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孟轲《孟子》缘木求鱼汇总20篇

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2332

作文

114

孟子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孟子生平简介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孟子简介。名轲。字子舆,邹人(今山东邹县)。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约前372~前289)。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各国君主因其“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能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故能显赫一时。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自我介绍《孟子简介》。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象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在中国古代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最有影响的儒家宗师,从而获得了“亚圣”的称号。从北宋开始,《孟子》一书取得儒家经典的地位。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宋到明、清,“四书”成为士子必读之书。

《孟子》的注释本,东汉时有赵岐、刘熙两家之注,梁有綦母邃注,流传至今者仅赵注而已。宋有《孟子疏》,旧题宋孙奭撰。据朱熹说,此书出于伪托。朱熹作《孟子章句集注》,内容简明精确,是南宋到明清时最有影响的注释本。清焦循《孟子正义》,注释详细,引证丰富,具有学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鱼我所欲也》孟子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缘木求鱼的同义词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缘木求鱼同义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解释】

缘木求鱼( 注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同义词】

水中捞月( 注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徒劳无益( 注释: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竹篮打水( 注释: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造句】

1、学习上搞缘木求鱼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2、不努力却想发财,无异是缘木求鱼!

3、欲觅得此金线,或云真道,或云上帝,何有异缘木求鱼?

4、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缘木求鱼,那是不可能的。

5、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

6、不多读书写作,要想成为作家,无异于缘木求鱼。

7、他若想那样解决问题,无异缘木求鱼。

8、做事要尊重实际,缘木求鱼是做不好事情的。

9、向他这种吝啬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10、目的确定后,方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缘木求鱼或者是南辕北辙,怎能达到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孟子名言警句

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仁则荣,不仁则辱。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2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6、尽信书,不如无书。

2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1、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41、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42、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4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52、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6、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5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6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63、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64、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6、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67、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68、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6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7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2、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73、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7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7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9、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80、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8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8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精选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75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登泰山而小天下。

5、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6、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居移气,养移体。

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国人皆曰可杀。

18、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19、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2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0、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1、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5、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36、其进锐者,其退速。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8、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39、王顾左右而言他。

4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6、志,气之帅也。

47、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0、仁者荣,不仁者辱。

5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5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5、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5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57、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0、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6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6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3、仁则荣,不仁则辱。

64、养心莫善于寡欲。

65、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6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6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70、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2、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7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7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7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8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81、天下殆哉,岌岌乎。

82、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8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8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8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8、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89、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9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9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9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93、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9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9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9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缘木求鱼的同义词语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缘木求鱼同义词语:刻舟求剑

一、缘木求鱼

【成语】: 缘木求鱼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故事】: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二、刻舟求剑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孟子名言警句精选50句

全文共 3040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语:对于孟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有关孟子的名言警句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无敌。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附加阅读:孟子的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且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而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最终只会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这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而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孟子思想与廉政建设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自强崛起的保障。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廉政智慧,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之旨,应有之义。

回溯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但最能概括廉政智慧的无疑就是“礼义廉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道德,而在四德之中,“廉”实际上处于核心地位。具体表现为以民为本、慎独自省、仁爱礼治、重义轻利等。与当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对应的则是群众路线、廉洁自律、以上率下、为民谋利。

统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廉政早已成了历朝历代的圭臬。孔子在《论语·尧曰》提出:“为国以礼”。即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仁爱”,而且要具备五种美德:“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随后孟子对孔子的“仁爱”思想进一步发扬,提出了“仁政”,主张从统治者开始,要把公利放在前,把私利放在后,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和先人后己的互助精神。在为政者与庶民仁爱礼治方面,儒家似乎更看重为政者实施仁政和受礼的约束。这点与廉政建设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思想基本一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廉政为官基础,即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它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我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汲取前人修身处世、为官用权的智慧,从而为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历史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孟子的名言警句集锦

全文共 2001 字

+ 加入清单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8、王顾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其进锐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4、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7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4、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7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7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名言警句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的孟子作文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心中的孟子是一位王者,他“仁者为王”、“仁者无敌”的治国理论如惊涛拍岸,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汹涌澎湃而来,让我们振聋发聩;心中的孟子是一位智者,“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的经典比喻,几经岁月的磨砺,其哲理沉淀更见丰厚;心中的孟子是一位勇者,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然也”的观点更是掷地有声、气吞山河。他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高峰,矗立在交错的时空里,虽经历史的风尘弥漫,却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我是在遭受竞聘失败的打击,处于人生的低峰时,才千百遍熟读《孟子》的。看他在波谲云诡、征战鞑伐的战国辗转奔忙的背影,细心倾听他与梁惠王、公孙丑、万章等的对话,玩味他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人格理想,感染他“仁义忠信”的道德精神。他声如洪钟、语调铿锵的辩论,常令我热血沸腾;面对君王他锋芒逼人的慷慨陈词,又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每次捧起《孟子》,都能看见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轩昂气宇。读得越多,他的面孔愈鲜活,他的外形愈清晰。好多时候,他全身素衣飘飘,翩然而至,定格在我的面前:满头乌黑发亮的长发,用皂巾不经意包裹起来,齐聚满脑的智慧。两眼犀利如刀,能剖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善、美、丑。大而挺的鼻梁,高耸起一座睿智的思想山峰。一张很有魅力的嘴,薄薄的唇如利剑,直刺一些虚伪君王的内心。此时,他手捋美髯,笑容可掬,亲切可掬,漫步走近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孟子读后感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生存与死亡,这是平时人们并不注意的问题,因为他们似乎离得很远。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使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在文中已用有力的事实来证明了生与忧患。死于安乐;用历史使我们明白了这个是真理,同时也启示我们,忧患可以使我们生存和发展,不会被历史所淘汰,可以立足于世界。

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真理是永不会改变的。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安定的,世界也是和平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忘记了战争。虽然战争是令人厌恶的,甚至是令世界的人民痛恨的,但人民和国家不能忘记战争对人们的危害再大了。战争真的开始了,只有反抗,不能成为亡国奴,不然则会成为奴隶,而使人民受更大的危害,所以国家是不能忘记战争的,因为国家是人民的。如果一个国家只会享受和平,当他灭亡时,他才会明白这真理!

从大到小,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一个人不努力不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则一定会被社会淘汰,但重要的是我们个人重视到了生可忧患,而时刻忧患,就一定可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

从古致今,从大到小,生存与死亡都是有关联的,这也是忧患与安乐的关联,从古到今,从大到小忧患与安乐都会成为一个真理,什么也不能脱离的真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明白这真理,不要等到国恒亡时才感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孟子的典故:杀豚不欺子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dan)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ren)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文】: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1963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小编收集了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

1、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0、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8、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9、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5、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7、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8、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9、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0、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1、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2、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3、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5、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6、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7、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8、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9、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0、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1、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3、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4、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5、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6、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9、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0、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5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6、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7、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孔孟个性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相关阅读:孟子名言

全文共 2016 字

+ 加入清单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5、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36、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7、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3、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4、吾善养浩然之气。

5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0、仁者无敌。

6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0、养心莫善于寡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高考考素材:孟子的名言及译文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规和矩,就画不出圆和方。现在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寓意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5、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孟子的典故:始作俑者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孟子读后感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年的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十本书。当老师将书名告诉我们的时候,大家大都不以为然,因为这些书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书籍,觉得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去读他们。但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随便翻阅了几页《孟子》以后,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曾在大二时由于学习古代汉语的需要看过《孟子译注》一书,但是当时也并没有进行细读,而只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对于孟子的翻译和译注上,但却也已经感受到《孟子》一书中所包含的道理确是让我们受益无穷。而如今重读《孟子》,更是感触颇深。

和《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录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较《论语》来看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上的文字是《孟子译注》中对《孟子》的评价,而在我通读了一遍《孟子》以后,我的第一个感受便是,这虽是一本古书,但读来却并不感觉乏味或枯燥,且读完每一章后都能给人力量,引人深思。不同于《论语》中直白的说理方式,《孟子》一书采用的是类似于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进行记叙,从而得出一定得道理,并且有时并不明说其中的道理,这让人读来十分有趣但却仍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

孟子作为亚圣,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提倡仁政,自善其生,崇义尚道等等,但是在读完《孟子》以后,我最佩服的还是孟子敢于直面君王,敢于说真话的那种勇气与胸怀。“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以上是节选于《孟子见梁惠王》中的片段,在孟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孟子在面对君王时的凛然正气。他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见解,敢于批驳诸侯王的暴政和不仁不义。孟子,是个真人,敢于说真话的人。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坦诚,率真,对统治者的批判更犀利,更不留情面。我感觉,孟子有豪侠之气。他自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正气,正是孟子更亲近庶人民众,所以,他才会最终发展为那种崇高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之前,还没有人敢“颠覆”君位“至高无上”的传统。尽管孟子言论如此,可我们也并未看到孟子因此而被统治者“穿小鞋”,可见,当时的社会虽礼崩乐坏,争战频繁,但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开放的,言论自由的,统治者对孟子的主张虽不去施行,但还是洗耳恭听的,是尊重人的。

而面对今天这个社会,孟子的这种品质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面对各种所谓的领导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如孟子般真正心系国家。现在的人们大都追名逐利,惟命是从,而很少有人能真正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给我们的国家真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面对自己与领导者统治者的意见不合的情况时,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呢?在这个充满金钱与利益的社会中,人们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只会跟着金钱与利益随波逐流,也许只有当每个人如孟子般坦诚,率真且真正做到心系国家时,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