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来历、风俗(精彩20篇)

导语: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元旦的作文,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3067

作文

108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看海棠,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这个时候,听到孩子们唱起这首童歌,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了。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初五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很开心。当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不管是谁在这天都很开心。

在端午节前一天,人们都会去买新鲜的粽叶,糯米,红枣,红豆,咸鸭蛋来包粽子。

在端午节当天男人们在湖边看赛龙舟,女人们在家里包粽子,孩子们就在外面玩耍。

说起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当天必须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也是需要技巧的,拿起粽叶在锅中煮五分钟,把糯米,红豆,枣……洗干净。开始包粽子了!先拿起两片粽叶一大一小叠在一起,从粽叶三分之一的地方折成一个小三角,然后放一勺糯米一颗红枣一勺糯米,按着把上面的粽叶盖下来,按这个形状一直包裹,最后用绳子紧紧地绑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中煮熟,在煮的时候粽叶的香味足够飘三里呢!

赛龙舟的人们,都坐在龙舟上,一个个都做好了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就向前冲。开始了,一个个龙舟就如脱了僵的野马向前冲,一个接着一个。观众们也在旁边为他们加油打气。每一个选手都用尽了吃奶的力向前划,没过多久就有一些龙舟因为没了力气而落后了一些。最后还有两只龙舟在向前冲,不分上下,就在最后一刻一只龙舟向前冲了冲,获得了冠军。岸上的观众都欢呼了起来。

晚上,家家都在家里洗艾草澡,用来给身体消消毒。

端午从快乐的一天里过去了,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就快到了,你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是否了解得很彻底呢?如果还没有,就让我来告诉你。

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传说:分别是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应该很了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是因为她为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亲不慎溺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沿着江边找寻,嚎啕大哭。过了十七天了,还是不见尸体,于是她投入江中,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五日后人们找到了她父亲的尸体。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国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杀害,于是出走楚国,投奔到了吴国,帮助吴国来攻打楚国。五次战争后,吴国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掘开坟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几百下,以报复他的杀父兄之仇。吴王磕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请求和睦相处,夫差允许了。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最后,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丢进大江。吴国人舍不得贤臣顺江离他们而去,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往江里扔粽子等,为纪念伍子胥。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

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此而来。人们过节的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萺蒲。

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范围最广的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时间很久了,花样繁多。粽子中的馅有的用猪肉;有的用板栗、红枣、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黄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在纪念他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爱家的精神,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就要到农历五月初五了,那么你知道那天是什么日子吗?对啦!那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与五有关是,这时也许你要问了:端午节的午节的“午”是不是与“五”有联系呢?对啦,聪明的小朋友,正是因为端午节的“午”与“五”谐音,所以,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与五有关。想知道吗?那就快快往下看吧!

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因图个吉利,便称之为“长命缕”。

除了在儿童身上系长命缕,各家还要插“五端”呢!那是哪“五端”呢?分别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也许看到这儿,有的小朋友会说:“端午节有关’五’的习俗还真不少呢!”

别急,还有呢!有南方过端午节时,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雄黄酒。

怎么样?端午节有关“五”的习俗一定让你大开眼界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也叫“五月节”。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据说,举行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屈原为了表达他的爱国情而投入汩罗江。 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仍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

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赛龙舟是广州端午节的例牌节目。这一天,兴高采烈的人们会赶到珠江两岸观看赛龙舟。我和妈妈、姥姥怕看不到 赛龙舟 ,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珠江。我们本以为来得很早。等到了离我们家最近的二沙岛珠江边时,我们都惊呆了:珠江两岸挤满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学生、还有很多大人抱着孩子,几乎到处都站着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样的 龙舟 整装待发。

上午九点正,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一只只五颜六色的 龙舟 犹如离弦的箭急驰而出。“比赛开始啰!”只见一只只 龙舟 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你看!一只挂着黄旗的 龙舟 遥遥领先,紧跟其后的挂着绿旗的 龙舟 也不甘落后,只见众人齐心协力,用力划动双浆,不一会儿就赶上了黄旗的 龙舟 ……“ 加油呀!加油呀!”在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响锣, 龙舟 好手们斗志昂扬、奋力挥 舟 ,冲向彼岸。好一副 龙舟 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很多,我真想把所有节日的精彩写给大家。下回吧!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从床上蹦了下来。我走出卧室,一下子就闻到了粽子的清香味。于是,我跑到了厨房,问奶奶今天早上是不是吃粽子,奶奶说是。我立刻活蹦乱跳起来,表面上显得特别高兴。但一说到粽子,我就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想当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都往河里扔食物,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让鱼儿们吃他们扔的食物,不让它们咬屈原的尸体。第二种说法是给食物给屈原的灵魂吃。后面因为一个老人家做了一个梦,梦中屈原的灵魂来找他,说食物都被鱼儿抢了,自己吃不到食物,然后老人家就醒了。他把屈原的话说给了乡亲们听,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食物包在叶子里,这样鱼儿们以为不是吃的,就会游走,屈原的灵魂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上午我看了赛龙舟,赛龙舟是为了吓走食量大的鱼,防止那些食量大的鱼吃完食物还是饿,去咬屈原的尸体。接下来我看了会儿电视,玩了会儿游戏,吃了午饭就回广州了。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

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明白,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明白。于是,我只好自我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我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之后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明白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

之后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期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貌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先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来历300字作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业。

忽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一点红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的身边,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家乡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俗话说,粽子好吃,粽子好吃不假,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吃粽子.妈妈说:"粽子一定要吃,这是传下来的习惯.

"为什么,传下来吃粽子的习惯"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五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泪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起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5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这几千年来激励我们.

我盼望下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2040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作文端午节风俗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几天,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包粽子,淘糯米,备馅料,各家都有自家独特的馅,有火腿,有红豆,有红糖,有花生,琳琅满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妇女来包,因为妇女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总喜欢来凑个热闹,插上一手,不过常常因为笨手笨脚,被妇女嬉笑着驱赶开,孩子们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闹。端午节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家门前,挂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连成一串放入沸水滚滚的锅中,小孩子嗅着香味而来,揭开锅盖,向里边望,大人此时就走过来,把小孩子拉到身边坐下,让他们慢慢等,小孩子总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旧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却不属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买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馋,应付一下高高兴兴过节的小孩子。但煮的过程依旧让人期待,嗅着香味,坐在电脑前垂涎三尺,眼珠盯着屏幕,心却早已飞到锅中去了。

一片粽叶,宽大墨绿,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圆锥形,圆锥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经与火腿拌匀的糯米,一片墨绿的粽叶包住红白馅料,封好圆锥形的底,最后用棕榈叶一圈又一圈扎紧。一个有四个小角的尖头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叶在外婆手中翻飞,糯米馅争先恐后地跳人叶中,棕榈叶飞快奔跑着,外婆如变戏法般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粽子。我把五个粽子划为一家,连成一串,放入沸水翻腾的锅中。然后坐在旁边,听着水的咕嘟声,嗅着粽叶的扑鼻清香,闭上眼睛,唾津潜溢,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爱的粽子馅还是纯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榈叶,剥开粽叶,香气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弹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满口香甜。

端午节,粽子情结。

篇二:端午节习俗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篇三:纪念屈原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四:端午节的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如今,赛龙舟已经是很多地方端午节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来历400字作文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今天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现在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冲进厨房,到锅旁一看:锅中热气袅袅,几个被棕叶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来吃吧。妈妈对我说。我以风(不对!应该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没过几分钟,一碗香喷喷的粽子立即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粽子的口味样样齐全:有肉馅的、赤豆馅的、蛋黄馅的等等。我最爱吃的当然是大肉粽啦,我选起一个,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粽叶赶紧吃。

当我咬下第一口时,我又一次品尝到了那鲜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简直胜过山珍海味。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我想到粽子的由来。

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代代相传。现在,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问着妈妈关于屈原的故事,过着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大家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重午节。关干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摘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日子。”

然而我觉得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齐、楚、燕、朝、赵、魏、秦七国为雄,他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面对国家亡灭,自己却无能为力。扁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州百姓纷纷划船,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他们不要吃屈原。

两千年过去了,但是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每年五月初五日人们都会吃粽子,当然各地人民习惯不同!

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能吃粽子,更是能感受到屈原对祖国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线。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五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400字: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演变而来的。

屈原二十多岁被封为左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视他,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使屈原被降职为三闾大夫,但他还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议,但皇帝始终不采纳。屈原就去了一个小村子,每天到江边散步,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不久,皇帝去世,儿子继位。皇帝的儿子整天国事不管,终于,在他继位二十多年时,秦军攻破了都城,消灭了皇帝。听到国亡时,屈原想不开,抱起一块大石头跳到江里自杀了。村里的人听见了连忙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江水悠悠,哪还有屈原的影子啊!村里人只好把粽子往江里扔,不要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子!

我们从小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小时候努力学习,将来向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端午节来历吗?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相传,古代有一位国君叫楚怀王,他整天好吃懒做,不管国家大事,连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还在吃喝玩乐。有一位大夫屈原献上许多计谋,他都不听,更不采用。屈原不想当亡国奴,他来到汨罗江,投江自杀了。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跑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怕屈原的真身被蛟龙吃掉,叫渔夫撑船来捞大夫的身子。渔夫知道蛟龙最怕竹叶和绳子,于是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团包紧了,再用绳子捆紧了,丢到江里。人们为了纪念他,以后端午节就有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用竹叶、糯米、花生包粽子。包完粽子就放在锅里蒸熟,飘香四溢,闻得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吃一个。

吃完粽子,外公会带我去江边看赛龙舟。江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赛龙舟。只见龙舟排成一字形,裁判的枪声一响,比赛的龙舟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划,江面上顿时锣声、鼓声响起,划龙舟的人努力地向前划。岸边的人们喊着“加油,加油!”江边上好热闹呀!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但可以吃好吃的粽子,还可以看龙舟赛,我真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火热,但是腊八节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的有不少,有关腊八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之一“佛祖修行”说。

腊八节的传说之“佛祖修行”

这一传说讲,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传说佛教的创始者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心性善良。

当他身边的慢慢经历着生病的痛苦,看着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又相当残酷,悲愤之下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可是出家修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开始修道时并没有任何收获,面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他仍然坚持着。

后来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终于在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来佛教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每年的腊月初八订为“佛祖成道纪念日”,后人也没有忘记他修行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于是就有了这一传说,“佛祖成道纪念日”经过后人传承,成为今天的“腊八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馥馥艾叶香气袭上心头,千年前那朵浪花将整个华夏山川染成了青绿色。

——题记

临近端午,奶奶早早地将片片艾叶挂在门头前,我愣了愣,才知道原来是他来了,眼色不禁黯淡了下来,奶奶察觉到了我的变化,笑了笑,轻声说:“怎么了?什么时候这么在意这个节日?”我恍若初醒,抬起头说道:“没......”简简单单地回应,表情淡然,而心中却点起阵阵涟漪,欷歔惆怅,若有若失。

我知道,我联想到了他,尽管光阴荏苒,但你那纵身汨罗江的身姿却永不消逝。屈原呐!因为你心中有国,所以你不愿蒙受世俗的尘埃,以死明志;因为你心有有民,所以你悲愤交加,创作出令世人慨叹的《离骚》!

在我不认识你之前,我眼前一片黑暗,在听到那句“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犹如为我敞开了大门,翻开尘朴的书籍,引我而去。

我大吃一惊,那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诗人、大忠臣,真可谓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朝廷乌烟瘴气,而他却“出淤泥而不染”自比孤傲的鸷鸟!你明明可以学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而你却以身殉国,以死明志,使我们只能略悉你的文采,引来了多少年间的无声欷歔......不过,就是如此,我们才能体会你的坚定执着,体会到你饱含血泪的悲伤怨愤之歌!

香草零落,美人迟暮,到底是谁支撑着你?你又到底是为了谁“哀民生之多艰”?山河破碎,乘风破浪,纵横驰骋,为谁指路?前方是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身后是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直!世人皆浊唯他独清,世人皆醉唯他独醒!

啊!我还在犹豫什么?诗人为我指路,我要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马上我们又要过什么节了呢?哈!马上就要过端午节啦!咦?那端午节又是怎么来的呢?你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话那么我就来告诉你:

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罗江自杀,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很伤心。于是,每到五月初五,便投五色丝棕于水中,以此驱散蛟龙;又有人说屈原自投罗江之后,当地老百姓立刻划船捞救,一直划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巧下起雨来了,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到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大夫时,再次冒雨行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看来吃粽子,赛龙舟都与屈原有关。有人还做了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文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志诚冤!”

为了纪念屈原是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我还有个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故事呢!那就是恶日说。这个大家可能就不熟悉了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他父亲曾让他母亲放弃田文,理当这一日生的孩子会害父的。为什么呢?因为《风俗通义》中有“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王镇恶出生于五月初五,他祖父便给他起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出生于五月初五,从小便寄养于宫外。可见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以避邪是顺理成章的。

端午节的来历真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