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嫦娥五号发射观后感作文实用20篇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嫦娥三号朝“登月”迈出重要一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嫦娥五号发射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878

作文

30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个合家团圆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许多年的艰辛历程,克服了种种困难,继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着。

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正在以飞跃式的姿态蓬勃发展着,你们看,我们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搭乘着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起飞,冲向那无垠而深邃的太空。这是我国航空和太空实验继“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后的又一次壮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2点04分09秒起飞后,先后完成了和助推器的分离、整流罩剥离、箭器分离、太阳能板成功展开等程序,而在地面的渭南站、太原站、青岛站等监控中心和“远望五号”监测船上,个岗位的人员都紧张有序的循环报告着监测情况——正常。我从动画图像上看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会从我们的头顶经过,我就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希望能够看到“天宫二号”从我头上飞过的英姿。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轨道后,大家又耐心的等待了几分钟,等待着监测数据的最终汇报。过了一会儿,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长张又侠将军做出了这次发射任务的结果——圆满成功!一时间里,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高兴的又笑又跳,这时,就连天上的月亮也越发的明亮了。

“天宫”密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有一个老前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是在2011年9月29日飞入太空的,它曾经还和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过,在2016年3月,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结束了它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从漆黑的夜空一直走到现在繁星遍布的辉煌,中国的航空发展历程从来都是国人的骄傲。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30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了,神舟十一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二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神舟飞船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们能够凯旋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22时04分,伴随着大地的轰鸣声,橘红色的火焰喷涌而出,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拔地而起,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照亮黑暗的夜空。

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都伴随着腾飞的火箭,飞向深邃浩渺的太空。

“飞行正常、遥测正常、跟踪正常、发现目标!”来自不同方向测控站的报告声接连响起。

中秋月,耀乾坤。

中国酒泉,今夜无眠。团圆与飞天,两个在龙的传人心灵深处流淌千年的梦想在这里交汇。天宫二号在中华“神箭”长二F火箭的有力托举下,趁此良辰美景腾空而去,带着中华儿女的期盼,探索太空新奥秘。

数十天后,两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入星辰大海中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将是迄今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任务。

当科技与梦想交融,探索目光愈加深邃……

天宫二号筑梦之旅继往开来。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实现多项突破: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这些将为我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开始了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号重量约为3780公斤, 搭载的月球车重量约140公斤,比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车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齐全。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飞行约5天, 进入100公里环月圆轨道飞行约4天,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椭圆轨道,再飞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慢慢由动力控制软着陆,成功后探测器释放玉兔月球车,开展预定的月面巡视勘察,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一系列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包括着陆器和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它不仅要在月球表面上实施软着陆,并且还要在月球上释放我国首辆“玉兔”月球车, 获取月球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发回数据和图像,再携带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此次探月成功将开启我国航天的新篇章, 中国将是继美俄之后,人类第三个在月球实施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远程遥感通讯控制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成功后, 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地面遥感控制下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搜索范围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此次科学目标包括: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调查、月球内部结构, 携带光学望远镜、测月雷达、紫外相机等设备在月球开展科学实验,观测宇宙和回望地球,考察日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三号将刷新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几项“首次”,包括首次把“望远镜”架到月球上、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用雷达对月球进行两个深度上的精细探测。 如果嫦娥三号月球探测获得圆满成功,这为进一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刻,有多少人欢呼雀跃,又有多少人喜极而泣。为了这一刻,有多少航天人通宵达旦,潜心攻关,历史会记住戈壁大漠深处的日与夜;又有多少人筚路蓝缕,“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甘洒热血。向航天人致敬!

月到中秋分外明,最是一年好时节。在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可谓喜上加喜,闪耀其中的主题词显然是“圆梦”,这是对民族情感的“加持”,也是书写家国梦的浓厚一笔。自此,仰望浩渺太空,我们多了一份牵挂。

我们之所以关心天宫二号,是因为这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成功,值得大书特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二号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算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过渡——如果不发射天宫二号,建设空间站就无从谈起,而没有空间站,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宏大抱负将难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荣伟说,五院508所肩负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先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着陆缓冲、静压开伞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电传爆弹盖开伞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目前国内回收质量最大、着陆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一套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

他说,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降落伞系统是飞船返回阶段的重要气动力减速装置,它可以将进入大气层的飞船返回舱从高铁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统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是目前我国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其中主伞1200平方米,能铺满一个足球场。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经过与空气的“软”摩擦之后,飞船返回舱进入着陆缓冲环节,这最后一步是硬碰硬的撞击。为了让飞船在“落脚”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员良好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嫦娥三号朝“登月”迈出重要一步。

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探月工程的主任务,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据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三号工程有三大目标,一是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嫦娥三号任务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二是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三是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目前全世界仅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任务若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28秒,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之后,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这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在轨试验和科学实验。

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3]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两天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驻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生活30天,为建设空间站、实现太空长期驻留奠定基础。

又一“高大上”的“大国神器”直上九天揽月,在太空中写下中国名字。此次太空飞行将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新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未来,神舟家族成员注定将源源不断进入太空,一步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点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顺利将我国两名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送入太空。这是我国实施的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此前,天宫二号已于9月15日夜成功发射,目前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神舟飞船家族的第11位成员,它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为了满足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安全性、可靠性,验证未来的航天技术,飞船在原有基础上对三个方面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一是调整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的布局方案;二是新增配置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三是升级改造了交会测量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看新闻得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将于本月15日22时0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继续进行状态检查和确认。目前,天宫二号状态正常,并与其搭载的空间应用系统协同良好。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4年来,书写了无数辉煌!从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14年间,已经成功发射10搜飞船和一个目标飞行器,成功将10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圆了中国“九天揽月的”的前面梦想。有鉴于此,某微博针对这一信息提出了关于“你对即将发射升空的天宫二号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航天人有哪些寄语?一起来说说吧”的微话题,随后众多网民纷纷发表了各自高见,我在内心中也期盼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表赞美航天精神,寄语天宫二号!

航天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死为发展祖国航天事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学习的楷模!

祝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早日建成我国太空实验室,天体物理、航天医学、生物学、天文学、材料科学、工艺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实验取得丰硕成果,为人类发明创造更多的新物质、新技术、新材料等惠及人类有尊严的过好日子!

中国航天人万岁,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5日22点04分,天宫二号(TG-2)空间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将进入距离海平面约384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LEO)。由于2011年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是短期运行,仅用于验证在轨关键技术,如对接技术、在轨实验、宇航员生存等,因此天宫二号才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也就是说,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将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地可开展系统性在轨飞行与太空实验,而下一步将是在我国宇航员运往该实验室。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领域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也是我国当代航天人凝聚合力带来的丰硕成果之一。在2016年4月24日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并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对国家和航天的关系作出了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我国航天事业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安全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辉煌,要实现伟大复兴,则必然需要把握战略制高点。航天是我国少有的能与欧美强国相提并论的尖端科技领域之一,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我国将在宇宙空间进一步前进探索。这是科技力量的体现,是团结协作的彰显,是主权维护的保障。看似仅是一项科学实验与工程建设,但其产业带动效应将是巨大的,产业链之长将深入至社会各个环节,其相关技术的转化,也将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军用则增强国防实力,民用则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怀有危机意识,世界强国的航天科技力量仍在快速发展,美国除了老牌航天企业不断创新之外,私营企业也将在短期内具备一个国家应有的航天能力。欧洲通过多个航天强国的力量整合,具备了外太空的星球探索能力,就连印度也在短期内实现了火星探索与一定的战略威慑能力。正所谓居安思危,必须承认我们仍有差距和不足,需要从各个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力。

“中国梦,航天梦”,真正的航天人都会有一颗事业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样的人和不断开拓的精神。当前的“天宫二号”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未来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二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全程直播,据中国之声报道,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央台的一名热心听众,我对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进行了认真收听,我认为“神十”成功飞天再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更标志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由此我想到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一个个令世 界瞩目的成就,心中无比自豪,从1999年开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中国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航天之路。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说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我认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发展思路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小步快跑、先无人后载人的模式,安全、稳妥,尊重规律,必将引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是我国国力强盛的标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在当代得到完全的实现。

我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让祖国更富强,再次对“神十”升空表示祝贺,祝航天英雄们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平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2F遥十一火箭。本次任务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2F遥十一火箭。本次任务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按照预定程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塔架点火起飞,顺利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肩负我国探月工程落月重任

今天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计划,“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并在月面工作一年,同时“玉兔”号月球车也将开始长达3个月的月球巡视勘察之旅。

“嫦娥三号”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这一过程中,它将创造并实现登月史上多个“首次”:在国际上,这是第一个在首次月面着陆中又同步实现巡视探测的任务;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及巡视探测;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并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在国际上对月面开展多种科学探测等。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总体规划,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属人类探月三阶段中的“探”、“绕”、“落”、“回”三个步骤实施,分别实现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采样返回等目标。“嫦娥三号”便是探月工程“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发射环境:气象预报误差不超1℃

在为“嫦娥三号”奔月的众多准备中,气象条件也被精细研究考量。据媒体报道,针对西昌地区高空风和寒潮降温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发射中心组织专家和岗位人员对40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对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风进行精确预测,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把数值预报从5公里范围缩短到3公里,气温预报误差不超过1℃,极大提高了预报精细化程度,为探测器创造最好的奔月条件、最佳的落月轨道。

据了解,“嫦娥三号”发射期间,发射场天气晴好,无雷电、无降水,地面风力和高空风也满足发射要求。

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正搭乘着长三乙奔向月球,其穿行空间的“天气”亦十分平静。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今明天太阳活动水平低,爆发M级耀斑的可能性不大;2日可能出现短时地磁活跃,3日地磁活动平静到微扰;未来三天,电离层天气平静。

漫步月球不是轻松活儿

待到达此次任务的目的地——月球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以及“玉兔号”月球车还将迎来各式新的挑战。

“嫦娥三号”月球车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工程,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前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

对于最为关键的“落月”这一环节来说,就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平稳着陆,其次是月球车适应月球表面地形,第三是月球车必须能够抵御温差高达300℃以上的严寒酷暑。

据悉,“嫦娥三号”若成功落月,将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前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中国是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