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星空日记经典台词观后感(经典20篇)

各位是怎么样用英语写日记的呢?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英语日记,看看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吧!

浏览

5160

作文

134

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团结一致的力量,使它们战胜一切。有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它们生存下去。有一颗互帮互助的品质,使它们能够让下一代出生。只有它们!拥有这一切,它们是帝企鹅!是我心中的榜样!更是我心中的英雄!

在帝企鹅中孵化企鹅蛋的过程,最让我感动。企鹅妈妈们把蛋放在企鹅爸爸们的足下,企鹅爸爸们用白色棉袄——身上的白毛把蛋封住,蛋如果骨碌在地上,就会死掉——南极温度为零下50度,很快就会把蛋冻死。企鹅妈妈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把蛋缓缓地送到企鹅爸爸的足下——企鹅妈妈们得长途跋涉,去觅食,来喂养孵出来的小宝宝。企鹅妈妈慢慢地向企鹅爸爸走去,垂下头,用脚轻轻地抬起蛋,送到企鹅爸爸足下,蛋有些摇晃,我真为它们捏一把汗。它们企鹅爸爸用身体来盖住蛋,防止蛋冻僵。再接下来的几个月,由爸爸们孵化孩子,等着妈妈们回来。

企鹅妈妈们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它们得行几百英里,那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啊!!顶风、冒雪、受严寒、受饥饿,是什么能让它们坚持不懈?它们有一种信念,为了能让小宝宝们成长,得去面对。它们没有退缩,它们是勇敢的化身,是坚持不懈的使者,是一股永不放弃的小溪。谁又能像企鹅妈妈那样不怕困难、永不退缩呢?我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企鹅迈着小步,缓缓前进,得走三四个月,如果换我,肯定会倒在这茫茫的冰雪世界里,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企鹅妈妈们在我的心中是一尊雕像,在这尊雕像里,刻印着顽强、勇敢、坚持的精神。这些精神像一颗火红的太阳,在空中高挂,绽放光彩,永远不熄!!

企鹅爸爸们很聪明,它们为了抵御严寒都围在一起,像一个黑白色的圈。这样可以获得热量,不被严寒冻死。为了保护企鹅蛋,企鹅爸爸们屹立在雪中,为了宝宝,它们肯付出一切。它们像一座大山,大风来袭,它们坚不可摧,纹丝不动,挺到风减弱为止。我不禁称赞它们是坚强不屈的英雄。在寒冷的风中,它们那高大的身影刻在我心中!!

几个月后,小企鹅们破壳而出,那雪亮雪亮的小眼睛,像一对宝石发出亮光。小企鹅们与父母依偎在一起,一片温馨的场面。我不禁露出了笑容。

帝企鹅们,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看书画展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文化馆看画展。

进了文化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画和字:有很大一副的“大”字,有美丽的仙女,有勤劳的鸟妈妈给鸟宝宝喂食……最显眼的还是那幅牡丹花了,它是整个文化馆里最大的画了,整整占据了一面墙,比大人还高,上面有形色各异的牡丹花,有怒放的,有含苞待放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还有粉色,真是一片美丽的花海!

突然,我看见很多人围在了一起,我也赶紧跑了过去。原来是位老书法家正要写字,他先拿起一支大大的毛笔,蘸饱了墨,然后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舞”字,再换了一支小毛笔落了款,然后拿印章一按,哈!完成了!那个“舞”字就像一位舞者在跳舞一般,四周响起了热烈的赞叹声。

看完画展,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文化馆。我以后也要好好练字,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573 字

+ 加入清单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拉贝日记》取材来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记忆的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痛记忆。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任职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在他被调回德国前任期的最后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大批平民被炸死,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让大家躲进大大的纳粹旗下,才躲过了日军的轰炸。中国人要靠一面纳粹大旗来救命?看到这个场面,我既为拉贝的应急能力和侠义之举感动,同时,又感到极为悲哀。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就没有能力躲避日军的轰炸,眼睁睁看着一大堆平民被炸成碎片,到处是残肢碎体,我的眼角湿润了,不因为别的,只为百姓所遭受的生灵涂炭感到悲伤和同情。

《拉贝日记》里边有这样一个片段——拉贝的司机——张,被日军拉去当杀人游戏的靶子,成为无数被砍头的人之一。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幅照片:两名日本军人手握军刀,在进行杀人比赛后,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百人斩杀人比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此次“侵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出的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这是一个史实,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史实。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残酷,是怎么样的无人性!多少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这两个魔鬼的刀下抹杀了,留下的是被杀者家人的伤心欲绝,有多少孩子因此成为了孤儿?有多少老人因此失去了依靠?日本军官的行为是惨无人道的,我感觉还没有一种形容词能够用来形容他们的罪孽!然而,现在的有些日本人却极力否认“杀人游戏”。两个侵华日本军人的三名后人,以侵华战争期间报道所谓“百人斩”一事损害这两名日本军人“名誉”为由,起诉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两家报社和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要求赔偿3600万日元。这是多么可耻的啊!本来就犯下了滔天罪行,到最后还死不承认,即使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看到这些,我不知道心里头有多么的气愤!!

一开始,拉贝也曾对日本军队抱着幻想,他认为日本军队会尽量减少杀戮,直到后来日本对平民的一次又一次的杀害,还有亲眼看见自己的妻子乘坐的船被日军炸沉,拉贝才认识到了日军的残酷。一群外国的仁义之士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供平民避难,拉贝是这个安全区的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担任安全区委员会副主席。安全区给了二十多万人一个避难的场所,在这里,日军和中国军队都不许进入,也不许携带武器。就是这么一群外国人,一群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人,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给了那么多的中国难民一个生命的希望。他们就像是沙漠里的甘泉,就像是春天的雨露,给了绝望中的中国难民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在安全区缺乏资金和物资供应的时候,拉贝主动把自己的存款拿了出来,为了安全区的工作,使自己的糖尿病更加严重。罗伯特作为一名医生,不辞辛劳的工作,救死扶伤,作为安全区的副主席,为安全区付出了许许多多,还有一群正义人士,为了安全区的工作奔波劳累。这就是正义,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伟人,都是绝对的英雄!!不,应该说,我们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给我们国人的无私帮助,他们救了那么多的中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恩人!!

下面来看看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些历史数据吧!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如“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免受外来侵略,首先就要先自己强大起来。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永远只有挨打的份。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它警示着我们,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所以,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不断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强文化建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时刻记住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呈现一超多强的局势,许多西方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对我们的侵略有了新的手段。作为一个高校的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本领,为将来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做准备。《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只是一个历史的回忆,而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拉响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想发点牢骚。

《拉贝日记》只有一个厅放映,其它影厅全是《南京南京》

这种照顾本土电影票房的手段实在很小家子气。

看了《南京南京》,豆瓣的影评给了3星。

《拉贝日记》则不得不给4星。

南京人对拉贝有深厚的感情,因为他对南京人乃至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个大恩人。可是对于拉贝先生的了解,我们也只是知道个轮廓。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拉贝。原来他在票选安全区主席的时候也有顾虑,他也曾站在德国的角度,认为日本接管中国有利于德日之间的战略合作,他也曾做出交出战俘的决定。

这些充分显现出拉贝只是个凡人,绝不是被完美光环笼罩的神人。

在此当选安全区主席之前拉贝有所顾虑,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这种顾虑很真实。一个即将携妻离开中国的人,却因为一场会议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换了谁,我想都会犯愁。

好在威尔逊大夫从中激将,留住了拉贝。

当然,简单的激将只是促成拉贝做出决定的最终导火线

最主要的是拉贝本人也对这片土地眷恋不舍。

影片利用穿插的资料影像揭露当年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

同时也有令人悲愤的百人斩比赛画面。

这一点,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此外,与《南京南京》一样,导演也安排了一个有点人性的日本少佐。关于这个人物,《拉贝日记》里对他的描写几乎是点到为止,其余日军继续扮演恶魔的角色。

这一点,比《南京南京》做的要好。

导演FG和陆川一样想告诉观众,日本部队里还是存在好人的。

但两位导演最大的区别是,FG懂得营造历史的整体,而陆川却一个劲的描写稀有的个体。

当然,《拉贝日记》也并非十全十美。

我相信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对张静初不满。

张静初在这部戏里根本就是个多余的角色。

第一,剪了头发,你还穿旗袍?明摆着怕日军不知道她是个女人。

在这点上,《南京南京》就很真实。

第二,弟弟为救姐姐,开枪射杀两个日本人。这段戏没什么不妥,问题是张静初是不是脑袋缺根筋?居然穿了身日本军官的衣服逃跑。

你穿日本军服是为了躲避日本人,这点可以理解。

我不理解的是,你在偏要挑军官的衣服,而且你明明不懂日语,你还出此下策。如果没衣服,可以从日本兵的尸体上扒件内衣和衬衫,偏要选外面穿的军服,深怕别人不知道你是“长官”?

(我所在的影厅内,所有观众对此段情节的出现一致表示不满)

此外,如果一定还要挑刺的话,拉贝在救赎战俘的那场戏也有问题。

当时拉贝表示他的司机会说德语,日本人问在场的俘虏谁会讲德语。

有一个人畏畏缩缩地举手,那意思很明显,他“懂”德语。

随后拉贝与此人简单的对话,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从举手的角度来看,说明当时那位战俘比其他人都有魄力,他想赌一把。

既然如此,你就应该赌到底。拉贝与你对话的时候,如果你不是个白痴的话,你可以从他的眼神里找到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你随便说两句自编的德语,拉贝也会救你一命。可结果怎样?你成了哑巴,你的魄力在面对拉贝的时候用完了?

所以说,既然敢举手,就应当不是个白痴,结果却用无声告诉拉贝,自己是个白痴。这一点不符合逻辑。

(但逻辑只趋向于理论,也许现实中真的有过这么一个角色,也许此人当时情绪很乱)

拉贝在离开中国的时候,难民高声欢呼拉贝的名字。

这一点与《南京南京》里难民下跪挽留拉贝完全不同。

我更愿意相信下跪的说法,对当时的难民来说,一个救星的离开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总体来说,《拉贝日记》还是值得一看的。

至少比起《南京南京》来说,在我心中要多一颗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有一种选择,叫做向死而生。灵魂从肉体的死亡中重生。走过美丽的彩虹桥,走向祖灵的狩猎场。

这部电影刚开始是一群看似“野蛮”的人在追一头野猪,他们的穿着看起来非常原始,他们的额头,还有下巴,上面有刺青,这刺青是成年的标志,而成年是勇敢者的专属,勇敢者成年的考验是“出草”——砍下一颗人头,双手沾满鲜血——血祭祖灵!成为一个“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

这部电影刚开始就突出了主人公——莫那鲁道。从他第一次出草就表现出的不达目的不罢休,面对追杀时的镇定自若的逃生。都使得他的“王者”形象更加突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神果敢坚毅,其中一个片段,因为儿子婚礼上的不愉快,他给那个日本警察去道歉,日本警察豢养的狗在狂吠,他一个眼神儿的狗就不叫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这给台湾人民包括主人公所属的高山族同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为此,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莫那鲁道,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靠买火柴一点一点积累了一筐火药,他为这次起义默默地准备着!不声不响,不卑不亢的准备着。这一片段反映出他反抗意识从未泯灭,反抗意志从未消沉,而且非常沉着。这难道不是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集体画像吗!

但是事实上,看完整部电影时我更佩服的是那些女人、孩子。为了给握枪的男人们省下口粮、为了让他们断了后顾之忧、也为了在战争中不遭遇羞辱而选择集体自缢……悬在树干上瘦弱的躯干啊,你们承载了英雄末路的壮烈,成全了赛德克巴莱!

一个民族,12个部落中有六个部落几近全灭!这就是日本人口中的“野蛮”人!!!谁是野蛮人,近代史有一本厚厚的账簿记录着!

影片的最后,编剧借日本军人的口告诉世人 :“这300名战士抵抗数千名大军,不战死便自尽,……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地见到这群令人敬畏的战士……”

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是不可小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团结一致的力量,使它们战胜一切,帝企鹅观后感日记。有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它们生存下去。有一颗互帮互助的品质,使它们能够让下一代出生。只有它们!拥有这一切,它们是帝企鹅!是我心中的榜样!更是我心中的英雄!

在帝企鹅中孵化企鹅蛋的过程,最让我感动。企鹅妈妈们把蛋放在企鹅爸爸们的足下,企鹅爸爸们用白色棉袄——身上的白毛把蛋封住,蛋如果骨碌在地上,就会死掉——南极温度为零下50度,很快就会把蛋冻死。企鹅妈妈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把蛋缓缓地送到企鹅爸爸的足下——企鹅妈妈们得长途跋涉,去觅食,来喂养孵出来的小宝宝。企鹅妈妈慢慢地向企鹅爸爸走去,垂下头,用脚轻轻地抬起蛋,送到企鹅爸爸足下,蛋有些摇晃,我真为它们捏一把汗。它们企鹅爸爸用身体来盖住蛋,防止蛋冻僵。再接下来的几个月,由爸爸们孵化孩子,等着妈妈们回来。

企鹅妈妈们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它们得行几百英里,那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啊!!顶风、冒雪、受严寒、受饥饿,是什么能让它们坚持不懈?它们有一种信念,为了能让小宝宝们成长,得去面对。它们没有退缩,它们是勇敢的化身,是坚持不懈的使者,是一股永不放弃的小溪。谁又能像企鹅妈妈那样不怕困难、永不退缩呢?我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企鹅迈着小步,缓缓前进,得走三四个月,如果换我,肯定会倒在这茫茫的冰雪世界里,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企鹅妈妈们在我的心中是一尊雕像,在这尊雕像里,刻印着顽强、勇敢、坚持的精神。这些精神像一颗火红的太阳,在空中高挂,绽放光彩,永远不熄!!

企鹅爸爸们很聪明,它们为了抵御严寒都围在一起,像一个黑白色的圈。这样可以获得热量,不被严寒冻死。为了保护企鹅蛋,企鹅爸爸们屹立在雪中,为了宝宝,它们肯付出一切。它们像一座大山,大风来袭,它们坚不可摧,纹丝不动,挺到风减弱为止。我不禁称赞它们是坚强不屈的英雄。在寒冷的风中,它们那高大的身影刻在我心中!!

几个月后,小企鹅们破壳而出,那雪亮雪亮的小眼睛,像一对宝石发出亮光。小企鹅们与父母依偎在一起,一片温馨的场面。我不禁露出了笑容。

帝企鹅们,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拍摄,中央八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外滩钟声》。该剧讲述了一条老上海弄堂里几户百姓人家自_到改革开放后十年的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亲情、爱情、时代背景凑成一台戏,岁月蹉跎,人情冷暖,如泣如歌的故事。

听着外滩海关大钟的钟声、喝着老虎灶烧的水、戴着上海牌手表、口袋上别着英雄牌金笔……这部剧中有着太多上海人熟悉的岁月味道。这部剧我是一集都没有拉下。我喜欢剧中的杜心生,他接替爸爸工作成为守钟人。他是妥妥的一枚暖男,对于初恋,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俞佩佩,生怕受伤害。在理解她的理想之后,他愿意成全。对于自己的媳妇,他有担当,责任。维护自己的家庭。呵护妹妹留下的孩子。视为己出,抚养长大。正直、真诚、厚道是心生身上的标签。心美是我喜欢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灵气与坚持,最终在服装设计上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所以有梦想要坚持。

在这部《外滩钟声》中,一个个小人物相继出场,让人看到温馨的亲情和邻里情。现在邻里之间的感情淡多了,住在单元房里,年轻人早出晚归上班。见面了也许都不知道彼此是邻居,人情冷漠了许多。希望朋友们抽空看看这部剧,我觉得这部年代电视剧特别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我们一家人从安康出发,来到爸爸单位----镇坪县曾家镇。听爸爸说,这里有一个叫桃花村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现在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中午,我们吃过午饭,爸爸就开着车,带我们去桃花村观赏菊花!一路上,我很开心!沿途的美景目不暇接,有静静流淌的河水,有高大粗壮的柳树,有造型独特的房子,远处,还有连绵起伏的大山。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快便开进了村子。

走进村子,我看见满山遍野金黄金黄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就是菊花!菊园里有很多忙碌的身影,有的人背着筐子飞快地采摘菊花,有的人正把摘好的一筐筐菊花放到车上。我们的车继续往前走,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爸爸说:“我们也去帮农民采菊花吧!”我说:“好呀!好呀!”在向导叔叔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一块最大的菊园,这里种着最大、最漂亮的“金丝黄菊”!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两根手指夹着花朵底部,轻轻一提一摘,就采下一朵。大人们时不时顾着拍照,最后,还是我采的最多,我真高兴!

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太阳就要下山了。爸爸又开车带我们去了一个名叫“七彩菊公司”的生产车间。我看见有很多员工正在把菊花往“大盘子”里放,“盘子”上有很多正方形的小孔,“哦,原来这就是摆放菊花的!”我恍然大悟。听公司老板说,菊花摆好后,直接放到炕房里,经过高温烘炕,三天后就变成“菊花茶”了,听说菊花泡水喝可以去火,对身体健康有益哦!

今天,我真得有很大收获,不仅学会了采菊花,知道了生产菊花茶的过程,还学到了知识,真是快乐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雷锋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读《雷锋日记》有感打我上小学以来,每年的3月号总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字眼——雷锋,总会听到那一句熟悉的话语“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总会看见大街上有人义务为百姓服务。到底雷锋是谁呢?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他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借这次网络读书活动,我认真阅读了《雷锋日记》,一下子明白了好多,我也感慨万千。

《雷锋日记》讲述了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做了一生的好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一位大嫂买火车票的事情,事后大嫂问雷锋叫什么,住在哪里,雷锋回答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这小小的一件事,不令人感到羞愧吗?再想到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城市,几辆车在可怜的小玥玥身上碾过,旁边有那么多的行人,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看一下这个小孩,最后一位捡垃圾的老奶奶抱起了她呼救。真气愤,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无动于衷?再来和雷锋比比看,做了好事都不留名。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的社会真需要千千万万的活“雷锋”。

雷锋的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他的个人生活却异常的节俭。雷锋穿的衣服、袜子不知补了多少次。再和我们现在比比看,我们不仅每天穿的暖暖的,而且每天穿的漂漂亮亮的,更有厉害的,有的人还比名牌呢,稍不好看就扔掉。对照雷锋,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勤俭节约永远是美德。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雷锋精神永远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比起人类的历史来说,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去努力学习本领,将来走上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拉贝日记的观后感

全文共 27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拉贝日记》引起中国思想界讨论之前,我相信若非从事历史学或者相关学科的人,大约对史实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的东西包括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以及30万遇难同胞;历史课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约翰•拉贝的安全区,以及约翰•拉贝这个人——在电影里他被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这是另外一半的故事,而于我而言,这件事要从外部被告知,无论是通过图书还是电影,而非始自中国本身的语境,这件事本身就不无怪诞。因为就中学教材的写法而言,像拉贝这样的外国友人,仅就数量而言,他救下的人难道不比白求恩更多么,那么热衷于赞扬外国友人的教科书为何对拉贝只字不提——这就值得我们讨论了。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是,拉贝是纳粹党人,这是他永远不能洗脱的身份;其二,某种冷战思维和冷战逻辑的延续,因为南京是国统区,因为拉贝接受了国民政府的勋章,于是,之前的《拉贝日记》出版和今天拉贝重新显影在此时看来,本身就是一个颇具后冷战意味的写作行为。

于是《约翰•拉贝》就变得有趣起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恰好为中国语境提供了一个双面的镜子,一面映照出中国历史写作方式的某种裂隙和某种变化,另一面则映出拉贝在德国本身的语境中的意义,进而在我们这里产生具有参照性的思考。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约翰•拉贝》中,拉贝本人的纳粹身份并不是被避讳了而是被强化了,但却是以另一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反转式的强化——纳粹党旗,邪恶的象征,却能作为无辜平民的避难所。而拉贝虽然自称是纳粹军人,不忘行纳粹军礼,但显然,影片是把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来塑造的。他最初庇护平民,并非是出于人道主义,而仅仅是出于“企业家”保护员工的责任,但是最终他一步一步承担起他的使命,于是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英雄。于是我们看到,纳粹这个符号正好在视觉上被赋予了相反的含义,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翻案么?当然有这个可能,于是影片为了政治正确,不停地调戏希特勒,并且安排了一个犹太裔的男二号,罗森(按影片演员表顺序,实际上我以为,威尔逊医生才是真正的男二号),通过他的讲述在片中强调纳粹屠犹的事实——但是重要的是,在电影里,通过画面呈现和对白交代根本就是两码事,如果不是实验片,通常情况下“眼见为实”,那么这个翻案实际上是做实了:“纳粹”二字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这部影片最终的策略就变得很有趣,剧作将应当属于纳粹的邪恶,屠杀转给了日本,当然不忘安排一个善良的日本军官,而将最终的大反派赋予一个因为皇室血统而免于审判的日本亲王——这似乎带出了另一重反思,因为冷战的原因,日本对军国主义的审判比起德国来说十分不彻底。然而同样因为冷战的原因,西德对纳粹的审判同样不彻底,但不是那些应该被审判的人,却是拉贝却遭到了审判,于是这个问题就变得愈发的复杂。看来这个问题不是这篇短文能够说清楚的了,于是暂且搁置。强调一点,拉贝遭到审判的原因是“与中国勾结”(见片尾字幕),这里某种后冷战的参数就变得更加明显了。于是《约翰•拉贝》的自相矛盾和影片里生涩的问题就能够得到一种可能的解释。在后冷战的语境中谈论拉贝这个人物,又要在德、中、日的语境中寻找平衡,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且不说民族主义者们可能找到的无数处“被伤害了感情”的地方,恐怕日本方面不能接受这种表述。当然我不能判断这种矛盾是出于导演和编剧自身的思考多一些,还是出于考虑中国市场和“中国人民感情”多一些,但是显然破坏影片结构的正是犹太人罗森和中国人琅书(张静初扮演的女学生)之间的一条生硬的线索。这一点随便做下叙事学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此不提也罢。

镜子的那一面如此,镜子的这一面也相当的复杂。或许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在对拉贝的认同之余,更多的时候是在反思,当我们的历史书写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失之后,以这样的方式找回另一半的故事,本身就变得十分的吊诡。虽然拉贝在影片中成为一个孤独的悲剧英雄,虽然中国人在这部影片中面目模糊,但是那些缺席的成分恰恰是我们的历史书写中呈现的东西,这个话题就更大了。当然《约翰•拉贝》作为电影,不是历史,只是故事——我只是在说,以这部影片提供的参照,我们或许能窥见我们历史书写之中的问题。

最后说两句《南京!南京!》和《约翰•拉贝》的对比分析。这恐怕是现在和将来的讨论中难以绕过的的话题。。《南京!南京!》并没有绕开拉贝这个人,但是拉贝在《南京!南京!》里真是面目模糊,或许陆川认为这是不需要交代的事实,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个事实根本就长期处于匿名状态。另外则是,《约翰•拉贝》正面展示了强奸——尽管未遂,正面展示了百人斩少尉和他们的比赛——不得不说,尽管是从门缝里看,这个场面也比《南京!南京!》更有冲击力。话说回来,《南京!南京!》里最有冲击力的画面大约是那一片像麦子一样倒下的中国士兵,相应地,《约翰•拉贝》里两段日军射杀战俘也不相上下。《南京!南京!》的问题在于剧作,《约翰•拉贝》的问题也在于剧作,但至少《约翰•拉贝》好歹还是一个故事,比《南京》问题少一些:如果《约翰•拉贝》能够把拉贝的两难处境强化一些,删去不必要的线索和人物,可能剧作上更加流畅一些,但是鉴于前面的分析,如果不能解决这个历史表达的困境的话,剧作的根本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说白了,《约翰•拉贝》本意不是拍南京大屠杀,对它而言,南京城也只是景片而已,它的诉求是写人——写拉贝这个人,进而表达某种思考。这部影片的诉求不是“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而是德国人的反思。如果如果有人说《约翰•拉贝》就是一商业片,对,它确实是一商业片,但《南京!南京!》也不是艺术片啊。要是有人说《南京!南京!》因为删减而如何如何,《约翰•拉贝》删减的部分估计也不少,确实很多地方不流畅。至于一定会被拿来比较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才是商业片和商业片。依我看,《约翰•拉贝》的讨论空间比《辛德勒的名单》还大一点,因为这部影片在中国语境中天然的特殊性。当然,关于屠犹和南京大屠杀的比较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屠犹是“人类的灾难”,南京大屠杀只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问题”,这其间的话语斗争,犹太人的话语权,以及西方话语在中国语境中的位置,都是巨大的问题。

于是结论就是,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讨论而言,一部高票房的、国际语境中的商业片,比十本学术著作或许更加有效,只要它能提供话题和思考的空间。一个读后感式的写法会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面对强权,他可以做出一些伟大的选择;一个广告式的写法会是,《约翰•拉贝》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各国评论一致激赏”(见影院广告);一个批判性的写法是,《约翰•拉贝》在自我矛盾中展示了某种反思性——但这些都是结论,于我而言,这是一部颇具讨论和思考起点性质的文本,从这里进入,是更多的阅读,以及更有参照意义的言说可能。

更多观后感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文中以逗趣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一群无时无刻不在与寒冷抗战的家族,它们对孩子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深深感动了我,让我记忆犹新。

在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火时,在世界的另一个极端,大自然正绘制着一幅幅残酷而完美的画面,一个个灰白色的身体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中缓缓移动着,这些帝企鹅们正在为它们刚刚出声的孩子找一处“温暖”的家。最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帝企鹅们早已精疲力尽,而它们也找到了一处栖息地。虽然此时公企鹅们肚里的食物早已空空如也,但它们不能去觅食,正因它们的孩子正准备在春天破壳而出,迎接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它们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战胜刻骨的寒风,等待外出的母企鹅的归来。只见它们数十个围成一团,将蛋放在自己柔软的腹部,在寒风中犹如一个个爱的漩涡,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魔,为小企鹅争取时刻。在极端的天气下,不时有一只只帝企鹅倒下,被白雪覆盖,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经过漫长的苦苦等待,公企鹅的食物已经不够它们再与寒冷抗拒下去,而就在这时,企鹅宝宝们也已破空而出,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兴奋地“啾啾”乱叫,或许它们不知道,如果它们的母亲还不回来,它们将被死神无情地夺去幼小的生命。时刻一天天过去,但是母企鹅却连影子都没有,公企鹅只好啄食吹来的雪花解渴,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大自然做最后的搏斗。不知什么时候,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

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鸣叫,企鹅母亲们最后回来了!小企鹅们似乎闻到了母亲的气息,兴奋地叫着,企鹅母亲们喂进小企鹅饥饿的肚子,小企鹅们第一次尝到食物的味道,畏缩的身体顿时生机勃勃起来。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南极将会新增一片生机,将会使冷漠的大地多几声喃喃的温情。

看了这部影片,我十分感动,大自然中的生命是那样脆弱,企鹅父亲企鹅母亲对小企鹅的温情和关爱,企鹅父亲们坚定的信念,企鹅母亲们无私的奉献,这和人类社会是多么的相似,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

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

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帝企鹅日记》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帝企鹅这种憨厚、可爱而又坚强的生物,生活在南极奥莫克寒冷的冰原上。它们身躯肥硕、皮肤黑白相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一副滑稽的样貌。然而,这种看似弱不禁风的生灵,却能够完成艰辛而又漫长的征途,注定有着单纯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影片中有几幕个性打动我。雌企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不必忍饥挨饿,千里迢迢来到北部的海洋捕鱼,有些不幸的母亲要不被残忍的海豹吞噬,要不被皑皑的白雪覆盖了被永远地抹去了。看到那里,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深深地被这些企鹅母亲打动了吗,她们为了喂饱自己的孩子,甚至送了命。是啊,母爱真是世间最伟大的爱!而那些企鹅父亲,依然坚守岗位,他们将企鹅蛋夹在自己腿之间,不吃不喝三个月。这段时刻内,暴风雪经常光临,他们便会低下头,围成一个大圈取暖。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蛋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但仍有不幸的蛋要不是在花岗岩上摔个粉碎,要不就是在寒风中开裂。这几个镜头是我明白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而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啊!

又过了几个月,企鹅宝宝出世了,企鹅母亲也回来了。有一些母亲得知自己的孩子不幸遇难后,竟然疯狂地去抢别人的孩子,这证明了她们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了一切,为此甚至丧失了理智,这一点与人类是多么相似啊!小企鹅们一点一点地长大了,眼看就要自力更生了。但是,危险无处不在,总有一两只倒霉的小企鹅被可恶的贼鸥叼走。最后有一天,小企鹅们独立了,一齐奔向大海,然后再回到那里,生儿育女……

看完这部影片,我被帝企鹅的坚强与勇敢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用短暂而又崎岖坎坷的一生证明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良好品德:使命感、承诺、坚韧不拔、对后代无私的爱。是的,这是父爱和母爱,是无私的,正是有了这种爱,帝企鹅才生存了下来,他们的种族才得以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

故事发生在1950年11月至12月。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在前线挡着。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此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民族音乐会,慷慨激昂、气势恢弘。其中的《瑶族舞曲》,让我心醉神迷了。

初听此曲,仿佛在一个暖春的清晨,濛濛细雨漂漂然洒在我的面颊上,那种润泽肌肤感觉,顿觉舒畅。清新的微风撩动我的衣角,像爱人的在我耳边轻声耳语的鼻息。而我此时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湿,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层薄的柏油,走起来油腻一般。

走着走着,好像走到了一个花园里。群花还没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们的尘埃,于是她们的美丽光泽变得焕然一新。被洗净的浮华下,我看到平日太阳下曾经有过的娇艳的红,高雅的紫,和纯洁的白。以前那般锦绣,如今都懒洋洋的,却也如此的美不胜收,如同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美女。这是春来的困意吗?

突然,惊雷想起,惊起了一片芬芳,这浓浓的雨幕淹没了香气。绵绵东风送来一缕缕饿了般的花香,夹杂着潮湿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刚刚睡醒的群芳,居然发现在她们酣睡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恼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园外,园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着稚嫩的秧,少壮的麦,路边是点缀嫩芽的垂柳,一起散发出雨后蒸腾出气。这些美丽的绿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着,鼻子里闻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闭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听着美丽的旋律,眼中却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着节奏起伏,时而开心时而忧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脑的控制权,脑中只有这个乐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听着听着,世上就只有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和姐姐一起去工人电影院看《帝企鹅日记》。

影片记录了企鹅从诞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展现了那些滑稽、可爱的企鹅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它们的天敌斗争,对小企鹅倾注的爱心,从而完成它们的生命之旅。

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段影片就是企鹅爸爸和妈妈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企鹅爸爸捕鱼回来时,企鹅妈妈把小企鹅拜托给了企鹅爸爸,自己到大海里去捕食。企鹅爸爸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最后一点食物给了小企鹅吃,而企鹅妈妈在大海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它们的天敌--海豹,企鹅妈妈们纷纷逃命,但有些企鹅在水中和上岸时被海豹吃掉了。当主角企鹅妈妈回来后,企鹅爸爸又去捕食。就这样,小企鹅与爸爸妈妈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年。三年中的某一天,几只老鹰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小企鹅,就猛地向它们扑去,一只可怜的小企鹅被老鹰叼走了,其它小企鹅们害怕极了,想:“唉,它再也看不到天和海了!”

这些小企鹅真可怜啊,遇到了天敌,却毫无办法。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为了养育小企鹅,在捕食的时候也被天敌海豹吃了,要是没有这些天敌,该有多好啊!

这部电影也让我学到了关于企鹅的一些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仰望星空观后感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观看了《仰望星空》这部让我期待了很久的人物传记电影,看完之后,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为我懵懂的青春勾上了一笔不一样的色彩。

《仰望星空。》主要以钱学森的一生为主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天才爱国科学家的成长历程,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等称号。

1905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钱学森便想回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不料立即遭到美国政府阻拦,美国军方负责航空导弹研发项目的高级将领更是放言:“钱学森一个人顶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愿把他毙了也不放他回国。”面对这样挑衅的话语,钱学森屈服了吗?不,他没有屈服!而是和他们做起了斗争,在长达五年的软禁与监视后,通过钱学森个人的智慧与中国外交的努力,钱学森终于重新投入中国的怀抱。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铁骨铮铮、处处为人民、为国家着想的爱国科学家,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所以,他做到了,做到了放弃在美国的荣华富贵、做到了软件五年仍不屈服,做到了宁愿回到刚起步、落后的中国。他的这份坚持、这份爱国之情,值得所有的人为他喝彩、为他自豪。

电影里有一个让我不能忘却的镜头:火箭发射以后,从天空掉下来,面对这样一次失败,周围的科学家都很沮丧,这时候,钱学森走过来,脸上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表情微笑,并且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今天,导弹从天上掉下来,那我们就在发射上去。”看到这里时,我开始反思了,平常我们遇到一点小失败、小挫折,就要死不活的、沮丧、颓废,试问有谁能做到像钱学森一样,在失败面前依旧自信、乐观。才能固然重要,而乐观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他做到了乐观面对失败,所以他成功了,我们却还在原地。微笑面对失败,终有一天,必然会成功。面对挫折永不放弃,乐观面对挫折,理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给我带来了很深的震撼与感触,它犹如我生命中最令我终身难忘受益匪浅的课,看似一个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却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的身上,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发扬与传承的品质:爱国、乐观、胸怀大志、坚持、自信……钱学森,我们中国的骄傲,同时,也因为他,让我们学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面对生活,理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纸飞机》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马路边,一个个手中拿着纸飞机,“一二三!”一架架纸飞机放飞了出去。从我的额头上飞过,在风中飞翔,让我的思绪随着它们,飞回了我的童年。

纸飞机飞过了幼儿园的上空。我在教室里看着一本手工大全书,同学们全都围了过来,我打开了第一页,上面就是教如何做纸飞机,我马上拿出了一张纸。按照书上的折法,我一生中第一架纸飞机就出来了。我的同学们也在折,我们一起在教室里让纸飞机飞翔,真神奇呀,一张薄薄的纸居然可以飞。于是,我们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在折纸飞机,和他们那段在一起的时光,充满童真、快乐,渐渐的,我离开了那所学校,因为我六岁了。

纸飞机穿过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学,小学下面正在举行毕业典礼,这次的主题是“放飞梦想,随梦前行”,校长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张纸,让我们在纸上写下心愿,然后再折成纸飞机放飞它,“都多大了,还在折纸飞机。”同学们说道。我什么也没在纸上写,只是把它折成纸飞机,将它放飞,它飞出了窗外,飞出了校门,飞向了远方……

这次纸飞机开始有些往下坠,但还是飞到了初中。课间,同学们依然在学习,让我们的压力都非常大,突然有同学在折纸飞机,反正我也不想在写作业了,也和他一起折,我跑到了教室门口放飞了它,这次纸飞机连窗外都没有飞出,就落下了。原来,我早已经忘了纸飞机的折法。我也忘了小时候第一次和我放飞它们的那些人,什么都不记得了。是啊,纸飞机跟着时光慢慢地消逝,什么也没有留下。当我再折一个时,它飞了,它带着我的那份怀念飞了出去。

纸飞机快飞吧,抛开烦恼自由飞翔,不管未来怎么变化,保留这牵挂,属于我们的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拉贝日记》这部中德合拍的电影来说,我认为它会是一部能够被大多数中国观众认可的电影。虽然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拉贝日记》就应算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它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也给它打上了不可抹去的中国烙印。这样一部从异族角度来观察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能够在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分属不一样阵营——都得到认可,它的态度和历史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作为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战后对纳粹主义的反省和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连起源于旧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操都因为以前被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所采用,而在战后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的象征予以摒弃,法律禁止任何人做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和行纳粹敬礼。而正是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反思战争和历史的权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以前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去应对历史的国家,而这部电影也能够摆脱历史的纠缠去直面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约翰·拉贝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应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追逐。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这一丝光明,不但是爱,而且是大爱。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伴随着时光推移,那种群众梦魇因为没有得到释放,所以并没有消散,一向在巨大的沉默中沉淀。70年后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沉默背后所积攒的怨念。应对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举动,勇敢者会感慨光明的珍贵和自我救赎,怯懦者会哀叹人生的虚无和自我欺骗。但无论如何,那丝光明总是存在的,只看我们如何去选取。

在正常的表达下,战争电影的主题基本都是在努力升华和质询一个民族如何看待某一具体冲突(无论当代还是历史的),以及这一冲突如何随时光的推移对“群众梦魇、习俗或欲望”产生的沉淀作用。对于涉及“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中国电影来说,从已经拍摄过的那几部来看,都没有做到“正常的表达”,因此也就谈不上升华和质询。而这种遗憾是《拉贝日记》所无法弥补的,因为它虽然涉及到了“南京大屠杀”,但电影的主旨还是在讲述一个普通德国人如何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发现人性,升华人性的故事。它虽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但它并没有潜力和资格去升华和质询中国人的群众伤痛。这并不是电影技法的失误,也不是电影立场的失误,而是因为这样的一场巨大灾难和伤痛,虽然有人性的共同之处,但那种痛彻心扉的悲怆和发问,只能由中国人自我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拉贝日记》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普通百姓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都有一种声音,呼唤能有一部既真实反映史实又能为全球观众所理解的电影作品出现,并为此给出了一个参照的榜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被誉为“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倾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拉贝日记》带有传记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细节营造上,通过一些好莱坞式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贝,而是一个有着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点的拉贝。送夫人逃离南京、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这些情节的设置,或悲伤、或戏谑、或幽默,在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增加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拉贝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转换过程,作了巧妙中的铺垫。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贝在日军要摧毁安全区的危急时刻,带领同事站在了日军的枪口前面,影片用这紧张的一幕将拉贝定格为正义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焕然而生。

《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许是篇幅和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的原因,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

《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起更多人对那段悲剧的关注,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但在表现人性真实和反思战争残酷方面,救赎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不同的力量,只是,在目前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以救赎的角度拍摄南京大屠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将罪恶洗涤,等待沉睡良知的苏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帝企鹅日记》,让我受益匪浅。

这是庞大的企鹅群,成千上万只的企鹅组成了一个南极上异常壮丽的风景线。外形肥胖的企鹅不自主地使人感到一种萌萌的感觉。长长的喙呈现出一种灰黄相间的颜色。油黑发亮背部配上雪白的腹部和脖子上的一圈金黄,让人就想上去摸一摸。

到了产蛋的时期了。这个庞大的企鹅群正准备从北部迁徒到南部,可我对此十分不解,北部相对温暖,也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南部都是被冰雪覆盖大平原,终年的气温都十分寒冷。为何企鹅要从北部迁移到南部呢?正当我想向老师发问的时候,电影好像知道了我的心声,接下来就解答了我的疑惑。因为北部的气候不稳定,刚出生的小企鹅承受不了强烈的温差并且北部企鹅的天敌较多;南部的温度虽然寒冷,但气候稳定,小企鹅会慢慢地适应这种温度,在这儿的天敌也少。

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的帝企鹅们终于来到了南部的一个大平原,后面是冰墙,相对减少了寒冷对它们的伤害。接下来,就是交配的过程了。在这个群中,雄性企鹅相对较少,因此也避免不了“横刀夺爱”。有一些雌性企鹅看到那些已经交配成功的,就想去阻挠一下,当然,最后是失败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企鹅宝宝出生的那一个场面,一个小小的头笨拙地从蛋中伸出,高兴地环顾着四周,感受着这个世界。看着自己亲爱的骨肉,企鹅爸爸欣喜若狂地亲吻着可爱的小生命。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出生的时候,父母的感受肯定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在这个生物群中,展现更多的则是一种敦厚、朴实的父爱,帝企鹅爸爸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坚持四个多月不进食,它们在零下50多度的低温下孕育后代,诠释着爱与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