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雎诗经最新19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其中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精选本文是小编给同学们整理推荐的关雎诗经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5045

作文

83

诗经读后感

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再说说专一,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野有蔓草》(郑风)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野有蔓草,零露漙(音团)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但是他们决不会像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他们要“天亮了也不说分手”,“说好永远不分手”,要“好尔无射”(小雅,车舝)(永远爱你不动摇),要“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生不能同处,死也要同眠),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绿衣》(邶风)中的一位男子,沉痛地悼念去世的妻子。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好言相劝。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比之诗经的爱情专一,我们现在“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诗经》中歌颂爱情专一的诗篇,从初恋到婚后都不乏其例。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已婚男子的忠诚,《出其东门》(郑风)中的一位男子,从东门外经过时,看到成群结队的姑娘春游踏青,容貌一个比一个美丽。众女虽美,但都不能占据他的心,因为,他专一地爱着自己那位俭朴的妻子,不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如果诗经里的人们来到现代,看到女有“红杏出墙”,男有“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肯定是要“啸歌伤怀”了。

金庸的《神雕侠侣》里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故事大家早已熟知,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我这里不谈,只说小说里面一个叫程英的女子,一个穿青衫、吹碧箫、温婉冲淡的女子。她曾经救过杨过,并在一茅屋中帮助杨过养伤,那个时候,程英曾在中霄之夜吹曲:“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段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她也曾在纸上反复写了八个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会不快活呢?——这句话也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昏暗),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虽然程英最终不可能与杨过在一起,但任谁也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就像程英在月夜吹奏那首《淇奥》,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梦想、期盼与渴求,如果实现了,如果爱人真的来到身边,那么,自然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情的饮食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与专一”的统一却是难上加难,尽管从诗经里看起来,古人似乎做得不错,但其实依然辛苦,不然也不会有苦恋、失恋、绝恋,不会有思妇、怨妇、弃妇,不会有薄情郎、狠心人、负心汉。读读诗经的单纯与朴素,想想现代社会的一些反常现象,并不是说要去猛烈批判我们现代社会人和事,也不是要立志效仿古人,绝尘弃俗。每个时代都有其处世哲学和爱情态度,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应坦然面对。但至少,诗经里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曾经存在于世界,现在仍存在于世界,并且将永远存在于世界的范本。当我们整个社会的爱情肌体不幸染上疾病,哪怕是一点点疾病的时候。看看诗经,我们总还能找到一个把自己锻炼得健康一些的途径,最少,不要病那么厉害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诗经》有感800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我们走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我们必将去往同一个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动,《诗经》可以给你清风般的抚慰;若你感到孤独无助,《诗经》可以给你阳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诗经》则可以像灯塔,为你在重重迷雾中指引方向。读《诗经》,其实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懂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一首《蒹葭》而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追梦者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还有一腔的热情,想要成名成才,想要名垂千古,我们还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这正是未来之所在,人生最美好的上坡路呢。即使天天为了成绩斤斤计较,即使对着作业唉声叹气,我们还是有理想的。问问大家,你们将来想做什么,很少有人会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大家都还年轻强壮。大家还会追逐梦想。

但是现在是这样,将来,我们还会坚持吗?还会有即使“道阻且跻”也不会放弃追梦的人吗?我想到了现在大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最终成功的弯弯,也是唯一一个坚持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的那个人。我不敢说只要坚持我们就可以成功,我只能说,只有坚持最初的那个梦想,我们才有可能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做自己想做的并做出一定成绩,从而感到满足与快乐,我觉得就是成功了,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事业状态。那么,坚持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让人听了很心酸的歌词,有多少人正在做自己想做的,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而放弃努力,放弃成为《蒹葭》的主角的可能,又有多少人,即使道阻且右,且长,且跻,还是不断地为了心中的伊人上下求索,坚持在那片青青的芦苇荡里。

我不愿意在很多年以后,会带着深深的共鸣唱起上面的歌词。也许唱着唱着,我就会流下泪来吧,人这一辈子,就走这一次,为什么当时不去奋斗一下呢。努力了最终失败,我还是会心满意足。那么现在是怎样,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到现在,最后还是不够快乐的结局吗。我真的不要这个样子。

我对自己说:

那么,就请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诗经》历史评价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司马迁:“《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董仲舒:“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

何休:“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朱熹:“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经》是里巷歌谣(民歌)说;二是淫诗说。特别是在谈及“郑风”时,他认为“郑风”十有八九都是淫诗。

梁启超:“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胡适:“《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鲁迅:“(《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比奥(M·EdouardBiot):“(《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费德林:“《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诗经读后感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间诗歌305篇。谈到它,我们都不会陌生。首先想到的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纯情诗句。它广为流传,并非没有原因的,因为它讲了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漂亮好的女孩,谁不想追求呢?但是这句话,真正解读起来呢,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体会呢?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近到它的“关关”叫声,在那思慕男子的女子听来,也是在呼唤自己的爱人。古代传说雎鸠雌雄形影不离。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雎鸠被说成是贞鸟,是爱情忠贞的象征。但是!其实据考证,雎鸠不是斑鸠,而是鱼鹰,《关雎》并非雌雄和鸣,而是以鱼鹰在河州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

这就是解读之后的诗经。可能与你臆想当中的情景不一样,但是这确实事实。人们总是趋向于完美,把东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从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灵魂营养,我感觉这就足够了,不用非得在乎讲的事实,你自己认定的事实、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诗经中所涉及到的诗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读。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特点,发现诗经中以女性为主角的诗有两多,弃妇诗多,思妇诗多。弃妇诗又多以悲情见多。我读这样的诗,总是感觉读不下去,读着读着心里就来气。一个女人,被男人抛弃了,那个男人固然不对,固然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但是你被抛弃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还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丝毫没有振作的迹象。看到这里,心里真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就是一个男人吗?没了他至于这样要死要活的吗?如果那个男的回过头来看你那样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本来想和好的心,瞬间又会蹦碎的。也许我现在是以现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环境不一样,心态自然也就不一样。但是这样一个形象,描写在书里,会对多少中国女性产生影响呢?不过幸好我发现,现在这种影响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女人们,似乎都看得开,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么一个。反而觉得男人越来越变得跟诗经中描述的怨妇似的,动不动就为情跳楼自杀,甚至前几天看网上一男的为了求女友不要分手,竟然当众下跪!可耻啊!我真想上去甩他两个耳光,告诉他像个男人!没想到几千年的怨妇形象竟然出现在了当今的我们男人身上,悲哀。

相比之下思妇诗就好很多。有人说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灯火,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我深有感触。在诗经中有这样几首是写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一个女子在思念他远役的丈夫,思念使她无心劳作,在路边采苍耳,很长时间也采不满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将筐放下,在大路边张望,惦记着远方的他。我看完之后,心理非常纠结,感到了一丝温暖,却很快又被悲凉所代替。哎,相爱的人们啊,为什么不能在一起,非要将他们分开拿思念折磨他们。是啊,想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是无心做别的东西,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这种思念,带给人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两个人见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么的强烈!说道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异地恋,这个深重的话题,哎,还是不要说了,当局者迷啊。还有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诗《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不得不说,诗经其实是一部女人内心解读秘笈,恋爱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虽然那几千年过去,但是女人们那柔软的内心却是没有变化的。从诗中我们解读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实就是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限于矜持,所以男生要主动解读。!!怎么说到这里了呢,好像有点跑题了,但是这是我读诗经切身感受到的,也会是我的一份财产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钱了。

《诗经》博大精深,我读懂的,也许只是表面内容,其实他还有更加深厚的内涵在里面。就像人们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诗经》也是这样。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死的刻板的东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们不同的人,从中获取的也不同,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诗经蒹葭改写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晶莹剔透的露珠点缀着河边白茫茫的芦苇,一个身影躲在那一片朦胧之中,你回眸一笑,顿时引起了我不尽的相思。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又肯给我那个机会吗?我所爱的人儿,你还记得我们的初遇吗?虽然你站在水的那一边,却不难勾起我对你的无限遐想,一个转身让我惊叹于你的超凡脱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想来也就是这样的了。可美好的事物往往很容易破灭,突然间你从我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里只留下你身上胭脂的余香。我不得不在这芦苇丛里找寻你那一抹美丽的倩影,我愿逆流而上,却看见那道路的艰险与漫长,顺水而下,你又仿佛在那水的中央。芦苇还是如此的茂盛,露珠依然没有逝去,不同的是你站在河岸边浅浅的对我微笑,令我沉醉。如果说思念是一种错的话,我愿意永远的错下去,只因美人如玉。

长相思兮,长相忆。归去的路上脑子想的全是你。你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在我心上,没有你的时间就像寒冬没有春天依偎,少了你陪在身边我的四季也就只剩下冬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除了想你,我几乎无事可做,一面之缘的相遇令我就这么坠了进去,我下定决心要给你一个承诺: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在芦苇河边你却仍然和我捉着迷藏,漫天飞舞的芦苇令我迷茫,也许上天早已知晓了我的心意,你拿着一支芦苇与我擦肩而过。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身而过。既然你我在前世有了这么多次的错过,今生的我怎会轻易放弃。为爱而伤,为情而苦,我只对你一人,就让那芦苇成为我们之间的信物,你的信物刺穿我心,却也透出了你的寂寞。我想紧紧地抓住你不放,将你拥入怀中,我要的并不是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我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濡以沫,细水长流。你可曾知道当你害羞地将芦苇交予我时,我是多么的惊喜,风中翩翩起舞的芦苇给我们助兴,你脸红地跑开,你的羞涩令我心动,我知道你是逃不掉的,我们也再不用分隔于两岸,因为,我们之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诗性,都沉睡在慢慢的阅读路上,等待被唤醒。而《诗经》就叩响了我通往诗意世界的大门。

《诗经》犹如中国的《圣经》,虽一篇短短数十字却承载了深厚的文学底蕴,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王小波说过:“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初识《诗经》,缘于一部电视剧,剧名已忘,但那主角,他所吟的《关雎》却深印脑海。

翩翩一公子,踱步桥上,手持折扇,抹额垂下,眼含笑意,一边摇头一边吟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笑声沉醉,仿佛在抚摸着沉醉在春风里的柳枝。那一景,朦朦胧胧,却让我的笔端开始有了一丝画意。

再见《诗经》,是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仅一句,十六字,誓言,依稀看见了两鬓霜华,相互依偎,那么美好,那么让人神往。那一刻,清清晰晰地,给我的文字添上了一分诗情。

而今,深交《诗经》,是在背诵“我爱记诗词”时,邂逅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简短的诗词,饱含的深切祝愿,让我动容,古人真情流露那么朴实,又那么雅致。

于是,我便买了一本《诗经》,闲时读读品品。读来,发现《诗经》的作者大多都是佚名的,为什么呢?疑惑在我脑海中盘旋,促使我顺着诗句,浮想联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好像听见了来自一位久经沙场,身体千疮百孔的战士,豪饮一坛浊酒后略带醉意的嘶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让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站在城墙上,穿一身素衣,青丝舞动,望穿秋水,却不见意中人的女子,低低吟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使我领略了一幅人民繁重劳作的风俗画,她们劳累的神态好像在哭吟着一段沉重的历史……

这么看来,当时不论身份地位,谁都可以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而现今,我们的诗意,哪里去了?

这一角,大多拿着手机,那一角,大多敲击着键盘,都沉醉在忙碌中,忙着追求金迷纸醉的生活,忙着捕捉灯红酒绿的喧嚣,独独抛弃了那份本应在骨子里的诗意,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迷失了自我。

我想,可否静下心来,慢慢翻阅一本《诗经》,倾听来自古代民间那些朴实无华的劳动者的故事,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都在《诗经》中浅浅吟唱。

愿《诗经》的墨香能浸透每位读者的灵魂,永远憧憬着“诗和远方”,寻找生活中的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诗经关雎改写作文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落日余晖,雎鸠互鸣,在河州之上有一位公子在翘首相望,白衣飘飘间尽显儒雅风采,而不断皱起的眉头却又尽显愁态。

在目之所及之处有一位美丽的女子,雎鸠美妙的合鸣之声让公子心中春心涤荡,我那美丽的姑娘啊。荷塘里的荇菜懒懒地在水里摇荡,公子将它采下,心里却想着那美丽的姑娘,极度的相思却又追求不到长夜是何种煎熬,辗转反侧得睡不着,想起她采摘荇菜是的可爱模样,公子心想她必定是一个勤劳而又让人怜惜的姑娘。

多想认识她,多想知道他家住何方,我美丽的姑娘,你可知道我这份难以言说的衷肠,多想再次遇到你,我亲爱的姑娘如果我拥有你我一定用尽全力来对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诗经》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品诗经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作品。是所有的民间和王室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无可匹敌。

《风》是记载了民间的风土之音,总有深深的民意在其中。《雅》像有一种美妙的音乐在我的耳边轻轻拂过,仿佛置身在那时的周朝一样。《颂》是一种有德行的礼仪的声音,十分严重庄重。

《风》共一百六十篇,数量最多,其次就是《雅》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最少的,共四十篇。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风》,因为它深表民情,百姓生活的好与坏,一目了然。

《风》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卫风·木瓜》。此诗写的是男女互赠礼物,表现出感情在礼尚往来中不断加深的过程。表达了情谊交流重于礼物赠答的淳朴爱情观。在全诗中“琼琚、琼瑶、琼玖”与“木瓜、木桃、木李”变化莫测,可在最后一句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来结尾,却别有一番意趣。全诗语言优美,声律和谐,也是我喜欢的一个方面。也因此,我对诗经的喜爱,又近了一步。

《风》中,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诗《秦风·无衣》,它写出了将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我爱《诗经》,爱其中斑斓多彩的历史,爱其中灿若繁星的故事,更爱它的声律和文采,充实了我的文思,为我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诗经》概述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区别而分。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经中的名言警句摘抄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诗经《诗经·卫风·有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 《黍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邶风击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诗经》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秦风·蒹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 《诗经·唐风·绸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国风·郑风·子衿》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 《诗经·郑风·子衿》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诗经 《小雅》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诗经 《诗经·邶风·击鼓》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诗经·王风·采葛》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 《诗经·卫风·伯兮》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诗经 《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诗经 《终风》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 《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译的文字:

溱水长,洧水长, 溱水洧水哗哗淌。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 哥说:“已经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药最芬芳。

原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郑国溱洧两河之畔,男女杂集,春游欢会的情景,有人说古人用芍药中的“药”(此字我们这里方言还念yue)字代表相约,所以芍药也成为男女间定情的象征,诗中的男子将一朵鲜媚的芍药送到女子手中,爱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绽放。

这情景,这诗句,打动着千古以来的痴男怨女。《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时表现很有点“失态”,一会说《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会说《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最后又来了句“仙杖香挑芍药花”,这芍药花,正象征的蓬蓬勃勃的爱情。

所以宋人张镃在诗中赞道:“自古流芍药花”。

姜夔有一首词,说的是扬州的芍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夜读诗经散文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冬日的晚,雪落得安安静静,仿佛怕惊扰了梦中的人们。掩上窗,便是另一个世界了,屋内灯光淡雅柔和,让人生出安宁的感觉,我便因了这久违的安宁披衣而坐,没来由地就想看看《诗经》,并非附庸风雅,因清涨潮《幽梦影》有言“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的是《郑风.子衿》篇。

《子衿》是一首女子的恋歌,歌者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焦急得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短短十七个字却给我字短情长之感,那女子因思念之人久候不至而发出的似对情人的诘问,让一个勇敢追逐平等自由爱情的大胆热烈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此女让我肃然起敬。她的爱情不遵循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亦不遵循三从四德的封建教条,她的爱情是自由的甚至是平等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没去找你,你怎么不来和我想见,俗语云“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子衿》里的女主人公具有明显的新时代女性的思想意识,她不甘于被动。她不是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归来的王宝钏,她等的人没有来,她会发出“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的感慨,而王宝钏不知薛平贵归与不归,因何不归,她只是铁了心地要等,而最终等来的结果是做了西凉驸马的她的丈夫,她也在与西凉公主共侍一夫十八天后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苦等苦熬十八个春秋换来了什么,一个贞节牌坊,一个皇后名号,可是这些对于长眠地下的她又有何意义。我初始也同世人般同情王宝钏,唾弃薛平贵,可是后来我想通了,王宝钏的悲剧命运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由她自己一手酿成的。她的不幸怨不得旁人,别人给或不给,她都应该努力过得幸福,她应该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应该奢求别人的给与。

如王宝钏般为情所困最终被情所伤抑郁而亡的古代女子不胜枚举,但我读《诗经》,发现古代女子不尽如此。无论是《卫风.氓》中遭负心汉遗弃的痴情女子,还是《郑风.子衿》中处于热恋期的女子,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自我。同样是喜欢,《卫风.氓》中女子在被曾海誓山盟的男子抛弃后,果断地发出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具有警示后代女性的极富哲理的振聋发聩的感叹。《郑风.子衿》里女主人公也两次发出“纵我…”“子宁…”的诘问来表达她内心关于爱情中理应方平等的思想,《诗经》中如她们般的女子可敬可佩。

每读《诗经》,我总会对这些上古时期的女子肃然起敬,她们的血管里已然流淌着自由和平等及独立的血液,因此让我对后世即封建社会那些被禁锢在君权、父权、夫权的桎梏下的女子总是怀有复杂情感。一方面是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却有类似鲁迅对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曾拨动了多少恋爱中男男女女的心弦,还化出一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后来更是成为千古余韵。

诗歌不分家,《子衿》读罢,我又看了古风视频,唯美得让人不舍移眼。窗外,雪依然落得纷纷扬扬,而屋内的我睡得很香很香,还做了梦,梦里自己回到了那上古时代,化成了《子衿》里的女主人公,一个人神思急切在城楼下忧愁而甜蜜地踱来踱去,踱来踱去……--2013/02/2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诗经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

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

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

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诗经读后感中学生实用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诗经》名称由来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约成书于 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4]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5]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 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 汉武帝以《 诗》《 书》《 礼》《 易》《 春秋》为 五经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诗经中出自名句的词语

全文共 4606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关于诗经中出自名句词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不愧屋漏】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不稂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日不月】①没有期限;②不选择时日。(《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惩前毖后】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绰绰有裕】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大发雷霆】①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②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诗经·国风·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风雨漂摇(风雨飘摇)】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诗经·国风·豳风》:“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风雨凄凄】凄风苦雨,倍觉凄凉。(《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胡天胡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诗经·国风·墉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诗经·大雅·荡》:“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诗经·大雅·荡之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诗经·国风·邶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求之不得】①怎样寻求都求不到,形容要求很迫切或机会很难得;②亦指愿望终得实现。(《诗经·国风·周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七月流火”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乔迁之喜】祝贺升迁或搬家。(《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诗经·国风·卫风》:“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诗经·国风·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诗经·国风·郑风》:“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日居月诸】日月。居、诸,语气助词。后用以指岁月流逝。(《邶风·日月》)。即日和月。居、诸皆助词,用为成语,指岁月流逝。

【日升月恒】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后常用为祝颂之词。(《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生不逢辰】时运不济,此生碰不到好时机。亦作“生不逢时”。(《诗经·小雅·小旻之什》:“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寿比南山】祝人长寿的习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淑人君子】指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人。(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与之相比的,巨大无比。(《诗经·国风·唐风》:“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逃之夭夭】逃跑的谐称。(《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涕泗滂沱】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形容哭得很伤心。(《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天高地厚】①感恩戴德之词;②犹言高低轻重。(《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用来祝颂婚姻美满。(《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诗经·大雅·生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投畀豺虎】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投桃报李】比喻彼此善来善往,以礼相待。(《诗经·大雅·荡之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万寿无疆】永远生存,祝寿的话。(《诗经·国风·豳风》:“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先把房屋门窗修好,比喻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呜呼哀哉】①表示悲痛之辞;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意;③借指人的死亡;④借指事物的完蛋。(《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和气味,比喻人没有名声。(《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诗经·颂·商颂》:“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小心翼翼】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诗经·大雅·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邂逅相遇】无意中相遇。(《诗经·国风·郑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诗经·国风·邶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信誓旦旦】谓誓言诚恳可信。(《诗经·国风·卫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兄弟阋墙】意指兄弟在家里争吵,在遇到外来欺侮时就一致对外;后比喻内部相争。(《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诗经·国风·卫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经·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窈窕淑女】美好的女子。(《诗经·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夜未央】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衣冠楚楚】服装整齐漂亮。(《诗经·国风·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诗经·国风·王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允文允武】谓文事与武功兼备。(《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忧心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诗经·国风·召南》:“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悠悠我思】(《诗经·国风·邶风》:“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有女怀春】谓少女爱慕异性。(《诗经·国风·召南》:“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遇人不淑】谓女子所嫁的丈夫不好。(《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载沉载浮】谓在水中上下沉浮。(《诗经·小雅·彤弓》:“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诗经·国风·周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战战兢兢】①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②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诗经的表现形式

全文共 22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下诗经的表现形式吧!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诗经》的体例分类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