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跟党走作文汇集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新区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话题年级小学生,供大家学习。

浏览

2623

作文

504

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仲夏。“奶奶,奶奶。我怕!我怕!”我含着泪,咬着嘴唇扑到了奶奶怀里。奶奶放下她手中的针线活,一边皱眉哄我:“小祖宗,不怕不怕,天公打雷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边用她粗糙却温暖的大掌,拍着我的背,我擦擦眼泪依偎在奶奶的肩上,奶奶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缓缓的推开屋门。

那一霎,一缕缕被切断的阳光从世界的尽头被挥洒至这简陋的小屋。那光亮刺得人晃眼。奶奶搂着我坐到门槛上:“嗯,你看吧,雨后一定有太阳。”从屋檐上滑下的雨珠细细吻着初生的花,将花瓣浸润出玉白的光泽,露出皓齿——一个羞涩稚嫩的笑颜。奶奶望着我挂着眼泪又带笑的花脸,忍俊不禁。那笑容恰似四月的海棠,用柔和的白给我内心沉静安稳的力量。那一刻,岁月的痕迹似乎从未在这位守护孩子的天使上体现半分。阳光淡淡萦绕在奶奶肩上,我突然觉得奶奶的肩,是我枕过最温暖的地方。

我抬头:“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奶奶俯首:“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

秋分。弦月如钩。月光若落花,落满奶奶的肩头。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捧着书,口中念念有词。哪知奶奶突然猛烈地咳出声来。我吓得赶忙跑过去。奶奶挥挥手,喘口气:“老啦!不中用了!”我瞬间热泪盈眶:“奶奶你不想陪我了?”奶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终无奈将我搂至她肩:“对,我要永远陪我家皎皎呢!”奶奶肩头似有月的寒意,我捂着她的肩膀,想把它们捂暖。奶奶枕着她的满头银丝,静静望着我。

奶奶因病逝去那天,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她一遍又一遍拥我入怀的情景。“’奶奶,你要永远陪我啊。’’嗯,一定不会跟丢你的。’”我知道“永远”只是我的痴心妄想,是奶奶的存在一直给了我“异想天开”。

奶奶,纵使你肩若月光清寒,我也要似阳光和煦,捂暖你的双肩。

生老病死命中注定,偎依你肩温存良久。寒冬入梦时,我枕下,会是奶奶永远温暖的肩膀。奶奶,还永远陪我好吗?

[永远温暖的肩膀初中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细节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细节,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有一次,我在看新闻,突然有段新闻让我无地自容!新闻里说,在美国的公共厕所里专门用又大又明显的中文写着:请把厕纸丢入垃圾桶内。为什么美国人不用其它国家的语言来写呢?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大多数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美国人面前失了礼节。又一个新闻播报了一条令我很生气的新闻。在埃及金字塔上,竟发现有用中文写的:***到此一游。后来一查,竟然是一个十多岁的中学生刻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这个中学生真是丢中国人的脸面!我们乃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难道这个殊荣是靠中国人在古迹上乱刻乱画乱丢垃圾得来的吗?

我们生活的一些小细节,也许你不会留意,但就是这样的小细节却能体现出人的一种道德修养!生活处处皆学问,让我们来注意这些小细节,让明天变得更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我们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就像是我生活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多么重要的日子;明天,是我小学的最后一天了;明天,我的毕业典礼。

我仰躺在沙发上,戴着耳机,听着那温柔而伤感的音乐。仿佛离开了她们,我就无法生存了;仿佛离开了她们,我的生活就没有希望了;仿佛离开了她们,我就更无法走向成功了。是啊!我的同班同学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重要。我也希望我对她们来说,也是那么的重要。

想起了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今夜的星星很少,空气中带着一丝丝凉风,它好像代表着孤寂与凄凉。这一瞬间,一阵凉风吹进了屋子,我好冷,就像我的心,也是那么的凉。

我伤心的哭了起来。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又想着:上科学课时,我们在小声的说着笑话,那时的我们是笑得那么的灿烂;在下课时,男生和女生围在课桌前说着别人的小秘密;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家人,不分谁是谁,就天真的,傻傻的;在男生惹女生时,我们女生会用呼啦圈去困住他们,而男生就在里面拼命挣脱着。可,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

我还想到了好多好多,讲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虽然我们女生会去打男生,但我们从来不会把这些当做真的发火,只是想和他们多接触,多沟通。

我想感谢我们班的同学,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如果没有你们,也许我们就会生活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

六一班,很幸运能够遇到你,长大以后我们仍旧还是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六一”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不单指我国的儿童节,也指我的班级六一班。

六一班是个大家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共同甘苦,共同患难的朋友……曾拥有过多少欢乐,曾拥有过多少成功的喜悦,又拥有过多少失败的泪水……不管受到怎样的批评,事情过后,总会一笑代过。因为那是最爱我们的老师。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跪着也要给我走完”这是王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啊,如今我们已经小学毕业了,他也褪去了一丝担忧。

六一班的”统治者“——王老师,是我们最爱的老师!他幽默,爱给我们讲故事。当然,我们也爱听。王老师就是一个“两面派”。上课的时候,他是我们严厉的老师,对我们管得很严;下课后,他就变成了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开玩笑!啊,六一班的“统治者,我想你了。”

“嘿嘿……”王兄又在笑了,这位王兄是我们班的“机灵鬼”也是我们的“笑星”。他幽默的语言,搞怪的动作,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也让老师对他哭笑不得。他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也挺好的,不过,他的歌都很怪咖!啊,六一班的“机灵鬼”,你还好吗?

六一班的小矮子——李炜。他可不是什么明星,他只是和李炜明星同名同姓罢了。”贼油”是他的外号!贼油的人缘很好,在学校里拉帮结派的有很多朋友,在我们班也不例外。他和王兄是好朋友,和我是死对头。我们一见面,就喊对方外号。他深得老师的喜爱,以至于总有一股嚣张的“恶势力”啊?“小矮子,你有没有长高?”

六一班的?”三姐妹”,在六一班可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姐大——本人,二姐二——兰,三姐三——琴。哪里都有我们的身影。在班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们呢?如果没有我们,这个班级该有多单调啊!如今,三姐妹又在何方?啊,姐妹们,我想你们了!

曾经的六一班,已随时间的推移,消逝了。但我们的心,永远不会变。六一班,永远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历史课本,寻找历史的足迹,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向我歌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你,完成了一个叹息的壮举;你的故事令多少人羡慕,你的死亡又令多少人惊叹。

那一夜,汉军闯进大殿;那一夜,虞姬引剑自刎;那一夜,八百铁骑只剩二十八人;那一夜,西楚霸王狼狈不堪。你率领着二十八骑,借着夜色的掩护逃亡乌江边。寒风拍打着你的面庞,吹动了身旁的芦苇,吹过你的心。江边,你,二十八骑,汉军。你们对峙着,仿佛在等待着战火在那一瞬间的点燃。一霎间,战火打响,你看啥着汉军,发泄胸中的怒火。你忽然发现,二十八骑已经倒下,剩下的是你。你孤独的伫立在江边。你带着满身的鲜血与伤痕,昂然的站立起来,满目寒光,横扫千军,万千敌军都退后数步。你冷笑,满眼蔑视与讥讽,万千军马竟惧怕一个身具千疮百孔的人。风依旧在吹,你举起天子剑,想自己的脖子看去。你终于与八百铁骑相聚了……

你,项羽,用爱与恨相交织的情感,谱出一首不朽的歌。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你知道,你是一名剑客;你知道,你接受了太子丹的委托;你知道,你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你坐上了去秦国的小船,站在船头,你向太子丹告别。但,你不知道,这一别,是永久的告别。

走上秦宫的台阶,你的眼横扫大殿。大殿金碧辉煌,文武百官整齐的站在一起,大殿正中的人一脸霸气,坐在龙椅上,戴着皇冠——那就是你的目标:嬴政。你走向他,向他献上燕国的地图。地图慢慢展开,到尽头了。你猛地跳起,抓起那把藏在地图里的匕首,抓住他的衣袖,向他刺去。他撕破衣袖,往旁边逃去。你不甘心的追赶。终于,你到在他的剑下,尸首异地,临死前,你把匕首掷向他,“哐当”一声,匕首被柱子挡住了。你绝望的倒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或许,你刺死了嬴政,但,这依然不能阻止燕国被灭亡之命。因为,大秦还有二十万大军。

你,荆轲,无力力挽狂澜,却成为一个不朽的雕塑,唱着一首不朽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传奇——苏武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好一个永远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雄哉,那一段将永传史册的千载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背影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拂过树梢,发出了树叶瑟瑟发抖的声音,几只乌鸦在天空中哀叫着、呜咽着。一切,仿佛都在为它的死而痛切。

前不久,我偶然在大街看见一只流浪狗。它的毛发十分凌乱,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它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走近它,它的眼神更哀伤了,甚至发出了悲惨的叫声。“你是流浪狗吗?”我轻声地问它。因为我坚信它与其它狗不一样,它更通人性。而它却慌张地跑走了,只留下孤单的背影

那次的偶遇,令我记忆犹新,它那哀伤的眼神让我相信,它是一只流浪狗,而再一次地相见,却让我放下了这个猜想:我正背着书包走进小区,却在门口又发现了那只狗。它正追着一个女人。“你快走!你这个臭狗,我让你离开我家,你听见没有?”那个女人叫着。那一幕,被我看在眼里。我心想,那女人真丑!简直是个一巫婆!虽然那个女人这样嘶声裂吼,但小狗依然穷追不舍。那个女人真的生气了,她拿起手中的垃圾袋,扔向小狗。我敢紧跑上前,可惜慢了一步。那又脏又臭的垃圾袋已经砸到小狗的头上了。顿时,小狗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女人也趁机跑走了。“嘀嗒”我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只狗不是流浪狗,它有主人,可是它的主人不要它了。小狗只好住回走了。夕阳照在小狗身上,显得更加孤单寂寞了,小狗再次留下了伤心的背影。

那只狗,我已经见过两次了,它是那么可怜。可是我与它的缘分还没有结束。在一个双休日,我跑到小区里玩,突然,我停下了脚步,因为我又遇到了那只狗。它正向马路对面奔跑着,“呼!”一辆货车呼啸而过,紧接着,“嗷!”一声悲惨的叫声,小狗躺在了马路中间奄奄一息。我放声大哭,那只小狗到底做错了什么,需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那只小狗从此结束了它的流浪生涯。

那只小狗悲伤、孤独、寂寞的背影,仍然刻在我的脑海中。人类们,觉醒吧!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人类用来娱乐的玩具。伤害动物就等于伤害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歌声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不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而是开朗乐观,靠卖艺来赚钱,并向灾区人民捐赠钱物。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一位残疾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我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回家。鸟儿在欢叫,树叶也在欢叫。当我们到崇和门时,只见那里围着一大群人,他们似乎在观看些什么。在这一群人的中间,还不时地传出几声歌声

我走近一看,原来,一个残疾人正在唱歌。他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右手拿着话筒,腋下拄着两根拐杖,他的一条腿没了,裤管随着身体的摆动荡来荡去,给人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那歌声凄凉而又婉转,并略带些沙哑,显然已经唱了很久了。衣服破破烂烂的,我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感觉,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看见了残疾人前方铺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救救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吧!”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残疾人靠唱歌赚钱,然后把钱全都捐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我深深地感动了,前来观看的人也感动了,热泪盈眶,不断地在残疾人的碗中,轻轻地放入钱,我也向妈妈要了几元钱,放入碗中。

残疾人越唱越投入,越唱越凄凉。许多围观者被那优美的歌声所迷住了,久久不肯离去,我也被迷住了,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那位残疾人拿着自己唱歌所赚来的钱,捐赠给贫困山区和灾区的人民时,那里的人深深地感动了,都郑重地向残疾人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那位残疾人见了,脸上笑开了花……

这歌声,在崇和门上空久久回荡,这歌声,将在我心中永远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回忆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的小学生活已被时间紧紧封锁。急于把记忆的金钥匙拔出来,想让这美好的一切永远深藏在心底,却总害怕哪天会失去它。于是,便把它付诸于纸上。

记得老师教我们说,今日,我在这儿茁壮成长;明日,我将从这儿起飞,塑造光辉亮丽的未来。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弥漫着我们的幻想,让我们永不忘记。春雨绵绵,点点滴滴,激起思念的涟漪;绵绵春雨,丝丝缕缕,牵着柳西河畔的校。

最后一个学期了!每个心愿都在这个学期完成!

短短的几个月中,有泪水,快乐,争吵,分别!眼泪是盐,汗水是糖!

为何如此之孤单?没有了他(她)的陪伴,孤独的黑夜仍在蔓延!

人的一生中,有些东西可以忘却,像一缕轻烟,一丝薄雾,在记忆中轻易飘走;而有些东西却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像一次比赛、一次旅游、一次班队活动、一次生日聚会,甚至一道阳光,一片海水,都永远徘徊、荡漾在我的心间。我与同学们的友谊之花比阳光更灿烂,友谊之情比海水更深、更深!六年来,我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同欢乐,一同努力;六年来,我们经历过失败,更在失败后又品尝到成功的蜜果;六年来,我们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而在这六年过后,我们终于可以对自己大声说:我长大了!

别了,母校!

别了,老师!

别了,我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在若干年后再相聚!带着自己成功的喜悦,带着自己骄人的业绩,再回到我的小学,回到我启蒙的母校,来报答学校和老师吧!

昨日,永远成为昨日,永远成为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内疚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希望,我在母亲肚子里慢慢长大。然而我的出生并没有让他们高兴。种下了希望,收获的却是失望。我是个女儿身。

爷爷奶奶的无理,爸爸的嫌弃,加着我长得实在太丑。无奈,可怜的我被送到外婆家。

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会走路到能跑能跳;从一事不知到慢慢懂事。一直在我身边呵护、关爱我的人,不是父母,更不是那无情的爷爷奶奶,而是那个已进八旬的外祖母的母亲,我的曾祖母。

失去了父母爱的我,在曾祖母的关怀下快乐成长。她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小时候我常伴在她左右,常扯着她的衣角要她背、要她抱。

我这个小淘气的出现曾让这个年迈的老人累得气喘嘘嘘,曾让她愁容满面,也曾让她欢喜过。

岁月无声,一围眼五年过去了,我被接回家,成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而曾祖母却随光阴流逝,一点点衰老,病也随之增多。甚至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家人有时间就帮她洗,喂她吃喝。但无论如何她身上总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在家的日子里我慢慢忘却了对父母、爷爷奶奶曾经如此汹涌的憎恨。也遗忘了那个年迈的老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逢年过节时去外婆家玩,却再也不愿与她相伴,甚至不愿靠近她。走过她的身旁总是捏着鼻子,屏住呼吸,一跃而过。一天,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没有理她,看得出她主中深深的落寞。不知为什么她要我过去,给我梳头。但看着她那污迹斑斑的衣服,闻到那股股臭味,我竟无情地拒绝了她。

吃饭时,我总是夹一碗菜到屋外自己一个人吃,因为我不想为她盛饭,不想为她夹菜,更不愿看到她。

渐渐地她也不再找我说话,我也更加疏远她了。记得那次我去外婆家,外婆一家都出门了,要我照顾她,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嘴上确答应得飞快。中午家家都吃盛饭,尽管她伸手向我要,我也没有给她。

又是一个暑假将来临,我正准备去外婆家,忽然传来她命在旦夕的消息。当我赶到时,她躺在床上,微微地喘着气。我没有叫她,也没问什么。她微笑着,微微向我伸出手来,似乎使出了她已剩的所有力气,我没伸出手。心里只是觉得“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我出去晃了一圈回来,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只有两滴眼泪慢慢地掉了下来。

我呆呆地看着这两滴泪落下。也许这是她对人生的报怨;对人终衰老的无奈;也许是对自己无偿的付出而流的。我真的太无情了,一个曾经被父母嫌弃,却被这么一位老人关怀备至的臭丫头,我这个只懂得接受,不懂得付出,只知道嫌弃别人,不懂得体惊、关怀别人。我这个……对我自己的无知感到深深的懊悔。多想再叫一声“曾祖母”,却为时已晚。拉着她的手痛哭,但她已经冰凉的心却再也无法原谅我的过错。

对她的一切我将无法再挽回,只有对她永远的深深的内疚。如今,我已永远御不掉这一包袱,只有努力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大自然作文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美丽神奇,变化莫测。

在自然的森林里有一条小瀑布,它慢慢的流下来,另一边的石岩上水珠落下来,它想把石头滴穿。这是大自然构成的。一个山洞里有石钟乳。石钟乳形态各异,它们有的像龙、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花、有的像人,反正大自然的东西,它们都有可能像。这也是大自然构成的。大自然的水,它清澈无浊,它让虾、鱼在这里居祝水上长起了荷花,那个被遗弃的荷花种也在这里安家。一片片荷叶上滚动着水珠,还蹲着青蛙,还有落在荷花上的蜻蜓,他们一起唱歌开大会。这水是大自然组成的。在那边树上的果子、树上的花。果子甘甜可口,甘甜直冲肺腑。花香飘万里、香气醉人。花有大有小的、有白的、有红的。梨花也不错是白的。六瓣花瓣,中间有黄色的花芯衬托,美极了。这是大自然孕育的出来。大自然的野花颜色很多,形状也不一致。各种各样、颜色各异的野花长在一片草丛里,那一片草丛一定是最美的。这野花是大自然培育的。

高山直入云霄、老鹰展翅翱翔、河流悄悄流着、大海疯狂的咆哮,还有百花绽放、花儿春开秋落、金蝉脱壳、鱼跳龙门……大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它们都有生命、都富有灵气。它们都深蕴着哲理。让我去亲进自然、融入自然、体会自然,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美好,快乐,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朋友们,这么美的大自然我们要保护好,就用美国华盛顿境内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酋长说的一句话:大自然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古人也云:“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永远的大自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定格的美丽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观《入殓师》有感

最早我其实不太喜欢日本电影,《午夜凶铃》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感到恐惧,就如观看南京大屠杀面对鲜活的生命,日本人的残忍血腥,对于这样的民族,确实不敢恭维它的人性和善良之处,但是在最近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全剧以大提琴师小林生活工作贯穿,先是所在的大提琴团队解散,他迫于生计和妻子回到老家,误打误撞误入了一家“旅行的家务助理”,一个大提琴师一个入殓师,一个是高尚,一个是低贱的生活,但是薪水不错,就勉为其难的工作了。当他面对第一具尸体时,那是个腐蚀,他恶心的差点把肠子吐出来,他恐惧,在澡堂一遍遍搓洗着身体,似乎要和刚才面对死亡诀别似地,当他回家后看到妻子炒鸡块,还是忍不住吐了出来。而这一切他只能独自默默忍受,他甚至认为现在入殓师的职业就是对自己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惩罚。

小林每天所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用酒精擦洗死者的身体,给死者化妆,甚者抹上口红,让死者恢复到生前的美丽,就像睡着了一样,每一位死者都给人一种平静的美和不平静的余味。同时,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入殓师细腻的情怀和真实的感情,而对于逝者的亲人来说留下的也是永远定格的美丽,所有的恩恩怨怨,点点滴滴随着生命的消失落入尘埃,重要的是那份思念,重要的是那曾经永恒的爱,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而故事的转折就是小林在帮澡堂老板娘入殓时,那时他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他的妻子、朋友看着它虔诚的擦洗澡堂老板娘的身体,为她化妆,让他美丽的离开,那一刻小林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澡堂老板的儿子对他的拥抱和感谢,当老板娘火化时,同来的还有在澡堂洗了50多年澡的顾客,小林得知了他是火葬场的员工,他亲自将老板娘的尸体推入火炉说:死可能是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带给人无尽的思索,这也许就是生与死的简单意义。

我们现在有吃有喝出门有车,生活的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错,也许这样的话题很沉重,但是死亡总是会来临的,对于我们来说,活着的意义,活出意义决定了生活的品味。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说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想不朽,有的人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在石头的名字比尸体腐烂的更快,给人民当牛马的,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只有明白了,学会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才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永不凋零美丽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友谊作文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轻轻的凉风啊!请把我的祝福带给她!暖暖的阳光啊!请把我真挚的友谊送给她!悠扬的歌声啊!请把我的微笑传给她!-----题记 她是我在小荷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从她的谈吐中,我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善良的大姐姐,我喜欢她的写作风格,幽雅中有一丝伤感. 刚来到小荷的时候,我感觉一切都那么陌生,突然>这篇作文吸引了我,我随手打开它,细细地品味起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被陶醉了,迫不及待想认识这位朋友,于是,我便给她发纸条,内容我至今还记忆尤新呢:你好,如果不介意我还是个小学生,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第二天,我进入小荷,看见了我的新纸条,我开心极了,欣喜之余,我又想:她能同意吗?我慌忙打开纸条,内容清晰地映露在我眼中:当然可以,如果你不介意就叫我涟漪姐姐吧!当我发表了第一篇作文的时候,我忙给涟漪姐姐传纸条,让她帮我指出不足,她在评论中让我继续加油,告诉我写作的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们好长时间没有传纸条,我以为她忘了我这个妹妹,于是我便在她的评论中说姐姐是不是忘了妹妹啊!~前几天,她告诉我,最近比较忙,没有上小荷,其实并没有忘记妹妹,我顿时感到很不是滋味,真想对她说:涟漪姐姐,对不起!我误会了.可是,我没有,现在借此机会,向涟漪姐姐说声sorry!!妹妹也永远不会忘记你,永远把你当成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第2篇:永远的友谊作文

我敢问:友谊是什么?然而,我也敢答:友谊是比情更贵重的东西!友谊比天长,比地久。友谊是天堂,没有了它就像地狱;友谊是生命,没有了它就意味着死亡。我们要正如班长刘韬一样重情重义:

今天,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转学了。其实,我问过他想不想,他说:我也不想啊,可是因为爸妈的要求,我也不得不答应,同学,今天拜拜了!刘韬因为他哭的喉咙都嘶哑了,这位同学就是---蒋泽毅!虽然很不愿意他离开这个班级,但也正是因为他,我才看见了一向不流泪的刘韬,竟那为了友谊而流的晶莹剔透的泪啊!天啊,友谊是毒药,是致命的,一旦接触它,就死无葬身之地!可是,我却偏爱这毒药,这药并不可怕,还有一种幸福的味道!

蒋泽毅同学,你放心的转学吧!虽然我们这半期来相处的并不是很融洽,而你也是那么讨厌,不过也有少许时候是认真到位的!你知道吗:在你第8节课离我们而去时,我们都流下了泪,可能是教室里突然清静了,而不习惯没有你的声音,所以,我也衷心希望你在别的学校,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保留下来,也期待我们的下次见面,拜拜! 第3篇:永远的友谊作文

我敢问:友谊是什么?然而,我也敢答:友谊是比情更贵重的东西!友谊比天长,比地久。友谊是天堂,没有了它就像地狱;友谊是生命,没有了它就意味着死亡。我们要正如班长刘韬一样重情重义:

今天,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转学了。其实,我问过他想不想,他说:我也不想啊,可是因为爸妈的要求,我也不得不答应,同学,今天拜拜了!刘韬因为他哭的喉咙都嘶哑了,这位同学就是---蒋泽毅!虽然很不愿意他离开这个班级,但也正是因为他,我才看见了一向不流泪的刘韬,竟那为了友谊而流的晶莹剔透的泪啊!天啊,友谊是毒药,是致命的,一旦接触它,就死无葬身之地!可是,我却偏爱这毒药,这药并不可怕,还有一种幸福的味道!

蒋泽毅同学,你放心的转学吧!虽然我们这半期来相处的并不是很融洽,而你也是那么讨厌,不过也有少许时候是认真到位的!你知道吗:在你第8节课离我们而去时,我们都流下了泪,可能是教室里突然清静了,而不习惯没有你的声音,所以,我也衷心希望你在别的学校,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保留下来,也期待我们的下次见面,拜拜!

[永远的友谊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雷锋的观后感

全文共 4631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永远雷锋观后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同志的价值观,在他短短的22年生命岁月里,他一直践行着这个价值观,尽管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丝毫无法掩饰他的伟大,他所做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甚至影响了无数的外国人。

如果雷锋活着,他今年已经72岁了;50年前当他离去的时候,22岁还是青春阳光的年纪。

雷锋的经历很普通,他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后来被钢铁厂招收为工人,后来成了部队的一名列兵,和今天许多见多识广的青年人相比,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高富帅”,这是一个普通农家小伙子的平凡经历。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作家为他立传。和今天的许多年轻人相比,他又极其成功,甚至可以说他是新中国最成功的男儿典范。他以一米五七的小个头,被师傅宠爱,受领导重用,是朋友们的好哥们,更受女孩子欢迎,最后还被国家领袖题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在他的日记当中,幸福和快乐充满了他的每一天。他叫雷锋,是个有着娃娃脸的阳光男孩。

雷锋原名叫雷正兴,还在小学时他就很有想法,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放弃了继续升学初中的机会,回乡当农民。他先是帮助乡里征收公粮,后来到乡里做了通讯员。雷正兴在望城县委大院工作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青春气息的雷正兴,他总是县委大院抢眼的小男生,不仅是因为他干活勤快,眼里有活而且还因为他虽然一个人生活,衣着总是干净利落,还有些洋气。虽然没有衣服穿,但是每次都穿着一件白衬衣,因为白色的衣服非常漂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爱美、爱干净的年轻人,为了保住厂里面的水泥不被大雨淋湿,毫不犹豫地就将自己的被子拿出去盖水泥。

雷锋平时生活极度节省,但是他却把节省下来的积蓄以战友的名义寄给战友的家人。当县里面要买拖拉机,县委因为没有钱号召大家捐款,一个月只挣23块钱的雷正兴,捐了20块钱。直到县委决定派他去开拖拉机时,雷正兴才知道他是县里面捐钱最多的年轻人。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自己节省,但是对于别人、对于集体却毫不节省,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才让他能够比同年人获得大家更多的认可,他也因此获得了比同年人更多的机会。

后来因为国家号召大炼钢铁,雷锋再次响应国家号召,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望城,来到了鞍山钢铁厂。因为有开拖拉机的经验,到了鞍钢,他被分配了开推土机,此时的雷锋正承受着工作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雷锋驾驶的C80推土机是苏式重型机械,驾驶座前长短不一的操作杆有七八个,驾驶起来震动力大,劳动强度也大,师傅问雷锋你这南方小鬼受得了吗。于是,雷锋开始玩命了,由于自己个字矮,坐着开车看不到前面的大铲子,他就站着开,但场地不平,脑袋随着颠簸在车棚盖上撞得发晕,他就猫着腰干,这种姿势坚持不大会儿,就累得腰酸背痛。但他拒绝了车间主任给他换小车子的建议,硬是通过了推土机手的考核。

然而,我们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有谁能有雷锋那样的干劲。我敢说如果雷锋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而不是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样的拼命精神,雷锋也一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成为一代楷模。

《永远的雷锋》这部记录片,并没有将雷锋脸谱化,而是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雷锋,雷锋也爱漂亮,雷锋也爱玩,毕竟他只有22岁啊,但是雷锋却有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最最缺少的良心和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也更为需要。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才明白,雷锋不仅仅只是做好事,雷锋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雷锋精神绝不仅仅是做好事不留名,雷锋精神有着非常全面和深刻的内涵,雷锋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少的养分,雷锋他那灿烂的微笑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依旧促动着我们的心灵,雷锋精神也一定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篇二: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我们今天的所谓学雷锋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每年三月五日的学雷锋活动更多带有一些纪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语:“雷锋叔叔三月来了四月走”。

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当中,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是从他的具体行为认识的,这样人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比较狭隘具体,把扶老携幼、扶微救困、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理解为学雷锋,这当然是误解了。雷锋精神自然朴实无华,并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体现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锋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无法象他那样做到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理念无法达到像他那样忘私的地步。我们用伟大形容雷锋同志,也说明不是人人能达到雷锋精神,我们只能有一部分行为达到雷锋精神的要求。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要求大众普遍象雷锋同志那样付出去帮助别人,这样的话,雷锋的平凡就不可能成为升华到伟大。

时代在变,我们国家进入商品交换时代,曾经的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这就不可避免使传统的雷锋精神受到挑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但是,体现雷锋精神的行为并不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今天人们所说的爱心实际是雷锋精神的另外一种说法。雷锋精神是一种爱心表达,但雷锋精神所表达的爱心是更加具体和真实,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心却很抽象广泛,每一个人可以随意创造体现爱心的方式,不象雷锋精神那样体现在雷锋同志的具体行为当中。

我们必须接受时代的变化带来对传统雷锋精神的形式否定,承认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也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有偿服务,爱心本身体现着社会存在无偿服务的雷锋精神,所以,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无私的帮助,不是什么事都要有偿服务。

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象雷锋同志那样无私奉献精神,而是每一个人能做到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这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三: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永远的雷锋》特制节目。雷锋叔叔那种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雷锋出身贫苦,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悲惨死去,他成了一个孤儿。他觉得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的成长,所以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处处帮助他人,为别人分忧解难。“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雷锋叔叔最后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是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看了节目,我记住了抚顺这个地名,在那里,处处都体现雷锋精神的足迹。“雷锋学校”、“学校税务”“雷锋街”、“雷锋班”、“雷锋连”,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藏北高原的雪莲”彭燕、“高空救新娘”的郭中凡和抚顺“百姓雷锋”代表洪博、洪玉兄弟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他们都是我们学习做人的好榜样。一个雷锋倒下了,千万个雷锋站起来了。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懂得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做好事,时刻想着多帮助别人,学习雷锋叔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做中华民族的优秀接班人。

看完《永远的雷锋》,想想自己,我真是羞愧万分。自己整天想的是吃好,玩好。在家里,经常为了玩电脑荒废学业,被爷爷奶奶批评;在学校去卫生区扫地时,我还常常偷懒,装模作样地糊弄老师和同学,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扔给别人。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天,《永远的雷锋》教育了我,雷锋精神感动了我。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走雷锋的道路,做雷锋式的好孩子。

篇四: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2012年,是雷锋叔叔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让我们了解和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在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看了一部电影:《永远的雷锋》。

这部电影主要讲雷锋叔叔一生做的好事、他日记里的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名言、对读书的渴望、追求和怎样以大局为重,大公无私地工作。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镜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却下起了倾盆大雨。 在煤炭厂里,正在避雨的辅导员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心想:完了完了,门外晒着价值好几千的煤呀。下这么大的雨,这煤炭肯定废了。这时,雷锋叔叔正在房间里看书,听到响声,连忙一看。他想:不能让这雨把煤淋坏了。于是,他一手拿起自己仅有的几件棉衣和棉被跑出去,盖在煤上,不让雨把煤淋坏……雨停了,煤没事,可雷锋仅有的几件可以过冬的衣服和被子却湿透了。当晚,雷锋叔叔却感冒了……看到这里,我想:雷锋叔叔真是一名既爱读书、又大公无私的好党员呀。

像这样的好事雷锋叔叔做了很多,例如: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存起,自己平时能不用就不用的钱就拿去捐给有困难的同志、需要钱的地区,而且从不留名;在电影开播前抓紧时间看书,教导学生们抓紧时间学习……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雷锋叔叔有爱心、爱学习、做好事从不留名的好精神,也和雷锋叔叔写的一句话相照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叔叔的事迹也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小小螺死钉、并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首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1962年8月15日早上10时,雷锋在指挥一名同志倒车时,被一条木杆打中而晕倒,12时因抢救无效而因公殉职,享年22岁。那天,在抚顺市的30万人就有10万多个雷锋的学生、朋友、帮助过的人为雷锋送行。在1963年3月5日,敬爱的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还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让我们学习他的“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叔叔虽然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雷锋叔叔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而牺牲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雷锋叔叔这种以人民利益为先、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雷锋叔叔,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反省了我平时的学习态度:有时间就玩游戏,很少锻炼身体,学习抓得不太紧……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向雷锋同志学习!

篇五: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周五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永远的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

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

元钱津贴,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雷锋叔叔最后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是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雷锋叔叔和一些无名英雄一样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在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而牺牲的!我们应该从现在

开始,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将来好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雷锋叔叔这种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雷锋叔叔,我为您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微笑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黄老师的微笑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陪伴我走过了中学生活。

记得那还是六年级的时候,我下嘴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冒出了一个小拇指般大小的泡。父亲带我去看了医生。医生把那泡割了,缝了几针,并且特地嘱咐我:两个星期内只能吃白面和稀饭,否则,伤口就会发炎。在学校,食堂给我一个人开小灶是不可能的。父亲只得去拜托班主任黄老师。让我在那两个星期在黄老师家里下面吃,黄老师听了没有片刻犹豫,微笑着答应,并让父亲放心,他会照顾好我的。

从那天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吃素”日子。每到开饭的时间,黄老师总是按时让我到他家,然后微笑着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叮嘱我面有点的烫,吹凉了再吃,小心伤口。然后便匆匆忙忙地批改成堆的作业。我透过碗沿腾起的热气,看到黄老师脸上暖暖的微笑,脸颊上冒出来的汗水。那个时刻,我的眼睛有点潮。

两天后的下午,老师一如既往端出面放在我面前。看到白白的、清汤寡水的面,胃里翻起阵阵酸,不由得皱了皱眉,微微地叹了口气。可这细微的表情没有逃过黄老师的法眼,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老师的家里,才发现黄老师端出来的不是面,而是一碗粥,一碗瘦肉末粥,尝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我顿时胃口大开,连吃了两大碗。黄老师只是看着我吃,满脸幸福,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对我说,吃了这么久的白水面,腻味了吧。我想着给你换换品味。果然多吃了一碗。多吃点,营养足,伤口好得快。我鼻子不禁的点酸酸的感觉,眼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除了父母,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对我如此好过。

两个星期后,在黄老师的精心照料下,嘴唇上的伤口恢复得很好。父亲特地赶到学校谢老师,黄老师依旧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年后,黄老师就调走了。但在我的心里,那位一直保持着一如既往微笑的形象深深刻印在我灵魂里。往后的日子,遇到不顺,碰到挫折,遭到打击,感到伤心的时候,我就想起那一如既往的微笑,心里充满了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珍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的余晖投射到大地上,轻柔的风好似母亲的手轻抚着我,暮色四合,凝望着茫茫的苍穹,寻不见云的踪迹。风儿吹得树絮絮低语,仿佛在诉说人间一个奇异的神话。

我漫步于小路上,不知不觉中,又走到了那堵矮墙边,那枯了的小花似在眼前鲜活起来,藏在我记忆深处的些许零星片段又在我脑海中重组了起来。

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外面常常玩到很晚,留恋于家外的广阔,神往于美好的自然世界。那次,踏着朦胧的月色,我们几个孩子来到了这堵矮墙下,大家嘻嘻哈哈玩闹着,墙根下的狭小空间成了我们追逐嬉戏的欢快乐园。

“喂,喂!大家快来看啊!”一个稚嫩的童音叫嚣着。我们一窝蜂地跑过去,只见墙里边树上长了几朵可爱的小花。粉嫩的,小小的,摇曳在枝头,似乎故意招惹我们这群顽童。我顿时在心中萌生了摘下来的念头,便自告奋勇地冲向前去,抓紧了墙上的凸显处,用力的蹬了上去。站在那堵墙上,很顺利地摘下了小花,然后得意地冲下面喊:“快,接住!”便扔了下去。下面的小伙伴抢着小花跑开了,只留下了在墙顶无所事从的我。这时望着墙下,我后怕起来,头晕乎乎的,恐惧到了极点。这么高的墙,我该怎么下去呢,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

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子走了过来:“嗨,小妹妹,不用怕,你跳下来我会在这里接着你的!”我睁大了眼睛,咬紧了嘴唇,恐慌地摇了摇头。她乌黑的眸子紧盯着我,脸上挂满了轻松的笑容,“没事的,加油!相信我。”犹豫了一会儿,我便鼓足了勇气紧闭双眼跳了下去。睁开眼时,我已经扑在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中,我脸色苍白,怔了怔,又张开了嘴哇哇大哭起来。“小妹妹,你要那朵小花吧?我给你摘。”那女孩说完,便吃力地翘着脚往上探,终于摘得了几朵,放到了我手里。

等我擦干了眼泪,那个女孩已经不见了,只剩下几朵小花和从远处飘来的一句话,“小妹妹,危险的地方不要再去了啊。”那声音甜甜的,和着风柔柔地送过来。我心头热热的,小心翼翼地把花放在手中,贴在胸前。

如今,那曾经的种种又在眼前回放着,那枝早已干枯的小花被我夹在了书页中,这是我永远珍藏,它包含的是陌生女孩对我的关爱,还有那童年的万缕馨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愿它,永远雄姿英发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总爱不时望一望它——学校转角处的黄桷树。时光多么会打扮它呀!一条又一条围巾围在它的身上,一片又一片嫩叶别在它的发间……六年如白驹过隙,我的身边变化了太多太多,可唯有它,依旧雄姿英发。我愿它永远这样,因为它是我与她的友情见证……

嫩叶初绽

在微风渐暖的开学之季,我们相见了。在满树新绿下,我们手牵手,止不住欢快的心情,上蹿下跳。够白云、挥蝴蝶、逐微风,玩得大汗淋漓。我们一屁股坐下,仰望耀着新绿的嫩叶,那么充满生机,恰是我俩幼嫩的友谊。那会儿是一年级。

绿叶荫浓

迎着夏的明媚,我们拿一根短绳,奔向黄桷树。一个、两个、三个……我俩数着数着,也记不得跳了多少了,便索性将绳一扔,唱起歌谣。头顶茂密的绿叶为我们遮阳,幼稚的歌声回荡。那会儿是二年级。

黄叶飞舞

寒冷的秋风不断击打着我,但都比不上你冷冷的话语带给我的创伤:“你太不顾及朋友的感受了,让我在秋风中等了你半个小时!绝交!”因为那次失约,我们的友谊分裂了。伤透了心的我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黄桷树。你也在那儿!黄叶飞舞落下,擦过你被泪水洗刷的脸颊。我牵了你的手,相视、笑了。那会儿是四年级。

寒绿高挂

顶着凛冽的寒风,我依然牵着你的手,走向黄桷树。树的绿叶多么顽强,在冬的进攻下仍高挂枝头。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友谊,它即将面临分别,它抵挡得住吗?我们视线相遇了,无数话语涌到嘴边……想说出,说不出,一切尽在眼神中交流……终于,相视一笑、重重点点头。黄桷树在冬日依然生机勃勃,我们会永远是好友的!那会儿是六年级,我们即将分别。

学校转角处的黄桷树——直至今日,它仍挺拔笔立、雄姿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红色作文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红色,红色,一个被人们淡漠了的颜色。

现在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认为红色俗气,他们追求蓝色,认为有了蓝色就是淡雅;他们钟情紫色,认为有了紫色就有了高贵;他们求慕白色,认为笼罩在白色之中就是脱俗……

渐渐的,红色被淡忘了,红色开始孤独……

我从小就喜欢红色,而且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小时侯都曾经迷恋过红色。花儿是红色的,太阳是红色的,故事中的小红帽是红色的,外婆纳的布鞋也是红色的……童年是红色的,不知道悲伤,只知道快乐,无忧无虑。

可是,长大了,一切就不同了,一切看上去那么缤纷多彩,总是装扮得红红的,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于是我试着改变,换个行头,买一两件深蓝色的衣服,穿上灰黑色的外衣想换个口味,可那样,我反倒觉得不自在,终于我明白,我终究是我,我无法改变。

有些时候,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给一些事物下定义,为什么要给一些事情加以否定。

有时,有一种冲动,戴上红帽子,围上绿围巾,穿上红衣服,配上绿裤子……可是我犹豫……

为什么人们总要说红色不能搭配绿色,红花绿叶不是很美吗?我永远无法明白。

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一些事物,他们随着潮流不停地变,不停地变,丢失了自我,却不知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红色,红色就是红色,不同与蓝色、绿色、白色、黑色。红色,红得艳,红得火,红得有气度。

每天早上的日出总是那么迷人,那么绚烂,一缕缕的淡红映在天际,充满着朝气,象征着希望,预示着光明。深红,紫红,玫瑰红,橘红,淡红……慢慢的淡下去,最后退出天际,将天空让给其他色彩。它不和蓝色争占天空,不和白云相追逐。直到傍晚,蓝天白云疲倦了,它才出来,无私的将自己的色彩布满天空,映衬着落日,和夕阳一起归隐。谁还会有如红色一样宽广的胸襟?

一天天忙忙碌碌的,谁还会有闲情去关心红色,谁还会在乎它?

红色――

也许只有我。

在夕阳下许个愿――红色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