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410

作文

1000

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128 位世界名人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名人的故事,深受我的喜爱。还有我们曾经学过的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是科学新时代的先驱者,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能改变世界的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时的女王伊丽莎白非常喜欢他,他出版了许多有关法律的书。在他18 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了,使他和宫廷疏远了。1618 年,因培根严重触犯了法律,把他赶下了政治舞台。1626 年,他在雪地里做了一次冷冻试验之后,由于受寒而病倒,不久便去逝了。

啊!培根,多么伟大的哲学家啊!为了试验而失去了生命,他对科学的执着让我敬佩,让我难以忘怀。

我现在非常喜欢看《128 位世界名人故事》,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那些名人和他们的故事。正像培根说的那样: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二年级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上了小学,学校有了图书馆,我可以到图书馆借书了,很兴奋。我借的第一本书是《居里夫人传》,这实际上是我真真正正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我记得当时读了很多遍,居里夫人的故事,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她的爱国情怀,感动过无数的求学上进的年轻人,我当然也是其中一个,我记得在书中对居里夫人工作状态的描写,有这样一句话:她每天就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着……,在我后来的求学生涯中,我曾简单的模仿,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要做一个居里夫人那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家,学生时代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当我困惑、懈怠时,我总是不由得就会想到居里夫人和书中对他工作状态的描写……

所以,对我来说,书,是信念的起点,书,是梦想的翅膀,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无声的导师,书,是不可或缺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读书故事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躲在房问里看《笑猫日记》。正看到精彩部分时,妈妈在楼下大叫:“吃饭了,快点下来!”我“噢”了一声,心想:早不叫,晚不叫,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叫吃饭,真是的。

忽然,一个“金点子”在我的脑子里闪过:以拉肚子为借口,躲在卫生问里偷看。心动不如行动,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拉肚子啦,你们先吃吧!”

“噢,你马上下来,吃过饭我带你去医院看看!”

“知道了!”

妈妈走后,我拿着书大摇大摆地走进卫生间,坐在马桶上津津有味地继续看起来。忽然,我的眼角瞥见地上出现了一双熟悉的拖鞋。我心里一惊,猛地抬头一看,只见妈妈满脸怒气地站在我的面前。

她火冒三丈地指着我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语文书不好好看,专门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怎么能考得好呢?”说完,照例把我的《笑猫日记》收缴了。妈妈呀妈妈,你怎么就不懂看书的好处,不懂我的心呢?我伤心地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照片里的故事中考热点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里的故事是我小时候的趣事。每当我拿起那张照片时,我的嘴角就会不自觉的上扬。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的欢声笑语,也想到了小时候的伙伴。

照片上那五个奇奇怪怪的小孩,是我和我的爸爸妈妈朋友的小孩,他们大多和我一样大,年龄相差不超过一岁,一个月两个月的出生间隔正是我们爸爸妈妈的不一样,这也让我们长得各不一样,要说共同点,那或许就是奇奇怪怪了。

照片上我们五个人正蹲在泥巴里挖着土豆。我们穿的衣服是我们爸爸妈妈一起去裁缝铺里给我们定制的衣服,颜色不同,但款式一模一样,五个人蹲在那里,像是五个彩色的瓜落在了地上。照片上是看不出来我们正在挖土豆的,但记忆中的故事告诉我,当时的我们正在挖土豆。土豆是我们烧火之前埋在地下的,我们因为没有食材烹饪不了叫花鸡,可我们有土豆这枚食材,谁也阻止不了我们偷来爸爸们的打火机,偷来妈妈们的旧报纸,在土地上燃起一堆火来。

照片上已经看不出来有火苗了,只能看见五个奇奇怪怪的小孩在挖着什么,而我印象中当时的我们点燃了火苗,用口香糖的包装纸还加了点火,那纸丢进火里就把红彤彤的火苗变出了一丝绿火,看起来像是有什么奇异事件正在发生!不过那绿火在燃尽了包装纸后就再也见不着了,能够见着的只是记忆中的那一丝绿火,带着我们幻想一个更加不一样的时刻。

照片上的我们,仔细看是可以看见有一个小孩在偷吃土豆的,那个小孩就是我的小时候,我还没来得及剥掉土豆外面那层泥土,已经迫不及待用手抠破了土豆的皮,用指甲抠出了一点点塞进了肚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续写故事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乌鸦被狐狸偷了肉之后,一直也不心服口服,一心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肉,不会被护理骗到。

有一天,乌鸦又发现了一块肉,而这次乌鸦神秘兮兮的东望西望,发现没人发现,于是兴冲冲的钻进了丛林里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狐狸闻到了肉的味道,顺着香气走了过去,发现乌鸦正在狼吞虎咽的吃一块肉,他气冲冲的想:这可是个好机会,我可不能让那只乌鸦得逞,得执行一些计划才行,于是狐狸想到了几样办法。

第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狐狸找了一块石头,埋伏在一棵大榕树旁边,他的位置在右边,乌鸦在左边,乌鸦丢下肉跑过去,狐狸笑嘻嘻的走过去,准备喜滋滋的吃一顿的时候,他看见乌鸦追回来了,他丢下肉,重新跑到大榕树下。

第一招后言:“乌鸦:我可没那么笨。”

“狐狸:我还有几招呢!嘿嘿!”

第二招:“美人计”之招

狐狸琢磨了一会儿,想出了主意,于是他走出大榕树,笨手笨脚的在乌鸦面前大摇大摆的跑到了丛林,乌鸦一看,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可能是偷到肉了,我得跟去看看。”

狐狸实际上就在乌鸦后面,他早就趁机到了大榕树后,看见乌鸦急匆匆的去了丛林,风风火火一阵子跑到肉跟前,可是乌鸦又回来了,狐狸赶紧丢下肉跑到大榕树后。

第二招后言:乌鸦:“我可是很聪明的!”

狐狸:“我可是智多星!”

第三招:坚强锻炼之招

狐狸为了得到肉,坚持锻炼的2年,成了大力士,准备去拿肉去,可是乌鸦已经把肉吃完了。

总言:乌鸦:“我以后会更机灵!”

狐狸:我弃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除夕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夕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故事二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故事三:春联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108 celebriti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Finally,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疫感人故事记叙文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与病毒抗争的日子里,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勠力同心共战疫情,无数医疗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踊跃支援前线,无数公安民警废寝忘食全天候设卡安检,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我们深深为之动容。与此同时,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没有工作上的硬性要求,却每天行走在各个村庄社区、大街小巷宣传防疫政策,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党员志愿服务者。

没有例外,笔者所居住的社区里也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其中有很多还是有着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他们就爱“掺和事”,谁家老人去世了,他们便第一时间过去帮忙料理后事,谁家小夫妻吵架闹离婚了,他们便小跑着过去拉和劝解。疫情发生初期,社区党委一大早便通过“大喇叭”滚动播放疫情防控信息,当天下午,他们便主动结队到社区党委请缨接受防疫控疫任务。于是,在后来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总会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或是肩背喷雾器,挨个楼栋喷洒消毒酒精,或是带着口罩,别着袖章,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遇到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也会主动到家里免费发放口罩,手把手教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近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紧张,各地开始纷纷加紧对辖区的封闭管理,笔者所在的社区也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的封闭管理,社区除主出入口以外,其他出入口疫情防控期间全部暂时关闭,所有人员出入社区必须先到社区门口的检测点测试体温并填写出入单据方能进出社区。

昨天是实行封闭管理的第一天,物业下达封闭通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所以很多人早上外出上班并不十分清楚封闭管理事情,临近下午下班我猜想只留一个出入口还要进行安全检查,社区门口一定会堵成“糖葫芦”。果不其然,当我的车逐渐驶近社区大门口的时候,前面早已排了十好几辆车,有的人摇下车窗在抱怨,有的人不停按喇叭,这时从最前方摇摇晃摇地走过来了一个手握小红旗的老阿姨,虽然带着口罩,但眼睛上挂着微笑,她挨着一辆车一辆车地解释当前情况和进出流程,慢慢地,抱怨的人没了,尖锐的喇叭声也没了,阿姨过来敲了敲我的车窗,我立马落下车窗,阿姨的眼睛依然挂着微笑,胳膊上带着一个写有“党员志愿者”的红袖标,“小伙子,耐心等一下,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需要一个一个进行安全检查,你可以先停下车去前边的检测点填写进入单,这样会快一些。”我回一微笑,简单说了一句“好!”

等我填完单据回到车里又等了十多分钟,轮到我进门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老阿姨和几位大叔还坐在桌子旁边引导着其他人填写进出单、测试体温,我放下车窗把填好的出入单据递给老阿姨,“天黑了,还不下班吗?”“不下班了,得24小时守着哩,一会还有下夜班的。”我没再做声,这时门杆已经翘起,我升上车窗向前驶去,无意中透过后视镜看到了老阿姨被风吹乱的头发,这时,我的眼角不禁有点湿润,我又一次被这群“可爱”的人深深感动了。

在我们的身边,这位“老阿姨”绝不是个例,他们是无数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这群“可爱”的人每天奋战在防疫控疫第一线,用自己微薄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他们没有警服、隔离衣,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没有执法证、资格证,只有一张老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温度,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度过了严峻的寒冬,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了保障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立春已过,身边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但迎面吹来的风真的就不一样了。站在太阳下,闭上眼睛,我又看到了那位眼睛带着微笑的老阿姨,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某种强大的力量,这是党员志愿者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希望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势必会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齐心协力共同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那时,我们可以扔掉口罩,再一次踏进充满希望的田野,尽情地奔跑、相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笔尖流出的故事铁蛋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寂静的小山村中,没有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那些老人都非常寂寞。村口,一间不起眼的茅草屋里,一个小孩正在给一位老爷爷擦脸,擦手。十分认真。

那个小孩子的名字叫铁蛋,因为铁蛋当时小的时候坐在一个铁板上,手里拿着一个鸡蛋,一直握住,不舍得吃。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摇了摇头,老爷爷看可怜,并把他领到了家里,取名叫铁蛋,他还有一个表哥,对他非常好,他的表哥在外面打工,很少回来,铁蛋也很懂事,六岁就开始帮爷爷干活,这个小家伙十分勇敢、坚强。

这位爷爷的家里很穷,再加上爷爷身体也不好,基本都是铁蛋出去捡瓶子为生,有一天已经到黄昏了,爷爷看见铁蛋还没有回来,心里非常着急,其实铁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跟铁蛋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便交成了好朋友,玩了起来,一时半会儿忘了爷爷还在家里等他,爷爷基本喊了半个小时,也没看见铁蛋回来,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变晕倒了。当铁蛋回到家时,发现爷爷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铁蛋便哭了起来,连忙把爷爷背到城里的医院,村庄离城里有十几公里。铁蛋在医院门口一直焦急的等着,他突然想到了表哥,便赶紧给表哥打电话,表哥急忙的赶到医院。最后医生出来了,说要找一种稀有的山草,才能救活爷爷,铁蛋赶紧通知全村人民寻找那种山草。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这时铁蛋看见一种闪亮亮的山草,他大声的喊道就是他,他必须要爬上山顶,才能拿到。在过程中,石头的尖儿把铁蛋的膝盖划破了,一滴一滴往底下流,最后抓到了,但是已经来晚了,爷爷就在上一秒去世了,铁蛋痛苦的哭了起来,口里一直小声的说着就差一秒。

因为铁蛋的表哥在外面已经结婚了,不能收养他,所以便拜托了一个夫妻收养了他。夜深了,明月清风仍在,那个小山村,那座不起眼的茅草屋,那一老一小相依的情景,那月光下的温暖深深地印刻在铁蛋的脑海中,万古不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夏天的故事优秀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大喜欢夏天,但能领略夏天的许多好处。 I dont like summer, but I can appreciate the many benefits of summer.

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大汗淋淋之际,去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瓜棚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

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辰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一齐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十岁。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眩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懒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热中驾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炼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夏日的山水毫无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夏天最有趣的节目是看海,去沙滩听潮声,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电影,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升起。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人生旅程中的夏天往往太短促。才过三十,已届不惑,夏天很快成为甜蜜的回忆。但那如火如荼的岁月不会轻易淡忘,即使夹杂着难言的惆怅,也将在你两鬓如霜时勾起不尽的牵挂,唤起你思绪的百般依恋,撞击你心灵的再次震荡。

在夏天,不要埋怨熏风无常蝉声鸣,也无须讨厌蚊子夜夜扰清梦。每一个季节就是人生的一个台阶,纵然有挫折,有烦恼,有天崩地裂,有心灵创伤,有徘徊不定,有二度死亡,只须心有所忠不虚度,壮志未酬,遗恨成霜,也足以问心无愧,留得真情在人间。

歌唱夏天,也就是歌唱热爱生命的人。只要你热爱生命,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也将如温情的春天,潇洒的秋天一样,一样壮丽,一样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武王灭商两年后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不能理政,周公代成王摄政,当时天下很不平静,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不服,阴谋作乱;商后裔武庚图谋反叛复国。

周公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摄政,对内勤政仁治,对外镇压叛乱,夙夜操劳,食不甘味,礼贤下士,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周公为了国家兴旺,十分珍惜人才,热心接待来宾,甚至到了“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程度。“握发吐哺”后指贤相勤政爱民,为国殚尽竭虑,废寝忘食,公而忘私,忠心耿耿。曹操在《短歌行》一诗中借用这个典故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秋天里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秋天的森林,也喜欢秋天的果园,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街道。

五谷丰登的秋天又来到了,树叶又要出去旅行了!要去寻找它们的下一个落脚点!我走在街道上,踩着树叶为大地铺着的金黄厚实的地毯,走在“咔嚓、咔嚓”作响的地毯上,听着这一步一个不同的声响配乐,奏响了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我开心极了!

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稻谷像士兵一样站在田里远远望去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风儿情不自禁地奔向田野,用力一吹沉甸甸的稻穗让稻谷弯下了腰,好像在向农民伯伯说:“谢谢你对我的栽培!”。旁边还有一些高梁高兴的一个个涨红了脸。

再来看看果园吧!我一走进果园一阵浓浓的香味飘了过来,抬头看看那些迷人的水果。秋姑娘是一位画画家。它画了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害涩的小姑娘,香甜的梨子像一个个灯笼,紫莹莹的葡萄挂满枝架在太阳的照耀下像一颗颗紫色的宝石。石榴熟得连把茎都压弯了。人们笑容满面,都是在歌颂秋天的勤劳。

秋天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调色板,它把深红色给了枫树,一片片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它把金黄色给银杏树,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我爱秋天的丰收,也爱秋天无私的奉献!秋天!一个我最喜欢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著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势如破竹:表示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的巴顿将军是一位典型的军人,他的家庭也是准军事模式的。儿子的卧室挂有“男兵宿舍”的牌子,女儿的卧室则写有“女兵宿舍”的字样,而厨房则写着“食堂”,客厅则写着“会议室”的`大字。有人猜想他们夫妻的卧室一定会挂上“司令部”的牌子,没想到却赫然写着――“新兵培养中心”。

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

“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思政课讲战疫故事铸强国使命最新个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38 字

+ 加入清单

新型冠状病毒疯狂地席卷全国各地,病毒感染者不断增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了,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与万恶的病毒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而波澜壮阔的殊死搏斗,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各路病毒专家来了。在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新春佳节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如其来,给浓浓的节日气氛蒙上了迷慢的阴影。面对这种人类尚未认知的新型病毒的急剧传播感染,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了,感染病学家李兰娟来了,全国各路专家来了…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仍然奔赴一线,告诉我们”一切有他”这位中国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南来北往,北京受命,武汉探险,访疫问病,再次毅然奋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战斗的第一线。

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这位年已七十三的古稀老人,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险,再战疫情,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出谋献策,为救治疫病感染者竭尽全力。

陈薇少将等军内生化防御专家来了,她在刚进驻武汉不久,就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为快速确诊和救治疫病患者作出了积极贡献。

还有许多像钟南山、李兰娟和陈薇一样的呼吸及感染学科的专家也来到了武汉,积极参加新冠病毒的流行调查和防治,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前线。

解放军医疗队来了。这支人民的子弟兵,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在新冠病毒威胁人民的紧急关头,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区医院全力以赴,空军医疗队来了,海军医疗队也来了,解放军的各路医疗队第一时间冲进武汉来了,这些人民子弟兵再次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各地医护人员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国制度特色的根本体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扰,为打赢这场旷世之战,全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共赴国难,各地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踊跃报名,积极参战,逆袭而上,一份份请战决心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诠释了他们的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和对人民深沉而博大的爱。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支医疗队、六千一百多名医护人员极速地奔赴疫情发源地—武汉,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疫病抢救中去。

顽强不屈的勇士来了。在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还有一大批日夜顽强奋战在救治感染病人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险,竭尽全力拯救患者,谱写一曲又一曲抗击疫情的赞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已身患“渐冻症”导致下肢肌肉严重萎缩,看着他一颤一拐艰难奋斗在抗疫前线的身影,看到他来不及照料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伴,真是令人心生同情与敬意。还有这个医院的护士郭琴,因救治疫病患者而被感染,治愈出院后积极请求继续参加战斗,这是何等的勇敢与无畏!还有一位92岁的敖忠芬奶奶,她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却义无反顾地到一线看病,她说”死也要死在上”这又是何等的慷慨激昂!……

在武汉抗击疫情上,我们的专家、军人、医护人员、媒体人、党员,大家知名的和默默无闻的各路英雄尽呈英豪,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真是数不胜数,浩然之气,可以贯天!

可以欣慰的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社区到居民小区,构筑了一个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新冠病毒疫情陷入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疫情吓不倒中国人民,让疫病在中国人民面前发抖吧,中国人民必胜!

多一些“跟我上”,少一些“给我上”。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扛着红旗高呼“跟我上”,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身先士卒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多一些“跟我上”,冲锋在前,奋斗在排查一线、宣传前沿、医护主战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履行铮铮誓言;不要只到现场拍拍手、挥挥手,有形式,没主意,压力层层加码转嫁给基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压,身临一线不后退,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到“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项工作”;不要四处奔波“亮相”“作秀造势”,让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难以招架。

多一些物资援助,少一些报送表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广大的基层干部是冲锋在前的突击手、排头兵,各部门必须为基层干部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确保口罩、消毒水等物资能准时按量配送到位,不能让前线的战士“缺枪少弹”,要让他们都有口罩戴,而不是只有口号喊。同时减少重复或不必要表格的填报,避免基层干部的力量被分散,精力被消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实属不易。只有将拖后腿的形式主义从疫情防控中消除掉,广大基层干部才能干字当头,干出样子,干出风采,干出成效。

“飞雪迎春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拒绝形式主义,就一定能战胜疫情,扫去病毒的阴霾。在山花烂漫时,会心一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抗疫故事记叙文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2003年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挺过来了;2012年特大洪水,我们挺过来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将也会过去,成为历史。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后盾——中国!我坚信,“疫”路有你——我的祖国,终将春暖花开,云开月明。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危险尚未解除,同志仍需努力!10天的神速,从荒草丛生到机器轰隆,从建筑成型到病房密布,十日不眠不休,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正是这“火神山”速度,带给武汉人民希望,带给全国人民扛疫力量。但,这还远远不够,确诊病例数字的变化,揪着全国人民的心,死亡病例的增加犹如晴日里的乌云密布,让人喘不过气。扛疫道路,艰难险阻,仍需要披荆斩棘,一往直前。所幸,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动请缨,加入到扛疫队伍中,艰难险阻,九死不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举国之力扛疫,望将士们凯旋!“中央明确:再增加2000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中行21.7亿元贷款支持抗击疫情企业”“火神山,武警来了”……各大公众号推送的扛疫新闻,总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在漫漫寒夜里,燃起一堆熊熊烈火。我的祖国,她正在努力,举全国之力守护她的子民。可是,她也有诸多无奈,“90后医生倒在了扛疫一线”“武汉一志愿者感染后去世”“第七名民警牺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诸如此类,让人痛心不已。亲爱的一线扛疫战士们,望你们能凯旋归来!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种花家”,待到武汉重生,共赏大好河山!在疫情面前,信心是一剂“疫苗”,也是一种“抵抗力”。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应对疫情,定能消灭病毒。到那时,我的祖国只会因为这些风雨更加美好,因为众志成城变得更加催不可破。这场战役,我们必须赢!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武汉的樱花正吐露新叶,等捱过这个寒冬,待万物复苏时,万事终将无恙。到那时,与全国人民奔赴一场约定,共赏武汉十里樱花,赏祖国大好河山!

“疫”路有你,终将春暖花开。就像朱自清说的那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人胡卜,年轻时在一个县尹家里当门客,专管祭祀方面的工作。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画画。

一天,县尹带领胡卜等一千人,去祠堂祭祀祖宗,拜祭完毕后还有剩余的酒,县尹便将其中一壶酒赏给胡卜等随行门客。这时有人提议:“县尹赏给我们的只有一壶酒,如果人人有份就不够喝,但若是让一个人喝就绰绰有余。我有个建议,不知是否可行?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画得最快,这壶酒就是谁的。”大家都同意了。胡卜更是暗暗叫好,他好的就是酒这一口,而且画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县尹也来了兴致,自愿出任裁判。

县尹一声令下,门客们都拿着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胡卜轻车熟路,三下五去二地就画好了。县尹将酒递给了他。胡卜正打算喝时,看见别人都还在地上忙乎,他就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给蛇再画上4只脚吧!”

胡卜的。蛇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一把夺过酒壶说:“你这画的是什么玩意,有谁见过长脚的蛇?没说的,这酒应该是我的了。”说完,一仰脖子,痛快地把一壶酒喝了个底朝天。

县尹和那些门客都嘲笑胡卜是个做事缺心眼的家伙:“瞧瞧,这哪里画的是蛇,简直就是一只壁虎嘛!”

胡卜懊悔不已,酒没喝着还引来了人们的讥讽,他红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从这以后,胡卜都害怕出门了,出门就会有人笑他。有时上街为县尹采买物品,认识他的人就会装着郑重其事的样子问他:“兄弟,还在画蛇吗?”

胡卜也不好发作,只好忍气吞声地说:“没事画那玩意干啥。”

但胡卜的内心很不好受。他知道如果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人们还会拿“画蛇添足”的故事说事。胡卜向县尹提出了辞去门客的职务,到外地谋生去了。

斗转星移,一晃10年过去了。

一天,胡卜又回到了家乡。胡卜回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挽回10年前的负面影响。胡卜派人到处张贴布告:为了将本县打造成绘画艺术之乡,特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绘画比赛,比赛内容:纸上画蛇。人们看了布告后不由自主地想起胡卜10年前画蛇添足的笑话,大家猜测,胡卜这家伙肯定不会参赛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胡卜照样参与其中。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角逐后,比赛结果当堂公布,人们惊奇地发现,获奖者竟然是胡卜,更令人们惊奇的是,胡卜画的仍然是一条有脚的蛇。这就很令人不可思议了,当年的门客们在想:“胡卜这家伙,莫不真是缺心眼,他难道忘记了10年前画蛇添足的故事吗?这脱离实际的有脚之蛇怎么偏偏就获了奖呢?难道评委们的脑袋都进了水不成?”

直至第二天看了报,人们才明白了就里。

第二天的《楚天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胡卜的蛇画,还附有一则盛赞这幅画的评论文章:《我们的时代就需要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文章中说:“蛇本无足,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它有足了。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作者10年前就大胆地画蛇添足,他的思想比起我们有些因循守旧的人,至少要开放10年。胡卜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照片里故事800字初中优秀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静水悠悠,带不走如烟往事;岁月静好,终不敌如卷沧桑。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之间,事已变迁,人已换颜,只有那些被照片定格的瞬间,才永远让人遐想,难以忘怀。

初春的清晨,纷扬的雨丝若曲终回环,轻轻落下。我喜欢在这个时候翻翻相册,回忆过去,感觉那滴滴雨水正像过去的往事,在记忆的长空中飘飞。此时我手里拿着一张薄薄的照片,只见上面有一位稚气未消的女孩,脸蛋红扑扑的,脸上虽有疲惫却遮不住浓浓笑意,手里紧紧捧着一张荣誉证书,上面用金灿灿的大字写着:“高艺萌同学:恭喜你!在第四届“诗与远方”青少年国学盛典中荣获沈阳市决选特等奖。”每每看到此,我就想起了在初赛海选现场的淡定从容、辽宁体育馆千人复选现场的书生意气和市总决赛现场的挥斥方遒;更想起了童年时学习诗词的点点滴滴……

孩提之年,牙牙学语。犹记得刚上幼儿园时,爸爸就经常把我抱到他的膝盖上,拿着《唐诗三百首》一句一句地读下去,让我跟着读。当时我还小,连字都认不全,但现在还依稀记得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当时还不大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但爸爸一字一句的诵读,却把诗词的种子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常润心田。

髻角之年,初显成熟。在我上小学时,意外迷上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从早期描写精细、气象华贵、构思新颖的“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再到亡国入宋时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最后到他为之失去生命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时,我对于这种亡国之痛的悲激之情还不太理解,但后主李煜的一生却给了我极大的触动,也让我痴迷般爱上了唐诗宋词……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终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不经意间登上了辽宁省“青少年诗词大赛”的舞台,虽然止步于总决赛,但我探索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也深刻体会到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会在努力拼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途中,也一定会留下许多精彩的瞬间,留下照片里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幽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外地的表妹和表妹夫小马来我家做客,准备晚饭时,表妹俯在我耳边说:“姐,小马是个大胃王,你晚饭可要多准备点儿!”我一听连连点头。

吃饭时,我发现表妹所言非虚,小马竟然一口气吞了两大盘饺子,之后又毫不含糊地啃了两个鸡腿和八个鸡爪子,喝了两瓶啤酒。看他吃完饭进了卧室,我担心地对表妹说:“这么吃会不会撑坏肚子啊,晚上他要是胃不舒服了,你就来找我拿消化药!”

晚上十一点多,正在书房上网的我果然听见客厅有动静,开门一看,表妹和小马竟然都起来了。看着小马一脸尴尬地摸着肚子,我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急忙转身奔向厨房说:“我这就去拿水和消化药,不行咱们上医院!”谁知表妹一把拉住我说:“姐,不用找消化药!”我指了一下小马着急地说:“不找消化药怎么行啊,没看他都难受得团团转了!”没想到表妹不好意思地说:“姐,其实小马是饿得团团转了,他晚饭没有吃饱,想问你家有没有方便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2024我的抗疫故事主题征文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风景线》

在春节来临之际,大家都在过年的喜悦之中,而一场大的病役正在悄然临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奋战在战“疫”路上。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艰难时刻,钟南山院士、无数医务人员、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走到前台,直面病毒、主动请战、一线战斗……中华儿女多奇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浇铸起了一道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铜墙铁壁。他们是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值得点赞,值得仰视。

面对延迟开学的通知决定,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等系统,搞好学科网络授课,确保“停课不停学”。

与此同时,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开通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及时跟进心理辅导措施,保证了延时开学期间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受影响。并且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动员全部师生干部,在线上统计青海省外出同学的名单和每天让个班级学生进行体温汇报等工作。确认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障了学生在家的健康以及回校后的健康。

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疫情,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停课不停学不减效”。

社区的干部领导也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做出来积极的应对,第一时间登记了在家人员的信息记录。挨家挨户的发放体温计,然后社区领导干部建立的微信群。

在微信群对我们进行怎样防护疫情的知识讲解,并让在家的人员每天在微信群里上报自己当日的体温。并且留下自己社区的服务电话,让我们有什么事就给社区打电话。脸戴口罩,胸挂工作证,站在寒风中,这就是在基层社区领导工作时的剪影。

仰视他们,一切困难都不叫不困难,一切危险也都能迎刃而解,战胜困难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是你,是我,还是他,听从指挥,能打胜仗,全国上下齐心,终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

致敬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基的领导干部。你们就是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青海加油!

向白衣天使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