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精彩20篇)

导语: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传统节日,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漳州的春节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014

作文

1000

春节习俗:除夕守岁踩岁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xx省xx市xx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忙活这忙活那。但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我们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卖糖瓜的,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必须大扫除一次,还得备足年货,可真照应了北京春节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什么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呢?当然是祭灶、扫尘、贴春联、请门神挂年画啊!还有,拜年也是啊!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亲戚朋友们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除夕那天晚上,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人一齐吃完年夜饭,再看春节联欢晚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看花灯、吃元宵、放花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作文400字一: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

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二: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平安。

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

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三:

新的一年到了,去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了。

一到腊月,每家每户都要预备年货,超市里的物品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如长龙般拥挤。

办好年货,就要大扫除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要把屋里的东西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腊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天每个人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团圆饭。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丰富而美味的饭菜。这象征这新的一年里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聊近年来的情况,屋里洋溢着大家的笑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咦?怎么没有烟花呢?

“砰”绚丽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时间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洒满天空。难道除夕夜的天空不是最美丽的吗?

大年初一大家都在休息,到处都很安静。直到初三那天,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他们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们更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小孩该上学的上学,人们又向目标奋斗努力。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拜年习俗作文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那么,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同时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春节拜年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云南壮族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20XX年统一族称以前,壮族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住。

壮族春节习俗: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给我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高兴极了,大声喊道:“祝父亲母亲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父亲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母亲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父亲说话,而我就和大母亲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忽然,大母亲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母亲出来了,原来大母亲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打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大母亲。”……

离开了大伯伯大母亲家,我又准备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春节习俗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时,妈妈从她公司抱了一只小狗回来,小狗的眼睛圆溜溜的,非常可爱,眼睛下面一个乌黑的鼻子翘得高高的,妈妈对我说:“我们来给小狗洗个澡吧!”我拿了一根红色的绳子把小狗栓了起来,系在卫生间里。妈妈找了个大盆子,打开热水,把小狗放了进去。一开始,小狗动不动就跳出盆子,后来好像是感到很舒服就不动了。妈妈拿来了沐浴露抹在了小狗身上,妈妈用手揉啊揉,小狗好像很痒,就继续往外跑,只听“呼!”地一声,直见妈妈换了一盆水,浇到了小狗身上,终于洗完了!

妈妈把小狗抱到了地上,拿着吹风机给小狗吹风,吹完后,小狗变得干干净净,浑身的绒毛也干干的,还有一股香气,摸起来可舒服了!它在地上走来走去,我看着电视,几十分钟后,爸爸妈妈把饭做好了,是我最爱的炒饭,我三口两口的吃完了,然后又倒了一些给小狗吃,小狗吃得可香了!这就是我觉得春节里最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真多!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每家每户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节的习俗和来历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年级学生春节优秀作文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屋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这个春节,我是在奶奶家过的。

春节前的除夕的早晨,奶奶给我们每个人分配好了任务。由爸爸和爷爷张贴春联、悬挂彩灯;奶奶、妈妈和我则负责打扫居室以及庭院,以示送旧迎新。时间好像一晃眼就过去了,做完这些,已经到了晚上。这时,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叫了,忽然,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我来到厨房,原来是奶奶和妈妈在做年夜饭啊!我心里想:好香啊!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吧!说不定还可以偷吃呢!我偷偷走进厨房,走到摆菜的桌子前一看:哇!好多好吃的,有腊肉、鱼肉、鸡肉、拌菜……我刚想要偷吃,奶奶走了过来,我看了看奶奶,尴尬的笑了笑,心里想:糟了,被发现了,还是赶紧撤吧!我走出了厨房。吃过了年夜饭,一个个烟花像绽开的花儿;又像一只只小鸟从鸟笼里飞出来,从天而降,壮观极了。

初一到了,奶奶说,初一的早晨必须吃汤圆,吃汤圆又叫“抢元宝”,每碗四个、六个、八个或十二个,分别寓意着“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发发发发”“月月发财”。我们的午餐一般为面食,晚餐一般要准备素菜“红油菜”“青菜”,取“红红火火”“清清白白”之意。

一直到初六即各家铺户开张,但是生意并不很忙。

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到了。俗话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的狂欢之节,故又称“灯节”。

元宵结束以后,春节也就算是过去了,大家各行各业、个干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放鞭炮的来历150字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文化,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春节鞭炮来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每次过春节的时候都来吃人。有一次,怪兽又来到村子里吃人,村里的人都跑到了山上,只有一位老公公没有走,仍然留在家里,有位好心的老奶奶叫他跟大家一起离开,可是老公公就是不去,那位老奶奶只好上山去了。怪兽来了,老公公就放鞭炮、贴对联,怪兽看到就马上逃跑了。但人们怕怪兽还会来,就像它一样,每年春节就会放鞭炮、贴对联。

从此以后,这个习俗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

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可真有趣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会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贴春联

今天,我和姐姐下楼去玩,“哇!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火红的春联!”我们来到了一家服装店门口,只见两边各贴着一张春联,我情不自禁读起来:“财运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红腾腾起。”我刚想称赞这幅对联写得好,姐姐却在旁边笑了起来。我不解,问姐姐:“姐姐,你笑什么啊?”姐姐捂着肚子笑着说:“应该这样读:‘生意火红腾腾起,财运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你这样读反了。”姐姐说:“不,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是你读反了。俗话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就是说,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我点了点头,看来上初中的姐姐知识就是比我丰富啊。可是,我突然看到这家门上的“福”字贴反了,我怕再给姐姐笑话,就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店上的福字,都贴反了,我问姐姐为什么他们都把福字贴反了,姐姐点点头,说:“是因为一个>故事: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

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且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就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我点了点头,说:“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来今天我>收获的春节习俗方面的知识还真不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小学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Spring Festival was my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 when I was a child. At

that time, I had a great time. Every year at that time I could dress new

clothes, get lucky money from relatives and seldom receive criticism from my

mother. Everything seems such wonderful. However, as I grow up, I find Spring

Festival is less and less interesting. I just feel that as usual. What’s worse,

with the fireworks, I find Spring Festival is a noisy festival. So I don’t like

it any mo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湖北省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 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 ”、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 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 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 、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 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 ,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 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春节

全文共 24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The Spring Festival is here! In the evening of the 30th year, after eating the New Years Eve dinner, I saw my grandmother is making dumplings, and I ran to "help".

只见身经百战的奶奶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奶奶,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奶奶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I saw the grandmother who had played a hundred battles gently with a clever hands, and a white and fat dumplings were "born".I was eager to try, and asked with some trials: "Grandma, I take a piece of dumpling skin."Yeah!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奶奶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妈妈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妈妈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奶奶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I carefully picked up a ready-made dumpling skin and put it a few times in the palm of my hand.The meat filling, the center of the dumpling skin, then learned the grandma, dipped it with a little water with a finger, and slowly slipped around the dumpling skin.Mother on the side exaggerates: "Its not bad, there are models." Now, the most difficult process is here: wrap the meat filling! Mom commanded me: "Proke these sides." I obediently obedientDo it according to the mother said.I used my thumbs and pointed pointed to the dumpl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dumplings together.After pinching the left, I pinched the dumpling skin on the right again.Oh! My first dumplings were wrapped! It was fat, and she was laughing at me with a big belly! At this time, I found that there were a few decorative lace on the dumplings of the grandmas bag, so I triedTo pinch.But as a result, not only did not play the effect of icing on the cake, but also almost destroyed a dumpling of a good end.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奶奶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Finally, the dumplings I wrapped still stood in the everyones family crookedly.Although it is not beautiful enough, I can recognize it at a glance! When I grabbed the next piece of dumpling skin with ten fingers covered with flour, my grandma waved to stop: "Dont do it, there are enough, go to play, go to playLets play. "I am a little discouraged, but when I think of the dumplings I wrapped in the morning tomorrow morning, I became happy again.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New Years Eve, every family must eat dumpling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北京的春节习俗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日子。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老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老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老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老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春节小学四年级作文大全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月三十一日,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了。

一大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还有妹妹就一起来到超市买菜、水果、零食等食物;还买了一些对联贴在家门口。

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着杀鸡,杀鱼,切肉,切菜,忙的不亦乐乎。

晚上爸爸妈妈做饭时脸上都洋溢着欢笑,动作比以前利索多了。

不一会儿,丰盛的晚餐就好了。爷爷奶奶望着丰盛的晚餐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大家很快就吃完了晚饭。做好了准备,等到八点收看春节晚会。可现在离春节晚会还早了,我便和妹妹想出一个游戏就是“老鹰抓小鸡”。我们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跟我们先玩一下老鹰抓小鸡,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呀!”。

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爸爸输了,我们叫爸爸做老鹰,爷爷最高所以我们叫爷爷做公鸡,其她做小鸡。

游戏开始了,公鸡展开大大的双手保护小鸡们,老鹰目不转机地小鸡,小鸡们紧紧地抓住公鸡的衣服。开始了,老鹰左扑右闪,后来没抓着一只小鸡。老鹰突然站着不动了,老鹰心想:我不能这么傻,我得想个办法。突然老鹰灵机一动,马上扑向小鸡,我看到了马上用鞋子把老鹰轻轻地踹开,就在这时老鹰故意假装摔倒,我们看见了马上跑到爸爸身边,老鹰阴险地笑了一下,立刻站起身来抓了一只有一只,突然我们全明白了,我们中了老鹰的计。

已经刚好八点了,我们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看春节晚会了。

在这欢声笑语中我们又度过了一年一度难忘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习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们家乡过年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家乡的人都把压岁钱放到新衣服里面呢。

现在我们过年还是有这么一个习俗,每当过年都是我最开心的地方,因为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礼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大年初一也就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妈妈会带我去买玩具,有布娃娃,画板和跳绳,大年初一可热闹了!

元宵节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买灯笼,我看见的灯笼处处张灯结彩,可真漂亮。(Www.99zuowen.coM)有纱灯·冰灯·玻璃灯·还有走马灯,你们家乡有这些灯吗?对了还有的灯里面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可真美啊!

还有除夕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我们还可以喝出了香喷喷的酒肉,门外和门上都贴好了又红又好的对联,屋里面有美丽的画,可漂亮了,鞭炮的声音非常的大,我也很喜欢除夕!

我的家乡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欢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福建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