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经典20篇)

导语: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2806

作文

1000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221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不一样的民风民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篇1:江西民族风俗作文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篇2:谈谈新年风俗作文

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 腊月二十四 的扫尘开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节结束。 腊月二十四 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篇3:新年风俗作文

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篇4: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族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 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

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 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 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

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 的是

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的时候,他为了检阅自己的军营,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民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立夏拼蛋……我最喜欢的就是立夏拼蛋了。

立夏那天,我邀请我的小伙伴来我家拼蛋。开始拼蛋了,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蛋,说:“谁的蛋活到最后,谁就是蛋王!”首先,我与姚沛宇拼,我们俩蛋头对蛋头,谁也不让谁,相互拼了起来。我们刚拼了不久,就听见了“咔嚓”的声音,有一个蛋碎了!我一惊,连忙察看自己的蛋,谢天谢地,我的蛋没碎。原来是姚沛宇一不小心把空的那头与我的尖的那头碰撞了!我们见了,一直笑个不停。他咬咬牙说:“再来!”这次,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可他的力气没我大,所以他被我战胜了!剩下肖瑜萱了,别看她是女孩子,可是不好对付的。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天衣无缝的好计划。我先用空的那头与她拼,不一会儿就碎了,我暗自想:这下你完了,你的尖头已经受到了损伤,呆会儿我用完好无损好的尖头与你斗,蛋王非我莫属了!于是,我用力一擦蛋头,又猛地一吹,给我的蛋增加力量。开始拼了,她的蛋受到了损伤,加上她力气没我大,所以被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大声地宣布:“比赛结束,孙亦泽是蛋王!现在大家开始吃蛋。”我们吃着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拼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用智慧才能取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那就让我介绍我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大年初一,我来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床,吃完早饭,就准备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妈妈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准备上外公家去。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鞭炮声一直在我的耳畔响起,我的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进门我们两兄妹就连忙说:新年好!”外公一听到这三个字,就高兴地摸了摸我们的头。接着外公就去烧饭了,我们也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不一会儿中饭就烧好了,我们吃完饭后,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想着今天的春晚会有什么节目。到家后我们立刻打开了电视。今年春晚的内容可丰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术。还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这时妈妈和外婆把年夜饭端到了桌子上,有鸡肉、牛排、鸭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后,我一个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菜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过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俗节日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或新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格外喜庆。商场里人上人海。人们在忙着购买年货呢,非常热闹。妈妈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爸爸在贴着红红的对联,祝福着来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到了晚上,就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空中就会出现五彩缤纷的烟花,美丽极了。大人小孩们的脸色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水果,磕着瓜子,一起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观看到精彩的小品部分,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中秋节也是我喜欢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听老人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们在自家庭院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着月,全家人其乐融融。

元宵节我也很喜欢,春节刚过不久,就迎来了又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 ,人们在跟春节一样,也在放烟花,还准备了各种各样味道的汤圆。很多社区和超市也会准备一些猜灯谜的游戏。还有些公园里举办了灯会,给人们观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真希望每天都像过节一样那么热闹,而这样的传统节日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民俗艺术作文800字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建瓯,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每逢节日到来之际,人们都要举行挑幡活动。

我很早就听过过挑幡。传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夺回宝岛台湾,在建瓯这一带地区招兵。最后,战争胜利了,将士们回到了建瓯,家家都办喜宴迎接,还搭台表演,将带回来的军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摇摆,来纪念牺牲的战友,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来到了江滨公园,终于要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径起码都有30厘米,幡的顶上有着很美丽的立体图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头拼成的,再用一层一层透明的幡布黏上去,还有一面红色的小旗,随风舞动,真精致!每一个幡下面都有一个老人扶着它,准备表演。

我心想:“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么粗,这些老人不要说表演,我怀疑他们连举起来都很困难。”

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表演开始了!伴着歌声,那位金发的老人,一下子举起了幡,那姿势,那力度,一点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岁的壮小伙更有力!他将幡的顶部放在脚背上,突然,用力一顶,整个幡悬了起来,台下瞬间想起了掌声,完了,要倒了!我想错了,转眼间,幡已经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细细的,小小的扫把棍子,也会歪来歪去,马上就倒,可是这个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却像定型了一样,不管老爷爷做什么动作,幡都稳稳地立在他手上,一动不动,真像一棵长在地里的巨大竹子。

高难度动作来了,他行云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样,手十分柔软,仿佛没有骨头一样,一下转到后面,转眼间又到了另一只手上,让我们这些观众眼花缭乱。虽然老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幡的顶部,但他丝毫不紧张,左右手不停地交换着,而幡却纹丝不倒,小红旗也迎风飘动。

然后,两个老奶奶上场,老奶奶们和老爷爷们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只见老奶奶们一手接过巨大的幡,和她们瘦小身体比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奶奶将幡放在脚上,用力一顶,瞬间,幡已经稳稳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学们鼓起了响亮的掌声。

还有更高难度的!只见后面的老爷爷们掏出了手绢,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绢像一个伞一样旋转了起来,腰上也转起了呼啦圈,我以为老奶奶坚持不住了,可那个幡仍然一动不动地立在老奶奶额头上。

此时没有掌声,并不是因为表演得不好,而是观众们惊呆了,呆得连掌声都忘了。表演,最后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谢幕了。

后来,我去试着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开始,我将它抱了起来,正要说不重时,突然顶上的重心倒了,我赶紧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爷爷扶住就要倒了,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们却能撑住,还表演类似杂技的挑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背后洒下了无限的汗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们之所以创造了奇迹,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努力。在年少时,可能别的孩子在那里玩耍,他们在那里练习;别的孩子在享受父母们带来的浓浓的爱,而他们,还是在练习;别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们在练习中受伤、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断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今天的奇迹!在他们这一辈的努力下,才让我们这个传统民俗入选了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家乡的艺术——挑幡,不仅是高难度的艺术代表,还是一种精神。我对家乡的独特民俗文化感到无比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在我们当地,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威严的门神;各种各样的“福”字剪纸。

在新年那一天,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然后点燃,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求山神保佑,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做饼、打糍粑、吃长寿菜。整条街都十分喜庆,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新年对人们的重要。过了新年,就是又一个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元”同“圆”谐音,所以长辈们这一天,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长辈们,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像钱、桂圆、花生等,花生预示吃苦耐劳,就会有好结果;桂圆圆圆满满,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钱,希盼来年财源滚滚。元宵那天,还会养鱼,养一天后放生。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新年养鱼年年有“余”嘛。长辈告诉我:新年吃鱼,有了一个“余”,那个时候养鱼,两个“余”就抵消了,就没福气了。所以在元宵养,就一直有好福气,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真是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民风民俗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风俗有贴春联,为了驱赶“年兽”;把“福”字倒着贴,因为“福到了”,这些都知道,接下来是复杂的,比如说贴门神,都经常贴关二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种迷信说法,如果有不吉祥的东西、人,走到这家贴了门神的人家,关二爷是不会让他进去的,而且小偷也怕关二爷,因为关羽是一副威武的样子。还有拜灶神,在腊月二十四,把它贴在厨房的墙壁上,这天,大家就要拜菩萨,菩萨要到天宫,告诉玉帝这家人的善恶和罪过,它当天晚上还要接回来,口中念念有词,叫菩萨多说他们的好话,再供奉些水果点心,这样,就把灶神菩萨接回来了。

接下来是吃团圆饭,不是给大家吃,是给已去世的人吃,不可以乱动,否则这家人就不会有好日子,我听爷爷讲的,这种说法很迷信,吃饱了就是我们吃了。会上好好好多菜,有鱼,象征“年年有鱼”,还有饺子,里面什么馅都有,让已结婚的人吃枣子馅,“枣”生贵子!让走进事业的人,吃有硬币的芹菜馅,财运旺!让我们小孩子吃肉馅,健康成长!一边吃一边在外面放鞭炮,这样把春节推上高潮,呀,还忘了一个。对了!发红包,晚辈先给长辈送上祝福,才能拿压岁钱。然后吃完了唱歌跳舞,看春节联欢晚会。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大家一起守岁,五、四、三、二、一!新的一年开始了,趁这个时候,门窗全开,喔,不是放鞭炮,是迎财神,家家都希望财神到自己家来,来年会兴旺,发达的,在财神面前许个愿,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节的民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黑漆漆的夜幕中,一轮明月悄悄的爬了上来。这样的月,显得格外的皎洁但又凄凉。

我,孤独的坐在屋檐上,任那般肆意的风吹乱头发。一片叶子翩然而至,顺手拾起,轻轻抚上去:叶子表面光滑而且脉络分明。如此姣好的叶子,也忍受不了寂寞,想看一看人间中秋的热闹吗?

可不是吗?放眼望去:万家灯火通明,烟筒上一阵阵的烟云,缓缓上升,最后到达最高处,散的无影无踪。每一家的房屋里都传来锅碗瓢盆的碰击声。“嘭”一声划破天际的声音,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害得我重心不稳,差点掉下去。与此同时,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一声接着一声,还夹杂着小孩子欢呼的雀跃声。不禁轻蹙眉头:如此静谧,安详的夜晚,竟被这般“无理取闹”给破坏。愤愤地起身,想离开却又不想离开。我喜欢黑夜带来的感觉。

一步一步木讷地走下楼梯,路过厨房,从厨房里传来的声音让我忍不住去驻足倾听。

“你怎么包这种糖饼啊!好吃吗?”

“丫头说好吃,而且她就爱吃这一种,别的不吃。”

“哟!吃也吃得这么挑啊!都老大不小的了,以后她想吃这饼,让她自己包”

“她哪会包啊.....”

"不会包就......."

不想再听了,我知道“那个人”除了说我长短就没事干了。我更知道,父亲肯定在旁边听着,就听着,从不为我说话。想到父亲气定神闲的坐在那听着,眼眶就莫名的红了,泪水就堆积在眼眶中。用手使劲地掐着手臂,让身体的痛代替心痛,硬生生的将泪水咽回去。颤抖的脚一步一步地挪上台阶。这就是所谓的团圆中秋吗?嘴角牵起一丝苦笑。

手中的遥控器不知被我按了多少下,电视节目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就连推门而入的奶奶也未察觉。奶奶将手中烙好的糖饼放在凳子上,然后轻轻的坐在我旁边,用那双照顾我一辈子的手抚上我的头。叹了一口气:“丫头,你要忍啊!”见我木无表情的啃着饼,又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扣上门,离开。

忍?忍什么?忍“那个人”轻蔑的微笑,还是辛辣的嘲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有许多有趣的节日,现在的伏羊节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节就是从入伏第一天开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结束,俗称“伏腊”。

每当节日到来时,家乡的大街小巷也热闹了起来,不但有圣火传递,而且有外国友人的参加。节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馆的前面都放满了桌椅,搭起了阳篷,并拉上了条幅。每当夜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一饱口福。

我走进羊肉馆,看见在一块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伏羊节菜肴的名称。有孜然羊肉、红烧羊蹄、葱爆羊球、凉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汤……我不禁感到小小一只羊,居然有那么多吃法,羊身上的宝可真多啊!

如果要问我最爱吃什么,那就要数羊肉汤泡馍。只见在一米多高的大锅里,白色的羊肉汤不停地冒着升腾起来的热气。盛上一碗,往里面放几片绿油油的香菜,滴上几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块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从头上落了下来。在配上香喷喷的刚出炉大饼,真好吃呀!父亲看我大汉淋漓的样子,笑着说:“伏天喝羊肉汤是为了驱寒气,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云南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民风民俗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

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等剧目。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等剧目。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民风民俗高一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民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民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了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是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民俗,你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永定土楼的客家习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据说这种习俗在永定湖坑已流传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福”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刚读一年级,记得爸爸对我说:“鹏儿,这次‘作大福’,你去装‘福星’好吗?”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搂住爸爸说:“好啊!好啊!我要装‘故事’,我要当‘福星’喽。爸,您真好!耶!”于是,我日日盼望着“作大福”早日来到。

农历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开幕了,重头戏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装扮成“福星”模样,与装“故事”的小朋友们稳当地坐在早备好的彩车铁架上。父母们陪护左右,在保证安全地缓慢地转动铁架。我们高坐在铁架上,看着热闹场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上午九时许,随着三声铳响,迎神的队伍终于从神宫出发了。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福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铳队,铳声震耳欲聋。接着是一村一队敲锣打鼓迎神抬神轿的队伍,抬神轿的小伙子黄衣蓝裤,裹红头巾,扎红腰带,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神轿里的“神仙”显得悠哉游哉。紧跟其后的是扛大龙旗的和擎彩旗的队伍,那大龙旗可真壮观,旗杆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个后生才能扛得起来。装扮靓丽的舞蹈队渐行渐舞,腰鼓队边走边打,她们紧跟在旗队后面。我们装“故事”的队伍也不甘落后,瞧,“福禄寿”、“八仙”和“西游记”在向恭候两旁的群众招手……

迎神队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踩街游行,到了大福场,各路神仙在大福场的“神坛”里各就其位。我们也结束了“作大福”中装“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结束后,人们纷纷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轮流“斋供”,接着农历十五集中“荤供”,然后“开斋”,各家各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最后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福”期间请来的各路神仙恭送还原处。湖坑“作大福”这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地方特色浓郁。“作大福”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作大福”。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花灯民俗文化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放花灯、舞狮、舞龙、踩高跷、打铁花……

节前,爸妈带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节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屋外吵闹的炮声和大人们的谈话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床去外面玩。我立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过节氛围就是不一样。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忽然听到一声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么?心中充满了不解,于是我随着大家的脚步向人群中走去。原来是踩高跷啊!一个个表演者穿红戴绿,踩着高跷行走自如,还不时地扭起了秧歌,仿佛是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看!那有舞龙的!”顿时,人们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转移到了下一个地方。只见舞龙人把两条龙舞得欢蹦乱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龙就在我眼前飞舞一般,多么有灵性啊!听姐姐说,舞龙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消灾降幅,得到龙的庇佑。

街上还有卖各种各种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窜天雷、烟花,当然我也抵挡不了它们的诱惑,买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门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声不断,我心中的欢喜也不断。

晚上还有花灯展览,一个个可爱又美丽的花灯在眼前闪烁,使我们眼花缭乱。最后去看的是打铁花,那铁花飞射到在空中,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这就是我老家的花灯民俗文化节,真是热闹非凡,令我大开眼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据说人们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外婆家,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外婆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妈妈喜欢吃肉粽;外公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宝宝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狂吃。

端午节前夕,妈妈会给我在裤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蓝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闻到。听妈妈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我的最爱——端午节。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一天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丘青云山三年级作文:游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五、一”节,我和妈妈一起游青云民俗游乐园

青云山位于安丘市东,是沂蒙山的余脉,东北西南走向,半绕安丘城。听了导游阿姨的介绍,我恨不得马上变成小鸟,飞到青云山。当我们来到青云山脚下,抬头仰望,整个山都被雨雾笼罩着。山上,金碧辉煌的寺庙(来自::安丘青云山三年级作文)若隐若现。

我们开始爬山了。

青云山有很多名胜古迹,像“接云寺”。“揽月塔”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接云寺。接云寺是由正殿、偏殿、麦姑庙,魁阁四个部分组成。我们先到了正殿,里面供着三皇圣祖,又来到了偏殿,里面有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

看完接运寺,我们需要过一个吊桥,游人都在桥上用力摇晃桥,把桥弄得东倒西歪,我脚下一滑,摔倒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过了桥就到了少数民族村寨。在那里。我饱览了傣族,佤族,哈尼族的风俗特色。他们载歌载舞地欢迎游客。看到了他们的房屋,他们的服装。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自有各自的风俗,特点。我喜欢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我会记忆犹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苗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名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是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等交接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到来的贵客,苗族的习惯先是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的时候,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是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的热情。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客人要到塞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等高楼,宴会上以鸡、鸭佳肴,以心,肝为贵,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有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者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坐的老人。

苗族人确实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仪。

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的一朵花,不同民族的风俗,不一样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