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取而代之的成语故事2篇 作文怎么写【通用20篇】

下面是开学吧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10个名人故事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5164

作文

1000

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成语故事:危如累卵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卜昼卜夜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ǔ zhu bǔ yè

[成语解释]    卜:占卜。形容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典故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欲罢不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颜回是鲁国人,和父亲颜路一起来跟随孔子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颜回叹道∶“夫子讲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似在面前,一会又出现在背后。夫子循序渐進地教我,用语言来打开我的智慧,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现在我想停止不学也不可能了(欲罢不能)。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夫子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颜回很穷,常常只能吃一小碗饭、喝一瓢汤、住简陋的房子,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他却乐在其中。孔子说他是好样的。后来颜回死了。有一回魯哀公问孔子:“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曾经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乱发脾气、不犯两次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再也没有好学的了。”

“欲罢不能”指想停止却停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田单攻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田单攻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次的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趾高气扬只能打败仗。

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大将军,有一次,他决定去攻打狄国,临行前,去请教鲁仲子。

田单问鲁仲子:“我准备带兵去攻打狄国,先生认为此行会怎么样?”

鲁仲子摇摇头:“恕我直言,此次出击,不会顺利。”

田单心中不快,却依然心平气和地问道:“此话怎讲?”

鲁仲子说:“将军此番一定不能攻克城池。”

田单反问道:“上次攻打即墨,那么大的一个城池,用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尚且能打败千军万马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这一次攻打如此小的一个狄国有什么难的呢?”说完,也不告辞,拂袖而去。

田单率兵出发攻打狄国,一连苦苦战斗了三个多月,仍不见分晓。田单的队伍人困马乏,精神萎靡。

有一天,田单坐在帐内,心中烦闷,突然听到帐外传来孩子们唱的童谣。他仔细听来,虽没有听清全部歌词,但歌词的大意却听明白了:“田单的军队,装备很整齐,打仗却不行,长枪如同烧火棍,士兵无用像狗熊……”

田单听了这首歌,心里很纳闷,坐立不安,在帐子里来回踱步,最后决定还是去请教一下鲁仲子。

田单想起当初鲁仲子曾说过一定攻不下狄城的预见,心里惊异鲁仲子的明断,因此,诚心诚意地对鲁仲子说:“先生请原谅我上次的无礼,你的预见果然不错,请指教这究竟是为什么?”

鲁仲子说:“上次攻打燕国,是为收复家园而背水一战,你和士兵皆士气高昂。此次已不同以往,你金钱封地样样俱全,已习惯高高在上做大将军,如何带动起士兵冲锋陷阵?”

田单心服口服,回到军营后,和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兵,果然很快攻下了城池,打败了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趾高气扬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更多精品源自 【拼音】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

【典故】举趾高,心不固矣。 《左传·桓公十三年》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相近词】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

【成语造句】

◎ 间接的方法还可以免除一种趾高气扬的学生发生仇恨的危险。

◎ 平时趾高气扬的第三科科长顿时乱了阵脚。

◎ 他们看他这样趾高气扬,很不高兴,就拥上前去抢这根羽毛。

◎ 在封建社会,二德子这类人物,欺软怕硬,见到洋人吓得心惊胆战,对老百姓趾高气扬,百般刁难。

◎ 大家仰首遥望,见鹫在树梢趾高气扬地说话。更多精品源自,趾高气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_作文5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画龙点睛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出处】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释读】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众口铄金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众口铄金

【拼音】: zhng kǒu shu jīn

【解释】: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

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诵》,一般都列为第一篇。

《惜诵》,据专家考证,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惜诵”二字,据说是“不愿随便歌颂”的意思。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的大意说:“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请大神帮帮忙吧。可是他说,理想虽好实行困难!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大神说:

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大神说的这几句话,大意是说:“对于君王,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还是照样!

这一节中,“惩于羹而吹齑”这一句,就是成语“惩羹吹齑’的来处。羹,就是羹汤;齑,是捣烂的蒜韭之类。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于是怀着戒心,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吃过亏,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就叫做“惩羹吹齑”。《唐书·傅奕传》说:“惩沸羹者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

诗的原文中,另一句“众口其铄金”,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即“众口铄金”。这句成语的“众口”却变为舆论的意思,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怀刺漫灭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怀刺漫灭

成语拼音:huái cì màn miè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刺:名帖,名片。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成语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成语造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回:“若白白说些瞻依嫟就话头,就是司空见惯矣,不如学祢正平怀刺漫灭。”

怀刺漫灭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字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刚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

怀字开头的成语

怀刺漫灭

包含有怀字的成语

怀刺漫灭 匹夫无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不常见的励志的成语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温良恭俭让的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注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典故】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押韵词】名德重望、遣兵调将、装模做样、跳跃纸上、千形万状、花街柳巷、人不可貌相、殊形诡状、直截了当、一蛇吞象、......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成语举例】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其它使用】

◎ 我倒希望能跟她学坏,这样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做你温良恭俭让的老婆了。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的中英文版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prince Zhou Xu of the State of Wei killed his brother and became the new emperor. Zhou Xu was a tyrant. He oppressed his people and indulged in wars of agGREssion. By launching wars, he tried to divert the peoples attention and reduce their discontent with him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his dictatorship.

The Duke of the State of Lu leant about Zhou Xus usurpation of state power and his ambitious plan, he asked a senior official,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Zhou Xus move? "The official answered, "He indulges in wars , bringing his people much disaster. He wont get their support. And hes capricious, so few of his close friends follow him. He can never achieve his success. In addition, war is like fire. If one launches wars endlessly without restraint, hell eventually burn himself. "

Sure enough, the people of Wei with the help of the State of Chen overthrew Zhou Xu and killed him in less than a ye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mean that those who do evil will finally ruin themselves.

春秋时期,卫国的王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成为了卫国的国君。州吁是个暴君,他压迫百姓,到处侵略别的国家。他想利用战争来分散百姓的注意力,减少人们对他的不满,巩固他的专政。

鲁国的君王知道州吁篡夺了王位,还想吞并其他国家,就问他手下的一名官员:"你认为州吁的目的能达到吗?"那位官员说道:"州吁到处打仗,给人民来了灾难。人民不会支持他。他这个人又反复无常,身边没有什么亲信。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且,战争就象火。无休止地打仗,最后,火会烧到自己身上。 "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民就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统治,并处死了他。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干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卜昼卜夜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卜:占卜。形容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这段故事,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记载。同时,它还记载着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神话传说成语故事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话故事教学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使命,神话传说成语故事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神话传说成语故事,仅供参考。

1、后羿射日: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2、夸父追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水的水量不够他喝,向北到大湖去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3、含沙射影:传说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4、八仙过海:有一天,八仙要去东海游玩,他们一起乘着船过海。可东海龙王的儿子喜欢上了荷仙姑,就把船给弄沉了。张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驴的背上,曹国舅脚踏巧板,没有掉到海里。韩湘子骑在仙笛上,汉钟离站在了蒲扇上,也没有掉到海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抱着葫芦,浮在了海上。只有吕洞宾被弄得浑身湿透,而荷仙姑却被抢到了海底龙宫中。龙王儿子一会变成巨鲸、一会又变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来。七仙用各自的宝贝大显神通,最后把龙王儿子打死了,救出了荷仙姑。“八仙过海”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做事。

5、牛郎织女:从前,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他有一头感情很要好的牛。一天,牛郎出去放牛,正好遇到了七仙女下凡洗澡。牛郎很喜欢最小的七仙女,小七仙女也喜欢他,两人结成了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还生了两个孩子。可是不久,王母娘娘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了天上。老牛看到牛郎非常伤心,要牛郎把自己的皮做成鞋穿着飞上天。牛郎很无奈地答应了,他拉着自己的儿女,飞上天去追织女。可是,王母娘娘变了一条河,将他们隔开了,两人非常伤心。喜鹊被他们感动了,都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相会。王母娘娘很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6、精卫填海: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7、叶公好龙: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8、井底之蛙:在一口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静时泡在水里,开心时在泥浆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请海龟下去玩,可是海龟却只能伸进去一只脚。海龟摇了摇头,往后退了一步,跟青蛙讲起了大海的情形。 “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无论水灾还是干旱,都影响不到海水,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再也没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见识不能短浅,不能盲目自大。

9、天衣无缝: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

10、涸辙之鱼:庄子只要借一升半斗粮食,就可以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问题,监河侯却说等收到租税后可以借给他三百两黄金,就如同鲫鱼只要一升凉水,就可以活命一样,哪里能等到遥远的西江之水,解决问题,要从现实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空话、大话、漂亮话,除了勾勒出说话人的嘴脸以外,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11、女娲补天: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心广体胖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xīn guǎng tǐ pán

【解释】: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例子】:这时我无端有些感慨,心里想,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的还不在少呢。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反义词】: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近义词】:心宽体胖、大腹便便、脑满肠肥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情愉快,事事顺心

【英文】:fit and happy

【法文】:qui vit sans souci jouit dacute;une santé florissante

【德文】:leichter Sinn,gesunder Kǒrp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铁石心肠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平时形容人无情的时候都喜欢用铁石心肠,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铁石心肠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释义

心肠像铁和石头一样坚硬。形容人不容易被感情所打动。

故事出处

《隋书·敬肃传》:“称肃曰:‘心如铁石,老而弥笃。’”

出处译文

(薛道衡)评价敬肃说:“他的心肠如同铁石一样坚硬,办事非常老练。”

成语故事: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将父亲害死,迫不及待地登上帝位。他当上皇帝后,命令负责检察工作的司隶大夫薛道衡对天下所有官员进行考察。薛道衡这个人非常认真,经过一番细心的考察后,他向炀帝禀报了对众位大臣的评价。

他评价颍川郡宰敬肃说:“心如铁石,老而弥笃。”意思是说他的心肠如同铁石一样坚硬,办事非常老练,对皇帝忠心耿耿。隋炀帝听后很高兴,从此特别喜爱敬肃。

朝中宠臣宇文述的家乡就在颍川。宇文述对颍川的父母官总是加以笼络,当然也不会不理敬肃。他经常写信给敬肃,请敬肃给他帮忙,保护他在家乡的亲戚朋友。敬肃是个刚直之人,怎会接受这种笼络?他每次收到书信后,根本不拆开来看,而是直接退给送信人。送信人害怕宇文述责怪他办事不力,没敢向宇文述如实禀报。

宇文述的亲戚朋友以为本地官员都畏惧他们,就在颍川肆意胡为,欺压百姓。敬肃将他们的罪行调查清楚后,不顾及宇文述的情面,将他们全都抓入监狱。宇文述得知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从此恨透了敬肃,常常在隋炀帝面前进谗言,说敬肃不是个好官。

隋炀帝本来想提升敬肃为太守,让他充分发挥才能,可是宇文述一再反对,他心中就犹豫起来。经过左思右想,隋炀帝终于打消了重用敬肃的打算,而是重用了一班无耻的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志存高远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hì cún gāo yuǎn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李时珍背弃父亲要他读八股文科举入仕的愿望,一心阅读医书《神农本草》,发现其中很多中药没有详细记载,决心认真编写一部详尽的医书。他对书中的每一种中药都十分认真地考证,经过30多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巨着。

【典故】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释义】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志向

【反义词】好高骛远

【成语例句】

◎ 他志存高远,将来能成大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天罗地网的学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 密,无处可逃。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 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 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 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 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 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 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 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 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 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 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 “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 “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 痛斥道: “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 人。 伍员愤怒他说: “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 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 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 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成语故事10则

全文共 4695 字

+ 加入清单

听听故事小学生都爱做得事情,同时好的成语故事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篇2:揠苗助长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篇3: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篇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

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篇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篇6: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

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篇7: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篇8: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篇9: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篇10:不懂装懂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意思就是成语“不懂装懂”的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遭到别人的嘲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