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经典20篇

导语: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玉兰花一周从里向外一共有九片花瓣,小编整理观察玉兰花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676

作文

510

小学学习方法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一周的学习结束了。到了周末,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外,你还会做些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同学总是有好的成绩,是学习的高手呢?这都归结于这些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

一周是学习的一个小的阶段。在周末,如果对这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这对加深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提高记忆效率,巩固所学知识十分有必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温习一遍本周所学教材。按照本周所学的科目的内容,结合课本及课本上的思考题,回顾一下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重难点分别是什么,教材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哪些自己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要求掌握的内容更加条理化。

二、对照一次课堂笔记。对照课堂笔记,回顾一下老师在这一周重点讲了哪些内容,自己理解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记住了,哪些还没有记住,没记住的内容需要强化记忆。这样可以进一步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加深对课本内容的记忆。

三、检查一遍本周所做的作业。把本周的所有作业认真的看一遍,看一看哪些练习题是基础训练题,哪些是能力训练题。看看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对于重难点是否已经掌握。看一看哪些题目做对了,哪些题目做错了,做错题目的原因是什么,对做错的题目要再纠正一遍,然后和原来做错的题目进行比较。这样做,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四、记录一些材料。通过上面的三个环节,我们已经明确了重难点,以及做错题目的原因,还有哪些需要加强巩固的知识和没有弄懂的问题等,我们最好用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可以为我们以后对这方面的复习,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做好准备。

五、总结一下本周的学习方法。周末全面的复习之后,还要认真的总结一下自己一周来在各个学习环节上的学习方法,对那些成功的学习方法,要在下周继续发扬,对那些不成功的学习方法,要向其他学生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5637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说明方法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三)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f: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状物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状物类作文,以“物”为描述的中心和文章的线索,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表达文章的题旨。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因此,加强状物类作文的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一、观察要有序

有序观察是写好状物类作文的基础。一要按顺序观察,二要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只有进行有序观察,才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在介绍其外形时这样写道:“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这里的观察顺序是:由上而下,由前而后。作者抓住麋鹿角、面、蹄、尾的特点,寥寥数语,却勾画得栩栩如生。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练习册”上有一段对熊猫的描写,形象逼真,凸现熊猫的生活习性。“熊猫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它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有时,它两腿一蹬,便翻了个身。”“它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了揉腥忪的眼睛,好奇地望望人们。然后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这里,作者抓住熊猫嗜睡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

二、语言要有趣

如习作《蚂蚁》。作者在写蚂蚊的独特功能时,是这样写的:“除了四周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别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在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倘若用樟脑丸一类的怪气味弥散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找不到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这是作者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相互融合的结果。

又如,习作《姥姥家的小黑狗》。作者在介绍小黑狗的外形特点时如是说:“(它)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样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俨如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总是不停地摇摆着;特别是那对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充满着兴奋和好奇。”这里,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小黑狗皮毛的油亮和爪子的厚实;又用“不停地摇”写出了小黑狗对熟人的媚态;还用“四处张望”来写小黑狗的警觉与好奇。语言富有生活的情趣,突出了小黑狗的漂亮与可爱。

因此,语言的理趣是知识性的体现,情趣是情感性的体现。只有结合为一体,方能显示状物类作文语言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三、结构要有“形”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有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之别。初学状物类作文,以纵式结构为主,以纵横交错式结构为辅。如“总分”或“总分总”结构。

例,习作《银杏》。可以先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诸如营养价值和药有价值等。从总体上看,全文为纵式结构。而在介绍其价值或用途中,又采用横式(并列式)结构。这样,介绍的内容尽管较多,但由于结构清晰,也就显得有条不紊。

又如,习作《猪》。作者从对猪这种动物的偏爱入手,开篇破题:“其实,猪是一种聪明可爱的动物。”接着,文章分别从猪的智力、嗅觉、起居、饮食等方面展现它的聪明可爱。这种“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学生容易模仿。有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突出家养猪的可爱,还简约地将野猪与家养猪作对比。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的内容,而且凸现了文章的中心。

四、方法要有变

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仅就叙述的人称而言,就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之异。当然,各有各的妙处。例《钢笔和原珠笔》,叙述时采用第一人称,既显得亲切,又便于介绍。为了行文需要,人称也可以转换。如,《铺路石》。从整体上说,用的是第三人称,“它来自大山之中,它是大山的儿子。为了人类的需要,它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来到了繁华的闹市,来到了宁静的村庄……”而在文章的结尾,为了礼赞的需要,转为第二人称。“铺路石,你是山的精灵,你是大山的忠实儿子!你默默无闻,但大地没有忘记你,高山没有忘记你。看,高山顶上的巨石,不正是大地母亲为你树立的丰碑吗?”这种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的交替作用,使知识性和情感性得以和谐统一,叙的是“铺路石”,颂的是“劳动者”。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制作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状物类作文的指导要以有序观察为基础,情趣表达为载体,有形结构为借鉴,行文有变为方法,经典引路,以读促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优秀说明文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校园很美丽,不信你去瞧瞧!

走进校园,首先让你大开眼界的就是大操场。操场爷爷张开他宽阔的怀抱,拥抱着每一个孩子。他被一片嫩绿的小草温暖着,每到下课,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游乐场。小朋友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玩,他们的欢笑声把操场爷爷的衣服染得更鲜艳了。

你听,教学楼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多么的整齐,多么的轻快。在教学楼里还挂着许多名人的画相,有刘备、诸葛亮等名人。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墙上还挂着名人名言,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说有多少金子也买不到时间,这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走过教学楼,就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坛。一年四季的花儿竞相开放,有月季花、菊花、兰花等等,真是香极了,只要你上去闻一闻,就一定想去摸一摸。

在花坛的旁边,有一座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荡着,如果你一眼望去,就会想起那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而作出的伟大牺牲。

看,这就是我们的校园,在我的心中,我们的校园最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华为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说明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智能手机,那可是家喻户晓。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既然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机的特点以及功能和保养方法

华为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如下:

1、提升通话音质

分享一个能瞬间提升通话音质的小技巧给大家,如果你平常不注意,应该忽略掉了这个好用的小功能。在EMUI  5.0的“通话>>更多>>设置”里,可以看到“虚拟高清通话”功能,默认是关闭的,这里我们把它开启,你再试试打电话,你会有所发现的! 华为智能手机使用方法

2、熄屏快呼

华为手机支持在熄屏状态下快速发起呼叫,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平衡用户快速呼叫的需求及用户隐身数据的保护的要求。这意味着,在熄屏情况下,按音量下键语音输入联系人,系统可以自动呼出电话。要是你有设置锁屏,呼叫结束后停留在锁屏界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隐私。

3、 指关节启用应用或分屏

在华为手机上,指关节可以派上大用场,截屏或者启动应用完全可以靠指关节来解决。华为手机配有指关节双击截屏、指关节手势分屏和画字母启动应用的小功能。具体来说,如果你要截取一部分的图像,只需要用指关节在屏幕上圈出待截取部分,就可以获得图像;如果你想在熄屛时想要快速启动应用,就可以用指关节画出应用的代表字母;如果你想分屏就更简单了,指关节一划,立马一块屏幕当两块用。

4、指纹解锁不同空间

女朋友动不动就要检查手机,尤其在来姨妈的时候,哦,MY  GOD,此时她就是个战斗机女魔头,你无论怎么样都是错的。死活就要看你手机,不给她看就废了。给她看,发现和别的女的聊天,就更废了。EMUI5.0的这个功能很好用,设置不同的指纹来解锁不同的空间。再配合双应用的功能,小号用来和妹纸聊天,大号用来和男生聊天,怎么样,是不是很机智。(这是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不让来姨妈的女朋友爆发而已,不要真的去乱聊哦)

5、内存占用和耗电

是不是发现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后运存越来越少,因为手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会安装很多软件,而且安卓的后台很多软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眠,它会时常因为我们的操作被唤醒。如果可以减少软件间的关联唤醒,我觉得可以减少一部分的资源被占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兵马俑小学满分说明文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陵落座在鸟语花香的骊山。

在离秦陵不远处,就是由成千上万个石头人组成的兵马俑。当进入一号坑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由三排武士组成的“敢死队”。他们手握兵器、武功盖世、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兵马也精致细腻,有一次,某国总统来兵马俑访问,他吓了一大跳“这马不会踢我一脚吧?”这说明陶艺马跟活生生的一样!

所有的兵马俑要5年后才完全挖出来,5年后,我一定要在来这里,来见证兵马俑这伟大的历史场景!

这就是我的兵马俑一日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一)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方面的特征,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如:《漫活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周率的材料,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在写作前对被 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考试的分数占比中也占据着许多的分数,所以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参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正因为写作的难度大,许多学生畏惧作文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缺乏写作素材,三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想写而又写不通、写不准,由此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作兴趣是引起写作动机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既要注意在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在普遍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还需在作文课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形式。

1、口头训练

小学作文形式以书面作文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口头作文。学生的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可组织他们开展故事会、讲演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书面训练

由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偏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书面作文的训练,即运用多种作文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作文练习有许多形式,除了传统的看图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

(二)加强命题指导,明确作文意图。

语文教学的讲读和作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讲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讲读。因此,作文课要与讲读课联系起来,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课文命题,是学生熟悉的,写作方法通过讲读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学生就可以借鉴、模仿课文。例如讲过《我的老师》,就以此命题,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讲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命题《我们的教室》,学习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等等,既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写什么、怎样写,又能反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适合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作文的命题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班里的同学经常做好事,可以让学生写《我们班的小雷锋》、《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等。这样的命题,既能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又能写出真情实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文风。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要写好作文,离不开教师对写作具体方法的指导。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外,在作文课上还要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对此,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有一个侧重练习的目标,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便于学生掌握。例如要求学生以《我爱××》为题,仿写《古井》时,重点是学习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设想所要描写的事物,完成题目,并结合自己平常的观察,抓住所写事物的出特点,确定其象征意义,再由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请同学们帮他挑毛病,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借物喻人手法运用的是否恰当重点给予指导,最后完成作文。通过这一指导,学生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象征手法的正确运用,写起来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小学生写红薯说明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红薯的产地,红薯可是浑身都是宝!秧子可喂牲口、叶子和茎也是好菜、茎块最好磨粉,然后下成粉条。

刚从地里出土,就可以卖钱。因为它是美味可口食品,它的吃法很多有:煮着吃、烧着吃、蒸着吃、晒干吃……等,而我最爱的是蒸着吃。

晚上妈妈让我找一些好吃的红薯,洗洗好蒸着吃。哼!别小看这红薯可分三六九等。我拿了一个盆到一大堆的红薯旁找了起来。挑了最好吃的用清水洗净。妈妈已经把水烧开了,将红薯放入蒸锅里蒸。

蒸红薯时,不能打开锅盖看,要不然就不好吃了。这是妈妈的理论。我觉得是因为跑气的缘故。大概蒸30-40分钟就可以了。

我无事就坐在房间边等边看电视。等闻到一股香味,红薯便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锅盖,一个个的热气腾腾的红薯好让我眼馋,真想拿一个大口吃。可是我不敢,因为那样会烫的。要等凉了以后再吃。

稍等片刻后,拿一个尝尝。那味别提多美!不知不觉中几个已下肚。还想吃,可肚子抗议了。

如果有机会,你想尝尝蒸红薯,别忘了到我家来。我可是大厨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樱花的说明文小学优秀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正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春风吹绿了路边的小草,小草立刻变得生机勃勃;春风吹皱了公园里的小河,河水立刻变得波光粼粼;春风也吹开了仙岛上的樱花,樱花立刻变得香气扑鼻。你别以为樱花是一朵普通的花,她是日本的国花,代表着热烈、纯洁与高尚,还是爱情和希望的象征呢。周恩来说过:“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这更让我对樱花多了一份敬慕之情。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寻找春天,去看春天里的樱花。一进鼋头渚公园,便看到路两旁都开满了樱花,有红的、白的、粉的……其中就数粉色最多了。清风拂过,迎面扑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闻着让人心旷神怡,无比舒畅。园子里的樱花像一只只栖息在枝头的美丽无比的粉蝴蝶,像一片片粉色的云霞,轻轻地落在树上,又像是哪位高明画家的杰作。我站在赏樱楼上远远望去,简直就是樱花的海洋!偶尔在花海的缝隙中看见几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尖顶。这成群的樱花就如同漫天飞舞的雪孩子,不约而同地一起降落在这碧绿的草地上。看着这景,我不禁暗暗赞叹:“樱花烂漫几时多,杨柳桃红两未知。”

走近樱花,你瞧,她们千姿百态,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舒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懒懒地伸了一个懒腰,好像还没睡醒似的;有的已经全都展开了,又好似在相互竞美呢!每朵樱花都只有五六片花瓣儿,水滴形状的叶子很是独特,沁人心脾的花香,就像神一般,帮我把心中的烦恼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让我陶醉在这迷人的香雪海之中,忘掉了自己,甚至忘掉了身边所有的一切。

啊!我爱樱花。爱樱花那芬芳迷人的花香,爱樱花那婀娜多姿的形态,爱樱花那清新淡雅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丰富的感情是作文的基础,有“爱心”的学生更能激发丰富的情感和写作的灵感,这样写出作文才饱含真情,感动读者;一个感情非常平淡,缺乏“爱心”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呢?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爱心”

对父母的“爱心”,是爱一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父母也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物质方面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只注意到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致使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感情不深。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竟使很多学生无处下笔。

如何让学生们有素材可写、真情可述呢?那就要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家庭“爱心”,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家庭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家庭“爱心”的培养主要靠父母的关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心”。一是让学生参与到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换位思考、互换角色,增加孩子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二是让学生每个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捶背揉肩、洗脚洗头等小事,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感受深切的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让学生们来写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者再不会无从下笔了。"

二、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课堂,它以神奇笔锋为我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思维和灵感。

走进然自然,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欣赏如画似锦的自然景观,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再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培养逐渐激发学生们写作的情趣。

雪花漫天似桃花,翩翩落入梦中来。冬天下雪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问学生们,下雪了你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冬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小麦保暖,清洁空气。“那么,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对冬天、雪花充满了无限爱意,进而观察雪花,并进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学生兴趣昂然,然后学生们抓起笔把心中的“爱”自然吐露出来了,连平时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让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用“爱心”触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积累最淳朴的真情实感和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三、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爱心”

小学生们都是合群爱玩的,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学生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在孩子封闭在社会大环境之外,是一件也不理智的事情,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天真烂漫,感受不到社会的丰富多彩,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就被压抑了,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易。

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和小伙伴交流,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这样对描写生活的作文就有素材可写了。在学校,教师也要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童趣和爱心。前一段时间,卡片在学生中风迷,赢卡片、换卡片、集卡片是男孩子的业余爱好。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看到孩子贪玩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不能简单地去没收或撕毁,而是加以正确引导。如让学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卡片(卡通人物等),写一个人物小传,一下子各种人物小传都出来了。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作文为培养小学生“爱心”的载体,成了表现小学生童心、童趣和童乐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小学生单纯、朴素的天性,培养了小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爱心”的培养,不仅锻炼了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了小学生写作灵感和热情的火花。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参考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人物作文是一个必学的部分,那么,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及以事表人的方法,激发习作的成功感。

2 通过回忆、描述、赞美爸爸的优秀品质,懂得欣赏爸爸、感受亲情。

二、 教学准备

作文纸、彩笔、课件

三、 教学过程

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也许还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是,据科学研究的报道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与品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就以“爸爸真——”为题,走进爸爸的世界,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送上一份心灵的礼物。

老师先作一项心理调查:认为爸爸是一位好父亲的举手;爸爸让你自豪的举手;老师带个头,赞一赞自己的爸爸;(幻灯)谁敢响亮地赞美爸爸。(用爸爸真——说题)

2)范文引路:赞美爸爸不能空喊口号,要把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地方——也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板书)才会赞得理有据,有事有实。究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先看这篇作文(教师朗诵,学生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哪些地方写出爸爸的特点?(点出特点)(表扬老师)

学会欣赏:由此可见,一个人物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必须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①你爸形象如何?谁来说一说。②你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以下的句式说说爸爸吗?——句型练习(任选一种)

深情回忆: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爸爸,你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并不是像外貌那样作几句精要的描写,必须通过真实具体的事才能表现一个人,这叫着——以事表人。(板书)特别是这件事关键时候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尤其重要。让我们深情回忆自己的爸爸,值得自豪的爸爸。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边画边在脑海中说爸爸。麦老师教作文说得好可以加分。

真情表述:学生说事,教师评。(投影展示成果)

情系笔尖:学生练写,教师评奖。

总结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以温柔女性的形象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但父亲,在社会家庭的角色负担心理压力尤重的父亲,一个有苦自己尝,有泪不轻弹的父亲往往对家庭的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更为严肃与深沉,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观察和研读自己的父亲,从父亲和其他亲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营养,这是老师在这两节课后交给大家一辈子的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说明文的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给统筹下定义:“统筹,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墩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石拱桥的特征。

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热带鱼的小学生说明文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客厅里,有一个长方形的大鱼缸,里面有一群可爱的热带鱼,在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这些鱼可漂亮了,那红箭鱼全身橘红,雄鱼的尾鳍像拖着一支长长的箭;小虎皮鱼的身体晶莹透亮,身上还有均匀的虎皮,漂亮极了。

我最喜欢五彩斑斓的孔雀鱼了。雄性孔雀鱼最美丽,它的身体细长,尾巴却又大又宽,跟孔雀的尾巴一模一样,我想这就是叫它孔雀鱼的原因吧!孔雀鱼的头部透明,两只眼睛乌黑发亮,仿佛是两颗晶莹透亮的宝石,从头部往后逐渐变成黄色,再往后就变成了青绿色,身子后部则变成了紫色。最漂亮的是尾巴,底色是淡红的,外面一环套一环地布满了花花绿绿的条纹,五颜六色,变幻莫测,非常美观。

孔雀鱼不仅体态柔美,而且性格文静,它时常在水草丛中悠然自得地游玩,就像一位娴静的淑女。

这些美丽的热带鱼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动物的作文如何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收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上课前又设置了“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的机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放松自己,从而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

二、讲究方法,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习作教学难,难在写作前的指导、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投学生所好,使他们说得尽兴,个性得到张扬。同时采用“写后指导”的方式,化难为易,妙趣横生,让教学“无痕”。

三、多元评价,在讲评中习得方法

学生写完片段,老师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课堂上组织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课堂上我出示评议步骤,让学生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错别字;二读,看笔下的动物有没有特点,看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三读,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小红旗。然后再上台朗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老师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非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尝试修改后再上台赏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多元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为他们在习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自然在习作时就下笔如行云流水了。

虽说课堂表现亮点很多,但细细品味,觉得指导学生说这个环节还不够精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针对一两个学生说的,进行捕捉,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说具体,此时就是进行口头作文,说好了,待会儿也能写好。评改环节,第二次修改无法充分展示。课堂虽然已经结束,相信这节课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决不只是一瞬间!习作教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用心去读,静心去写,我将沿着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继续前行。

[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说明文考点和方法

全文共 628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考点方法,欢迎查看!

一、说明文及其特点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2、说明文的三要素:被说明事物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可分为:外部形态特征(事物说明文)和内在规律特征(事理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确定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的。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含: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3、说明文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科学性,说明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的。

(2)条理性,说明文的结构严谨而有序。

(3)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

二、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分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涉及的考点主要有:

1、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文段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

如何在说明文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1)从文中的关键语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开头部分写道:“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这句交代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再如:“变色龙是一种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身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的小动物。”从这句话中,可以概括出变色龙的特征是:变色龙极善于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身颜色,以求得自身隐蔽。

(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要采取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3、确定文章的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4、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目前中考,很少直接考对说明方法的判定,而是把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起来考查,主要考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准确或恰当或生动地说明、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它必须体现所明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5、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并指明其作用

由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作者语言风格不同,说明文语言也是多样性的。或准确、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等。

准确科学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阅读考试中,有关准确性的考点就是:能正确指出文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惟一可取的表述形式。这种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换成某个词语;二要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除或某词语的作用;三要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这种题型是:修饰语或限制语的表达作用。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要明确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联系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最后回答此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分析: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礅,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此语段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现在:“桥宽约8米”不能说成“桥宽8米”;“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也不能说成“与河流平行”。另外,此语段有一个词不够准确,“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应该是“桥面比较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路面”和“桥面”是不同的,增加“比较”,与下句的“几乎”照应,这样才更加准确。

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指简练、明确,不罗嗦,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6、说明文阅读中的发展性练习

这类题比较灵活,往往是要求阅读者,针对阅读段中的某个知识或某句话或被说明事物的某个特征,谈自己的认识,此考点目前比较流行。这种题的答题关键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或现实生活来谈,要有自己的明确的观点,可以引用名言来论述,语言要简洁,语言不能超出限制的字数。

三、怎样解答说明文阅读题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1)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2)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3)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4)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5)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6)其次是培植草皮。(7)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1、第1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2、分析第1段,简述说明文语言的层次性。(考查对语言逻辑性理解)

3、文中两个“固定”的意思是一样的吗?(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这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4、根据第2段“怎样使沙丘固定下来”这一内容,写出使沙丘固定下来的顺序。(同2)

5、找出两个说明方法,并分别说出其作用。(考查说明方法)

6、把第二段中加点的“有一部分”删除可以吗?为什么?(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7、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对环境破坏的结果,请你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30字以内)(发展性阅读练习,考查学生的环保认识)

要正确解答以上问题,必须掌握以下方法:

(一)、仔细通读全文,准确掌握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有三:

一要抓住中心句。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分开表述的,在阅读中,如果不认真,就容易把第一段的中心句漏掉一部分。

二要把握关键词语的特定含义。例如第3题要求回答两个“固定”的意思是否一样,解答时不能就词论词,而应该“就境品词”。作仔细品析,就可知道:前一“固定”处于未有“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这一条件下,故只指某一时期;后一“固定”已具备这一条件,故具有永久性,两者意思不一样。

三要把握句与句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对第二题的分析:第一段 (1)句说明抵御风沙袭击的主要方法是培埴防护林,(2)、(3)句说明防护林的功能,(4)、(5)句说明培埴防护林的特殊要求,(6)句说明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之二——培植草皮,(7)句对其功能作诠释。可见(1)~(5)句为一层,(6)、(7)句为一层,两层之间为并列关系。第一层中(1)句与(2)~(5)句构成总与分两个小层次。如粗枝大叶,认为“所以”前都讲原因,因与果关系,那就错了。(第4题答案:植树种草成活保护草皮灌木沙丘固定。)

(二)、读懂有关知识准确回答。例如第1题要求简答,对第1段文字的说明对象,这就要多作比较辨析,防止将说明对象的某一部分或说明对象的特征误作说明对象。学生回答这个题可能有四个答案:A、培植防护林。B、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C、培植防护林和草皮的作用。D、怎样培埴防护林。A项“培植防护林”,少了“培植草皮”,错在以偏概全;C、D项都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错在混淆概念,故此题B项是对的。

(三)、要注意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第5题,如果选择“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这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回答其作用时,就要注意“70%~80%”是一个数量范围,它准确地说明了风遇到防护林时,速度减小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6题的“有一部分”,是限制语,表示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的数量范围,不是全部,去掉就变成全部了,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它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说明文阅读解析

(一)“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早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 ②吞碳吐氧机:

2、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 ②:

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

5、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①: ②:

6、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试题解析:

题1考查下定义(根据文段概括):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题2着眼于对段的阅读,要求利用段中的材料说明原因。这一方面是要求读懂,一方面也要求进行概括。地球的绿色之肺日益萎缩的原因是: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被毁掉。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题3考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此处运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题4是细节化的题目,考查对说明文中限制、修饰语的理解。“近200年间”说明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说明了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题5进行延伸,从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的角度考查考生对生活对环境的关心,答案多种多样,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题6进一步深化,既调动考生的积累,又体现学生阅读后的体会与见解,考生提建议时要深思,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所写标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

(二)

绿色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天然加工厂。人和动物要不断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燃烧也要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人就会感到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血压增高。但你不必担心空气中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据测定,每15亩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产生600公斤氧气。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和净化器。绿色植物能调节小气候。夏天,绿化地带的温度比非绿化地带要低1—3度;冬天,绿化地带温度又比非绿化地带高0.1—1度。灰尘、工业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小,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矽肺等病,绿色植物是吸附灰尘的能手。据测定,在绿化地带空气中灰尘的含量比非绿化地带要减少一半以上。不少绿色植物还能释放出一股芬芳的气味,其中含有植物杀菌素,能够杀灭又大量细菌,如香樟、桉树、柏树、杉木、夹竹桃等都能分泌杀菌素。而且许多绿色植物吸附有害有毒气体,如松树、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硫,夹竹桃、香樟能吸收汽车废气。

1、文中两次出现“据测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2、全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3、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

例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例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试题解析:题1考察说明文语言特点。回答此题的思路是:一要正确理解词语含义,二要结合语境指出词语的作用,三要回答此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此题答案:不能删。因为“据测定”是依据科学测定的意思,(表明下面引用的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2考察考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文段的内容,要抓住中心句。文段的2个中心句非常明显,并且使用了生动的语言,考生可以据此归纳出文段的内容——绿色植物的作用。如果答案就停留再这里,此题就不能得满分,原因是不够具体。这个文段再说明绿色植物作用的时候,紧紧抓住绿色植物与人类健康关系来说明,所以,这点必须注意到,我们由此得出正确得答案是:绿色植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题3属发展性,考察运用语言的能力,此题要求语言精练得体,此题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考生的思维是否开阔。平时在公园里散步,这样的提示语比比皆是,可以得来全不废功夫的;二是化用诗词中的名句或歇后语,改一(几)字而传神即可;三是使用修辞,以拟人为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事物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①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了特征;

②说明讲究了一定的顺序,条理性强;

③依据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性。怎样才能写好说明文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本身的某一点(或几点)的独特属性,也就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本质上的差别,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要准确地把握特征,一要靠观察,二要靠比较。

观察,必须认真、仔细、全面,这就是发现、抓住并说明事物特征的前提;比较,有纵向比较,如现在和过去相比;有横向比较,如此物与彼物相比。对于事物说明文来讲,还要通过调查资料、向人请教等途径弄清事理。只要善于观察研究,就能把握特征。

同是建筑,有的以雄伟著称,有的以精巧见长,有的简朴自然,有的典雅华丽;同是动物,有的凶猛,有的温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来把握的。比如要你写一篇介绍水的说明文,你必须介绍水是一种什么物质、水的种类和形态、水的重要性等。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观察研究,知道水是由氢、氧组成的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液态、固态和气态,水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993年全国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所绘图画介绍圆规。小而平常的圆规,乍看无特征可言,但一深究,圆规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当然是画圆,这是它最大的属性,也是特征。抓住这一点,文章就好写了。

按要求要写圆规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但这一切又必须紧紧围绕画圆这个主要特征,其作用是画圆,而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也都是为画圆服务的。

第二,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第三,条理要清楚。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主次顺序、因果关系等。

最后,要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这四种主要的说明方法。把所要说明的对象说清楚,就应做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有条有理地予以介绍。说明文写作的重点也就应放在这三点上。

大纲要求初中生能写简单的说明文,中考说明文写作考查只要求写小作文。从说明对象的类型看,常见的考题有以下几类:①根据图表内容写说明文;②介绍某物的制作过程;③介绍某一物件的结构、性能等;④介绍某一特定环境的位置;⑤说明某种现象的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家的小乌龟小学说明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养了一只乌龟,它很可爱,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小乌龟吧!它有两颗小绿豆似的眼睛,可爱的小嘴,再加上一个小鼻子,一身绿色的壳、四只脚和一条小尾巴,就成了他。

它十分胆小,见了有人来就把头缩进去,直到没了声音才把头伸出来。我和它还发生过一段趣事呢!那就是我每次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它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失踪了,第二天早晨又出现。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为了弄明白原因,终于,我有一天准备杀个“回马枪”。我假装出去,把小门打开看里面。只见乌龟从纸盒里面爬出来,再钻到沙发底下。哈!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后来我把纸盒的“墙壁”增高了一些,从此以后这种“乌龟失踪案”再也没发生过。

喂食的时候是最开心的,先把它装在有少许水的盆子里,把碎生肉扔下去,它就会爬过去,先吃一小口试一下,然后再把肉吃掉一半,最后再一口把肉吞下去。还可以把肉放在手上逗它玩。它会趴在盆子的壁上,伸直了脖子,那个样子很好笑。

我们后来把小乌龟放了。虽然把它放了,但我还是想着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1.下定义:简洁明了的概括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使说明文章更严密科学严谨.

2.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4.列数字:列举数字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打比方:用修辞方法中的明喻、暗喻来生动形象说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较: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做比,以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原文,加强被说明事物的理论依据的真实性.

8.分类别:把一个大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把复杂的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的事物来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列图表:画出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状物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1814 字

+ 加入清单

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

状物类作文,以“物”为描述的中心和文章的线索,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表达文章的题旨。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因此,加强状物类作文的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一、语言要有趣

如习作《蚂蚁》。作者在写蚂蚊的独特功能时,是这样写的:“除了四周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别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在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倘若用樟脑丸一类的怪气味弥散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找不到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这是作者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相互融合的结果。

又如,习作《姥姥家的小黑狗》。作者在介绍小黑狗的外形特点时如是说:“(它)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样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俨如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总是不停地摇摆着;特别是那对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充满着兴奋和好奇。”这里,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小黑狗皮毛的油亮和爪子的厚实;又用“不停地摇”写出了小黑狗对熟人的媚态;还用“四处张望”来写小黑狗的警觉与好奇。语言富有生活的情趣,突出了小黑狗的漂亮与可爱。

因此,语言的理趣是知识性的体现,情趣是情感性的体现。只有结合为一体,方能显示状物类作文语言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二、观察要有序

有序观察是写好状物类作文的基础。一要按顺序观察,二要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只有进行有序观察,才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在介绍其外形时这样写道:“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这里的观察顺序是:由上而下,由前而后。作者抓住麋鹿角、面、蹄、尾的特点,寥寥数语,却勾画得栩栩如生。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练习册”上有一段对熊猫的描写,形象逼真,凸现熊猫的生活习性。“熊猫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它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有时,它两腿一蹬,便翻了个身。”“它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了揉腥忪的眼睛,好奇地望望人们。然后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这里,作者抓住熊猫嗜睡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

三、结构要有“形”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有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之别。初学状物类作文,以纵式结构为主,以纵横交错式结构为辅。如“总分”或“总分总”结构。

例,习作《银杏》。可以先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诸如营养价值和药有价值等。从总体上看,全文为纵式结构。而在介绍其价值或用途中,又采用横式(并列式)结构。这样,介绍的内容尽管较多,但由于结构清晰,也就显得有条不紊。

又如,习作《猪》。作者从对猪这种动物的偏爱入手,开篇破题:“其实,猪是一种聪明可爱的动物。”接着,文章分别从猪的智力、嗅觉、起居、饮食等方面展现它的聪明可爱。这种“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学生容易模仿。有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突出家养猪的可爱,还简约地将野猪与家养猪作对比。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的内容,而且凸现了文章的中心。

四、方法要有变

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仅就叙述的人称而言,就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之异。当然,各有各的妙处。例《钢笔和原珠笔》,叙述时采用第一人称,既显得亲切,又便于介绍。为了行文需要,人称也可以转换。如,《铺路石》。从整体上说,用的是第三人称,“它来自大山之中,它是大山的儿子。为了人类的需要,它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来到了繁华的闹市,来到了宁静的村庄……”而在文章的结尾,为了礼赞的需要,转为第二人称。“铺路石,你是山的精灵,你是大山的忠实儿子!你默默无闻,但大地没有忘记你,高山没有忘记你。看,高山顶上的巨石,不正是大地母亲为你树立的丰碑吗?”这种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的交替作用,使知识性和情感性得以和谐统一,叙的是“铺路石”,颂的是“劳动者”。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制作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状物类作文的指导要以有序观察为基础,情趣表达为载体,有形结构为借鉴,行文有变为方法,经典引路,以读促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