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雎诗经【通用20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其中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精选本文是小编给同学们整理推荐的关雎诗经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5029

作文

83

关于诗经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原来我们已经失去了,迷失了许多东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之间所有美好的情感全在这里诠释,质朴的语言中流露真情,让人心中如同一股清流划过。

子衿,是女子思念未能赴约的恋人而心生惆怅。"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句反问体现了她对恋人的失望与责问,同时又有对恋人的担心。那是纯真的爱情,没有丝毫杂念。无衣,古代人民为保家卫国发出最有力,也是最简单的呼喊。战争中,只有团结,方能取胜。关睢,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文静善良的她牵动着君子的心,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如此有内涵修养的女生应配上一个同样的男子。君子为他弹琴鼓瑟,击鼓作乐,简单的追求,才应是高尚的爱情。

一转眼,满是被霓虹灯装饰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围绕着每一栋房子,让人眼花缭乱。原来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久。时代在进步,却有许多东西变了味。人们变得更复杂,纯真的感情在一点一点的消逝。诗经的美,在于它的语言,它的格式,它的内容,更是他的情感与内涵。

如今我们迷失的,失去的都能在诗经中寻找到。诗经保存下来了这么久,而美更重要的也是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诗经中的名言警句摘抄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诗经《诗经·卫风·有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黍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邶风击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诗经》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秦风·蒹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 《诗经·唐风·绸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国风·郑风·子衿》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郑风·子衿》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诗经 《小雅》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诗经 《诗经·邶风·击鼓》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诗经·王风·采葛》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 《诗经·卫风·伯兮》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诗经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诗经 《终风》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 《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诗经》创作背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周代的祖居之地 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 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 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经》内容简介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9]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9]

《雅》分《 大雅》、《 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诗经蒹葭改写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晶莹剔透的露珠点缀着河边白茫茫的芦苇,一个身影躲在那一片朦胧之中,你回眸一笑,顿时引起了我不尽的相思。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又肯给我那个机会吗?我所爱的人儿,你还记得我们的初遇吗?虽然你站在水的那一边,却不难勾起我对你的无限遐想,一个转身让我惊叹于你的超凡脱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想来也就是这样的了。可美好的事物往往很容易破灭,突然间你从我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里只留下你身上胭脂的余香。我不得不在这芦苇丛里找寻你那一抹美丽的倩影,我愿逆流而上,却看见那道路的艰险与漫长,顺水而下,你又仿佛在那水的中央。芦苇还是如此的茂盛,露珠依然没有逝去,不同的是你站在河岸边浅浅的对我微笑,令我沉醉。如果说思念是一种错的话,我愿意永远的错下去,只因美人如玉。

长相思兮,长相忆。归去的路上脑子想的全是你。你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没有你的时间就像寒冬没有春天依偎,少了你陪在身边我的四季也就只剩下冬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除了想你,我几乎无事可做,一面之缘的相遇令我就这么坠了进去,我下定决心要给你一个承诺: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在芦苇河边你却仍然和我捉着迷藏,漫天飞舞的芦苇令我迷茫,也许上天早已知晓了我的心意,你拿着一支芦苇与我擦肩而过。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身而过。既然你我在前世有了这么多次的错过,今生的我怎会轻易放弃。为爱而伤,为情而苦,我只对你一人,就让那芦苇成为我们之间的信物,你的信物刺穿我心,却也透出了你的寂寞。我想紧紧地抓住你不放,将你拥入怀中,我要的并不是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我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濡以沫,细水长流。你可曾知道当你害羞地将芦苇交予我时,我是多么的惊喜,风中翩翩起舞的芦苇给我们助兴,你脸红地跑开,你的羞涩令我心动,我知道你是逃不掉的,我们也再不用分隔于两岸,因为,我们之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诗经》名言警句汇总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善始善终。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邶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坤》)——不屈不挠,心胸开阔。

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朋友赠答往来。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时局震荡,社会黑暗。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诗经•小雅•棠棣》)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1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人也变迁。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对品格高尚的人的仰慕之情。

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伐木》)

1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20、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乔迁之喜。

2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经·大雅》

2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诗经》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读书笔记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经采薇的改写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柄剑。

一柄闻名天下的好剑。一柄大将军的佩剑。

那位将军英明神武。

而他,又要出征了。也,带上了我。

我听不清那位锦衣玉袍的人说了什么话,只见他手上举着一团金黄,煞是耀眼。

而我听见,我看见,我感受到,将军深深的握着我,单膝跪地,跪拜行礼。然后,一句话从他口中说出。

我听见了。

他说,臣,遵旨。

这时我知道,他,又要出征了。

我看见了,那时,宫外翠绿的杨柳随风摇曳,吹起纤细的枝条。

哦,已经春天了。这一仗,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荒凉的土地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吼着,叫着,打着,拼着,一个个人接着倒下,直到,远处只剩下残尸骸骨。

我的身上沾染了太多的鲜血和污秽,灵魂仿佛被困住了,连剑刃,也逐渐变得不是那么锋利,那么决绝了。

无论是敌方,还是我方,都损伤惨重。大军所过之处,只剩下遍地的死尸。

将军把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痛了,这,真的是他的初衷么?

只有奋勇杀敌,早日剿灭国贼,才能改变这一切。他对自己说,紧握着我。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血液,他的脉搏,他的心跳,他的振奋。

我不禁暗自叹息。

这场仗终于打到了头,我军大获全胜,士气振奋。而敌军溃败,已不成气候了。

是时候,能回去了。

将军坐在马上,我,挂在他的腰际。一步一步向王都走去。

我终于知道,这世上最珍贵的人,他名叫圣上。

而我们,就要进宫去觐见圣上。

我依旧不知云云他们所说的话,直到将军的脸上有了一丝悲痛。我终于明白了一点。

打仗,不好。

将军带着我踏出殿门,屋外细碎的雪花飘舞,而那春天的杨柳已积了一层雪了。那雪落在我身上竟有些冷。

已是冬季了。

这仗,还真是打得够长。在不知不觉的抗阵杀敌中,一季一季已从手中的兵器里划去。我不禁默默的叹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爱情,饱含着人间真情的至善至美。它的生命流程与人类历史一样深厚、一样悠久。只要人类还在不断发展延续,爱情就将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古往今来,爱情令多少人幸福欢畅,又使多少人为之癫狂、痛苦、悲伤,因而也就成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名人雅士争相吟诵的主题。爱情诗和爱情本身一样,青春永驻,万古常新,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爱情诗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其中爱情诗就有80篇左右。这些爱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

??《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它们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最纯真、最淳朴、最自然、最浪漫、最美好的情感世界,这是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成分。《诗经》中的恋爱男女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是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只是带着对爱的憧憬和渴望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试探,得到了爱的回应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约,有了铮铮誓言,从此夕阳下,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品味爱情的甜蜜。他们携手相伴,共同描绘未来的蓝图。这时的他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种热烈的思念酿出的爱情篇章让人不觉其苦,反觉甘之如饴。

??相爱的人因爱而结合,因结合而幸福,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既然相守是快乐的,分离必然是痛苦的,相思的几多辛酸,几多痛苦,几多忐忑……是那样的让人黯然神伤。

??可以说,《诗经》里的爱情诗,实际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懵懂爱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些诗都带着春秋时期我国早期社会先民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痕迹,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显现出了爱情生活的真是面目。在《诗经》里,爱的喧嚣与深沉,爱的自信与怀疑,爱的和谐与错乱……种种真挚的情感体验,由字里行间注入了我们的血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美丽着我们的人生。《诗经》中这些来自远古的爱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们是一首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琅琅上口,传送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最美不过诗经

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

你,还在吗?

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惟愿我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源远流长,故仿诗经一首,聊以记之。

《凯风》——凯风自南,吹吾棘心。琼瑰睍睆,古韵长慉。吾自黽勉,待君栖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诗经与楚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我打算写一篇没有《诗经》引用的诗经,我打算写一篇没有楚辞引用的楚辞。

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屈原慨叹花圃的荒芜,漆黑的夜空,一片《离骚》写出了了多少感愧,一组九歌指引了多少苍生。南方的文化,在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时代用楚辞,点亮了人们周遭的黑暗。

南方的诗人像宋玉像屈原用篇篇的美文,铸造了人们心中的规范。战火燎原,不知又烧到北方的哪一块疆界。弦歌有情,诵舞生平,这等旷世的情谊,用诗,用词,用曲保存了下来。无数世人前赴后继,编民谣、做民歌、写真情。在那个黑暗动荡的时代,点亮着人们心中的明灯。

不知多少诗人,多少有名的词人。背负着命运的离苦只能坐着一叶轻舟不能眠。纵使喝酒也难以自我陶醉,醒着的人有多少心不是石头雕刻的,无奈任人摆布,心不是凉席,却认人翻卷。

他一腔热血去,只看见国家日薄西山。他是那样的坚持他可能是一只雄鹰振翅飞翔。只可惜天空是暗的。只有这首诗是明亮的。有多少诗人在乌烟瘴气的朝廷上下——为一个坚贞不屈的名声,有多少世人宁愿被自己的同僚所欺侮,也不肯放弃向低层投来怜悯的感情。

有多少没有名气的诗人,史册上也没有留下的诗人,他们屹立在山上写下动人的乐章。偏偏宁要歌颂勤劳的人民,勤劳的国家。他们只为抨击黑暗的时代,彰显路途的光明。北方的诗人,没有狂野的呼喊,却有含蓄的批判,有精致的语言,以光明正说黑暗的天幕。用诗文奠定了人们纯粹的内心。

所以我用这样的语言告诉你: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经和礼记读后感350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主要讲写了:《诗经》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诗》,后来读书人又改名为《诗经》,也叫《诗三首》。

里面的内容从里到外,都是能唱出来的古诗文。最后,《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还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通过文章我了解了,写每首诗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韩愈写的《马说》、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等等,还有一些有许多千古名句的古诗。

我记得,老师让我们一起仿写一个美丽的古诗,当时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喊起来。在喊完后我们都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开始写起来了。我们都很少有人写得很好,可是老师对我们和蔼可亲地说:“你们已经很努力了,你们再努力一点点就会更好了!”

我们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想:老师这样对我们,我和同学们也一定要回报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诗经》有感800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我们走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我们必将去往同一个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动,《诗经》可以给你清风般的抚慰;若你感到孤独无助,《诗经》可以给你阳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诗经》则可以像灯塔,为你在重重迷雾中指引方向。读《诗经》,其实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懂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痛彻心扉的悼亡诗。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遥远的一天,一个男子,一位丈夫,双手颤抖地捧着妻子留下的绿色衣物,失声痛哭,夫妻相处时的生活细节,随着哭声,伴着泪水在眼前重现,蔓延开来。一切都是那么清晰,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一切又是那么遥远,马上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妻子精心缝制的衣物还在,可是缝制之人却已香消玉殒,天人永隔。那一声声“绿兮衣兮”的长叹,湿润了古往今来多少多少双眼睛啊!

“生同衾,死同穴”是古代从一而终观念束缚下绝大多数夫妻的生活理想,即使生不能同生,死也要同眠。而今,丈夫虽在,妻子却长眠于地下。曾经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如何兑现呢?知心话儿与谁言?唯有睹物思人罢了。

所以,这里的“绿衣”,不只是妻子缝制的衣物,也是妻子的象征。它承载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的岁月,承载着这对柴米夫妻的庸常而又甜蜜的生活瞬间。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

“绿兮衣兮”一咏三叹,回肠荡气,似是深情的丈夫在呼唤自己心爱的妻子,思念着自己的妻子。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望着这精心缝制的绿衣,上面的每一丝、每一缕,都满载夫妻间的浓情蜜意,上面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记录着夫妻间深深爱恋。我怎能不思念我那贤良的妻子呢?

手把故妻所作的衣物翻里翻面地看,那丝丝缕缕,针针线线都满含深意——每一针都饱含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所谓的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大抵如此吧。我怎能不思念我那贤良的妻子呢?

而今在瑟瑟秋风中,我只能看着妻子缝制的衣物,睹物思人。“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回想以前,我的衣食住行,都有妻子精心安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何等的惬意,安然。现在,在萧瑟秋风的侵袭下,我冻得瑟瑟发抖,这才想起来该换上厚衣服了,于是,翻箱倒柜,来寻找合适的衣物。看到故妻生前所缝制的衣物,不由得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如果贤妻尚在,我的生活怎会这样,叫我如何不思念体贴入微的她呢?

故去的爱人永远居住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绿兮衣兮”的长叹,我合上了书,但是那深深的思念,满满的眷恋却久久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品读诗经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悠扬而不失轻柔的旋律缓缓响起,巜蒹葭》一诗随着乐曲生动的融入进了音乐,令人舒畅的轻慢与窗外格格不入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浸入其中,灵魂便也安静了,除去了平日充满铅华的容颜。

我悠然的跟着哼唱起来,一字一顿地咬着口边的读者,每当唱到一些深有意境的字,心总会恍惚一下。一下便被带入到当时的诗意中,半天都无法回神。

虽已到了吃饭的时间,但我并不愿就此回到饭桌旁,仿佛一关掉那有灵魂的诗,我的世界便又会被吵闹取代般,我想再寻找一下,寻找一下那种无以言表的快感与深陷其中。

巜桃夭》,巜子衿》,《鹿鸣》,诗歌一首首拉开帷幕,又一首首尽归虚无,在如此轮回中,我似乎飘到了另一个极乐世界。观到灼灼其华的桃花花落满地,听到呦呦鹿鸣回荡在空灵的山谷,看见多少男女生死离聚。我竟也自行想象出他们摘红豆情难究的苦痛,三两友不知愁的逸致,昨日仇今忘忧的达观……

这条追昔的路上,简直遍地花开。

然而,天色已然变晚,时光不知不觉间也飞逝大半,当我不舍的将音乐关上时,我隐约觉得,方才刚寻找到一些东西似乎又消失了。

但是,我们多少年来寻找的东西,真的仅仅如专家所说,是古时的词语或意境吗?

还有美。

字句的美,意境的美,内涵的美,组成了一种慢节奏的诗经美,然而时代的飞速变革,把这种美和人们对这种美的记忆,一并带走,留在了历史中。

我们寻寻觅觅却求而不得,不是真的与美擦肩而过,而是一一我们并没有往回去寻找它。

众里寻其千百度,蓦然回首,伊在灯火栅栏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诗经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对《诗经》的热爱,我来到《诗经》的世界,一探《诗经》的色彩。

走在路上,我看到一片桃林,穿过桃林有一户人家,这家到处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好一个热闹的景象。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有姑娘要出嫁了。他的父母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使我感受到这少女出嫁时的娇羞,不正是那桃花的粉红吗?

绕过这户人家,来到一条小河边,河岸两旁芦苇随风飘摇。芦苇丛中,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在其中隐约浮现。岸边,一位男子在不断地向芦苇丛中张望寻觅,却一直还没有看到那位佳人在哪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是否像那青青的、飘摇的芦苇呢?

离开河边,来到一处村庄,看到农夫在田中辛勤的劳作,而一个满面油光的地主在旁边趾高气昂的看着。农民虽未说出口,我也依旧理解他们心中的不平,暗暗骂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种不公平的阶级压迫如同硕鼠的灰色,让我心情压抑。

继续向前走着,我遇到了另一户人家,了解了氓的无礼与无情,这是带有悲伤的灰白色。又来到一座城市,遇到一位独自徘徊的女孩儿,那种思念的心情是子衿的青色。我看到战场上的情谊:“岂日无衣?”那是铁甲的颜色,战鼓声声惊心,家中却有人等着“与子偕老"的约定,这是被役的誓约,浓郁的灰色。我看到了几对情侣,互传信物。甜蜜的爱恋,有木瓜般的黄色、彤管的红色、荇菜的翠绿。同时我也看到战争带来的悲剧,那种雨雪霏霏的白色,让人无不忧伤……

走过大大小小的场景,领会各种各样的情感,《诗经》的颜色愈加丰富,忧郁的白、压抑的灰、娇羞的粉,友谊的银,思念的青以及数不清的五彩缤纷共同组成了七彩的《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诗经之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上斜斜的写了一个“美”字。景是美的,人是美的,但人心更美。

阅读诗经,就像是在广阔的草原上寻找一窝小兔,在诗经中,便是寻找那一层层的美了。寻找它十分容易,毕竟,草原上到处都是小兔。诗经,也处处美丽。

我找到的第一种美,叫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那是傍在墙边的她。她的身影被城墙隐去大半,却有一角衣裳随风飘动。似一朵云彩,轻柔而美丽。明月当空,几声欢笑伴着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中散落,像落花一样,微微摇摆着。我想,她的心是宁静的,否则,她不会如此执着的等待。就这样静静地等待,很美,很美。

另一种美,叫诗意。有人说,诗意也是一种感觉。它由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触之所感相杂在一起而成。也许,就是诗意。让青色长衣牵动人们的心灵,让光洁玉佩撞击人们的心灵。诗意,可以让我们换上洁白的瞳,观察这个世界。

你会注意到川流不息的车马旁,苍老的枯枝在凝重地俯视,你会发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正欢快地歌唱。抬头,你会看见夜幕中星星在闪耀;俯身,你会看见金龟子在闪着光。

原来,有诗意也很美,很美。

诗经其实想告诉我们,人生是由长长的等待,一点悲痛、一点欣喜和一抹诗意构成的。人生很长,有美才能度过。

“那诗经不是美的源泉吗?为何,不修一个诗经中的地方,让世人感受美呢?”有人问。

如果,可以把一滴泪所有的成分复制了,包括温度、水还有盐,那它还能被称作是泪吗?

美不可复制。只有珍惜,才会感悟它的存在,它值得被珍藏、寻找,值得被发现。

所以珍惜美,珍惜清晨的鸟鸣,珍惜傍晚的霞光,珍惜身边的点滴,并品味荡漾其中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

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

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

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诗经》概述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区别而分。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