捉刀    春风风人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黎丘丈人    司马昭之    卧榻之侧    卧榻之旁    卧榻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出处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原句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原文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注释

(1)斗:指私人间的争斗。

(2)是:正确。非:错误。

(3)人小人:别人是小人。前一个“人”字,名词动用,意动用法。

(4)贼害:伤害,危害。贼,害。

(5)下:这里指自身,对自己。

(6)矣:语气词,了,常常单用。这里和语气词“哉”连用,其感叹的语气比单个的“矣”要重些,可译成“了吗”。

(7 )狐父:地名,以铸造好戈而著称。钃(zhǔ),刺,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深思远虑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想得很深,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班固《汉书·师丹传》。

故事

师丹,字仲公,为人廉正守道,很得皇帝的信任。

早在汉元帝时,王皇后生有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傅昭仪也生有一子,因这孩子非常聪明,元帝很是宠爱,封他为定陶王。这定陶王虽寿命不长,倒留下了儿子;汉成帝在位20多年,却没有太子。汉成帝死后,就由定陶王的儿子继承皇位,他就是汉哀帝。

汉哀帝登基以后,大臣们议论说应该尊哀帝的亲祖母傅太后为定陶皇太后,哀帝的生母丁姬亦应尊为定陶皇太后。但是师丹坚决不同意。因此,结怨于傅、丁两位太后。

这件事以后不久,有人向皇帝建议改革币制,控制物价上涨,汉哀帝征求师丹的意见。师丹认为这个建议有一定道理,民贫则国弱,会引起恶性循环。但是当主管部门具体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多数官员认为钱币发行的时间已很长了,要一下子改为龟贝,实行起来恐怕很困难。师丹听了各种意见,也觉得确有难度,决定暂不改变币制。

当时师丹年事已高,忘了将记录在案的各位大臣的议论收藏,以致记录草稿被书吏透露了出去。

傅、丁两位太后原本对师丹不满,这次抓住了攻击他的机会,就唆使族人上书给哀帝,告了师丹一状:身为朝廷重臣,却把绝密文件中的事情泄露出去,传扬到社会上,引起人心动荡,市场混乱。

哀帝接到奏告,交给朝臣讨论。给事中博士申咸、桂钦上书为师丹求情:“师丹大人腹中经略无人可比,现在有人为泄私愤竟用绝密材料事件来攻击他。师丹前后意见不一,虽然有欠深思远虑,但泄密的过错并不在师丹,用这个罪名来惩罚师丹,恐怕是不妥当的。”

汉哀帝是丁太后亲生、傅太后嫡孙,当然不能因为师丹曾是自己的老师而违反两位太后的意愿,最后作出决断:师丹没有尽心尽职,收去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官回家养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艰难险阻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励精图治,使晋国日益强大,准备挑战当时的霸主楚成王。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亲率大军进攻曹、卫小国,楚成王派大将子玉前去救援曹,告诫子玉说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什么艰难险阻都经历过,得小心对付。

【典故】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释义】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经历极为困难的境地

【相近词】荆棘载途、艰难曲折、险阻艰难

【反义词】一帆风顺、无往不利、万事亨通

【英文】difficu

【成语造句】

◎ 这是我们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所在。

◎ 然而,自从你信仰共产主义以后,不论在什么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你都坚贞不渝,从不动摇。

◎ 大马哈鱼可以说是在惊涛骇浪、艰难险阻的长途跋涉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郑和帅舟师七下西洋,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后征服了海洋,但遗憾的是未能留下正式的文献资料。

◎ 长征,充满了艰难险阻、流血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