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跟党走作文优秀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新区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话题年级小学生,供大家学习。

浏览

2724

作文

504

永远的怀念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终身奉献,男儿无悔。

那个年代,是黑暗的年代,那条东方巨龙不得已静静盘卧着。与你同批出国留学的人,有不少都留在了美国。你却向教育你的导师深鞠一躬,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养你的地方,回来后,便是漫长的苦苦等待。

那一年,等待最终有了结果。“两弹一星”的命令如同大石砸进了你的心湖。你告别了妻子,告别了幼小的两个儿女,奔赴那荒凉的戈壁,扎根在了马兰。

就在那片戈壁,深藏着你殷切的期望,满腔的热血,无限的决心。那里的砂砾中,挤满你滴落的汗水。落满你辛劳的足迹。黄沙卷的布衣寒,你却从不言退,因为有一个你的梦,万名工作人员的梦,这个东方国度的梦,两弹一星的梦,国家富强的梦。坚守着它,你这一干就是28年。

随着无边戈壁中一朵蘑菇云的升腾,许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你迅速穿上防护服,进入爆破现场,采集第一手样本,不畏危难。

二十八年,白了英雄头折了英雄腰,不变的是你那颗为国的心。

可惜上苍无眼,最终还是让这具英雄的躯体倒在了病床上,昔年同窗的探望,问起奖金。你骄傲道:十元钱。顿时震惊。最终病魔还是夺取了你的生命,最终留下了一句无悔。

一位英雄终究朽灭在历史车轮下,但这种精神,将永远屹立在时间长河中,万世不灭。我无法以多么华美的词藻来赞美你,我只能在此表明决心: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永远怀念,邓稼先,远渡重洋,洒然回国。

永远怀念,邓稼先,泪别妻儿,奔赴戈壁。

永远怀念,邓稼先,终生为国,无怨无悔。

你是我们永远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1968年12月5日夜,北京。寒风凛冽,苍穹漆黑。一架小型军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准备降落,离地面大约400米时,飞机突然失衡,偏离机场,歪歪斜斜地扎向一公里开外的玉米地,顿时腾起一团火球。客舱里坐着著名科学家郭永怀!他不幸罹难了!

当人们从飞机残骸里找到郭永怀先生时,只见他面容安详,他27岁的警卫员牟方东与他紧紧相拥,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一个土黄色文件包砰然落地,竟然完好无损!机场保卫人员知道:里面一定装着机密资料,立即妥为保存,迅速转交给有关部门。就这样,郭永怀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国家的珍贵的绝密资料!

1968年12月5日夜,天幕低垂,风声呜咽,彷佛在痛悼这位对祖国赤胆忠心的好儿子!

当时,在中南海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闻讯不禁拍案而起,眼眶顿时湿润了。郭永怀的亲密好友钱学森百倍伤感,连声叹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周恩来总理曾一再叮嘱,像郭永怀那样的科学家尽可能不乘坐飞机,但当时正处于某项试验的关键时刻,郭永怀在青海试验基地获得一项重要数据,急着赶回北京加以详察,执意乘飞机,与他在一起的挚友彭桓武、王淦昌等劝他:“飞机太小,你还是坐火车吧!”他说:“我搞了一辈子航空,还怕坐飞机!”没料想,这竟成了谶语!而当年年底,祖国大西北一项核试验成功的轰然巨响,彷佛是为他送行的礼炮声……。

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好儿子。当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2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永怀文集》;1985年补授郭永怀等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位科技工作者用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郭永怀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学者。如今,在郭永怀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里矗立着他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在他参与筹建的中国空气动力中心的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长征作文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这是一部浩繁的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打开来——气势雄浑,许多名字和故事神话般闪现,灿若昨夜星辰,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

两个春秋,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两万五千里,一条“地球的红飘带”。这条独具曲线之美的红飘带,因工农红军而红,因信仰圣火而赤。

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

砍刀、长矛、梭镖……站成铿锵有力的排比句;铁铳、石雷、匣子枪……怒吼着劳苦大众的万世仇冤。

用八万双穿着草鞋的脚作笔,用险象环生的大地作便笺。就这么着,用一个个涅槃的生命分行,用一场场惨烈的鏖战分段,五万颗陨落的红星,在弹雨和火焰设置的悬念中,把革命从石达开的笔下走活。

许多圣洁的灵魂挂上草尖,许多精瘦的泥腿,陷进去再也出不来。浑身热血奔腾的钢铁汉子们,悲壮地肩起中国倾斜的命运,浇铸一轮鲜红的朝阳,踏出了金色的世纪。

雪山、草地、饥饿、战争,红星、火把、马嘶、枪鸣……构成缤纷的意象群,浩浩荡荡,逶迤向北,一直向着北斗的方向。

历史变换着各种手法,检验这支队伍的含金量。衣带渐宽的诗人们,依靠一种铁质的精神,一种比天还高的理想,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部红色史诗推向辉煌。

伟岸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岁月的墙,慎重的刻上他们的眼眸。这是一种怎样的沧桑?灵魂的驿站在时代的心中激扬!

从你始终不屈的骨头,我懂得了共产党人是怎样的特殊材料。那手臂长伸的指向,我看见了另一片天空的升起;在你的脚下,我看到一路阳光的足印在延伸……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

是的,红尘滚滚,那一弯历史,盟动涛声,人民怎能忘记?是的,千古尘音,那一段岁月,先烈们骨骼堆起的诗,世人怎能忘记?

空旷的历史,仿佛在这首歌中,找到了高挂枝头的硕果。仿佛智慧之灯,四射毅力的赞叹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无阶梯,它的节拍断续而多风险,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独揽的胜景。

象太阳之魂潜入了暗夜,趋光环而往,含蓄凝练如诗章,令腐败的生命与胆怯的物种陷入喑哑;如一道源源流长的不老泉,七十年来,一直浇灌着神州每一寸充满渴望的土地。

云还在舞,风还在唱,胜利的欢呼,已被历史雕成壮美的风光。

民族的集体记忆,再一次沉浸于一种“宏大叙事”的语境。傲古凌今的中国,对长征不再仅仅是遐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正不懈创新与长征精神对话和接续的最佳路径。

新长征路上,吹响的依旧是战斗的号角,播下的依旧是革命的火种。让我们把青春擂动,擂成大时代最强劲的鼓点;让我们把生命唱响,唱成天地间最华美的乐章。站在世纪的云端,站在世界的云端,把东方巨龙的形象,筑成最高、最美、最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永远的长征之悲壮出发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故事”,更是人类战争史上不朽的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演绎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央红军最多时只有8万多人,而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红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得益于奇正结合、出敌不意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长征中,蒋介石把防堵各路红军会师作为兵力部署和组织作战的重心。红军则时常转兵别向,将敌部署置于无用之地,并利用敌人兵力分散之机,集中兵力攻其一点,取得主动。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在贵州采取新的战术……使得南京的飞机越来越难以侦察出红军主力部队每天行军的目的地。”这里所说的“新战术”,指的就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之举。

长征是一次极为特殊的战略转移行动,其战略重心是如何突出敌之重围,保存有生力量,创建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军事领导者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领导者紧紧抓住了“突出重围、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战略重心,使遵义会议以后的几乎每一次战斗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重心展开。红军还有效地利用敌方的利益差所形成的弱点,使自己总体上的“弱”和“劣”转化成为局部战场上的“强”和“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远远地,我看到你站在那里,没有张望,只有对远方的凝视。我靠在马路边的一株垂柳下,鼻子酸酸的,只是没有泪珠滚落。

整整十年,岁月日日夜夜地把时光刻在生命中,让心变得沧桑。我不安,因为不知已经沧桑的我们如何走出这漫长的相隔,然后面对面地站住,去寻找曾经的彼此和无言的陌生。

我闭上眼睛,试图平静那颗已经跳的没有节奏的心,希望自己能够像以往那样带着灿烂的微笑轻松地出现在你的视线中,再欢悦地随你而行。

终于,我走进阳光中,夏日的风吹起我的长发,那条紫色碎花连衣裙裹住腰身,我想、我希望那一刻在你的眼里我是美丽的。马路对面的你瞬间转头,于是我们四目以对……

听不到声音,我们打着手势,分别向前走去,我站在斑马线的这一端,望着车流过后的你急步向我走来。一样的发式,一样休闲得体的着装,一样的体态和步伐,只是一份说不出的岁月痕迹写在你的脸上,让我的心痛了一下。

“怎么来的?”你问我。

“坐地铁,你?”我问。

“打车。”你说。这就是我们久别相见的第一句话。我们不会在众目睽睽下相拥,从来没有。因为那只属于我们自己!

心的距离刹那间拉近,似乎从未分离。没告诉我去哪儿,你帮我打开出租车门,把嘈杂留在了身后。你抚着我的发丝,身上散发着好闻的香皂味。不说话,我们都清楚这份安静意味着什么。

一个清净的角落,几碟小菜,一瓶红酒,我们又开始了那不知从哪说起又不知如何结束的倾谈。我低低地述说着这么多年海外打拼的种种经历,尽量轻松地描画那漫漫的孤寂,沉甸甸的思念和患得患失的迷茫……这些本来都已经被淡化、深藏或化解,只是因为你要听,才又连根带血地挖出来,颤抖地捧给你。

其实讲述这段经历不止一次了,对家人,对朋友。可是分明地感受到那种不同,从你的脸上,你的眼中,还有被你紧握的手……..也只有吐给了你,才觉出那从未有过的轻松!

当我含泪带笑地抬头结束我的故事时,我看到你的一脸复杂和郑重,还是那句我熟悉的话:“你就是你…….”我们都清楚,这是你对我的最高赞赏。听过无数遍,但我依旧为此得意,或许这也是我这样一个弱女子能够一步一步地迈向自己梦想的原动力,我需要这句话,“你就是你!”

当然你也就是你! 这么多年早已在网上知道了你的成绩,此时此刻看到从内心到外表仍然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官气,傲气,酸气的你,让我非常欣慰,一颗心真的如以往紧紧地靠近了你!

站在满天星辰的河边,望着对岸万千闪烁的灯火,我慨叹世事变迁。你轻轻搭着我的腰俯身对我说:“不变的是你。”“还有我们……”我说。

我回头深深地望着你还是那么俊朗的脸:“你的一生都和音乐相伴。想听你说,哪段曲子属于我们的重逢?”你不假思索地说:“德沃夏克的月亮颂。”我点点头,那首优美的旋律瞬间萦绕心头。

是的,有多少人赞美月亮,那是因为它的安宁与洁净。尽管阴晴圆缺,但它总是朗朗地挂在那里,你可以说是无言的等待,也可以说是永恒的祝福。这个世上真正美好的东西不用色彩也没有年轮!

暖暖的,我依偎在你宽厚的胸前,心里无限感动。为拥有如此知己而感动,为爱着自己和自己所爱而感动,也为经过时光的淬炼依然鲜活的情感而感动。尽管很快我们还要久别,但是美好也可能因为短暂而更加美好。此时我们共同望月,来日我将在他乡邀月寄情。尽管岁月长河依然漫漫,但拥有了月亮我就不会寂寞,因为那永远的月亮颂,永远的你……

[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雷锋--- 忆雷锋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多么熟悉的名字,熟悉到似乎任何阐述都显得多余。

作为中国少数几个以头像传世的人物之一,这个脸上始终洋溢着纯真笑容的年轻人,始终用他那平凡的轨迹诠释着生命的价值,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符号,伴随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冬去春来,雷锋,永远年轻,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1950年春天,雷锋的家乡土改时,没收地主财产,雷锋分到一个特别的“胜利果实”:一件白衬衣。雷孟宣记得,那个夏天,雷锋上学时天天都穿这件白衬衣。老师问,你这个白衬衣不错,领子每天都很干净,有几件啊?雷锋说,只有一件,上学时穿,放学回家洗干净就晾起来。雷锋最大的特点是勤快。嘴勤,走路时嘴巴也在动,背毛主席语录,见人都问好;手勤,早上起来打扫卫生,几乎都是他打扫,平时积极帮厨洗菜;学习特别勤快,业余时间都拿着书,白天黑夜都在学习,凡是有灯的地方都在学。如锥笔,一字一条血迹。大海全身投一滴,望尘渐莫及。为善不辞心力,为学只争朝夕。多少英雄山岳立,向雷锋学习。

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堆积在角落的旧信件

却也无法找回流失的时间

那些曾被遗忘的记忆碎片

还有彼此携手走过的从前

闭上眼渐渐涌现出的点滴思念

徘徊在现实或营造飘渺的画面

伸出手,总想去触摸最后的温柔

停留太久,却只见你的身影散去

守候着到如今依然存在的信念

想起那些与你约定的海誓山盟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永恒的错觉

在耳边依稀呼唤我的声音

恍惚间又是听到谁的叹息

月色下不断摇曳飞舞的花

诉说这年与月季节的变化

敲醒坠落心底深处的牵挂

缠绕你的指尖握不住长发

掩饰的伤轻抚泪湿的脸颊

命运的分岔,已注定独自前行

怀抱熟悉的气息只能留作纪念

冰冷荒芜是终点的滋味

站在这暮秋的烟雨中。

绵绵的雨丝中,望不尽苍穹。

哀伤凄婉,封锁心扉。

缠绵的,忧郁的曲调划过思绪。

绵绵无期的想念,回忆过往曾经。

转望烟雨弥漫处,期待蓦然回首。

雨一重,雾一重。

朦胧烟雨模糊我的视线

相遇的情节、最后的离别

岁月不曾磨灭的笑靥

一点又一点破碎撕裂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还会想起你的容颜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我们的永远的思念。

[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那声简单的永远_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永远”,一个范围较广的量词,许多人曾许过“永远”的承诺,而最后真的可以遵守吗?可能因为小时候的不懂事,常常把她对我们的教导理解成对我们的不公平,渐渐地,我们长大了,而她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开始明白她那么严厉教导我们的用意,明白了当时因年少无知而犯下的错误,明白了她那么无私奉献,而我还要怪她,这点点滴滴记录了她辛劳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早已印在了她的发丝上,那眼角的皱纹也显得格外刺眼。

那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家庭妇女,背也渐渐弯了,腿也渐渐疼了,眼也渐渐花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而造成的,是时候该我照顾她了。

“妈,我衣服你给我洗了没?”“妈,我饿了”“妈,我明天干值日,你要早起给我做饭”,这些老套的话,曾是我们经常说的,难道妈妈的一生都要为了我而耗费吗?如果我们多付出一点,多做一点,妈妈也就不会这样累了,为了我们吃好喝好,她简直操碎了心,换来的,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不要让自己的母亲等得太久,要尽快完成自己的承诺,让妈妈的一生没有遗憾,让自己的心里没有愧疚。

望着那鸟妈妈教小鸟学飞,望着那狗妈妈给小狗喂食,望着那袋鼠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温暖的巢穴,不由得想起了妈妈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要让承诺变成“遗憾”,让希望变成“愧疚”,你所说的“永远”她可以等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春天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美丽的春天在向我招手,我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清晨,带着对春的期盼、带着对田野的梦想,出发吧!一阵春风吹在我的脸颊上清清的,柔柔的,还有一丝暖暖的感觉,春姑娘对我耳语:春天在这里!

河堤路边,柳树姑娘的长发随风飘扬,像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在春风的伴舞下,跳起了春天华尔兹,天空中的棉花糖白云姐姐,大火球太阳哥哥,快乐天使小鸟妹妹,听见着欢快的旋律也一块参加了这个美丽的聚会。地上小草绿油油的探出精灵般的小苗;五彩缤纷的花儿芳香四溢,引来了五颜六色翩翩起舞的蝴蝶上下翻飞,我心中的春天好美!

一路走来,那波澜壮阔的黄河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壮观极了,来到河边,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随波飘荡的白色塑料袋和垃圾拥挤在河边,翻着肚皮的小鱼漂在母亲的怀里,还有泛着青绿的水流一漾一漾的好像在向人类示威这时,我仿佛听到了黄河母亲的哭泣,她在伤心在流泪,她被自己亲手哺育的孩子弄得伤痕累累,昔日那碧波荡漾的湖水在哪里?黄河母亲仿佛在倾诉:孩子们,不要再把垃圾、污水当做送给我的礼物,不要再让可怜的小鱼小虾受到这样的伤害,她们都是大家的好朋友呀。

来到草坪上,小草低着头,嫩绿的小草被人类弄得弯着腰,驼着背,她们不想再站起来了,自从小草被春姑娘唤醒,她就从了人类的地毯,人们在她们身上东奔西走,在她们身上快乐的跳着闹着,放风筝,踢足球,各式各样的零食袋、宣传纸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自由的晒着太阳,伸着懒腰,难道这就是人类对小草无私奉献的报答?人类应该爱护她,爱护地球上的装饰品。

花园里,飘香的花朵在小草的陪伴下,更加美丽娇艳,她们芳香四溢,可爱动人,却引来了爱美的人,为了自己的美丽,把这美丽的小精灵连根拔起,编成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或者做成花束捧在怀里,对着相机甜甜在笑着。离开了根的花朵始终是要枯萎的,她们把美丽奉献给了人类,但她们很快会死去的,这时人类会不会因为当初为了自己,伤害了这些小精灵而感到内疚呢?

看到这些,我的心好疼,泪水在眼睛里不停的打转,终于,一颗珍珠似的泪花瞬时间滴落在地上 一阵暖暖的春风带来了春雨娃娃,如丝如烟的春雨在清风中欢笑着、飘舞着雨停了,风息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举目远眺,隐隐约约中我看到工人伯伯扛着铁锨,拿着树苗在山坡上栽树;黄河边,垃圾清理船正在紧张的工作着;街道边,阿姨和红领巾们正在捡垃圾;刚才折花的小姐姐脸红红的,正在认真的清理被踩脏的座椅我看见天空更蓝了,远处的山更翠了,柳树姑娘开始跳舞了,大地妈妈笑了。

春天永远都是美好的,美丽的春天像一条小船永远荡漾在我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报上我又看到了普希金的伟大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阴霾的日子,反复吟咏,它给我激励,让我鼓起冲破阴去的勇气。那句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永远永远打动着我。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中有甜,笑中有泪的。甜时并不为人知觉,以为理所当然;而苦时,却要哭天抢地,怨气冲天。你看,面对折磨,有些人沮丧悲观,心灰意懒。于是,他们永远也尝不到生活的甜美了。而那些知难而进的人,穿越了生活的盘丝洞,尝到了苦中有乐队滋味儿!

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不要放弃,读读普希金的诗吧!

它会给你力量,帮你摆痛苦,给你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优秀子孙,他们忍受着命运的捉弄,有的受着胯下之辱,有的受着煎熬之苦,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民族英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瓦刺军人侵明帝国,直逼明五朝的就京城时,他愤然而起,带领部队奋力抗击,并以非凡气概击败了瓦刺军,立下了大功。但是,凯旋的他却受到了奸臣的暗算。那个昏君听信谗言,使于谦蒙受了不白之冤。这对他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一连好几个晚上他都没有好好入睡。他反复思考着,该怎么办呢?最后,他想明白了,他奋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石灰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铿锵有力的七方绝句,曾经激励过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前辈的精神。当遇到挫折时,读读普希金的这句名言,鼓气战胜挫折的勇气,向着新生活前进。我相信:真正的人生,将属于为明天而奋斗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初三十班初中作文75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君说:“周日我是不拧螺丝的。”初三十班有训:“日日,手持螺丝拧钢锭。”

垂涎三尺梦桃花纷飞泪满襟,烟雨云晨皆清明雨上,梦千羽,未回觉。“周公一女可安好?”呵斥怒气冲发冠。泪沾两行,自云:“作业负人难以寝,不料眼帘轻叩浑不知错以久已。”这位美名其曰作业缠夜的正是王闯,天马行空皆真理的代言。他的“丰功伟业”啼笑皆非的事数不胜数。教师节那天其人突发奇想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策划了一次,好吧那算是一次活动。只见此人,左牵彩带,右擎花束与吕明睿,刘芷良等人浩浩汤汤前往老师车位,不辞辛苦的将之美化成型,车顿时‘熠熠生辉’红的黄的绿的调色盘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见者无不为之惊叹“好画!”,过程美美地结束在王闯等人稚嫩的笑脸上。结果是在老师看到后终于从梦中醒来幽幽的说了句:心意我领的,还是弄干净吧!浓妆还是没有素颜好。结果是在忙碌的扫除中结束。有他在,事必乱。虽然他做出的事总能掀起一阵哗然,无人可躲过他快乐因子的袭击,无一不被他搞笑语式前仰后合。疲惫也就随着这笑声烟消云散了!

万马千军严阵以待,尔等怎怕这般悲怆嘶鸣?去何惧乎,拂袖,令下,违者斩。陶醉于三国与世隔绝谁不晓得他的心思。他就是杨旭,《三国演义》《三国志》《论三国》……无一不通晓,头可断,血可流,三国在心不可丢!我常常想如果他那一天意外身亡,一定是他那份对三国的热忱感动了上天,于是让他穿越到古代,感受三国情怀。他誓与曹操比韬略,与诸葛论天高!话说此人曾在睡觉时呢喃到:“空城计?切!不如老夫连环掌!”上课时有关三国的题目他总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高谈阔论,海阔天空!

这就是初三十班,强烈的,而又清澈;无知的,却又坚定。水向东流岁月怎么偷,荒烟蔓草的时候连分手都沉默。往昔,回忆流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车灯作文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之前就想要写下这篇文章给我初中语文老师了。记忆中的你有点瘦,很儒雅,和蔼可亲,很喜欢笑,偶尔也会捉弄一下我。

毕业时在本子上给每位任课老师留言,我把他们比喻成各种动物。物理老师是位很憨的老者,所以他是熊猫;政治老师很狡猾,走路都没有声音,所以他是狐狸。想了很久,最终把你和猴子对上号了。

第一次上你的课是初二夏天,从那节课后我便十分佩服你,至于原因嘛,那是因为你骂人都可以那么文雅,不带半个脏字。对此,烘托,排比……那些写作手法被你用得那么顺畅,一气呵成。虽然被你骂的那个女生是我,但我还是很厚脸皮地对同桌说我喜欢你。

后来你对我的态度变好了,其实我也不坏,只是偶尔有些小淘气。那次愚人节在彭同桌的背上贴了一张“王八蛋”的纸条,还附带一只乌龟,乌龟是我画的,字是莎莎写的,为什么只对我一个人进行“爱的教育”?我很憋屈!早自习上骂完了你十辈祖宗。

下午过道上你在我面前走,我发现要迟到了,立马冲到班去准备上课,你在后面叫住我问了我一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你说:“戴桐啊,今天你还‘愚’了谁?”我连忙摆手摇头,“没有,不敢了,绝对没有。”我边跑边回头,还要回答你的问题,结果跑过了,然后又回来冲到位置上,在进门的瞬间我看到你贼兮兮地笑着。

你知道我胆小所以故意点我起来回答问题,脸红过几次就没有再红过了,同桌说我被你弄成了“死脸皮”。但他们说“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做一个“天下无敌”也未尝不可。

我发现我和你越来越有默契了,你每次点我回答问题之前我总会有些预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不点自通吗?

我总会记得那个夏天你为我和聪照明前进的路。

关于那件事我只能说,都是好吃惹的祸。临近中考前,我和聪洗完澡在屋里啃苹果,突然心血来潮想出去散步。

不得不说夏夜真的很美好,我们吃着冰棒谈天说地。走着走着觉得肚子叫了两声,聪投来好奇的目光然后傻兮兮地笑着说:“我也饿了,要不我们去买点夜宵吧!”我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

那时已经很晚了,十一点左右,我们买了点面包,在回去的路上被烧烤的香味所吸引,烤了两串东西。

烧烤摊位旁的桌子上坐着几个没穿上衣的社会小青年,我不由地和聪在小声嘀咕。那几个人不怀好意地对我们笑着,看着心里直发毛。

这时救星来了,你跨着辆摩托车从我们身边驰过又转回来,一开始我们还没有认出你。你询问我们这么晚还在干嘛,我指指正在烤着的玉米肉串,你马上会意。

当你准备离开时,你眼睛盯着那些小青年,没过几秒就又回来了。你看了看手机,等我们烤好离开再走。

就当我们走了三十多步时,摩托声再次响起,我惊恐地向后看,你说:“你们这小日子过得舒服,赶快回去,你们出来和周老师说了没有?”我们点点头。

我们在前面走,你在后面开着车灯随我们慢慢前行,三人一车组成了和谐的画面。

你一直送我们到巷子口再离开。我问聪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会碰到你,她说你应该在办公室备课,每晚你办公室的灯一直到深夜才熄。

从那以后我一直记得你车灯的亮度与温度,那一次真的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一把。

上学期去学校找你聊天,我们聊了很久,我在你面前说着高中生活多苦多累,数学试题多么变态。有时还会激动地拍桌子,跺脚。你在一旁笑着开导我,告诉我你以前读高中的经历。

聊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去想想以前别的老师。我突然意识到——直到现在你还为我开着车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仲夏。“奶奶,奶奶。我怕!我怕!”我含着泪,咬着嘴唇扑到了奶奶怀里。奶奶放下她手中的针线活,一边皱眉哄我:“小祖宗,不怕不怕,天公打雷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边用她粗糙却温暖的大掌,拍着我的背,我擦擦眼泪依偎在奶奶的肩上,奶奶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缓缓的推开屋门。

那一霎,一缕缕被切断的阳光从世界的尽头被挥洒至这简陋的小屋。那光亮刺得人晃眼。奶奶搂着我坐到门槛上:“嗯,你看吧,雨后一定有太阳。”从屋檐上滑下的雨珠细细吻着初生的花,将花瓣浸润出玉白的光泽,露出皓齿——一个羞涩稚嫩的笑颜。奶奶望着我挂着眼泪又带笑的花脸,忍俊不禁。那笑容恰似四月的海棠,用柔和的白给我内心沉静安稳的力量。那一刻,岁月的痕迹似乎从未在这位守护孩子的天使上体现半分。阳光淡淡萦绕在奶奶肩上,我突然觉得奶奶的肩,是我枕过最温暖的地方。

我抬头:“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奶奶俯首:“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

秋分。弦月如钩。月光若落花,落满奶奶的肩头。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捧着书,口中念念有词。哪知奶奶突然猛烈地咳出声来。我吓得赶忙跑过去。奶奶挥挥手,喘口气:“老啦!不中用了!”我瞬间热泪盈眶:“奶奶你不想陪我了?”奶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无奈将我搂至她肩:“对,我要永远陪我家皎皎呢!”奶奶肩头似有月的寒意,我捂着她的肩膀,想把它们捂暖。奶奶枕着她的满头银丝,静静望着我。

奶奶因病逝去那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她一遍又一遍拥我入怀的情景。“’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我知道“永远”只是我的痴心妄想,是奶奶的存在一直给了我“异想天开”。

奶奶,纵使你肩若月光清寒,我也要似阳光和煦,捂暖你的双肩。

生老病死命中注定,偎依你肩温存良久。寒冬入梦时,我枕下,会是奶奶永远温暖的肩膀。奶奶,还永远陪我好吗?

[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雷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题记

有一个人,以平凡做衣,虽不是大英雄,却惊天动地。他把生命的每一分热度挥洒,把每一寸光华散落,只为人民送一份暖意。

这个人叫雷锋。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他以此将生命焕发出辉煌而温暖的色彩。直至今日,在书页与泛黄的照片中,仍能触到那些色彩,历尽岁月,而越发灿烂与明亮,沉淀出了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这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儿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他有着真诚和火热的赤子之心,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心甘情愿做一个无名英雄。

但人们是一定记住了他的,他的言行一致,他的不图名利,他的始终如一,他的真心实意……

若他的一生是在酿酒,那这酒绝不会随历史的潮流而湮灭,它只会在岁月里被酿成一壶陈酿,杯盏之中,荡起的酒香是一片新风气。

若他的一生是在筑楼,那这楼绝不会因风吹雨打而倾塌,它只会在疾风骤雨里指引迷路的人,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若他的一生……可以不止步于22年,可以再多酿几分,多筑几瓦,那又该是何等模样呢?

是的,他叫雷锋。

他已经死了。

但他还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一个关于铁道兵的纪录片,记录的是在一九五二年抗美 援朝战争的朝鲜战场上,铁道兵在三年时间里,把原来只有107 公里的铁路修建到了 1382公里,而且铁道兵修建的铁路被誉为 “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美军出动58967架次飞机, 投掷炸弹190590多枚对我铁路线狂轰滥炸,在这种情况下,铁 道兵保证了铁路的畅通,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取得了铁路保证。能 得到这种光辉的成绩,是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 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 神,这种精神在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铁道兵;能取得这样的光辉的 成绩,是一位又一位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铁道兵战士取得的, 这些英雄的战士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铁道兵。

这一支英雄的部队,在完成历史使命下于一九八三年进行了 兵转工,退出了解放军的行列,形成了现在的中国铁建。而我有 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战争年代保证祖国的运输线路,在和平 年代,就担负起了祖国的建设。如今的中国铁建,在2006年、 2007年连续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分别排名第485位和第384 位;连续九年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2006年排名全球 第六;按照工程承包业务收入计算,中国铁建自2004年起连续 三年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是中国乃至全球 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现在的中国铁 建己经涉及到了建筑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不仅修建铁路、公路、 桥梁及隧道,也参与到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里面,为新时期的 祖国建设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在新时代曙光的照耀下,跟随党的 步伐,改革开放,团结协作,一步步地将中国铁建打造成今天的 行业领头羊。在建筑市场陷入活难揽、事难干、钱难赚的困境, 我们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铁 道兵精神,把铁道兵精神作为我们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作为 强大的精神力量,同舟共济,负重前行,用奋斗过关夺隘,用科 学发展破解难题。

工程项目部都是临时性的,做完一个工程就要奔赴下一个 工程,所以要发扬铁道兵在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留下的召 之即来,来之能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危 难时刻显身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神。哪需要你就去哪,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与考验,都要勇于去挑战,在工作中不逃 避、不推诿,勇于拼搏,堪当大任。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6个年头了,深知这种工作的工作性质 是流动性大,而且只要工程开始就要到工程结束才会得到假期, 所以我们要学习铁道兵的志在四方、艰苦创业的精神。铁道兵的 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哪里需要去哪里,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艰 难险阻,百折不挠,志在必得。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终保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折腾,不抱怨,忠诚企业,埋头苦干。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 一想到铁道兵精神就会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他们遇到的困难

比真是不值一提,所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为铁建年轻的一代,就应该拿出铁道兵的精神,在和平的 年代中,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当在工作中 想到“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 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时就热血沸腾,眼前的困难就不是问题 了,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身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伤心的时候,总会想起外婆瘦削的身影

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公在我很少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屋子里只剩下外婆了。外婆总对我说:“小澜,你真是外婆的开心果,有你外婆就不会孤单。”因为那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就用微笑来回应外婆。外婆一直都很疼爱我,而我却顽皮,但外婆却包容我,我很喜欢外婆,我很爱她。

记得有一天,那时的我已经五岁了,外婆跟我说:“小澜,今天呢外婆带你去公园玩,今晚你的爸爸妈妈就接你回去,所以你今天玩得开心一点知道吗?”我扁扁嘴说道:“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傻丫头,你始终都要回到妈妈身边,所以你今天就开开心心地玩,知道了吗?”外婆边说边摸摸我的手。我犹豫了一下,嗯。我穿着裙子,外婆牵着我的手,一起走去公园。到了公园,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在里面,我笑着跑过去,很快就融入了其中,几乎要忘记今晚就要离开外婆这件事了。当我一回头,看见外婆瘦削的的身体坐在石椅上,看着即将落下的夕阳,仿佛思念着某事。我跑过去拉着外婆的手,用自己天真的眼睛看着外婆,对她说:“外婆,你也一起玩吧!”外婆只是笑一笑,然后站起来向前走去。我看着她的身影,突然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外婆回过头,见我哭了,急忙哄我。

跟外婆吃过饭后,爸爸就开车把外婆送回家,送外婆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哭了起来,呜咽地说:“外婆再见了,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目送外婆走进去,她的身影是那么的瘦削。

许多年过去了,外婆也下去陪外公了,外婆再也不孤单了。每当看着别人的外婆,我总会想起外婆,想起她的身影,想起她对我的好,我是多么想念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父爱无处不在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最后的一封信。

爸爸说的那么简单:“爸爸和你玩过很多次捉迷藏的游戏,每次都是我藏起来,你一下子就把我给找了出来,你找不到我的时候,爸爸就会自己走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藏到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藏很久很久……”

他是在用捉迷藏的方法,隐瞒着女儿,这位将要用永别人世的父亲,一定想了很久很久,最后才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当我开始阅读这封信是,我的泪珠也像掉了线的珍珠似的往下落,每位父母,他们的处境得以一样,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一样但他们在爱我们的这一点上,完全一样。这位躲起来就永远找不到的爸爸,永远得躲在了天国,躲在了很远的地方,任凭他的女儿怎样的痛苦,怎样的去呼唤他,他也回不来了。

父爱无处不在,父爱是伟大的,父亲犹如一天波涛汹涌的河流,没有轻言细语的不断唠叨,也没有一丝丝温柔,只有朴素与庄严,父亲,也是在把爱的甘露无私的滴在我们的身上,只是默默地,默默地,从来都不祈求什么回报,我们,都是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的例子,这些例子都相互碰撞,相互发光,形成无数个爱的等式。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永远的父爱无处不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笑脸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夜里,繁星照在大地上,一群孩子,望着那大山深处,似乎看见了远处的星星变出了夏老师的身影,夏老师微笑着说:“孩子们,想说什么就对着大山说,我与大山已经融为一体,我听的到的。”说完老师就依依不舍地走了。您是怕自己的病后的模样吓着孩子,您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孤独地离开人世。离开那群您疼爱的孩子,孩子们疯了般的喊:“夏老师呀!您在哪里?您回来!”泪,滴在街道上,流进了夏老师的心房,涌满了老师的双眼和孩子的双眼……

其实夏老师的生命,也是另一个的生命延续,“我的生命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从那一刻起,我抛弃了所有的绝望。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我必须为他做点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而是良心的对话,于是,我做出了那个重要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更改,我相信我的选择将是童大成老师最大的安慰。就这样,我不顾家人再三劝阻,独自来到了九里湾。”看着夏老师的日记,我的泪也滴了下来……

我想起了夏老师为大家做的一切,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看的清楚点,慷慨掏腰包买眼镜;为了让孩子们不受冻地回家,您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一个个背过去;为了让孩子假期不要闲着,在雪地里来回奔波着找他们布置寒假作业,您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美好青春!

终于,您被血癌这个病魔折磨的死去活来,离开了孩子们,孩子们爱您那甜甜的笑脸,爱您在的那段日子,那时你每天都挂着大大的笑容给孩子们讲课,每堂课都上的丰富有趣,用游戏把知识带进孩子们的大脑里。。。。。。大山的孩子们需要您!您却被病魔折磨透了,但您终于离开疾病的痛苦了,终于可以在天堂过上好日子了,终于可以变作您想变的九头鸟了……

您的笑脸也留在了九里湾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牵挂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19岁那年,在一个叫作什么湖的地方,我遇到了你。我俩是同年,你优异的成绩,随和的个性,娟秀的字迹,让我一下子产生了好感。因为我是理科初转文科,历史、地理学起来就异常吃力,于是你就不失时机的给我点拨帮助,让我由衷的感激。

那时年少的我总喜欢做纯情的梦,总想着,茫茫人海,你我成了前后桌,并且说话又那么投缘,我想这一定是上天的恩赐吧。你不遗余力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最难熬的理科转文科的适应期,这无疑是上天的护佑,是天赐的缘分。于是那一年,我便在对你的关注里萌生了那份朦胧的期待。只是那时候,我只悄悄地将这一份期待泊在了自己的心海,从未曾表示,就这样一直朦胧地期待着。

20岁那年你进了大学的校门,而我却名落孙山,你给我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诉我你还会和以前一样地待我。遗憾的是在你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前,我没有给你回信,也没有和你作最后的告别。于是我想,我朦胧的那份期待连同想象中的那份缘,也许会由此而终结,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终结了。

不料,进补习班的第二周,我就收到了你的来信,你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来年考上大学。你在来信中还告诉我一些学习的办法,而后你的信便很及时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男男女女的缠绵,我却读出了你的关心和鼓励。渐渐地我知道,原来人的心底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感觉,渴望着通过一些文字来了解对方的一切,我把这种感觉叫做牵挂。我就是如此在你每周一封的信里,阅读着关于你的消息,悄悄地牵挂着你,也在精神上依赖着你。

有一天你突然来信说:学习紧张,以后将不和我写信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有了一种巨大的疼痛,甚至有种被抛弃的感觉,继而有一种想大哭一场的冲动,但是我忍住了,只是躲在无人知道的角落里,让任性的眼泪悄悄的滑落……

第二年高考我又落榜了,并且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要和我断绝书信来往。我抿抿嘴,甩甩头,弄明白确实是自己太少女了,本来就没有任何的约定和承诺,我又怎能怨你恨你呢?

第三年,我终于进了你所在的同一所大学的校门,在我们别后两年我们又终于见面了,报到的那一天刚好是中秋节,你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同学会,虽然没有多少热闹,但却消除了我对异地的一份陌生感。我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你,就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我惊异的感到对你我竟能如此坦然。之后,我一直小心地和你保持着一份同学情,对你心怀感激,对你淡然处之。

有一天,你突然约我散步,在同一条路上我们来来回回绕了两圈,没有尴尬,没有羞涩,有的只是坦然。我分明感到在身边的你就是我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没有性别,没有隔阂。你告诉我,你和恋人有了危机,我没有意外和惊讶,只是以一颗女儿心告诉你该如何挽回你和恋人的关系。与你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我才懂得,原来我真的已经可以这么和你相处了。

接着你就毕业了,和你的那个恋人结婚了。我没有心痛、没有流泪、没有追问,完完全全地释怀了,我想我再也不会对你有什么额外的牵挂了,对你的那份特殊的牵挂也该就此结束了。

工作后,你我偶尔也有书信联络。但是纯粹的同学情。后来我们又都有了孩子,家庭的重担使我们不再那么轻松。于是很久都没有彼此的信息。

那年春天,因为你很讲义气地帮了我哥哥的一个有失原则的忙,了解到你因此将被处分时,我心间立时被一种感觉填满,不是内疚,不是亏欠,而是那份曾经的牵挂,它又一次在我心底真实起来,但得知你终于没有处分时,紧张的神经才松下来。你说因为是我的哥哥,就等于是帮我,为我做事怎样都值。我心里的那份感动被再次撩起,原来你我还一直都保存着那份特殊的牵挂呀:当对方有需要时便会不顾一切。

如今的我们都已为人父为人母,你妻贤女孝,我家庭和睦,于你我来说这便是一份最大的幸福。你告诉我你妻子开的那个厂生意很是红火,年利润达200多万,我知道她是你家的顶梁柱呢。马上就是情人节,我能想象得出你那如花一般香气四溢的甜蜜生活。

同年的你我而今生活在两个遥远的城市,遥远的你我都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着。曾经的记忆早已幻化成了一份独有的美丽,曾经的牵挂说来也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这感觉于我,确是一份抹不掉的缘,不经意间打开来,竟如一曲悠然的歌,长长久久,真真切切,永永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守护神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之舟悄然划过,记忆的空隙留下一抹淡淡的回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生命中永远守护神——姥姥,将爱无私地传递给我。

我从小到大,都是姥姥在照顾我。姥姥就是我儿时的玩伴,因为那时父母白天要上班,工作忙。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姥姥经常推着童车,带我到江边“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车里躺累了,我就大哭起来,姥姥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唱《摇篮曲》,不知是累了还是困了,我还真听话的睡着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五六岁了,不再坐童车了,而姥姥还是心甘情愿的牵着我的手,陪我玩。我一会儿玩滑梯,一会儿荡秋千,饿了姥姥给我买吃的,渴了给我买水喝,玩累了就躺在姥姥的怀里呼呼大睡,我想当我睡得很甜时,姥姥也一定很开心吧!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姥姥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我做着一切。每天早晨为我准备可口的早餐,上学时,她总是站在窗口向我挥手,目送我。到了中午,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去学校为我送去丰盛的饭菜。晚间放学时,走出校门口,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姥姥。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不间断。她高兴地牵着我的手,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愉快的交谈着,总是和姥姥有说不完的话,姥姥总是我最忠实的听众。姥姥对我的爱,说也说不完,点点滴滴,全都记在心头。

一想起这些,我心里不免有些歉意,有时我不懂事和姥姥发脾气,我想对姥姥说:“对不起,姥姥”。我长大了,应该懂得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姥姥对我的恩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一片大海。我爱你——姥姥,将来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对我这份无私的爱。

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我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的融化;

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我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其实,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