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业精于勤是关于什么的成语【精选20篇】

中华成语博大精深,成语种类繁多,那么关于业精于勤是关于什么的成语有哪些?或许你知道的不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成语,希望你喜欢。

浏览

4353

作文

1000

成语权宜之计故事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权宜之计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后来,人们引用“权宜之计”这个成语,来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同仇敌忾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神态的词语或成语

全文共 3024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描写神态的词语成语,欢迎阅读。

1、【神清气朗】:①描写人心神清爽。②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2、【神清骨秀】: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正端庄秀美。

3、【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描写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4、【神清气闲】:描写人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5、【道貌俨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6、"【低唱浅斟】: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描写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7、【睁目张须】:瞪起眼胡须竖起。描写怒气冲天的神态。

8、【神采焕然】: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9、【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10、【投袂而起】:投袂:挥动袖子。描写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11、【正义凛然】: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貌。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12、【摇首顿足】:摇着头跺着脚。十分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13、【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14、【神闲意定】:精神或神态悠闲心意专一稳定。

15、【似醉如痴】:犹如醉如痴。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16、【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貌。也描写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17、【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

18、【神仙中人】:对容貌端美神态飘逸者的美称。

19、【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描写恭敬畏惧的神态。

20、【轩昂自若】:轩昂:描写气度不凡。描写人的气度不凡神态如常。

21、【瞠然自失】: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描写失神的神态。

22、【舌桥不下】:描写惊讶的神态。

23、【雍容雅步】: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24、【形输色授】: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描写男女相悦。

25、【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描写焦急的神态。

26、【昭威耀武】:昭:明显;耀:显扬。炫耀武力显**风。描写得意夸耀的神态。

27、【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貌。

28、【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描写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29、【形如处女】:描写举止神态像处女一样文静。

30、【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状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描写十分镇静。

31、【披襟散发】: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描写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32、【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描写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33、【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描写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3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貌;若失:象失去依靠。描写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35、【眼饧骨软】:眼饧: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描写迷?疲倦的神态。

36、【神色不挠】:神态脸色没有改变。

37、【皱眉蹙眼】: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描写不满的神态。

38、【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描写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39、【如痴如醉】: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40、【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41、【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趣;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仪态。

42、【丰度翩翩】: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貌。描写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43、【舒眉展眼】: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貌。

44、【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先的样貌。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45、【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46、【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47、【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描写情绪激动的神态。

48、【眄视指使】:描写骄傲的神态。

49、【咆哮如雷】:描写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50、【笑容满面】: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描写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51、【吮毫搦管】: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

52、【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

53、【神清气爽】:①描写人神志清爽情绪舒?。②描写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54、【如碎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55、【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56、【如醉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57、【怀铅吮墨】:怀铅:带着铅粉笔以备涂改;吮墨:用口含毛笔尖。描写写作时构思的举动和神态。

58、【灰头土脸】: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貌。也描写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59、【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描写舞姿优美。

60、【怒目戟指】: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描写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61、【望尘拜伏】:描写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62、【杀鸡扯脖】:描写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63、【老气横秋】: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描写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描写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描写缺乏朝气。

64、【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描写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65、【神清气全】:神态清朗元气充沛。

66、【如醉如痴】:描写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67、【垂头塌翼】:塌:下垂。耷拉着脑袋下垂着翅膀。比喻情绪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态。

68、【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69、【眼观鼻鼻观心】: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70、【桃李精神】:描写妖艳娇媚的神态。

71、【伸头缩颈】:描写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72、【戟指怒目】: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描写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73、【杀鸡抹脖】:用手在脖子上比划。描写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74、【如痴如狂】:描写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75、【雍容闲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76、【散发披襟】: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描写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77、【咬指吐舌】:咬着手指甲吐出舌头。描写害怕的神态。

78、【风流旖旎】:风流:风度和韵致;旖旎:愿意指旌旗飘扬的样貌引申为柔美的样貌。描写风韵娇柔。多指妇女的神态。

79、【宣威耀武】:耀:显扬。炫耀武力显**风。描写得意夸耀的神态。

80、【扼腕兴嗟】: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描写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81、【衣冠甚伟】:伟:壮美。人的仪表神态端庄完美。

82、【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83、【眉梢眼角】:眉梢:眉毛的末尾部分;眼角:上下眼睑的接合处。描写眉眼含情示意的神态。

84、【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85、【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貌。同“行色匆匆”。

86、【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貌。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貌。

87、【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描写傲慢不羁的神态。

88、【泼声浪气】: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描写撒泼的神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置之度外故事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

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上述《后汉书》所载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千钧一发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0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千钧一发

【拼音】: qiān jūn yī fà

【解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成语】: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它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故事2: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2] 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有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简(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因为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抨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承的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是从张之洞开始,依次考察刘坤一、袁世凯、端方等清末督抚的文教施设,探索“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

好发纵横捭阖的议论,坚守儒家义理,热衷诗酒交游,关注学术文教,这些旧时清流党的气质,逐渐凝结为张之洞周边学人圈子的底色

在众多晚清督抚当中,张之洞的幕府能够独树一帜,吸引大量学人。这跟他早年参与“清流”的经历,也就是李鸿章所谓“书生习气”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

张之洞功名早达:十六岁高中顺天乡试解元,二十七岁时会试中式,殿试被点为探花,随后进入翰林院。在此前后,他结识了翁同龢、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澂等活跃于京城的学者型官僚,成为这一时期京城士大夫交游的重要组织者。同、光之交的京师学人交往,不仅孕育了金石考古的专门之学,更从学人之间频繁的诗酒交游当中,滋长出一股清议的意气。光绪初年,随着中俄伊犁之争、中日琉球之争、中法越南之争等边疆或藩属问题的激化,外交局面再次严峻。张之洞呼吸领会到这种风气变化,及时从金石考订圈子淡出身影,加入当时翰林院中热衷于言事的“清流”行列。

所谓“清流”,是古已有之的对清议集团的称呼,以朝臣的犯颜直谏为标志,同时包涵了东汉党锢、宋代太学生、明末东林党等泛化的士大夫言论势力。

晚清“清流”区别于前代清议的一大特点,在于其主体并非负有言责的谏官,而是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宝廷等翰林院的“讲官”。他们平日沉溺于诗酒唱酬、金石考据、校勘收藏,一旦有事,就联翩上疏,鞭挞权贵,弹劾督抚,在朝堂上形成道德舆论的压力。与以往近代史教科书塑造的“顽固派”印象不同,这些翰林院出身的清议分子由于品级较高,大多视野开阔,究心时务,既有与督抚进行交涉的资格,又具备相关学养和人脉。他们自负才情学问,对西方的政治、外交、学术大都有兴趣,喜欢纵横捭阖地漫谈国际形势,甚至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座上宾。

1884年中法战争成为“清流”命运的转折点。张佩纶、陈宝琛、吴大澂等清流人物纷纷被外派会办防务,却因战事不利而沦为举国非笑的对象。甲申以后,“清流”势力几乎全军覆没。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张之洞。此前他被外放为山西巡抚,战争期间又临危受命,署理两广总督,实际上已从翰林清流摇身一变而为封疆重臣。

“清流”经历对于外任督抚的张之洞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段年少轻狂的往事。作为清流仅存的硕果,张之洞在他的幕府和属下的书院书局中安置了许多清流人物,如梁鼎芬、吴兆泰、缪荃孙、沈曾植、郑孝胥、陈庆年、陈衍等,多为当年翰林院清议分子的后辈或门生。当时京城里流传的话头是:“有好主人在,不患无书院坐。”即便在朝中得罪了人,也还有张之洞这样的“好主人”,为清流士大夫提供出路。好发纵横捭阖的议论,坚守儒家义理,热衷诗酒交游,关注学术文教,这些旧时清流党的气质,逐渐凝结为张之洞周边学人圈子的底色。

张之洞从提倡新学的先驱蜕化为新、旧之间的调和者,并非退步,其实这正是他出入于“清流”和“洋务”两个群体、两种阅历之间所获的进境。

今人提起张之洞,首先映入脑帘的,恐怕是“洋务派”三个字。说起“洋务派”或“洋务运动”,张之洞绝不是始作俑者。若是从曾国藩、李鸿章等兴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算起,怎么也有三十年了。张之洞大规模从事洋务,是受“甲申马江一败”的刺激,在晚清督抚队中已属后起者。枪炮、铁路、钢铁、纺织等形而下的“器物”制造,更非“清流”出身的张之洞的长项。在一开始,他只能亦步亦趋地摹仿甚至请教李鸿章、盛宣怀等洋务重臣经验。如何将昔日“清流”经历及幕府中清流学人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使其翻出与曾、李系统截然不同的新面目?这是张之洞作为“洋务殿军”必须直面的难题。

大概在1890年前后,张之洞曾致信王韬(1828-1897),请他在上海聘洋人翻译西学书籍。不过王韬返回的题名为《洋务辑要》的稿件,不很令人满意。张之洞不得不从李鸿章那里请来精通洋务的杨模、杨楷兄弟,组织人员修改译稿。这位杨楷就是清末民国时期有名的杨道霖(1856-1931),赵元任夫人杨步伟的祖父。当时他有一封致张之洞的长信,信中详细列举了编辑洋务书的人员、分工和进度。参与重修者,除了杨模、杨楷,还有汪康年、华世芳、叶瀚、秦坚、王镜莹、钟天纬等,多半来自当时活跃在上海周边的新学圈子。更重要的是,这部洋务书采取分门编辑的方式,列有疆域、官制、学校、工作、商务、赋税、国用、军实、刑律、邦交、教派、礼俗共十二门类。其中,官制、学校、刑律、教派、礼俗五门,涉及西学的制度文化层次,在甲午战争以前,应属较为领先的构想。

在我看来,正是张之洞及其周边学人的“清流”背景,使他们在面临西学、西政冲击时,能够保持对于制度、文化、风俗、教育等内容的高度敏感,从而实现“洋务”的内在化突破。“洋务”和“清流”在思维方式上并没有对立,他们大体都是中体西用论者,在人脉上也多有联系甚至重叠。但出自“清流”的张之洞系统,与出自军功的李鸿章及其后继者不同的是,前者衡量中西文化整体的标准,逐渐从“功利”返回到了“义理”,于是洋务自然就从器物流入了制度、文化、教育,甚至伦理。人们看到张之洞晚年逐渐从提倡新学的先驱蜕化为新、旧之间的调和者,视之为退步。其实,这正是张之洞出入于“清流”和“洋务”两个群体、两种阅历之间所获的进境。

张之洞学人圈附着于体制内部的特性和执着于名教义理的底色,这段学术史上的大事因缘,却在近代中国日益趋新求变的社会氛围中逐渐黯淡下去

在清初康雍乾时代,皇权较为强势,他们主张“君师合一”,利用全国性的思想统制和文化工程,对从理学到考据学的学风转移发挥了引导作用。到了嘉庆、道光、咸丰以后,政治上“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文化权势也逐渐向握有实权的督抚转移。“君师合一”下移为“官师合一”,毕沅、阮元、曾国藩等以督抚的身份和资源提倡学术文教,或编辑大部丛书,或创办经古书院,或经营官书局。张之洞学人圈的成立,正是在清代封疆大吏主持风教传统的延长线上。

近代中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旧范式已残而新范式未立的过渡时代,学界中人对外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学人交往等外缘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近代学术思想史上最激烈的交锋,无不是在“群”与“群”之间展开。在此过程中,学人圈边缘人物的倾向有可能被核心人物中和。如庚子事变期间,张之洞与刘坤一等督抚主持“东南互保”,张幕下的钱恂、汪康年等则与海外“勤王”势力颇有纠缠,甚至有意鼓动张之洞离开清廷而独立,旋即被张之洞、梁鼎芬否定,付之以镇压自立会起事的果断措施。而张之洞作为群体核心人物的个人意志,也有可能受到整个学人圈氛围的制约。庚子以后,张之洞受八国联军入侵的刺激,觉得一切必须尽变西法,从皮毛学起。这种“全盘西化”的议论,遭到周边梁鼎芬、沈曾植等人抵制。最终他与刘坤一联合上奏的《变法三疏》,仍采用了较为折衷的论调。

“群”是晚清人受西方社会学启发而特别重视的一个观念。不过以往学界往往只重视思想倾向进步的“新学群体”,如学会、报社、政团、政党等,却对士大夫社会固有的交游传统不无忽视。事实上,康梁一派新学群体的发生,本身就以“清流”等士大夫群体为土壤;而如南社等革命团体,更完全继承了唱和、雅集、拍曲、评选诗文等晚明以来士大夫交游的外在形式。清末以张之洞为中心的学人交游,正是处于新旧之间。然而,由于张之洞学人圈附着于体制内部的特性和执着于名教义理的底色,这段学术史上的大事因缘,却在近代中国日益趋新求变的社会氛围中逐渐黯淡下去。在张之洞等晚清督抚身后,地方主政者甚少自负向读书社会输送学术新经验的使命,也再难聚集起足以在学术文化史上留下印记的学人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佣中佼佼

【汉语拼音】yòng zhōng jiǎo jiǎo

【近义词】:庸中佼佼、鹤立鸡群、 出人头地、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独占鳌头、 登峰造极

【反义词】:碌碌无能、滥竽充数

【成语出处】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李贤注:“佼,好貌也……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

【成语解释】指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佣中佼佼造句】 小刘从小学习努力一直在孩子们当中佣中佼佼。

【佣中佼佼的成语故事

帝说:“你真不愧是那种铮铮的硬汉子,庸人中的优秀人才啊。”又说:“各位大为无道,所过之处,诛死老弱,对社稷撒尿把井水锅灶都污秽了。但还有三个好处:攻破城邑遍于天下,没有抛弃原来的妻妾,这是一个好处;立君主能用刘氏宗室,这是第二个好处;别的盗贼立了君,走投无路时往往拿着他的首级投降,自己以为立了功,你们却让盆子活着来降我,这是第三个好处。”于是令他们各与妻子住到洛阳,每人赐住宅一区,赐田二顷。

这年夏天,樊崇、逄安谋反,被诛。杨音在长安时,对赵王刘良有恩情,赐爵关内侯,与徐宣都回乡下,死于家中。刘恭为更始杀了谢禄,自缚下狱请罪,被赦免不杀。光武帝怜爱盆子,赏赐他很多东西,以他为赵王的郎中。后来眼生病,眼睛瞎了,就赐他荥阳一带的均输官地,开设铺店,让他终身食用这里的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巧发奇中的经典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西汉武帝时,迷信之风盛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以为求神祭神可以使子孙尊显,民可以益寿延年。有些以祠灶为业的人深得皇帝的尊崇。

当时,有一个叫李少君的人,被汉武帝召至宫中。李少君无妻无子,他隐匿自己的年龄,装神弄鬼,自言能用药物,使人长生不老。不少人很迷信他,争相馈赠。

少君也确实有点小能耐,常常能说出上百年以前的事实而且准确无误。有一次,他和武安候田蚡在一起饮酒,座中有一位九十余岁的老人。李少君对这位老人说,我曾经和你的祖父共游过某地。这位老人在孩子时曾随祖父到过此地,举座都为李少君的话而惊奇不已。还有一次,汉武帝召见李少君,说有一件旧铜器,问他认识否。

李少君说:“这是齐桓公十年时放在柏寝的那件铜器。”后来证实就是此物,宫中诸人大为惊骇,都以为李少君是个神人,可能已是数百岁的人了。司马迁把李少君这种时时发言有所中的才能称之为“巧发奇中。”

后人用“巧发奇中”来形容善于发言而能适合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接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课间休息,覃老师带我们大家玩了成语接龙游戏,老师一宣布完游戏规则,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小陈兴奋地催促老师快点开始,佳硕呆若木鸡地坐在椅子上,似乎害怕会在游戏中输掉,而小微则开心地说“只要接不上,我们就可以看节目表演啦!”。

第一轮游戏开始了,覃老师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先给大家来一个简单的热热身,九九归一。”小朱站起来大声说“一心一意”,我站起来想了想“一马平川”这个成语脱口而出,小轩接着说了“川流不息”,轮到小恬了,她站起来挠挠头,想不出来,只好上台给大家表演节目,她背了一手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北》。

第二轮开始了,一条条成语在教室紧张、响亮的传递着,“海阔天空”、“空空如也”……,到小吴这里突然卡壳了,只见她红着脸,嘴唇嚅动,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她大方的走到讲台前面,为我们背了一首李白写的《静夜思》。

最搞笑的要属第三轮了,成语接龙游戏在佳硕那里停了下来,只见他羞答答地走到讲台,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他大声地背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曲项向天歌”,教室里一下发出了开心地笑声,佳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覃老师指出他背诵过程的错误,他才恍然大悟。

游戏还在继续,教室里时不时传来阵阵地笑声和掌声,大家玩地都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笑里藏刀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贞观八年,也就是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出巡。途中,他发现了一个才学出众的人,不禁起了惜才之心,极力向朝廷保举,此人被补为门下省典仪。

这个人就是李义府。

唐太宗很想试一试李义府的才学深浅,便召他入宫,令他以“咏鸟”为题,当场吟诗一首。李义府倒不慌张,脱口吟道:“日里扬朝新,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言下之意,渴求朝官。

太宗听后,备感满意,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当场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并侍晋王李治。

李义府虽有才学,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他一副谦和温顺的样子,与人说话面带微笑,十分可亲可敬,但他的内心则阴险狡猾、偏狭刻毒,暗地里置人于死地。当时,人们都说他笑中有刀,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李猫”。

公元650年,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

高宗想立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为后,但又怕朝堂群臣非议,迟迟不敢表露。李义府揣度上意,早已心领神会,就上书给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乃人心所向,请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

这样一来,高宗大喜,武昭仪也秘密派人送礼答谢。

李义府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他仰仗高宗与武后的恩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结党营私,曲意逢迎。一时间,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洛阳有一个女子淳于氏,因罪获狱,被押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李义府听说这女子长得美丽无比,顿起淫心。他密令大理寺丞毕正义徇私枉法,削免其罪,准备纳其为小妾。

但是,这件事做得并不严密,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当时的大理寺卿段定玄将此事奏给高宗,高宗便派给事中刘仁轨追究淳于氏一案。李义府怕事情败露,逼着经手这件事的毕正义在狱中自尽,自己得以开脱。

李义府之虚伪险恶可见一斑。

现在人们常用“笑里藏刀”形容外表和气,内心阴险毒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料事如神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成语简拼:LSRS

成语注音:一ㄠˋ ㄕˋ ㄨˊ ㄕ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料事如神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料,不能读作“liáo”。

成语辨形:料,不能写作“科”。

成语辨析:料事如神和“未卜先知”;都可以形容人很有预见性。但料事如神是褒义成语;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很有预见;显得庄重真诚;“未卜先知”是中性成语;可用于肯定;也可用于否定。

近义词:心中有数、先见之明

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

成语例子: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英语翻译:predict with miraculous accuracy

俄语翻译:прáвильный расчёт

其他翻译:aussi prévoyant quun dieu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果然是烧了这两座。孔子说桓公杀兄夺位,僖公杀弟篡国,这是天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猜成语大赛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作文课上,方老师宣布:“我们来玩一个‘看动作猜成语大赛’的游戏吧!”同学们欢呼雀跃,有的同学还站在椅子上大声叫好。接着,方老师说了比赛规则:台上同学做动作,台下同学来猜台上同学的动作是表示什么成语,猜对的奖一朵红花。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方老师请森炀来比动作。只见森炀一上台就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做完了动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方老师请了思远来回答,思远说:“我看森炀神情很难过,又低着头,我猜是垂头丧气。”只见森炀微笑地点点头,方老师奖了森炀和思远各一朵红花,他俩开心地回座位。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方老师请楚凡上台比动作。只见楚凡跟方老师说了几句悄悄话。害得我们伸长脖子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我终于想出了这个成语,于是高高地举手,方老师请了我来回答,我说:“是窃窃私语。”“哈哈,猜对了!”方老师点了点头,奖了我一朵红花。我开心得跳起来。

不知不觉中下课了,猜成语大赛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亡国怨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论衡·解除》:晋中行寅将亡,召其太祝,欲加罪焉。曰:“子为我祀,牺牲不肥泽也,且斋戒不敬也,使吾亡国,何也?”祝简对曰:“昔日吾先君中行密子,有车十乘,不忧其薄也,忧德义之不足也;今主君有革车百乘,不忧义之薄也,惟患车之不足也。夫船车饬则赋敛厚,赋敛厚,则民谤诅。君苟以祀为有益于国乎?诅亦将为亡矣!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中行子乃惭。

晋国的中行寅,在家族大难当头的时候,召来掌管祭祀的太祝,想问罪处治。

他质问道:“你为我祭祀,想必是供神的三牲祭品不肥美,斋戒的心境不虔诚,以致激怒了鬼神,使我们家族处于灭亡的境地。你为什么要这样?”

太祝简回答说:“当年我们的先君中行密子,仅有车十乘,但他并不嫌少,每天思虑的是修养德行,崇尚正义,唯恐有所过失。而现在您已拥有兵车百乘,却不考虑修养德行,只嫌兵车不足。要知道滥造战船兵车,穷兵黩武,势必加重对百姓的征敛;赋税徭役过重,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和责骂。您难道真以为祈祷上天会造福家族吗?民怨沸腾,人心背离就会灭亡!而且您想我一人为您祝福,而举国上下却在诅咒您,一口称颂难平万众怨恨,您的家族将亡不是很自然的事吗?我又有什么罪呢?”

中行寅听了羞愧万分。

后人用“亡国怨祝”的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国家兴亡在于人心向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次成语比赛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做完作业,我倒在沙发上无聊地翻杂志,没什么好看。突然,我灵机一动,拉来表姐和爸爸展开成语比赛。这个点子立刻得到表姐和爸爸两位“高才”的同意。一年一度的成语比赛开始了。

我先说了:“大家看表姐,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可谓是花容月貌、秀外慧中、风姿绰约、冰肌玉骨、体态轻盈。而为人是两袖清风、乐于助人。帮助我学习呢,则是不厌其烦、潜移默化。”听完我这一大段由成语组成的赞美表姐的话语,表姐也不甘落后,

说:“你们看姨丈(我的爸爸),真是雄姿英发、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五官端正,教导晚辈是衣钵相传、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眼睛是炯炯有神,不会自高自大,值得学习!”听完表姐的侃侃而谈,真是语惊四座!

在一旁被表姐夸得得意忘形的老爸才上场了,他用倚老卖老的口气说:“你们现在正在学习阶段,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能不求甚解、班门弄斧、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虎头蛇尾,知道了吗?”听完爸爸的高谈阔论,我自叹不如。

这次成语比赛让我明白应该怎样学习,同时还锻炼了我的口才,真是成语帮了我的大忙,我一定要多积累成语,再与表姐和爸爸一比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擂台赛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成语擂台赛’。第一轮:成语接龙!答对一个奖一朵红花。”同学们听了都跃跃欲试。

这时,我心里很着急,怕被老师叫到又答不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气象万()。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叫:“启崇。”启崇听到了高兴地站起来回答,说:“气象万千。”老师表扬了他还奖他一朵红花呢!他很高兴!老师又写上:(千)军万()。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了,老师叫:“智铨。”他自信地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说:“千军万马。”老师表扬了智铨,他那高兴的样子别提有多神气了。

游戏进入第二轮“看图猜成语”。老师拿了一张图片。上面画了一把刀和两根断了的木头。有一个同学马上举起手来,老师请了她。她兴奋地站起来说:“一刀两断。”老师表扬了她。老师又拿出第二张图片,图上画了一个人的头发竖了起来,头发上还有一顶帽子。大家都呆呆地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有的紧锁眉头;有的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到。这时,陆满婷站起来说:“怒发冲冠。”老师奖给她一朵红花。老师拿了第三张图片。图上“三”“四”这两个数字颠倒了。大家又纷纷举手。郑渝虹站起来说:“颠三倒四。”老师也奖给她一朵红花。游戏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进行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虽然我没有在比赛中胜出,可我却在游戏中积累了很多成语,深深感悟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多积累,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寸木岑楼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入不敷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入不敷出

成语解释: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成语简拼:RBFC

成语注音:ㄨˋ ㄅㄨˋ ㄈㄨ 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入不敷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经济困难。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敷,不能读作“fù”。

成语辨形:敷,不能写作“付”。

近义词:捉襟见肘

反义词:绰绰有余

成语例子: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

英语翻译:live beyond ones salary

日语翻译:収支(しゅうし)相償(あいつな)わない

俄语翻译:охоы не покрывáют расхоы

其他翻译:die Einnahmen kǒnnen die Ausgaben nicht deckenles recettes ne couvrent pas les dépenses

成语谜语:坐马桶嗑瓜子

成语歇后:语吃瓜籽上厕所;坐马桶嗑瓜子

成语故事

贾府被抄家后,贾赦、贾珍被流放,原来与贾府走得近的人纷纷回避。皇上念贾妃的旧情,封贾政世袭旧职,有些人又回到贾政的身边。但此时的贾府家计萧条,入不敷出,一天不如一天。薛府也被薛蟠弄得接近家破人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与狐谋皮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办一席丰富的筵席,需要大量的羊肉,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他认为既然羊肉长在羊的身上,为什么不和它们商量呢?于是,他走到羊群的前面,客气的说:“羔羊们,我想办一席美味的羊肉宴,请你们让我割几片肉好吗?”羊群听了,大惊失色,便一窝蜂似的逃到森林里去躲避了。结果,那个人一无所得。又有一次,那个人想做一件皮裘,他知道制裘的原料是狐狸皮;他想,狐狸皮出在狐狸身上,去跟狐狸们商量一下,或许会有办法。想着,想着,他便跑到山上去找狐狸,对它说:“狐狸,我知道你身上的皮,制起皮裘来,是相当值钱的,请你剥下一层皮给我好吗?”狐狸一听,怒目而视,然后掉头不顾,一溜烟的跑回深山重谷里头去了。当然,那人想制狐裘,也没成功。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符子”这一本书,把一定不会成功的事,或者是向恶人求施舍,向强者求怜悯,而绝对不能如愿的情形,用这句成语来形容,所以它在应用上,是非常的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今晨,起了个大早。

天气晴好,久违的阳光,今天一定会如约而至。

想到今天将有两场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久郁的激情就要释放,心里已是阳光明媚。

可是,一个人的早饭后,久等没有信息。给负责人打手机,竟然是“关机”。昨天与跟班的工作人员见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联系方式。

七点半了,负责人才开机。他说:“今天的演讲全部取消了。因为担心今天会下雨。小李没给你打电话吗?”

出门已经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进行了一场演讲,听众还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时间,只能是闲居。

最近一段时间,单位里忙碌异常:三年级学生实习、二年级学生上课、新生报到、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军训,而我却困居于南阳油田!

此时的心境,竟如羝羊触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接龙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刚到教室,覃老师就故作神秘的和我们说:“今天作文课堂我们要来做个游戏。”当我们睁大眼睛,一脸期望的看着覃老师时,覃老师突然宣布道:“要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老师话音还未落,我的头就像是被闪电打击了一样快要炸裂了,因为游戏规则是答不上成语的话,就要表演节目!我最!最!最……害怕表演节目了。论唱歌,我五音不全;论跳舞,我四肢不协调,跳起舞来活像一只大猩猩!看来只能背古诗了,我无奈的摇摇头。

覃老师开始宣布游戏规则了:“每个成语只能间隔20秒,第二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要和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一样。而且我来说第一个成语。”说这时那时快,心直口快的覃老师立刻就报了第一个成语:“春暖花开。”只见被指定的同学非常利索地答道:“开门见山。”第二个同学毫不含糊地又答了出来:“山清水秀。”“秀、秀……秀是什么呀?”这可把“孔子大学问家”孔子然给难住了。只见她着急的脸上差点没憋出“内伤”,到最后双手一捂眼只好放弃了。她托着沉重的脚步,只好上台表演节目了。不过我依稀记得前两天,覃老师夸她嗓子好,我就十分期待她那美妙的歌声了。果不其然,只听她那婉转悠扬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教室中,动听的歌声仿佛清脆空灵的百灵鸟声音一样。一曲唱罢,覃老师就告诉了她:“你可以接‘秀外慧中’”。

游戏第二轮,只见同学们都摩拳擦掌高昂着头颅,准备“接招”。覃老师大声说道:“叶公好龙。”该小李接招了。只见他“唰”的一下从座位站起,看似胸有成竹的他这会好像有点懵,抓耳挠腮怎么都没想出来。只听有碎小的声音传过耳畔,原来是皮皮给了他友情提醒:“龙飞凤舞,龙飞凤舞……”小李顿时恍然大悟,“瞒天过海”的答出来了。接下来轮到皮皮了,只见他刚才的精气神瞬间消失,结结巴巴了半天也没说出来。原来他自己都不会,想起刚才他帮助小李的场面,也太“助人为乐”“大公无私”了!

游戏第三轮,同学们都紧张而又激动的答出:“九九归一”,“一五一十”,“十全十美”。我们本以为小文接不下去了,谁知他报了一个“美轮美奂”。正在我们惊奇他那小脑袋像个文学宝库时,疑问又来了:“奂……奂……是啥?”这一下,后面的小曾仰天长叹,不停地翻白眼。看来又要“全军覆没”了!

游戏到了第四轮,急切的答案一个接着一个:“枯木逢春”,“春光明媚”……宽敞明亮的教室被文学的气息紧紧包围着。就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覃老师忽然宣布游戏结束,让我们开始构思,书写这节课的精彩过程。我们又拍桌子、又跺脚抗议,可是这个“大坏蛋”覃老师无动于衷。是啊,老师的话是“圣旨”,师命难违,于是我们就怀着饱满热情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写作中。

今天的作文课真有趣,我不仅学会了许多原来不会的成语,还欣赏到同学们的“十八般武艺”。这真是一堂有意义的作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梁鸿是东汉时著后来,他被推举进太学读书,太学中的子弟多出身官宦人家,个个车接车送,生活无忧。梁鸿为了度日,却需要抽出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的那些官宦子弟都瞧不起他。

梁鸿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喜欢独来独往。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有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请梁鸿用他的热灶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说:“我从来不在别人的热灶上做饭。”说完把灶火灭了,重新生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铜琶铁板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铜琵琶、铁绰板,为豪放歌曲的伴奏乐器。指格调豪爽、气势宏大的文学作品。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故事

有一次,苏轼带着他的随从经过一个山崖里,他被山崖上那几丛沐浴在阳光下的金鸡菊吸引住了。正当苏轼观赏着金鸡菊时,他的随从却放开歌喉唱了起来。原来,苏轼的随从很善于歌唱,他也被眼前的金鸡菊陶醉了,唱起了苏轼填的词。随从歌唱完后,苏轼便转过身来对他说:“你唱得还真不错呀!”

随从笑着说:“哪里是我唱得好呢?是因您写的词格调豪爽、气魄宏大呀。”

苏轼问:“那么,你将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较一下,两者又怎么样呢?”

随从回答说:“依我看,柳郎中的词,只可借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捏着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是您的词,只得请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试听了,表示赞成地笑了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又逐步演变为成语“铜琶铁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