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19篇)

人生因为表现自己而精彩,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会受到一些批评又或者是表扬,小编收集了表现自己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314

作文

40

备考作文应该多选择擅长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阶段,作文备考希望通过高密度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是不现实的,成考作文要多选择擅长表达方式。但也不能完全不写作文,还是需要压缩出适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精写精练精讲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把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的作文写作技巧、特点、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方面主要是指: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写作各个环节,如题目、开头、段落、结尾、选材、详略、过渡等等的技巧要求,都要符合特殊的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如考题:作文主题一定要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再追求新颖深刻。作文要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有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同学为展现自己的深刻、个性和才华,往往在这方面出现失控的现象,结果可想而知。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学生最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不是试验场,应对应该是以最稳妥的办法,而不要过分勇敢,或者想一鸣惊人,以身试考,成人高考《成考作文要多选择擅长的表达方式》。

如标题:文章题目一定要在能体现主题或表达中心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别致,能吸引眼球,引起阅卷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下点功夫,有许多技巧可以借鉴,如修辞、数字、公式、诗词、套用、流行与时尚等等。

如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加文采的方式,还可以运用排比手法以加强气势,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加新鲜感。

如各段落:每个段落开头或结尾的一句都非常重要,要尽量做到通过这些句子体现文章的逻辑思路和整体框架,体现清晰的构思路径。

其次,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选择自己擅长或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学生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有的情感丰富,擅长抒情想象,而有的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适合他们自身的表达方式也肯定不相同。作文一定要求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不要强迫自己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擅长抒情的抒情,擅长议论的议论,当然能力全面的自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说明事物

全文共 6341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给人准确的科学知识或正确思想。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和抽象事物说明两大类,词典、教材、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广告、解说词及科学小品等都属于说明文。

按写作方法,英语说明文主要分为下面六种类型

1.例证法 2.定义法 3.分类法 4.因果关系法 5.比较对照法 6.过程分析法

1.例证法

Our life today depends very much on energy. For example, machines have made our life easier than it used to be. The machines use energy, and energy is needed for heating, lighting, communications, carrying goods-everything. Factories use a great deal of energy to make the things that we use and buy and sell.

这段主要是讲能源问题。第一句为主题句,概括地说出"我们目前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接着用举例的方法从三方面说明能源的作用。

2.定义法

An ideal teacher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He should know his subject, but he can make mistakes if he is willing to learn. His personality is as important as his scholarship. An ideal teacher must be enthusiastic. He should be a bit of an actor and he shouldnt be afraid to show his feelings and express his likes and dislikes. An ideal teacher is one who grows, learns, and improves himself along with his students.

本段的展开是通过对"一个模范教师"下定义的方法,关键词"ideal teacher"在文中多次重复,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3.分类法

As far as political views are concerned, people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are the conservative people. Conservatives are opposed to sudden or great changes. Second are the liberal people. These people are in favour of progress and reform. But their opinions often seem too idealistic. Third are the moderate people. The moderates keep everything within reasonable limits. They are more practical in this hard world. In my opinion, most people seem to belong to this group.

本段把人按政治观点分为三类:保守派(conservative people)、自由派(liberal people)和温和派(moderate people),并对他们各自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4.因果关系法

Of the four seasons, I like spring best. I prefer spring because it is a season of much joy and gaiety. New life bursts out everywhere. Plants wear a green coat again and colourful flowers blossom in gardens and mountains. The old come outdoors for fresh air and the young plan for outdoor activities. Life becomes so energetic and happy.

第一句为本段主题句,末句是总结句。在主题句后, 作者用了四个句子阐述自己喜欢春天的理由。

5.比较对照法

I like having a twin sister. When shes happy, Im happy. When she feels unhappy, I feel the same. Often, I know what shes going to say. Sometimes, I know what shes thinking. I like what she likes. I hate what she hates. We like the same music, the same food and the same books.

这段采用AB交错的比较方式,阐述孪生姐妹的相同特征。这种写法较流畅自然,给读者的印象也更鲜明突出。

6.过程分析法

There are several steps to plant a tree. First, dig a hole large enough for the tree, but the hole should not be too deep. Second, put the tree in the hole so that it is straight. Third, put the earth back into the hole again. Push it down hard with your foot several times. Finally, water the tree well, as often as possible.

这段分析了植树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全段层次分明,连接词语(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的使用加强了语句的连贯性。

Exercises

例1 请根据Wang Hua 在学骑自行车时的几个步骤,写一篇短文,说明他是任何学会骑自行车的.

参考词汇: handle-bars 自行车把手 pedal 踏板 saddle 车座

Wang Hua is learning to ride a bicycle. Let’s watch him and see how he can get on his bicycle. He put his hands on the handle-bars. He puts his left foot on the left pedal, then he pushes himself hard forward with his right leg. Now he can move on together with the bicycle and his whole body is now on the bicycle. Then, he raises his right leg over the saddle and lower himself on the saddle. Now, he is on the bicycle and stepping the pedals hard with both legs. And the bicycle is going forward.

例2

请写一篇短文介绍如何乘坐伦敦地铁.

内容提示如下:

1. 在售票处(booth)购买辅币(token)需30便士.

2. 在入口处将辅币投入狭孔(slot),你就可以走下地铁.

3. 在站台等车时,要站在白线以外.注意你要去的方向.不要站错站台.

4. 上下车应迅速,因为车门关闭很快.地铁内规定不准吸烟.

注意:短文的意思要连贯. 字数:100个左右.

If you want to travel by underground in London, you should first find the nearest underground entrance and buy a token for 30 pence in the booth. After you drop the token into the slot at the entrance, you can walk down the stairs. Stand back of the white line while waiting for the train on the platform. Make sure that you ar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latform for your train. When the train arrives, get on or get off quickly because the doors of the train close quickly. 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e underground.

例3

家用电脑体积下,价格低,造型优美,简单易用,使用方便,灵活;可用于计算,记事,打电话,打印信件;儿童可用它来学英语,做游戏. 你通过家用电脑能学会怎样使用微机;为将来寻找工作提供便利;电脑工作比人快数百倍;我们已经得到电脑的巨大帮助.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介绍家用电脑的说明文. 字数120左右.

A Family Computer

A family computer is small. Its price is not high, and it has a good look. It can be used easily. You can calculate, make notes, call others and type letters, etc. Also, children can learn English or play games with it. Besides, you can use a family computer as a training computer. You can learn how to use an office computer, which can give you convenience to find a good job in a company. Computers can work hundreds of times faster than humans. We have been greatly helped by

computers.

例 4

请以The Importance of Trees 为题写一篇短文,说明保护森林的必要性.

1. 说明树木的主要用途:提供木材;吸水,防止水灾,旱灾;净化空气,美化生活.

2. 滥伐树木的危害;无计划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造成水灾.

3. 每年都应植树造林,使其为人类更好服务等等.

字数:100左右.

As we all know, trees are very useful. They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man as follows. First, trees provide us with wood and other products. Second, their roots can allow the rain to sink in and keep the soil, so they help to prevent droughts and floods. Trees can help clean air and beautify life.

Unfortunately, nowaday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lots of people fail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They have cut trees down in large numbers without a plan, which makes the soil washed away. They don’t know where there are no trees, the rain washes away the surface of the soil and this causes floods.

We ought to plant trees each year and carefully look after new trees in order not to make the forest slowly disappear.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the forest serve man forever.

例 5

根据下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推荐两本学中文的词典.

Dear Steve,

I’m pleased to learn that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are learning Chinese. I’d like to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two dictionaries. The English- Chine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s really a good one for beginners. It has 18,000 English words and 20,000 Chinese words. Besides plenty of examples, it has many notes telling you how to use a word. Xinhua Dictionary is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dictionary, and it has a vocabulary of 10,000 words. It may also be useful to some advanced learners of Chinese. Of the two, ECCED is the more expensive, costing 52 yuan, and XD costs 11 yuan.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want me to buy these dictionaries.

Yours, Li Yu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诗歌的表现手法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0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①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展情况。

②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③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④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的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强烈的感情。抒情时,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间接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记叙文表达方式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6.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多选择擅长自己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阶段,作文备考希望通过高密度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作文写作技巧:多选择擅长表达方式。但也不能完全不写作文,还是需要压缩出适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精写精练精讲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把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的作文写作技巧、特点、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方面主要是指: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写作各个环节,如题目、开头、段落、结尾、选材、详略、过渡等等的技巧要求,都要符合特殊的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如考题:作文主题一定要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再追求新颖深刻。作文要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有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同学为展现自己的深刻、个性和才华,往往在这方面出现失控的现象,结果可想而知。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学生最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不是试验场,应对应该是以最稳妥的办法,而不要过分勇敢,或者想一鸣惊人。

如标题:文章题目一定要在能体现主题或表达中心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别致,能吸引眼球,引起阅卷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下点功夫,有许多技巧可以借鉴,如修辞、数字、公式、诗词、套用、流行与时尚等等。

如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加文采的方式,还可以运用排比手法以加强气势,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加新鲜感。

如各段落:每个段落开头或结尾的一句都非常重要,要尽量做到通过这些句子体现文章的逻辑思路和整体框架,体现清晰的构思路径。

其次,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选择自己擅长或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学生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有的情感丰富,擅长抒情想象,而有的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适合他们自身的表达方式也肯定不相同。作文一定要求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不要强迫自己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擅长抒情的抒情,擅长议论的议论,当然能力全面的自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

全文共 98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触摸中考]:

一诺千金 (陕西2004年中考试题)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问题: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触摸中考]: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莱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硬。我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我当然没有要—条。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问题:为什么文章开头就交待“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请具体说明。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触摸中考]: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湖北黄冈2004年中考试题)

①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②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蓬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③……

④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问题:在第①段中找出与第④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触摸中考]: 洁白的木槿花 (杭州市2004年中考试题)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几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元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 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问题: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回忆在平日哪篇习作中曾经运用过什么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点拨训练、知识迁移。(一)心田上的百合花 (深圳市2002年中考试题)

①在一个偏僻的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的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他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子。”公开场合他们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的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的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的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执手,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的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花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边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它与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表现了什么?

(二) 两条珍贵的白鱼 (广州市2002年中考试题)

这件事发生在我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那时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一份工作。

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日常必要的工作以外,特别叮嘱我照顾好他的两条白鱼。

老板是香港人,来内地投资办公司的时候带来了两条白鱼。开业的时候,这座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嶙峋,一对白鱼浑身似雪,两只眼睛漆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傲慢但又极其优雅。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鱼是公司的吉祥物,曾给他频频带来好运。

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一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任务。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搬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以后长了一层滑滑的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一瞬间,从我手中滑脱,随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起应声落地。两条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命跳跃……同事小睛从电脑室里跑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待打来水救起白鱼时,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小睛说,白鱼恐怕活不成了。我的眼泪立时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第二天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鱼缸,把白鱼放进去,希望它们能活下去。然而,白鱼太娇嫩了,第三天一早,这对很贵族气的白鱼,肚皮已翻了上来,怎么办?怎么办?跑吧!我对自己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双休日,我跑遍了全市的宠物市场,最后终于发现这种鱼。一问:1100元一条!我吓呆了。可是,我拼命镇定自己,叮嘱好货主后,我回去凑钱。我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还差400元,离下月发薪水还有十几天,我只好找小晴借了500元并求她保密。

就在我把白鱼放在鱼缸里的当天下午,老板回来了。带着旅途风尘的老板踏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厅的鱼缸前驻足,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老板端详了两分钟之后,回办公室去了,我长长地吐了二口气,好险!

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发奖金那天,我听到小晴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哭,好像在申诉什么,有几句话清晰地传到我的耳朵里:"为什么扣我的奖金?有人把鱼缸打碎,白鱼死掉,她都没事,我不就打错几句话吗?......"

一会儿,老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感到身体发僵,惴惴地走了进去。

"你把鱼缸打了,白鱼死了?"

"是"

"你自己买的鱼缸和白鱼?"

"是"

"为什么你不一走了之?"

我抬头看了看他神情,他十分平静,我不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我也来不及多想,我只说:"做人要诚实,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父母和老师从小教给我的。"

"好!"老板突然大声说了这几个字,几乎吓了我一跳,他黝黑的脸上有了光彩:"我非常欣赏你的理由,下个月你到销售部任副经理,协助经理工作,怎么样?"

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不管曾受工怎样的委屈,毕竟我得到了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为自己能在涉世之初坚守做人的原则而感到欣慰。

问题:

⑴、文中前面的情节有多处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两处伏笔。

⑵、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是插叙,请找出来并概括该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同时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青木瓜之味 (山西省林汾市2004年中考试题)

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的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大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肖老师:……。”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件事虽已过去了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问题:请你在文章第①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三、自我检测,反馈质疑。 母 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也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种写作手法是 。

2、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 ”相照应,这样写的用意是 。

3、结尾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 之情。

4、读了此文,你有何感触?试把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

四、小结注意、布置作业

1、注意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2、注意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理解作用。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为表现人物服务,所以要理解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背”作用。

3、注意考虑各种手法并用。

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手法,阅读时先考虑文章整体,然后再深入段落。如《心田上的百合花》。

4、注意写作中运用手法要有必要和恰当。

写作应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应是水到渠成,非刻意去为,有必要才用,用也要恰当,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淳朴的话语,一个亲切的眼神,都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爱不需要任何修饰,就是能这么轻易地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篇文章,叫作《拐弯处的回头》。文章很简短,但其蕴涵的哲理却是深刻、耐人细细体味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受了一点小伤,便跑去告诉爸爸,希望能获得一些同情和安慰,没想到,他的爸爸理也没理他便走了。小男孩很伤心,认为自己的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可他的同伴们却安慰他说:“其实大部分的家长表面上装作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很爱你的。不信,你看,你爸爸在经过那个拐弯处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看你。”小男孩和同伴们看着,等到爸爸走到了拐弯处时,只见爸爸稍稍转过了头,眼光向这边看了看。小男孩笑了,他也哭了,晶莹的泪花从他眼角里流了出来……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也曾看到过很多很多的爱的表达方式。那是在学校的时候,一次,天气很冷很冷,因为是在春天,谁也没有料到天气会这么寒冷,所以,大部分的同学的家长都拎来了大袋小袋的衣服,生怕孩子会生病。跟往常一样,吃完了晚饭,我和徐卓影手牵手从餐厅回到了寝室。突然,我发现吴仪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张小纸条,出于好奇,我走过去拿起纸条看了看,纸条上写着:吴仪,换洗的裤子已经放在床上了,床底下还有一箱牛奶,注意身体,好好学习记住了。落款是爸爸。

简短的几句话使得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看看床上,摆放着一条叠得整整齐齐的裤子,床下有一箱吴仪爱喝的牛奶。多么平凡的字眼,却能体现出如此伟大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的表达方式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爱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之间,爱是小打小闹;同事之间,爱是互相帮助;亲友之间,爱是互相扶助,而我爷爷奶奶之间,爱的表达方式却是“互怼”。

记得去年过新年时,我们住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天晚上,爷爷奶奶计划着做芋头丸子,因为那是我最爱吃的。芋头丸子是由芋头和纯正的红薯粉制作而成的,需要第二天一大早去较大的菜市场购买。

第二天爷爷奶奶起得很早,当我们坐下吃早餐时,爷爷奶奶早已换好衣服。我喊着让他们吃饭,可他们笑着说早就吃完了。奶奶急急地准备出门,爷爷叫住了她:“老婆子,你去哪啊?”奶奶回答:“去买芋头和红薯粉啊,得早点去,晚了就没了。”爷爷又说:“你腿脚不好,还是别去了,我去就行。”奶奶瞪了爷爷一眼:“你也好不到哪儿去,好像自己十八岁似的!”“这么说你可就误会我了,我腿脚灵活的很,一年前我还跟茜茜一块儿上珞珈山呢!”爷爷一点儿也不服气。“那是一年前,一岁年纪一岁人,老先生,莫吹牛了。”奶奶不甘示弱。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爷爷奶奶差点吵了起来,爸爸和姑姑赶紧出来当和事佬,才平息了“战争”。

这场“互怼”的结果是:奶奶去了菜场,爷爷留在家里陪我写毛笔字。

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爷爷奶奶的“互怼”并不是互相嫌弃,其实是因为爱。

爷爷奶奶家住在老式单元楼的五楼,没有电梯,从一楼到五楼看似近,其实要爬许多层。每层之间是两段楼梯,加上地下室一共要爬十一段呢。而爷爷已经八十二岁了,手抬起来都会不住颤抖,这正是奶奶为什么不让他去的原因,这是奶奶对爷爷的爱;而奶奶也快八十了,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关节炎,这也正是爷爷不让她去的原因。而这,是爷爷对奶奶之间的爱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有爱。或许,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心中有爱,就算是“互怼”,又算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表现手法的技巧

全文共 6600 字

+ 加入清单

1、 文章表现手法:共九种。很重要。

(1) 对比:将两种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照比较。其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丰满;《都江堰》。

(2) 侧面烘托:借助对甲事物的描述,来表现乙事物,或者借助对同一事物某一方面的描述,来表现该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其作用:更有力地渲染,强调所要表现的事物。如《哀溺文序》《箱子岩》

(3)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性格展示,或为主要事件的发生,以及高潮的到来创造条件。其作用:为主要内容奠定充分表现的基础。如《拣麦穗》《柳敬亭说书》

(4) 暗示:不直接表述某个内容或意思,而是借助于读者的联想,用间接方法来表示。其作用:促使读者自己思考,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内容。

(5) 比兴:借助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主要在诗歌中运用。其作用: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6) 象征: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现某种抽象思想,事理的手法。其作用;使抽象的概念,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加强表达效果。如《秋夜》《拣麦穗》

(7) 白描;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以简练质朴的文字,勾勒对象的形象或神态。其作用:以少胜多,更加突出。

(8) 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议论。其作用:加深对叙述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如《箱子岩》《都江堰》

(9) 语意双关:明言在此,实际在说彼。如《毛颖传》。

2、修辞手法:共12种,很重要。

(1)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 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 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 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 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 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 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 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谈水浒人物与结构》

以上11种修辞手法,层递,反复,设问,反语这四种比较好判断,出现的频率也不多。而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诘则很重要,出现的频率也很多,望认真学习掌握。

什么是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下午 09:18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按特征分类有: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 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 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3、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 们 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 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 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 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 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 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 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 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 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 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 “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 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 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 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 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 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 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 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 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 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 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 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1、叙述

(1)概念和要求

(2)叙述的人称和视角

(3)顺序和倒叙、插叙和补叙、总叙和分叙

2、描写

(1)描写概念和要求

(2)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里、外貌)、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3)描写的方法:白描与工笔、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3、抒情(穿插运用)

(1)抒情的含义和要求

(2)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景)

4、议论(穿插运用)

5、叙述与描写的升格训练

6、议论抒情运用的升格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表现方式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小说用的是描写的方法。小说最常用的场景、人物肖像、动作形态描写和对话,故事就很少用。比如:

那是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高强手拿一本杂志,早早来到了电影院门前,只见一张大大的海报映入眼帘:愤怒的天使,这是一部从美国进口的热门大片。他看了看表,7:02分,电影开映二分钟了,她还没来。是不是没有看到我手里的杂志已经进去了?或者是出了什么事了?他不停地看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是进去好还是再等等。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白连衣裙的姑娘飘然而至,黑黑的长发如瀑布般披在肩上,手里也拿着一本杂志,乌黑的大眼睛上下扫描着高强,樱桃小口微微一启,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你就是高强?高强没想到她会这么漂亮,激动得语无伦次:我,我是,你,你就是白洁?

这就是小说的写法。如果是故事,就应该这样写:

那天晚上,高强第一次跟女朋友在电影院门前约会,两人都手拿一本杂志做为联络标记。电影是一部从美国进口的热门大片,叫愤怒的天使,都开映二分钟了,白洁还没来,高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是进去好还是再等等,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来了一个穿白连衣裙披长发手拿一本杂志的姑娘,问他是不时叫高强,高强没想到白洁这么漂亮,竟变得语无伦次起来。

你可以仔细比较这两段表现方式的不同,就知道什么是描写,什么是叙述。小说是写的,更倾向于文学语言;故事是讲的,更倾向于口语。(简单说也就是:小说是读的,故事是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散文的表现手法

全文共 2518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指的是诗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它是技巧和方法。

1.赋比兴:是《诗经》创作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兴为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以雌雄和鸣的雎鸠起兴,以采摘荇菜为比,以琴瑟钟鼓作结,叙述了“君子”对“淑女”的苦苦追求,描述了周代贵族社会的一个理想的婚姻模式。

2.用典: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3.衬托:“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4.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杜甫《春望》中“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6.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以人格化的手法写石灰的采石,烧石,泡用过程,托物言志,表达出诗人宁受千种磨难万般艰险甚至生命,也要保持节操,留取人生之清白。

7.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如: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画龙点睛,形象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心境氛围显得十分协调。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9.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10.欲扬先抑: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是为了反衬后文的“扬”。

如: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2.想像: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13.语序倒置:古诗常用倒装句,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浣女”、“下渔舟”,是“浣女归”、“渔舟下”的倒装;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两朝开济”,是“开济两朝”的倒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写诗人晚上赶路,在溪桥拐弯时,忽然看见以前熟悉的社林边的茅店,将“茅店”置前加以突出,表达诗人对它怀有特殊感情,这是不大容易看出的倒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常用的表达方式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的表达方式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爱是什么?

爱是风,爱是雨。爱有时是激昂的,澎湃的,爱有时又犹如一片羽毛从身上滑落时的温暖的柔美。

当你用手轻轻抚摸小狗身上柔软的毛时,你就付出了爱。而小狗冲你摇了摇尾巴时,你的爱就得到了回报。

当小溪在岩石间穿梭,它轻轻触了触岸边摇曳的小草,向它问好。这,也是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当老鹰将小鹰走出温暖的巢穴,当小鹰还没有长出丰满的羽毛时,就让它在狂风中练习飞翔。当小鹰被风残忍地卷起,又被老鹰再次重重抛下。山谷边树木的残枝上,依稀可见小鹰身上掉落的羽毛。可小鹰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学会了飞翔。你难道能说老鹰不爱小鹰吗?不,你不能,因为这也是爱,只是表达方法不同罢了。老鹰的爱,叫做舍弃。

当好心的人将仅有的钱捐给贫困的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免受饥饿之苦,寒冷之痛,重返校园,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尽管有人说他很傻,但,他仍相信自己是对的,因为他知道等那些孩子长大了,就会报效祖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好心人的爱是奉献。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不是爱,这是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他们一定认为帮孩子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受任何委屈,任何伤害。可他们是否知道,这种爱,叫做溺爱。

我敢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严厉管教,有的狠心对待,有的慈爱善待,有的细心呵护。爱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有严有松,有恶有善,尽管他们的出发不同,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表现手法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表达爱的七种方式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这个世界后,我爱上很多人,或许他们也都深爱着我。我知道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人彼此相爱,却相互误解,其实不是不懂爱,只是不懂得去表达

在这个世上,我最深爱的人,是我的母亲。

小的时候,经常用小手环住母亲的腰际,尽管手太短未能将母亲的身体整个围住,但还是尽力拥住母亲,对着母亲的左耳,小声地,用心的说着我的甜言蜜语。

长大后,我不再用言语向母亲表述我的爱,只是借着每年母亲节的契机,用不同的方式向母亲讲述我的爱,表达我的依赖。

爱心卡

那一年,我九岁。

掏光存钱罐中的小硬币,跑遍大街小巷的文具店,只为买尽各种颜色的彩笔、彩纸。那是我梦想中的彩虹,犹记得幼年时初遇雨后彩虹,我承诺母亲,有一天,我将亲手为她奉上一条七色的虹桥。这虹桥,将永远沉载着我们深沉的母女情。

我将自己心中的甜言蜜语一一协商,第二天早早起床,悄悄地走进母亲的房间。看着沉睡中的母亲,她的脸上微微显露着笑意,我不忍打断母亲的美梦,只是将爱心卡放于母亲床头,便悄声离去。

康乃馨

很多人觉得送花很俗套,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放学路上,路过花店,用身上仅有的十五块钱买了一朵康乃馨,没有很美,没有很贵,但我相信话语会替我说出祝愿。悄悄溜进门,看到厨房中母亲忙碌的身影,走上前,踮起脚,轻轻的拍拍母亲的肩,母亲回过头,看到我双手奉上的花儿,微微一愣,随即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笑容。

短信

这一年,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

我将自己想说的,说不出口的一字字打出来。那夜我彻夜未眠,开始只为等待零点准时发送祝福,后来却是满心的欣喜。

母亲看着我的熊猫眼,心疼着责备道:“下次可不许这样了。”我微微点了点头,后来发现母亲经常偷偷地看着短信发笑,我闻着,那是幸福的味道。

合照

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

一大早,趁着这般美好的天气、柔和的阳光。我将忙碌中的母亲拉到大树底下,“咔嚓”一声,相机为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我将照片调成电脑的屏保,犹记得那日母亲沉迷的陶醉。

情歌

小的时候,听得最多次的情歌便是“老鼠爱大米”。我不懂老鼠对大米的爱,我只知那不如我对母亲的爱来的深沉。

长大后的我,肉麻的话实在说不出口,忽然灵机一动,将它唱成一首歌,并设置为母亲的手机铃声,我坚信它会感动我的母亲,那个我深爱的人。那是我想,尽管我没有凯利斯威那般动人的天籁之音可令万千山河为之沉醉,但至少可把母亲的心溶碎。

拥抱

这一年我十四岁了,身高虽然依旧不及母亲,但也可拥住那多年来沉藏于身边的亲情。我与母亲紧紧相拥,没、那个拥抱,很久很绵长,我想让母亲知道她的爱对我有多重要。

很久没有抱母亲了,上一次的拥抱如今回忆起来太远太迷离,也许在漫长的成长路上,我失去了拥抱的勇气。就这样,我拥抱着母亲,像那野地里的向日葵,依偎着阳光,仰望着太阳。

扫盘

地上的每一位母亲,总是想着把最好的给儿女,念着儿女一世笑颜。母亲节,原应是母亲坐等吃饭,母亲却早早的起床为我们做饭。饭菜,很香很丰盛。她呆坐一旁,看着我一口一口吃下饭,一脸满足。我不明白母亲为何这般傻,从不会考虑自己地为我们付出,许是母爱的力量吧。一时之间不知自己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只是不停地吃,直至盘子见底,用行动告诉她——真好吃!

我知道,我对母亲的爱不及母亲对我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依旧可以自豪地、大声地说出那份爱,因为我认为它不渺小,不卑微。我用我的方法,把爱告诉她,对她说:“母亲,你是我深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什么叫表现手法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奉献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读《海的女儿》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海的女儿》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安徒生。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繁华美丽的宫殿,海王和他的女儿们就住在里面;其中,最小的人鱼是最漂亮的,而且,她的歌声无比动听。小人鱼最喜欢听祖母讲人类世界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她对人类世界充满了好奇;她还知道,在自己十五岁生日那天,就可以亲眼看看美丽的人类世界了。于是,小人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那一天。这天晚上,小人鱼亲眼看见了美丽的人类世界;这时,她看见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一艘漂亮的大船,船上站着一位英俊的王子,小人鱼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王子;可是,到了午夜时分,大风大浪打翻了船,王子掉到了深海之中,小人鱼径直向王子游去,小人鱼救了王子,在王子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然后,就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等待好心人救走王子。终于一位漂亮的姑娘救走了王子,回到海底后,小人鱼找到巫婆,恳请巫婆把她变成人,可是,小人鱼得用自己的声音交换,走路像在刀尖上一样疼痛,更重要的是,如果王子跟别人结了婚,那么第二天早上,小人鱼就会变成泡沫。就这样,小人鱼变成了人,可最后,却为王子付出了性命。

看完这个故事,我认为主人公——小人鱼既善良单纯又天真,为心爱的人付出了这么多,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奉献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真钦佩小人鱼,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