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优秀20篇】

不同人有不同的梦想,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当宇航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969

作文

392

我想变成一名科学家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从清华大学读完博士后,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中国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主要研究宇宙飞船。

有一天,一号基地的宇宙飞船失灵。我立刻赶到一号基地,一号基地站长向我介绍宇宙飞船的情况后,我开始检查程序,发现是中微子电讯及发生了故障。经过调试,这台机器的计算还是不够准确。于是我又打开了机器盖,发现连线断了,我又拿来激光枪进行焊接。然后重新开始调试数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我终于排除了宇宙飞船的故障,宇宙飞船进入正常工作。大家激动得欢呼起来。

我热爱我的事业,我愿意用我的只是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科学家发现超新星热点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由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青年千人”研究员东苏勃领导的团队,发现了一颗最高光度比太阳强5700亿倍的极亮超新星,其爆发强度超过典型超新星约两百倍。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记录到的最强的超新星爆发,有望为天文学家揭开极亮型超新星的爆发之谜提供重要线索。

这颗被命名为ASASSN-15lh的超新星距离地球38亿光年,属于罕见的“极亮型超新星”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最高光度是整个银河系千亿颗恒星总光度的20倍左右。东苏勃团队在2015年夏天发现了该星体,发现后的4个月时间里,ASASSN-15lh辐射的总能量相当于太阳以现在的强度照耀900亿年。

超新星并不是真的“新”星,而是恒星在生命终点的剧烈爆发。它的爆炸度极其明亮,有时能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这一时期它所辐射的能量甚至与恒星一生辐射的能量比肩。近年来,超新星研究成为天体物理研究的热门领域。东苏勃介绍,ASASSN-15lh辐射的能量太高,“目前的超新星理论难以对它的爆发机制和能量来源给予令人满意的解释”。

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戴子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他带领的团队分析认为,该超新星很可能是奇异夸克星诞生的信号。奇异夸克星只是科学家们理论推导出的假设星体,从未被观测证实存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2015年6月2日,在“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潜水员官东(1990-)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科学家可不是一个平凡的职业。

我想当科学家这职业的原因,第一我对马达很感兴趣。探索马达有那些功能。原因二,马达的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是多少?想研究这个马达的力度和速度。

我把赛车的马达取出来,或和剃须刀进行比较,发现赛车的马达明显就没有剃须刀的马达力度,速度快。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观察,赛车的马达小。性能差,铜线小,多。但是剃须的马达铜线大,虽然只有一根又大又粗的铜线,但是性能却是很好的,一次我用一粒电池放到赛车马达线上,速度却一般,后来我又加了一粒电池却变快了些,剃须刀也是这一样的。后来才知电的能量越大,马达的力度就大些,速度就快些。

从中我知道当科学家很不容易。所以我不要怕失败,也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不要怕困难,失败了可以重来。爱因斯坦从经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就要奋斗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每有时间就看科学频道,或者跟科学有关的书籍,汲取知识。

除了不断学习,自己用一些平常可以见到的物品,做研究实验,争取做一个科学家!

这就是我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全文共 80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履历是沉甸甸的、也是金灿灿的,他亲历、见证、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惟一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上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孙家栋自己却对这些“第一”看得很淡:“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没有吃红烧肉

选择了当“天兵”

2010年1月1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走上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孙家栋的祖籍是山东牟平,孙家祖先是从清代道光初年从山东迁到辽宁省盖县的。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新中国成立后,孙家栋的老家被划分到复县(今为瓦房店市)的行政范围内。3岁那年,孙家栋就开始随父亲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间颠沛流离。

据他家乡的老人回忆,孙家栋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上小学的时候就捧着厚厚的古文书阅读至深夜,而且阅读广泛,只要能找到的书他都会拿来读。儿时的孙家栋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每当上课的时候,孙家栋都瞪着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旦老师讲错了,孙家栋都会马上大声指出来,弄得老师特别难堪。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开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许屯镇老爷庙村。

在去往沈阳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孙家楠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孙家楠。孙家楠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于是,孙家栋带着憧憬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孙家栋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偏偏当时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孙家栋选择了汽车系。在哈工大读预科的时候,每逢十五满月,他都会在夜半时分仰望苍穹。他说:“我们的老祖宗很了不起,他们发明了阴历,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记录天时的变化。”

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就回家。但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留下会餐的同学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点半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从天而降的喜讯让那碗红烧肉对大家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孙家栋的第一反应是:报名参军!能入伍已经无尚光荣,何况又是与蓝天白云为伍的“天兵”呢!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更来不及吃那碗红烧肉,8点30分,孙家栋和他的部分同学坐上了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回老家看看。“到了部队才知道,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立一支自己的空军,非常需要一批懂俄语的人,这样才叫到了我们。”

1951年9月,孙家栋一行30人被国家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我的记忆力很好,一门功课的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拿到试卷便能一气呵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分5分的学生,照片会被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个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1张大照片,便可获得1枚50克重的、正面印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

最让孙家栋无比激动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孙家栋作为学习尖端专业的高材生自然被选为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他一生难忘的是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出那一段语重心长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孙家栋回忆说,当时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很多中国留学生激动得泪水涟涟。

“中国航天之父”

点将搞起了卫星

1958年4月,孙家栋就带着同学梦寐以求的斯大林头像奖章从苏联留学归来。归国后不久,孙家栋没有去制造飞机,而是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因为学的是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他被安排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孙家栋说,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

这年“五一”节前,孙家栋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面对苏联提供的一堆图纸,除了钱学森以外,孙家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导弹。再一看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个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

1960年,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时,赫鲁晓夫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停止供应“P-2”导弹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妄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航天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即这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时隔不到两个月,这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之后,孙家栋又升任为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仿制苏联“P-2”导弹到国产“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孙家栋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倾注其中,心想这辈子就情结导弹了。

人生之路有时也像江河一样,冷不防就发生了大拐弯。1967年建军节前的一个下午,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的孙家栋,突然被通知:“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推荐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部工作。”就这样,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把卫星的工程任务概括为简单、明确的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这一天,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民日报》出版套红的号外,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热线链接同一条消息,全国人民竞相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啦!

当晚,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他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卫星之父”

客串起“生意人”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总工程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为此,他有一个美名“中国卫星之父”。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知情人说:“航天各系统太复杂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搞这种大工程总是会有矛盾,矛盾无论多么错综复杂,孙总都能给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喷射出巨大的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的时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遥测数据发现,装在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过设计指标的上限值,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危在旦夕了。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操作人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的。要知道,孙家栋在这紧急关头果断处置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将需要承担多么巨大的风险!

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3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

天上的卫星执行了地面的指令后停止了温度上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热失控被制服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验证了降温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绝招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惊叹。

航天事业充满了高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运载火箭矗立在一望无垠茫茫戈壁的发射台上。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意外出现了,大家都懵了。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次惨痛的失败,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数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在西北寒冬夕阳余辉下,茫茫大漠中,人们用手抠,拿筛子筛,边掉泪边寻找卫星残骸的碎块,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最后查清原因,竟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了,但是外头胶皮套没断。“火箭发射的时候,一震,它就有时候离开,有时候接上,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他回忆说:“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在现场看,一片火海,半个天都是红的。那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嚎啕大哭。随后,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此后,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1年后,新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

在关键时刻,平时严谨沉稳的孙家栋一次次挺身而出,不仅在他熟悉的高风险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是在当年国人都陌生的承揽卫星发射服务方面,同样义无反顾。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当时垄断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整个谈判期间,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他,面对种种谬论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句句中的。艰苦谈判之后,签署备忘录之前,他晕倒在谈判间里。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在现场经历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就是那种心情。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种跳动着的爱国情怀促使航天人更加把航天精神浸润到每一个航天产品上去。

21点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雷霆般呼啸着拔地而起;21分钟后,精确地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听到现场的美方专家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运载火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如今回想起当年向美国人“叫板”的情景,孙家栋依旧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老人常说‘洋火、洋油、洋车’,身边到处是外国产品。终于,我们的火箭能发射美国卫星了,那种激动与自豪,难以用语言形容。”他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与一见钟情的

“嫦娥”聚少离多

2004年2月25日,中国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发出人们关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时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总设计师。

“都到了这个年纪,取得了那么多荣誉,还是‘保持晚节’为好,要是我,我看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挑重担。”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

嫦娥舒袖神话浪漫,但卫星探月道路艰辛。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气壮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冲出地球,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那一刻,现场直播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场景: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这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过去和孙家栋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欧阳自远回忆说:“激动得手都是冰凉的,我们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胜利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说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嫦娥”――一个是绕月飞行的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一个是与他相守一生的爱妻魏素萍。

当年,魏素萍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孙家栋对着照片左右端详,越看越心仪,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一枝丘比特之箭就这样由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25天之后,孙家栋利用“五一”假期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哈尔滨秋林百货公司大门口,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目光相遇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认出了对方……当年,孙家栋的母亲说起这件事,笑眯眯地乐开了:“这实际是月下老人早就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啊!”

第一次见面后的100天,即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虽然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但100天的书信往来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栋,感觉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可信赖、可依靠。不久,魏素萍由哈尔滨调到北京,成为航天系统某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

婚后的日子里,魏素萍终于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感和神秘感: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一去几个月的出差,即使回到家中,也没闲过。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晃几十年。

奉献是孙家栋生活的主旋律,即使在年届八旬之后,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回来,站站脚又连夜返回。魏素萍自从和孙家栋结婚就没见他空闲过,丈夫对祖国的贡献和辉煌的事业让她自豪。可孙家栋却觉得欠了妻子许多情,家里的事全靠妻子。

从一见钟情到相伴变老,但他们的感情依旧甜蜜、浓烈。当年,孙家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回到家里,亲手给妻子戴上这枚奖章。他动情地对妻子说:“这枚功勋奖章也有你的一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闲下来后,打算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听到这首历久而弥新的老歌,孙家栋都会联想到当年那首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铝板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近40年飞逝如电,那音乐至今仍那么清晰悦耳地回荡在他的耳畔。孙家栋业余爱好很多,但后来因忙于工作,每天清晨在老伴的陪同和“督促”下才去打打太极,爱好只保留了欣赏音乐这一项。对于流行音乐,孙家栋自嘲道:“我对流行音乐接受得较慢,开始听不进去,等我感觉有点喜欢了,人家都早已流行过去了。”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其实,他更喜欢看火箭腾空而去,将颗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丽。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装上了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他会沉默寡言,日思夜想。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魏素萍醒来发现床上的老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很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窗外挂在空中那明亮的月亮,总会身不由己地到凉台上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心里在默默琢磨月亮与“嫦娥工程”总体的一些技术方案的联系。

大智慧需要好记性。据说,孙家栋工作一生竟没有一本笔记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开两天大会,总结时仍然凭记忆就能游刃有余。他的侄儿孙忠胜说:“对于四叔,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乡里的老人们经常夸他是‘神童’。四叔6岁刚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过目不忘,不管多难记的东西,只要老师讲上一遍,或者在黑板上写上一遍,四叔都能牢牢记住。”而今,他每天翻阅的是有关各国的大量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有同行说,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老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孙家栋对星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面对巨大的压力,孙家栋是怎么想的?从他对航天精神的解读中,不难找到答案:“总结我国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条,是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一种神圣而又有趣的职业。身为科学家的他们,可以为祖国、为人民、甚至为了全世界做出贡献。

有些科学家为了科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比如古代的哥白尼,他是一名天文学家,是日心说的创造人,但是在古时候,古人都认为所有星球都以地球为中心转。哥白尼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然后他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结论告诉了人们,那时的人们都有信仰的宗教,大家觉得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散播谣言,最后他被教会活活的烧死。

假如我当了科学家,我会发明一些富有挑战的东西来造福人类,比如:海底城,它是建在海上的城市,人们所需的水和氧气直接从海水中萃取出来。当发生海啸时,海底城可以下沉避免带来的灾难。

从今天起,我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当一名科学家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理想是想成为科学家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工人.教师、警察、医生......而我很想成为一个科学家

科学家,从事的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想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科学家,对科学界有很大的影响,我十分敬佩他们。我也想做一个科学家,观察遥远的星球,到犷悍的宇宙中探索......

我曾经痴迷的想:火星上会不会有生物呢?有生物的星球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是......我很想揭开这一个个谜底,去发现人类的另外一个家园,去探索宇宙的未解之谜。

我一天天长大,学的知识一天天多起来,也懂得了成功是有努力、坚持、天赋组成的,实现理想=努力+坚持+天赋。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并为之努力,不懈的去奋斗。失败了,继续坚持,那么理想一定会实现。

不过,我知道做一个科学家并不容易,不但要有精深的知识,还要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我深信:“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购买了《神奇的地球》《宇宙的奥秘》《宇宙之谜》......每一本书我都把它读得很透,吸取里面的知识精髓。

除了读书我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吸取经验。在学习上,我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在表演时,我积极当一个小主持;在辩论中,我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等长大的时候,我将运用所有的知识,争取做一个科学家。

“泉水条不敢,只是用不完。”我有信心冲破各种难关,去追求我的理想,实现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想成为科学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好想成为科学家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理想也会不同,有些人想当济世救人的医生;有些人想当哺育幼苗的老师;有些人想当富有的商人,而我却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智能房屋”它能瞬间转移到世界各处,有了它我们就再也不用怕可恶的自然灾害了,当你想走出家门时,只用按一下电钮它就能缩小到手提包般大小,这种房子既便宜又方便,大家再也不用怕买不到房子了。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万能药”,你可别小看它,它可以治百病,那些得了绝症的人们再也不用四处求医了,这种药不仅便宜而且功能多,穷人再也不用为医药费发愁了。

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神奇树苗”它能在沙漠中迅速成长,每天能把很多二氧化碳变成空气,有了它沙漠会一点一点变成绿洲,让大自然的各种生物都有一个清新舒适的环境。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梦想当科学家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正如舒尔茨所说“理想就像星星——我们永远到不了那里,但是像水手一样,我们用它指引航向”。只有有了理想,才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我,也有自己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理想。那就是当一个科学家、发明家。

在二、三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擅长于制作一些小发明,别看那些小发明很简陋,可其中的科学道理却不少,令人钦佩!比如,可以洗净袜子的“小洗衣机”;可以在水面上行驶的泡沫轮船;他甚至做出了一个小电风扇……在惊讶之余我也很羡慕他:他的手怎么那么巧呀!于是我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家,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制作出有益于人类的各种大发明,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

说了这么多,我也有些小和尚念经的意味了!当然,我不能光说不做,那样会一事无成。我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制作些小发明,就算用木头刻一把匕首也好,也算是锻炼了自己。我还要多看关于科技方面书籍、资料,了解现如今世界上尖端的科技。这些事情让我所能得到的知识固然不能让我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可如果我从现在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终有一天,我会实现自己的宏愿,成为一个发明家的!

有志者,事竟成。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与今天立下的志向,创造出明天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假如我是科学家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人们的志向各不相同,选择的职业也各不相同。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万能的药物,它能够治好世界上任何一种疾病,让世界上所有的人再不受疾病的煎熬;坏人吃了这种药,就会变成心地善良的人,让世界上只有好人,没有坏人;侵略别国参加战争的军人如果吃了它,就会恢复友好,让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万能屋。它是用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材料建成的,既美观又坚固耐用。它能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像飞机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像轮船一样在海面上航行。它燃烧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人们可以开着它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到喜欢的地方去居住,也用不着担子燃料用完了。房屋内的一切设备都是由太阳能电池提供能源的,在太阳光强烈的时候,它能把太阳能储存起来,供雨天或夜晚使用。它装有一部微型红外线扫描仪和雷达,使它在夜空和重重障碍中安全行驶。它能遮风挡雨,防止火灾,防止害虫进入,抵御洪水、冰雹,防御地震。从此,自然灾害便再也不能伤害人类了。它还能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光线,使室内冬暖夏凉。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要研究、培育一种特殊的植物。它的生命力极强,把它种植动沙漠和荒山上去,让全世界的沙漠和荒山在不到一个月内都变成绿洲。人们再也不用害怕龙卷风、沙尘暴和水土流失,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和平的生活。

假如我的愿望真能实现,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妙啊!但这一切只是假如,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美好的愿望打好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英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I really want to be a scientist. I think the scientist is the best job for me. A good scientist can make the world change a lot. If I become a scientist, I will make the desert be coverd with green trees and grasses, make the war never take places and so on. Now, although I am only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am interested in math and physics. Maybe I have a little of creativity. I will study science harder and harder. I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约1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不是科学家的科技大学校长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科技大学现代艺术中心东侧有一个广场,广场中心是一个喷泉广场,西面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广场北面一座铜像静静伫立在这里,默默地陪伴着莘莘学子,那就是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的铜像。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紧缺,一直挂心国家发展大事的郭沫若在1958年5月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决定成立这个大学”,在获得中央书记处的首肯之后,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大家见面了。在建校期间,郭沫若发挥自己的每一份能量,亲自出面联系校舍、主持校务委员会、聘请一批科学家教学,还请来音乐家吕骥为校歌谱曲并亲自作词。

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其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为科大塑造了良好的校风。

1980年2月25日,“郭沫若奖学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亮相,奖学金以郭沫若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为专项基金,已然离我们而去的郭沫若仍然用这种方式关怀着教育。

走出国门的和平使者 坚持创作的文学大师

1949年4月23日,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上,会场上一片欢腾,率中国代表团参会的郭沫若与大家互相拥抱,出现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消息传来,各国朋友纷纷向中国代表团祝贺。

此后的郭沫若一直为国际和平运动到处奔走,先后率团到华沙、柏林等地参加保卫世界和平会议,并于1951年获颁苏联列宁和平奖。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郭沫若更是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两职位,并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诸多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抛儿别女,一心以国事为重”的蔡文姬与郭沫若1937年回国时别妇抛雏的感情是那样的相通。对郭沫若来说蔡文姬这个人物与自己有着深刻的共鸣,他在她身上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把自己的体验融化在剧作中。从《蔡文姬》到《武则天》再到《屈原赋今译》、《管子集校》等一系列作品集,建国后的郭沫若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从不曾忘记文学创作。

1978年春,郭沫若病情恶化,同年6月12日于北京逝世。《天上的街市》带给我们的快乐记忆犹新,但郭沫若却永远地离开了。回首郭沫若的一生,无数传奇被他书写。

他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女神》的才情、《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果敢,《屈原》的厚重……他的历史剧以戏剧的小舞台“再现”历史“大舞台”。郭沫若一生留下千余万字的著作,他用自己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历史潮头上的人物。五四有他,《女神》惊艳亮相,创造社引领创作精神;南昌起义,他第一时间赶赴南昌,在白色恐怖中与大家一同战斗;卢沟桥事变后,他别妇抛雏、毁家纾难,只身回国参加抗战;他不惧国民党暗杀,与李公朴一起经历“校场口惨案”;新中国成立时,他是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断奋战……

精于创作、以文卫国的郭老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想变成科学家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变成一位科学家。因为我想以后发明一种和哆啦A梦口袋一样的衣服,这种衣服的材料连熔岩也烧不破,而且夏天穿着不热,冬天穿着不冷,衣服上有一个小口袋,全宇宙所有高科技都在这里面。

我从衣服的口袋里面掏出了艘叫“SRV”的飞船,我开着飞船向沙漠出发了。我来到了烈日炎炎的沙漠里,沙漠里空无一人。于是,我先把那艘叫“SRV”的飞船收进了口袋里。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艘更大的飞船开向木星。十分钟之内我把木星三分之一的土运到了沙漠里,接着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大袋外星种子,还有自动种植机器,一瞬间,沙漠里所有地方都被我种上了种子。我把剩下的种子和机器放进了口袋里,接着我从口袋里掏出四朵乌云,哗啦哗啦!雨下了三天三夜,外面所有的土壤都变潮湿了,所有的种子都长成了大树、小草和小花。原本荒凉的沙漠,现在变得生机勃勃,许多人都在沙漠里安居乐业,现在的沙漠再都变成了绿洲,也不是以前的沙漠了。

这一切虽然都是想象,但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梦想,并且为梦想奋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将来,我要当一名科学家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王祈皓

听说5G很神奇,5G将改变社会,连接未来,无数个不可能的梦想将变为现实。我现在还小,但我知道科学家很伟大。

我知道非州还很穷,人们还吃不饱,穿不暖。我想海洋之大,是世界共有的家园,他有无穷无尽的资源,我要把海水变成粮食,把大家吃饱。把海底世界现出来,让大家来找宝贝,大家共同富裕。

我知道爷爷、奶奶都为身体健康发愁,尤其是爷爷患了癌症,治疗非常痛苦。我要把不同的气体变为良方,用太阳当催化剂,人们吸着气体,晒着太阳,就能杀死癌细胞。我还要用5G造出人身的各个器官和肢体,把人身体向机器换零件一样修好,世界上不再有残疾人,大家多开心啦!

我知道美国总是欺负我们,我听老师讲,要想不被人欺负,只有国家强大,尤其是国防建设要强大。我要用高科技的电子设备和强大的网络系统,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行的东西,就像玩电脑一样,叫他出现就出现,叫他没有就没有。我要做这样的魔法师,永远保卫好我们的祖国。

所以我要当一名科学家。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好各门功课,做“五好少年”,实现我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是科学家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我和华华做了一次科学家。你们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能当科学家呢?那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中午休息时间,华华和我分别研究了气球、水和空气。我研究的是空气和水。讲讲我怎么研究的吧。我先拿出一根标有刻度的针筒,对不起,忘了说了,我用的是无针的针筒。我先抽入半管水,并用左手食指顶住了针头,并用左手食指用力按压闸杆,我发现针筒里的水并没有变少。我用力拉闸杆,水也没有变多。接着,我把水挤出管外,抽了半管空气,又用左手食指顶住了针头,用右手食指按闸杆,我居然轻而易举的把空气挤没了,但等我松开右手空气又回到了上面原来的刻度,我一拉闸杆结果和上次一样。

于是我总结了些知识: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只是空气能大能小,而水在一定范围内不可变大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使我们的生活不再黑暗,科学使生活更加美丽。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智能课本”,让学生们都喜欢上读书。

这种课本呈长方形,比普通的纸质教材小一圈。它不怕摔,无论你从多高往下摔(海拔800米以内),都不会把它摔坏。这种课本有一种“护眼功能”,能防止因为长时间盯住屏幕而导致的近视眼等眼部问题。这种课本可以容纳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的所有科目的所有课程内容。还会自动更新,十分方便。这种课本还防水,在下大暴雨,甚至是在水中泡着都不会有事情。它还有一种防盗功能。每当使用完课本,课本就会自动关机,并且每次开机都需要确认指纹。如果被盗,开机后指纹不对就会自动关机,尝试次数超过5次,课本就会关机一小时,一小时后才能再次开机尝试。那就是——在飞机上也可以正常使用,并且不会干扰飞机的正常飞行。

智能课本共有四个键,第一个键是“电源键”,按下启动或关闭课本,第二个键是“预习、学习、复习键”,按这个键一下,课本进入预习模式,输入科目、单元后,如果是语文,课本就自动进行朗读,也可以单点生字发音。读完课文还会自动分析预习题。两下,课文进入一般模式,自动分析第几篇课文,但不朗读全文,只能单字单读,每看完一个自然段,就自动员分析题目,每学完一个单元,课本就进行电子考试,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按三下,课本就进行对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易考点都进行分析。第三键是“拓展键”,按下这个键,再输入第几篇课文,人物生平、作者生平、来源、背景、相关事迹等资料。第四个键是“环境键”, 按下这个键,当前所在城市的温度、湿度、天气、空气质量等天气信息都会显示出来,避免因穿着而引起的疾病。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问:这么厉害的课本,那一天得充多少次电呢?不用担心,课本内部有一个“万能充电器”,它就只有木杆铅笔那样粗,充电时只伸出3厘米,并且折不断。它直接由课本的芯片控制,当课本电量小于1%时,这个小东西就会伸出,开始充电。不论微风、细雨还是大风、暴雨、暴晒……它都能充电,并且它充电还不会干扰正常使用课本。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研发出这种智能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理想当一名科学家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人生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便是我们前进道路的灯塔。有了这明亮的灯塔,我们不会迷航,不会气馁,坚定果敢的向前,最终才能到过成功的彼岸。

俗话说:“人无志不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老师,还有人想当企业家。可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由于现代科学并不发达,并不象国外那么先进,虽然中国人已经实现了飞上太空的梦想,但人类还没有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另外,现代科学技术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我想发明出许多许多东西,并排除那些不必要的危害,为人类造福。

理想是前进的目标,我要努力学习,多读一些科技方面的书,丰富我的头脑,从中汲取营养,多动脑,多实践。失败乃成功之母,假如在这方面遇到了困难,我不能气馁,我还要多收集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为了这个目标,我一定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假如这个理想实现了,我要培育许多健康的瓜果蔬菜,研制出太空车帮人们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我还要研制出许多许多为人们带来方便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学家我想对您说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总是过得浑浑噩噩,整天崇拜一些耍大牌的明星,他们发行的新歌,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学得很像。我还热衷于追剧,整天就惦记剧情的发展,连吃饭的时候都会一集接一集地看。

对国事、家事、天下事,我却一点都不知道,整天就知道旅游是美好的,宅在家里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是快乐的,整天追剧是开心的……我安心地享受着父母提供给我的一切优越生活,享受着他人的关爱和给予。

直到有一天,王老师告诉我们中国富强的是因为科技兴邦,是因为许多科学家的努力拼搏才有今天强盛的祖国。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多爱国人士创立着丰功伟绩,他们虽然干出惊天动地的事,却心甘情愿做隐姓埋名的人,他们一直奋斗不息,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祖国更加富强。

屠呦呦,她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为了使命,她在第190次实验失败后,还不肯退缩,她即使无名无利,但依然全力以赴,她提出青蒿素,让无数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四十多年后,她的研究才被世界认可。这时,她已经从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了一个垂暮的老人。可她却科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从这朴实的话语里我深深感受到老人的爱国情怀。

还有戚发轫,他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六十年孜孜为国,只为中国能跟上世界的步伐,不再落后被他国欺负。他在制成飞船后,冒着备受处罚的风险,毅然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使中国的航天科技赶超发达国家,让中国人再次扬眉吐气。

是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为我们国家创造了无数个奇迹,让中国让世人仰望。而我从小就受教育要热爱国”,却从没有真正想过如何爱国,如何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

以后,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为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未来的职业—科学家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2035年,我已经是一名家喻户晓的张博士了,电视里天天播我的新闻,孩子们视我为偶像,我的母校经常请我回校给孩子们讲课,总理、主席经常接见我,让我发明更多更好的学习用品。

让我一站成名的科学作品是我给孩子们研发的新型书包和文具盒。现在全国的中小学生们都在用我发明的RAIN牌书包和文具盒,RAIN是我的英文名。现在已经注册成中国驰名商标了。我发明的文具盒是防摔的,怎么摔都摔不坏,因为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做成。表面上文具盒还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跟普通文具盒没什么差别,但文具盒的正前方有一排按扭,是智能控制健,文具盒的容量超级大,可以把你想象得到的所有学习用具全都放进去,可是他又带智能收缩功能,当你觉得文具盒太大时,只需按一下前方的红色按钮,它马上把自己压缩得扁扁的,一点都不占地方。文具盒还有自动语音提醒功能,每天都会提醒你要带的文具,还会语音播放第二天的课程表,提醒你要带的书本。文具盒还有自动添墨水的功能,这样你的笔没墨水了,只需按一下正前方的黑健,文具盒的右侧就会弹出一个小墨盒让你自动添墨。我设计这款文具盒的灵感来自小时候,自己的文具拿都是装不下什么东西,从桌子上不小心摔过一两次就摔坏了,有时候,又忘记带这带那样的学具,为此,没少挨爸爸妈妈的批评。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款适合学生们用的文具盒。终于,我成功了。

我发明的这款书包也很特别,它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表面和普通书包一样,但是他防雨、抗重,不管你背多重的东西在包里,我能让你背上身的感觉只有三斤。所以我的这款书包真的是太好用了,商场常常没货。发明这款书包的灵感也是来自小时候,自己本来就瘦小,每天还要把一整天的书和作业全部背着,加起来有几十斤,背得我背都直不起来了,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可以发明一个超轻的书包就好了。终于,我成功了。

睿睿,你醒醒,起来该上学了。突然有人在摇我,一睁眼,原来是妈妈,原来自己做了个这么美的梦。不过这个梦真的很美好,为了这个梦,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了,说不定哪天就美梦成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梦想科学家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所有人的梦汇聚在一起,就汇聚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科学发现的经历是那么的有趣。

如果世界上没有科学,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就不会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世界没有科学,可以想象,人们可能还生活在很原始的时代,还是没有电灯,没有工厂,没有机械,没有交通工具,社会不知要倒退多少万年……

无论是高远的梦想,还是渺少的梦想,都应该是托在手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去圆……人生如果没有梦,路上会有许多波折,就会因为挫折的出现而放弃梦想,人生的道路会更加的艰险。如果有了梦想,但无论有多苦多累,你都会敢想敢做。

通往梦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崎岖不平的。对于我来说,科学就是一扇门,而梦想是这扇门的敲砖石,刻苦是这扇门的金钥匙。

有的人的梦想伟大,有的人的梦想渺小,但无论伟大与渺小,我们都应该为这个梦想而努力,要记住,梦想不卑微,因为梦想,可让石头缝里开出鲜花,因为梦想,黑夜里可以让星星发光,因为梦想,稻子可能有苹果般大小,让我们好好珍藏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梦想吧!

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的梦就是中国梦,我会为追求梦想而奋斗,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看“走进科学”、“神奇的地球”等节目,它们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古以来,有许多科学家为他们的事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才探索出物质的组成——分子和原子,进而发现了最小颗粒——夸克,据说目前有关人员仍在研究夸克的组成。

我崇拜杨利伟,他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取下了惊人的业绩,我羡慕他能升入太空,寻求那未知的世界,也佩服他的勇气可佳,他是英雄。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探索夸克的组成,甚至于宇宙的奥妙;我要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升入太空,去观察那与众不同的空间;我也想去九大行星,考察是否有像地球一样能让人移居的星球……

记得在历史上学过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者——邓稼先,他也是一名为人类全心全意付出的英雄,钱学森也是。

一个人活着要有意义,像杨利伟、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的生活是充实而有滋有味的。我认为当一名科学家所做的事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补足以前一些科学家们的欠缺,以及他们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他们未曾搜索的星球,从而为人类作贡献。

我想知道许多科学知识,如太空是什么样子、月球和九大行星各有的特征,甚至想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

为了能当上一名科学家,我会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