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经典20篇)

《你的名字》这是一部日本动画片,影片至16年12月2日再中国上映就一直占据全国高排片场次。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3593

作文

1000

电影雷锋观后感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直觉告诉有一段悲伤的记忆在他心里,始终割舍不下,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

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影片讲述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随后影片进入高-潮,事情发生在1988年。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乔安山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来为乔安山同志作证,与此同时,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才真正还这位活雷锋一个清白。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已离我们远去,他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

一个雷锋倒下去,千百万个乔安山站起来。

一个人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相信,作为党员的我们在用生命演绎生活时,会时刻不忘对周围的人或事伸出一只手,在我们回忆自己的这一辈子时,会觉得心里十分的坦然与快乐,从而,我们也会发现生命的壮丽。

记得雷锋同志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当初年少的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我现在以一名入党申请者的身份观看了党校学习课程中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的时候,我发现我感悟了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不敢看这部影片,害怕眼泪止泛滥成一片狼藉。可是还是看了,好奇那一份感动。

天空紫了,房子塌了,人死了,家散了。

一切的一切,在没有预告的瞬间发生了。厚重的灰尘弥漫在1976年的唐山,可是流淌着的血却依旧那么刺眼。血肉模糊的场面,能够撕扯的不只有经受了那一场磨难的唐山人。漫城的呼救声,漫城的哭喊,漫城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突然觉得生命真的好脆弱,在天灾人祸面前。记得影片里面有一句台词“小震不用跑,大震你也跑不了。”是啊,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无奈,即使悲恸,但还是绝望的走向生命的终点。方登的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当时如那位可怜的母亲心中的痛,肯定是每个唐山人不得不承受的。一场地震,把母亲的心都震碎了,碎的跟渣一样,32年一直守着废墟过日子。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多少人心里的房子没再盖起来过。不是不想,不是懦弱,不是无能,是真的没机会了,那些曾经的笑脸已经不在了。唐山如此,汶川如此……正在经历着或者已经经历过亦或者会经历沉重悲伤的地方的所有人哪怕是动物植物亦是如此。所以,请现在活着的所有人,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好好珍惜这一刻。因为你该庆幸,这一刻你还活着。这一刻即使你的心情是阴天,但是你还有机会选择。即使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是你可以主宰你的道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你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美好的明天,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好好的走好每一步,珍惜现在这一刻,对所有看了这篇观后感的和没有看的人说,也是对写下这些感受的自己说。因为你还活着。

真的由衷的感叹经受磨难却依旧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伟大。没有经历过,所以我不敢妄加评论说我能明白你们心里的感受。是的,我没资格,因为我没经历过。而且也确实,我能明白的没有你们需要承受的九牛中的一毛。是什么支持着你们重建你们的家园,即使是在物质上,即使或许你们心里的家园没机会再重建了。但是你们做到了,你们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宣告,你们没有在悲伤面前寻死觅活,你们依旧站在地球的某一方热土上。内心的强大,我顶礼膜拜。每一个活着的懦夫,当你们为生活感到心烦气躁的时候,请学习一下他们强大的内心吧。谢谢你们,告诫我更加坚强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

《唐山大地震》再次重现了1976年绝望的唐山。即使那已经是历史,哪怕现在的唐山已经浴火重生,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影片中得到警醒。我们是否能让1976年发生大唐山的那撕心裂肺的一幕幕减少上演的机会。全球的气候温室效应还在继续,大冰架依旧在慢慢的融化,海平面在慢慢的上升,俄罗斯的森林火灾还没熄灭,巴基斯坦的洪水还没退却,甘肃也在泥石流的悲剧中挣扎……很多人都在感慨,现在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异常,夏天热的不再像记忆力的夏天,冬天失去了冬天的味道。可是人们忘记问自己,这一刻,你是否正在做一些让地球变的面目全非的事,你是否还是在为创造2012做自己的贡献。守护身边的每一份绿色。

我想我的好奇是正确的吧,因为我体味了这一份感受。

谢谢《唐山大地震》。

不敢说我一定会走好未来的每一步,但是我会更努力的珍惜这一刻。因为我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因父之名》电影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3317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发人深省的电影,这无疑是对当今的司法界敲响了警钟,我们都接受不存在绝对的正义,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放弃迟来的正义。

因父之名》,一部讲述真实故事的英国电影,剧情跌宕起伏也好,观众热血沸腾也罢,可是留给我们的反思确实够深刻。

这部电影,是根据格里.康伦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而成。故事设置在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此时爱尔兰正发生独立运动,是以其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暴力对抗为背景,将最真实的黑幕公之于众,很生动地表现了披着民主制度外衣下虚伪的黑手对人性的压榨情景。影片中男主人公,Gerry Conlon,这个放荡不羁的小伙子,不但视父亲为人生中的“死对头”,不能理解父亲的严苛,甚至在贝尔市街头进行偷窃,这样做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和大家想的一样坏。

可是,谁又能预料到,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这个放荡不羁的、爱行窃的Gerry竟被英国军队当成了共和军,在伦敦碰上了恐怖爆炸活动,导致被英国政府抓捕,含冤入狱,在英格兰的铁窗下静默十五年,与此同时,他的父亲以及整个家族都被当成恐怖事件的始作俑者而被判终身监禁,这场劫难也引起了大规模的关注,也开始了小微群体挑战司法体系的局面。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件有其偶然性,可是偶然中的必然,却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这一冤案中的必然也很好地揭示了我们普通人所不易触及的司法黑暗。相信这部电影是一个觉醒,它除了承载对司法界的一次深刻反省,也是个人权利被安全保障的时代。

再次把视线回到电影本身,除了整个制作团队高超的表现手法之外,就其内容而言有以下这么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

最先进入大家视线的,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爱尔兰的独立运动。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整个电影的开头与基调注定是有些悲凉的。深受政治运动影响的骚乱人群,在街头“义不容辞”地与武装到牙齿的警察进行对峙。这样的场景对于众多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闹独立成了人们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的集体每个人都是热血沸腾的,中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对立派,再加上媒体审判的干预与作用,这个时候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权利保障似乎已不再重要,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高于一切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情况下,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很有可能在舆论中会变得微不足道,而人权的保障便会有些孤立无援。

根据电影中的讲述以及回忆录的相关记载,男主人公的原版人物,即着名的“Guildford Four”,从1974年作为替罪羔羊被捕到被判罪1989年无罪释放,这期间竟然时隔十五年之久。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五年能够让我们消耗?

这部电影中不乏很多让人痛心的画面,比如警方对男主人公采取过延时拘押、刑讯逼供、编造伪证等一些越权的行为,更让人气愤的是,当真相已经大白时仍然不还人清白。而影片中的法官,则是从其个人角度过于感情用事,他表现出的仇恨早已使之不能承担天平这个角色,又从何而来的公正可言呢?

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男主人公的遭遇最终换来的是五十英镑的国家补偿,毋庸置疑,这是个体与群体的最终讨价还价的结果,有些无奈,可是我们也别无选择。民众只能把他们的辩护律师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这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女律师Gareth Pierce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正义女神”,她是个执着勇敢的人权维护者,把很多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换种方式而言,若不是以她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正义化身们,我们不敢想象、也无从想象究竟那些受害者们的结局会怎样,他们的家人这辈子会背负着怎样沉重的包袱独自过活,这是一个如此严肃的话题。

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关于《因父之名》的一句话影评,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即“混乱的社会,混乱的人。叛逆的儿子与父亲感情僵化,与犯罪产生了结核,含冤入狱,莫名其妙的成了错误的人,陪伴度过的仅有父亲。社会上苦难的根源,是因为人性有限,所以产生原罪,因为种种盘根错节的原罪纠葛,所以产生苦难,因为产生苦难,所以人人寻找终极价值关怀,为自己寻求合适的道路。”

作为一个法科学子,观看这部影片,有一种很深刻很复杂的感受,影片在娓娓道来的时候,故事所呈现的整个案件的流程与中国的案件解决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无论英国的司法制度存在多么黑暗的一面,受害者却依然能够对之抱有信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扞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权利的武器与之进行抗争。反观之,在我们的周围,又有多少人面对同样困境却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解决的呢?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法律制度的愈加完善与深入人心,或者是对一种共有制度的伟大信仰,最直接的反应却是“人脉关系”,一摊上事儿最初的反应便是通过人情关系来解决,如果没有这项便利的话,便会觉得就算有青天老爷也不能挽救局面,抱着“我为鱼肉”的心态。

我们越来越能够发现,一些法律制度的设立目的本应是服务于那些欲诉无门的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更为便利的途径与平台,比如民告官,但是现在的社会潮流已经渐渐改变了初衷,民众更多地会希望借助于大众传媒来将事情给宣扬出,从而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最后迫于公众的压力,有关部门或许会作出妥善处理,但是这样的流程真的是正常的、正确的么?我们不敢苟同,却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习以为常。

可是退一步来看,在感慨英国如此黑暗的司法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白,这方面我们中国却从来未逊色于别人。近几年涌现出的案子,比如前有林昭张志新,今有湖北佘祥林,山西聂树斌。佘祥林在杀妻案入狱十一年后有幸等到妻子偶然归来,冤案不攻自破;聂树斌则在被枪毙十年后真凶归案才得以洗刷罪名。张家口的刘前,原本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可是平静安稳的生活却被“飞来横祸”所打破。1998年他被指控强奸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可“犯罪嫌疑人尚未被传唤,证人却已辨认”这样的定案模式让刘前及他的家人走上了不断申诉的路,直到2007年背负了九年多强奸罪名的刘前才最终沉冤得雪。

面对这样层出不穷的冤案,我们除了会唏嘘不已,也不禁会疑惑,在不存在充足证据以判定罪刑的情况下,法院又是根据什么给这些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呢?这样一件接着一件的冤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足以说明,中国的黑手,较之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司法情况不容乐观。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些因为司法黑暗而蒙受冤屈的受害人们,他们在用自己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青春换取一个莫须有的教训之后,在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之后,出狱之后,他们的权利又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呢?我们谁都不敢肯定说,能。在这部电影中,电影故事的主人公们在十五年后一无所有,正如帮他们重获自由的Gareth Pierce所言,“他们出来以后没有钱,没有人帮助。由于缺乏信用,他们甚至开银行户头都有困难,更别说购房贷款了。他们没有归属。”更可悲的是,剑桥犯罪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学家诊断,包括主人公Gerry Conlon在内的许多受害者都多少遭受了不可逆转的脑部及精神损伤,这样的后果或许会持续他们的后半生,影响他们后半辈子的生活。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想象,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无从体会这其中的酸楚,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一个让人憧憬的未来,就这样被“稳稳”地安放在铁笼之中。我不知道这样的事实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认知,法律权威的下降,亦或是现实的盲目接受,这,都是让人感到遗憾的结果。

反思之,我们现在,每天起床上课,抱着半认真的态度对待法律的学习,有时依然会憧憬自己化身为“正义女神”的场景,可是对法律知识的机械汲取,一丁点的实践储备,真的能够对这个社会的司法现状有很大的改变么?不能,至少说是百分八十的可能。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制建设,都与其同时代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后者成了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每天抽空刷刷新闻,看看哪些国家又发生了误判、冤案,看看哪些国家的政坛又上演了闹剧,久而久之,我们或许会因为见得多了而变得更加麻木。我们很少从别人的自我反思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更不用说笼统思考我们的司法程序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有些“触不可及”,我们或许不会主动关注这样的环境下,司法公正的执行与行政和立法是否真的做到了分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真的被保障了么?没有,因为我们尚未思考到这一层面,所以我们不能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战狼》观后感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痞性十足的冷锋(吴京饰)屡屡惹祸,有人说他是流氓,是痞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是传奇,在一次行动中冷锋违抗军令打死了恐怖分子,要被开除出队,却意外得到了神秘部队战狼的接纳,但本想换个地方继续惹祸的他却跳进了另外一个深渊,冷傲的战狼副队长,擦出暧昧火花的性感女队长(余男饰),心计颇深腹黑的毒枭,枉死的队友,雇佣兵跨过边境线入侵中国,一切都使他陷入了麻烦中。一切都在考验这个团队的毒瘤冷锋,他不知该何去何从。

观后感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电影里中国军人对侵略者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慨和捍卫祖国尊严的必胜决心。

我们儿时就埋藏在心里的英雄情结,一直认为爱国、爱人民和当英雄是几位一体的事情,是我们长大后理所当然应做到的事情。不曾想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那么多的中国式贪官、卖国贼、软骨头和明哲保身者存在,弄得民心涣散,军心不坚,罕有团结力和战斗力。中华民族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外御强敌,内求富足。

我觉得正能量的宣传要有,关于中国与其他强国在军事、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也要经常客观的予以分析和报道,不能只说好的,不说差的,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麻痹全民意识和心智,丧失进取心。

《战狼》观后感 《战狼》整部影片充满新时代感和战斗力。作为一部动作战争巨制,影片全面揭秘现代战争的真实面目,如气象作战、电子作战等等依托于高科技的战术博弈全面登场,令人大开眼界。而且首次把包括枪械、坦克、武装直升机在内的等等一系列中国当下最顶尖的军事装备呈现在大银幕当中,与众不同、格局恢宏。丛林野战、人狼肉搏,极富感官冲击力;在战争电影题材里很少见到,有一定新鲜度。

我想从军队武器,军人精神,军队建设以及我国武装力量的基本原则这四个方面结合我们军事课中的内容来说一下看完《战狼》后的感受。

第一, 电影中的军队武器都是中国当下最顶尖的军事装备。

《战狼》中的枪支装备,堪比好莱坞战争大片般豪华。5.8毫米10式铜壳弹、美军制式的M136AT4火箭筒、M25狙击步枪等等??不仅如此,《战狼》还动用了中国现役多种种类的军用飞机,包括歼-10战斗机、直9,武直-10等等,战略部署则全用的是全息技术。这让我想到在国庆大阅兵那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中,我军的新式装备,可以看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电影中折射出我国的军事实力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海陆空哪一方面均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点极大的壮了国威和军威。并且有一大部分都是国产现役新型装备,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崭新水平,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 电影中战狼中队的军人所展示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的军人精神

记得在《战狼》电影快尾声的时候,冷锋和外国雇佣兵对峙的时候,他看到中国国旗时的顽强,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外国雇佣兵只为金钱的作风。这也正让我想到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最后的肉搏战让我们看出了认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最终在没有了先进武器的支持下,仅凭一把刺刀和顽强不放弃的精神便将敌人打败了。科学的揭示了战争中人和武器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武侠观后感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平日里我很少看电影(小时候除外),即使去看,看完也就看完了。我看电影多半是囫囵吞枣,根本不加细嚼,纯粹是为了放飞一下心情或者感受那份气氛去的,所以对剧情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不求甚解的,这是我对看电影的一种态度,所以难有感想或被感动的时候。今有朋友问我《武侠观后感,不知如何作答,感想?确实不敢想,况且这也是个人内心的秘密,何必要一探究竟呢?如果一定要知其然,自己去看看不就知了吗?当然我不能这样跟他说话,否则会伤感情的,思考稍许,我还是做了如下阐述:

1、影片名称名不符实,看不出侠肝义胆在哪里?有哗众取宠赚眼球之嫌,恐怕是现代电影的通病吧,毕竟票房是最重要的。

2、拍摄手法虽有些创意,用推理悬疑剧的形式搞得神神秘秘,却穿插之中过于生硬,使得整个剧情不连贯,跳跃思维不强的观众不知所云。

3、科学和法律精神值得提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道德与法律纠结的中国社会更需要它。当然最终它并没有彰显出它应有力量,甚至于表现的那种无奈和挣扎充分说明了法制完善的艰巨性。

4、"他杀了人,众生都有罪,大家都是同谋者",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人都可以用来检讨自己。药家鑫杀了人、李昌奎杀了人,问问自己脱得了干系吗?不要老装正人君子,动不动就搞道德审判,划清界线或坚决拥护之类。

5、甄子丹很酷,人酷功夫也酷。

6、金城武很帅,人帅川话更帅。

7、汤唯很漂亮,温柔、成熟很有女人味。

8、王羽饰演的十二地煞教主很有吸引力,具有强大的气场。

9、音响效果很震憾。

10、结尾有点雷,但正是这种雷人的手法折射出了现实的无奈和反常,那就是有时候正义也不一定能战胜邪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透过新闻,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年轻医护人员他们心无旁骛,凝视自己的战场;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而耿耿不寐;我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了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开间武汉或审核三亿元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厄,是守土尽责。

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痛的历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看两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一:《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拥有着阴寒森然的建筑,沉重笨拙的大门,陈旧斑驳的教室以及压抑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帮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似于残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们孤傲而坚强的抗争着,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帮等待着救赎的孩子。

这一切来自于一本陈旧的日志,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莫杭治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作者是他的启蒙老师马修。两位老人沉浸在对于往事的回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部电影,没有了奢华的场面,没有了惊心动魄,但是却多出了一丝的温情,展示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教育家如果与他的学生进行心理的对抗,进行心灵的沟通。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的情感。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使得艺术的力量变得如此巨大,让孩子们的灵魂得到救赎。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而影片其实是想告诉各位观众:人都要有梦想,不放弃梦想,不放弃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同时用努力书写着自己的梦想,成功其实就在不远处。

电影二:《长江七号》

观后感:

昏暗的光线中,出现一双黑漆漆的粗糙的手,看的出来,这是一双男人的手;他一只手握着一只鞋子,另一只手开始静静地穿针引线;那只鞋子真的很破烂,看起来那么脏那么恶心,而且还露那么大一窟窿;男人的针线活也不是很熟练,每次下针的距离长短不一,所以当缝到那个大窟窿的时候,他不得不停顿了一下??

这是影片的开头,这个开头仿佛是一阵风,迎面吹来的还有莫名的紧张;又仿佛是一块金属,重重地压在心上。

影片主要讲诉了父子之间的温情。主人公小狄的爸爸狄爸以在建筑工地打散工养家,为了培养儿子成材,省吃俭用把小狄送入一流学府。狄爸在垃圾堆意外捡到神秘外星生物7仔,7仔能随意变作不同的工具和吸收和释放能源,帮助主人小狄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并产生许多的趣事。与此同时,小狄同学蛋挞头的父亲无意中发现了7仔超乎寻常的能量,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欲高价收买7仔,未料小狄父子不为金钱所动,情急之下绑架7仔到自家的研究所,并榨取7仔身上的能量。小狄父子冒险潜入蛋挞家研究中心,历经险阻,救出奄奄一息的7仔,一家人再次团聚。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蛋挞爸虽然获得了7仔的能量,却无力控制,导致研究中心爆炸倒塌,研究所的门即将关上,其在做了一个变大缩小枪,第八先把小弟和同来的袁老师送出去,可是在外面他们遇到了点麻烦,差点出不来,后来因袁老师会跆拳道,他们破门而出,7仔又变成了一只很威武的狮子形怪物,送了他们三人出来,但是无数致命化学污染物从研究所向外疯狂外泄,7仔奋不顾身地跳上研究所屋顶,将所有的化学污染物吸入体内,污染物没了,7仔也变成了一个布娃娃。

这部影片很好的将主题摆在了低碳环保这一主题上,也告诉和教导我们“人穷但志不能短”这一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摘选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莫名的兴奋和佩服在我心中燃起,那是我看完这部影片后久久挥之不去的心动感觉,我真的没想到竟然有女孩是这么勇敢,这么的与众不同。

艾咪失去母亲,来到偏僻且宁静的农庄,与不太熟悉但热爱机械发明的父亲一起住。这种原本感觉孤独的日子,却因为有一天森林中来了一部推土机而改变。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们正在挖树,他们是一群开发土地的人,不但破坏了原始的自然景观,甚至使一群受到惊吓的野雁纷纷飞走。好奇的艾咪走进森林里,无意间她在枯木堆中发现了十六颗野雁的蛋,经过爸爸的同意后,于是失去母亲的艾咪,拾起野雁蛋,孵育、养育,甚至与每天都带着小雁跑步,冬天来临前她还异想天开架轻航机引导雁子们往南飞去过冬,在春天再度降临大地的某个清晨,十六只野雁居然自行北返,来探望艾咪,他终于因为体验学习妈妈的角色与责任,了解因付出而拥有的喜悦。

在艾咪养育野雁的过程,让她敞开封闭已久的心房,透过野雁,她和父亲有了良好的互动,她们共同计画飞机的制造,以及规划野雁们南飞的路线,这使的原本冰冷的父女亲情也慢慢获得改善。

更让我震撼的是,艾咪那时不但每把野雁蛋放着不管,反而将野雁蛋带回去养,这表示出她的心地善良,爱护动物,而且她居然可以将失去母亲的伤痛,转而去同情失去慈爱爸爸、妈妈的小雁儿们,并且用心照顾成长中的小雁们。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爱一种爱护动物的表现,而不是像电影中开发工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许多动物的家园-森林给夷为平地了。

艾咪虽然过着单亲的生活,但是她对“弱势族群”一点也不冷漠,她还把雁子带回家照顾,这表示她能体贴、照顾和关怀弱势族群,她这么好心,终于也有好的回报,艾咪就算失去了慈母的母亲,也会因为有了照顾雁儿们的经验,而拥有了很温暖、温馨的感觉,也能体会爸爸对她所付出的爱,终于不再感觉孤单;所以我相信关怀弱势就会有好的回报,这种回报是让人内心有充实温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禁毒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参观禁毒馆。我们下午出发前往禁毒馆。

到了禁毒馆我们就看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8 个字。在参观完禁毒馆,我的心平静不下来,一个个被毒品所残害的生命依旧历历在目。

回想起刚刚所看过的画面真是惨不忍睹!毒品使人骨瘦如柴,自杀,为了获取大量的毒资甚至去杀害亲人。通过参观禁毒馆,使我知道了各种毒品的名称,还知道了他们的毒性,知道了“海洛因”是世界上的“毒品之王”。

可恶的毒品,残害着人的生命。许多青少年为了它。走向了犯罪道路。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在吸毒成瘾,而没有钱买毒品时他们就去抢劫。他们抢劫时,还杀人灭口,就这样犯下了不可原谅的滔天大罪。这个事例还不算什么,更可恶的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也染上了毒瘾,天天向母亲伸手要钱,最后,母亲跟他说没钱了,他却一怒之下将母亲杀害了。他本来是青春年华,因该孝敬母亲,但是毒品却使他走向了犯罪深渊。还有一个也像他一样,把生平最爱他的奶奶杀害。毒品是吸血鬼,毒品是犯罪的主谋,毒品是光明走向黑暗的桥。通过这几个事例,令我明白了,在青少年时期,因该好好学习,孝敬父母,而不是去做那些丧尽天良的事,不然就不会躲过法律的惩罚。

在禁毒馆里的图片中,我还看到一些刚出来婴儿,受母体的影响,成天性残疾,毒品真是又可狠,又可气。图片中还说烟在未来也将成为毒品之一,如果你的家人还在抽烟,那么最好快点劝他们戒掉。看着看着我便觉得奇怪,为什么吸毒者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呢?原来青少年的好奇心强,自我防范意识差,所以便误入歧途。

少年朋友们,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那就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真心不得不佩服管虎导演的拍片速度

今年似乎也是要一次性给影迷朋友们过足瘾一样:

8月中旬《八佰》上映,成为了20__年第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电影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管虎导演就把“第二趴”给大家安排好了。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火速接档《八佰》。

同样是战争题材电影,这部似乎更猛~

卡司阵容更甚《八佰》。

三大导演执导:管虎、郭帆、路阳。

管虎咱们就不用多介绍了

郭帆,最让大家熟知的就是这部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

被影迷朋友们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的大门”。

路阳,他的《绣春刀》系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口碑也是相当不错的。

三位实力派导演联合执导,这部电影不火看来很难。

最重要的是,除开导演阵容,主演阵容也是“燃炸”了的。

三大“百亿先生”联手:吴京、张译、邓超。

还有当红流量演技派小生:魏晨、李九霄加盟。

张译和管虎是继电影《八佰》之后的又一次合作。

而吴京和张译是继《攀登者》后再次合作,让人无法不期待。

李九霄和魏晨,都是管虎在《八佰》里的爱将,演技也是让观众验证过的。

妥妥地“实力派主演”金刚天团,给影迷吃了“定心丸”。

题材意义非凡。

《金刚川》的拍摄其实是十分紧张的。

3月立项,7月底8月初开机,10月23日上映

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上映,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抗美援朝”战争,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协助朝鲜抵抗来自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3年之后,战争稳定在了“三八线”一带,最终达成了《朝鲜停战协定》,而这次战争被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

而这部《金刚川》就是描绘其中的一场战役:金城战役。

1953年7月打响,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

“金刚川”指的是一条河,而战役就是围绕着这条河上的“一座桥”展开的。

抗美援朝时期,金城战役打响后,各种物资都需要紧急运送到前线。

为此,需要在金刚川上搭建一座能通行的桥梁,经过7天的努力终于搭建好了一座桥梁。

不过,敌人可不会让你那么如愿以偿,出动了大批的飞机频繁来轰炸。

最终,这座桥梁的“7孔”被炸的只剩下“2孔”了。

为了更完美的还原这场战争,《金刚川》取景辽宁丹东:

这个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东北小城。

管虎、郭帆、路阳分别在三地取景同步执导拍摄,

最终将从三个视角讲述同一个战争奇迹:

工兵将桥修好后,被美国空军炸毁,又再度修好。

相信这样一部具有特殊意义和“超强配方”的电影,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交通安全电影《平安行2024》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2月2日是我国第九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为了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林草分局及所属各单位认真组织收看“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大型特别节目《平安行2020》。

今年122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守规则除隐患

安全文明出行”。节目以视频播放、现场讲述等多种形式呈现了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工作动态,曝光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用真实的事件、真挚的感情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拒绝交通违法行为,安全文明出行。

观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安全第一”的出行方针,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告别交通陋习,监督、抵制顽瘴痼疾,远离交通隐患,安全平安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傲慢与偏见》观后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有幸观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与偏见》。对于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能在看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一些名著内容,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确实是一件好事。我鲜少去阅读厚重的世界名著,仅仅会阅读精简版,了解大概内容。但是,在观看完《傲慢与偏见》这部影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让我想不断回味。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几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小说没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而是以幽默细腻的笔触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生活的画面,表明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这是一场美好结局的爱情故事,对于我个人,是比较感兴趣的。

女主角伊丽莎白从电影当中来看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勇敢、不卑不亢、对自己爱情坚贞不渝的人。譬如说在第一次聚会时,达西对众位班纳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现表示不屑时,伊丽莎白说跳舞就是一种表达浪漫的极好方式,之后便扬长而去了。在面对凯瑟琳夫人的种种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她从容不迫地解释这一切,并且郑重有力的维护了家庭的尊严。凯瑟琳夫人为了让她出丑叫她弹奏钢琴时,她极力辩解但最后还是硬着弹了,虽然弹得不好但却没有显得丝毫的慌张。最后面对凯瑟琳夫人的质问时任然坚决的说“我不能答应与达西先生永不订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再说了,请你离开我的家!晚安!”多么勇敢坚定的女孩!

男主角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这是人们对达西先生的偏见。

而事实上,随着影片的剧情不断地推进,我们会发现达西真实的为人却并不是这样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颗诚实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丽莎白一开始对他也有偏见,但所幸,他们最终还是打破了这层隔阂,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部影片给我的很深的印象,还是本片中的舞会片段。小提琴音乐响起,伊丽莎白与达西逐渐沉浸在其中,两人产生心电感应,周围的人顿时消失了,舞厅中只余下两人深情凝视,手拉着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欢快的音乐旋律之中。但没过多久,周围嘈杂的人群一下又出现了,两人倏地从幻觉中惊醒,互相对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时也让我学习到旧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了解到了不少英国文化。这也是我的收获之一。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影片,它带给了我很多感动,很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集锦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后脑海中就对何为身处天堂,何为幸福有了新的定义,明白天堂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而在无意识中自己已身处天堂。

因为家里穷,阿里不慎丢失妹妹的鞋子以后无法直接告诉父母所以只能拜托妹妹瞒着父母穿自己的鞋子上学,在他们穿一双鞋子上学的期间,阿里和妹妹都不让父母知道,正常上学而遇到了很多麻烦。妹妹先是很害羞穿那一双大的,又脏又旧的球鞋,后来又因忙着换鞋给哥哥在奔跑中把那双过大的球鞋掉落在急流的水沟中,幸好被好心人帮忙捞了起来。她每次经过卖鞋的橱窗我都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对鞋子的渴望,这使得在看电影的自己也涌生出一种无力感,仿佛自己就是她,多希望能得到一双新鞋子或者找到旧鞋子也好啊!而哥哥阿里这是接二连三的迟到,差点面临退学叫家长的处境,每天都焦急的等待着妹妹,希望妹妹下课后能快点赶回来和自己换鞋子……

我一直就在为他们纠结担心着看着电影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父亲因为听说别人到城里当园丁而赚到了钱于是他打算带着阿里去碰一下运气,那时我就在想,妹妹的新鞋子有希望了,可是事实终不如人所愿,他们没赚到钱,爸爸反而还受伤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继续祈祷希望奇迹发生,所幸后来“奇迹”终于发生了,不过是阿里自己创造的奇迹,他求老师让他参加跑步比赛并向妹妹承诺一定拿到第三名从而把奖品鞋子送予妹妹,在比赛中阿里拼尽全力,最终得到了第一名,这结果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看着阿里那快哭的脸,心里还是一阵失落,我知道他没做到对妹妹的承若,他很难过。

阿里回去了,妹妹看阿里的样子也知道没新鞋子他很生气,而阿里也垂头丧气到的脱鞋并泡在水里,突然奇怪的事发生了,鱼儿都涌向阿里,我想,鱼儿是在安慰阿里吧。影片最后还是没让自己失望,我看到阿里的爸爸已经买了新鞋子给他们兄妹俩,虽然很遗憾看不到阿里他们兄妹俩看到新鞋子的表情,但是也已经足够了。

而自己看完影片以后也在反思,他们所追求的的东西是那么简单,他们所追求的的幸福也那么简单,而我们随时处于他们所追求的幸福中却从不满足,总觉得幸福离自己太遥远,要求总是过高,从而使自己过的很不快乐,其实幸福就在自己身边,简单就是幸福!因为不过于奢求,所以容易获得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芳华观后感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前读过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曾经提到他的文工团情结,女兵情结:“她的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脖子十分的光洁。因为是在8月里,天很热,她没有穿白衬衫,空堂穿着的确良夏装,光洁的颈部优美地立在军装的小翻领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领章看上去更红。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

洗完澡,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光着脖子空堂穿上军装,把军帽塞进军挎包里走出军营。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

现在只要是提到性感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电影《芳华》,让冯小刚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他把他心目中的“性感”诠释得淋漓尽致。穿着绿军装的,拥有天鹅一样优美脖颈的女兵们,跳着优美的芭蕾舞,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他了结的终归是他自己的心愿,对我这个旁观者来说,那些画面只能说的确很美,但很遥远,没有带给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局外人,自始至终,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在看电影,在看别人讲故事。看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时,就不是这样的感觉,冯婉喻、陆焉识,虽然也是那个时代电影中的人物,但他们的感情纠葛,让我觉得撕心裂肺。

我会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假如我是冯婉喻,我会怎样?假如我是陆焉识,我又会怎样。看《芳华》时,就不是这样,我的内心很麻木,没有被触动到。

还有那段战争戏,也觉得很假。与之前冯小刚拍的《集结号》没有可比之处。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电影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了这样一段战争戏。

虽然也很惨烈,却不惊心动魄。

改变刘峰命运的那场“触摸事件”倒是值得一提。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对刘峰的感受。一个身上毫无缺点的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的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就像直到现如今,有人爆料伟人的私生活如何如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是一样的道理。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坛等同与凡人呢?

我明白,哭得稀里哗啦的人,自有哭的道理。而我没有哭,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确没有触动到我的泪点。听说,严歌苓的原著,比电影表现的要复杂得多,我想,我还是去买本书看看吧。

《芳华》里的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个过路者,我从他们的青春旁默默走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西藏一年观后感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记录了一些普通藏族农民一年四季中的真实故事,但是即使是普通农民的普通生活,例如其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信仰与风情,在很多人眼中,依然陌生而遥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绝无猎奇心态,更无夸张和渲染,只是以客观与公正的学者眼光,平静而敬畏地远远审视。

看完影片后,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发现《西藏一年》在中国的播出可以说是费尽周折,经过了删减和改编,而在BBC播出的版本是相对忠于原著的,此片在国外引起的反响甚至比国内更好,英国《卫报》评论这部作品:“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工作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我认为,纪录片贵在“真实”二字,否则就是电影了,因此,我在看纪录片时和看电影时的心情或者状态是不一样的,当然,这是我选修了“人类学”这门课后才有的体验。第一节课就被洗脑:人类学要做的,就是一个穿越的旅程,穿越到“别人”那里,理解他们,再回头理解我们自己。看记录片是个很好的体验异文化的过程,虽然我还是这门学科的门外汉,但是至少知道还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说法,所以我在观看纪录片时一定会多一份不一样的思考。

书云说:“作为一个导演,我解决不了政治家该做的大问题,但是我希望在人心之间架个桥梁,让大家多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我看来,她的确做到了,看了《西藏一年》,西藏给我的印象不再是一片蛮荒之地,虽充满着诡异的法术和难以理解的传统,但是这片美丽的神秘高原真的带给我很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青涩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你会想过报效祖国吗?我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觉得一个有志向、能为国争光的人是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的。

我自己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不知道法律的无情,那些坏人做了抢、偷坏事,后来被送进监狱劳动改造进行再教育,令人震撼。《青涩记忆》这部电影让我才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字幕,但是我却被它带动故事的情节里去了。虽然这部电影主要是写青年的故事,但是我们从小学就应该重视。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一个坏孩子,再由一个坏孩子变成了法庭上的犯人。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我们明白不要沉迷网络,不要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要是泼出去是水,就再也挽不回来了。今天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增长本领,才能在明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在这部电影片中,三名孩子因深度沉迷电脑游戏,才犯法去偷钱的,最后,还打伤了一名银行工作人员,然而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罚。法律是严酷的,如果你不想犯法,就必须自己遵法守纪,要多懂一些法律的知识,现在我们还小,还不知道那么多。我常想起爸爸说过一句话:“做人不能凭嘴巴,要凭实际行动才是真实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比旧社会好多了,以前生活水平很低,没有汽车、火车……。生活比较辛苦、贫穷,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21世纪,可以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要做让别人看不起的事,只有那些小时候没有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做对不起社会的事情。在这个世上有太多太多令人发指和痛恨的事情,比如:抢劫杀人、拐卖绑架、勒索钱财………

青年的梦是无限的,青年的记忆是无限的,青春的潜力也是无限的……

让我们以后努力学习,攀登学习的高峰,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建设得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我真为那几个初中生惋惜,他们正当花季,就要遭受这么大的挫折。愿他们吸取教训,改善自己,努力学习,愿我们一起成为祖国优秀的新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内心犹如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孩子石蛙自小丧母,与父亲姐姐相依为命。转眼间,石蛙七岁,姐姐十二岁,石蛙该上学,而成绩优异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贫,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蛙上学,姐姐则不得缀学。一日,石蛙上学路过马莲河,河水因暴雨涨起,父亲将他背过了河,告诉他一定要好好读书。石蛙上初中后,姐姐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不得不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中挤出一些钱来供弟弟上学。父亲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读书,走往了去省城读书的路。

石蛙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多病的父亲,他在极度艰难中背负起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他所作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壮举,也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只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他奋勇拼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力量。我的妈妈是一个乡下的人,她告诉我她小时候,能读到书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那是所有人家里都是十分贫困的,所以我的妈妈十分珍惜学习的日子,比起石蛙.我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要优越得多,我们再不好好学习,就无法完成父母对我的期望了.我们一定要向石蛙学习,做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必须多学习、多锻炼,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做生活的强者,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看完《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影片中有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打战,就不能不打吗”其实战总是要打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下一代人!

还有一段场景,战斗中,军人们身处近零下40度的低温,身上却穿着极薄的冬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然而却依然坚持战斗,并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战役进行中,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不后退半步,当美军冲破防线走到阵地前时,看到的是一百多个冰雕的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时,连美军也自叹不如的说: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对手,注定是打不赢的,美军默默的给志愿军们献上军礼!

是啊!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志愿军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中国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换来的!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恰逢盛世,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甘正传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jenny总是说,阿甘,你不懂什么是爱。

可是,我觉得他是最懂得什么是爱的人。

阿甘爱妈妈。

当然,他的妈妈也确确实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她的整个生命来爱自己的儿子,从不因为阿甘智力上的残缺而吝啬他应得的那份爱。她让阿甘一直成长得很开心,也因为这样,阿甘才能拥有一颗纯洁无瑕的心。

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动容的词语,无论语言的差异如何大,妈妈这两个字的发音永远是相似的。

女性虽弱,为母则强。

其实我想,阿甘的妈妈是骄傲的吧,她养育了一个那么那么好的儿子。

阿甘爱他的朋友。

在越南战场上,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个又一个战友,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毅然返回了即将要被炸平的丛林,为的是“buford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找的”。他牢记着他与buford的约定,买了捕虾船,实现朋友的梦想,并资助他的家人。

而丹则是阿甘心里的英雄,一直都是,他那么坚定的这么认为,这样强大的信念终于让丹也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丹说他没对阿甘道过谢,其实他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报答。阿甘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一切都在他看来都是很自然的,是他应该做的。是我们太过复杂,总觉得他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在阿甘的世界里,那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

阿甘爱他的姑娘。

jenny是不幸的,她的生活一直很凄惨,四处漂泊,没有温暖。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阿甘,也遇见了这世上最好的爱情。也许jenny不会想到,她的一句话换来了阿甘一生的等待,也换来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一生充满凄苦,但是最后,她终于永远地沉睡在了唯一带给她温暖的树下。

jenny是阿甘的唯一,因这唯一而永恒。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甘在jenny的墓前说“你要什么就叫我,我不会走得太远”,的确,在阿甘的心里,jenny永远都活着。他爱她,所以不在乎她爱不爱他。他的一生永远都会记得校车上那个天使一般的小女孩,她对他笑,她跟他一起看星星,她让他一直跑别回头……虽然jenny并没有一直陪伴着他,但是阿甘的生活里一直都有jenny留下的痕迹。

所以,其实所有死去的人都没有消失,阿甘的身上有着所有人的记忆,只要他活着,他们就在。

阿甘爱他的孩子。

他送他的孩子上校车,像小时候妈妈送自己上校车一样。一切都和多年前一样,只是这一次,车上不会再有一个jenny那样的小天使。

在阿甘的眼里,他的妈妈、他的朋友、他的姑娘、他的孩子……都是天使,其实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天使。

电影里没有人对阿甘说过谢谢,但是我相信,所有看过此片的人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阿甘。

我们终于知道,这世界上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百花奖影帝吴军、华谊兄弟新秀刘科、实力新人赵冉共同主演的关于“农村支教”的电影

昨天才看的这部片子,有很多的感触。

来回看了两遍,结尾的地方还是会流泪。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在其中,看到的还有许晓萌和江可可的爱情。首先,对于江可可这个人物我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还有许晓萌用这样的方式考验两个人的爱情,这种做法也是站不稳的,这与爱情无关,这是生活,爱情在生活面前,要考虑的并不是只有爱与不爱。

“江可可选择退缩和放弃,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后的退缩和放弃了与许晓萌的多年的感情。”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语句,是我所不赞同的。江可可的选着是更现实化的,许晓萌的选着则偏向理想化。

还有一些影评人认为,80后大学生后应该思索,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责任,比如理想,比如对社会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一部影片下,把如此沉重的帽子扣在某一个阶层年龄上的人,这样显然也是有失考量的。

关于“农村支教”并不是哪几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毕竟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如此肤浅。

当然了,电影只是电影。生活终究是生活。

只是,我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没有哭,却在面对这部很早以前的片子的时候潸然泪下。在罗老师背对着许晓萌讲那一番话然后又大口扒拉这碗里的饭的时候,泪水就那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