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形容读书刻苦的成语典故(最新20篇)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指的是:“1、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2、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3、做合格党员”。这里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形容读书刻苦的成语典故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4456

作文

549

千载难逢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千载难逢,释义“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故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形容春天的成语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形容人多的成语大全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屦贱踊贵 原指被砍郐的人良多,以致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法的人多。

积羽沉舟 很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侵害。

口多食寡 吃饭的人多,然而食品很少。

磕头碰脑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货色多而处处碰人。

人山人海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缭乱。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杀人如麻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逝世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人多势众 人多力量大。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职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多嘴杂 杂:混乱,多种多样。议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方法来。

山阴道上,应付自如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景致精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交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挨肩擦背 挨:聚拢;擦:摩擦。形容人多拥挤

比肩相继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比肩叠迹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肩摩踵接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衔接一直。

摩肩接毂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宾客如云 来客多得如凑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腹有鳞甲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方用心险恶,不可濒临。

众寡悬殊 寡:少;敌:招架;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外人多的。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谎言当事实。

口多食寡 跟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调配。

为善最乐 做善事是最快活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万人传实,万人传实 虚:不确切,指无中生有的事。原来不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认为真。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出产的物品赡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花费的人多。

众口纷纭 纷纷: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七嘴八舌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粥少僧多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众人广坐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人满为患 因人多造成了艰苦。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脚印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龙多乃旱 喻人多相互依附,反而办不成事。

谋道作舍 造房子求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看法纷纷,办不成事。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

人多口杂 指念叨的人多,各种谈论都有。

人多阙少 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多手杂 指着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轻易消散或丧失。

人千人万 形容人多。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鄙弃人命。

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曲折。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转变原状。

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亚肩迭背 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动物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48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动物的故事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典故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典故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典故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形容忧愁的成语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饱经忧患 多愁多病 哀而不伤 愁眉不展 愁肠百结

愁肠寸断 愁云惨雾 独坐愁城 怫然不悦 疚心疾首

乐以忘忧 慢易生忧 眉头不伸 迁客骚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虱多不痒 日坐愁城 视丹如绿 无忧无虑 休戚相关

忧心如捣 忧心忡忡 债多不愁 自贻伊戚 惴惴不安

坐卧不安 鳌愤龙愁 愁肠九转 愁潘病沉 愁山闷海

愁绪如麻 愁云惨淡 额蹙心痛 鬼哭神愁 闷海愁山

排忧解难 千愁万绪 柔肠寸断 消愁解闷 悒悒不乐

忧心如焚 忧形于色 玉惨花愁 雨泣云愁 郁郁不乐

愀然不乐 愀然无乐 替古人担忧 万恨千愁 忧愤成疾

转愁为喜 转忧为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形容冬天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有哪些成语可以形容冬天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

1、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2、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3、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4、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5、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6、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7、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8、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9、冰封雪盖: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四周被冰雪覆盖,地面上都结成冰了,头顶上还下着雪。

10、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1、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12、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3、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14、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15、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6、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17、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8、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19、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0、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21、冬箑夏裘: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22、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23、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24、千里冰封:“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www.lz13.cn)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25、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2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

27、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28、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

29、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30、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31、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32、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3、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34、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35、指冬瓜骂葫芦: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36、鹅毛大雪: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37、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38、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39、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40、白雪茫茫: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白雪茫茫就是雪很大,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形容冬天雪下的很大。

41、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42、朔风凛冽:相当于寒风凛冽。形容冬天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43、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44、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形容人品好的成语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凌云之志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  鸿鹄之志

迎头赶上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豁达大度  宽宏大量  以德报怨  救死扶伤  疏财仗义

助人为乐  自强不息  铁杵成针  有志者事竟成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德高望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形容悲伤的成语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悲从中来 踣地呼天 愁眉泪眼 哀而不伤 哀毁骨立

泪下如雨 老泪纵横 黯然销魂 悲不自胜 悲欢离合

悲喜交集 触目恸心 怆地呼天 摧心剖肝 风木含悲

呼天抢地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乐极生悲 美人迟暮

凄入肝脾 泣下沾襟 剖肝泣血 人琴俱亡 热泪盈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丧明之痛 痛入骨髓 兔死狐悲 司马青衫

物伤其类 芝焚蕙叹 涕泗纵横 捶胸跌脚 捶胸跌足

触目崩心 风木之悲 见哭兴悲 乐极悲生 乐极则悲

泪流满面 鸟啼花怨 呕心抽肠 泣不可仰 泣涕如雨

抢地呼天 情凄意切 穷途之哭 涕泗横流 吞声忍泪

一悲一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触物伤情 凄然泪下 泣数行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悲喜交并 悲喜交加 悲喜交切 悲喜交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形容自然景色的成语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红情绿意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湖光山色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落花流水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赏心悦目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水软山温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吟风弄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橙黄桔绿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春暖花香 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红装素裹 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草长莺飞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深似海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繁花似锦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形容人口才的成语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褒义:能然善变能说会道 语惊四座 口若悬河 铁齿铜牙

贬义:花言巧语天花乱坠 口蜜腹剑 油嘴滑舌 巧舌如簧

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 妙语连珠 能说会道 语惊四座 才辩无双 娓娓而谈 谈笑风生

能言善道 口齿伶俐 能言善辩 言辞流利 舌灿莲花 口齿伶俐 妙语连珠 能言善道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 口若悬河 妙语连珠 能说会道 语惊四座 才辩无双 娓娓而谈 谈笑风生

能言善道 口齿伶俐 能言善辩 言辞流利 舌灿莲花 口齿伶俐 妙语连珠 能言善道 能言善辩

对答如流 舌灿莲花 舌战群儒 油嘴滑舌 巧舌如簧花言巧语 天花乱坠

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百舌之声 油嘴滑舌 巧舌如簧 钉嘴铁舌 鼓舌掀簧 鼓舌扬唇 鼓舌摇唇 鼓吻弄舌

乖嘴蜜舌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 胡说八道油嘴滑舌 语无伦次 絮絮叨叨 满口雌黄 信口开河

[形容口才的褒义词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形容老人的成语褒义词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yuwenm小编整理了形容老人成语褒义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慈眉善目】

[慈祥和蔼】

【宝刀不老】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精神矍铄】

【鹤童颜发】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仙风道骨】

【博古通今】

【出类拔萃】

【誉满天下】

【学贯中西】

【博大精深】

【老成持重】

【老谋深算】

【年华垂暮】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返老归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风前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黄发垂髫】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骀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典故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举案齐眉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2212 字

+ 加入清单

举案齐眉一开始是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那么举案齐眉有什么典故呢?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举案齐眉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

举案齐眉的成语典故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夭,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就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于是两人就愉快地吃起来。

举案齐眉的意思

[释义]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语出]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正音] 举;不能读作“jù”。

[辨形] 案;不能写作“安”。

[近义] 心心相印 相敬如宾 夫唱妇随

[反义] 琴瑟不调

用举案齐眉造句

1) 大哥大姐,我祝一你们青春永驻,二祝你们举案齐眉,三祝白头偕老,四祝你们百子千孙……

2) 我不要你了,再也不要你了,让你们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我不要你了……

3) 今日嫂子对相公举案齐眉了,就是自家人,今后都不许客气。

4) 青梅竹马叫爱、举案齐眉叫爱、从红颜走到白发也叫爱!爱是什么?爱在两腿之间。

5) 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6)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与古代相比是有了天壤之别,很难见到夫妻之间还能够过着举案齐眉生活方式。但是相敬如宾的生活态度和个人修养却是不能丢的。丢了就会出问题。

7) 江雪莹虽然很相信爱情,也很愿意相信爱情的坚贞,但是却暂时不相信爱情的永远,所谓的举案齐眉,醉生梦死,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地老天荒。

8) 他们不是君臣,不是皇上和臣妾,只是寻常人家的夫妻,举案齐眉。

9) 难怪……难怪父母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依旧爱如当初,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良久。

10) 可怜当世文曲星才华未展,却因金银露白,惨死当场,可怜山上还一个做着旖旎美梦只等他日成婚百年好合举案齐眉的香獐精哩。

11) 凤家长女凤纤舞数年前嫁于九皇子夜天溟,本来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的一段佳话,只可惜偏偏身子病弱,年前一病不起药石无效,终究香消玉殒。

12) 北汉人才辈出,少年英雄众多,还请人皇派遣一将入赘我西突厥,我蒙娜愿意举案齐眉,与其共结百年之好。

13) 我不喜欢遮遮掩掩的,任我的秘书,与我出双入对,朝夕相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地过好后半生,愿意吗?

14) 本以为这件事平静无息的过去之后,李羽西便会如期嫁给十四阿哥,从此过着举案齐眉的生活。

15) 这两口子啊,重要的是以后过日子,婚礼办得再漂亮,还是不如夫妻同心,举案齐眉来的实在啊,只是这样可就委屈了孙媳了。

16) 这对夫妻结婚至今年,从来没有吵过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17) 这一对伉俪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18) 现代的夫妻,当然不必举案齐眉,可夫妇间相敬相爱还是应该提倡的。

19) 树缠树绕树,永结同根树。相拥至耋耄,恩爱相不负。举案齐眉始,众心同效慕。时举金婚礼,福禄寿同祝。祝你们恩爱有加,福禄寿同。

20) 树缠树绕树,相拥到耋耄。举案齐眉生,扶携度终生。喜结连理日,恭祝幸福随。大喜的日子,再祝你们明天的生活像今天的婚礼一样幸福甜美!

21) 举案齐眉不只是指妻对夫,也指夫对妻理当相敬如宾。

22) 现在我们用"举案齐眉"这个成语来比喻相互尊敬的夫妻。

23) 夫妻之间能举案齐眉,更见一份亲密。

24) 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就这么恩恩爱爱地过了一辈子。

25) 这对神仙伴侣举案齐眉,数十年如一日,真羡煞众人!

26) 祝每对新人从此举案齐眉,互敬互谅,共筑美满家庭。

27) 这对银发夫妻数十年相处之道就在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28) 在鲜花烂漫的季节你们走进幸福隆重的殿堂,举案齐眉、同舟共济是你们生活的方式,如今二老已是高堂,依然相濡以沫,同寝同食。祝你们金婚幸福福禄寿。

29) 树缠树绕树,永结同根树。相拥至耋耄,恩爱相不负。举案齐眉始,众心同效慕。时举金婚礼,福禄寿同祝。祝你们福禄寿同!

30)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婚后,虽然风花雪月、琴棋书画的浪漫渐行渐远,但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交响曲也很温馨。誓爱妻,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幸福快乐,白头偕老,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全文共 7069 字

+ 加入清单

《亡羊补牢》典故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鸡犬升天》典故五

西汉时期,有位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与虎谋皮》典故六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画龙点睛》典故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狐假虎威》典故八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画蛇添足》典故九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井底之蛙》典故十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杯弓蛇影》典故十一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

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

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duó)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邯郸学步》典故十二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对牛弹琴》典故十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九牛一毛》典故十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budui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读书成语

全文共 4025 字

+ 加入清单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才贯二酉 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病国殃民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冠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示例】~,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典席文 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臧穀亡羊 〖解释〗《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窗萤几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五行俱下 谓读书敏捷神速。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士农工商 〖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舍策追羊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山陬海筮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解释】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示例】【故事】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纳士招贤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示例】【故事】

浑浑沉沉 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滚瓜烂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挂席为门 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道学先生 〖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形容单纯的成语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憨状可掬——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童心未泯 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质而不俚——质:朴素、单纯。俚:粗俗。质朴而不粗俗。亦作“质而不野”。

质而不野——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率真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形容开心的成语及解释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欢喜若狂: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形容开心成语解释,欢迎阅读。

1、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2、 笑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3、 开眉展眼:高兴愉快的样子。

4、 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5、 满脸春色: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6、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7、 快快活活:指人感觉高兴快乐。

8、 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9、 抚掌大笑: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10、 悦人耳目:悦:高兴。使人看了、听了感到快乐。

11、 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12、 怡然理顺: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13、 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14、 喜不自胜: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15、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16、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17、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18、 引以为乐:把任何活动都视为一种快乐。

19、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20、 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21、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22、 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23、 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24、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5、 知鱼之乐:了解鱼的快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

26、 欢欣鼓舞: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27、 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28、 喜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29、 欢欣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0、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31、 惊喜欲狂: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32、 怡然自若:喜悦而无拘束貌。

33、 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34、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35、 足蹈手舞: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36、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37、 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38、 心花怒放: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39、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40、 屐齿之折: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41、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42、 喜跃抃舞: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43、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44、 欢喜若狂: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45、 喜眉笑眼:喜在眉梢,笑在眼里。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

Xi Shi, a famous beauty, had a pain in her bosom(胸部) , so she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she went out. An ugly girl who lived nearby saw her and thought

she looked very beautiful. therefore when she went home, she also put her hands

on her bosom and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a rich man in the neighbourhood saw her, he shut his doors tightly and

did not go out. When a poor man saw her, he took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gave

her a wide berth(保持安全距离) .

She only knew Xi Shis frown looked beautiful but she did not know the

reason for its beau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关于读书的成语及解释最新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1、悬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3、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5、闭目读书

6、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8、好学不倦hào xué bù juàn

【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近义词】学而不厌、手不释卷

【反义词】一曝十寒

9、发愤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反义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10、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近义词】手不释卷、虚心好学

【反义词】骄傲自满、好为人师

11、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近义词】: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不学无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形容谋略的成语褒义词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一个人的谋略很厉害应该怎么说?关于形容谋略的成语褒义词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容谋略的成语褒义词,欢迎阅读。

【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不世之略】: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略:谋略。人间不常有的谋略。

【策无遗算】: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持久之计】: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大谋不谋】: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展宏图】: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

【胆略兼人】:胆略:勇气和智谋;兼:加倍;兼人:超过别人。形容胆量和谋略胜过常人。

【登龙有术】:登龙:登龙门;有术:有谋略,有飞黄腾达,致身显贵的谋术。即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

【肺肝如见】:肺肝:指内心思想或打算;如见:象看到一样。象看到内心打算一样。比喻心思和谋略全部被别人看出。

【腹中兵甲】: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腹中甲兵】: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宏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宏材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同“宏才大略”。

【鸿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将在谋不在勇】:谋:谋略;勇:勇猛。作为将帅,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谋略。

【廓开大计】: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

【临机制胜】:临到机会来时能以谋略取胜。形容机灵聪慧。

【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略不世出】:略:计划,谋略;世:时代。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庙胜之策】:庙:庙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庙算神谟】:比喻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明明庙谟】:谟:计策;庙谟:朝廷的谋略。非常明显的国家大计。

【谋如泉涌】:谋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多。

【谋如涌泉】:谋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多。

【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深谋远猷】:谋:计划;猷:谋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神谟庙算】: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神谟远算】: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同“神谟庙算”。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文韬武韬】: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胸罗锦绣】:比喻人富有文才或谋略。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雄才伟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雄才远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长远的谋略。

【雄材大略】: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雄材伟略】:略:计谋。非常杰出的才能,远大的谋略。

【熊韬豹略】: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袖里玄机】: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

【玄谋庙算】:玄谋:神妙的计策;庙算:庙堂上的筹划。指朝廷的重大决策和谋略。

【诒厥之谋】:诒:通“贻”,遗留;厥:其。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

【英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首:第一。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应把研究各种情况,制定谋略作为首先加以考虑的事情。

【用计铺谋】:用计策,设谋略。

【用智铺谋】: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战略战术】: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长筭远略】:筭:通“算”。长远的计划、谋略。

【折冲千里】: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折冲万里】: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至知不谋】: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

【智名勇功】:有谋略、有胆量和功夫。形容人文武兼备。

【忠言奇谋】:忠诚的进言,出众的谋略。

【佐国之谋】: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

[形容谋略的成语褒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典故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1汉.贾谊〈过秦论上〉(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锬于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 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