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优秀20篇)

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3409

作文

1000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2月8日,从央视辞职的著名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关于霾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全国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

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这部时长一小时四十三分钟的纪录片,我感触颇多:

一、国人的环保意识。我曾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伙子在喝完饮料后,明明垃圾桶就在他的不远处,可是他就是随手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路过的行人也没有一个把那饮料瓶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我这里举例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小的却极其真实的例子。在这部片子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为了省钱乱排污,而环保部门置之不理或有心无力的举措-----再和美国对比一下,美国虽然用了100年的时间才改善了生活,而我们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用10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虽然发展了,国人的环保意识却没有一起跟上来。大部分国人的环保意识远远不及美国人甚至日本人。

二、国人对雾霾的意识。片子中指出在北京一年的雾霾天数达到了175天。在我们居住的被形容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这样一个所有人印象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城市一年中的雾霾天数居然达到了200天以上——这意味着杭州居民也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数是生活在雾霾天中,呼吸着混合这各种毒素的复杂的空气。看到这里时,我非常吃惊。再以英国为例:英国曾被称为雾都。在1950年的大烟雾事件中,英国伦敦死了很多人。之后英国人逐渐开始用石油和天然气来代替煤炭。一定要使用的煤炭,则开始洗煤等等。这些措施让英国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有很多措施需要国家、需要政府去实施。但作为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柴静的这部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关注雾霾。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鉴史问廉》八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鉴史问廉》这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8集纪录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廉政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愿意自觉的向着清官、好官的目标前进。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鉴史问廉观后感(1)

央视大型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通过拍摄跨度几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过一个个生动警醒的故事,展示在历史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观:“廉则兴,贪则衰”。

《鉴史问廉》第八集《千秋之评》通过讲述保存在史书中的清官和贪官的典型故事,探寻中国廉政文化背后的历史逻辑,并探求中华文明战胜一次次危机而不断浴火重生的历史文化密码。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我们一直在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位村支书,一个街道办的主,一位厂长,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中国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虔诚感和敬畏感,历史有终极审判的功能。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能够对人间是非做出公正的终极审判,使善恶最终各得其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千秋盛代,中华五千年文化中,记载了太多清官和贪官的故事。这些故事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学习的典范和引以为戒的典型,我们需要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历史逻辑,更要提醒现在的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为官,执政为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就要把反腐当为责任,让清官成为新常态。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在河南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个责任”巡回宣讲中谈到:“反腐新常态包括“从严趋紧”、“高压威慑”、“长常持久”三个特征。”相信在我省这种高压反腐的力度下,清官会越来越多,他们以自身丰盈的精神境界、百毒不侵的清廉体魄带给国家更多的希望,成为政治生态的一种新常态。

鉴史问廉观后感(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 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事变91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__年前的昨天,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值得我们悲愤的日子。__年前的夜里,日本借口柳条沟事件,炮轰北大营,彻底撕毁了”邻友和平“的假面。__年前的今天,东北军在”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下不战自退,日军轻易拿下沈阳城……从那一天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拿起枪,扛起炮,开始保卫自己的家园。人们总说抗战八年,可是抗战共经历了十四年!

同样的今天,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不能知道,曾有这样的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这首歌就是曾经在大江南北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松花江上》。但现在只有老人们还能偶尔唱上一唱。

”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间,我们已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叹。不止是”旅顺大屠杀“,不止是”平顶山惨案“,不止是”南京大屠杀“……不知还有多少个万人坑堆叠着同胞的白骨,不知还有多少土地浸透过亲人的鲜血。

几年前,日本政府审定通过了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书中将”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称为”只不过是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并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美化成”进入“,将”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南京事件“,将实施奴化教育和疯狂掠夺资源的行为说成是”促进中国发展“……日本首相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在我们眼中已不足为怪,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的”沈阳冲馆事件“却很少为国人所知。短暂而激烈的争吵、批驳过后,只剩下日本法庭上寥寥数名败诉的控诉者的背影。

_年前,我们在军事法庭上对日本战犯实施宽大处理,不是因为我们懦弱,是因为我们生在一个伟大而宽容的民族,我们希望和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和睦相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_年,日本竟然明目张胆地霸占钓鱼群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八十一年,在中国政府屡次友好的警告下,日本竟开始公然声称:”要彻底消除中国的反日情绪,必须先删除中国历史教科书内的抗日战争史!“继而更是叫嚣着要”改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方式。

所幸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_周年纪念日前后,中国大地上有上百座城市拉响警笛,提醒我们毋忘国耻。我们纪念这个日子,是因为那一段历史留给世界的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我们要以史为鉴。我们说,我们的民族曾经辉煌,曾经跌倒,并终将辉煌。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站在这里,我倡议:在升旗时对国旗行注目礼,开口唱国歌,在整个升旗仪式中保持严肃。我们应当关注自己的国家,了解她,并学习热爱她;然后我们格物致知,自强不息,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纪录片《南京》观后感的作文3000字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它被称作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它是外国人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它一经上映,就在国际上应起轰动——这就是纪录片《南京》。

美国导演古登泰格和史度曼拍摄的《南京》,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德国医生、美国女教师、传教士等几名外国人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建立避难所拯救南京市民的故事。该片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以及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看罢影片,确实感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1937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虽然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的胜利,许多官兵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国民党政府的示弱,使得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猖狂,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影片中,当年的几名幸存者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绝人寰”的经历。一位幸存者讲述当时自己只有9岁,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日本兵杀死,而他还没有断奶的小弟弟也被日本兵扔到一边,而年幼无知的小弟弟全然不知母亲已经去世,扔爬过遍野横尸,天真地想让母亲为其哺乳;一位有着当年惨痛经历的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腿上被炸弹炸伤的痕迹;更多的幸存者,声泪并下的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凌辱的少女等一系列我们无法想象的灭绝人性的做法……

纪录片中最珍贵的资料是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 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录影带,而这些录影资料也是当事者冒了巨大风险保留下来的,它被层层包裹着,才通过了日本人的检查带到美国。那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资料,片中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残忍行径,他们折磨伤者,一刀砍断被俘者的头颅,被烧焦的伤者发出凄惨的声音……

看到这里,我没有流泪,我心情复杂,哭不出来,好像泪水被愤怒挡住了,郁积在心中。看着那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发生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我的心里在流血,我感觉到气愤,也感觉到了屈辱。我堂堂中国,地大物博,却被一个小小的日本凌辱,这更是证明了小学就学到的一个道理:“国家弱小,就会遭到欺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我们青年人,担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重温历史那段血泪与苦难,面对着一幅幅血淋淋的照片,那耻辱的1937年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那粘着鲜血的刺刀,那万人坑里冤死的灵魂,那日本兵们的凶残恶行,也将永远凝集在我的脑中。同时,也更加激发我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工作。遥想多年以后,我们的国家壮大美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与国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2840 字

+ 加入清单

平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1931年,平山籍的栗再温、于光汉等革命先辈,回到家乡创建党组织,组建游击队。自此,中国共产党就在平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点燃了民族救亡的火种,吹响了平山人民救国图存的号角,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永远值得铭记的光辉历史。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平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英勇战斗和牺牲的大型纪录片平山记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文艺的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又一成果,对于凝聚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录片《平山记忆》以开阔的视野,以深刻的历史观、价值观,以朴实凝重并带有鲜明地域特点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鲜活人物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平山儿女“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的英雄豪迈和仁厚实在的人格品质。最难能可贵的是,该片没有就平山说平山,而是把平山和中国革命大的背景形势联系起来,使作品具有了史诗般的品貌。通过作品,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地方的革命史,而是太行老区的杰出代表,人民抗战的生动典范,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透过作品,感悟那段历史,冥思良久,有几点体会,分享观众。

老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平山,作为太行山老区的杰出代表,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中国北方革命斗争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平山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可靠后方。从纪录片《平山记忆》我们可以看到,在抗战八年时间里,平山县累计缴纳救国公粮4533万公斤、军鞋57万双、军衣30万套、军被1440万床。“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感人至深的歌谣,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的革命老区,为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使得我们的党和军队能够长期坚持斗争,并最终取得民族的独立;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革命老区,才缔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基石。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以平山为杰出代表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永放光芒;以平山为代表的革命老区精神,必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抗战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这一章中,平山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和著名的“抗日模范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纪录片《平山记忆》可以看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平山县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机关在平山度过三年零两个月,平山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补充基地。这里涌现出平山团、回舍大枪班、“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一批先进典型,栗政通、韩增丰等5000多名平山好男儿为国捐躯。平山的烈士人数位居河北省首位,走遍平山每一个乡镇,到处都有烈士的坟茔,到处都有英雄的壮歌。不仅如此,平山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14700多名无辜平民被屠杀,大量房屋财产被烧毁。“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面对残忍的日寇,平山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越来越多的平山子弟拿起武器,奔赴前线,杀敌报国,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心。平山人民的行动和精神,为全国抗战树立了典范。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当前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依然葆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缩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建设新中国,纪录片《平山记忆》中一幕幕饱含血泪的讲述,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一个个年轻而悲壮的牺牲,不仅是平山革命斗争的真实再现,更是中国革命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平山为中央指挥大决战、筹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坚定后方,成为中国革命名副其实的“心脏”。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迎接胜利的落脚点,又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出发点。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颁布了《土地法大纲》、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勾勒出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进京赶考的新征程。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平山记忆,不仅仅是平山人的记忆,更是中国革命的记忆、中华民族的记忆。正如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说的那样,“平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梳理平山的革命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平山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革命历史,而是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在这里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依然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更大胜利的精神支撑。

生动教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山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纪录片《平山记忆》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经过战争锻炼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从栗政通烈士给妹妹书信中的这段朴实而又感人的语言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位革命者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始终涤荡我们心灵的精神力量。不仅是栗政通,该片中的每一个故事,不论是“一世空有影,九泉不留芳”的封奇书,抑或是为掩护晋察冀日报社壮烈牺牲的12岁少年英雄阎富华,为八路军捐粮4.8万公斤的开明绅士齐学韵,每个人身上都表现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即使到了和平年代,为了修建岗南水库,治理海河水患,平山100个村子10万人再次作出巨大牺牲,从稻麦两熟的滹沱河畔搬到高岗旱岭之上,彰显了平山人民“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更让我们透过平山人民领悟到了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赋予我们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力量;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让中华儿女挺起坚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平山记忆是一段铁和血的记忆,镌刻在太行山上,流淌在中华儿女沸腾的血液中。这段记忆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一片片激荡的浪花,更是一圈圈饱经沧桑的年轮,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奔赴国难的豪气,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和壮烈,看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被实践印证的真理。这段记忆将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不同于平常的授课方式,平时我们上课会觉得枯燥,而开学第一课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现身的说法。节目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育是什么?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尤其是刚刚过完寒假的我们,如果没有开学第一课的节目,想必要花很长段时间才能回归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的主题是“”,经过了20_年的疫情后,我的内心沉重许久,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担当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党和国家直都关心和重视我们的健康发展,尽管我们年纪还小,但我们就像是希望之苗,不断的接受教育的浇灌,茁壮成长。

开学第一课不是说看完就过了,之所要观看这个节目,是因为要从小培养我们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的同学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仅仅只是把上学当做父母交代的任务,如果是这样的想法,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接过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

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揣梦想,并且要为之付出努力,只有不断的奋斗,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才可以报答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春到人间草木知。在大家喜迎春光之际,高考已经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近。迎接高考,就在现在,高三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时针在不停地转动,岁月在无声地流淌。转眼间我们又走到了这个日子,距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这剩下的一百天,就像是酒精瓶中没有燃尽的很有限的一点点酒精。你所面对的选择就是让它继续燃烧,还是慢慢挥发。燃烧虽然会痛,但却光荣;挥发会很轻松,却也平庸。不要说:“区区一百天,荒废了也不足惜。”也不要说“短短一百天,奋斗了也于事无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百天的放任,可以让猛虎沦为山羊;一百天的振翅,也可以让燕雀成为凤凰。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高考也是一场竞争,竞争很无情,它不会同情弱者;竞争也很公平,它只接受强者。没有人想做惊涛骇浪下的沉舟,没有人愿是花红柳绿后的病树。所以我们要与千帆竞渡,我们要与万木争春!

同学们,在过去的岁月,或许我们徘徊过,迷茫过;或许,我们,奋斗过,失败过;但命运不属于未来,它只属于现在。过去的我们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将改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学们,我们都有有属于自己的梦,都有自己执着的路。梦是一步步实现的,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一步步是踏实勤奋的一步步,它承载着希望,等待着辉煌!我希望你们在这最关键的100天里,明确目标,增强信心,虚心求教,刻苦学习,科学安排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用智慧赢得胜利,大家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学校!

春风得意马蹄疾,最是金榜题名时。同学们,发奋吧!努力吧!一百天的汗水挥洒将饱满六月收获的果实;一百天的拼搏苦战将嘹亮六月归航的凯歌。我们要让青春燃烧,让生命闪亮,让我们共同挥洒汗水,斗志昂扬,奋战百天。让我们一起倾注热情,决战高考,创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受到了震撼和教育,看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

网友“王大玲”:

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专题纪录片,能真正触动人。这样的东西就要多些,正风气,明纪律,警世人!

网友“河水青青”:

专题片对案例的点评分析,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让广大百姓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反腐“永远在路上”。

网友“冷眼看鸡虫”:

刚看前两集,就感觉其教育意义和警示意义不同凡响,令人震撼。来自中央高层的反腐声音振聋发聩,一个个活生生的腐败分子堕落案例令人警醒。此片足以看出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让人民相信我们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绝不是空话。永远在路上,让人民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

网友“我是风向标”:

作风建设抓得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专题片中,中国共产党勇于公开“家丑”,表现了一种巨大的自我修正的勇气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创办的初衷在于指导教育全国中小学生,随着每年的播出以及节目主题带来的影响,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更加深远,让人感触颇深。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个学年的开学季,也意味着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今年是,所以这期的《开学第一课》让观看过的我们,内心甚是感慨万千。回首中国共产党这年的风风雨雨,不禁感叹与敬佩党的伟大和坚强,倘若没有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就不会存在,我们也就不会有机会生存在如今这个幸福的时代。

所以,观看这期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为了往后的生活和未来更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丝绸之路,绵延数万公里,横贯亚细亚腹地。它曾将一个个璀璨的文明相连,让各色面孔彼此微笑、各种语言相互交谈。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古老的丝路似乎早已遥不可及。它的繁荣,抑或是它的荒芜,一切的描述,都只存在于古老书本的字里行间。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这一切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谜。

“一带一路”并非只是一把钥匙,而是“‘一串’共同发展的钥匙”,完全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接,提供不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合作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八事变91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__年9月18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在今天却无法轻松的享受这样的美景,感受大自然这优美的风光。那是因为__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沈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有日本三个那么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只有三天,三天哪,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__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微风依旧轻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海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就在我们第二节课开始,也就是10点整,我们全市将再次拉响当年的警笛,这警笛声将长达15分钟,它不仅是让我们对在77年前遭受蹂躏的中国同胞进行哀悼,也是警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它同时还是告戒我们有空中袭击,请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虽然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很少或者几乎听不到这种防空警笛,但做为龙的传人,我们要记住这警笛,要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和生活意义。

同学们,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将化作为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每个龙的传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我们将牢记这一天,让我们在警笛拉响前再次振臂高呼: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我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中国战疫录》最新观后感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距离上次2003年非典仅过去17年,刚好降临在春节之际。

我们在过年,而另一群人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反思?如果疫情无法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嘴吃野味会有这等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乱跑。武汉小可爱,不要害怕,有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多医护人员已经放弃了和家人团园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致敬最美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6月17日凌晨,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在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灾害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__年,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不忘初心,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工作待遇,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回到家乡百色工作。工作一年多后,黄文秀同志主动向组织申请,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当驻村第一书记,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她对驻村工作全力投入,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对使得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她不畏艰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入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要从两个方面抓起。首先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宝贵精神,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后,在最宝贵的年纪和发展阶段,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生活的机会,选择自愿回到家乡工作,体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的宗旨,反映出共产党员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根本特征,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榜样和认真学习的对象;其次是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她深入基层,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带领全村百姓努力脱贫,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敢闯敢拼、担当有为的干劲,以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和推崇。

此次学习,既是一次历史的回望、初心的重温,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党性的检视。读懂了黄文秀同志,就会深深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大家表示,我们所负责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少年的你》观后感及影评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你和我一样,会不经意地看一下评分。最近一部影片以“豆瓣8.7”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该片就是于年10月25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___、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主演 。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

并没看过小说,我只是单纯的被网络高分所吸引,有点不敢相信的我又去核实了一遍,嗯,豆瓣评分8.6分,那是相当的高了。如此高评分,不去观看实属可惜,于是乎你心动化作行动。

影片一开始出来的便是本片主角___ 饰演的陈念,以她的青春成长记忆为我们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涉及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乐思资大叔我看过一些,这部影片同样也涉及该题材。电影的前半段情节紧凑,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事件的起因、经过,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完前面一大段,我是服气的,简明扼要,把我们带入到了活生生的校园欺凌之中。生活远比电影更残酷,影片中的欺凌场景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对于校园欺凌问题,首先就是该正视它。

影片后半段乐思资大叔我就有点看“累”了,以下为个人的吹毛求疵,纯属娱乐。

一、情节节奏感觉不太对,有点“慢”,而在一些关键点又把握不好,剪辑得突兀,比如欺凌者突然得求饶。what?还没发力呢,你就倒下了?

二、想展现的内容线有点多。前面主要讲述欺凌事件,嗯,挺好的,后面感觉其实是讲爱情故事,再后面又似乎是犯罪推理悬疑……感觉就是线很多,处理得好就是艺术,处理不好就会给人感觉看得累。与其每条线雨露均沾,不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个人觉得这不是纯粹的社会题材片,也不是爱情片,更不是悬疑片,可能我看晕了吧。

三、片中其实还有个人物我认为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欺凌团伙里的跟班,这种角色就是害怕被欺负而被动地加入团伙中的。观看前,原以为会将这种人物与主角面对欺凌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态度来进行个对比,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结果是这个跟班她真的只是个跟班,没有伏笔,而主角最后却输了,输得很彻底很无奈,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刻,在毛概课堂上老师带领咱们群众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影间录像以必须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这让它像一部纪录片。在那里咱们能够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样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毛泽东生命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在看这部电影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生命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身为全军统帅,他生命不曾发过一枪,最终竟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这种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也是我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当咱们观看《走进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大诗人、书法家天地,去细细品味感受,咱们会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他老人家无比的崇敬之情。

在硝烟和炮火弥漫的背后,也有更大的真实:“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就应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贴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更能让人理解。

此外,影片还披露了主席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比较,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义、关心人民性命感全的真实写照。种种此类亲切、朴素而自然的画面使得伟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性化。这是《走近毛泽东》在材料筛选上独具匠心之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影片不仅仅是回忆,不仅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在片中多处表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智慧。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因此他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他本人乃至全党的行动宗旨,他也因此会对不能接触人民群众,调查时要戴口罩表现出无奈和孤独,他也才会作出“水中能够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的生动比喻。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因此在“一边倒”时期对苏联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果然拒绝。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盖棺定论之时,以七分功劳三分过失评介毛泽东,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过分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咱们这天愉悦生活!

看完片子后,咱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个性在那四句让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后,一片灯火辉煌下,人们看到的是尽管毛泽东走了,但他的目标与理想在被他的接班人一代一代地在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看这部片时,它已经红火一阵,评价9.4。起初看时心态摆得不正,对于被众人传呼其神的东西,难免会抱有过多期待,用批判的眼睛审视它,看这盛名之下是否有难副之处。但随着进度条推进,镜头在木器、铜器、漆器、钟表组的人和事间不断切换,那种硬要评个好坏的小儿心态便羞答答藏了起来。不管是为了庆祝九十周年庆还是招揽人员需要,或是给大众普及些文物常识,或是职业宣传,这部片已真正做到全面兼顾,且不失格不掉品,既没有用力过猛硬要灌输些什么,也不像以往纪录片那样沉闷严肃。总的评价:叙事逻辑稍有混乱,但胜在内容角度新颖别致,画面宜人,观赏舒适度高。一部纪录片该有的客观、科学、普及品质都不缺,有意无意输出的价值观也不让人反感,9分以上实至名归。

如果让我给这部片标记一些关键词的话,应该是联结、短暂、隔绝和矛盾。

一、【联结】

这部片里,瓷器组的纪东歌在故宫骑单车的镜头是被点赞最多的。纪很符合大众眼里学艺术的古典女生的形象,面容淡然,气质超脱,笑起来有点现世安好的感觉。她穿线衫长裙在偌大的故宫里骑车的画面,一截图就是一张妥妥的宣传照,当时旁白说“”在她之前是溥仪在骑车。这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好像透过纪看到了小小的溥仪在旁边玩耍,过和现实有一瞬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用旁白和画面调动观众想象的手法,能够促使观众目光在过与现在之间往返,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比现实所见丰富,视野延展向更深更远处,会有眼界大开的满足感。导演叶君在很多处用了这种方式,如他们走的路,就是当年妃子冷宫的地方,他们喂过的猫,可能就是当年御猫的子孙,还有说要啥头的时候,就是一场古今对话,一场现代匠人嬉笑古代匠人偷懒的日常对话。现在人常说活在当下,每时每刻关注现在,通过片子突然贯穿古今,目光在古今间往返,视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清新的原因之一。促使我想象,回味,可以说这几个镜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观后最常回忆起来的。

一人一生不能修几件东西,尤其是他们修的是记忆时间的钟表。当时看到这,看到温和瘦削的王师傅静静修钟表的样子,便有些人如沧海一粟的感慨。王师傅长的就是我想象中的钟表师傅样子,温和少话严肃,那么多人喜欢他,应该就是他匠人气质非常浓的缘故。用一个十年来描摹一副画,我看到这时,有些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一个人能有几年啊,都耗在这上面有没有意义?我写这片文时,刚刚问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每天办案有没有意义,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意义,他说有时候人都要骗骗自己吧。这并没有根治我的迷茫,但这是在我迷茫时自我催眠的安眠药,意义什么的无所谓了。

看片时我会觉得时间很缓慢,对于观者如此对着他们更是如此。屈峰出观展时,就好像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她说进来的人都不适应,一天都在这上面好着,太静了。故宫仿佛是一个桃花源,与世隔绝进出就是一个世界。这门手艺是与过对话,即使用先进科技也没有改变他的本质,师徒值,原料,手工歌丝这样传承方式,与工业社会是流水作业是格格不入的。

说缺乏匠人精神,推崇起来,但匠人并不是终极目标,普通人都有跳脱格局的臆想,更不用说中央美院学艺术的学子,他们的抱负更是灼灼,最小干预,做旧如旧时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他们不能通过这份职责发挥自己创新的空间,或多或少会有遗憾吧。一个人自己标签的东西。

第一集里他说我们这些人的指甲里有泥巴,修铜器的有绿锈,笑得呵呵。陶渊明在数千年前说洞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部片为我们来了口子,让我们一窥故宫里这些匠人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这个职业身上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为了和平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天网追逃》将于今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

本集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追逃追赃列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天网行动和发布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反腐败的决心,对外逃人员形成了强烈的震慑。

通过剖析王国强、李华波案件,介绍程慕阳在加拿大的生活变化和乔建军、赵世兰在美国被提起公诉等案例,反映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片中通过讲述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对“裸官”的监督管理,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向境外转移赃款等举措,在国内建立起防逃机制,把人看紧,把门关死,向腐败分子释放出断其后路的强烈信号,警示外逃者迷途知返、投案自首,震慑企图外逃的人断了念头、放弃侥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为您讲述那一幕幕鲜为人知的故事。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将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更多军工记忆观后感作文推荐: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3.观军工记忆有感

4.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5.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6.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7.军工记忆1观后感

8.观后感

9.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新世界》观后感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谍战剧,但里面确实又特务成群;算传奇剧,好像又差那么点味道。编剧、导演徐兵上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6年前自己出任电视剧《红色》的编剧时。如今,同样的话又被重提了一遍。13日晚,徐兵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电视剧《新世界》在东方卫视开播。开播前,他跟记者详解了自己从剧本创作到演员确定的种.种幕后,在既是盘点、又是自荐这部大剧时徐兵用了四个词来概括:干脆、刺激、忧伤和渴望。

想呈现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挣扎

在徐兵看来,自己算是有点“老派”的。“我是从电视台(最火)年代过来的人。在电视台时他们都说我‘文艺’,但在那个环境这不是一个好评价。”不好定位,这其实也是徐兵作品一贯的“窘境”、特色。“《红色》就是,是谍战戏还是什么戏?不好定位。这次《新世界》也是,是年代戏还是传奇戏,还是谍战剧?好像都不是。”

徐兵说,自己也想过,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自己的创作出发点都是一些人和特定时间、环境的冲突。“而不是找案例,比如要解放了,某一个群体要怎么怎么样。”

干脆、刺激、忧伤和渴望,徐兵用了这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将开播的《新世界》。“干脆和刺激是一回事。”徐兵说的干脆在记者看来也可以理解为干净,“我们整个戏的发生地就在北京的胡同里。虽然是在那个年代,但没有租界,没有百乐门舞厅、舞女什么的。它就很干脆。”

忧伤、渴望,徐兵解释说,《新世界》讲述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前22天里发生的事,“新世界”要来了,但不是通过战火洗礼而来的,所以它会有渴望。同时,剧中的大哥、老二、三弟一直秉承的老的世界的规则行不通了。“咋活呢?小人物不知道怎么活,所以我们没有从英雄角度去俯视,去告诉你要怎么样,而是讲述、呈现小人物自己的挣扎。”

力挺尹昉、感谢张鲁一

22天里发生的事拍了70集,可能很多观众都好奇故事、情节是如何进行时间分配的。对此,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徐兵透露,这方面自己既没有考虑过“倒计时”,也没有刻意去算过剧中“一天”是多少集。

一切都是跟自己想讲的故事来。这甚至可以反映到徐兵日常的剧本创作中,“我有十年没跟任何一家影视公司签委托创作协议。就是因为我只想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废了就算了,写好了就去找合作,我创作也没有大纲、没有分集。”徐兵说,所以自己创作是非常快乐的,“我只保证这个人物好看、戏好看。有压力也是拍的时候有压力,毕竟1000多人要协调。所以,可以说我是不喜欢拍戏,不喜欢现场的。”

有意思的是,徐兵同时提到,自己写剧本时根本没有想哪个角色谁演,但“尹昉是我坚决要挺的(演员)。”

都知道,《新世界》讲述的是金海(孙红雷饰)、铁林(张鲁一饰)和徐天(尹昉饰)组成的“北平三兄弟”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大背景下,作为小人物寻求生路的同时见证历史变革的故事,但三弟徐天其实是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要尹昉来演是我一意孤行,最后资方也同意了的结果。”徐兵说,自己这样坚持只因为“徐天需要一个新面孔,如果是大家都认识的一线明星,大家可能会认为他就是那个明星,而不是‘徐天’。”在徐兵看来,尹昉可能有些单纯,这在表演上不是好事,但是对剧中人物气质来说是好事。

至于剧中其他两位“哥哥”,徐兵表示孙红雷不用多说,《新世界》里他的戏可以对标《潜伏》。他特别感谢的是张鲁一。“铁林这个角色可以说很怂,在观众那里肯定不讨喜,成名的演员谁会演这个角色啊?”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鲁一饰演的铁林还是一个宠妻狂魔。

现挖了一条河和新建了一座“监狱”

当然,徐兵还力荐了剧中的置景。首先就是精细还原了老北京城的胡同,这部分搭景占地达到400亩,有十几条街。第一集中大家看到的尹昉饰演的徐天和___饰演的贾小朵互动的河边,徐兵也专门爆料说:“那条河都是我们(剧组)现挖的,然后把河里灌满水,河面结冰后怕融化,还买了200多床棉被把河盖上了。”

此外,剧组还专门建了一个用于取景的监狱,占地近3000平方米。徐兵说,“这个‘监狱’也成了现在全国最大的专门用来拍戏的‘监狱’场景,我们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戏都是在这里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