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作文材料(汇集20篇)

《我的中国梦》悠悠华夏五千载,漫漫长河几万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397

作文

874

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扎根丽江市华坪县的63岁女校长、党员张桂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人民教师让1645名山区姑娘走进大学,引领她们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信仰与奋斗,书写了“初心”深山“耀”,“云岭”红梅“开”

的感人事迹。

“云岭”开“红梅”

,她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云岭楷模”张桂梅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大学。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

以奋斗践信仰,她把奉献谱写为“初心”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贫困山区,托举起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简陋的学校让很多教师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学校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桂梅忽然发现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这让张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阵地,于是她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奋斗的动力,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践行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通过以德施教、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终展现了奋斗的最美姿态。

云岭梅香依旧,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则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同时要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保持好奋斗者的姿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观后感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

在大山里,你用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从办学之初的96名学生,到今时今日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2008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

你说到做到,三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党员

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将至之际,__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对扶贫一线的_市_村驻村干部_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刚慰问完贫困户回到家中休假的他了解到这次_的严峻性后,一下子纠心了起来,看着身旁身患_病的老父亲和一旁玩耍刚满一岁的儿子,心挂乡亲们安危的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第一时间返回村里开展_防控工作。

身为退休干部的父亲虽然疾病缠身,但十分支持儿子的工作。_与外出的妻子电话联系后说明情况也取获得了支持,由于妻子是党员干部,接下来必定也会忙于_防控工作,他和在厨房忙活的母亲沟通后,把这个家交给了年迈的老母亲。在这本该尽孝的时候,不能在家中照顾好两老,还要把家里的担子压到母亲身上,此时,_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全家人都支持着他,村里的群众需要他,_面前无小家,生命重于泰山,他毅然返回村里。

从扶贫人变防卫士——守护群众安康。回到村后,_立即依托“户户入、入户户”网格化管理基础,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逐一明确责任,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_防控网络,摸排村民_户_人。根据_防控需要,实行_排查岗、医疗服务岗、宣传引导岗、设卡值守岗、后勤服务岗“五岗联动”,为_村村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安全防护墙。

他带头给不理解的_防控工作重要性的乡亲讲解_形势,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他还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忙得经常是一碗泡面匆匆解决一餐后,又继续开展工作,甚少休息。

“这位_,经常过来嘘寒问暖,帮我们购买生活必需品,真的是太贴心了,为他点赞。”_村从武汉返乡的学生不无感动地说道。年前,_村有_名从湖北武汉回来的重点人员,经排查发现后都进行了居家观察隔离,在这谈“武”色变的时候,_不单主动请缨对武汉回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排查的时候他还身先士卒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和了解具体情况。这些事情,_都不敢与家人说起,生怕他们知道后担心。但关键时刻,_并没有考虑太多,他说:“_当前,谁都不能后撤。”

奋战扶贫战场——守护扶贫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驻村干部均坚守在最前线,一手抓防_防控,另一手抓脱贫攻坚,两手都不可放松,两手都要硬。

因受_影响,贫困户家_出现滞销情况,这让身为驻村队员的_立即紧张了起来,他想,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不能让扶贫成果脱色。为了帮贫困户解决滞销问题,_马上一边四处打听寻求销售渠道,一边及时将贫困户滞销_万斤_的信息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以求火速援助。他希望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能在了解消息后,伸出援助之手,帮_村的乡亲们一把。

“你们家里最近有出去打工的计划吗?如果有的话我帮你登记一下信息。”“大叔,这份工作不错,就在我们市里,如果有兴趣的话联系我。”……一声声问候,一声声温馨嘱咐,让_村的村民倍感踏实,觉得这个冬天正逐渐“雪融草青”。近日,_又忙于登记村里闲置劳动力,竭力解决因受_影响产生的村民务工难题。他把_市_年春风行动暨春季线上招聘活动等搜集到的企业用工需求都罗列出来,让村民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岗位应聘,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助力复工。

防_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是众多驻村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_没能与家人好好团聚,却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了整个_村里的乡亲们,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名驻村干部的_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积雪,需要用阳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爱心去呵护。再者伟大而又璀璨的中国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抛开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让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动。可以说这些人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就是谢晓君阿姨。

她在一个很贫穷的福利学校来教学生,不管路途多遥远环境多恶劣,他们依然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教书。在这海拔3800米的地区因不熟悉地区,才来几个月的时候,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阿姨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永远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

我们支持你谢晓君阿姨,你永远是高原的并蒂雪莲...

看了《感动中国2012颁奖晚会》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

胡忠老师,是在西康福利学校当老师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儿,免费教书,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他对孩子们都是很负责任的,而那些学生也很听话。都把他当成爸爸了。

谢晓君老师是在木雅祖庆学校当老师的,她同样是一名志愿者,虽然自己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但是他们仍然不放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最感动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高原上的空气,所以谢晓君老师的背很疼,在医院检查时,医生不让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医生让她出院,因为他此时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学生怎么办呢?

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崇高的老师,总是心想着帮助他人,从不顾着自己,因为她只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希望他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们,我们真的不如他们,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学习,每一秒钟都在珍惜,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那么好的老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开始了,我和我的家人怀着一种说不口的心情观看了整场节目;节目之前我的眼里全是期待,期待这节目快点开始。节目中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父母的泪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们一家人的泪水是为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而流,我们一家人不仅被他们的事迹而感动,我们更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他们的爱、他们的信念而感动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为人民治病的白衣天使;有的是普通的基层干部,还有的是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更多 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中有的为祖国航空业的发展贡献出了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有的为基层的农民工不惜卧底十几家企业,只为农民工有更好的工作,而更多的人 则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却把自己最珍贵的时间留给了自己的工 作,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刻,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为了给后人更多的知识经验,他放弃了手术。我心中不禁喊 了一声:“爷爷您走好”您不愧为科研界的一座丰碑,您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根布带,看似平凡,其实未然,这根布袋记录了两代人的记忆。小时候,这根布袋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你长大这根布袋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 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他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的传承。这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给陈斌强的颁奖词。陈斌强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是他用一根布带把他和患 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紧紧的系在一起,布带的这头是母亲的爱,而另一头是则是你对母亲的牵挂和感恩。自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你就用这更布带带系着母亲上 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五年风雨无阻。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事,是他分内的事,甚至自也能做到,但我们中有不少人往往有始无终。常言说“窗前百 日无孝子”有的人可能找种种理由而放弃,可陈斌强却做到了,他用坚持,责任诠释了爱的真谛,人间的真情。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躺在被窝里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那一个个令我敬仰的人,那一个个为信念而执着的奋斗一生的鲜活的的人物永记在我的心中。

其实人的一生不一定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令人感动,而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令我们感动,多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多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等等,这些事并不足以 堪称伟大,但却温暖人心,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因为平凡中有伟大,伟大中有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来自“感动中国”的记忆学生作文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佛说:一叶一菩萨,一花一世界。——题记

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他成为了170多个小孩的父亲。为了让山区那群贫困的孩子能准时收到学费,他总是一拿到演出费就跑到邮局,有时候都没有顾得上清点。12年时间里,他把自己所赚的300多万元给了他的贫困孩子。一开始,大家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但跟他去过一次山区,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大家彻底理解了他并开始尽力支持他。这个人便是丛飞。是爱的泉源让他这么做,是心的颤抖让他成为孩子们的父亲,将自己的生命化作爱的清泉,传递到了孩子们心中。

母亲弃家而走,父亲精神歇常,弟弟不辞而别,而他却用稚嫩的肩膀与无私的爱心扛起了一个破碎的家,还收养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的房间,是他和小妹妹临时的家。每天一早,六点准时起床,为妹妹“小不点”做早餐。七点,妹妹要到一公里之外的小学上学。送走妹妹后,他才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挣得兄妹俩的生活费,他在课余时间要推销商品。他说:“只要你信心不倒,什么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心中充满爱,也将更加精彩。”是爱和坚强,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他就是洪战辉———也许很平凡,可他却用自己的爱心感动着家人、感动着社会!

[简评]当作者将目光聚焦在“感动中国”这一特殊话题上时,文章便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三个人物分三节展开,表述方式又各有特色。写田世国,从名言及典故引出,底蕴深厚、震撼人心;写丛飞,重在整体说明,语言简洁、个性鲜明;写洪战辉,则重在描写他平凡而又并不普通的一天。三位人物让人感动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都用自我的生命传递着爱心。透过副标题、题记与分节的形式,我们还可以窥视到小作者较强的创新能力。

[来自“感动中国”的记忆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小学生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_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省市委有关要求,层层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市场监管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严守宣传阵地,筑牢宣传引导网。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_市场监管局组建_个专项行动组,深入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通过张贴宣传单、发放一封信等方式深入辖区超市、酒店、药店、商铺等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确保户户知晓。截至目前,该局发放《致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的一封告知书》宣传单_份、《价格提醒告诫书》_份,悬挂横幅_条,动员_家有电子显示屏商铺轮番滚动疫情防控标语。

二是严守餐饮阵地,筑牢市场安全网。为切实落实好联防联控相关举措,坚决杜绝聚集性疫情感染,该局组织_个专项组_余人对辖区内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与疫情防控宣传,积极宣讲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签订商户承诺书,劝导其主动联系消费者取消或延后就餐,累计劝退取消聚餐宴席__余桌次。同时及时发布《禁止活禽交易的通告》,全面关停活禽交易市场。

三是严守物资阵地,筑牢价格保障线。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该市场监管局在充分摸排辖区内超市、药店等采购情况,每天到各超市、药店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线索,做到对价格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置。防控期间,该局重点查处哄抬口罩价格违法行为_起,罚款_万元,切实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价格平稳。

四是严守维稳阵地,筑牢群众暖心网。该局将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任务来对待,严防严控消费安全风险,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投诉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答复,做到了受理投诉24小时

“不打烊”。截至目前,共收到投诉_起,办结_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__元,群众满意率为10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_市场监督管理局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勇于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安全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十大物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新近直播的2015“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的实况,我是在感动中、激动中和流泪中看完的,其中让我感动最深的是一个叫陶艳波的母亲。

陶艳波的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看到这一刻,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这是一个令人同情而又佩服的孩子,这是一个令人心酸而又崇敬的母亲,这更是一个令人唏嘘而又震撼的家庭。这个家庭因为爱,因为责任,彼此走得虽然艰辛,但是让人倍感温暖,倍感振奋;他们使我明白了亲情比海深,责任比天高,更使我懂得了真爱能克服一切困难,能解决一切难题。

感动的这一刻,我也不由地对自己说:“我很健全,所以我更要倍加努力,尽快以自己的成功让父母减轻负担;我的家庭很幸福,所以我更要倍加珍惜,及时以自己的孝心让父母每天快乐多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3326 字

+ 加入清单

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曾于1986-1988年公派赴联邦德国(前西德)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回国后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1993年,因儿子被诊断罹患自闭症,田惠萍孤身到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训练指导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

自闭症比原来更流行了?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去年三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表了最新的全美8岁儿童自闭症现状调查。标题宣称“自闭症大流行:每88人中就有1个”。这种制造恐慌的论调让不少激进的民众染上了日渐盛行的“化学恐惧症”,将自闭症和“毒素”或其他无关问题扯到一起。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上,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并没有大规模增加,只不过找到了更好更精确的识别方法。这只是对自闭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标准和分类不断完善的结果。

56岁的田惠萍站在讲台,瘦瘦的。

作为自闭症人家长,田惠萍的生活似乎不像旁人想的那般“阴暗”,站在台前的她,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像个孩子。讲座过程中不时穿插进去的“故事”带着黑色幽默,让人笑过之后,开始反思。讲台上的她,有四个身份:自闭症人母亲、自闭症机构创始人、自闭症领域领军者。当然,你如果是个“圈外人”,那对她另外一个身份可能更感兴趣,电影《海洋天堂》的故事就来源于她和儿子弢弢的真实生活。

1月16日,受昆明市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邀请,她从北京来到昆明,开展主题讲座。讲座设在昆明市五华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讲座开始时,全场座无虚席。“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讲座活动很少见,以前的讲座,大多是自闭症人家长会有兴趣。”蒙多贝负责人李孝峰说,现场来了近100人,除了家长,还有很多机构的负责人。

“自闭症人家庭的生活,同样可以五彩斑斓”

在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田惠萍带着弢弢一起参加,当主持人与田惠萍“面对面”细数生活种种的时候,本来坐在田惠萍身旁的弢弢干脆脱掉鞋子,睡到了现场的沙发上。

对于母亲和主持人的谈话内容,弢弢似乎一点都不关心,虽然所有谈话基本都是围绕弢弢展开。

田惠萍的儿子弢弢,今年28岁,是个自闭症人。

每次谈到儿子弢弢,田惠萍的脸上就会绽放微笑,口吻都变得温和起来,“我们弢弢最棒了。”这几乎是田惠萍每次谈及弢弢,都会脱口而出的话。

该上班就上班,该出去旅游就出去旅游,该到各国参加研讨会议就去,在田惠萍的生活中,弢弢的出现并未给她带来任何麻烦,普通家庭可以享受的生活,她和弢弢一样拥有。去超市,乘坐公交,许多自闭症家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田惠萍和弢弢一样没落下。当然,这样的结果得益于田惠萍从小对弢弢的训练。而这些训练,从最简单的不乱丢垃圾,到青春期的生理卫生问题,田惠萍始终坚持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训练,直到弢弢把它变成习惯。“自闭症人的生活,自闭症家庭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五彩斑斓”,田惠萍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能让很多家长明白,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家长们,认清事实吧,自闭症目前无药可治”

站在讲台上的田惠萍,更愿意以一个科学研究者的身份分享她所获知的所有关于自闭症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当今世界上关于自闭症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身为自闭症的家长或自闭症服务的提供者,田惠萍觉得首要任务就是对有关自闭症的基本概念、词汇和术语要弄明白,搞清楚,因为这是认识孩子、理解孩子的开始。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人,面对自闭症是盲目的”

获悉儿子患病至今已有20多年,田惠萍似乎早已习惯了自己身边有个自闭症人跟着。可是,这并未令她烦恼。该过怎样的生活照样过,该享受怎样的人生照样在享受,“我可以以我的经验和大半辈子经历告诉大家,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拒绝自闭症人是我们的亲人的生活。”田惠萍说。

很多自闭症人家长总在抱怨,抱怨老天不公,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闭症;抱怨孩子,抱怨他什么都不学,什么都学不会。那家长,你为孩子学习了什么?

自闭症有很多分类,可因为专业知识的缺失,很多家长,甚至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没法清楚地认识到,眼前的这个孩子或个案,是属于哪个类型的自闭症。

田惠萍不管去哪里开展家长培训,都会进行关于“你的孩子属于哪个自闭症类型”的测试,可结果得到大多都是“疑惑”。而这也恰好说明了目前中国面对自闭症领域的状态:因为信息的缺失,传递性不够,大多数人面对自闭症、孤独症是盲目的。

“自闭症领域,很少有人说真话”

田惠萍介绍,欧洲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不管孩子健康与否,从出生开始,就能享受社会保障中的医疗、失业、养老三大义务保险。在美国,虽然是自愿参保,但如果是残疾人,也可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发育障碍,也就是说终生残障,那从诊断之日起,你的孩子的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就开始全面启动。家庭不用出一分钱。可是,这样的社会保障,目前在中国还享受不到”田惠萍说。

所以,在中国,身为自闭症家长就要付出其他国家的家长绝对不会付出的高昂代价,要放弃爱情、婚姻、工作、爱好、朋友,全身心扑到自闭症孩子身上。可即便是这样,家长们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信息,甚至连最简单的信息,都无从获得。

而作为专业服务提供者,也应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性,因为他们很多时间就是家长获取正确信息的源头。“自闭症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即使家长不愿意接受,也要告诉他。”田惠萍说,事实上,就连这样最基本的事实,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很多家长不知道。

“家长之所以在里面越陷越深,在治好自闭症这里成为无头苍蝇,就是因为很少,或者说没有听到真话。而专业工作者也没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来告诉他们这些真话。”田惠萍说,目前自闭症的领域最让人的无奈的现实是,说真话的人太少。

“逼一个凯纳人说话,只会把他逼疯”

虽然统称自闭症,但自闭症还分为很多亚类型。比如,绝大多数的凯纳自闭症不选择有声语言作为沟通工具。如果有个孩子已经五岁了,是凯纳自闭症,家长或康复工作人员每天教孩子学发声,“那孩子长大后,除了被逼疯没有别的后果”。

是阿斯伯格障碍的孩子,这样的自闭症人早期的言语发展和使用不像凯纳那般严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障碍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早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判断为“是正常的孩子。”

在中国,典型的混淆就是凯纳和阿斯伯格的混淆,很多人容易把阿斯伯格的发展个案放到凯纳自闭症上。比如说,用训练阿斯伯格发声的方法训练凯纳自闭症,结果往往会导致,凯纳自闭症无路可走。

所以,为孩子学习专业的知识,对于家长和康复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这,关系着孩子的将来和生命的健康。

田惠萍建议,康复工作者的个案通过某些训练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的时候,要冷静并警觉,分辨个案是凯纳还是阿斯伯格,观察孩子的表现,在不同的个案身上,使用不同的策略,不要轻易把个案的表现,套用在其他个案身上。

自闭症有不同的亚类型,但是缺乏硬性数据。判断自闭症不能通过验血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只能通过专业领域的人,通过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来进行软观察,并确定是否为自闭症患者。

正因为如此,自闭症的误诊率也很高,临床上也曾出现过有些孩子某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类似自闭症的症状,被误诊为自闭症,后来好了。但这不足以成为治疗自闭症的个案。

每个自闭症发病的原因不同,即使是用一个类型的自闭症,但每个孩子成长发育过程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一个孩子的个案不能轻易复制到另外一个孩子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小学生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祝福或拜年的信息,某街道机关党员、某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某却发了一条特殊的信息给亲朋好友:原定于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礼答谢宴将延迟举行,婚期另择良日,敬请谅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礼 主动请缨

这个春节,某原本计划着要去妻子老家过节,顺便举行婚礼答谢宴。突发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主动延期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主动向街道办事处请缨要求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来到某街道某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某说道。

冲在一线 沉在社区

此后每天,某随同某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逐一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重视。他不畏寒冷与病毒传播,坚守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短短6个多小时,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张贴宣传《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覆盖辖区内70余个小区,300多栋楼,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得到居民的热烈称赞。

小喇叭 大温情

“各位业主,大家新年好!我们是某街道办事处、某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某每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个小区都要用喇叭宣传一次。

“小伙子,听说我们夹江超市里吃的遭买完了哦?”一位大爷从4楼窗口伸出头来问。“大爷,你听哪个说的哦?没得那回事,超市里头的东西充足得很,菜市场里的菜还多得很,放心,卖不完。”某用标准的家乡话回答着大爷的提问。

“小伙子,你们还有没有口罩嘛,送点给我们嘛。”另一栋楼3楼的阿姨在窗口问。“嬢嬢,我们还是在外头买不到了,我们出来工作,每天也只能领一个。没得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给我们打电话,给你送来。”“谢谢你,小伙子,你们太对了,辛苦了。”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区里回荡,温暖人心。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冲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感动中国》里,就有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张桂梅看着那些山区里的女孩无法上大学,无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时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向街上的行人们筹资。

有时人们会给她一块两块钱,但更多的人对她的请求都拒绝了。就这样,她努力了五年却只筹到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她通过一个记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梦想,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张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还招来了16位老师。

虽然女子高中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不愿把女孩们送到这里来上学,于是张桂梅一家一家请,一家一家劝,将那些女孩带到了女子高中。

张桂梅办女子高中是为了女孩们能免费上高中,能上大学,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变那些女孩子们的命运,完全无私,不求任何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并研究出了镭的提纯方。

但她并没有利用来赚钱,而是把它无偿献给了国家,给战争中需要治病的人带来福音。多年之后,当一位记者问到这位发现镭的科学家最想要什么时,她竟然回答说:“一克镭,我的实验需要它。”这让全世界的人深感震惊。也让我着实惊讶,她们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人,但她们都是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伟人!

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片子,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感动。

第一位感动中国的人是一位老爷爷,他已经病逝了,可他的故事却在后代里广为流传:他是一位从事原子核试验的军人,他制造的原子核成功了,他欣喜若狂。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时,坦然极了,直接问医生:“我还有多少时间?”这位老爷爷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的时刻,如果不做手术就支撑不下来了,可是老爷爷还是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他说了一声“我们坐核研究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老爷爷晚上那一觉就再也没有醒来,永远的与世长辞了。

第二位感动中国的人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不能自理。之前,那一位教师把他的母亲单独放在家里,可是那位母亲自己走丢,找不回来了,他就再也不敢把母亲单独放在家中了。于是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带母亲一起上班。但他怕出生危险,于是拿出母亲曾经用来背他的绑带,把母亲绑在他的背上。从此他就在校舍里照顾母亲了。他对那位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第三位是一位十二岁的女孩,患了绝症,可她在临终前的唯一愿望只是把自己健康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当时在农村里是很荒唐的想法,但她的爸爸妈妈还是遵守了她的意愿。

第四位是一位干部,但他不像其他一些贪官一样。他经常帮助农民工找到工作为了侦查农民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身份去喂猪。他待农民工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农民工也很感动。

这四个人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做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孙家栋颁奖词及事迹介绍: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深情

孙家栋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孙家栋事迹介绍:孙家栋, 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一抹真情,带来感动;一份思念,传递关怀;一份温暖,捧出赤诚;一份坚强,凝聚力量······平凡的伟大,草根中的感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就像一抹阳光透过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间烙上最深的痕迹,在心头跌动的是震撼人心的母子情结,是一根绑带连结了两个生命,见证了温暖人心的孝顺。

陈斌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有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条小时候母亲背子女的绑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电动车行驶30里路去学校上班,呆在自己身边服侍母亲。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的带着母亲上班;连着五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母亲。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过子女;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儿子用它背着母亲。有一天,母亲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是对陈斌强的高度评价,也是陈斌强的真实写照。

“百善孝为先”,陈斌强的作为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中国民众的心窝,也照亮了我的心房,令我感动,令我敬佩,更令我学习。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变得强壮,变得聪明,变得有力量;而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衰老,背慢慢驼了,行动思维渐渐变得迟缓了,直到有一天,他们什么都不会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去帮助他们,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一样耐心地、不知疲倦地照料他们。父母亲老了,需要我们去陪伴他们,去照料他们,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现在我们仅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着一颗孝顺的心,去感激父母,去报答父母;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那些微不足道的语言、动作去关心他们。一个拥抱,做一次早饭都会让父母感动,觉得欣慰,得到满足。

在中国大地还有许多令我感动的人物,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冰雪为容玉作胎的最美老师——张丽萍、清香传得天心在的周月华······这些人物感动了全中国人的心,抚慰了全中国人的心,更震撼了全中国人的心。他们的做法,为我们的生活社会增加了许多正能量,给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这只是十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却看到了当今中国人的铮铮铁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关于“感动中国”评论的热点论据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昨晚在央视一套播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救火英雄王锋、山村教师支月英等10人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荣誉。

作为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推出以来,涌现了一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的“平凡英雄”。他们或是科学家,或是工人,或是村官等等,这些平凡人在平凡的领域里做出的不平凡事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为社会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每一位当选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伟大的英雄,他们的经历都是一部传奇。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

同样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王锋,三进火海救人,自己却被烧成了一个碳人。《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是:“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令现场的观众无不动容、落泪。

同样,当选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还有:芳兰振惠叶的山村教师支月英、君子通大道的村官秦玥飞、浩气展虹霓光的飞行员张超、器成天下走的工匠李万君、推诚结仁爱的骨科医生梁益建、暖带入春风的校长郭小平、澄清有片心的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曙色满东方的科学家潘建伟;还有年度特别致敬集体,为国著成功的中国女排,无不让人在感动中感受到了力量。

每一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坚强无比的灵魂,一个无人匹及的传奇,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身上具有的正能量令我们敬仰。这种正能量,不仅仅是个人强大信念的彰显,更是一个行业、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更可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和表达。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面对这些平凡英雄,我们仅有感动还不够,更需要化感动为力量,更应将这种感动化作为一种行动。尤其是在全面向小康社会进发的过程中,更需要学习弘扬他们的精神,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努力做社会正能量的生产者、输出者、传递者,用执着的毅力、向善的追求、职业的操守,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终于开播了,我们和王老师分三个时间段看完了这部感动人心的片子,当我看完后使我感慨万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动的小男孩,我看的这十个人里,几乎我每次都会热泪盈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从小就落下残疾,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她的生活,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使她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为了给村里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着拐杖到病人家里,她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并遇到了艾起,从此他们二人相依为命,每次当她要看病时艾起都会心甘情愿的背她,无怨无悔。就是这一对普通的夫妻顷刻间感动了全场一千多人,我也泪流满面。《感动中国》给予他们的评价是:清香传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华,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捐了,并且还闹着父母捐了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她却被诊断出有心脏病,只能再活三个月。她对父母说死后要无偿捐献器官,最终他的肝脏救助了四名儿童。《感动中国》给予她的评价是:何处春江无月明。

看完后,我热泪盈眶,为什么上天要把这么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为什么不能让她们长久的生活着,让她们再多做一些好事,让我们的家园变成美好的人间呢?但是她们虽然走了,给我们留下的是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永远传递下去,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灿烂辉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多做好人好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人写作素材

全文共 43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

——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

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xx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xx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xx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xx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xx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

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xx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xx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xx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xx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xx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 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 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 弹和人体 炸 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中国人物的事例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有一位短跑运动员,他拼尽全力,仍未登上领奖台,但他却凭借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这个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他的名字在赛后轰动世界,是继刘翔之后,又一个封神的中国田径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国人心目中的短跑英雄,却是一个超期服役的80后运动员,甚至几次想打报告退役。

不过幸好虽然伤痛、年龄等因素让他在训练中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在短跑之路上,他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苏炳添,1989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古镇镇,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古镇镇特别重视田径运动,经常在村子里举办比赛,比苏炳添大9岁的表哥就是村子里的短跑冠军。

苏炳添和表哥的关系很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追逐玩耍,有时候,苏炳添比表哥跑得还快。

上学后的苏炳添真正接触田径运动还是在初中,看着学校田径队员的专业训练,苏炳添也想加入。

无奈苏炳添个子低,达不到入队的标准,被教练拒绝了。为了加入田径队,苏炳添给教练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以1米5高的身材,向上跳跃后可以摸到2米9高的门板。

教练惊讶到合不上嘴,随后如获至宝般地接收了苏炳添。

县城的体育学校,训练条件实在有限,连最基础的训练设施都不完善,现有的设备也都是破破烂烂。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炳添坚持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每周六日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累。

经过教练专业的指点,苏炳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体能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在学校、村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这也为苏炳添日后成为“飞人”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他,日夜潜心于科学研究,

废寝忘食;

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

书写量子通信的科学新篇章;

他,悉心于自己的学生后辈,

培养可造之才;

他,

为国锻造通信领域的超级科技。

他就是东阳人,潘建伟。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我坐在电视机前看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看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玥。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