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精品20篇)

建党节之际,很多红色影片也火热了。下面是开学吧网整理的红色影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2378

作文

1000

关于观后感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在前几天火了一部电视剧《少年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触。

林妙妙的父母,由于林妙妙的学习下降就直接把房子换了,学霸钱三一的母亲,之前是一位歌唱家,因为儿子要上高中了,所以就告别了舞台,跟着儿子陪读。邓小琪的母亲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过好,也是非常努力。虽然之前姜天浩的父母非常有钱,可是,当他们破产后,对儿子的学习也是非常上心的。这四位主人公都身处不同的家庭,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点,都是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有一段时间,林妙妙因为直播没有学习,每天晚上熬夜搞直播,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滑,而这时邓小琪因为想要报考中戏,就开始非常努力的学习。他们三个都劝过林妙妙,让她好好学习,可林妙妙不听,她认为直播可以赚钱,可是在年会上林妙妙也没有穿礼服,粉丝大跌。后来,林妙妙想要跳楼,直到自己的妈妈被吓晕了过去之后才开始知道努力学习。本来可以考上一本的林妙妙,最终却考上了二本。而钱三一不出所料,考上了清华大学。邓小琪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江天浩为了帮父母开饭馆只考了当地的江州大学,林妙妙也考了那个学校。

我们先看看他们原来的学习状况:邓小琪的成绩原来非常不好,和林妙妙是全班倒数一二,可是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可见,努力多么重要。林妙妙因为一时的兴趣,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到后来才开始努力,这又让我知道在接近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不能松懈,要一直努力。

《少年派》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在我们上学时,不能因受别人的诱惑开始放松自己的学习,要不能受别人的干扰,自己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砥砺前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我们将告别快乐的暑假,重新返回校园之中。在九月一号的这一天,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晚上八点就要开播了,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我自然早早做好准备,等待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主题名,那就是:____________。随着主持人用他那纯正普通话宣布开学第一课的开始,精彩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正式开播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不仅有七一勋章获得者们给我们送来开学寄语,还有为我们祖国奋战抗疫前线的抗疫先进人物现场讲述抗疫过程中,都有什么故事。

时代楷模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2000多位女孩实现大学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飞驰太空的英雄航天员们,不畏生死,一心为国的顽强决心是我要学习的榜样。为国争光的00后奥运健儿____________等不同人物登临开学第一课节目现场,给我们带来非常巨大的惊喜。

看完今晚的开学第一课,我收获良多,有这么多心怀梦想,为自身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亮眼成绩的嘉宾们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令我颇有感触,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树立了坚定的决心,为自己的理想加油,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2022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____________,这个主题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祝福,只要我们深怀理想,不断的努力学习,那么自然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九一八事变后的__年间,我们已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叹。不止是旅顺_,不止是平顶山惨案,不止是南京_不知还有多少个万人坑堆叠着同胞的白骨,不知还有多少土地浸透过亲人的鲜血。

仅仅__多年后,日本政府审定通过了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书中将九一八事变轻描淡写地称为只不过是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并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美化成进入,将南京_说成是南京事件,将实施奴化教育和疯狂掠夺资源的行为说成是促进中国发展日本首相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在我们眼中已不足为怪,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的沈阳冲馆事件却很少为国人所知。短暂而激烈的争吵、批驳过后,只剩下日本法庭上寥寥数名败诉的控诉者的背影。

__年前,我们在军事法庭上对日本战犯实施宽大处理,不是因为我们懦弱,是因为我们生在一个伟大而宽容的民族,我们希望和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和睦相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__年,日本竟然明目张胆地霸占钓鱼群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__年,在中国政府屡次友好的警告下,日本竟开始公然声称:要彻底消除中国的反日情绪,必须先删除中国历史教科书内的抗日战争史!继而更是叫嚣着要改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方式。

所幸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纪念日前后,中国大地上有上百座城市拉响警笛,提醒我们毋忘国耻;央视也一反传统,于昨天在三个频道上播放了有关九一八的节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这个日子,是因为那一段历史留给世界的教训极其惨痛而深刻,我们要以史为鉴。我们说,我们的民族曾经辉煌,曾经跌倒,并终将辉煌。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站在这里,我倡议:在升旗时对国旗行注目礼,开口唱国歌,在整个升旗仪式中保持严肃。我们应当关注自己的国家,了解她,并学习热爱她;把它建设成更美好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快乐的暑假匆匆而过,转眼又到开学季,《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说起《开学第一课》,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并从2008年开播的大型公益节目,予每年的九月一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又是一个全新的主题,让观看过程中的我们感慨万千,收获颇多。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身上肩负着重任,所以我们要树立好理想与目标,带着正确的价值观,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为祖国为社会,展现自己最好的价值。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意义依然是不同凡响,让我们感悟到,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无比幸福的,因而要好好珍惜。除此之外,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好科学文化,为祖国美好的明天继续奋斗,贡献自身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必看的档节目,每当节目播出时,都会吸引广大学生的观看与注目,随着的到来,学生们正式返回校园之中,开始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而在这开学之际,年度的《开学第一课》正式在2022年1号晚上八点正式播出。今年的这期又是个崭新的主题,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不晓得小伙伴们观看之后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感言?以下就是本人对于这期《开学第一课》的些感慨之言及体会。

《开学第一课》是个十分有意义的节目,通过观看此节目能让我们每个人反思和感悟很多东西,从而心灵的感知收获也是颇多的。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在这时期观看《开学第一课》,其意义甚是深刻,而这期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经历年风雨历程,带领我们路披襟斩棘,不畏艰辛,才迎来了如今这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有机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感谢党,努力报答党的恩情。身为青少年更是要好好加油学习,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等,为成为社会、祖国和党需要的人才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育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焦裕禄》给我的感觉有一丝严肃,看完后有一种被人物的平凡而伟大所湮灭的感觉,觉得我应该审视审视自己了。

电影说的是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同志走马上任,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至始至终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后由于过度操劳,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结果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于1964年5月14日晨,与世长辞的事迹。在焦裕禄同志逝世的时候,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同志的骨灰送回兰考。

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

尽管这些的故事从小到大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懈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诱惑也难免会让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起码应该具备的东西,只有把理想当成一种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科幻巨制《异形:契约》观后感

全文共 5474 字

+ 加入清单

6月6日黄金时间,科幻大师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时隔38年倾力打造地科幻巨制《异形:契约》开启提前10天的38场全国超前点映,致敬影史最强科幻IP《异形》诞生38周年。

说到前传系列第二部的《异形:契约》,必须先好好梳理一下第一部的《普罗米修斯》,不然你在看第二部的时候会云里雾里,强烈建议复习了第一部之后再去看第二部《契约》。

启蒙及“创造”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为了人类而盗取火种的奥林匹斯山上的神袛,史考特老爷子完全摈弃了商业电影的运作手法,将草蛇灰线,借古喻今和用文学历史宗教上的故事隐喻到电影中,不会像商业大片一样怕死你不知道在说什么,而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线索都有你值得考究的地方。

第一部电影中最浅显易懂的隐喻,就是来自火种比喻人类发明的科技。而更深一层,这种火种并不是只是在人类的范畴中,在人眼中的“神”(白色巨人“工程师”)所创造出来的生物,也可以来比喻这种火种。

在一开始的20分钟蓝光加长版中,你可以清楚了解到工程师喝下黑水,基因遭到损坏而倒入滚滚的河流中,这种受到破坏和工程师低一个等级的基因细胞,才真正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也回答了盖皮尔斯饰演的关键人物Weyland在《契约》一开始中提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因为向来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富豪Peter Weyland,一心想借着创造人类的更高一层的“工程师”(也就是人类眼中的神)能力而达到自己摆脱死亡长生不老的目的。但电影并没有那么肤浅,而是借由神创造出来的火种(人)之手,创造出自己的火种(人工智能机器人David)。

大卫的进化史

与其说前传的三部电影是讲述异形的故事,还不如说是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产物,以及产物再创造出来的产物“大卫”的思想变化以及进化史。

第二部《契约》一开始,就将第一集中的隐喻更加浅显的用“创造”出David那个时刻Peter和他的对话点明了第一部的主旨以及第二部的发展。 取名David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而大部分关于大卫的记载是出自《塔纳赫》中的撒母耳记,在圣经中,大卫是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是一位少年英雄,在历史上他几乎是近于完美的“人类”。

为什么把大卫加引号,讽刺的是机器人大卫是由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人类创造出来的他们眼中近乎于完美的人,但确切的说,他并不是人。这种创造为整个电影的系列埋下了伏笔,从第一部过渡到第二部中关于创造出来的大卫身上有着太多挖掘的内容,不夸张的说大卫是整个系列中串起这些珍珠的绳子。

第一部中的太空舱休眠阶段,大卫在不断学习,这里史考特大神埋下了好多的草蛇灰线,从《阿拉伯的劳伦斯》电影中的片段展示了大卫还在不断的思考“我到底是谁” 这终极三问题中的第二层次。而从第一部简单的模仿劳伦斯的发型,发音,人类的活动,这都和第一部电影的主题“启蒙”丝丝入扣。不但如此,在人类创的“创造”中,本来不应该有人性的David却展示出了被电影感动的眼泪以及第二部点题的“你在做梦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在关于AI人工智能的神作《西部世界》剧集中,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便成人的细节,从长期记忆(经验)到拥有即兴发挥的能力(创造能力)直到能够产生意识中心,但具体操作产生了问题,当加入了冥想功能的智能产生了问题,并不是金字塔形状产生智能,而是迷宫形状,这也是这部神作的核心。到底AI如何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相比史考特大神隐蔽地将这些细节掩盖了起来,而是巧妙地在David的言行中露出了蛛丝马迹。 做梦(拥有冥想),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答案,我是谁(一直在学习思考以致推翻重新建立认知)以及完全分得清楚回忆与现实,从而我们能够确定,David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人创造出来近乎完美的“创造”,- 他拥有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在借由《阿拉伯的劳伦斯》里面灭火柴的关键就可以看出(劳伦斯演示了一个小举动,用手指灭火柴,诀窍就在于不怕疼)他已经在Peter授意的情况下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种思想同时也在第二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第一部结尾痛恨“工程师”创造出异形,直接和伊丽莎白博士将飞船开到“工程师”母星上毁灭整个种族到后来欲望的膨胀拜托“创造物”的身份自己成为“创造者”的转变基础当中的心狠手辣,其实都由这一点发展开来的。

当然在第一部中更深一层的哲学隐喻就埋藏在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故事上,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斯山偷盗火种之后受到了宙斯的惩罚,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由老鹰日复一日啄食他的肝脏,而带出,任何科技的发明并不只是好的结果,相同的,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报应在了看上去无坚不摧的神级“工程师”身上以及他们创造的“人类”身上。

而这种报应,环环相扣,一环深似一环,在第二部的电影中有了详细的描述,我们等会细聊。也从第一部电影过渡到了第二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上。

而第二部电影中一开头的“所以,你是我的创造者,你会死,而我不会”这句话出来,就为整部电影立下了基调和点出了主旨,在短短几分钟的对话中,墙壁上的《耶稣诞生图》预示着领导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的产生。大卫雕塑也交代了他创造的背景以及千万不能忽略的瓦格纳创作的《莱茵的黄金》。

契约

瓦格纳的这部巨作其实是《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于1869年9月22日于慕尼黑 Court 剧院首演。 这部歌剧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意大利歌剧那样华丽动人,而是结构庞大,雄伟壮丽,去年曾经在上海演出过。而全篇9个小时的版本堪称魔幻作品的代表作,不亚于《魔戒》的地位。

其中开篇就让大卫在高级钢琴前面弹起了其中第二幕的交响乐《诸神进入瓦哈拉城》,选择这部歌剧,让我不禁为史考特大神拍案叫绝,真的不愧为宗教,历史,文化,艺术迷,这段故事讲述的是众神之王沃坦与妻子婚姻女神弗里卡和巨人族有一个“契约”,这个契约就是:众神当时急于建瓦哈拉城,所以请来巨人法索尔特与弟弟法 弗纳,并约定建成后将司青春与美的女神福瑞雅赐给他们作为报酬。

而最后因为想违背这个契约,众神便想办法要将能够统治世界的在莱茵河底的黄金打造的指环来交换这个契约的内容,知道了这个背景之后,真的为大神叫绝,草蛇灰线到如此的地步也真的是只能膜拜了。

这段乐曲讲述的是城堡造好之后众神进入赞叹这个新的世界,不约而同的点出了创造物“人类”代表Peter 创造了大卫之后内心渴望和创世主对话得到永生进入崭新世界的希冀,但是因为变数太多,只用了单薄的钢琴演绎恢弘的交响乐,示意了这种希冀的破灭,而《契约》最后点到大卫在控制了契约号飞船之后,迈向新的星球,创造新的世界那种意气风发之感,让Mother 电脑放出了这段音乐,作为下一部电影的伏笔真的是神来之作。

而契约本身在这个系列中也并不少见,第一部全船工作人员对于公司的合同,David对于他的创造者Peter所交代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契约的体现,另外在第二部开始,说出石破天惊的:“所以,人类会死,而我不会”之后Peter命令David倒茶的细节也表示,我虽然会死,但是你还是要听我的这种居高临下的造物主视角相对第一部结尾David出卖自己的造物主Peter,急于摆脱自己造物主的束缚,也证明了他自我意识觉醒质的飞跃。从而第二部电影的伏笔,前因,发展后果其实都建立在人工智能机器人David的自我意识上。

欲望与选择

这个系列,其实每种种族的人,每个层面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欲望,而这种不同的欲望则是电影戏剧冲突最根本的表现。

“工程师”

其实电影对于工程师角度的描写并不多,只能够在史考特大神的侧面描写中依稀看到他们的欲望。

首先工程师种族中也有不同的分工,在“契约”城市里被团灭的工程师们应该只是种族中的平民,而在飞船中的,应该是战士/军人 (之后的铁血战士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而工程师们的阶级,地位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在《普罗米修斯》第一部蓝光加长20分钟开头的工程师中就明显看出地位更高一族以及自愿接受实验的工程师。

每个阶段无论更高的种族还是人类,都会回归到三个哲学最原始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 而这种探索的欲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适合生命成长的星球上用自己的生命来做实验,由此产生了他们“创造”的人类和异形。而这些牺牲又对应回《阿拉伯的劳伦斯》里面,灭火柴的思考角度:要达到目的,不要怕牺牲,而这种牺牲的副线也是贯穿在整个系列中的,从Peter牺牲队员寻找工程师,David牺牲自己创造者达到自己的觉醒,爱人牺牲自己保全其他人..........这种牺牲无处不在。

而工程师的角色,作为造物者,其实并不全然像我们宗教里面所宣扬的“万能”的造物主的概念,他们并不是万能的,和圣经以及中国神话里: 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人,女娲造人等等,他们创造出人类是在无意识中的实验产生的,而这种产生也是付出了自己死亡的代价的。从远古时期其实工程师是希望人类进入他们的世界的,要不然整个电影系列的开端:坐标,远古留下的线索,金字塔,要不然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工程师对于人类的态度也是复杂多变的,他们实验室为了寻找终极问题的答案以及自己生命的价值,人类的产生其实是他们作为实验,研究进化的工具而已,但是人类文明发展是在太迅速,就像古巴比伦建造巴别塔一样,几乎要和创造者拥有一样高度的文明了,这个时候,对不起,和圣经里面上帝惩罚一样,工程师其实是想利用黑水(异形原型)来消灭人类的,但不想,当中出现了失误,这艘飞船没有到达地球就出现了意外,工程师被异形反噬。

(当然还有更深一层的阴谋论,就节约篇幅不在剖析)第一部的普罗米修斯的概念也可能来自于这些带给人类启蒙只是,技术智慧的外星人,从而慢慢变成了人类对于知识的创造直到自己创造出更新的物种(AI)人工智能。 火,有一种特性,就是会散播,在原始森林里,一个烟头就能造成规模庞大的森林火灾,这种隐喻从创造者到被创造者到被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欲望是会随着时间和发展所改变的,我需要探索,我需要答案,于是我创造,当这个创造出乎我的掌控的时候,我便有了消灭这个创造的欲望。

人类

对于所有的物种来说,几乎生存是最基本的欲望。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像Peter这样的富豪才有了更多的欲望,比如长生不老,比如改变世界(创造了David),而这种欲望只是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中的一环,人类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在欲望中产生的,如果没有了欲望,这个世界不会推进,进步的。但是一旦你的欲望过于强烈,欲望会变成灾难的。

在另一部阐述人工智能AI的神作《骇客帝国Matrix》里面母体产生的Agent Smith有一句名言: 人类是自然中最像病毒的生物,他们不生产自然资源,只会消耗,和病毒一样消耗完了母体的资源之后要么迁徙到其他地方继续消耗,要么灭亡。

人类也是啊,为什么第二部《契约》里面会有这么多殖民者,我猜测地球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人口的生长,需要迁徙到其他地方繁殖,发展。我们抛开自己的角度,从一个上帝视角上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人类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即使有这么高度的文明,但是对于浩瀚宇宙来说,我们又是什么呢?如果星球是一个有机体里面的各个器官,我们岂不是附着在这些器官上的病毒?这个道理从已经拥有自我意识人工智能David角度来看,你就想得通了。

人工智能AI

很多网上的影评都把这个系列局限于AI对人类的反噬,其实并不只在此,在我看来至少有两层的含义:

1 是否你自己创造的东西最终会毁灭你?

阿尔法狗的围棋对弈已经出现端倪,我们到底会不会被自己发明的AI毁灭,至少这个问题就留给我们的后代去考虑和体会吧,我们应该不会看到这一天了。网上也有大量的帖子,叙述这个问题,就不多聊。

2 当你发现自己创造的东西具有毁灭你的生存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

在《终结者》电影中天网启动之后,你的选择是什么?毁灭还是任由发展?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当上帝创造了完美的伊甸园之后,放了两个人,亚当和夏娃,他们在蛇的怂恿下吃下了智慧果,有了自我意识(故事请参照圣经创世纪),你作为上帝,是任由他们发展还是当他们有了摧毁伊甸园的文明之后要挟你你选择毁灭了他们呢?

似乎这两个问题非常哲学,这也是接下来我要讨论的选择这个问题。

David

当Peter 创造出David之后,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David有自主的意识,他没有选择毁灭,而是研究,并且完善第二代的沃特。让我们试着在David的眼中看问题。

基础就在于David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能够成为人的条件具备了(精神方面,肉体并不具备)。但是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分辨是非,才是作为人和AI最大的区别吧。再加上David是永生的,所以看待问题上并不需要用“人”的角度来出发,这也契合了吕克贝松导演的《lucy 超体》,当你与天地同寿,并没有死亡的限制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这也就不难理解David 这个复杂的个体的选择。

从背叛主人开始,包括了复仇,而这种顿悟在人类和工程师的视角来看,是具有毁灭性的,当自己创造的东西超越自己,甚至超越创造自己的神之后,人类的迁徙,繁殖,工程师的探索,利用异形来消灭对于David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那么David心理历程就很自然的转向了“创造”,完成了从被创造到创造者角色的心理转换。

这种转换经历了很多层次和阶段,而细细看来这两部电影,这种转变都是有迹可循的。过程就自己去探索,我不多说了,但结局就在于他明白知道“黑水”具有毁灭性,同时也具有进化一切的能力,那么在他的心里,自己变成创世主,进化自己认为完美的物种,就成了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看《叩问初心》警示片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在这场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该怎么做,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时常为初心温故知新。“初心”,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也可理解为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感觉和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有自己的梦想,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特定身份下,自然有不同的“初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一艘红船在位于中国东南一隅的浙江嘉兴南湖的湖面上扬帆起航,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一路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出发”,当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不是一路坦途,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与时代大潮共舞,与改革开放同行。作为共产党人,在永葆“初心”的同时,也要经常温故知新,不断赋予“初心”以新时代和新。

经常为初心除尘清污。窗明几净,心里才亮堂。物质上的房子要经常打扫,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也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渐渐地就会迷失了方向。大到“老虎”小到“苍蝇”,一个个落马的官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初心”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垢,找不到了。他们忘却了初心、忽视了律己、迷失了自我、用错了权力、放松了警惕、失去了监督、最终犯下大错,锒铛入狱。“初心”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垢,找不到了。试想,如果经常想想,日日三省其身,为党为国为人民谋而忠乎?时时回望初心,精心呵护初心,用力擦亮初心,一路走来,有初心的指引,还会迷路吗?需要我们不断的运用新时代新思想,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永远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常态为初心坚守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同时代不同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不同。新时代呼呼新担当,新使命催生新任务。国内,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任务迫在眉睫,国际形势更是复杂多变。在这关键时期,党员干部们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在各自工作的领域积极主动作为,时刻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用实际举措践行“初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发展是硬道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热情和责任坚守使命,带领广大干群一直向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十三亿中的一个普通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合同教师,也许我这辈子都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本能来做一些对我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与精神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13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08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大国工匠追求极致与创新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11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幻初中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穿越到了50年后的世界,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参观一下我神奇和科幻的校园。

走到学校门口时,我便察觉了所有的建筑都开始变得奇形怪状了起来,并不是像之前那样方方正正的上面有很多的荧幕,荧幕上不停的出现着蓝色白色的字体在教学楼上面滚动着。我走在大门前,便看见同学们一个个站在仪器旁边,扫脸进去。然后我站在了仪器边,仪器扫了一下,我的脸便在屏幕上出现了我的照片,我的班级和我的名片信息门便打开了。

我跟随着人流走到了一个圆环中心,我站在圆环上面,在仪器扫描了我的班级信息后,询问我是否要到高三3班我点击确认之后便有一束光朝我射来,我在睁眼时便到了高三3班的门口,原来刚才那个圆环是学校的中枢部分可以站在上面,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站在班级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走进教室,看看我科幻的教室。进班时门便发出了钉钉的声音,原来是开始扫描,我的身上有没有什么危险用品,比如鞭炮管制刀器等具有危险性的东西。门开始变成绿色,于是便打开了放我进去。

在走进班级后找到了我的座位,坐好,我发现课桌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课桌上是没有书的,只需要点击课桌上的按钮,便会有显示屏投影在课桌上面,上面有所有书本的信息,甚至还有电子笔可以用。怪不得我都没有看到同学背着书包,原来课桌就是我们的电子书包上面有所有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浏览所有的课程信息。

打了上课铃后并没有老师走进来,而是老师被投影在了班级的前面,在我的视线里它是立体的问了同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老师在一个房间里面上课,然后投影仪将它的影像投在了整个年级,这样就可以减少老师的课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社会,在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感动,内心被蒙上了一层尘土。观看“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有的人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放弃高薪工资;有的`人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20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为了孤儿能学习到知识而去艰苦条件下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有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有托举生命最美丽的妈妈吴菊萍……但是在这些人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

孟佩杰的命运很悲惨,但是她却用温暖的微笑回报这个让她生活艰辛的世界,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妈妈将她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离世,在新的家庭之中,她也没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命运又与她开了个玩笑,养母在三年之后瘫痪在床,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孟佩杰的孝心让我的内心为之震撼,曾听说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年仅仅8岁的她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重任,每天她为母亲做饭按摩,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等服侍养母睡觉之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是已经是夜里了。在她的勤奋刻苦的努力之下,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在别人都在称赞她的孝心时,她却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她的孝心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同样是母亲的女儿,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又为母亲做过什么,也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对母亲发脾气,而母亲也从不责备我,只是默默忍受我的怒火。在看过孟佩杰的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也涌起波澜。

还记得那用心书写的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孟佩杰,让我感受到了在当今这个社会当中已经渐渐被磨灭的真挚可贵的那份孝心。

在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用自己平凡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中国。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感动中国,感动自己,揭开蒙在我们心上的那层尘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青春影片高考1977观后感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拍好主旋律电影,仍然是官方体制下各大电影制片厂的难题。《云水谣》可能是近几年最受欢迎的主旋律制作,但除了几个官方认定的奖项,它的含金量还不足以代表中国电影的某个侧面。

给我印象最好的是《离开雷锋的日子》。和雷锋无关的故事,却比雷锋本身更贴近人心。当年在电影院里把不少人看哭了。除了刘佩琦出神入化不露痕迹的表演,它自始至终落点都在普通人身上。乔安山是一个背负着“救赎”的凡人形象,这是此片天生的优势。

如果是典型,是模范,还要拼票房,挣口碑,主旋律电影的胃口可就太大了。在中国过亿的电影里,有一部叫《生死抉择》,外国人肯定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能挣到撑。那是我们中国特色,宣传部下命令,各大机关单位还有学校组织的,叫做包场电影。

但再走这个路子,主旋律电影根本不要想与时俱进。于是有了另外一批人,号称要独辟蹊径,把主旋律拍得好看精彩,于是走了特效路线。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政协委员冯小宁同志,他的代表作是《青藏线》《超强台风》,等等。

可惜我觉得《青藏线》是我从小到大看过的拍得最糟糕最恶心的主旋律电影——不过据说如果看了《超强台风》之后,前者要退居第二。我想,自上而下可能都不会有人觉得《青藏线》是个好片子,甚至包括冯小宁自己。出于起码的尊重,我抑制住了一次又一次退场的冲动。

如果只跟人拼砸钱,意识形态宣传的本事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那我们的各大电影制片厂们可就太傻了。这是《青藏线》影响食欲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幸好《高考1977》没犯这样的错误。

它有一种回归到80年代电影的朴素和诚恳,这让人可以原谅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仍然掩饰不住的急切表达欲,又或者毫无必要、观点陈旧的感情戏,以及电视剧一般滥情的几个小转折。

导演和演员让《高考1977》站住了脚。江海洋是传说中的第五代,但其实我之前并未听说过他,查了资料才知道,1977年高考生之一,进了北电著名的78级。这起码是他自身出发的真实履历,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导演是没法拍出一部让别人相信的电影的。

紧接着就靠孙海英了。孙海英在媒体上形象并不好,常常被网站做成标题来刺激80后和90后,然后能在回帖里看到大量人身攻击的字眼。他喜欢开炮,而且习惯性地上升到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如果去做政协委员,一定会成为被追逐的对象。

孙海英因为《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红,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他演得好,而是他就是石光荣。孙很难驾驭别的角色,他从戏里到戏外,从作风到思想,整个都还生活在那个被市场经济扫荡殆尽的年代,所以在媒体上偶尔的大嘴事件并不奇怪,也该为社会所宽容。

在《高考1977》里,孙海英的角色,一个北大荒的革委会主任,是最出彩的角色之一。同理可证,不是他演得好,而是因为他就是角色本人。在他后面的是被打成反革命的大学教授,同样是老演员赵有亮。一个讲述高考生的电影里,两个老头子成了最有光彩的角色,说来有点滑稽,也可以说是编剧的歪打正着。

很可惜的是,教授这个知识分子,其戏份处理得简单潦草,力度上相当差,倒是一贯在伤痕文学中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革委会主任”,有人性,有感情,一副老大粗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这可能是《高考1977》对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学形象一个小小的翻案吧。

触及文革的电影很少,此片是一个侧面。我们的批判高度都停留在谢晋的年代,几乎由他一己之力达到。《高考1977》没能突破,在片子里呈现的流放生活并无残酷,也无丑恶,少见压抑,对伟人改变历史寄托了老一套的感激之情,在全片视点能够做到以今观古的同时,这样的温和无论如何不太正常。

当然了,既然是上影集团出品的献礼片,不可能要求它在批判上作出什么贡献。《高考1977》的价值在于文献意义和个人史,江海洋有足够的资历讲述,而又聪明地采取了通俗剧手法,所以,作为一个完全跟那段历史不沾边的年轻人,尽管瑕疵点点,我在银幕前仍被不自觉感动。就冲这点,它比《青藏线》强至少十倍。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幻初中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的床,已经很方便了!只要人们走路走了很久,就很累了。你会想,小睡一下啊!可是地面很脏,怎么办?这下可以用到未来的床了!

未来的床只有一片叶子这么大,你当然会想,怎么睡啊?别担心,未来的床非常先进,让你意想不到!上面有5个按纽。其中两个按纽是增大和缩小按纽。你可别小看这两个按纽,它们的本领大着呢!增大按纽是让原先只有叶子这么大的床增大的,只要按一下,就是原来只有叶子那么大的大小的一倍,只要调到合适的大小就OK了!如果你想把已经增大的床变会原来的样子,就按缩小按纽就可以把已经增大了的床变会原来的模样了。

还有两个按纽是来调温度的。一个是“冷”,一个是“热”,假若你正在美滋滋地睡你的大头觉,而因为温度不适把你弄醒了,你一定不高兴吧。那你就需要“冷”和“热”的帮助了。你热了,就按“冷”,你就会凉快起来,你冷了,就按“热”,你就会暖和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床垫下有一块永不化的冰,这种冰还会散发一种对于人类无色无味无害的气味,而对蚊虫和狮子老虎的类了猛兽无色有味有害的气味。只要蚊虫和狮子老虎之类的猛兽闻到了这种气味,就会下得魂飞魄散。

最后一个按纽是用来遮阳挡雨的。只有按一下这个按纽,在床的四周长出一片“叶子”,四片“叶子”加起来比床还大。不管再强的风,再大的雨,“叶子”藤都不会断,蚜虫也不会吃,因为这种“叶子”是塑料做的。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神奇的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愉快的寒假生活又结束了,终于《开学第一课》这个让人期待的节目也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了。

每次的开学天便是我们期待的天,同时最期待的还是《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句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借用开学第一课,让我们重新来认识美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也发现了美。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开学前特意安排好的公益节目,让我们在未来学习当中拥有个好的学习目标和榜样!

因此,通过这次的开学第一课,我学到不少东西,虽然每次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都看了,但是这次的感觉很不样。在党年庆典来临之际,心里总是有很大喜悦感,身为名少先队的员,身上的责任时刻铭记在心上,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自己都会向着优秀的榜样学习。祖国如今的繁荣,是有了先辈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中国人的奉献,我们国家才能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往后的祖国强大更需要我们这辈人的努力,我们绝不会辜负祖国的期待,努力学好中国的历史,永葆青春,把宝贵的中国人精神弘扬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未来才能真正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幻作文600字左右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它毕竟是人类的故乡。看,现在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无法生存了,人太多,反而没有空位可以继续发展了,我们已经尽量控制生产了。”为首的中年男子严肃地说。“首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人话。”中年男子冷淡地说。”“事情发展到了极点,眼下,唯一的出入只有占领其他的星球呢。”“大家知道有一颗叫开普乐的星球,只是大家畏惧上面的外星人,那么眼下只有占领了。”他顿了顿,扫了扫众人道,“诸位,谁愿意?”

一片沉默。

一分钟,两分钟……突然,一个约20岁的女孩站了出来,很是耀眼:精神马尾,紧身上衣,下穿一条短裙。她是丁香洁,一个宇航员队长,就是她所带领的小队发现了“开普乐”。“我愿意,明日启程。”

第二天,阳光明媚也暑气逼人。丁香洁坦然地走进开普乐星球,原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开普乐球人,与地球人几乎一样,如今只吃树上的果子,没有任何高科技。“啊!有外星人入侵!”一个开普乐人大叫,丁香洁的队伍便开启作战模式。丁香洁朝那个人开了一枪,却发现子弹反弹了回来,怎么回事?那个开普乐球人哈哈大笑:“你懂啥!哈!我身边有命符水晶保护,与城市中心水晶相呼应。你,伤不了我!”“看来开普乐没那么简单。”她转过去对队伍说,“他们只能防御却不能进攻,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夺走每个人的命符水晶。”队伍散开了,大家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许多水晶。“好,很好,城市水晶也在我的手中,我在其中一人中植入了病毒。30天后就OK了。”她说,“嗯,水晶刚好做燃料。”

就等30天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开学第一课》在与我们正式见面了,作为名中学生,《开学第一课》是我每年都必看的档节目,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开学第一课》节目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关祖国发展历程中,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致敬的爱国事迹与精神。

《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新学期第门课堂,直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令人深思并感悟的事迹故事,我们通过观看领悟,不仅能清楚的知道祖国发展历程中,都经历过什么艰难险阻,也能在品味节目的同时,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的未来成长与学习,更具方向与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在小小年纪的时候,拥有颗踏实上进的学习之心。

个国家的未来,除了看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也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顶上、替代;只有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祖国才能建设的越来越美好,我们能拥有如今这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离不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与先进人才的付出与贡献。因此作为祖国新代的

继承人,我们定要像《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各位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那为了祖国发展,而不顾自身,不求回报的牺牲精神。

现在也许我们还非常的稚嫩,细小的手臂无法抬动哪怕粗壮点的枝干,渺小的身躯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我们终究会长大,不断的变高,不断的变壮,直到我们的手臂可以撑起苍穹,我们的身躯可以护于人前,利用自己那仅有的力量,也要不断的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作为新中国未来的花朵,时代赋予在我们身上的历史责任,都需要我们拥有过人的学识,充沛的体能才能实现。让我们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汲取新知识,养成个好身体,在《开学第一课》先辈们的目光中,起不断往更好更强的方向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战争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点映高口碑获赞 圈内大佬力挺“年度最佳”

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29日在北京举行的650人超前品鉴现场座无虚席,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震撼的片子了”。媒体对影片称赞不绝,纷纷表示这是梅导再一次超越自我的经典战争之作。业内大佬纷纷力挺,导演吴京更是坦言观影过程中几度含泪,梅尔·吉布森将战争场面还原得“无可挑剔”。

“无惧”版海报曝光 英雄道斯初心不改

最新曝光的黑白系“无惧”版海报中,安德鲁·加菲尔德戎装出征,纵使千疮百孔,仍旧目光凌厉,唯有“再救一个”初心不改。由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等实力巨星饰演的战友,也在他不摧信念的感召下,奋力前行。加菲如现实中的道斯一样,没有孔武有力的硬汉外貌,却有钢铁般的喋血柔情,只有他的一脸阳光才能战胜沙场上所有的野蛮杀戮。加菲细腻又动情的演绎,完美复现这段悲壮又伟大的真实故事。影片中,除了呈现战火纷飞中的催泪战友情,加菲还将携手泰莉莎·帕尔墨上演一段炙热的烽火爱恋,更将与老戏骨雨果·维文同台飙戏,呈现一段隐忍、克制的父子情。观众将随之重走道斯的人生轨迹,感受信念与勇气铸就的奇迹。

《血战钢锯岭》将二战美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的冲绳岛战役搬上大银幕。影片根据拒绝持枪、杀戮的美军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这位受尽耻笑、霸凌的“异类”,始终坚守信念,最终孤身勇救75名战友的催泪故事。为了还原真实的战争血海,梅尔·吉布森做了大量调研和考证,设计最为贴近二战原貌的镜头和场景。这位首次执导热兵器大战的战争片老手,再度展现其疯狂、野蛮的暴力美学,血腥战场尸横遍野,爆炸、火烧全部真人上阵,并将特效使用降到最低,“坚持每个镜头都来真的”。

据悉,《血战钢锯岭》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长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译制。影片将于12月8日内地公映,观众可在这场热血沸腾却又感动澎湃的虐战中,感知道斯的英勇伟大,重新反思战争的本质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于我而言,作为献礼之作,这部电影完全达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然而最令人欢喜的一点是我们的伟光正电影越来越有了不再硬砸大场面的意识。

因此我的感动点不再是作为“小我”因山海广阔而产生自豪,而是一种代入与“并肩”的愉悦。

很多人把本片的手法称为“平民/小人物的视角”,但我更愿意用“高光的盲区”来形容这种叙述方式。

“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这种话我们听过很多遍,而一般电影的可叙述点也往往落在“一看就很值得讲”的东西上,要么极正、要么极反,观众也更愿意看看这些东西来刺激神经。这样一来,那些“背后”的人、“不在场”的人、“替补”的人就容易被忽视——这就是我认为的“盲区”。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普通观众就生活在这个盲区里。我们作为百姓总是在“仰视共和国史”,这种不由自主的疏离感让我们喜欢回顾“宏伟”的历史瞬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忘记自己才是历史的主体,更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站在了自己的“盲区”。

本片恰恰把镜头对准了这个“盲区”,在其中发掘故事性。

仔细一看,几段故事的主角都“不伟大”:爬在旗杆上的工程师在风里摇摇晃晃、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却没有亲眼看见实验的成果瞬间、小男孩心里放不下要出国去的小女孩、升旗手在国旗响起的前一刻突然心慌、出租车司机让亲儿子失望、被帮助但还去偷钱的牧民的孩子、以及那个替补的没有开着飞机通过阅兵场天空的飞行员。

这些主角原本都是生活在盲区中的“我们”,或者说和千千万万的“我们”有着一样的心态,他们不是带着光辉唱赞歌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亲历者。

于是,笔者以为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回顾共和国七十年的伟大瞬间时不再仰视,而是与历史并肩。

再说说我最喜欢的两个细节。

一是钟表行给任达华饰演的修表匠那块表时,表达了它的重要意义,但表匠说的话(好像)是“我试试,但我不一定能修好。”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嘴角一抬,因为他说的不是“放心吧,一定没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历史主体不是“托举”历史,而是真的在“打造”历史。

二是葛优演的出租车司机的“显摆”。不得不说,葛大爷还是葛大爷,一出场就让一个京油子活脱脱站在了我们面前。中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票,是个人都想到处嘚瑟显摆,你葛大爷当然不例外,虽然显摆的有点儿过头了。其实,这种贼不正经的生活常态让我们能窥视了到他家庭生活并不幸福的原因。而恰巧在这段描写中有两对“父子”故事的碰撞,可以说,他们都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当他们相遇,穿着给儿子买的球鞋的、不正经的张北京其实立住了一个“父亲”的形象,这是人之共情。悲喜不论大小,这段故事里的“我们”在共同为国而庆,却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应当如何。

总体来说,我很感动,眼睛太软的我从一开头王菲的歌声出来就想哭,我因这七十年来的无数个倒计十秒而感动,因无数次国旗升起的瞬间而感动;更为电影中的“我们”感动。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小河入海流,我们并肩而行,这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年度最期待影片《金刚2骷髅岛》观后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不懂为什么豆瓣上得分(国内上映前是6分,上映后回升了)这么低,IMDB 7.2, 烂番茄 78%新鲜度 76%观众评分对于这类型的电影肯定是合格的;颁奖季刚过,对颁奖季拍来拿奖的电影和这种拍来赚钱的电影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啊,拍怪兽片又不可能绕着路灯跳爵士,拍半部越南风情再开打,对着海风装忧郁然后再来段LGBT。

比较想写一下的是片中的反战主题。电影背景包括了20世纪对美国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二战和越战,从片头的二战后期到故事发生的1973年,美军撤离越南前夕。越战这场在一代美国人心中留下创伤,让很多美军难以接受的失败对故事的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Samuel Jackson扮演的指挥官顽固地以Kong为假想敌,不顾一切地想要赢得对Kong的战争,就是因为不愿接受越战的失败,想要在一场新的战争中得到救赎。对于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虽然反战并不是全片的核心,但剧中有很多反战的细节还是挺出彩的:

1. 二战的美军飞行员和日军飞行员流落孤岛,落地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干掉对方,后来在险境中成为了兄弟

2. 二战老兵问 Did we win the war? 答 Which War?

3. 其中的一句台词, 大意是 There is only an enemy when you look for him

4. 抖森对二战中在汉堡被击落的飞行员父亲的回忆

5. 多次出现的士兵对家人的思念以及片尾老兵时隔20年回到自己家人身边的胶卷纪录片式片段

对于爆米花电影,剧情安排很合理,开场的情节铺垫迅速到位,20-30分钟就迎来了金刚系列必备的金刚打飞机的第一波高潮;中间在坠机后分成两条剧情线,到后期合并成一条线的过渡也很自然;后期合并成一条故事线后打金刚和打怪兽虽然老套但是实用,没有什么硬伤;最后的结尾很干净,不拖沓,留足了空间来拍续集。

可以看到对之前两个版本的致敬:

(1)必备的打飞机

(2)女主抚摸金刚的大脸

(3)金刚手捧女主 (金刚绝对直男,只和女主有身体接触,对男性人类都是拍死踩死...)

演技什么的全片都不大在状态,没什么值得留意的。

最后赞一下摄影,

景甜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真没必要抓住这点不放;镜头给得不少,台词没有两句,和黑人小哥有点小暧昧,但完全是路人角色,也没什么值得死命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人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为师的任务是背负弟子和其身上的担子的话,那么弟子的任务又是什么?就是成长到能背负起师父为止。

这是银魂蜘蛛篇里的句子。

当年,我必然写过这个电影的所谓观后感,然而,有些感觉却不如现在真切。

这个孩子,背负起父亲,同时也背负起了责任。

现在的我们,面对责任,永远是用逃避的方式。

全藏说,我没有成长到背负起老头子,一直都还是受了老头子的照顾。银时说,我也没有。

石娃他也和所有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然而他的人生中至少有三件事是改变了他的。

1,邻居女孩之死。

他几乎是看着那个女孩子淹没在河水里的,以至于吓得失了魂,或者说是有些刚刚懵懂的情绪被折断了,那应该算是珍贵之物破碎的感觉。

2,铜勺

父亲一直背负着他和姐姐,然而,父亲的背变窄了,他无力背负两个人的时候,有一个人就得出局了。姐姐辍学,冥冥中,石娃明白命运在这个家庭做了选择。

3,姐姐出嫁

姐姐接替了父亲来背负石娃,石娃的抗拒和成长,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也许里面也有作为男子的尊严,保护这个家庭里的女人,背负起这个家庭,在这件事之后,成了石娃的担子。

只是执着于不想成为别人的担子的人,其实,也就无法真正背负起他人。

这也就是所谓的责任,了解了责任,才会懂得负责。

石娃学会的东西,即使是之后教育片里随便北大清华的孩子也是无法掌握的。

十多年过去,我也还没有成长到足够背负我的责任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温情治愈影片《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很有名,它在打分网站上拥有9.2的高分,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影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其实,霍尔斯道姆最著名的作品,不止《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他曾凭借电影《狗脸的岁月》和《苹果酒屋的法则》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拥有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2017年新作《一条狗的使命》颇为引人关注。

一同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收养了一条一只腿残疾的吉娃娃,她蒙混过关躲过了检票员的眼睛,带那只玲珑的吉娃娃进了影院,整个观影过程中,这只吉娃娃一会儿盯着银幕,一会儿盯着影厅里不断被银幕光芒闪烁着的观众背影。整个观影过程里,愣是一声没吭。这么乖的狗还是第一次见到,让从不愿意养狗的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而它的主人看完电影之后,鼻子都哭红了。

爱狗人士看与狗相关的电影,肯定是不客观的,受强烈的感情因素驱使,爱狗人士比一般观众更容易被情绪带动,走进故事里,被一切的细节触动。但即便不爱狗,也很难不被《一条狗的使命》打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物电影,更是讲述变与不变、爱与忠诚、祝福与守候的电影,这些关键词,都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中最为朴素的组成部分,一条狗在电影故事中,所起到的只是激发作用,它帮助人们麻木的心灵迅速地苏醒,去感受,去感动,然后产生爱的冲动。

《一条狗的使命》使用了重生元素,一条名字叫贝利的狗,在人世间死亡了四次又复活了四次,狗的名字在变,狗的品种也在变,唯一没变的是他那颗忠诚的灵魂。影片最为感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结尾时刻,当小主人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贝利想方设法让主人意识到了它就是几十年的那个贝利,用理性的思维看,这不真实,但并不影响这种设定的震撼性。人们往往愿意在虚构中,去寻找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东西,这不叫自我欺骗,而是为每一颗苦难的灵魂寻找避难所。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故事里贝利历经的四个主人,他们的生活境遇都很糟糕,要么摔折脚骨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与女友分手,要么是一个经常失眠的孤独的警察,要么是一个身材肥胖失去生活自信的家庭主妇,还有那个被男朋友逼迫着抛弃贝利的女人……最后的贝利前半生很惨,被拴在院子里数年,但如果它那些同样命运充充满各种悲剧的主人一样,最终都能够迎来救赎的机会。被抛弃的贝利,换另一个视角看,也获得了狗狗最为在意的自由,也正是因为有这自由的存在,它才可以重新撮合第一任主人与他的女友在老年时重温旧梦。

我猜霍尔斯道姆有意地使用了故事的阴郁底色,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映衬出一条狗的使命价值,在故事里狗狗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贝利几乎以“一狗之力”,为整个悲剧故事注满了温度。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心灵与眼睛会牢牢地被贝利吸引,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类角色的命运,但看完影片后静下心来思考,会觉得这部影片有着鲜明的寓言色彩——在人类坠入越来越深、越来越孤独的情感深渊的时候,像一只狗狗那样的单纯、热情、盲目,或才是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生活与命运的热爱的唯一方式。

拍电影时最难拍的是孩子,比孩子还难拍的是动物,但电影人多年来对动物电影的热爱始终不减,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看又感人的作品,如果电影按类型来打分的话,动物电影在整体打分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一定会有很高的优势。霍尔斯道姆在《一条狗的使命》中,再次展现了他对动物演员出色的调教功力,四条狗的外形区别很大,但在性格方面却是贯穿始终的,尤其是在对贝利的灵魂塑造上,观众完全意识不到狗狗的外形变化,那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被贝利的灵魂所吸引,电影也因此具备了灵性与灵魂。

动物电影会一直拍下去,这类故事无论怎么变化,其实关于动物的定位以及创作者对于动物的表达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重要地是,电影人如何发现人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并敏感地将之寻找出来,用动物当作一面镜子,来映照人类的不安与恐惧。我们喜欢一部电影,往往不是被片中的故事打动,而是因为电影里的动物,恰好填补了我们内心因为受伤而长久空洞的那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