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疆春节作文风俗推荐2篇 作文汇编20篇

下面是由开学吧为大家提供的我家的民风民俗作文之家乡的春节,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955

作文

309

中国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稀疏的晨星在天空中闪烁着,一醒来,便听到了鞭炮的“歌唱”声,妈妈爸爸来到我的床边说:“新年快乐!”这我才明白,原来,一年一度盼望已久的春节到来了。

我高兴地来到楼外,在我心里,春节是欢快的天使,岁月的化身。春节的到来,说明了冬爷爷送走了,春姑娘迎来了。

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镜子面前,为自己梳理头发,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迎接春节这天。

中午,妈妈与爸爸准备着丰盛的美味佳肴,不一会儿,姥姥、姥爷来到我的家里,我急忙地对他们说:“过年好!”他们也就说:“好,好,来,给你的压岁钱!”正在我接钱时,我的爷爷奶奶也来到我家,我又急忙地对他们说:“新年快乐哦!”他们也说:“新年快乐!给你的压岁钱!”马上要吃饭了,爸爸要去放“吃饭”鞭炮,我们听到鞭炮响完了,妈妈说:“开饭喽!”我们一起吃到了2点多。

晚上,妈妈与爸爸正在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来到我家,过了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终于盼来了香喷喷的年夜饭了,我们吃的津津有味。

年夜饭过后,我们就去放爆竹,一层层的爆竹跑向天空,上面的爆竹五颜六色,给暗淡的天空增加了一片光彩,8:00,春节联欢晚会正常进行,我看见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一曲曲优美的歌声,一个个奇怪的魔术,一个个搞笑的小品,这让我心旷神怡。

在暗淡的夜里,伴随着鞭炮的“歌唱”声,一年一度盼望已久的春节结束了,我会用自己的好奇心,等待着我最喜爱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拿过春节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就是赚了的意思。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到过年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过年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

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

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风俗习惯作文2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与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与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疆春节作文风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本是维吾尔同志们的天地,但许多为生活拼搏的汉族年轻人们从五湖四海来到新疆,与维吾尔同志和谐相处。为生活打拼的同时,汉族青年们在忙也忘不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新年。

新年本是应该各自回老家与父母亲人团圆,可一些因为繁多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汉族人们,就在新疆过起了新年。

虽说不是在家乡过新年,可这里的年味可一点也不比在家乡淡。

瞧,这离新年还有一个月左右呢,这大街上竟都是火红火红的一片。不用说了,肯定是小贩们在大街上摆的小摊。中国结、红灯笼、门神、红烛、各种各样的对联,都是火红色的,把整条街打扮的喜气洋洋。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红色的长龙,威严的卧在这条大街上,默默的接受着人们的祝福。

这时候各大商场统统被堵死,大人们带着小孩去商场买年货,装饰用的、吃的、喝的、玩的、看的,都要买齐了。

新年前半个月,在家里就隐隐能听见外面有少数人放的鞭炮声了。大街上看不见太多人,许多店铺也已经关门,准备回家过年。

新年前两天,外面的鞭炮声比前几天频繁多了。大街小巷的上空都悬挂着盏盏红灯笼,有大有小,马路路灯上也不例外的悬挂上了一串串灯笼。一些小区上方还挂着贺新春的红彩带。

还有一些性子急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等到新年那天了,他们拿着父母买给自己的新春礼物去外面玩了。

大家好不容易挨到了新年这天,人们天未亮就开始热闹,贴对联、放鞭炮、亲朋好友串门拜年送礼,忙乎着。孩子们大早上起床梳洗完,有的窝在家里玩,有的跟父母一起串门拜年,有的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

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哦,有是鞭炮声。这一天呀,鞭炮声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

忙碌又快乐的度过了白天,这天一黑,鞭炮声夹杂着烟花声,一家子都围在电视边,看《新年联欢晚会》,一家子笑一起笑,感动就一起感动,乐此不疲。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伴着欢乐与感动,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旧的一天;美好的一年再次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四川春节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放炮是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人放炮是为了吓走传说故事中的“年兽”,期盼新的一年丰收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的人放炮,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

但是我觉得放炮还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会产生很大的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会影响环境卫生。第三,放炮会有很多噪音,影响大家看电视、说话,还会影响大家休息。第四,放炮会有危险,容易使人受伤,还会引起火灾。第五个是,放炮和低炭绿色环保不一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放炮,爱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后,爸爸放了关门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午夜十二点,春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窗外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开门炮声,万朵“莲花”在空中绽开,声音震耳欲聋,三十在喜庆中过去了,预示着这一年红红火火。

初一早晨一起床,就发现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早点,因为妈妈是奉化人,我们家的早餐又跟其他的不一样,我们吃的是发糕和汤圆,吃了这些东西就预示着这一年就会大发、平安。我们全身上下穿戴一新,还穿上了从未下过地的新鞋,以示新的一年可以脚轻手捷。外婆还对我反复叮咛:不要向外泼水,不要扫地,不要打碎碗碟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不好的兆头。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是这一天的重头戏,我外婆早早地大门上挂起了喜庆吉祥的大红灯笼。公园里也设置了灯展,游人们在其中观光,合影。一片灯火通明。灯笼造型别具一格。连一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纷纷“现身”……衬托着湛蓝天空上的皎洁明月,我恍若身在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春节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鞭炮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早早的吃过年夜饭,便兴致勃勃地和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们到楼下放鞭炮,放烟花。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手里拿着一根,让父亲帮我点燃火焰,我很兴奋,也有点害怕。烟火点燃的瞬间,“嗖”的一声,然后烟花像断了线的箭一样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散开了一朵漂亮的“花”。一会儿烟火又像散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我望着这美景,看呆了。还没回过神来,一朵紧接着一朵,冲向天空。最后,父亲拿来了最大的烟花,它又大又沉。父亲让我们退后一些,站远一点。然后无数的烟火在黑暗的夜里,显得格外夺目,格外漂亮,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烟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风俗作文的结尾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过年吧!过小年了,街上灌满了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地上全是爆竹,真是人人喜气洋洋。

今天,我和奶奶,还有妈妈去买年货。到了超市,一派热闹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大家都穿着红色的衣服,表示红红火火的意思。年货都是奶奶挑,在推车里有蜡烛、鞭炮、香之类的东西。到了卖零食的区域,我便“疯狂”起来,第一个拿的肯定是《旺旺大礼包》啦,接着糖、饼、果冻等等全都到了我的推车里,卖完年货,我们就回家搞卫生了。

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零食袋,再次“疯狂”起来。吃呀吃,弄的地板都脏了。妈妈见了叫我去扫地,那声音听起来好像发火了,我心想:穿着红色的裙子发火,红得更像火鸡冠了,我无奈地拿起扫把来,我真希望快到春节呀!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日历也撕下了几页了,我向日历瞄了一眼,呀!今天是春节啦。

结尾:晚上,吃完了饭。我打开电视看《春晚》,不一会儿,就到11点多了,我最喜欢的魔术到了,这次是《变鱼》,我心想:变鱼什么的,最讨厌了,如果是变钱,那该多好?我想着想着刘谦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刘谦拿着一叠白纸,说着,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白纸变成了一堆钱,刘谦把钱向观众撒去,我的手不停的挥舞着,想捞钱,可一分也捞不着,却被妈妈一顿臭骂:“发什么疯?”,把我从梦中叫醒。12点到了,我们出去放鞭炮了,天空一片亮堂堂,五彩缤纷,美极了。

“过年真好!”我在床上念到:“要是每天都是新年,那该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风俗作文的结尾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就是除夕了,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从奶奶家一起去义县城里的打超市去买一些吃的。

我们乘着车去了‘家佳乐’大超市,遇见了事先约好的三叔。爸爸、三叔、爷爷、奶奶去买吃的,我和妈妈则在超市里溜达。走着走着,妈妈看见有买红袜子的,就给我买一双。走了挺长时间,妈妈估计他们改卖完了,就去付了钱,到超市门口等着。没过多久,他们救出来了我一看,爸爸和三叔手里都提着一大箱啤酒,爷爷手上拎着一打包给我买的零食,奶奶身上抱着许多蔬菜。我们乐呵呵地回到了奶奶家。

晚上,我大爷一家和我三叔一家都来到了奶奶家。我们在一起猜谜语,讲笑话,看春晚,整个房间都回荡这我们的笑声……

结尾:我喜欢过年,过年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过年期间里无忧无虑,整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去玩,玩够了就去看电视,生活那才叫自在。整天不用背英语,不用背古文,不用作奥数题,不用学习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总要的节日。

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准备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高兴了。大人们十分忙乱,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春节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们还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一,没有什么人出来,都在家休息。小孩子们一起来就问大人要压岁钱。

年初二,大人们都带着小孩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小孩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要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小孩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高兴,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我家乡春节的习俗,的确十分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也是如此吧!要说中国民俗的传统文化里哪个节日最喜庆,最隆重?那必定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了!

我的家乡在临安,这次的春节来到我的外婆家——昌北来过,感受一下当地民俗习惯。

在昌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腊肠二十四过小年,所以每家每户都要赶在小年之前把年猪杀好,在小年,大年用猪头供祖宗。小年相较于大年隆重程度稍逊色一些,但过年的味道却愈发浓重起来。

当大家伙儿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接踵而至。这一天,村里最热闹,家家户户用盆盛着刚蒸好的猎头,端到村中的祠堂供祖宗,还在一旁摆上各种水果,干货。祖宗供完后,村中的人们都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下午时分,村中必定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一眨眼,到了傍晚,由祠堂中的人算卦给出吉时,到点时,每户人家放完鞭炮后方可动筷,这个时间每年都不一样。这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先敬长辈送上祝福,长辈也给小孩定下新的目标。吃完饭后,长辈为小孩送出红包,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到了十一二点时,老人们都要到门外放鞭炮,象征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春节开始了。

正月初一,村中的人都开始拜年,走亲访友。根据昌北的民俗,到每户家中拜年,主人都会先呈上三遍茶是昌北最有名的民俗特点。所谓三遍茶就是:清茶,冻米茶,鸡蛋茶。清茶也叫清身茶,寓意喝了清茶,清清洁洁。冻米茶也叫暖身茶,冻米用糯米炒制成,寄托了对丰收的喜悦。鸡蛋茶寓意团圆美满。喝完三遍茶,老人为小孩奉上长寿面,小孩为老人奉上长寿面,小孩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一家平平安安。这天,小孩还要钻狗洞,希望来看长得更高。在昌北每年正月初一都要上坟祭祖。

昌北在正月十五还要过个新年,新年过完,这才算春节结束了。

一切又恢复正常,学生上学,大人们又去田中干活,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风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同一种祝福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我妈妈十几分钟就收到96条短信呐,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妈妈的手机都要爆炸了!其中有一条短信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天拜年早了点儿;明天拜年挤了点儿;后天拜年迟了点儿;现在拜年正是点儿!------”

今天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美丽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天津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天津民间信奉多神,如财神、灶王、菩萨、玉皇等,但由于天津地处海边,民众一面强调航海技术一面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在民间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属“天后娘娘”———在南方称“妈祖”。同时天津又是航运枢纽,外来商人诸多,航运活动频繁,所以“天后宫”的香火也非常旺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视天津,视察了天后宫,并非常欣赏花会的表演,皇帝钦赐会旗,从此天后宫的民间花会成为了“皇会”。法鼓、狮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种表演走街串巷,锣鼓声不绝,喝彩声不断。据《天津皇会考记》记载,“通宵如是,直至夜阑不散。烛灭香消,未觉东方之既已白。”后来,除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大庆之外,农历腊月十五至正月初一还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慢慢地,天后宫庙会变成了春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喜庆节目。

“为什么在腊月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举办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会呢?说起来它与天津人传统的年节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津人十分重视过年过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极负盛名,这与天津的历史地理环境、五方杂处的人群结构、多数人长期从事漂泊无定的海运和漕运职业有关。每到年节,人们企盼着能够与家人平安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共祝来年好运。这种买价与心理的浓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无法相比的。天后宫腊月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气氛中应运而生的。从腊月十五开始,各种年货商贩聚集到天后宫内,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年货交易市场。宫南宫北一带年节需要的杂货和庙内前院的儿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这种形势至今未改。”

早年间,天后宫内就有许多由配殿改成的商业店铺,卖剪纸窗花、吊钱儿、金货以及花鸟鱼虫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在大家去选购年货的时候,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年货,“逛逛也是享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风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