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跟党走作文实用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感恩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新区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感谢天地,感谢命运,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虽宽,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就会努力做好自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话题年级小学生,供大家学习。

浏览

2683

作文

504

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总有许多回忆有的如落叶随风飘去,只留下‘沙沙’的回音,有的却如大树牢牢地扎 根在心里,永不磨灭。每当拿起那面精致的小镜子时,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两张截然不同,但都温暖人心的笑容。

六岁时,我出了车祸,由于病情严重,所以转院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因缘际会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便是是我常常提起的蒋梦,她那真诚而温暖的笑容,总让我心里暖暖的,而另一个她那古灵精怪的笑脸,也让人记忆犹新。

她那双晶莹的眼睛黑白分明,纯净得像山谷里一泓幽深的新泉,面如出桃的脸上,时而闪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她,就是我口中的“顽精灵", 喜欢恶作剧,而我就是可怜的受害者。

一天,我在输液,这时一颗好看的脑袋自门沿伸出来,我一看,哦,原来是顽精灵,随即又想起,她上周‘恶整’我的事,心中大喊:完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竟自言自语地当起了医生,还有模有样地说:"这位患者你的脑袋长得极不协调,以我之见应该换一个。"啥!换一个脑袋?我看呢,也只有我面前这位故作老成的“王医生”才会说吧。过了一会,我快输完液了,她才想急急逃走,临走时,还不忘朝我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时间恍如飞箭,转眼已是六年,晶琳你还记得那次看夕阳,蒋梦说,最后一缕所指的地方,便是幸福的天堂。我想蒋梦一定是去了那个梦幻般的幸福天堂了。即使蒋梦人不在我们身边,可是她的微笑,却如和煦春风,永远地温暖着我们的心。生命虽会消逝,但微笑是永恒的。

再回首,往事如风。我多想把这一切摄进眼里,装在心里,作为人生永久的珍藏的记忆。请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日子,以你天真的心灵踏上生命的历程。祝你永远微笑,也祝福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地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会;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他们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一样,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 生活真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不就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的智慧吗?同学们能够从故事中读到“自信”、“执著”、“富有远见”、“勤于实践”等主题,可以任选其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永远的长征之悲壮出发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故事”,更是人类战争史上不朽的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两年,“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演绎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央红军最多时只有8万多人,而蒋介石调集了百万大军。红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得益于奇正结合、出敌不意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长征中,蒋介石把防堵各路红军会师作为兵力部署和组织作战的重心。红军则时常转兵别向,将敌部署置于无用之地,并利用敌人兵力分散之机,集中兵力攻其一点,取得主动。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在贵州采取新的战术……使得南京的飞机越来越难以侦察出红军主力部队每天行军的目的地。”这里所说的“新战术”,指的就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之举。

长征是一次极为特殊的战略转移行动,其战略重心是如何突出敌之重围,保存有生力量,创建新的根据地。遵义会议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军事领导者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领导者紧紧抓住了“突出重围、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战略重心,使遵义会议以后的几乎每一次战斗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重心展开。红军还有效地利用敌方的利益差所形成的弱点,使自己总体上的“弱”和“劣”转化成为局部战场上的“强”和“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淡淡清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一种悠闲。喜欢在黄昏时分,徒步于蜿蜒的堤岸,看彩霞满天,看波光潋滟。静静伫立,任微风轻轻拂起如丝的长发,恬静飘逸,一如清水漫怀,通透淋漓。在每一个渐浓渐暗的夜色中,看苍穹里隐约的繁星,看灯火争辉。感受到海天一色的豁然,静听风起涟漪的曼妙。

喜欢一种流浪。喜欢一个人背着背包拿着地图,在陌生的城市里行走,看一道道的风景,感受不同城市的魅力,感受各自的风尘俗事和许许多多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纵然身处红尘,一路走来,忘却虚伪与伤害,忘却现实与繁华,心如烟云,潇潇洒洒,从从容容。

喜欢一种宁静。喜欢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泡上一杯清淡的香茗,一首首悠扬的音乐,弥漫在清冽的空气里,用拙劣的文字书写全部的思绪与心情。就这样,满屏涂鸦,任凭它,文不成文,章不成章。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分,才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听到来自手指在键盘跳动的声音,仿如心灵在梳理,跳动着欢笑,跳动着泪水,跳动着内心的一份淡然。

喜欢一种乐趣。喜欢在闲暇的时候,手捧书卷,自由自在地翱翔于书的海洋里,细细地品味着书的意蕴,领略书的真味。在每一个细节的欢乐里,在每一个细节的感动里,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珍惜,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喜欢一种优雅。喜欢在秋日的午后,十指轻叩,轻弹出一首首悠扬轻快的曲调,宛如潺潺的泉水,叮叮咚咚,缓缓地淌过心田,幽幽地荡涤着一切的尘埃。让心情自由地舒展,回归于心底里那一份纯净。

喜欢一种浪漫。喜欢在每个清晨时分,为心爱的孩子做份可口的早餐。在每个临睡前的晚上,和爱人一起聊聊趣事谈谈天。在每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季里为年迈的父母送去欢乐和温暖。在每一个愉快的周末里全家出动,骑上单车一同游于郊外,徜徉在山水间,穿行于满眼绿色的林间小道,聆听清脆嘹亮的鸟鸣,摒弃积贮的郁悒,心,回归于自然。

喜欢做这样一个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气质女人。远离喧哗和浮躁,力求一份的安详,永存一份平静安宁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人间人聚人散。在如水的岁月里,活出一份的精彩,超脱出一份旷世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榜样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人,总是要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

在我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位始终激励着我,催使我努力奋发的榜样——她就是身体残缺但精神完整的伟人海伦·凯勒。

虽然,我今生都无法亲眼见到海伦·凯勒;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目睹她的光辉人生。可是即便是读她的书籍,阅读她的人生历程,我也同样备受感触,更能感受到书中,从海伦身上散发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海伦,在满一周岁的那个春天,患上了一种病,导致了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同时也丧失了语言表达的能力。海伦她渐渐长大,慢慢的发觉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于是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时常摔东西、发火。后来,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凭借自己的顽强不屈,勇敢的走出了阴霾之中。无论是曾经被黑暗笼罩,还是后来欣然接受了生活的苦乐,海伦的意识始终都是清醒的。在她觉得未来迷茫、打算一蹶不振的时候,海伦便尝试去打消自己这个念头,她开始寻找这世间美的存在;去体味,体味大自然无尽的甘甜。从此,海伦真正地甩开了曾经的自己,开始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学着不再抵触。

在这之后,海伦开始发奋读书,每日都全心投入学习当中去。白天,认真学习莎莉文老师教给她的单词,语法等等;而到了晚上,海伦仍在反复练习今天所学到的一切知识。在她的书中,海伦曾经这样说过:“或许只有我本人才更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是从各类知识中寻求生命价值之人。”在上学的期间里,海伦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战胜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但,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坚强的女孩。在海伦考入哈佛大学后,因自身条件的不便利,导致她无法与其他人同步学习。海伦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外界的帮助,更加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哈佛大学伯克利女子学院毕了业!

阅读完海伦不屈不挠的一生,谁都会为之所震撼。我认为,在这世上的无数身体残疾的人中,没有几个人会比海伦天生的命运更艰难;同时,也没有谁会比海伦更乐观更坚强地生存!海伦,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们传播一种高尚的精神——自强不息!我不止一次的被海伦凯勒勇敢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勤奋刻苦、坚强不服输的斗争精神所撼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记忆_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日升日落,暑去寒来,一次次欢笑与泪水的记忆已经从我的脑海中逝去。唯独那一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忘却。

“学习委员,帮我去搬一下办公室的书。小爷现在要去参加一个逼格特高的会议,所以都靠你了。”吊儿郎当的语气,丝毫没有一个班长的气派,“如果实在搬不动,你可以去找副班帮下忙。”

“可是……”我欲想插一句嘴,却被他无情地打断了:

“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拜!”班长像一阵狂风,嗖的一声,就从我的面前消失了。我的班长的外在实在难以相信他是个班长。他面容精致,如若只是看脸,你竟会觉得这是一张女人脸,实实在在的美人胚子。从来不穿校服,从来都是随意的日常装,平时就爱看点漫画书,和同学们谈几句天什么的,他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但在就是这个吊儿郎当的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我们努力奋斗几年都得不到的:钢琴八级、小提琴六级、大提琴三级、作文比赛一等奖……并且带领着全班,年年在激烈的比赛中,夺得“三好班级”的称号。

“嗯……”我望着走廊,呆呆地应了一声。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阵不甘与嫉妒,为什么这个吊儿郎当的班长会拥有这些?明明他都不努力,却拥有令人嫉妒的天资?我的心里总是和陆昱霖作对。就是这回吧,他叫我去帮下忙,我偏不帮!到时候就和班主任说他经常不认真负责,连搬个书都要找……哈哈!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走到办公桌前,抱起作业本就要回教室,可是桌上的一本班级总结册引起了我的注意。班级总结册!那不是班长才写的玩意儿嘛。怎么?我们班这个不靠谱的班长--陆昱霖也会按时向老班交班级总结册?我立刻起了坏主意。嘿嘿,瞧瞧陆大少爷写的是什么破玩意儿,像他这样不认真的人,平时写个作业什么的都是用草书,班级总结册难道能写出个人样来?要是我把这些在班里宣扬宣扬,定会让班长出丑!于是一只胳膊夹着作业本,另一只胳膊慌乱地翻开了班长上交的班级总结册。“啪---”正当几行字映入我的眼帘,胳膊夹着的作业本忽地掉到了地上。鼻子又酸又涩,像是在鼻腔里塞了几颗酸死人不偿命的“秀逗”零食。泪水在眼眶不断打转,终于冲出来了。“2月1日晴今天大家过的很愉悦,可惜小东一脸的闷闷不乐。我估计是在为上次的事儿生气呢,希望以后学校可以管制一下校园暴力事件,不要再让……”清秀的字迹,班长平时的嘻嘻哈哈全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工工整整的班级总结册,蕴含着班长对班级的责任心与对同学们的爱。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寂,很久的静寂。我呆了,真的呆了。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班年年可以得到三好班级的荣誉,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班什么比赛都金榜题名,我明白了……我什么都明白了!清晨,一缕斜阳射在爬满露珠的嫩芽上。班长,您就像太阳,照亮了时间所有的黑暗,温暖了一颗颗冷漠的心。“班长,谢谢您温暖了我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感激小学作文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再次漫步在被夕阳映照下的金色校园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起了那件曾令我感动的往事,小学四年级作文,永远感激

我是一个住校生,每周只能回一次家,所以幼小的我一直要忍受着离家、想家的滋味。记得那一天下午第二节课时,我突然感到头痛,身体不适,下课时,我独自在座位上休息,可不一会儿,我全身冷起来,头痛得像是万根针扎得一样,全身没一点力气。开始我尽量坚持,后来只好趴在桌子上,上下眼皮都无力睁开了。我同桌见我难受的神情,忙问:“你怎么了?”我睁开眼皮,小声无力地说:“我……有些不舒服,头痛得厉害。”同桌立即给我的语文老师郑老师讲了。郑老师走到我跟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前额,问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有气无力地一一回答了老师。“可能发烧了。走,到我办公室去量一下体温!”郑老师用他那强有力的双手扶着我去办公室,让我坐在椅子上。我觉得浑身更冷了,似有一股凉风袭击心间,我全身发抖起来,老师赶紧把体温表轻轻地插入我的胳肢窝,随即老师又给我倒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双手递给了我,我心里顿时感到一股温暖的血流涌遍全身,小学四年级作文《小学四年级作文,永远的感激》。

体温量好了,不过情况不妙,发高烧了,38度,老师叹了口气说:“怎么办?”“是呀!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无奈地望着郑老师,郑老师思忖着:“人生病时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更何况你们孩子呢!可你住在宿舍,远离家人……”老师的这番话真是说到了我的心里了,虽然我是个男子汉,但是在这方面,我恋家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我不由自主地失声痛哭了起来,老师劝我不要哭了,但是这种痛苦谁能受得了?郑老师说:“跟着我回家住吧!”我听了激动不已,当即老师拿出纸和笔,向管宿舍的老师写明留宿自家的原因。放学了,郑老师陪着我去了医院诊所,向医生详细说明了我的病情,医生给我打了退烧针。在去老师家的路上,我紧紧地偎依在老师的怀里,虽然冷风时不时乱来,可我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到了郑老师家,关老师又是给我倒水,又是忙碌地做晚饭、熬稀饭、炒菜。饭后又给我泡药,泪水不经意间滑落脸颊,洒在我的手指间。吃过晚饭,我就要睡觉了。睡觉前,郑老师还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听,听着听着,我完全忘记了病痛,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人们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而我要大声说不,老师像我爸爸,温情、慈爱、负责的好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伙伴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他,一张圆嘟嘟的小脸,憨态可掬,像个国宝熊猫。眼睛就像黑色的宝石一样闪亮,鼻子钝钝的。他,乐于助人、永不放弃,他就是我的小学铁哥们刘志远。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数学老师在下课的时候,布置了一道十分困难的数学题,让我们没有丝毫头绪。已经上课上得头晕脑胀的,就想:“不算了,反正数学老师会讲这道题的。不还是出去玩吧。”于是,我站起身来,开始缠着刘致远陪我出去透透气。但他却不耐烦地说:“不行!要玩你自己去!反正我今天一定要把这道题算出来!”于是,我便叫了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出去,还不忘了打趣他“死心眼”。

我在外面玩的满头大汗,当我回到教室,发现刘致远紧锁着眉头还在不停地在纸上写来写去,旁边已经堆了一大堆的草稿纸。我幸灾乐祸地想:没玩着也没算出来,真不划算!突然,只见他站起身来,举起双手,激动地大喊了一声“耶!”原来他攻克了难关。他看到了我在旁边,于是把我叫了过来,开始细心地给我讲解。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十分羞愧,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刘致远好好学习。

还有一次,我和刘致远以及其他伙伴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忽然,有一位伙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刘致远见状,急忙跑了过去查看情况。亲切温柔的语气问他:“你没事吧?疼不疼?我送你回家吧。”刘致远搀扶着那位伙伴,累得馒头大汗,终于把朋友送回家了。

刘致远,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永远的好榜样!虽然你今年去往了其他学校,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雪花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说笑而总是露出大牙,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声音而总是快乐;我的童年因为有你的一件件“鬼主意”而精彩。

在一个下着雪的隆冬。一走出门那寒风与如剑一般的和大雪交融在一起,打在脸上似很疼,你突发奇想要和我一起去玩雪。我起了想最终决定了。

一开始,你的想象力一下子就爆发了。天真地说:“我们一起藏雪,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玩。”“啊?藏雪,你可知道那雪是藏不住的。”“对呀!你怎么知道雪是藏不住的。保护它,一定是可以的,不试试怎么会知道呢!”

于是,我答应他的“鬼主意”——藏雪。首先,我们俩人先找了一个塑料袋,把大量的雪放了进去,再埋上,就这样我们俩忙得不亦乐乎,将那刺骨的寒风都化成了暖风,感到暖洋洋的,不再是那么的寒冷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无意中想起了雪,来到藏雪的土地边上,挖开来,发现里面塑料袋以经退色了,雪已经化成了水滋润了大地,我的鼻子一酸,心想: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就像土地与雪一样吗?

当雪需要温暖时,土地会给予它温暖,而土地需要水时,雪就会化成水滋润着土地……

冬天,雪花依然在飘落着,使我的脑海里回荡起和你在一起的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雷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题记

有一个人,以平凡做衣,虽不是大英雄,却惊天动地。他把生命的每一分热度挥洒,把每一寸光华散落,只为人民送一份暖意。

这个人叫雷锋。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他以此将生命焕发出辉煌而温暖的色彩。直至今日,在书页与泛黄的照片中,仍能触到那些色彩,历尽岁月,而越发灿烂与明亮,沉淀出了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这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

“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儿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他有着真诚和火热的赤子之心,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心甘情愿做一个无名英雄。

但人们是一定记住了他的,他的言行一致,他的不图名利,他的始终如一,他的真心实意……

若他的一生是在酿酒,那这酒绝不会随历史的潮流而湮灭,它只会在岁月里被酿成一壶陈酿,杯盏之中,荡起的酒香是一片新风气。

若他的一生是在筑楼,那这楼绝不会因风吹雨打而倾塌,它只会在疾风骤雨里指引迷路的人,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若他的一生……可以不止步于22年,可以再多酿几分,多筑几瓦,那又该是何等模样呢?

是的,他叫雷锋。

他已经死了。

但他还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草坪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依稀地记得,那摇摇晃晃的身影和欢快而又轻脆的笑声,与那充满香气的草坪……

在那草坪上,承载我儿时的记忆,记忆中,不时会出现那珍贵的画面:父母抱着小小的我到那绿油油的草坪上,一家人在草坪上闲适的晒着太阳,那时的我小小的,懵懵懂懂,只会爬,话都还说不完整,哪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小花小草?只是不断地扭着身子想要在草地上“撒泼”,仿佛这是自己的王国,大喊大叫大笑。在草坪上,我们一家人发生了多少有意思的事呀!最初父母教我走路就是在这里,那时他们轻轻抬起我的脚,微微摆弄着我的手,小心地护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后来他们开始放任我,让我自己学着走路,但为了不让我受伤,也做齐了万全的准备,一左一右紧跟在我的身边,伸长着手,时刻准备着托住我。一步……“咕咚”左右脚握了个手,我一滑,摔倒在地上,一屁股坐在那刚柔的草地上,这时妈妈刚想扶我起来,可我自己就像装了个弹簧似的,立马蹦了起来,接下来的事就像按了重复按钮,几次跌倒,结果我又蹦了起来,拍拍裤子上的草,继续向前走去。父亲研究了一会儿,发现真相后笑得前仰后翻,原来,那草的上头尖尖的,像一根小针似的,扎到后令人极为难受,扎得我不敢跌坐下来休息一下,走路起来格外得顺利,这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了——从“爬行动物”变成“两足动物”。在这草坪上练习走路,没过一个月,我就可以走得很流畅了,甚至还能跑上几下,真得多亏了这草地了呢,只是每每想起来总觉得屁股微妙地痒痒起来。

后来,在这草坪上我快乐地成长,我的家庭和我在那草坪上野餐,在那草坪上嬉戏、玩耍,在那草坪上画画……它承载了我多少的回忆啊!但现在,那令我欢乐的草坪被石板覆盖,成了一条陌生的石板路。

走在石板路上,时光与回忆重叠在这一瞬,依然能听见那悦耳的笑声,它们会一直在那石板路上,回荡在我的心间的草坪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全文共 2772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1909-1968),应用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唯一的烈士。2009年适值郭永怀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记述二三事,表达对这位杰出爱国科学家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科学救国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 L. 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冷静、严肃的科学态度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火一样的献身精神

新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1960年5月郭永怀来到九院,投入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对内爆过程、结构设计、气动外形、环境试验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指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望着蘑菇云冉冉升起,郭永怀忘却了多年的紧张、疲劳,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他贡献了全部心血。他经常亲临西北核基地进行试验。当时国内航线大都是苏制的中小型客机,既不舒适也不安全。为了节省时间,他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0月,郭永怀赴西北核试验基地进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工作。12月5日,在返回北京汇报时,飞机在着陆前失事。悲痛的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发现他和警卫员两人搂在一起将公文包紧紧抱在胸前,包中的机密材料完好无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还是祖国的利益。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钱学森曾深情地说:“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初三十班初中作文75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村上君说:“周日我是不拧螺丝的。”初三十班有训:“日日,手持螺丝拧钢锭。”

垂涎三尺梦桃花纷飞泪满襟,烟雨云晨皆清明雨上,梦千羽,未回觉。“周公一女可安好?”呵斥怒气冲发冠。泪沾两行,自云:“作业负人难以寝,不料眼帘轻叩浑不知错以久已。”这位美名其曰作业缠夜的正是王闯,天马行空皆真理的代言。他的“丰功伟业”啼笑皆非的事数不胜数。教师节那天其人突发奇想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策划了一次,好吧那算是一次活动。只见此人,左牵彩带,右擎花束与吕明睿,刘芷良等人浩浩汤汤前往老师车位,不辞辛苦的将之美化成型,车顿时‘熠熠生辉’红的黄的绿的调色盘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见者无不为之惊叹“好画!”,过程美美地结束在王闯等人稚嫩的笑脸上。结果是在老师看到后终于从梦中醒来幽幽的说了句:心意我领的,还是弄干净吧!浓妆还是没有素颜好。结果是在忙碌的扫除中结束。有他在,事必乱。虽然他做出的事总能掀起一阵哗然,无人可躲过他快乐因子的袭击,无一不被他搞笑语式前仰后合。疲惫也就随着这笑声烟消云散了!

万马千军严阵以待,尔等怎怕这般悲怆嘶鸣?去何惧乎,拂袖,令下,违者斩。陶醉于三国与世隔绝谁不晓得他的心思。他就是杨旭,《三国演义》《三国志》《论三国》……无一不通晓,头可断,血可流,三国在心不可丢!我常常想如果他那一天意外身亡,一定是他那份对三国的热忱感动了上天,于是让他穿越到古代,感受三国情怀。他誓与曹操比韬略,与诸葛论天高!话说此人曾在睡觉时呢喃到:“空城计?切!不如老夫连环掌!”上课时有关三国的题目他总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高谈阔论,海阔天空!

这就是初三十班,强烈的,而又清澈;无知的,却又坚定。水向东流岁月怎么偷,荒烟蔓草的时候连分手都沉默。往昔,回忆流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我轻轻地拿起镜子,一在窗前。镜中的面庞是那样的消瘦,眼神中满是无尽的忧虑。唉!我抬起头,只见窗外零零星星票着雪花,路对面的“三周跳”。。。。。。

记得,滑冰队的集训从这一周开始的。我是队长,不但要练习三周跳,还要全面管理队员们的训练、生活,再累也不敢说,只好硬撑着

在训练场的食堂胡乱吃几口饭,正要回宿舍,好友舒莲凑过来神秘的说:“小湘,你不是说你们家对面有个灯光滑冰场吗?去那儿转转怎么样?”

“天啊!”我惊呼着,拍她的肩膀,“我的大小姐,您到底有什么魔力,这样紧张的训练后还有力气再滑?”

没想到舒莲却甩甩辫子:“你真会开玩笑,这明明就是放松嘛!你不想去,我就先走拉!”

“喂!等等,我并没说不去啊。”我一把拽住她的胳膊。

“哈哈,看来你还是耐不住寂寞啊1”做廊了传来我们银铃般的笑声。。。。。。。

“对不起,请问小湘在家吗?”“啊?”我从回忆中被惊醒了,喝声音?是舒莲!“进来把。”我缓缓的站起身。

门推开了,站在面前的仍是那个梳着马尾辫,穿着蓝外套的她。“太好了,小湘。”她显得极为兴奋,“我看你那天就是太累了,这不,现在身体挺好的,过两天,可以归队了吧。”归队?滑冰?我茫然了,头脑里顿时一片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偶像初一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是天上那闪烁的星光,彷佛光彩夺目的星辰,点缀着无垠的苍穹;他们,使生命,发光发热,使平凡,转换成奇迹;使累积的失败,在无形中转变为成功!这些偶像,永不畏惧失败,而选择勇往直前;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而抉择做自己。

她——是德蕾莎修女,她同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毅然决然地走出那座高墙——那贫困与贵族的界线。这一边,是贵族——另一边,却是最穷的贫民们。她,选择了走向那一边——象征着贫民们,充斥着贫穷,充斥着人性的丑恶,就是那一个声音,那促使她的原动力,天母的那一句话:“德蕾莎,去牺牲奉献自己吧!”她省悟了!避开从中阻挠的人群,这是——她的厉害!

德蕾莎修女的坚毅精神,我永志不忘。她,是那颗明星,是那颗钻石,是那善良的慈悲天使;她的爱,是不朽的;她的情操,是亘古的。德蕾莎的坚强,早已深深烙印我心。在遭遇了许多的失败后,她坚持着,将一切的失败化作垫脚石,将失败的悲愤化作迈进的动力,将人性的温暖呈现于世人。她,是坚强的象征。

她,面临过无数次的失意,从中阻挠的教会使她不知所措,但,她勇敢地做出决定。她,想要做自己,帮助那些人;她,想要造福世人,将爱递送给寂寥;她,渴望走出教会的禁锢,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便是她——德蕾莎修女,那勇往追梦的勇者。

德蕾莎修女,你是我心中永垂不朽的那盏明灯。失意时,你总是点醒我,告诉我,人生中有许多的不如意,别畏惧。因为有你,我坚强、我刚毅;你那亘古不熄的坚持,早已深刻地转印于我心;你的不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你的爱,将——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真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脱下长日的假面,奔向梦幻的疆界。南瓜马车的舞会,换上童话的玻璃鞋。”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对五月天的这首不算新的歌如此念念不忘,阿信奇怪的唱腔,似乎拥有一种魔力,并且久久控制着你的念想。

当你觉得生活是个牢笼的时候,它就真的成为了束缚你的牢笼!

《拥抱》教我要脱下假面。

在阿信的口中缓缓流出,唱入我的心扉。当你觉得生活是个牢笼的时候,它就真的成为了捆绑你的牢笼!《拥抱》却教我要脱下假面。

是的!唯一不可失去的是自我,是真实。我们都在迷茫与空虚中找寻那可以稍微温暖一下自己冰冷身躯的光。那些五光十色,那些缤纷诱惑,那些模糊念想,真的好美,烂漫得是那样的不真实。我们开始矛盾了,到底追求的真实在哪里?

我想,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理解”而非“困惑”。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所有一切你为之痴迷着的不真实都是你内心里缺乏的,渴望的。那样的话,你会微笑地握住自我。因为我们看清楚自己内心此刻必定是真实的。

放纵偶尔是青春所需,理解过后是学会表达,表达我们所爱、我们所恶、我们那颗不安焦急的心、我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睛。不要害怕黑暗,这不属于年轻!我们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勇敢地表达自己枕着的想法。展现真实,那是青春的美!

无论是对爱的渴求,对拥抱的渴求,对理解的发现,对表达的放纵,这些都是永远的真实。通过她们,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最初始最原先的自己。踏上一条真实的光明的路,甩开那无形的牢笼,现在的我们可以真正的生活。

对!没有牢笼,没有黑暗!那才是永远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牵挂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天空和现在一样也是那么蓝,我跟着妈妈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扫墓。我们住在大姨家,我认识了从未谋面的表姐——一个可怜的傻姐姐。大姨告诉我,姐姐小时候身子弱,隔三差五就去打针,后来打多了,留下了后遗症。大姨的话唤起了我的一点点同情,但我仍然忍不住讨厌她。

大姨要和妈妈谈一些事情,让姐姐带着我出去玩。姐姐可高兴了,拽起我的手就往外走,我心里却很不舒服,故意装作不认识她的样子,远远地跟在她的后面。尽管她有些失望,但仍然很兴奋,用含糊的声音喊我,那声音难听死了!“大傻子出来喽!”一群小孩喊道,“看哪,还带着个小傻子。”什么?敢骂我?我气得脸红脖子粗,冲上去跟他们打起来,可寡不敌众,我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幸亏姐姐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可她自己却任凭那些小孩拳打脚踢。

“要不是你,我才不会被人骂呢!我讨厌你。”我从姐姐怀里挣脱开来,她只好放开我,我转身就跑。而她却牢牢地跟着我,用她含糊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声音颤抖,听着好像在哭。当时我没在意,只是拼命地往前跑。

不知跑了多远,我不经意地回头望望。“咦,人呢?”完了!姐姐丢了!我在这陌生的村子迷路了!我害怕极了,一边走,一边大哭起来。这时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向远方望去,泪眼中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是姐姐。她发疯般地摇着树干,竭力呼唤我的名字,嘶哑的叫喊声在空中飘荡。终于,她走不动了,失魂落魄地跌倒在冰冷的地上……

我被深深感动了,哭着向姐姐跑去。一看到我,她立刻跳起来,用那冻得通红的手笨拙地帮我擦眼泪,比划着让我跟她回家,她已发不出任何声音……

以后几年里,她经常托大姨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虽然是小礼物,但都是她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来表达她对我的思念。

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用她最单纯的心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是多么渴望被理解,可没有人愿意接受她,她却用最宽广的胸怀去体谅和理解每一个人。她是大家的笑料,大家的负担,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毫无保留地对我们付出爱,丝毫没有影响她内心的善良。

姐姐呀,姐姐,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过得好吗?你是我在大山那边最远的牵挂,你知道吗?在梦里,我经常梦见那片蓝天,梦见你哭泣的眼睛,梦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题记

我是一枝梅花,皑皑白雪是我的伴侣,我便怒放与白雪之上。寒冬腊月,百花凋零。冬天的冷是无情的,可不知怎么我却喜欢它。我总愿意凌寒独放,在冬天翩翩起舞。我不知道别的花为什么不愿意在冬天开放,是因为它太寒冷了吗?但我却愿意在此微笑永远

人们都很喜欢我,很多文人都为我写诗,我最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了,因为我喜欢微笑。听说这是毛泽东—一位伟大的人为我写的。他们都说我有不畏严寒,独放严冬,顽强不屈的品质,我知道这个人与我一样。

他农民起身,内心却犹如大海,他想拥抱整片土地,用它来铸造理想。于是,他走遍大地,用他的智慧与力量,还有与我一样,他也顽强不屈,他也不畏凌寒,他也执着追求。他拥有着理想,最终领导这片土地,他的一生献给为人民服务。我想他一定喜欢笑,在困难与挫折中微笑······

天好像越来越冷,其实我不是不怕冷,只是想送给世人一个在荒野中最美的微笑,在困境中默默绽放。

在寒冷的末端,我似乎要凋谢了,一个小女孩也许喜欢梅花吧,她把我带回家插在一个注满水的花瓶里。一天,她的妈妈说:“它不会再开花啦。”我听了,心中有些不满。于是,我努力的生长着。我要绽放,我一定要顽强,经过几天的努力,那一天,我闭上眼睛然后微笑······

梅花的微笑一定是最美的,一次永远的微笑,请在春风来临的季节轻轻的掩藏在心底的回忆录里······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在生活中,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是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床在病的一声问候。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的朋友有很多,但是我也有最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张青,是个很好的女孩。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彼此都是对方最好的朋友。

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一声“再见”,也都会把自己的秘密和彼此分享,有心事的时候,都会和对方说,我们在这几年的相处中,从来都没有吵过架,但是我们一起哭过、笑过……她很细心,也很懂事。在班里,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们的友情。在小学的这几年,因为我们校长给每个班级都分配了要扫的地方,所以我们差不多每天早上去学校都要扫操场。

然而,我每天早上去的都不早,她去的很早,学校扫帚也不多,一下就被人抢光了。她知道我每天都去不早,就会给我也拿一把。每次扫都是这样,每当早上接起扫帚的那一刻,我就会十分感动,让我觉得她十分在乎我。也就是通过这件小事,我们的友情才会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她为我做的每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在我的心里却是那么无微不至。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月就要小学毕业了。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也即将分别,但是我们的友情依然存在,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永不磨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听着这首歌,想起我们的友情依然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笑脸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微笑是人类最常有的表情,看似简单的微笑,却可以大大影响别人的情绪。

刘尚权是我的同学,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三年了,但他的笑容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八岁那年,全家因爸爸工作的关系搬去武汉。那时我转入当地一所小学就读,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当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我的手、脚发软,紧张到突然觉得眼前一片空白,心跳高达一百三十下。我选了一个最后面、最角落的位置坐下。接着老师要我们自我介绍,前面的同学们各个高谈阔论,让我感到压力更大。轮到我时,我慢慢的走上台,小小声的说:“我是林冠腾。”那时我好害羞,头低到我连自己要说什么都忘 了。我看到台下的同学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面无表情,这时,我忽然看到坐在第四排、第一位的刘尚权,他对着我露出微笑,顿时,觉得紧张的心都融化了。

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刘尚权给了我微笑,让我不再感到紧张,更有勇气,面对异地生活。下次如果有同学和我一样焦虑时,我也要和刘尚权一样用微笑,及时给他们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