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明时节怀念亲人的文章(热门20篇)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小编收集了清明节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975

作文

398

清明时节作文900字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我们家乡的清明时节虽然不像春节那么隆重,但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清明时节了,因为清明时节是十分有有意义而又有趣的。

我们家的祖坟在风景秀丽的北厂山上,满山遍野都是扫墓的人,山上人山人海。瞧!大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还有点心、水果和饮料,有的用扁担挑着,有的有篮子背着,姑妈和阿姨拿着锄头、铲子,我们一边走一边唱着快乐的歌曲,还可以摘野果子吃,一路上有说有笑,全家人一起上山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可有意思了,要做很多事,终于到了老祖宗的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祖宗的墓前面。我们全家人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墓整理得干干净净,接着爷爷还要把五颜六色的纸钱放在在坟前,奶奶献上果子、点心等贡品,然后我和表哥拿起两束洁白的鲜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了老祖宗的墓前。最后祭拜仪式开始了,全家人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给老祖宗磕头祭拜,奶奶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奶奶念着:“祖先保佑,让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保佑孩子们学习进步……”

我们祭拜完了之后,爸爸妈妈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老祖宗烧纸钱——阴间的钞票,我凝视着洁白鲜花,丰富的贡品,袅袅升起的香烟,坟墓更加显得庄重肃穆了。看着长辈们悲伤的表情,我的心情也难过起来。

爷爷摸着我的头说说:“孩子,祭祀祖先,以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表达对老祖宗的崇高的敬意。祖先会保佑我们全家平安。

妈妈说告诉我,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时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有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是我们家乡清明时节的习俗。

开饭了,我们在坟旁边的地方吃东西,香喷喷的饭菜送上来了,今天全是凉菜。有麻辣土豆片、甜酒、凉拌鸡肉、有米线、有卷粉,还有我最爱吃的饵丝。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饭菜,吃饱了,就在山坡上玩耍。打几个滚,采几束野花;渴了,就喝几口甘甜的山泉水;我和表哥、表姐玩捉迷藏的游戏,有趣极了。

在这个有意义的清明时节里,我懂得了小朋友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我喜欢过清明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时节陕北子推馍作文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后因寒食和清明相连,逐渐合为一个节日,但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

“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独自在偏僻的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园丁分享节日的美食。

[清明时节陕北子推馍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关于怀念亲人的经典素材

全文共 272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马上就要清明节了,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表达怀念亲人的40个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9.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7.忘却,往深处想还真是一种美德,与其日日为旧人放一双筷子,哀痛得不能自拔,还不如与逝者相忘于生活。

18.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是永不会停止的,而思念却是多种的,阿婆的伤痛,妈妈的文字,我的小女儿情绪,不管怎样,已故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19.又是一个思念已故亲人的日子,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相反只会让人越记越深,故去的小姨呀,如果真有来世的话我还想你做我的姨,真的好想你!

20.在路上,我想,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报答他们。烧纸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在父母还健在时好好对待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失去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亲情是多么珍贵。

21.在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我怀念我的父母,怀念和他(她)们在一起的时光!

22.清明,这一天,叫我如何不泪流满面;这一天,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让我祝愿远方的父母长安息幸福!

23.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4.夜幕降临了,我倚坐在窗前,凝视着天空,天空中什么也没有,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街道上已没有了白日的喧闹,但那过往车辆的马达声依然不减,不时还有车辆鸣着高音喇叭带着尖叫声呼啸而过。我的思绪仿佛被那呼啸而过的车辆带去很远很远。父亲节到了,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每当想到父亲,总是那去世的情景定格在眼前,虽然已很遥远,但总是挥之不去,抹之不掉,嵌得很深很深。

25.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的我就会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的我就会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26.“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首《乡愁》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思念……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多少回忆,但却始终不改变我对母亲的绵绵思念。

27.怎能忘寂静的夜里,您辗转反侧的声音;怎能忘残阳夕照中,您孤独寂寞的身影;怎能忘每逢佳节时,您热切期盼的眼神……每一个不能回家的日子,我独坐在雪白的墙壁围成的空间里,听那身后流淌着的音乐--千回百转,肝肠寸断。

28.母亲,想起你,我的泪如长河……母亲,你曾在村头扶着拐杖将我了望,那丝丝白发被暮风无情的飘乱。母亲,你曾在炕头念叨我的乳名,那满脸的皱纹里,蕴含了多少沧桑。

29.茶碗里还温存着他在我儿时给我浸泡的生命,那透彻的心情还在为我倾诉他那段年久的沧桑,只是我已经遗忘,我已经遗忘,我来的地方和我将要去的地方,他也不在那书桌旁陪我倾谈,他带着不愿离开,去了我们都会去的天堂。

30.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外公的辞世。第二次面对死亡,是英年早逝的表哥,第三次面对,是年轻的堂兄。那时年纪还小,亲人们的离开,给我的只是暂时的心酸,暂时的哀伤,多少人生的精彩等待着我,我不会长时间沉湎在痛中。

31.父亲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时,我不在身边。现在,第一个清明节来临,我也无法回去为他敬一杯洒,叩几个头,遥望家乡,感觉漂泊无依,身不由已。伤。

32.写我的亲人们,其实只是写自己,写自己在经历许多不幸,面对了许多死亡后的痛与思,怀念我的亲人们,让我今天用这滋意流淌的泪水,用这蘸泪写成的文章祭奠我逝去的亲人,祭奠我们已经流逝的光阴。

33.我真切地记着当时对人生的绝望,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恋,看着父亲被人愈抬愈远,那种永无再见的绝望与彻心的冰凉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体验是残酷是无奈是悲哀愤恨。

34.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成人,然后,都各自成家,为自己的小家奔波而忙碌,来看外婆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甚至几年不来,很少顾及到年迈的外婆,可是,现在有了空闲,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外婆已经不在人世。我们永远失去了补偿的机会,留下的只有惭愧的泪水!孙欲孝而亲不待啊!

35.清明节到了!只希望爸和外公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开开心心的,不要象在世时那么的辛苦!也许他们也已相遇。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相遇的。

36.人常说好人一生平安,而我的和善,纯朴,与人无争的亲人们却总是与磨难相随,命运为什么老和我们开这天大的玩笑?叔叔的眼里的无望痛苦渴求,深深地剌痛着我,我的心是在滴血。

37.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辈子最重要的是亲情!是前世几辈子修来的福,才成为了一家人,可是,我在干什么!姨姨,我对不起你!所有的哭泣,悲伤,痛心,都已无用,都无法挽回你逝去的生命!

38.父亲曾说,死了以后不要孤伶伶地呆在山上,也不想每年的清明,我和妈妈奔波劳累地上山看他,他说他想变成一株米兰花,清幽淡雅地活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们。于是家里多了一盆米兰花,高大沉重的花盆底处就是我父亲的骨灰。妈妈总说,想你爸爸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了。

39.想念父母,在寒冷的冬季,我期待冰雪,马上可以被春暖消溶,我期待所有,网络内外的朋友,能穿越时空,分享一位儿子的孤独,让它变成一种,抚慰的幸福,让每一个人都要,承受的这一刻,多一份温暖和感动。

40.想念父母,在一个民族的盛大节日,在亲人们纷纷团聚之际,在物是人非的伤感之外,我希望热闹,很快可以过去,希望工作和生活,重新跌入忙碌,希望尽快走出空荡荡,被失落弥漫的房屋,融入繁华的街道,让熙熙攘攘的人群,淹没自己,或者,听凭酒神的放纵,长醉不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纷纷,

路上行人雨纷纷。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主要表现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凸显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春雨绵绵,雨水充足。

在我国,每年公历4月5日左右。这期间,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风和日丽。雨水增多,天清地明,万物复苏。对于农民来这是一年最佳的耕种时间。“清明时节,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人们在无限的春耕劳作,同时也尽情地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清明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都以扫墓、插柳,斗鸡等为主。

清明间扫墓祭祖的风俗,大概始于唐朝,杜牧的《清明》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们纷纷怀着悼念先人,追忆先人,去拜扫坟墓的这一风俗。历代相沿十分盛行,一直相连到现在。如今,我们不仅扫自己祖先的墓,而且还要扫烈士的墓,缅怀革命先烈,牢记烈士为祖国付出的生命代价,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在清明节的风俗中,我们最想去春游。春游时,我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在郊外的清山绿水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有的放风筝,有的斗鸡,有的踢足球,有的荡秋千。

我喜欢清明,喜欢清明的无限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重要的节日。

在我们家乡,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听老辈说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在清明节那天,扫墓祭祖是最重要的。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过去的人已经逝去,不管我们多悲伤,他们也不会再回到我们身边,请珍惜眼前的人吧,多抽点空陪陪那些已经过半的老人,他们的白头发就是时间的证明。

在这一天,除了扫墓祭祖,还有很多活动,比如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有的人也会去别的地方参观,所以踏青又叫春游。

在古代,女人没有时间出去玩了,只有在清明这天,借着踏青,她们才能痛痛快快的玩一次,在那时她们很开心。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清明的习俗,在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诵这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来了,一起期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时节雨纷纷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这首熟悉的古诗从我身边激荡,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又是一次清明节,又出现萦绕的思绪。

清明节到了,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够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给死去的祖宗们请安,这可算是一件大事。按照以往的习惯,爸爸带我去给祖宗扫墓,心里暗暗的高兴。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祖宗的坟前,拿着点燃的香深鞠了几躬,给他们请了安,拜个晚年,对他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红色在眼里闪烁。那声音震耳欲聋,一般我会到处找地方躲起来,可是今天我却镇定自诺。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我的祖宗们能够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我又从我的祖宗们想到英雄。

不禁意间我陷了沉思……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而狼牙山五壮士,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落叶树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还有些不鲜为人知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巨大贡献。

雨依然在下着,又是一年清明,无尽的悲伤感动着天地,思念的泪珠,洒向人间。此刻我的心与你们连在一起,清明,是这样的感情,久久的,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时节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古往今来一直用来纪念先人和亲人或者是英雄烈士的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祭奠先人,所以很多地方称为“鬼节”,也有少数地方又称“寒食节”,全国各地的清明节都有很多丰富的习俗活动,比如:扫墓、踏青、放风筝、插柳......其中最重要的就属扫墓了。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杜牧描写清明的诗句。仔细想来每年清明给人的印象还真的总是一片湿雨,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更有一二个孤影,姗姗独行,而我们一家人总会结伴以踏青的形式去扫墓,带上郊游的食物和水,开开心心的一路游玩一翻。

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坟在农村老家的一座很高很高的“梦湖”山上,每次都要爬很久,所以外公总会给我们准备好登山用的拐杖。我们一大家子总是一路欣赏油菜花和野外特有的风景,一路嬉闹着上山去扫墓。我问妈妈为什么清明要扫墓?妈妈回答说:“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后人想到先人的坟墓,是否被狐兔穿了穴打了洞,是否因经常下雨而塌陷,所以后人要去亲临察看下。”我们在祭扫时,外公会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外婆会供上祭品,燃香什么酒,烧些纸钱。爸爸会在周围的小竹林里砍些竹枝挂上白纸条插在坟墓上面,表示有人祭拜过了。然后大家各自拿着三支香祭拜,外婆还会念到保佑全家人身体健康,保佑我学习进步....

我们以这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亲人的倦倦思念。清明节不但是中国传统思念亲人的方式,它也让我们活着的人聚在一起,增加了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时节的青团作文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清明节也到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歌,柳树迎着微微的春风跳着舞。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边,长着一种野花,叶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们喜欢把一种叫艾的叶子和面粉裹在一起,这种食物就叫艾青团。

爷爷围好围裙,带上塑料手套,做起了艾青团。先把艾青和面粉揉在一起,干了,放一些水,用力地揉,面团变成了淡绿、青绿和深绿,可漂亮了。手也痒痒了,忍不住也想揉几下,说:“爷爷,让我揉揉吧!”爷爷马上答应了,他又拿了一副手套给我。戴上手套,双手一碰到面团,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也很好玩。卖力地揉了起来。过了不久,面团终于揉好了,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叶子,哪个是面粉,青绿色。开始分面团了,爷爷把面团捏成长条形,跟油条差不多,又用手捏成一小团一小团,每团和乒乓球一样大。速度很快,非常均匀,就像变魔术一样。

青团分好了,现在要裹馅了。我们一共做了两种馅,一种是用黑豆做成的馅,叫豆沙馅,还有一种叫做咸菜笋丝馅,也非常可口。爷爷拿起一个青团,熟练地用手指把青团的中间打了一个洞,再把青团的洞变大,把馅裹进去,再一捏,一个漂亮的青团做好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艾青团从爷爷的手里变出来,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蒸青团,把青团放入高压锅里。蒸好后,青团变大了许多,香气扑鼻。清明节晚上,屋外灯光闪闪,月亮的光柔柔地照在大街上。屋内的人们其乐融融,吃着美味的艾青团又说又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时节作文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个清明,我们全家回到了老家,为我的祖父扫墓。在车上,气氛十分的沉重,以为我的外公在前几天去世了。它让我感受到生命是那样的短,命运是那样的捉弄人!过年时,能跑能跳能吃能喝,但几个月后的今天,就去世了。

祖父的坟在家不远处。因为今天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

我们找到了祖父的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祖母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纸钱绑起来。绑好了以后,祖母让爸爸拿出12支香给她,不一会祖母便把香点燃了。祖母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祖父,今年我们来看你啦,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我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财源广进,让家里面的孩子每个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高学的姐姐,让她一次性就考上重点中学吧,上一所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祖父,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之后,祖母便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过了一会,妈妈也敬了酒。然后,我们就开始烧我们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祖母便说道:“东西太多了,给你个袋子装一下!”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袋丢进了火堆中。烧完后,我们在坟头跪了下来,拜了几拜,便起身走了。

在走之前,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时节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上小雨纷纷,意味着清明时节的到来。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流传了上千年,十分悠久,古老。在这传统节日中,我们都忙着回去扫墓,祭祀,去回想着先人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更不能够忘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狼牙山五壮士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坠入山崖,邱少云在草丛中忍受着烈火的炙烤,杨靖宇屡受酷刑,宁死不屈……这样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呀,悲壮,坚韧,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不可侵犯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这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

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等。这些都是外强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当然,还有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但经过数百年之后,中华民族重新振作了起来,逐渐变得繁荣富强。这来之不易的美好,都是先烈们用他们珍贵的生命,顽强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心为我们换来的。我们的父母亲没有忘记,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将更不能够忘记。先烈们已经用属于他们的方式捍卫了祖国,现在,该轮到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祖国做出贡献了。

雨还在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它们也在怀念着地下的烈士们。就在这清明时节,缅怀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他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的怀念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爷爷拿着手里黄玉似的念珠,对我慈祥的笑着,长大后,那两颗黄中缀白的念珠还在,而爷爷却早已离开了我。

那两颗念珠,一大一小,但是相差不大。黄色的念珠上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痕迹,像天色破晓的一缕曙光。那种黄色,像是金黄,又像是杏黄。它们出现了一道道痕迹,瑕疵。不用怕,那只是岁月走过的痕迹。看到它,你会想到冬日里暖融融的太阳;秋日里金灿灿的稻田;夏日里亮晶晶的雨露;春日里黄澄澄的迎春。

它冷冰冰的,却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像温暖的一缕微风吹过大地,像宁静的一轮明月照过树枝,像北归的一伍大雁落地筑巢。这么多年了,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我的爷爷,握着它,似乎还能感觉到它存留了爷爷手上的余温,它们的声音是沉静的,并不是银铃般的清脆,而是一种寂寞无奈的声音,显得苍老宁静。是啊,把它们握在手里的人走了,它能不寂寞吗?

听到它的声音,仿佛像是站在古老的时钟旁,听到它有力坚定的鸣响;又仿佛在山谷里,听着自然的宠儿们为你唱;,又像是听着钢琴弹奏出的曲子,优雅而沉稳。它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然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滴晶莹的泪珠落下,想起它已故的主人,它是不是也在心中流泪呢?

现在,握着它的人,从爷爷变成了我,爷爷以前一直用它那枯瘦的手转来转去,他还对着我笑。我一转头,那笑已经悄然而逝,以至于我现在才知道,握着它的人,都会有说不尽的痛苦,烦恼。

现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隔绝了我们爷孙俩,只留下泪水与惆怅,我握着手中的念珠,泪水悄然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时节雨纷纷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有关清明的诗,也许就仅仅因为这首诗,清明时节,就必定是下雨天这一定义住进了人们的心里。

清明并没有淅淅沥沥的下着雨,而是迥乎不同的晴天,是因为悲伤、喜悦、感动已经把云儿的泪水给用完了吗?噢,应该是吧!

爸爸说:“清明是思念的日子!思念朋友、家人,但是,更多的是思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噢!原来,清明就是思念。啊!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抬头,看那阴沉沉的天,云已经把太阳盖住,只剩下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今天,真的会思念那一颗颗钻石似的雨点儿。

闭上眼,我听见了远处飘来的鞭炮声,轰的一下子,在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声乐上所谓的共鸣,那些喧闹的鞭炮声炸响在天际,惊起了对面屋顶上正在做着关于思念的祷告的鸽子,“腾”的一下飞起,飞向了我的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

翻着相册,抚摸那能定格时间的照片,泪也不争气的划过脸颊,滴在那个人微笑的脸上,他的笑真的很可爱,会让一个非常悲伤的人都破涕而笑;他的笑如阳光般的灿烂,让昏暗的心灵都能变得明亮,他就是我的曾外祖父,一个老小孩吧!清明,在天空中搜寻他的影子,多想拨开云瞧一瞧,只可惜,云太高了,我的手,太短了!在梦里搜寻他的影子,在迷离的梦里,奇怪的街道后面隐藏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一句句莫名的话,只可惜,就是没有他。在清明的阴暗中,我又再一次的搜寻他的影子,听,他在叫我呢!真的很感动,我终于知道了,曾外祖父他住进了我们的心里。

今年,我虽然没去踏青、扫墓,却知道了思念,源于清明那一天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时节踏春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光。俗话说的好:“清明时节前后,点瓜种豆”,说明清明时节时节,万物更新,春意正浓,油城景象必定给力,不让我们失望。我们一家人随着春游的热潮,到各处踏春,油城无处不飞花,清明时节时节玉柳斜,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长长的广利河穿过东营,流淌在家门口,没走几步,就来到了第一处景点——新区会展中心公园。一进公园,便有了新发现,公园中出现了不少野餐队伍,有的扛着帐篷,支在地上,往里打气;有的搭起烧烤架烤肉;还有的孩子做游戏,放风筝……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在广利河边,河水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微波中荡漾着黄色、绿色、红色……让人心旷神怡。湖面游人荡着小船划来划去;有的孩子乘着皮艇在河中游弋;还有的大人乘着木舟在水中行驶……别有一番景色。河边的岩石十分奇特,有的几块堆砌在一起,仿佛一只大乌龟在岸边休憩;有的长条横条搭成山洞;还有的像老虎下山、猴子捞月。石山上开放不少让人叫不上名的野花,粉红的、深紫色的,和路旁的大柳树、松树相伴,画面更生动了!我小试身手,从一条芦苇小道爬上假山,身边荆棘盘绕,一不留神,碰上荆棘,就有好戏看了:裤子被它勾住,用手去拉,又被小刺划伤,在爬山时,好几次出现这样的险况。不过,当我爬上终点的时候,那种痛苦便无影无踪了。站在山顶,瞭望远方,一幅现代版的《清明时节上河图》展现眼前,美不胜收的清明时节时节。

我们又驱车来到了湿地公园,这里虽没有红花绿草,只有一大片光秃秃的沙滩,可在这片沙地上,仍有在野餐、休闲的人群。孩子们比公园中更多了,在沙地上堆地堡、挖河道、捞小鱼……大人们有说有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吃着水果,显得十分惬意。

最终,我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呦!来这里踏春的人们更舒适了,架起遮阳伞,铺上帆布,支起帐篷,摆上收音机……真有一派休闲无事一身轻的景象。清明时节时节从古至今就有插柳的习俗,正当清明时节,柳条随风舞动,柳芽、柳絮掉了一地,好像铺了一层美丽的绿色地毯。我们各折了一根柳条,盘在头上。我还多折了几支,编成了各种形状,套在头上,挂在胸前,圈在腰上。哈哈,柳枝儿给我们带来不少乐趣。

踏春不误锻炼,最有趣的还是拓展器材了,十米高的木梯、二米高的攀岩峭壁……当我试图往上爬的时候,让人胆战心惊,腿直打颤,从小胆小的我,再加上恐高,经过父母一阵劈头盖脸的“训斥”,可算爬上了一层梯子。嘿,别看我长得胖,可我动作相当迅速,蹭蹭几下,便爬到了杆顶,望着层层森林,心里美滋滋的,要是每周都能来这里玩耍该多好啊。

清明时节踏春结束了,整个油城让我们大开眼界,处处美景令游人陶醉。那美丽的春天,正在我们身边,迎春花先来报到,杏树的白花漫天飞舞,蝴蝶成为春之使者……我们踏着青草,感受着美好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好好地播种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时节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几滴春雨,下在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地方,点在那“欲断魂”的节气中,而我的思绪飘在那更远更远的空中,犹如断线的风筝,终究会落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从小,清明节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节日,应该说是不熟悉,什么时候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了也不知道,真的似烟雨一般,飘过则过,涣散则散,不会触到我内心的任何角落。

这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彩色气球、没有欢笑的节日。鲜花的美丽不是让我们观赏的,它们将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飞到爷爷奶奶飞到的地方。

烟火,打开了人世间的另一扇门,那些话语那些泪水,都走进了那扇门。这扇门啊,多少年前我们看着那些此时令我们缅怀的人都走了进去,是缓慢的,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要让火焰亲自打开这扇门,没有人的进出,只有那些被我们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宇宙中的黑洞,且不论两者能否做比喻,至少它们有着同样的行路方向,多么宽广深远的路,永远只会是单行道。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在清明时分去做了这个节应做的事情,我第一次去了爷爷奶奶的墓园。记得墓碑旁的一株迎春花开得格外灿烂,挂满金黄色花朵的枝条在园中变得分外诡异,此时似乎已经不是生的权力使花朵开得这样亮丽,而是死的意念,使它绽放。

一个穿着黑大衣的人,黑色的袖管衬托着一双白皙而修长的手,这手中有一束这样金色的迎春花,看不清他的眼睛,他呼吸的声音是没有呼吸的声音。这是他手中的迎春花,此时艳然绽放在我的身边。我看着他,沉默。无话可说的风静得似我与花之间空气的静,我与花同时都是这个世上还在呼吸的生灵,我却感觉这花并非来自人间。

满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满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这样森严;满山未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这般凄凉。

清明,十岁的清明节。清——明,清如同那天的天空,明如同那天天地间的一切光亮刺眼。这两者貌似格外的不匹配,就似墓园中的墓碑与花朵,但它们确乎命定在一起。

我的思绪就这样飘飞。从小就很少有放风筝的习惯,更没有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经历了,而真正放飞过的几次中有一次风筝就很美丽地自由了。我在清明节的思绪就如同那放飞了却永不归回的风筝。

在这“欲断魂”的节气中,思念是永不熄灭的灯火,而怀恋是那个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谢的花朵,那样使人心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时节雨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行走在漫无目的的烟之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画面渐渐模糊,泛黄的面孔,经不住这柔弱的雨,早在卷角的卷轴中,死去。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词人为苏子绝倒的,却绝非仅只“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阴阳两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死离别,每读一次就有为其中的深情有所感悟。这纷飞的雨,哭诉着清明的凄凉。

路,是从未有过的漫长,不知要走向何处。我生从何来,死欲何往?两排行道树,延伸到无尽的远方,灰蓝色的天空,指引着地狱的方向。散开的墨迹,勾画着一个人的命运。那些冰凉的雨丝,不断地飘落下,树枝上有一串又一串繁复的纹路,就像,看到了苍老的历史。阴霾走过的地方,是一片又一片的空白。 每一座坟墓下面都有一段辉煌而沉重的历史。 清明世界雨纷纷,这纷飞的雨啊,如同昔日缤纷旋舞的蝶,缭绕在心头,如此妖娆,如此悲伤。触摸到单调的彩虹尾后的尘埃,忙碌着的,依然在陈旧的画面中忙碌着。抓不住过往的雨丝,就像抓不住过往的烟尘。记忆中搁浅,找不到航行的路线。

如果哪一天,我们都发现,好聚好散不过是种遮掩,如果我们没发现,就给彼此多一点时间。人鬼殊途。

才发现,清明的雨,不止在现实中纷飞,还有梦里,也被那缠绵的液体覆盖。是上帝在哭泣吗?滴答,滴答。心檐滴雨。一滴......两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时节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离我们愈来愈近了,但往年绵绵的细雨和湿润泥土的气息却在今年躲闪了。只是在清明节前一两个星期零星的飘了几滴。听爷爷说,清明节那几天是一定要下雨的,那时的我还不懂事,眨巴着大眼睛问爷爷为什么。爷爷说亲人的灵魂在那天要回来看望家人,鬼魂是不能走干路的,所以老天爷就好心在那几天降下甘霖。

清明节,看着普照大地的艳阳想起了爷爷的话。今年虽然没有下雨,但那洒满大地的阳光不也代表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是那么明亮,那么温暖。走在阳光下,那么惬意,舒服的仿佛儿时躺在爷爷怀中的感觉,就像是睡在了云朵的床上。耳边又回响起爷爷给我唱起的摇篮曲,就像是昨天响起的。爷爷总是在我睡觉时用他那扎忽忽的长满胡子的下颚碰我小小的脸蛋,总在这时我就会挥起小小的拳头朝爷爷砸去,这时候,爷爷会微微笑的对我说:“小宝贝,好好睡觉,不要闹了。”我还不依,撅起小嘴示威,爷爷揪揪我的小鼻子,“好啦,爷爷认输了。”这时我才肯安静入睡。“苗苗,快走啦,再不快点车上就没有座位了!”远方传来了妈妈催促的声音。这时我才发现我与家人已经相差好大一段距离了。我们走到车站,就上车了。

阳光突然变得很刺眼,我站在爷爷的墓前,看到爷爷微笑的样子,和那时一样亲切,一样温暖。我轻轻抚摸墓碑,就像当初爷爷亲昵的动动 我的脸蛋。不知道爷爷在天堂是否一切安好,是否还常常想用他那硬硬的胡须碰碰那个小宝贝的脸蛋。“爷爷,今年没有下雨,我知道您不能回来看小宝贝了,但我会等的,等到雨后的清明,哪怕是明年,后年,等爷爷在为我唱起那动听的摇篮曲”。人散尽了,没有香火,只有在那风中摇曳的鲜花。

远方,云朵中爷爷在给我微笑,就像是童年我在爷爷怀中的微笑,温暖,永记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时节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前一天,父亲一人去给祖宗上坟后我又放了假一共放了三天,这三天可以说是没有意义三天好似一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甚至还有点伤心的三天。

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父亲两人去大姨家帮忙。说起来我还觉得我有一个全能爸爸。其实大姨家和她儿子家住在一个小区然后要搬到另一个楼上于是请了搬家公司然后前几天就搬了只差搬个柜子。那个柜子很难搬因为它还得拆开于是得再加二百元大姨的儿子的老婆刘丹姐姐舍不得花钱于是就请父亲来帮忙虽然父亲不是干搬家工司的但是父亲十分厉害可以说是样样都会于是就答应了。父亲按照拼的步骤再拆下来再经过来回搬运终于运了过去,然后又按照步骤按了回去,随后天就晚了回了家去我见床连饭都没吃就睡了。

清明节放假的第二天,父亲和母亲都有事于是将我寄托在姥姥家我一天都在无聊的写作业于是让我有点伤心。到了下午六点妈妈才来接我回家到大门口还没买到贴画。

清明节放假的第三天,我和母亲一起去大润发并买到了贴发我高兴极了干脆亲了一口母亲说:“我爱你。”剩下我就一直玩贴画妈妈买东西,到了下午回到家写完了作业我就睡在甜梦中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时节扫墓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为今天,大家一家人人一起回老家扫墓

今天的天气真好,没有下雨,还出了太阳呢。扫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爷爷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远着呢,但是不管有多远,大家每一个点都去了。

一路上我问这问那,伯伯叔叔们说我小不懂事,说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知道我看不见疼我的爷爷了,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我对爷爷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爷爷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听爸爸妈妈说爷爷很疼我,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来到爷爷的坟墓前,伯伯叔叔们开始除杂草,他们很快就把坟墓上的杂草给锄了,不一会,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爷爷的坟墓上,大人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肉……大家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爷爷祭拜。随后,大家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清明时节是缅怀去世的亲人的节日,每年大家都会回老家扫墓,是啊,没有先人哪有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清明时节的诗句之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伴着暖阳刚至,清明便携着小来了。

细密的雨滴,夹杂着丝丝凉意,仿佛谁的眼泪,冲淡了往日的朝气。雾锁山头山锁雾,空气湿漉漉的,路是潮湿的,衣服是潮湿的,人们的眼睛也是潮湿的。

远方,横着一座村庄,木质的房屋歪歪斜斜,古色古香,少了很多城市的喧嚣。徒步小路,更显幽静,来往的人们步履匆匆,大多手里提着一篮纸钱,一束香烛。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飘出袅袅青烟,伴随着风声一阵乱舞,空气里弥漫着香烛的味道。

过了好一阵子,街道恢复了宁静。

又是一年清明到。

田野里的风筝飞了,细线不知何时已断,歪歪斜斜地挂在一棵老树枝头。

孩子们却似这断线的风筝,无忧地奔,无虑地跑,偶尔摘一朵花,拂一片叶,穿着小雨靴,淘气地踢踏着路旁的泥土。他们有的身穿小雨衣,有的手撑小雨伞,有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祭品,不时将鼻子凑近,偷偷地嗅着,欢天喜地地跟在大人后面。

一座潮湿的新坟,坐落在一处小山坡上,凄冷的风吹着坟上的野草,颤颤巍巍。父亲跪着,母亲幽幽地抽噎,年幼的儿子呆呆地站在一旁不明所以。满天飞舞的纸钱纷纷扬扬地坠落,或落于坟头,或落于山林,或落于青草丛中。

隔壁一家的小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蹦跳了起来,大声嚷嚷:“不哭,不哭,妈妈说哭了就不勇敢,不勇敢。”引得这家大人们急急捂住小儿的嘴巴,强拉着他去了别处摘满山的映山红。

夜晚,映着万家灯火,几家欢喜几家愁,只有那静静流淌的渗透了水的夜,独自听那清明时节,雨纷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5清明时节高二的作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到了,也就是春天到了,万物生机勃勃,花草树木开始使劲地生长,一小草正在努力地长高,大树已经开始生长出新的嫩叶。花呢,一些佼佼者们已经开出美丽的鲜花,散发出芬芳的花香,其余的,大都也已经含苞待放,几场春雨过后,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

我们到了老家回山,发现一切的变化好大,门前的池塘上布满了浮萍和荷叶,不过很可惜,这个季节没有荷花,更别说莲蓬了。如果是夏天,那又是一番美丽的景色,荷叶间,还有两叁只青蛙,发出“哌哌”的叫声,时不时还伸出舌头,捕食飞舞的蜻蜓。

走进院子,发现院子里的树都开花了,桃花、兰花、竞相开放,在春天里秀出了自己最美的姿态。先看看桃花,外边儿浅红、越往里边走越深,中间点缀着两叁根鹅黄的花蕊,真想让人折一枝下来细细观赏,又不忍让它枝折花落。再看看兰花,那树雪白的小花,直接碾压绿叶,都说颜色愈是淡的,花愈有内在的芬芳,满屋子都能闻到兰花的香气,还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是啊,它那雪白的颜色,不像牡丹那般艳丽,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更有那难得的芬芳,外婆种它,也是想要我们成为像兰花那样的君子吧。

还有屋外墙上的爬山虎,虽然不会开花,但也抽出了新的嫩芽,翠绿,绿得没有一丝杂质,像一块无暇的翡翠。不知何时,它已经悄然爬上屋顶。看着这顽强的精神,就让人不忍将他扯下。

突然一声唿唤:“蔡智铭,挖笋去了!”我于是放下笔,合起本子,拿起锄头,去挖笋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