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星空日记经典台词观后感【精品20篇】

各位是怎么样用英语写日记的呢?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英语日记,看看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吧!

浏览

5171

作文

134

运动会观后感日记8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我校第七届运动会也进入了尾声,我也从中感悟到了很多。

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战胜别人,就得战胜自己,胜利的曙光是属于勇者的,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就看自己怎么样去争取,失败了不要气馁。成功了不要骄傲,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运动的成果是提醒自己,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充分演绎了崇文尚行,明德至善这八字,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斗志激昂、群策群力,积极拼搏,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迎接崭新的未来吧!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学!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拼搏的永远是勇者,成功也永远属于勇于拼搏的强者。接力棒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传递一种无畏、所向披靡的意志。每个运动健儿不为鲜花的围绕,不为刹那的荣耀,只有执着的信念,化作不停的奔跑,心中燃烧着梦想,脚下不停的步伐,你用行动述说着过程的重要,没有无尽的终点,没有无法攀登的险峰,希望载着终点在向你微笑,拼搏吧!经历是一种精彩,迸发你全部的能量,成功是你汗水的写照儿们都在拼,拼体力,拼意志。把自己青春活力尽情挥洒在长长短短的跑道上。

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素质、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运动会既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一次综合展演。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

虽然这次运动会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体育精神并没有结束。我们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接下来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主席形象深刻地这样论述发展道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接力奋斗、40年的春风细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40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我们现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体会最深的是人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孩子,自身的成长过程也算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

【衣】

我记得小的时候经常穿补丁衣服,妈妈也会手工缝制衣服给我们家人穿,买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过年了。只有过年了,妈妈才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穿。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衣服的面料、颜色、款式。对比现在。每当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过往的行人,穿着是各样的衣服。真的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在单单追求衣服的新旧,而是追求衣服是否个性,是否时尚。

【食】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吃的食物差不多,除了自家地里面长的或者集体统一供应的再无差异而言。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型超市,没有蔬菜批发市场。经常一年到头才能吃上一次肉,经常吃鱼吃肉那是梦中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超市,疏菜批发市场比比皆是,里面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住】

小时候我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土毛坯房。房屋破旧,一到下雨就漏水,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当时的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在我们农村,也很少在见到以前那种老房子了。乡亲们都住上了新型的两层小平房。人们也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居者“优”其屋。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农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11号汽车”双腿出门。当时也有牛车、马车等牲口车出行,但是要等到农忙或者有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所以步行是当时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也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直到现在的家庭轿车也是屡见不鲜。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回首过往,我们的祖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念,攻坚克难。狄更斯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能够生活再这样一个时代,无疑是幸运多彩的。我们应该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增砖添瓦。正如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叶宸瑞弟弟一起去看一部电影,叫长津湖,这部电影是讲我们中国人在抗美援朝时经历的战争。

我们开始看了,一九五零年伟人宣布,我们中国要彻底支援韩国,抵御美国。放映出解放军叔叔他坐着一艘小木筏子回到家里,然后又开始了接到上级的命令,停止探亲,紧急集合有重大事务要公布,可怜的解放军叔叔,便开始集合了。

现在可能有人问了,为什么他们一听到命令就要去紧急集合呢?不能不听命令吗?这是这样的,军人有一则法则,无论是如何都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如有违反轻则关禁闭,重则开除军籍,永远也当不了军人。

他们坐着列车,准备去往朝鲜,与美国打仗。他们下了火车后,突然天空飞过了几架美国战机,丢了好多炸弹,把他们的火车,解放军,都给炸没了,只有一些幸存者继续带着,手上的弹药以及枪械,往前走,路上他们不是碰到了美军战机就是,被侦察机侦查到,再次被轰炸机给杀伤。可是志愿军还是坚持用毅力完好无损的把电台运送到了毛岸英的手里。

他们继续开始战争,他们先看到了前面灯火通明,开始拿起望远镜,瞄准着他们看去,其中那个士兵喊到:“不用打是自己人。”他又看去:“我们的自己人和美君他们打仗,我们等会要包抄过去大败美军。”果然,连长带着战士们开始行动了,他们拿着枪冲上阵地,对着敌人就是一波扫射,可是呢,有些战士因不尽,而被敌人射到永远的躺在了地上。解放军叔叔开始卧倒在地,等着他们射击,正在敌人换弹的时候,解放军叔叔突然向敌人射了几发子弹,敌人就一一被射倒了。

志愿军叔叔他们继续往前走着走着,登上了高山不怕寒冷,吃着自己温暖的小土豆垫一垫肚子,而那时的美军,却在过感恩节,吃着美味的食物,穿着温暖的衣服,别提有多惬意。

他们扛着枪开始冲锋了,他们的对手则是丰富老湛的北极熊团,他们有最精锐的装甲兵,有最精锐的坦克,有最精锐的武器,有最精锐的装备。个个都比志愿军强,但是志愿军靠着坚韧的毅力以及智慧打败了北极熊团,最终夺到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在最后,美国少将竟然还为我们中国而冻死的的军人,进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嘴里还念念道:“我们和一个有如此决心的国家打仗,哪怕是我们有再高端的武器,也战胜不了他们。”

是啊,我们中国人要有毅力以及坚持,就能百战百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黑夜,任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哈杉,塘底学校的校长。而塘底学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肮脏——潜伏着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个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开始,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受伤,当即这位校长的反应是:你知道去诊所有多贵吗?快去敲钟,让大家集合!

呵,在教师受伤后,他不担心老师的安危,让大家集合,找出元凶。可若找出元凶又如何?惩罚学生吗?可只要惩罚了学生,教师所受的伤就会自动愈合吗?学生们就不会再次“恶作剧”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给与别人什么,别人都会还回来的。”无论是善还是恶。显然“犯错—惩罚”这一规矩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阴影,变得黑暗,有报复心。所以从这点看来,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时候,马修说你疯了,哈杉说“我累了”。看到这里,很感慨,在故事开始时,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间他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至少说明了他心中还有善良与纯真。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为社会所迫,也许是因为面对那些数不尽的挫折,一腔热血残温褪尽后,他失去所有耐心与信心,发现犯错—惩罚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变成了一个堕落的疯子。

在这电影中,只有一个哈杉校长,一个塘底学校,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长和塘底学校吧,很悲哀很无奈。或许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澎湃,到后来却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热—冷—热,幸运的是马修老师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感化了那群顽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终有怀梦的莲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间所有的善与恶——招展纯与朴,善与真。即使不可长,但可存,吾心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纸飞机》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马路边,一个个手中拿着纸飞机,“一二三!”一架架纸飞机放飞了出去。从我的额头上飞过,在风中飞翔,让我的思绪随着它们,飞回了我的童年。

纸飞机飞过了幼儿园的上空。我在教室里看着一本手工大全书,同学们全都围了过来,我打开了第一页,上面就是教如何做纸飞机,我马上拿出了一张纸。按照书上的折法,我一生中第一架纸飞机就出来了。我的同学们也在折,我们一起在教室里让纸飞机飞翔,真神奇呀,一张薄薄的纸居然可以飞。于是,我们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在折纸飞机,和他们那段在一起的时光,充满童真、快乐,渐渐的,我离开了那所学校,因为我六岁了。

纸飞机穿过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学,小学下面正在举行毕业典礼,这次的主题是“放飞梦想,随梦前行”,校长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张纸,让我们在纸上写下心愿,然后再折成纸飞机放飞它,“都多大了,还在折纸飞机。”同学们说道。我什么也没在纸上写,只是把它折成纸飞机,将它放飞,它飞出了窗外,飞出了校门,飞向了远方……

这次纸飞机开始有些往下坠,但还是飞到了初中。课间,同学们依然在学习,让我们的压力都非常大,突然有同学在折纸飞机,反正我也不想在写作业了,也和他一起折,我跑到了教室门口放飞了它,这次纸飞机连窗外都没有飞出,就落下了。原来,我早已经忘了纸飞机的折法。我也忘了小时候第一次和我放飞它们的那些人,什么都不记得了。是啊,纸飞机跟着时光慢慢地消逝,什么也没有留下。当我再折一个时,它飞了,它带着我的那份怀念飞了出去。

纸飞机快飞吧,抛开烦恼自由飞翔,不管未来怎么变化,保留这牵挂,属于我们的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展现人性的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最血淋淋的一段历史,当时由于中国军队的弱小与国民政府的懦弱,日军的铁蹄很快就横扫中国,并步步逼近原本作为全国首都的南京。蒋介石的政治集团早在日军兵临城下之前就闻风而逃,只留下一些部队驻守南京。但是,这些装备落后的军队显然无法跟日本的现代化部队相提并论,日军兵临城下后,虽然那些血性军人誓死守卫南京城,但终归还是不敌日军,坚守数日后便被日军攻城而入。日军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公然无视国际法的规定,没有采取优待俘虏的政策,而是残忍地将这些战俘尽数杀害。而且杀人还很讲究,不是单一的砍头,而是采取一种叫“鹤立”的杀人手法,将一个中国人从头到脚劈成两半,还拿烈士的心脏当下酒菜,其残忍变态令人发指。攻城之后,他们的屠刀又指向了无辜的老百姓,每天都有无数的中国公民被日军用各种各样的奇异而残忍的手段杀害,下至七八岁的小女孩,上至古稀的老妇人,都被兽性大发的日本军人奸污,甚至有不少怀孕已久的妇女,被日本人剖开腹部,将婴儿从子宫里用刺刀挑出来,摇着刺刀上的婴儿大笑......由于许多宝贵资料都被日方销毁,所以现在据粗略统计,南京大屠杀的军民死伤人数大概有三十万之多。现在的南京城,只所以没有多少本地南京人,都是因为在南京大屠杀当中被杀光了。

就在这黑太阳照耀的古城废墟上,拉贝这个德国人勇敢地担起了庇护中国百姓的重任,他与其它几位德国好友共同创立了南京城内的安全区,收容了为数二十万的难民,利用自己德国纳粹党员的身份与日方多次交涉,终于为安全区争取到了日方的承认。但是虚伪的日本人依然多次骚扰安全区,甚至还枪杀了安全区医院内的两名医生与三名护士,将战俘杀害后尸体堆在安全门口,对拉贝等人实行的人道主义救援百般阻扰,运大米进入安全区都要交一万元的关税。但是以拉贝为首的德国人民面对日方的淫威却毫不屈服,多次与日方斗智斗勇,最终终于坚持到了国际官方的到来,为安全区争取了国际公认的合法权利。

拉贝先生一直是中国公民的大恩人,但是,这位曾经拯救了二十万中国难民的伟大人物。回到德国后要求开除纳粹党党籍却遭到拒绝,还因为与中国勾结而遭到惩罚,还被勒令不得讲出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的日记等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在几十年后才被得以公开。拉贝先生晚年穷困潦倒,最终在1950年,孤独而贫穷地在柏林死去。

《拉贝日记》成功地展示了拉贝先生的心路历程,也让观众触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却无法忘记的历史。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认真的拉贝,耿直不讳的威尔逊医生,坚强慈爱的杜普雷小姐与帅气年轻的罗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令人生厌的日本军官,使观众深入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今,距离日军侵华这一段悲惨而壮烈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时间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最近因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人民反日的情绪更是无比高涨。尽管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回忆,一个惨痛的教训。但是日本右翼势力还在试图掩埋历史,坚持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相反的,同样作为二战主犯国的德国,早在1974年,他们的总理就在访问华沙时,在二战纪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谢罪,所以德国现在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却依然为自己的罪行进行无耻的狡辩,我相信他们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拉贝日记》通过展示历史,也让中国人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哲学。泱泱中华当初之所以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岛国侵略,就是因为国家的无能与国家的落后,导致我们起初在他们的暴行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虽然,我们已经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强大,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后,让我们深深缅怀拉贝先生,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类的英雄,是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整容日记影评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美丽一直是所有女人孜孜追求的目标,于是乎,整容整形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受到万千女性的追捧。诚然,内在美受誉无数,然而没有所谓的外在美又有谁会去关注你的内在美?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我们想象中更美好的生活去整容呢?

这部电影中的三个主角,郭晶,薇薇,雷蒙,刚开始对整容这件事的态度不一:郭晶认为美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太重要了,必须整;薇薇保持中立;雷蒙持否定态度。最终郭晶通过整容手术,提升了自己的外在形象,获得自信,得到了事业爱情双丰收;雷蒙因为车祸不得不整容,对其慢慢释怀,与郭晶步入婚姻殿堂;而看郭晶整容成功后奔赴整容一线的薇薇似乎没有那么幸运,经历过整容失败,最终还患上了“幻丑症”。

整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如郭晶),但若超过一定限额,一般人都承受不了后果(如薇薇),因此,不能对整容这件事报以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应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如雷蒙)。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无论是郭晶的父母还是薇薇的父母都不喜欢自己的女儿整容,甚至哭闹打骂。或许这就是老一辈的人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的表现之一。因此,当我们与长辈的意见相左时,应该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的想法以及普及一些相关的科技成果,以求得他们的理解,方便将来更好地相处。

电影的最后,是整容后的郭晶、雷蒙以及他们的“丑儿子”一起拍全家福,以这种恶搞的方式让人会心一笑。说明基因是不可变的,以此告诫整过容的各位不要对下一代的长相报以太多的希望。

这部电影也影响了我的一些想法,比如之前我也是持否定态度。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说,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好,只能说明你的眼光太狭隘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应依样画葫芦,最终像邯郸学步里的主人公一样,忘了怎么走自己的路,最终被人耻笑,毁了自己的幸福。

[整容日记影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2019的脚步越来越近,2018年也即将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在神笔同步作文班观看了一部电影——《妈妈咪鸭》。

电影《妈妈咪鸭》讲得是一只名叫“大鹏”的大雁,大鹏和女友“金晶”调情时不小心冲散一群鸭子,接着大鹏遇到两只,脱离鸭群的鸭子“淘淘”和“憩憩”,它们商议一起迁徙,一路上淘淘老是叫大鹏妈妈,速度还慢,大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找了一根绳子将陶陶拴在自己腿上,后来憩憩和淘淘来到桃源谷——烤鸭店,大鹏拼命救出淘淘和憩憩,又躲过了一只疯猫的追杀,最后大鹏找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爱你的人,关心你的人都会不见了!”这是影片中的一句话,它深深打动了我,这句话告诉我一个道理,如果你不珍惜所有亲人对你的爱与真心,你什么也不会得到。

看了这个电影,我发现以前我好多事情都没有做好,比如:不好好扫地,不好好看书,作业写得也不认真,拖地呢,也是随便拖一下就可以了,字也写得不行,从此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没做好的事情,重做一遍,承担起“小小家务员”的职责。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笑猫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只小中,我最喜欢老二二丫,二丫是一只灵活的小猫。它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其次是胖头和三宝。胖头非常胖,看上去很懒,实际上它有的时候很勤劳,比如说:为它们的小妹妹小可怜走墙根时,它一步不少的走了99圈。三宝是一只机灵的小猫,它的记忆力特别强,比如说它第一次去马小跳家,它就记住了路。

这本书讲了一天下午,笑猫所居住的地方发生了惊动世界的大地震,笑猫和他的妻儿被震散了,笑猫十分着急,就这样,它踏上了寻找妻儿的旅程。笑猫先找到了二女儿二丫,它又和二丫一起去找大儿子胖头和三儿子三宝,笑猫先找到了三宝,可三宝做了搜救猫,还要去救人哪!笑猫只好去找胖头了,找到了胖头,它们又一起去找笑猫的妻子虎皮猫,后来它们在一座寺庙里找到了虎皮猫,原来她在为自己的家人祈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梦想,你一定要尽力去做,笑猫和虎皮猫都一样尽力去做了,结果都成功了,所以笑猫和虎皮猫的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是啊,学什么本领都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我要多学习笑猫和虎皮猫的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企鹅是一群远离人类的动物,它们在极为苛刻的环境中生活,它们是所有动物的楷模。

它们节约能量,为的是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孕育出新的生命;它们有灵敏的耳朵,能在成百上千个同胞中找到自己的亲人;它们在冰天雪地中,在刺骨的寒风中,不吃不喝,就是要保护这些蛋,保护自己的孩子。

它们就像我们,却又不像我们。

帝企鹅生活在南极,每年他们要繁殖时,都会从阳光充足的北部迁移到环境气候较稳定的南部,当他们拥有它们爱情的结晶后,她便不得不离开,为未来的孩子寻找食物。在接下来的四个月中,她要从南部中心走到边缘,找到大海的入口,在海中觅食,无时无刻要面临海豹袭击的危险。而另一边,他在寒风中在无边的饥饿守护自己的孩子度过漫长的冬天。直到她把捕到的食物带回来,他将已经出壳的孩子交给她,自己再忍受着饥饿走到北部寻找食物带给她们吃。影片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帝企鹅在南极气候条件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着强大的意志力,保护小企鹅的顺利成长的故事。影片中,那些让我们为之动容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像一朵绚丽的花,曼妙绽放。它让我不断的感动,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令我影响最深刻的便是企鹅父亲了。在暴风雪中,他一动不动地等待她的归来,看见同伴们不时有在暴风雪中冻死的情景,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丝悲哀,他每次移动都踮起脚尖,生怕压到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破壳时焦虑万分,虽然自己已经饿了4个月了,依然将口中仅存的积攒食物给自己的孩子,他坚信曙光就在眼前,生命奇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一定能够取胜。生命的成长是多么的不易呀,我们的爸爸妈妈养儿育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艰辛呢?我们的父母不就如片中的企鹅一样爱护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吗?

这本电影,为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帝企鹅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更是赞美了这世间伟大的父爱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英雄。罗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少年顶出水面。

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那位少年抢救上岸。他却因力气耗尽,无力浮出水面,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证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2327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吹《驴得水》,晚上回来立马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

不得不说,确实牛逼。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近几年的国产喜剧电影,要么刻意装逼,要么难看得要死,却整天发牢骚,说没人懂得欣赏,要么全程穿梗,搞得情节支离破碎,甚至逻辑都难以自恰。《驴得水》却能将可看性和深度结合得很好,全程没有故装深沉,偶尔的插科打诨,也是那么自然而然。

如果对情节感兴趣,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毕竟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是想在这里分享几点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首先,戏剧性。我们花2个小时去电影院或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欣赏完一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我想绝不会是为了看一日三餐,菜米油盐来着,我们渴望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故事,体验那不同寻常的经历。一个好的故事,必不脱一个奇字,比如灰姑凉嫁给王子,底层少年遇到种.种奇遇最终成为武侠高手,等等。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平淡,还有无奈、无力。可以说,一个故事的生命力和张力,都在这个奇字上了。

在这一点上,这个故事可以说足够离奇了:一个英语老师竟然是一头驴,不对,是一个铁匠。为了掩盖这个谎言,众人不得不撒更多的谎言,故事,就这样被这个谎言带着走。在面对谎言的时候,在真诚和利益的拷问下,每个角色都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人性。

其次,真实性。如果一味猎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就不会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将不再是故事,电影也不再是电影,而成了一长串瑰丽的幻灯片了。这里的真实就是逻辑自恰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和现实世界一样。比如我看《长城》,就觉得很难受,完全没办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整个故事的逻辑性一塌糊涂。比如让女兵站在城墙外吊着圆环跳下去与异兽战斗这个设定,让我非常难受,这导演白痴啊,城墙的作用是什么,你跳下城墙与敌人战斗,那要这城墙何用?《驴得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铁匠一出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后面他会成为逆转局势的正面人物,努力读书,最后成为接班孙校长梦想的旗手。没想到,铁匠,他还是铁匠。周铁男,我以为他会强项到底,没想到在子弹的威胁下,他也会认怂,不仅认怂,直接变成软骨头了。不对,应该说我没想到编剧敢这么写,因为其实周的反应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在那种情境下的人物应该有的反应。导演只是遵从了真实,但这个真实却是那么地震撼,一点都不平淡。我承认,如果我在那种情境下,我也会认怂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只是我们都很难承认,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勇敢的英雄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反转剧情,很多故事就是这么写的,但导演没有这么干,这又是一“奇”。其他各个人物,他们的所有行为,虽然看起来让人难受,但他们都严格遵守着自己的设定,丝毫没有逾距,这就是讲故事的时候需要的克制,很多导演和作者都没有这个品质,想一股脑往作品里拉好东西,结果反而破坏了作品的一致性。

电影的最后,陆一曼用捡到的那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很伤心,但我仍能接受,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她的命运。不是死,就是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她在自己短暂的清醒时刻,用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导演最后的仁慈吧。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陆一曼只有死和疯两条路可走。因为人物设定,或者说,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这就是她的真实归宿。如果说,贯穿这个故事的引线是驴得水是英语老师这个谎言,通过这个谎言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展。那么,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则是制造波澜的力量。这个冲突,在陆一曼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陆在城里的事情故事里并没有交代,但我推测可能是这样的:陆在城里遭到了无法言说的侵害,她无法承接这巨大的羞耻感,所以只能合理化侵害,把自己变成一个荡妇,否则她无法活下去。这种合理化,就像在说,看吧,不是你侵害我,而是老娘在睡你。后来,可能在城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她投奔了孙校长。所以,来到三民小学的陆一曼,其实是带着荡妇的面具来的,这个面具对她来说,是一个保护层。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裴魁山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果断地拒绝了。来到小学后,从电影一开头可以看出,她活得还是很自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是,当她尊敬的孙校长剪掉了她美丽的波浪长发后,她从镜子中看到了血淋淋的自己,那个被隐藏的自己。

是的,头发可以再长出来,但是,这个情境,肯定唤醒了被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的伤痛体验。被侵害,但是无力反抗的伤痛体验,意识的容器无法容纳这巨大的冲突,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让自己疯掉,隔绝意识,从而也隔绝了这些痛苦的感受。影片的最后几次插入了她想象着校服已经做好,几位老师和孙校长一起照相的温馨画面,这是想象,可惜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当她看到掉到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她的意识突然那么一丝的清明,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当她拿起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在场的所有坏蛋都给崩了。但她没有,要是这样做的话,她就不是陆一曼了,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了,她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呵,当你手中有一把枪,请把它指向你的敌人,千万不要指向自己的大好头颅啊。

整个电影看下来,没感觉导演在批评谁,或者揭露谁,他只是在呈现。他好像在说,看,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你能说想改变自己现状的铜匠是错的吗?你能说为了理想委屈求全的孙校长是错的吗?你能说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屈服的周铁男是错的吗?你能说完全臣服于现实的裴魁山是错的吗?不能,你不能。每个人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而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那种我们笼统地叫感动的情绪。这时候,这部电影便有活了过来。

做了选择的人,命运亦为他们准备好了相应的归宿。没有谁是谁非,这只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影片中有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打战,就不能不打吗”其实战总是要打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下一代人!

还有一段场景,战斗中,军人们身处近零下40度的低温,身上却穿着极薄的冬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然而却依然坚持战斗,并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战役进行中,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不后退半步,当美军冲破防线走到阵地前时,看到的是一百多个冰雕的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时,连美军也自叹不如的说: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对手,注定是打不赢的,美军默默的给志愿军们献上军礼!

是啊!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志愿军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中国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换来的!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恰逢盛世,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雷锋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有限的,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

雷锋,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雷锋”这个名字,更记住的是他乐于助人的精神。

他美丽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年: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小乔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小乔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

雷锋,拥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他是乐观主义者,钉子精神伴随着他,时时刻刻鼓励着雷锋,不断超越自我。

雷锋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二年生命,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歌,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话,但是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啊!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雷锋乐于助人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雷锋:“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抱着母亲晒太阳的孝子洪祖龙;林建珍——用爱维系三个幸福家庭;奶奶的好孙子马鹏飞……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佩杰姐姐,在贫困在,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苦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4000多个日子,可她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我们要学习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这样的生命意义才能重于泰山,这是我读完《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所收获的最大感受,也是我要向他学习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拉贝日记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拉贝日记》取材来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透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记忆的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痛记忆。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任职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在他被调回德国前任期的最后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大批平民被炸死,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让大家躲进大大的纳粹旗下,才躲过了日军的轰炸。中国人要靠一面纳粹大旗来救命?看到这个场面,我既为拉贝的应急潜力和侠义之举感动,同时,又感到极为悲哀。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就没有潜力躲避日军的轰炸,眼睁睁看着一大堆平民被炸成碎片,到处是残肢碎体,我的眼角湿润了,不因为别的,只为百姓所遭受的生灵涂炭感到悲伤和同情。

《拉贝日记》里边有这样一个片段——拉贝的司机——张,被日军拉去当杀人游戏的靶子,成为无数被砍头的人之一。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幅照片:两名日本军人手握军刀,在进行杀人比赛后,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百人斩杀人比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此次“侵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出的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仅时光、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这是一个史实,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史实。但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残酷,是怎样样的无人性!多少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这两个魔鬼的刀下抹杀了,留下的是被杀者家人的悲哀欲绝,有多少孩子因此成为了孤儿?有多少老人因此失去了依靠?日本军官的行为是惨无人道的,我感觉还没有一种形容词能够用来形容他们的罪孽!然而,此刻的有些日本人却极力否认“杀人游戏”。两个侵华日本军人的三名后人,以侵华战争期间报道所谓“百人斩”一事损害这两名日本军人“名誉”为由,起诉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两家报社和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要求赔偿3600万日元。这是多么可耻的啊!本来就犯下了滔天罪行,到最后还死不承认,即使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看到这些,我不明白心里头有多么的气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看书画展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在绍兴举办的第28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们都来展览自己的优秀作品。我和妈妈也一起去看了展览。我们来到城市广场看展览会,来参观的人可真多啊,男女老少都有,大都是一些书画爱好者或是收藏家。

走进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名北京大家的书法学博士的展位,他正在现场书写,只见他用大毛笔饱醮墨汁,开始在一张宣纸上泼墨挥毫,写出的字精神饱满,生龙活虎,抑扬顿挫、粗细分明,真是名不虚传。

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一位专画猴子的画家。他画的猴子有的成群结队地摘果子,有的正在树上爬行,还有的正在给另一只猴子抓痒,这么多内容全部都表现在了一张纸上,栩栩如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的画面上虽然只画了一只猴子的特写,但是表现得却异常可爱,让我看得留连忘返。

让我感到震惊的还有一位双臂截肢的残疾人书法家,他用嘴巴叼着一枝笔写字还写得有轻有重,笔画非常到位,粗细特别明显,真让我敬佩万分。想到自己写出的字笔画粗细对比不明显,点画也总是没有写到位。残疾人书法家用嘴都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难道我会做不到吗?

看了这次书画展,亲眼目睹那么多书法大家的现场作品,对比自己,我更加知道了我的缺点,写字时的姿势应该是我最大的问题,书法家们书写时手悬在空中,笔动时胳膊也一起动,可是我写字时为了偷懒手却总靠在桌子上,笔动时手腕在动,所以写的字放不开,力量不够。再加上自己有时写字时总是草草了事,真不应该。我暗暗告诉自己,想要学好书法,第一先要把姿势摆好,第二才是临摹字贴,慢慢写,仔细写,静下心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书法。第三,就是一定不要怕吃苦,这些书法家们成功的背后肯定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动画电影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305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喜爱电影,是因为借助它可以体验梦想。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当前电影世界充斥着造梦的好莱坞式的大片,以至于世人们也似乎都沉浸在梦想中,忘记了生命的真实与艰辛,忘记了爱与永恒。而雅克吕克《帝企鹅日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向人们诠释了爱的真谛,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和艰辛,把人们带到了南极去了解真实的帝企鹅生活,也让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永恒。

影片伊始,当白茫茫的南极冰川映入我们眼帘时,自然世界天斧神工的美丽让我惊叹,这就是帝企鹅们生活的世界,昭示了南极洲这个大陆的永恒与神奇。渐渐地,一群黑白相间的动物出现在了画面中。然而,就是它们,在这片黑暗的、寒冷的、干燥的地方,独自完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从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开始,每到繁殖季节,皇帝企鹅们好像由身体里某一个信号指引着,集合,然后成群结队,晃晃悠悠行走一个月,来到了他们出生的地方----南极大陆中心。然后寻找自己一生的伴侣,进行交配。雌企鹅产卵之后,小心翼翼将孵蛋交给雄企鹅,自己到海洋觅食。三个月,最黑暗最寒冷的三个月,雄企鹅留守原地孵蛋,它们把蛋放在爪背上面,用肚皮温柔的盖着,走路都是抬着脚尖的。而雌企鹅在海里觅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不时遭遇自己的天敌海豹,一旦被捉住,便再也不能回来哺育她的孩子了。快到3个月的时候,有的小企鹅已经破壳而出了。灰色的绒毛极其可爱,但是他们还不能离开爸爸。如果妈妈不及时赶到,爸爸很有可能丢下小企鹅,但是更多的爸爸会轻轻的张开嘴,里面有一丁点的食物,可这已经够小企鹅的了。妈妈冒着生命危险赶回来了,它们通过叫声在成千上万只企鹅中找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爸爸恋恋不舍地将孩子交给妈妈,短暂的团聚后,爸爸不得不踏上艰辛的征途。每一次旅途都是遥远漫长的,那是从南极大陆走到南极边缘呀。这些企鹅们,一步一步挪着,笨重的身体,帮不上忙的双翅,为了繁衍后代,他们如此辛劳,如此艰苦。小企鹅的成长也不时一番风顺,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小企鹅,它们遭受着各种威胁。当冬天过去,小企鹅已经可以自己游泳了,妈妈带着新生儿们回归温暖的南方。这或许就是一个轮回,一个生命的轮回。

此片我认为最大的败笔就是配音,为什么要加上人声呢?人声的使用使整部电影的艺术性大打折扣,也使观众产生厌倦感。试想一下,整部电影没有人声,只有背景音乐、画面和声音,整部电影会更具吸引力的,观众也更能认真看下去。更可笑的是,企鹅心理怎么想的我们人类知道吗?人声的运用也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让本该更具想象空间的故事定格化。但是,排除可能的人声干扰,《帝企鹅日记》的其他方面是值得可圈可点的。

《帝企鹅日记》是导演吕克雅克继《迁徙的鸟》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动物世界的生活状态。全片拍摄耗时13个月,从120小时底片中精选出的85分钟。画面非常漂亮,每一个镜头都很追求视觉之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每组镜头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没有反复的重拍,没有听话的演员,每一个成功的镜头之后是无数被摈弃的胶片。正由于摄制组的长期观测和坚持,很多珍贵镜头和极地奇遇才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剪辑成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造就了这部绝世佳作,这也正是其亮点。

第一、唯美的画面

影片整体上具有一种清新、明丽的色调。蓝色的大海、纯白色的冰山、融化的冰柱,十分纯净,让我们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尤其是开头那一段南极大陆的拍摄,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让人似乎感受到了南极大陆的魅力。帝企鹅雪白色的腹部、长着浓密细小羽毛的背部以及颈上鲜艳的黄色,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仅真实,而且更具有美感。影片中求偶的那一段拍摄,把企鹅拍摄得惟肖惟妙,整个画面干净、唯美,更体现出企鹅求偶期间的温馨之情,让观众感到非常愉悦。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摄影机镜头在南极陆地、冰层、海洋、天空之间来回穿越表现,在穿越中利用摄影机镜头和景别的变化来呈现画面的多变。既有整个帝企鹅家族列队前行的远景,也有小部分企鹅蹒跚的中近景,还有某一只帝企鹅的近景或者特写;既有单镜头表现一只企鹅笨重的步履,也有连续镜头展现帝企鹅滑行和行走的不同的前行方式;既有长镜头对企鹅的某一时刻的活动作连续记录,也有片段镜头对某个滑稽动作的纪录。正是这些精心的拍摄,才营造出了画面的美感与动态。如影片开头,摄影机使用了慢镜头表现了一只跃出冰面的帝企鹅,让我们看到了它优美的姿势。

第二、叙事性的音乐

纪录片一般真实再现场景中的人物音响和环境音响,以表现影片的真实可信。《帝企鹅日记》中,企鹅们的叫声、行走在冰雪上的脚步声以及寒风呼啸的声音都得以真实地呈现,该影片主题音乐、插曲和背景音乐的巧妙使用,为影片营造出极好的“故事氛围”。在求偶季节,企鹅们相互挑选,背景音乐使用了八音盒表达出一种柔和温情之感,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在雌企鹅游到海里觅食时,插曲《海洋之歌》是一首欢快的音乐,表现了饥饿的企鹅终于可以找到食物的迫切心情,然而紧接着一阵急促的、令人紧张的音乐预示着危险的到来,画面随即出现了一只凶猛的“企鹅杀手”——海豹;小企鹅在出生后第一次与暴风雪抗击时,出现了用架子鼓伴奏的背景音乐,节奏和力度很强,表现出一种不屈、顽强的精神,让观众对小企鹅的精神产生了敬仰。《帝企鹅日记》中的背景音乐的使用能够起到表现主题、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第三 经典的剪辑手法

影片画面中使用了一些故事片的剪辑手法,这使影片更具叙事性,也更具表现力。其一,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例如,在企鹅父亲孵化小企鹅时呈现了一段暴风雪来临时的情景,这只是一个在孵化的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片段。在企鹅父亲和企鹅母亲进行不同分工时,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法,一方面展现雌企鹅到海里找食物的情形,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雄企鹅在暴风雪中孵化小企鹅的情景,让观众了解同时发生在两地的故事。其二,运用了闪回镜头。在雌企鹅们满载食物返回时,面对开裂的冰缝和水下的声音,画面再次出现了那只海豹的血盆大口,是雌企鹅对之前遇险的一次惊心回忆。

第四、真实的主题

在创作者眼里,企鹅的生活不单纯是一种动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本能的行动,发生在帝企鹅身上的种种其实就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爱情的甜蜜、离别的期待、归来的喜悦和对后代的精心呵护,帝企鹅的日记完全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对人类的这些的展示。这种人类与动物共同的情感,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将影片表达的主题延伸到自身的情境中。

《帝企鹅日记》的主题涉及爱、生命、真实和永恒,而在这些主题中无疑最突出的是爱,是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对小企鹅的爱,也是人类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无私无畏,为了自己的子女,父母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如,雄企鹅在风雨中拥成一团用自己厚实的背朝向风雪,将肚皮紧紧贴在别人的背部,为的只是迎接孩子的出生,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父爱啊。再如,一只幼年企鹅被冻死,她的妈妈不断哀鸣,用自己的噱拍打在死去的孩子的身上,在事实无法挽回的一刹那,她疯狂了,卯足了劲去掠夺其它母亲的孩子,经过一阵厮打和尖叫后,终于平静下来了,丧子之痛已经让她失去了理智。 因为对孩子的爱,母亲变得疯狂。

第五、感人镜头和感人片段

感人镜头:企鹅爸爸怀抱着蛋奔蹉的行走,这是何等的艰辛啊,这又是何等的伟大啊。

感人片段:孩子一天天长大,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跌倒爬起,但比起生命开始时的脆弱,此时孩子即将长大,但有时仍然被海鸥将一些跑得慢的小企鹅掠去,看来生命的成长是多么的不易呀,我们的人类养儿育女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艰辛呢?而我们又是否能够理解和懂得我们父母的艰辛和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拉贝在南京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大老板,他的妻子朵拉和他在一起。当时上海失守的消息在世界各地传开了,拉贝也知道了上海失守的消息,但是他不信,一方面是如果上海失守了,为什么南京还是和平的?另一方面在上海有一位纳粹德国将领带领着中国军队打的十分出色。

但拉贝不知道在南京城三十公里外,日本军队正准备发动进攻。

1937年12月5日,拉贝去见了几位德国纳粹党员。所有党员让拉贝快回德国,因为日本军队马上就要进攻南京了。但是拉贝不想回德国,因为日本和德国是友国,还有,如果回了德国那他会倾家荡产的。

次日晚上日本人的轰炸机来了,拉贝看见后马上回到自已公司,到了公司后许多的员工和难民往场屋跑,但是警卫们不让他们进。拉贝知道轰炸可是会要了人命的,何况还有自已的员工,他下令把门打开,门打开了但轰炸机如果炸着里怎么办?这时他突然想起有党员送给他的一个超大的纳粹旗,他马上叫人拿来了纳粹旗在打开由4个人撑着让难民员工和自已的妻子藏在旗下面,一架轰炸机飞来围着场房飞了一圈就飞走了,之后轰炸机全飞走了。

1937年12月13日,你们也知道,拉贝和別国人员的安全区只安全一点点,他妻子上的船被日本飞机击沉了拉贝也伤心了好几天。

他的私人司机张因为不在汽车上被砍了头,日本人说好了不杀战俘的结果还杀。

这个电影写出了日本人的残暴,看出了拉贝等人的善良,也看出了当时中国人的无能。但是,这是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无能就要挨打。

1945年日本战败,拉贝将他拍下的当时的南京惨案,让日本主要南京侵犯者看一看他们有多么的残暴,邪恶是打不过正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休闲时间的机会下,观看了《帝企鹅日记》,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见解。

影片挖掘富有精神内涵的情景,赋予帝企鹅以人的意识与情感,自然的生命奇迹与人生思考交融在了一起。影片善于借助技艺手段表现画面形象,捕捉动人心弦的瞬间:在经历了漫长的分离后,企鹅一家终于团聚,小企鹅在爸爸妈妈中间快乐的煽动着翅膀,这一画面采用全景拍摄,摄影师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温馨感人的瞬间,从而使画面充满浓浓情意;影片同时努力寻找新的视角,利用布局的矛盾关系,打破画面平衡,给人视觉冲击:在前往南部的艰难旅途中,一只落单的帝企鹅将面临凄惨的命运,画面先由全景近拍来表现试图表现企鹅的内部世界,而后镜头慢慢后退,将企鹅置身于茫茫雪原中,白色慢慢充斥整个屏幕,画面将这种孤单与凄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画面中光线的运用为画面气氛的传达得以强化:在经历难熬的南极冬季后,久违的太阳终于又在南极的天空升起,暖光照在企鹅群,光影构成暖色的美丽画面。富有象征性的形态的营造为画面语言的表现增添了耐人寻味的深意:大企鹅和小企鹅并排走着,摄像机位于身后,小远景的运用使它们的背景映在纯色的白雪上,给人圣洁的感觉,同时引发无限的温情联想。图像、解说和现场音共同构成富有磁场的立体传播,多画面的丰富信息量与多侧面的细腻展现引领大众身临其境,传达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

影片对画面的执著追求成就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影片逐帧截下的每张画面几乎都是一幅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让我们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了这些美丽动人的影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京大屠杀之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后,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德国商人和纳粹党徒

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一位特殊的德国人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他就是叫约翰·拉贝。

之所以说拉贝是特殊人物,因为他当时在南京有十分奇特的地位,首先,他是一位德国商人,是德国西门子电器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其次,拉贝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徒,他是纳粹在中国支部的头子;第三,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军国主义的日本和法西斯的德国就签订了军事条约成了盟友。所以拉贝在日军血洗南京城时,是日本盟国的代表,有着特定的特权。

拉贝虽然是一个纳粹党徒,但在几个星期的腥风血雨期间,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建立了388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而在此期间,安全区之外的30万人则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在拉贝自家的花园中亦庇护了600名左右的难民

自家花园中庇护了600难民

在南京沦陷后,拉贝以其特殊的身份目击了日本军队在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后来成为了张纯如女士为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而收集资料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收获。

1996年,《拉贝日记》在张纯如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当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由于他所佩戴的纳粹肩章,拉贝在一些人眼中并不是什么英雄。然而他在维护安全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已经让他成为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他的故事很快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拉贝以前的雇主西门子公司的资助下,南京大学也正在将他的故居修复成为纪念馆,将在下月开放。

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汤道銮(Tang Daoluan)认为,拉贝并不关心政治,他加入纳粹只是为了能够维持他在南京开办的一所德国学校。

汤道銮表示,拉贝的博爱让她很感动。她说:“他只是一位商人,并不是传教士,也不是人道主义工作者。他在这里的行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另外一个国家的民众,这并不是他的义务。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由于拉贝的贡献,在他于1938年初被迫离开南京的时候,金陵女子大学的3000人跪在路旁为他送行。

曾要求希特勒向日本施压

1882年出生于汉堡的拉贝早年曾经在非洲待过几年,他的父亲是位船长。他于1908年来到中国,后受雇于西门子中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沈阳、北京、南京等地经商,在中国时间前后长达30年。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

1937年8月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京后,拉贝在自己的院子里建了一个防空洞,上面覆盖着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

1938年4月,拉贝抵达德国后立即四处公开演讲、播放纪录片揭露日军暴行。他还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希望德国政府出面对日本施加压力。但此报告当时没有公开。一般认为,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

相反,拉贝写给希特勒的信成了他自己的罪证。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为此逮捕拉贝审讯了3天。

虽然最终拉贝获许继续保留有关日军暴行的证据,但是相关的纪录片却被毁掉了。拉贝还被警告要对日军的罪行保持沉默,不能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讲也不能写什么东西。

二战后曾被逮捕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公司随后把拉贝派到了阿富汗。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由于曾是纳粹成员,因此先后遭到前苏联和英国逮捕。

在面见了朱可夫元帅并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他在1946年6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但是从此陷入了生活拮据之中。

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得到南京市民的捐助及中国政府的金钱和粮食接济,全家得以渡过战后物质匮乏的难关,包括前苏联封锁西柏林的艰难日子。

1950年1月5日,拉贝在西柏林中风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家人保存。1996年底《拉贝日记》的重见天日后,拉贝才重新为世人所知。

1997年拉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保存。

他是一位德国商人,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在中国支部的头子;但在1937年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时,他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回到德国后,他又亲自给希特勒写信,控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他就是“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