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战争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经典20篇】

《小马王》是梦工厂于2024年发行的一部动画电影。该片讲述了一匹直到影片结束时仍没有名字、不愿被驯服的年轻马的历险过程。该片不同于其它同类动画片,片中的动物们不再开口说话。卡森伯格说,如果我们让动物说话,那么无论你再作任何努力,这都将使本片更像是一部滑稽的喜剧,这与他所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冲突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战争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4971

作文

1000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在我社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6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前夕,万润家园党支部、居委会组织社区老党员、社区志愿者共20人参观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党性党课教育。

首先,在高高的平北抗日纪念碑前,党员们情不自禁的举起右手,重新宣读入党誓词,铭记入党誓言。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大家通过观看大量的照片、文物、油画、文字材料和历史景观,了解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北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平北各族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平北抗日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他们跟着共产党,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在战场上,勇敢杀敌,不怕牺牲;在工作上,严于律己,忘我无私,廉洁奉公;在生活中,不怕困难,甘于清贫,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给我们参观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完毕,在万润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闫仪荣的带领下,大家在纪念馆门前又学习了或重新温习党章和党规。通过学习,党员们认识到,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同时大家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十二怒汉》观后感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十二怒汉》以一件凶杀案为背景,选取陪审这一独特视角,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新颖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反思。故事讲述纽约贫民窟一名少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经过州刑事法庭冗长繁复的审讯基本定案,最后交予陪审团讨论。十二名陪审员的十一个,未经审议便举手赞成少年有罪,只有八号陪审员坚持己见“合理怀疑”,站出来主持公道,在一对十一的不利局面力排众议。在他坚定的信念下,大家开始严密推理,精细思考,抽丝剥茧地推翻了一条条伪证,局势逐渐转向无罪一方,最终挽救了无辜少年的生命。

故事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些人物:因为天气炎热而心情暴躁的家伙;一心只惦记着看球赛的棒球爱好者;出于对自己儿子离家出走的怨恨而迁怒于人的倔强父亲;性格友善充当和事老三发咽喉糖的男人;思维敏捷、支持正义的老头;始终关注股票情况的经纪人;习惯高谈论阔的富翁;任何事都会延伸到广告工作上的推销员;一开始就反对集体、坚持己见的男主人公等等,不同的个性、立场制造出不同的矛盾:无罪和有罪论断阵营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矛盾制造出冲突,冲突引发愤怒,这些愤怒慢慢汇聚成群体的愤怒,又在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因为达成一致而自然消解。影片中12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群体,讨论的过程正是这个“群体”逐渐走向破碎瓦解又转向凝聚共识的过程,其中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特点和弊端显露无疑。比如当一群人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单个的反对意见就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迫使个体跟随群体,如在影片的开始,除了八号陪审员,其他所有人都不经思考地认同了法庭所提供的证据认定被告有罪。

从该影片讲,孤身奋战的八号陪审员就是个体正义、理性、尊严与勇气的代表,在投票前一直站在窗前沉思,他冷静的气质表明了他严谨、理智的性格特点。而与他截然相反的是三号陪审员,在投票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暴躁固执而缺乏理性的,甚至一度在理屈词穷的愤怒中拿刀要伤害八号陪审员。他投票的动机不是理性思维而只是随大流,而且一旦认定,便会固执倔强到底,这使他成为了最后一个投出无罪票的人。他的前后行为正是“众口一词”效应的表现,即当面对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需要评判时,其他人在你发言之前表述了相似但与你观点相左的意见,那么你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影片中,在讨论的最开始,主持人,也就是一号陪审员便给这个集体两个明显的“暗示”,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见倾向:他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宗一级的谋杀案”就暗示被告是有罪的;他又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达成共识,那是规定”。他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一是你们必须承认有罪是事实,二是原则上你们只能赞同。于是在第一次表决有罪中,他第一个举起了手。作为主持人,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必然对集体的选择具有暗示作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中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主持人的偏向性态度和行为的指引,使大多数陪审员基本失去主体意识,导致了第一次投票时集体中大多数人的盲从。这也符合Lamn和Myers提出的群体极化现象,在对这一领域最初的研究表明群体在讨论重要事情时会转向更加冒险的决定,即冒险迁移。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并不总是朝向冒险一方,只有当群体最开始的倾向是冒险时,冒险迁移才会发生。社会科学家菲比·艾尔斯沃思的研究记录指出:“死刑案件中的被告,面对那些倾向于给他定罪的陪审员,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如此,Witherspoonv.Lllionis也指出:“那种泰然自若地送一个人去死的陪审员,也是很轻易地忽视被告可能无辜的推断,接受原告对事实的陈述,宣告有罪判决的人。”这种固守自己轻率选择而对错误视而不见的个体聚在一起便使群体的错误更加难以动摇。

从这点引出“从众”的概念,即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NovailsFragment说:“我的观点,我的信念,在第二个人接受它时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在影片中,这种传染性的盲从从大部分的陪审员话语中可以得知,2号陪审员就是开始:“这真的很难说出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有罪,从证词来看一切非常明显,没有人能证明他无罪。”显然,他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而只是盲目从众而已,最典型的就是7号陪审员了,他始终置身事外,只关心球赛几点开始,即使在从被告“有罪”到“无罪”的态度转变中,他也只是模糊地说:“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情况,我想我要作出突破,我要改变我的决定,投无罪票。”可见,虽然集体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却都是建立在盲从的基础之上的。

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把个体从众的可能性概括为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奖赏。另一方面,信息影响会促使人们接纳,当现实较为模糊时,正如光点似动情境中的被试那样,其他人可能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这场讨论,不管是从一开始的赞成有罪还是到最后的承认无罪,都带有明显的从众色彩。此外,社会责任分散作用于去个体化现象也是不容忽略的,从这些点来讲,陪审团或者说群体决策中往往都会不可避免的表现出盲目性与偏执性。

研究者哈里·卡尔文和汉斯·蔡塞尔报告认为,约有2/3的陪审团最初不会就一项判断达成一致的裁决。但是,经过讨论95%会产生一致意见。很明显,群体影响起了作用。在这种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即趋同思维和群体无法分享和使用只有少数成员持有的信息。()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趋同思维,他假设群体是不会发生错误的,成员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而支持群体的决策,拒绝接受与群体决策相冲突的信息。研究表明一旦趋同思维出现了,群体就很难改变他们的决定,即使最终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Haslametal,2006),影片中那种群体决策的艰难转变过程就印证了这一点。而第二个潜在的缺陷就是:群体作出决策的是群体分享的信息,但你是指向决策的信息本身就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或者好的信息并没有被成员所分享的时候,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影片中的讨论无疑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简单分析了一下这十二个人以及他们组成的群体从头到尾表面的变化后,我们发现了什么?就是一切与群体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向正义、理性的一方,这种转变有时候是通过独特的个体力量逐渐扩散的。但要真正达成群体的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不仅要求个体要坚守独立、正义的信仰,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的引导,从而制衡群体思维的潜在误导甚至极端化。这部电影从社会心理这个角度就应该引起人们这样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夺冠》官宣定档国庆,将于9月25日全国上映。影片于2018年在福建漳州启动拍摄,许多场景均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年的场景,真实再现了中国女排几十年来的拼搏历史。

因疫情原因,原定于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夺冠》于公映前夕宣布撤档。最新发布的海报中,女排姑娘们磨出茧、带着伤的手相互交叠在一起,相互给予支持、彼此传递力量,寓意女排精神体现出的正是中国人民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打不垮、拖不烂,始终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品质。

女排从成立至今,不论国家深处何种环境,女排姑娘们始终坚定信念、刻苦训练,即便小伤小痛也咬牙坚持,教练们夜以继日的研究“战术”,队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练习“技术”,用百倍千倍的专注打好每场比赛,皇天不负有心人,女排姑娘们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气势恢宏、势如破竹,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摘得桂冠。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党员干部要向女排姑娘们那样废寝忘食的专研学习,要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数,遇事不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难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党员干部要相互学习交流,不交流学习,闷声做工作,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经常学习好的做法,交流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总结出一条适合自身工作的方式,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忘来时路,不论何时,不论我们身处何地,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女排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戮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谈谈对本片的感受,主要聊2个特点。

1,紧扣主题。

全片就一个中心:部队要过桥,所有人员要为过桥创造条件。这样故事就很好展开,不论是志愿军的壮烈牺牲,还是敌军美国军人的投弹堵截,所有人都冲着这座桥,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影片中,桥的这头是隐蔽在高出一人头的绿草丛中等待渡河的大部队、随时准备抢修炸毁的桥的工兵团和掩护部队的高炮队,桥的那头是志愿军翘首以盼的目的地,两座山耸立在那里,静默观看这残酷的对战。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乒乒乓乓抢修,桥两侧的河流不断爆破,桥两岸的绿地炮火连天,影片中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将桥这个意向渲染十足。

2,多角度解读战争。

影片分别从战友、敌人、高炮队3个角度,展示战争中各方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美军的榴弹炮轰炸了3次、B29、B26炸弹投掷了3次、延时炸弹在水中爆炸了3次、喀秋莎像流星似地摧毁了美军阵地3次、高炮队点火暴露自己以吸引敌军这样的悲壮时刻上演了3次等等,每一次出现,我们发现,相同的场景换个角度看待,感慨亦不同。以美国那个军人和志愿军的生死纠缠为例(我认为这也是全片的另一个小主题),从战友角度来看,这架敌机单独行动,给我方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灾难;在这个军人看来,这是一场让他肾上腺素飙升的屠杀游戏,他恶意地要让志愿军见识下地狱;在高炮队看来,即使打光所有炮弹、打光所有战友、即使断了胳膊瘸了腿只剩我一个,也要和你决一死战,以护卫我方安全。同一件事,三个立场,既表明了战争的极端残酷,它释放了_心中的杀意,也刻画出志愿军之间生死相托的战友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我方军人在爱国精神驱使下创造神迹的毅力。

观影中我一直在想,个人的牺牲意义何在?美军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而我方却依靠血肉之躯防守、进攻和反击,牺牲和代价太大了,心中愤愤不平,可也满是无奈。蒋勋从艺术的角度说到,中国的文明向来是讲集体主义而淹没个人特质的,反映在战争中也是,这既让人动容有时也让人感慨。好在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要用高科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集体主义和个人特质都能够得到发挥,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因为你我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百花奖影帝吴军、华谊兄弟新秀刘科、实力新人赵冉共同主演的关于“农村支教”的电影

昨天才看的这部片子,有很多的感触。

来回看了两遍,结尾的地方还是会流泪。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在其中,看到的还有许晓萌和江可可的爱情。首先,对于江可可这个人物我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还有许晓萌用这样的方式考验两个人的爱情,这种做法也是站不稳的,这与爱情无关,这是生活,爱情在生活面前,要考虑的并不是只有爱与不爱。

“江可可选择退缩和放弃,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后的退缩和放弃了与许晓萌的多年的感情。”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语句,是我所不赞同的。江可可的选着是更现实化的,许晓萌的选着则偏向理想化。

还有一些影评人认为,80后大学生后应该思索,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责任,比如理想,比如对社会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一部影片下,把如此沉重的帽子扣在某一个阶层年龄上的人,这样显然也是有失考量的。

关于“农村支教”并不是哪几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毕竟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如此肤浅。

当然了,电影只是电影。生活终究是生活。

只是,我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没有哭,却在面对这部很早以前的片子的时候潸然泪下。在罗老师背对着许晓萌讲那一番话然后又大口扒拉这碗里的饭的时候,泪水就那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跑吧孩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跑吧孩子》是一部新加坡电影,看了它之后使我感触很深。主角是阿坤和小芳兄妹俩。阿坤和小芳家境贫困,阿坤不小心把小芳的鞋子给弄丢了,兄妹俩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哥哥在百般无奈之下想了一个办法:让妹妹穿自己的鞋子去上学。

现在有点钱的人不愁没鞋子,富有的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很多孩子都在温室里生活,根本没有体会过那种心酸,也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我也不例外:有时鞋子破了一个小洞洞,就买了一双新鞋子;有时鞋子脏了,就要买新的;有时鞋子不好看,就吵着让妈妈买新鞋子;有时······不缺吃、不缺穿,一个个穿着名牌、坐着汽车,想想和这些孩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从没想过一双鞋子会有如此辛酸的故事。

当你看到阿坤被罚扫篮球场,朋友们都过来帮他一起扫时;当你看到校长夸阿坤是好孩子,把那些东西擦得干干净净时,其实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当你看到阿坤在赛跑时鞋子被埋在淤泥中,朋友在赛后帮他挖出来;当你看到······对于他们纯真的友情,你会不会感动?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科技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真是拿皮克斯的动画片没辙了,每次都弄得我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情绪跌宕起伏。一大人看动画片都反应这么大,说出来有点丢人,但还是要承认,每回都是思想、感情、信念的一次洗礼,从影院走出来还久久无法忘怀。想想作影迷这么多年,能达到这种观影体验的电影也不是多数,却有一半都是来自Pixar的动画片。这是因为Pixar动画人信奉的信念是动画片不只是拍给孩子看着好玩的,它是一部酝酿着人类丰富情感又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让观众能领悟到华特迪斯尼先生所说的:“每个欢笑背后都会有泪水。”之境界(For

every laugh, there should be a tear)。

这次全片下来,我哭了四次,其中一次是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而且这也是第一次隔着3D眼镜擦眼泪,算是全新体验。《飞屋环游记》也再一次像去年的《机器人瓦力》(Wall-E)一样,让我深深体会到千万别小看动画片,作为成人要比孩子能从中领悟得更多,说不定这一年下来《飞屋环游记》又将成为年度最佳和最难忘的影片。我不敢说这是皮克斯动画片中最好笑、技术最完美的一部,也不敢说其影响和创新力能超越《机器人瓦力》,但我觉得《飞屋环游记》是十部皮克斯动画中最感人的一部。

虽然《飞屋环游记》是皮克斯第一部3D动画片,但我个人觉得其过人之处并非3D技术。说实话这两年3D作品也看了不少,那顾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且3D所带来的视觉奇观其实在动画片上体现并不如一些其他类型影片突出。比如之前看的《海洋》(Deep

Sea)3DIMAX生物科普片,真实的物体在3D效果下立体感更强,有跃出银幕之感。科幻、动作占主要的影片甚至恐怖题材《我的血腥情人节3D》(My Bloody

Valentine)都可能在3D技术下有更突出表现。但对于《飞屋》来讲,似乎感觉三维优势除了体现在气球的浮动感上外,其他很容易被忽略。反而是人物性格、情节设置及无处不在的幽默和温情让观众大部分时候忘记了自己还带着3D

眼镜而是更投入于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假装情侣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剧情介绍

陈文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员工,为人朴实勤奋却没有什么女人缘,电影假装情侣观后感。在一次给客户送文件时,偶然在广场上碰到了一位脏兮兮的神经病女孩。

怜悯之心大发的陈文,决定把女孩送到神经病医院救治,在车上饱受折磨的陈文,却得知这位叫做沈露的女孩只是假装神经病。而卸下装扮的沈露,更是十分漂亮。

陈文将沈露送到精神病医院,自己却阴差阳错的被误当做神经病。倒霉的陈文因未能送达邮件,而被老板痛骂,却也因此与沈露相识。

沈露约陈文见面,告诉陈文想跟他完一场“假装情侣”的游戏——只要恋爱中最美好的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女人缘的陈文觉得这个游戏非常刺激,并且也想把漂亮的沈露当成己人生中唯一的艳遇,观后感《电影假装情侣观后感》。于是,两个人开始了假装疯狂的恋爱。

本来以为爱情来了陈文,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沈露的折磨。可为人淳朴的陈文在几次接触之后竟然发现自己还是爱上了沈露。就在陈文以为自己坠入爱河之际,沈露却又忽然义正言辞的向陈文保证“我永远不会爱上你!!!”并又神秘失踪。

陈文为寻真爱千方百计的寻找沈露……

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会让人再次牢记:千万不要和有‘神精病’的女人谈情说爱,更不要企望能从她们身上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种真诚的爱。一些女人喜欢活在过去,一些男人喜欢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想什么就想得到什么,有时为了一时的兴致和假想的欢心,不惜当牛做马,甚至装龟孙子。这样活着有意思吗?应该也算是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毒品观后感

全文共 1876 字

+ 加入清单

毒品观后感(一)

今天,观看“禁毒”电影。放映开始了,我瞪大眼睛,全神贯注。毒品的类别和品种很多,有大麻、鸦片、摇头丸、冰毒等。长期吸食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有的严重损害肺、心脏等器官;有的影响脑,令人精神错乱,记忆力减退;有的减弱体质,使人丧失免疫力……银屏上出现的吸毒者骨瘦如柴、全身溃烂、精神委靡的可怕镜头,让我们触目惊心,也让我更深感地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目前全球吸毒者达1亿多人,且正以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再这样下去,那世界就会变得民不聊生、财竭力尽,人类自身造就的灾难远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啊!

自从我看了禁毒的影片后,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毒品对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着双重依赖。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不仅仅需要无数的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吸毒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空虚。空虚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劲,活着没劲,死了也没劲,总想找点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吗,我敢!不都说戒不了吗,我偏不信!这种人怕吓唬吗?找刺激爱冒险的人本来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当回事,你越说危险他们越要试试,胆小的人,你甭劝他肯定不会沾的。都说三岁看小,有的人是可以讲道理的,有的人是不行的,需要强制。

说到强制,现在对吸毒人员有强制戒毒,对毒犯可判到死刑,但还是禁不绝。为什么?对于吸毒人员最高是强制戒毒,强制了,毒还未必戒的了,新的人又来了,变成吸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那毒犯也越来越多,杀!他不怕,利润太高了,又不要什么智商和手艺,干几票只要活过来就可以发财了,不但自己妻儿老小都可以从此改变命运,被抓了是命不好,可他们本来命就不好,谁见过衣食无忧的人去贩毒那,贩毒的人不怕死,所以死刑对他们不足以威慑。这样说来,根源在于吸毒的人,是他们提供了这个市场,没有市场,再严厉打击谁还去贩毒那!

打击毒品犯罪应该先从吸毒抓起,而打击吸毒光从法律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最多是判吸毒的人强制戒毒,可这是远远不够,法律有时和道德比起来是非常虚弱的,俗话说口水淹死人,要让吸毒的人明白他们吸毒的代价绝不是他们个人的身体和名声以及金钱还有家庭,吸毒的人对于这些是不在乎的,要让他们隔绝于社会!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对于吸毒的人要让他们处处碰壁,随时感觉到不舒服,不愉快,不方便,被歧视,但对于整个社会大众来说,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根治毒品。

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那就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毒品观后感(二)

当今环球,几无净土,茫茫人海,毒品无穷。毒品,犹如一股浊流,悄然地侵袭每——处角落。不仅如此,毒品,还像可怕的恶魔,是它夺走了我们一切。对于我们一个小学生来说毒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东西,只要听到“毒品”这个词,就会使人毛骨悚然。

一提到毒品,人们闻而生畏,因为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如果——个人染上了吸毒后。没有了脱胎换骨的决心和毅力,想戒毒是不可能的了。

在我老家,有一个堂姐,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她也知毒品的危害,但由于忍受不住戒毒时的痛苦,五次戒毒均于以失败而告终。其后果,她也落了个倾家荡产的可悲结局。

一位18岁的打工仔喜欢看老板吸食海洛因,心想如果老板给他吸上口,他宁愿每天用舌头去舔一下老板的脚;一位中学生为了弄钱购毒品竟然走上了谋财害命的不归之路……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人间最大的不幸都落到了吸毒者的身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人类还不知悔改吗?

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使吸毒成为毒品的奴隶,他

们生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从而变得不顾亲情,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甚至为获取毒资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你想让毒品吞噬自已的自尊,灭绝人性吗?你想让毒品毁你的家庭,给你送来痛苦吗?你想让毒品葬送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让我们国家重蹈贫穷落后被人指为“东亚病夫”的覆辙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远离毒品是你最好的选择。

死者的遗恨,生者的痛悔,家人的泣诉,罪犯刑前的自白,这些都给了我们警告: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7月3日,北汽集团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代表一行50多人,来到了延庆县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参观平北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的抗战史实展览,接受革命励志教育。在追忆无产阶级先辈,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加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结,要为祖国新时期的改革和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园是由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馆名“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由原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同志题写。该纪念馆展示的是1933年至1945年,平北军民反抗日军侵略的战斗历史,纪念碑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正面为聂荣臻题写的碑名“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背面为彭真题词“平北抗日烈士永垂不朽”。我们一行人在纪念碑前整齐地排好,举起了右手,由陈平部长带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一句句誓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也代表了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

我们仔细地观看了每一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在参观的同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历史时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画面在眼前闪过。在一件件证物面前,在一个个实例面前,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侵略罪行被揭示得体无完肤!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也彰显的淋漓尽致。参观时令我难忘的是一个普通妇女邓玉芬老人:北京市密云县张家坟村人,革命烈属。她积极参加抗日工作,掩护和护理了许多八路军伤病员,被八路军指战员亲切地成为“邓妈妈”,同时,她把丈夫和五个儿子都送去抗日,六位亲人都壮烈牺牲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她用自己无私的奉献铸就了我们民族的钢铁长城。所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属于我们广大人民的!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吉鸿昌将军,1933年与冯玉祥、方振武将军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转战平北地区,数月内将日军赶出了察哈尔,1934年在法租界被捕,11月24日在北平英勇就义,时年39岁!在他短暂的人生中,谱写了一曲爱国、救国的壮烈篇章。他用自己的全权爱国之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我们奠定了平北抗日胜利的坚实基础!

参观结束后,大家对英烈们的壮举表示深深的敬意,是她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地传承了下来,他们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必将激励我们新一代的无产阶级战士去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也必将鼓舞我们新的一代共产党员去直视横亘在面前的艰难险阻。我也是这个组织中光荣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秉承这种精神,在行业中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忘小我,顾大局。时刻遵守北汽的服务理念:乘客大于我!在普通的、平凡的工作中做到真心、诚心、热心、细心,让高品质的服务换得乘客的首肯,为北汽的再次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X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X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女排精神是体育人的骄傲,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我们也深受鼓舞。郎平指导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一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筚路蓝缕年代,竞技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的崛起,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人们带着贫困与饥饿的回忆,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赛场上的荣誉就是国家荣誉的最好体现。女排精神的广为传颂,宣誓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能力与信心。女排姑娘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被视为艰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功立业,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使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女排的发展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也是一首壮丽的赞歌。从白手起家到崭露头角,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到高峰,靠的是艰苦创业;从高峰迈向辉煌,靠的仍是艰苦创业。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永不放弃……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淬炼出1981年第一个世界杯冠军、1982年第一个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而后在1985年、1986年又相继卫冕世界杯、世锦赛。老一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誉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体育的丰碑上。

女排精神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30多年前,在“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中,女排精神赋予了国人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她们用“五连冠”的佳绩,激励、感召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投身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排精神从未走远、从未过时。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体育而融入全社会,她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属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伟大的精神历时光而不朽,中国“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今天,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学习“女排精神”,在坚定信念上奋勇“夺金”,在立足岗位上勇“夺金”,在团结协作上奋勇“夺金”。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中国梦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女排精神”。女排创造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女排精神”是一面旗帜,点燃国人激情,彰显团队力量!在新时代,我们为“女排精神”动容,是为了继承发扬、开拓进取,更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望未来,中国女排的发展正如一部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史诗,熠熠生辉“女排精神”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实现强国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刚川电影观后感或个人启发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近期最受大家关注的电影是什么,那就是《金刚川》了。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以抗美援C为题材的电影(出于大家知道的原因,这类题材的电影,这些年很难通过审核和上映);另一方面,就是这部影片强大的导演和演员阵容了(当然,这里我们不谈这些)。有关注就会有争论,比如影片战役选择方面,情节方面,以及导演管虎的两个被认为“不恰当”的行为问题。10月23号,《金刚川》正式上映,我专门去看了本地最早的一场,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应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我这人有点粗线条,对细节不怎么注意,看的是整体观感。)

1、战役选择方面,对志愿军形象有没有影响?整部电影的场景都围绕在一座桥附近,表现的是志愿军工兵、高炮部队,为了保障部队通过桥梁去前线和美军作战,英勇对抗敌军火炮和美军战机、轰炸机攻击的画面。

对于背景,电影的表述是:大部队过不去,前线就是我军的地狱;大部队过去了,前线就是美军的地狱。最终,我军大部队通过了这座桥梁。所以,影片里看不出不利影响。看电影之前,看到网上有人传,这电影没敢提美军,对抗的都是韩军——这里需要说明下,恰恰相反,影片里基本没提韩军,打的就是美军(战斗机、轰炸机)。

2、管虎个人的态度,对影片内容、观感有没有影响——对管虎不熟,不过从影片看,看不出什么明显的、特别的“让人腻歪”的地方;

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虽已牺牲,但仍屹立不倒的工兵连长

3、吴京、张译等人在里面表现如何?个人是挺喜欢吴京的,而且他还是一名很特殊的,前后真的在特战部队训练了2年的人——从这个角度讲,他算半个退役的特种兵。

因此,他来演军人是十分合适的。只是,在这部影片里,其声线有点“明朗欢快”;也因为角色定位问题,说话有点“油腔滑调”。这在整体低沉压抑的氛围里,可以说调整了气氛,也可以说显得有点“违和”。当然,这看个人感觉了。

当然,这对影片的影响并不算大。因为这部影片整体是一个“群体像”;几个主角着墨比较多,但整体表现的是志愿军工兵和高炮部队这样一个群体。张译的表现还是很出彩的,虽然我之前并不熟悉他。

4、影片整体观感如何?虽没有像战狼2那样多次让人激情澎湃,但也能多次打动人心。

如果说前面我还是带有一种“审视”的态度来观影,所以难以“泪目”的话,最后当播放志愿军遗骸回国视频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泪目了。因为我知道,前面的是影片,而最后的,是真实的。

5、影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有没有明显的战术缺陷?影片没有前线战场的描写,所以基本只体现了大部队隐蔽、行进、渡桥时(每排间隔3米)的行动,主要还是工兵抢修桥梁,高炮部队与美军战机、轰炸机的对抗。

除了出于镜头拍摄的需要,大部队隐蔽时有点集中外,其他基本还是可以的。

6、有没有让人腻歪的人性反思,大时代下的命运思考,反战,大篇幅的说教什么的——基本没有,或者没看出来。

影片开头背景介绍没有问题,中间就出现了两句话,“打赢了这场战争,就保卫了国家的安宁;打赢了这场战争,我们就可以回家了”。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不少朋友因为担心影片里出现一些让人腻歪的人性反思,而考虑要不要去看。实际上,如果真的看了,反而可能因为影片里对“需要的反思”描绘的不多,而感觉有些意见。总之,影片着墨点基本都在战争上。

7、为了赶时间,影片拍摄、后期制作时间都很紧,对影片质量影响如何?影片由几个导演,通过不同视角进行了描绘,但由于衔接时介绍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如果提前不了解的话(大部分人应该不会提前做那么细的“功课”),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重复,又有点像倒叙。

对观感稍有影响,不过还好。

桥被彻底炸毁后,志愿军最终用“人桥”通过

整体上,影片是值得观看的。对于我来说,影片看完后,除了感动,还有几个感触:1、一定要努力夺取制空权,现在我国一定要努力为我军提供先进的武器。影片里,虽然我军大部队最终通过了桥梁,但面对美军空袭,付出的牺牲太大了。影片里我军的反击手段,除了高炮,最引人注目,也最激动人心的,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反击——但是这个武器却是苏联援助的。2、任何一支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军队,都是值得尊敬的。如果他们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那么这支军队将是令敌人畏惧的。幸运的是,这支军队是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体会有感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眼中,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真可谓是翻天覆地,家乡的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家所居住的房屋是用泥土修筑的土屋,房顶上盖的是茅草。碰上下雨天,雨水漏得满屋都是,让人无法坐立;倘若碰上晴天,一走进屋,满身都是尘土。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们

家乡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漂亮洋气的楼房。我们家的房屋也由小土屋摇身一变

,变成了洋气的楼房,再贴上瓷砖。站在远处看,乡村的苍松翠柏间,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在夕阳的余辉中显得更加金碧辉煌。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家家户户添置了高档家具,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无论是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春夏时节,还是阴雨连绵、大雪纷飞的秋冬时期,都能用上热水,和城里人

一样洗上热水澡,这在过去,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现在,我们家的厨房里用上了沼气,购买了高压锅、电饭锅、电磁炉等炊具。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柴火做饭,速度缓慢,每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将饭做好。现如今,有了这些设备,做饭的速

度之快,自然不在话下,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将饭做好,而且还能保温,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功能完善的厨房设施设备,让不大爱劳动的我也喜欢呆在厨房,陪妈妈做可口的饭菜

了。

十多年前,家乡还没有安装自来水,每家每户用水十分困难,要想用水,必须得到离村子近五里的地方挑水,由于只有这一眼水井,每天天还没亮,大家就得赶紧去排队等候。去迟了,不知要等多久,

有时甚至还要全家出动。这些水来之不易,大家也都用得十分节俭。乡亲们多么盼望着有朝一日,家家都能用上自来水啊!现如今,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饮水工程,为我们村打了一口深井,并为每家每

户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我们家还把自来水管安到灶台边,真是方便极了。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比蜜甜,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我相信,有了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有了农民勤劳智慧的双手,我们家乡的明天定会如

绚烂的朝霞金光满云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启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电影启功

影片以朴实无华又带有一丝苦涩的情感展现了启功先生的一生。剧情细腻惑人,十分值得人回味和反复斟酌。启功先生常说,书法和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不错,他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的,但他的教学生涯却很艰辛。在看开头他给学生授课,当讲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但学生却放下课本去闹革命,苍老的启功先生拿起板擦苍凉的擦去还未开奖的诗文,飞扬的粉笔末在空中飞舞又落下,让人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感叹,知道革命结束后他再次登上讲坛才最终有机会道出“人生并非真的只是得一知己足矣,而是知己难寻”的深意。

虽然启功先生一生艰难坎坷,经历磨难,但他却是幸运的,他一生寻得了许多知己,相信如果没有他母亲给他投身绘画的机会,没有妻子欣赏他文采从而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没有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指导,尤其是陈校长给了他教书育人的本领和方向,没有学子们的敬仰和爱戴,他是无法突破个人心理障碍从绘画高峰登顶书法的更高峰,无法走出文化大革命的岁月,也无法实现他人才升华的过渡。

他了解知己难觅,更懂得感恩知己,他无论何时都没有忘记妻子的爱,没有辜负妻子对自己的信任,他记得陈校长的生日和师训,更愿意出资以陈校长名义设立奖学金,处处以陈校长为尊,他的感恩精神比他的书法更加真诚可贵。

人要学会感恩,面对困难,超脱自然,内心才会有一份安宁,才能有一种泰若安然,处事不惊的典雅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鸦片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

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能够出卖。鸦片的很多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完美生活。所以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电影《孔子》后,我知道了孔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那时侯人的打扮和现在的人不一样,男人都梳着一个发髻,穿着用粗布做成的衣服。那时侯的字都写在竹简上,非常麻烦,碰到水,字会慢慢消失。而且竹简很重,要用车子来搬运。比较起来,我们现在写字读书都方便多了。

孔子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在鲁国当官的时候,打了很多胜仗,敌人都非常怕他。他的很多弟-子也非常能干。

在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的路上,他们受冷受饿,非常艰苦,但是他们仍然保护好自己的书。在回鲁国的路上,地冻天寒、大雪纷飞,装满书的车子突然翻进了冰窟窿,弟-子颜回不顾寒冷,跳进了进去,书被救回来了,颜回却失去了生命。

孔子还教育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礼。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战场上被敌人围困的情况下,还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们现在的差别很大很大,但是要读书还是没有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一搜,看到大家都在说《我的战争》不如《集结号》我就放心了,嗯不是我自己太苛刻冷漠。爱情线太生硬,大场面几乎没有,零碎镜头太多而且晃得我脑仁疼,刻意放这么大段的战争爆炸场面有什么意义,就算刺激热闹也会审美疲劳的啊,这其实并不能讨好观众23333……

我吧虽然不是什么行家,看不出剧情和武器有什么bug,不过看到了有些军迷的吐槽也觉得这电影的情节安排并不是很用心,是啊仔细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军被美军空袭之后怎么就开始主动进攻了呢……更别说我看不出来的和史实的出入还有多少了。

而《集结号》有点就做得很好,战争场面不多但镜头处理让人舒服,大场面有利于观众对战争情况的把握,不会一脸懵逼看着炸弹子弹手榴弹爆来爆去飞来飞去,却不知道谁该赢谁要输了23333~而且《集结》战争情节紧张揪心,一波一波的跟植物大战僵尸似的,结构很清晰and磨人and刺激,然而更讽刺的是人家的重点不是在这!!后面大篇幅的表现战后的情感才是重点好么。

《我战》叙事不如《集结号》清晰,主题没有《集结号》深刻,太过传统和主旋律,呈现的方式不够有新意……事实证明电影质量不够情怀来凑的做法如今观众已经不买单了。(我真不是来给《集结》打广告的,只是爱上战争片就是从它开始的……)

但刘烨演技好评,影片色调好评,电影中间还是有两次戳中我的泪点,有些动+静的安排还是不错。bt只是导演刻意煽情,哭完之后还是无感(其实更理性的观众是连哭都不会哭吧)。而《集结号》虽然没有刻意让观众哭,但观众心里受到的震撼和触动却能持续很久(比如我)……不过《我战》这战争片就算拍成这样我也觉得比某些情怀小清新好看多了~~(其实这电影在看的时候虽然有些走神但总的来说还是爽歪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战争动作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见到红旗红星就想吐,想呕,想痉挛,想吃酸的。此类属身体症状,未可强求。

我个人评价三星半,但我儿子非常喜欢,非要打四星,好,听他的。

把革命历史题材拍成川西风景纪录片,川西美轮美奂的风光是本片一大亮点。

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角色,话不多,一言一动,朴实有力,情感充沛而内敛。

影片其实没有为了时髦耍酷,把大渡河的红军勇士弄成“一团行走的荷尔蒙”。而是想接近红军勇士们的内心世界。

竹林里的大熊猫,战友背上的识字板。都是这种接近心灵的努力。

一个情节,刚参加红军小女孩没有经验,打着红旗行军。黄开湘团长批评了她,说这样不利于隐蔽,w会暴露目标。

黄团长说,红旗,要藏在心里。

在真实的历史上,黄开湘牺牲了。在走完长征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死于伤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银河补习班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就像射箭一样,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没有,那么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要有独立的思想。

当我看完《银河补习班》后,心里真的有莫多的感受,它真的很是触动我的心。

我想像马皓文一样,可以毫不畏惧地直面糟糕透顶的生活。尽管肩上背负着生活的重担,顶着舆论与骂名,但他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许今后的某一段时间里我也会像马皓文一般落魄之时,会像他一般坚强,永不低头言败。

我想像马飞一样揣怀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不回头的奔跑着。小马飞刚开始的他叛逆,学习成绩垫底,连妈妈也说他是个笨孩子,小马飞很不自信他也相信了自己就是个笨孩子,他才会说“别教我了,我会把你蠢哭的。”马皓文从不认命,他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认命,他带马飞去享受自然所赋予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小马飞从小就对航天颇感兴趣……

阎主任不相信马飞可以考进年级前十,在马皓文的鼓励下,他从年级倒数第一变为倒数第五,再变为最有希望成为全市高考状元的一个人,最后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另人瞩目的宇航员。

马飞揣怀梦想,这一路上他磕磕绊绊最终胜利。我也有梦想,从初一开始我就矢志不渝的朝市一高的方向努力着,我的成绩虽说是跌宕起伏,但我相信我可以!

爱?爱是什么?是父子情深!马浩文将足球画成一个地球仪送给小马飞,马飞将他视若珍宝,被小伙伴欺负时也要保护。爱,是儿子受到欺负时父亲让儿子赶紧逃离,而自己却被揍得鼻青脸肿。唉,又是马飞被困在洪水中时,马浩文发了疯般的去寻找去呼唤儿子的姓名。

但另一种“爱”是,痛骂自己孩子后安抚孩子,“爱”是马浩文终于抓到证据时,满心欢喜的去找儿子时,作为宇航员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名誉与荣耀,去要父亲为了奋斗一生的事情而放弃时。他自己以为是爱,实则是教育的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将属于自己的桥修好!

“知识就是力量”证实了这当所有的工程师对于那项工作抓耳挠腮时,马浩文却只运用了初中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就轻轻松松的挣下了八百元。

这正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许现在会说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买菜算数时能用到这吗?可,他是在买菜时用不到,但它可以决定你以后在哪买菜。

知识是人类通往智慧大门的唯一钥匙,因为活到老学到老。

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当马飞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航天梦和想像时,却被阎主任痛批为零分,并讽刺他是荒谬绝伦。那是陈旧思想的体现,而如今现代则是更须大胆的想象与实践,而不仅仅只是死学,只为高分与升学率。

很幸运,我们赶上了这样开明的一个社会!

心存挚爱,怀揣梦想,大步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透过新闻,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年轻医护人员他们心无旁骛,凝视自己的战场;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70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而耿耿不寐;我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了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开间武汉或审核三亿元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厄,是守土尽责。

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我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目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形势仍然严峻,此刻,我们呆得有点烦闷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线人员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这个牵动着所有国人心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也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为医生,社会增添负担,按照这堂课中所说的,不随便出门,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这场疫情,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困境中汲取教训成长,才不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痛的历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